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全部
关于地震火灾水灾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地震火灾水灾的知识点总结地震火灾水灾知识点总结地震、火灾和水灾是自然灾害中较为常见的三种类型,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围绕地震、火灾和水灾展开讨论,并总结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震1.定义和原因地震是指由于地球内部构造变动引起的地壳振动现象。
地球上存在着多个板块,当这些板块发生碰撞、滑移或断裂时就会引发地震。
2.破坏性强烈的地震可以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损毁、桥梁崩溃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3.防范与救援措施-建筑物设计要符合抗震要求,采用加固措施。
-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进行应急演习。
-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紧急救援工作。
二、火灾1.火灾类型根据火源不同,可分为电器火灾、厨房火灾、建筑火灾等。
不同类型的火灾对应的防范和扑救措施也有所区别。
2.引起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原因(如电气设备故障、吸烟、明火等)和自然原因(比如雷击和自然气候干旱等)。
3.预防与处理-加强宣传,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公众的消防意识。
-设置消防通道和喷淋系统,保证建筑物的逃生通道畅通。
-正确使用电器设备,避免长时间空开开关或使用老化线路。
-在发生火灾时要迅速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扑救措施。
-遵循消防安全规定,进行日常巡查和维护。
三、水灾1.定义和形成原因水灾是指由于洪涝、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条件导致河流溢出、堤坝决口或城市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行而引发的严重洪涝事件。
2.危害与影响大规模水灾会造成土地受损、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进一步引发疾病流行等。
3.水灾防范-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排水容量。
-合理规划城市区域,避免在易受水灾影响的低洼地区建设。
-定期清理河道和排水管道,保证畅通。
-开展防汛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结语地震、火灾和水灾作为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威胁。
了解这些自然灾害的定义、原因以及相应的防范与救援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加强意识的提升,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以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河流排水不畅、地形低洼等。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等,以调节洪水;整治河道,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区建设重要设施。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时间的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水资源分配不均等。
防治干旱的方法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的形成需要温暖的海水、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我们可以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提高抗风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形成通常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积聚和南下有关。
应对寒潮的措施包括:提前发布预警,提醒人们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防寒保护,如覆盖保温材料;保障能源供应,确保居民取暖需求。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等有关。
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按照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灾害事件。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灾害防治知识。
本文将从地震、洪水、台风和干旱四个方面介绍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震1.地震的原因: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多个板块,当板块发生运动时会产生地震。
2.地震的危害: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破坏以及人员伤亡,并可能引发火灾和次生灾害。
3.地震预防措施:建筑物应按照地震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定期进行地震演练,提高对地震的认知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洪水1.洪水的原因:降雨过多、河流水位上涨或者水库突发性泄洪等原因都可能引发洪水。
2.洪水的危害:洪水会淹没低洼地区、毁坏农田和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同时也会引发疾病传播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3.洪水防治措施:加强水库管理和水文预报,提高排水系统的能力,合理开展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河道清理和护岸建设。
三、台风1.台风的原因:台风是海洋中潮湿的空气经过水温较高的地区上升形成的,具有较强风力和降雨。
2.台风的危害: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农田被淹、海上交通中断,并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3.台风防治措施: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撤离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强建筑物和房屋的抗台风能力,确保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顺利进行。
四、干旱1.干旱的原因:气候变化、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干旱。
2.干旱的危害:干旱会导致土地退化、作物减产和水资源短缺,同时也会引发粮食危机、荒漠化问题和环境退化。
