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控制简答题概要
生产计划与控制简答题概要
简答题1、预测工作的步骤有哪些?答:1•明确预测的对象与有关的预测要求;2•确定预测期的长短;3.选择预测方法;4•收集与分析数据资料;5.进行预测;6.对预测过程进行监控。
2、简述什么是综合计划答:综合计划:是对劳动力水平、工作时间、库存及积压订单进行权衡的计划活动。
目标是以最少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3、简述什么是德尔菲法答:德尔菲法:挑选专家;开始第一轮函询调查。
即向专家寄去一些背景材料,并提出所需预测的具体项目。
由专家回答问题,通过对专家的各种回答进行综合整理, 把主要相同的结论统一起来,剔除次要及分散的事件。
然后将整理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进行第二轮函询。
各位专家对整理结果加以评价,修正原来的预测值,对预测目标重新进行预测。
4、制定生产作业计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确保实现已确定的交货期2.减少作业人员和设备的等待时间3.使作业加工对象的流程时间最短4.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和停放时间5.标准化基本原理是什么?答:统一、简化、最优。
同类产品统一参数,统一计量单位,采用优先数列;简化规格品种;进行优化设计,取得最好经济效益。
6生产调度工作的原则是什么答:1.计划性: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2.统一性:给调度部门权力,保证调度指示和命令的统一性,防止出现多头指挥的现象。
3.预防性:调度工作要以预防为主。
7、简述企业计划的种类和内容答:企业的计划按计划期的长短可分为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作业计划。
按业务内容分为生产计划、质量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采购计划、财务计划、销售计划等。
按范围可分为企业计划、车间计划、工段计划、班组计划及机台计划。
8、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哪些基本要求?答: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是(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4生产过程的柔性。
9、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内容有哪些?答:1•向各生产单位分配任务,即符合分配;2.进行生产负荷与生产能力的平衡;3.编制日历进度计划;4.监督和检查各种生产准备工作;5.计划执行中的生产作业控制。
最新《生产计划与控制》习题集答案资料
《生产计划与控制》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产:将投入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有效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2.生产要素:生产过程投入的各种生产资源包括材料、劳动力、资金、设备、能源和信息。
3.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转换子系统的运行进行的管理。
4.生产率:产出与投入之比。
5.制造:一般把生产有形产品的活动叫做制造。
6.运作:一般把提供无形产品服务的活动称为运作。
7.转换过程:企业从事产品制造和完成有效服务的主体活动。
8.战略目标:指导企业各个部门和运作过程中的所有决策。
9.企业经营战略:在变动的环境下达到战略目标的长期性的总体谋划。
10.生产策略:企业为了遵循经营战略在生产职能方面的长期谋划。
二、单项选择题1. A2.B3.A4. C5. B6. C7.A8. D9.B 10. B11. C 12.C 13. C 14. C 15.B 16. A 17. A 18. C 19.D 20. B21. B 22. B 23. D 24. B 25. D 26.A 27.A 28. B三、判断题1. F2. F3. F4. T5.F6. F7. T 8 . F 9. F 10. F 11.T四、填空题1.投入、转换、产出、转换子系统2. 生产3.有形产出、无形产出4. 转换过程5. 直接投入、间接投入6. 营销生产财务7.适时、适质、适量、低成本8.运作层、决策层9. 水池式、推动式、拉动式、瓶颈式10.制造、运作)11.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柔性12.原料、劳动力、设备、资金、信息13.生产率五、简答题1、生产系统是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试画出生产系统模型。
答:由投入、转换、产出和计划与控制子系统构成,其中转换子系统是生产系统的核心。
投入(人、财、物、信息、技术)转换过程产出(服务或产品)2、转换过程通常有哪几种形式?答:形态转换、位置转换、储存转换、交换转换、生理转换、信息转换六种形式。
3、对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适时、适质、适量和低成本,即考虑时间、质量、数量和成本四项要素。
生产计划与控制
生产计划与控制1. 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是指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实施有效的生产控制,来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高效性、稳定性和质量。
在现代企业中,生产计划与控制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本文将从生产计划和生产控制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讲述,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目的、原则、方法、工具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对生产计划与控制有更深入的理解。
2. 生产计划2.1 目的和原则生产计划是生产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提供明确的生产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资源和时间安排,从而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高效性、稳定性和质量。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统一领导,协调管理。
生产计划的制定应当由企业的高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决策,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计划的科学、合理和有效。
(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适应性。
生产计划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和订单的变动,注重适应性,避免因为制定不当导致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
(3) 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在制定生产计划的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优先发展的产品和生产线,分清主次,做到有的放矢。
2.2 方法和工具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和工具有很多种,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常用的方式。
(1) PERT/CPM技术PERT/CPM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生产计划制定工具,它可以对生产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控制,在生产计划实施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 MRP技术MRP技术是一种物料需求计划技术,它能够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量来计算各种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量,需要有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支持。
(3) JIT生产方式JIT生产方式是“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库存和流程,适用于生产周期短、种类多、数量少的产品。