3.干旱防治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加大抗旱科技研究和技术支持。
总结:自然灾害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和紧急应对措施,可以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每个人都应该加强自身的自然灾害防治知识学习,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中学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
中学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
以下是中学地理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点总结:
1. 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
- 自然灾害可以分为气候灾害、地震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等几大类。
2. 气候灾害
- 气候灾害是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包括暴雨、干旱、飓风等。
- 暴雨可引发洪涝灾害,导致低洼地区积水,破坏农作物和房屋。
- 干旱会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
- 飓风是强烈的气旋风暴,会带来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3. 地震灾害
- 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自然现象。
- 地震灾害会直接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毁坏等,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海啸等。
- 地震发生频繁的地区应进行地震预测和防护措施。
4. 水文灾害
- 水文灾害是由水体引发的灾害,包括洪水、干旱等。
- 洪水主要由于降雨过多、地表径流过大等原因引发。
- 干旱指的是长期缺水,造成水资源短缺的现象。
5. 地质灾害
-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表层因重力作用产生滑动,造成土方工程损坏、房屋倒塌等。
- 泥石流是由于山体积雨引发的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冲击河道,破坏沿岸建筑和农田。
- 崩塌是指山坡或高边坡上的部分岩石和土壤发生摧毁性溃缩现象。
以上是中学地理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点概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自然灾害知识点汇总概述
地震1、地质灾害:是地球岩石圈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地质作用为主要致灾因子所引发的自然灾害。
包括: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2、地震:岩层断裂或错位,释放积聚的能量,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3、地震灾害:是由地震导致的灾害4、地质构造:①引起地震的能量释放的源头成为震源②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成为震源深度③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④震中到周围地面上某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⑤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课本图)5、震级: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震级越高、释放能量越大)分微震(﹤3级)有感地震(3-5级)破坏性地震(﹥5级)(﹥7级会有重大损害)6、烈度: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①震级②震源深度③震中距④地质构造⑤地面建筑的坚固程度⑥发生时间、⑦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⑧人员防震自救意识)7、分类:按照震源深度:浅源地震(0-70km)中源地震(70-300km)深源地震(大于300km)按照成因:①构造地震②火山地震③陷落地震④人工诱发地震8、构造地震:地下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
占90%以上、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多分布于①板块边界处(如日本、台湾多地震)②板块内部的断层活动带(华北)9、火山地震: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10、陷落地震:由于地下水溶解了可溶性岩石,使岩石中出现空洞,逐渐扩大,或由于地下采矿形成了巨大的空洞,造成岩石顶部和土层崩塌陷落,引起地震,叫陷落地震。
地震能量主要来自重力作用。
矿洞塌陷或大规模山崩、滑坡等亦可导致这类地震发生。
占3% 左右11、人工诱发地震:水库蓄水、人工爆破地下核试验油井注水12、世界两大地震带:①环太平洋地震带(最主要消亡边界)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消亡)(其次是③大洋中脊④大陆裂谷,③④都位于生长边界)(中国是:青藏、新疆、华北、台湾)13、地震前兆:地下水异常(井水)、动物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地震云)地声地光14、发生过程:震中附近的人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水平晃动(原因: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纵波速度快)15、环太平洋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西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自然灾害场景逃生应知应会知识点
自然灾害场景逃生应知应会知识点
1. 遇到洪水时,赶紧往高处跑呀!就像爬山一样往上爬,可别傻乎乎地在低处等死啊!比如说发大水了,你还在平地上晃悠,那不是自找危险嘛!
2. 地震来了,第一时间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呀!这就好比有个安全的小窝,能保护你。
你想想,地震晃起来,你瞎跑不是更容易被砸到嘛!
3. 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腰走。
这就像你在烟雾里捉迷藏,要保护好自己不被“抓住”。
看到着火了,可别不管不顾地冲啊!
4. 台风天气,千万别出去瞎逛!躲在家里最安全了,就好像找个避风港一样。
要是非得出去被吹跑了怎么办哟!
5. 雪灾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啊,多穿点衣服,就像给自己裹上厚厚的棉被一样。
不然冻坏了可不好受呀,你想想在冰天雪地里瑟瑟发抖的样子!
6. 遇到泥石流,赶紧往与泥石流垂直的方向跑。
这就好像避开汹涌的海浪一样,你可别顺着它跑哟!有泥石流了,还不赶紧跑开,傻站着干嘛!
7. 海啸来了要尽快往内陆跑或者往高处跑。
就像逃离凶猛的野兽一样,动作要快呀!等海啸都到眼前了才反应过来,那可就来不及啦!
8. 龙卷风的时候,找个地下室或者坚固的地方躲起来。
这好比找个坚固的城堡保护自己。
要是被龙卷风卷走了,那可太可怕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面对自然灾害,这些逃生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一定要牢记,关键时刻能救命啊!。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以及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降低灾害损失、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1、气象灾害(1)暴雨: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
(2)干旱:长时间降水稀少,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3)台风:强大的气旋风暴,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4)寒潮:冷空气迅速入侵,导致气温骤降,对农业、交通等产生不利影响。
2、地质灾害(1)地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可能引发房屋倒塌、山体崩塌等。
(2)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
(3)泥石流: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混合形成的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3、水文灾害(1)洪涝:河流、湖泊水位上涨,淹没陆地。
(2)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巨大海浪,袭击沿海地区。
4、生物灾害(1)蝗灾:蝗虫大量繁殖和迁徙,破坏农作物。
(2)鼠灾:老鼠数量过多,传播疾病,破坏农田和仓储。
二、自然灾害的成因1、自然因素(1)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如地震、火山活动。
(2)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导致气象灾害的发生。
(3)地壳运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2、人为因素(1)过度开垦、砍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增加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风险。
(2)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导致雨水下渗减少,加大了洪涝灾害的可能性。
(3)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在地震带上建造高层建筑,可能加重地震灾害的损失。
三、自然灾害的危害1、人员伤亡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受伤。
2、财产损失毁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破坏农作物,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3、生态破坏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社会影响引发社会恐慌,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气象卫星、地震监测仪等,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人们争取更多的应对时间。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全部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全部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对人类、物质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突发性事件。
它们无法预测、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相关知识点的总结:1.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常常造成严重破坏。
相关知识点包括:-地震的原因和机制:地球板块运动、断层活动、地壳构造等;-地震带的分布规律: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地震的测定方法和震级等级:利用地震仪测定震源位置和震级;-防震减灾: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加固措施、地震应急预案等。
2.海啸:海啸是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或其他海底地震活动引起的海洋波浪,具有极高的破坏力。
相关知识点包括:-海啸的形成机制:地震引起的地壳变动导致海底地形变化,形成海啸波;-海啸的传播过程:海啸在海洋中的传播速度很快,但在海岸线附近会出现加高现象;-预警系统和避难措施:通过地震监测和海洋观测站进行预警,并采取逃生、撤离等紧急避难措施。
3.洪水:洪水是河流或湖泊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引起的自然灾害。
相关知识点包括:-洪水的形成原因:降雨量大、长时间雨量、融雪期、堤坝决口等;-洪水的预测和预警:利用水文学和气象学知识对洪水进行预测,并通过水位观测站和预警系统向公众发布警报;-洪水的防治措施:修建堤坝、加固堤岸、河道疏浚、加强水库管理等。
4.旱灾:旱灾是指长时间缺乏有效降水导致的自然灾害。
相关知识点包括:-旱灾的形成原因: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土地退化等;-旱灾的影响和后果:食物短缺、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旱灾的防治措施:节水灌溉技术、干旱抗灾作物品种培育、旱地治理等。
5.飓风和台风:飓风和台风是热带气旋,带有强大的风力和降水。
相关知识点包括:-飓风和台风的形成机制:热带海洋中的暖湿空气上升形成低压系统,迅速旋转形成飓风或台风;-预测和预警:通过气象卫星、雷达等工具对飓风和台风进行监测和预测,并向公众发布警报;-飓风和台风的防御措施:撤离危险地区、加固建筑物、封闭窗户等。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和损害。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成因、危害和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初中地理中自然灾害知识点的整理。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成因:持续性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系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侵占和破坏等。
危害:淹没农田、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范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整治河道、加强洪水监测和预警等。
(二)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缺水枯萎,甚至河流干涸的现象。
成因:长时间的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量大,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危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防范措施: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修建蓄水工程、进行人工降雨等。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成因:在热带海洋面上,温度高,大量的水汽蒸发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
危害:摧毁建筑物、折断树木、影响交通和通信,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范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加固建筑物等。
(四)寒潮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
成因: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迅速南下。