3. 生产控制3.1 目的和原则生产控制是为了使生产过程能够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达到生产质量的标准、以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
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
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首先,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资源状况,确定生产目标和计划,包括了生产数量、生产时间、生产流程等。
这需要综合考虑销售预测、原材料供应、人力资源和设备能力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
其次,生产控制是指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实施和监控,确保生产过程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这包括了监控生产进度、检查产品质量、调整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等方面。
同时,生产控制还需要及时应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情况,保障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在现代企业中,生产计划和控制通常借助信息系统来实现。
生产计划系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帮助企业制定出更科学的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系统则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
总之,生产计划与控制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能够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在一个复杂的供应链环境中,企业必须能够有效地规划和管理生产活动,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并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相关内容,包括现代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现代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制造技术的进步,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
现代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实时性:现代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及时获得生产数据和情况,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及时作出决策。
2. 自动化: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的生产计划和调度,减少了人为的干预和错误。
3. 集成性:现代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能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生产计划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协同。
生产计划与控制复习要点
Chapter 1Define operations management答:Operations management is the management of an organization’s productive resources or its Production system, which converts inputs into the organization’s products and services.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operations management today?答:1. Reality of global competition 2. Quality, customer service and cost challenges 3. Rapid expans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4. Continued growth of the service sector5. Scarcity of operations resources6. Social-responsibility issuesChapter 2Explain what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is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是指在进行相识的生产活动中比其竞争者表现得更好的能力Assume that a dollar could buy 125 yen and two years later a dollar could buy 150 yen. If the only factor considered was the change en exchange rates, would the price of a Japanese product sold in the United States go up or down in this period? By what percentage would the price change? What advice would you give managers today about developing business strategy, given tha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nditions are changing rapidly? Defend your advice.How is operations strategy related to business strategy? How does operations strategy impact business strategy?Name and describe four competitive priorities. Discuss how these priorities are created.(参考p45)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a “product-focused, standardized-product, produce-to-stock”positioning strategy?Chapter 3Name the four components or data patterns of long-range demand in forecasting.Explain what is meant by ranging a forecast.Define and describe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and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相关系数,反映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程度决定系数,反映因变量被自变量决定的程度(参考p75)What i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How is multiple regression different from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多元回归分析,有多个自变量的回归分析。
生产计划与管控基本知识概述
生产计划与管控基本知识概述
第1章生产计划与管控基本知识概述
27
(2)生产计划一般分为长、中、短期三种,但从资料来看,短期计划其实算是对
中期计划的一个细化,这三者存在一个嵌套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三者都是不可或缺
的,那么生产计划的方法在长、中和短期哪个阶段的改善对生产计划效果影响最大?
(3)波士顿矩阵给出了四种产品分类,但是从现实来看,每个产品的地位都会伴
随着环境(政治等)的变化而出现浮动,那么一个企业是需要把问题产品转化为主要
管控目标,还是以大力开发明星产品和金牛产品为主?除此之外,对于问题产品和瘦
狗产品,是舍弃还是改造,也在我们生产计划的考虑范围之中吗?
(4)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是循环相生的,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
提升企业效率和品质?而生产管理与生产管控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两者是否可统一?
3.关键问题:为什么的问题
为什么要对生产计划进行管控?