危害: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交通和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
防范措施:提前发布寒潮预警,做好农作物的防寒保暖,增加衣物保暖等。
二、地质灾害(一)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成因: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和碰撞等。
危害: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道路损坏,还可能引发火灾、海啸等次生灾害。
防范措施: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地震应急演练等。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甄选6篇)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甄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甄选6篇)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1)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多发在较温暖季节,冬季仅在南海、东海发生,发生时间从南往北逐渐推迟。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归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1一、自然灾害1. 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自然灾害系统由孕灾环境(四大圈层)、致灾因子(各种自然灾害)、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包括生理伤害、心理和精神伤害。
2.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或个人经济损失与社会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防抗灾害能力越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越。
三、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四、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受灾体中人口最脆弱,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最重要)日本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A政府高度重视;B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C公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城市用地加重,农业用地减少。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五、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2地质灾害(一).地震概述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4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四节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①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②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表现在:
①同一时间,很多地区发生不同的自然灾害
②同一地点出现多种自然灾害,不同灾害会连续发生
③同一灾害在大多数地区经常发生
雅地震带。
二、防灾减灾
1、防灾
①灾害预报: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精确预报台风、地震等
②修建大量防灾工程防御自然灾害,如“三北”防护林
2、减灾
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保证及时供应救灾物资;及时调动救灾人员,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3、科学自救方法
①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
②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当遇到滑坡时,向两侧跑离滑坡体。
③洪涝: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救援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④当遇到洪水,要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和泥坯房的屋顶。
⑤当遇到台风时,应及时躲避到房间,关闭门窗。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2、自然灾害的危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3、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往往同时发生。
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
洪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七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
十月,大陆雨季结束。
其他原因: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
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一、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是地球表面上地壳的震动。
地震通常是由于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动和岩石的应力释放导致的。
地震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会对地表和建筑物造成破坏。
地震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公众的地震防护意识等。
二、飓风和台风飓风和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一种强烈的风暴。
飓风和台风通常伴随着强风、暴雨和海浪,并且可能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飓风和台风对沿海地区的影响非常大,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预防和应对飓风和台风的措施包括建立气象监测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制定灾害应对预案,提高公众的防风意识等。
三、洪水洪水是因为降雨、融雪等原因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上升并泛滥的自然灾害。
洪水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可以引发城市和乡村的交通中断、停电、水灾等问题。
预防和应对洪水的措施包括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加强治理水文水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等。
四、干旱干旱是指由于降水不足或是蒸发过大导致土壤和植被干枯的自然灾害。
干旱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包括粮食减产、饮水困难等问题。
预防和应对干旱的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发展抗旱作物、改善土壤和水利设施等。
五、雪崩雪崩是指由于大雪堆积、气温变化等原因导致高山地区的雪崩自然灾害。
雪崩对高山地区的交通、人员和建筑物造成严重威胁。
预防和应对雪崩的措施包括加强雪崩预警系统的建设、积雪工程的防护、宣传雪崩防范知识等。
六、山火山火是指由于干旱、高温、人为原因等导致森林、草原等植被起火的自然灾害。
山火对植被、动物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威胁。
预防和应对山火的措施包括加强森林防火设施的建设、加强火灾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等。
七、暴雨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降雨量大、降雨强度大的自然灾害。
暴雨极大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灾害信息知识点总结大全
灾害信息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因素引起的对人类活动、生产和生存造成严重危害和破坏的现象和事件。
自然灾害通常包括地震、台风、龙卷风、洪水、干旱、雪灾、地质灾害等多种类型。
二、地震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引起的地球表面振动现象。
在地震发生时,地球表面将体现出激烈的摆动,破坏性非常严重。
地震的危害主要是地震本身造成的房屋倒塌、火灾、山体滑坡和次生灾害等。
地震预警: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基于地震发生前的前兆现象,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前几秒至几分钟发出地震即将发生的警报,为人们做好应急准备提供宝贵的时间。
防御方法:建筑物抗震设防、抗震设备、地震避难规划等。
三、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是一种巨大的旋转风暴,带有极强的风力和降雨。
台风可造成破坏性的风灾和水灾。
台风常伴随着暴雨、暴风、海啸等多种灾害。
预警系统:气象部门将通过气象雷达和卫星图像监测台风路径和强度,并发布台风警报。
防御方法:防汛减灾、强化建筑物抗台风设防、疏散撤离等。
四、洪水洪水是指由降雨、融雪、山洪、河流决口等原因引起的地表或河道水位急剧上升所产生的灾害。
洪水造成的灾害主要有人员死亡、农田和城镇被淹、土地冲毁、房屋倒塌、财产损失等。
预警系统:气象部门通过监测气象条件提前发布洪水预警。
防御方法:防洪工程、搬迁危险地区居民、制定防洪预案等。
五、干旱干旱是指由气候条件造成的持续低雨或无雨的情况,导致土地和植被水分不足。
干旱造成的灾害主要是粮食减产、饮用水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
预警系统:气象部门通过监测气象条件提前发布干旱预警。
防御方法:节水减灾、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等。
六、雪灾雪灾是指因降雪造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的灾害。
雪灾主要给交通、电力、农业等带来严重破坏。
预警系统:气象部门通过监测天气情况提前发布雪灾预警。
防御方法:保暖保暖、留意天气预报、设施设备维护等。
七、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构造、气候、地表活动等因素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生存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和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高地理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或河流排水不畅导致的河水泛滥现象。
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地形地貌、河道弯曲狭窄、水系支流众多、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等。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有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气象灾害。
干旱的形成与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多发的地区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澳大利亚中部、中亚等。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次生灾害。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等条件。
台风通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地区,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台风带来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但强风暴雨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季和初春时节。
寒潮的源地通常是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等地,当冷空气迅速南下时,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地质构造、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自然灾害知识点汇总
12、世界两大地震带:①环太平洋地震带(最主要消亡边界)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消亡) (其次是 ③大洋中脊 ④大陆裂谷,③④都位于生长边界)(中国是:青藏、新疆、华北、台湾)
13、地震前兆:地下水异常(井水)、动物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地震云)地声地光
西南旱灾原因:冬春连旱(①降水少,②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
特点:(我国气象灾害之首)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
8、旱灾与涝灾的关系:在时间上交替和空间上交错出现,我国主要的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这些现象与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季风气候有关)630
9、我国旱灾严重的地区:黄淮海地区(春旱)、长江中下游平原(伏旱)、云贵地区、华南沿海(秋冬连旱)
4、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发生原因):自然(气象、水文、地形)和人文
自然:①气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台风导致夏秋季多暴雨)
②水文(江河泛滥、堤坝溃决、凌汛、风暴潮。)
③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人文①毁林开荒 ②围湖造田 ③修筑堤坝 ④城市化 ⑤乱占河道、分洪区(蓄洪区)
5、怎样防御洪涝灾害
9、火山地震: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
10、陷落地震:由于地下水溶解了可溶性岩石,使岩石中出现空洞,逐渐扩大,或由于地下采矿形成了巨大的空洞,造成岩石顶部和土层崩塌陷落,引起地震,叫陷落地震。地震能量主要来自重力作用。矿洞塌陷或大规模山崩、滑坡等亦可导致这类地震发生。占3%左右
3、典型滑坡的发展分为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三个阶段
4、滑坡的防御措施?①对易发滑坡区监测、预报、预警②实施(水泥)护坡工程(加固岩体)③植树造林 ④合理开展经济活动 ⑤村落和工程建设避开滑坡危险地区 ⑥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消除地表水地下水危害。
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旱灾、风灾
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旱灾、风灾知识点: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通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还会引起次生灾害,如山崩、滑坡、海啸等。
2.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域因降雨、融雪、冰凌等原因导致水位急剧上升,淹没周边土地和建筑物,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
洪水分为流域性洪水、地区性洪水和城市洪水等类型。
3.火灾:火灾是指因自然或人为原因引发的火灾事件,火势迅速蔓延,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自然灾害。
火灾的原因包括雷击、电线短路、炉火失控、吸烟不慎等。
4.旱灾:旱灾是指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明显偏少,导致土地干燥、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
旱灾分为阶段性旱灾和区域性旱灾。