四、本章知识逻辑
即测即练题。
生产计划大纲简答题
生产计划大纲简答题Task Title: Production Schedule Outline EssayQuestion 1: What is the purpose of a production schedule?Answer 1: The production schedule is a critical tool for businesses to effectively plan and coordinate their manufacturing activities.It serves as a roadmap, outlining the specific tasks, resources, and timelines required to produce goods or services.By providing a clear overview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 schedule helps optimize workflow, minimize bottlenecks, and ensure timely delivery of products to meet customer demands.问题1:生产计划的目的何在?回答1:生产计划是企业有效规划和协调制造活动的关键工具。
它像一张路线图,概述了生产商品或服务所需的特定任务、资源和时间线。
通过提供生产过程的清晰概述,计划有助于优化工作流程,减少瓶颈问题,并确保及时交付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
Question 2: How does a production schedule help in managing resources?Answer 2: A production schedule assists in managing resources by allocating them efficiently.It ensures that the right amount of raw materials, equipment, and manpower is available at the right time.By forecasting production needs, businesses can avoid overstocking orunderstocking, minimize idle time, and maximize productivity.Additionally, the schedule facilitates better coordination among different departments, enabling seamless communication and smooth workflow.问题2:生产计划如何帮助管理资源?回答2:生产计划通过有效地分配资源来帮助管理资源。
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概述
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概述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是制造企业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和客户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生产计划概述生产计划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目标和满足客户需求而制定的计划。
生产计划通常包括生产量计划、生产排程和资源计划等内容。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及时交付客户订单。
生产计划的重要性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有效安排资源、避免生产中断,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生产成本: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避免生产过剩或库存积压,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增强企业竞争力:有效的生产计划能够提高企业的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生产计划的实施方法1.MRP系统:MRP(物料需求计划)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物料需求量来制定生产计划的方法,能够精确控制物料库存,避免缺料和过剩。
2.ERP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集成了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流程,可以实现生产计划与销售、采购等业务的无缝对接。
3.生产排程工具:通过生产排程工具可以精确排定生产任务的先后顺序和时间,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物料控制概述物料控制是指对企业采购、库存和使用的物料实施的管控措施。
物料控制包括物料需求计划、库存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等方面,旨在确保企业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物料,同时避免物料浪费和积压。
物料控制的重要性1.保障生产计划的执行:有效的物料控制可以确保企业及时获得所需物料,保障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2.降低库存成本:物料控制可以避免物料过剩或陈旧,降低库存成本。
3.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物料控制可以避免物料缺失,提高生产效率。
物料控制的实施方法1.物料需求计划:通过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对物料需求进行有效管理,确定所需物料的数量和时间。
2.库存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制度,控制物料的采购数量和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
生产计划与控制知识点
..;1. 生产系统的两个层次:生产系统的投入,转换和产出过程所构成的运作层;高层管理者对生产系统的目标设置和规划等功能所构成的决策层。
2. 制造部门“生产过程规划”只能按时间跨度细分:(1)长期规划,所有产品和生产线,长期能力规划,企业生产主管负责制定:设施决策,纵向集成度,过程规划;(2)中期规划,产品族,综合计划,生产职能部门负责制定:人力计划,纵向集成度库存计划,动力需求,材料供应合同,设备改造计划;(3)短期规划,某种产品,主生产计划,工厂作业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产成品数量及完成时间;(4)某种产品所需共识,材料零配件和生产能力计划,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工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零部件生产,材料采购计划,作业计划。
3. 面向顾客的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考虑产品对顾客需求的满足度,按照顾客的需要赋予产品应当具备的功能以及偏向顾客的喜好设计的产品的外形和特征等。
4. 质量功能展开(QFD ):是一种将顾客的要求引入产品是设计规范,把顾客要求转化成设计要求,产品特性,工艺要求,制造要求的多次分析方法。
5. 质量屋构成:(1)顾客要求;(2)竞争性比较;(3)质量特性;(4)需求与技术的关系矩阵;(5)质量设计;(6)质量特性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6. 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规划,设计,生产,装配,销售,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利用的整个过程。
7. 面向产品寿命周期的设计:意味着在设计阶段就考虑的产品寿命历程的所有环节,以求产品全寿命周期所有相关因素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能得到综合规划和优化。
最终目标:尽可能在质量,环保等约束条件下缩短设计时间并实现产品全寿命周期总成本最低。
8. 并行工程:是集成的,并行的设计产品及其相关的各种过程的系统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从设计一开始就要考虑产品整个寿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顾客需求。