5.风灾:风灾是指强风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破坏,包括台风、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现象。
风灾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细节可能因教材和课本的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习题及方法:1.习题: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迅速跳楼逃生B. 躲到墙角或家具下C. 乘坐电梯下楼D. 恐惧不敢动方法/答案:正确答案是B。
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速躲避到墙角或坚固的家具下,保护头部,避免被坠落的物品砸伤。
不要选择跳楼逃生或乘坐电梯下楼,这会增加危险。
2.习题:下列哪种情况最容易引发火灾?B. 电线短路C. 炉火失控D. 吸烟不慎方法/答案:正确答案是D。
吸烟不慎是最容易引发火灾的行为,因为烟头燃烧过程中可能会掉落在易燃物品上,引发火灾。
雷击、电线短路和炉火失控也可能导致火灾,但相对而言,吸烟不慎更容易发生。
3.习题:旱灾通常发生在哪些地区?A. 沿海地区B. 内陆干旱地区D. 湖泊流域方法/答案:正确答案是B。
旱灾通常发生在内陆干旱地区,这些地区降水量较少,土地容易干燥,农作物生长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总结:防治自然灾害的通用措施: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
2.对已发生地区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引发-----灾害的动向,为预报-------灾害提供信息。
3.加强对-------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
4.加强预防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意识。
5.加强-------预报,启动应急方案。
6.及时有计划的转移和安置民众。
(水文、地质灾害)一.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1.处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多样,滑坡泥石流多发。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或规律反常,导致我国多旱涝灾害。
5.海岸线长,多台风、风暴潮。
灾情严重再加上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1.2点是指特殊地理位置、3点是指特殊地貌、第4点是指特殊的气候)。
二.自然灾害频率上升的认为原因:1.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地质灾害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灾害加重。
2.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
3.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内涝加重。
4.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
5.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三、我国东部地区成为自然灾害的重灾区:1.季风区,是洪水暴雨集中的地区,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内涝区。
2.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的影响大。
3、北部有旱灾虫灾寒潮等灾害。
4.东部地区灾害种类多,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
四.西南地质灾害严重:自然原因:1、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位于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
2、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易发生滑坡。
3、位于季风区,雨季长多暴雨且集中,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
人为原因:1.开垦开矿造成的植被破坏等。
2大型工程建设不当(建设者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当)。
3人、建筑物、财产等密集。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
(滑坡掩埋或破坏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堵塞江河,摧毁聚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生活以及环境造成危害)。
滑坡形成条件:1.岩体破碎。
(物质条件)2.地势起伏大。
(动力条件,重力和水)3.植被覆盖率较差。
(加剧)泥石流下形成条件:1.地形陡峻。
(动力条件),2.丰富的松散物质。
(物质条件)3.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源。
(物质条件)4.植被覆盖率较差。
(加剧)防治:(工程和生物措施)1.实施护坡工程。
2.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
3.工程建设和聚落应避开滑坡泥石流易发地带。
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原因:1.土质疏松。
2.降雨多暴雨且集中。
3.地形起伏大,千沟万壑,地表径流流速加大。
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植被破坏。
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
1.实施护坡工程,建水土保持工程,打坝建库。
2.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
3.实施生态移民。
4.调整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的退耕还林还草)六、地震1.自然原因略。
2.人为:修建水库、开山、爆破、采矿等。
3.影响灾情因素:烈度、人口密度、建筑物抗震系数、防震意识、经济水平及救灾防灾能力。
4.灾情变化趋势: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加重。
七.洪涝灾害形成原因:1.水系、水文、气候(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变率)、地形地势。
2.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水土流失、河床淤积等。
防治:1. 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提高预报准确性。
2.工程措施。
上游建水库,中游建设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河道,加固堤坝,裁弯取直,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等。
3.生物措施。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等。
八.长江水文灾害原因:自然:1.流经季风区,中下游降水集中,多暴雨。
2.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汛期长,上游来水量大。
3.中下游河道弯曲,地形平坦,流速变慢,排水不畅。
人为:1.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2.滥伐森林、陡坡开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河床变浅且抬高。
3.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4.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洪水灾情严重。
防治:1、参照七防治措施。
2、退耕还湖,疏浚河道。
3、裁弯取直。
4、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
(荆江: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淤积。
)九、淮河流域旱涝灾害原因:(地形、水系、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自然:1.春季锋面雨带还未到达,形成春旱。
2.夏季受副高控制,伏旱严重。