9. 面向可制造与可装配的产品设计(DFMA)原则:使产品的零部件数量尽可能的少,实行模块化设计,尽量使用标准件,尽量使操作简单,零件要有可替代性,尽量使装配流程简单化,使用重复易懂的工艺流程。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后习题答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后习题答案生产计划与控制课后习题答案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生产计划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涉及到对生产过程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企业能够按时交付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答一些关于生产计划与控制的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什么是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是指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规划和管理,确保企业能够按时交付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它包括制定生产计划、调度生产任务、监控生产进度以及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等方面。
2.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目标是什么?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目标是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运作,确保产品按时交付,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它还包括提高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
3.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步骤有哪些?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步骤包括:-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情况,制定生产计划,确定生产数量和时间安排。
- 调度生产任务:根据生产计划,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生产线或工作站,确保生产进度的顺利进行。
- 监控生产进度:通过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生产数量、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 解决生产问题:当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不受影响。
4. 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常用工具有哪些?生产计划与控制中常用的工具包括:- Gantt图:用于展示任务的时间安排和进度,帮助管理者了解生产进度和任务分配情况。
- PERT图:用于展示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关键路径,帮助管理者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任务和关键时间点。
- 生产进度表:用于记录和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生产数量、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等。
- 生产报表:用于汇总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帮助管理者评估生产效果和制定改进措施。
5. 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挑战有哪些?生产计划与控制中面临的挑战包括:- 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导致生产计划的调整,需要及时响应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生产计划与控制复习大纲IE09
生产计划与控制—复习大纲一、概念解释1、单元式制造方式是指在一条生产线上或一个机器设备单元内,由本生产线或生产单元的操作工生产多种产品或零件的生产制造过程。
2、单元式生产模式是在单元式制造方式的基础上,针对流水线生产模式,在一个单元(即一个团队)内完成单项产品的全部生产和装配过程,而不是像传统的按不同工序先分割,后整合的流水线生产模式。
可据订单数量随时调整团队的数量和规模。
3、企业组织生产的生产工艺专业化原则:按照工艺特点设置生产单位。
是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工人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里,对多种不同的零件进行相同工艺的加工。
如锻造厂、铸造厂、热处理车间、车工工段、磨床组等。
4、企业组织生产的产品对象专业化原则:以产品(零件或部件)为对象来设置生产单位。
是将生产某种产品(零部件)所需的不同类型的设备、工装和工人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里,以完成该种产品(零部件)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
如发动机厂、连杆车间、变速箱车间、水泵工段等。
5、滚动生产计划:就是将近期计划和长远计划结合起来编制计划的一种方法,根据上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条件的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步向前移动。
6、主生产作业计划(产品出产进度计划):简称主生产计划MPS(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1)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项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2)生产计划系统的核心,是所有短期生产活动(材料采购、零部件外协、制造和装配等活动)的依据;(3)计划期限一般为季度或月度。
它处于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之间,是生产计划的具体和细化,起到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企业依据MPS对各种资源进行配置,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物料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
7、粗能力计划(RCCP(Rough Cut Capacity Planning ):指的是MPS对关键设备的能力需求,根据粗能力计划衡量MPS方案是否满足企业关键设备能力的约束。
8、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CRP)(也叫细能力计划):就是将MRP转化为对车间的设备、人力等资源的能力需求(通常表现为工时),按时段和工作中心对所有能力需求进行汇总并建立能力需求报告和负荷图,通过对报告和负荷图的分析,提供解决能力和负荷之间差异的措施。
生产计划与控制培训讲义
生产计划与控制培训讲义第一部分:生产计划概述1. 什么是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是指制定生产目标和生产计划,安排和组织生产,控制生产过程,以达到企业生产目标的管理活动。
2. 生产计划的重要性- 生产计划对于企业的运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交付时间和客户满意度。
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 生产计划的内容- 生产计划包括生产目标的制定,生产排程的安排,物料需求计划,人力资源的安排,设备的安排等内容。
第二部分:生产控制概述1. 什么是生产控制- 生产控制是指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生产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2. 生产控制的重要性- 生产控制是实现生产计划的关键环节,它保证了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了产品质量,交付时间和成本控制。
3. 生产控制的内容- 生产控制包括生产进度的监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的调配,物料的供应等内容。