3.有些年,当夏季风势力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梅雨期缩短,称为少梅或空梅)4.梅雨季节或夏季风较弱的年份,雨带长时间停留在江淮地区(多梅)。
5.淮河流域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具有北方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和南方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的特点等。
6.黄河改道致使下游河床湖泊淤积严重,地形平坦,水流不畅,水灾多发。
7、淮河没有独立的入海口。
人为:1.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
2.开发历史久,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矛盾突出,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差,使淮河流域形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十、海河:1.地形:发源于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泥沙沉积。
2.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3.水系:扇形水系,支流汇入干流,排水不畅。
4.人为原因参照八淮河。
十一、孟加拉洪灾严重的原因:自然:1.西南季风。
2地势。
3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1、人口密度大。
2、植被。
3、水土流失。
4、很多船只到这里避难。
十二、海啸防治:参考通用措施+增强自救意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十三、赤潮:多发在比较温暖的季节,冬季仅在南海东海发生,发生时间从南往北逐渐推迟。
成因:1.海水富营养化,工农业废水和沿海地区的生活污水。
2.气候变化。
3.沿海海域的开发利用加剧。
4.危害:破坏了海洋生态的平衡,引起海洋异变,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防治:1.参考通用措施。
2.对已发生的海域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3.加强海域环境保护,切实控制沿海废水废物的排放。
4.沿海养殖业,应避免在废水污染区。
十四、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
成因:分析海面高于河口水面的原因。
自然:1.气候降水减少,径流减少。
2.蒸发下渗。
3.天文大潮。
4.人为原因:河流沿岸用水过多,生态环境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危害:潮水倒灌,水质变差,生产、生活、生态缺水。
防治:主要是提高河口水面。
保护水资源。
(开源节流)。
十五、东部季风区频发旱灾原因:1、夏季风影响。
到来早晚,势力强弱,停留时间长短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时间分配。
2、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
3、季风区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江水是造成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
4、东部是我国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对水的需求量大。
危害:1、作物减产甚至绝产。
2、地表径流减少,水上航运中断,发电量减少。
3、人畜饮水困难,城市和工业缺水。
措施:开源节流。
1、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
2、实行水价调节,提高节水意识。
3、合理抽取地下水,开渠引水,人工增雨。
4、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5、改进灌溉技术,培育耐旱品种。
6、植树造林,提高涵养水源能力。
十六、沙尘暴发生的条件:1、大风2、地面沙尘3、不稳定的空气状况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自然原因:1、冬季风强劲,气候异常(春季大风日数多,多快行冷锋)2、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疏松,多沙尘。
3、植被破坏,地表疏松,多沙尘。
人为:1.草原“三过”,导致草场退化、沙化。
2.林区过度砍伐,导致地表植被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3.建筑工地多,工地用沙缺乏保护。
防治:1、控制人口增长。
2、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牧,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
(保留庄稼秸秆也可)3、制定草场保护法,加强管理。
4、采取工程措施。
5、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十七、冻雨的形成及危害冻雨是冬天里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较强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的时候,冷空气就像楔子一样插在暖气团的下方,近地面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暖湿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在此要考虑逆温现象)。
当雨滴从空中降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上一层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称为冻雨。
又叫下冰凌、地油子。
(要考虑地形对冻雨灾害的影响)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
导致: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作物冻伤冻死,甚至绝产。
3、社会失稳,通讯通电中断,影响交通,事故剧增。
4、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
十八、台风利:1、带来丰沛的雨水。
2、使珠三角、江淮等地区的旱情得到解除,确保农业丰收。
3、使水库蓄水以供发电,从而节省大量原煤。
弊:强风、暴雨、风暴潮。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海上航行的轮船、生命财产、生产生活、农业、建筑物)3、风暴潮导致海堤溃海水漫溢,冲毁房屋和建筑物,淹没聚落和农田。
4、社会失稳和自然资源环境破坏。
防治:通用措施+加强对交通、通信和电力管理,海岸加强生物及工程措施。
十九、风暴潮受灾严重的原因1、该地港口、开放城市、高新技术区众多。
2、盐、渔、海洋养殖业发达。
3、风暴潮导致海堤溃海水漫溢,冲毁房屋和建筑物,淹没聚落和农田。
4、海岸侵蚀,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
防治措施参考十八台风。
二十、寒潮:一般由快行冷锋形成。
参考教材图2.35.影响强度因素:冷空气的温度和将要影响地区的温度,温差越大危害越大。
危害:带来大风降温降雨,影响交通、农业、牲畜、设施、生产生活等。
(具体影响还应该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角度考虑)。
防治措施:1.加强交通管制,统一指挥。
2、农业要积极采取防冻措施。
3.牧区要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4居民注意保暖。
二十一、冻害、冰雹、暴雪(一)时空分布:1、春末夏初或夏末初秋的过渡季节对流发展旺盛的时候(有足够强大的上升气流)。
2、中纬度内陆地区。
向赤道和两极减少,山区多于平原,海洋较少。
(二)防治措施:参考通用措施和寒潮的防治措施+培育耐低温的作物品种、发展温室或者塑料大棚农业等(三)冻害灾情分析:1、农作物播种面积。
2、纬度高、接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霜期、持续时间。
3、南方缺少抗冻雨和雪灾的基础设施,抵御能力差。
4、适逢--------------,人口流动量大。
5、作物耐寒性差。
(四)冰雹危害:1、给农作物成长带来严重损伤,导致局部地区带来严重损失,减产甚至绝产。
2、融化时会造成农作物冻害。
3、雹块可能会造成人畜伤亡和地面设施的破坏。
(五)雪灾危害:1、阻断交通,中断通信和输电设备。
2危害越冬作物、树木、人畜。
3、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等。
二十二、雾或者灰霾的危害1、影响交通(能见度、事故)。
2、影响人体健康。
(含有污染物,吸入对人体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