第三部分: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工具1. 现代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 包括MRP(物料需求计划)系统,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生产排程软件等。
2.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工具- 例如Gantt图,PERT图,生产进度表,生产报表等。
第四部分: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案例分析1. 实际生产计划与控制案例-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如何进行生产控制,以及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
第五部分:总结与讨论1.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点总结- 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点进行总结,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以上就是本次生产计划与控制培训讲义的内容大纲,希望能对大家对生产计划与控制有更深入的理解,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感谢大家的参与!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培训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生产计划与控制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生产提前期:是指毛坯、零件或部件在各个工艺阶段出产的日期比产品出产的日期应提前的时间长度、天数。
2、看管期:看管期是一段时间跨度,每道工序在该时间内生产相同数量的制品。
3、纵向集成度:从零件的原材料供应开始到产品发送到用户手中为止,构成生产和配送链,在此产品和配送链中,企业享有自主权的所有环节构成产品的纵向集成度。
纵向集成度表示企业凭自己的生产能力承担的生产环节在生产和配送链中所占比重。
4、节拍:流水线上出产两个相邻制品的时间间隔。
5、制造战略:企业在其经营战略的总体规划下,决定选择什么样的生产系统,确定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对生产系统的整体谋划。
6、生产柔性:指生产系统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是对生产系统适应市场变化能力的一种度量。
7、面向顾客的产品设计:指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考虑产品对顾客需求的满意程度,按照顾客的需求赋予产品应当具备的功能以及按照偏向顾客的喜好设计产品的外形和特性等。
二、简答题1、看管期:看管期是一段时间跨度,每道工序在该时间内生产相同数量的制品。
其目的是为了使间断流水线有节奏地工作,平衡流水线上各工序的生产率。
看管周期长,则在制品占用量就多;反之,在制品占用量少。
一般取一个班,二分之一个班或四分之一个班的时间为看管期。
2、MRP基本原理:MRP是依照最终产品的主生产计划,根据物料清单、现有库存量和预计库存量,计算需要哪些物料、在什么时候、需要多少的一系列方法。
出发点是根据对成品的需求,计算出对构成成品的原材料、零部件的相关需求,进而排出零部件的生产进度及采购日程。
它将最终产品的计划转为零部件、原材料的生产订购计划。
3、生产过程组织类型及其特点1 按对象原则形成的生产过程组织(产品导向型)。
又可细分为加工-装配型生产和流程型生产。
特点:需要较高的初始投资,安装较昂贵的材料搬运设备,适应性差,但对劳动技能要求不高,培训和指导工作量不大,计划和控制生产比较方便。
生产计划与控制
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进行有效的生产控制来实现生产目标的过程。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首先,生产计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数量、生产周期等生产目标和计划。
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市场需求预测、原材料供应、设备能力等因素,合理分配资源,确保生产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生产计划的核心是生产排程,在制定生产计划后,需要进行生产排程,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的执行顺序和时间。
生产排程需要平衡工作负荷,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排程需要考虑订单的紧急程度、产品工艺流程、设备能力等因素,从而确定最佳的生产顺序和时间表。
其次,生产控制是指根据生产计划,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确保生产过程按照计划进行。
生产控制的任务包括生产进度监控、设备管理、库存管理等。
通过生产进度监控,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防止生产延误;通过设备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库存管理,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库存的数量,防止库存过多或过少。
为了实现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目标,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
比如,采用MRP(物料需求计划)系统,通过对企业内部的物料需求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跟踪,及时提供所需的物料,避免生产停滞;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精确度和效率;采用精益生产管理等方法,通过减少浪费、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企业实现生产目标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和有效的生产控制,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取得可持续的发展。
生产计划与控制重要知识点
生产计划与控制重要知识点第一篇:生产计划与控制重要知识点综合计划是企业对企业未来一段长时间内企业的不同产品系列所做的概括性安排,它是一种用来具体操作的实施计划,而主生产计划正是把综合计划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实施计划。
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时间内和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最大可能的量。
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
在确定生产能力时,不考虑劳动力不足或物资供应中断等不正常现象。
生产能力种类:设计能力、计划能力、实际能力。
运作层:营销部门:(营销:在分析客户需求和市场走势的基础上采取各种促销行为,同时提出开发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设想及产品的能力及性能要求。
销售:向客户出售订单。
)产品开发部门的职能:依据营销部门输入的信息进行新产品研发和设计工作。
制造部门的职能:生产过程规划,组织实施生产规划。
配送部门的职能:制造部门生产出的产品,有配送部门发往客户市场。
供应部门的职能:提供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配套零部件等的供应。
生产支持部门的职能:技术、管理和人员的支持。
决策层:制定战略目标:属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职能,它指导着企业各部门和运作过程中的所有决策。
企业经营战略:在变动的环境下达到战略目标的长期性的总体谋划。
生产战略:是企业为了遵循经营战略在生产职能方面的长期谋划。
生产作业计划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水池式:生产控制着眼于保护库存量以维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推动式:着眼于提前期信息,用以管理和控制物流。
拉动式:着眼于降低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储备量。
同步制造:整个生产系统绩效取决于生产作业中的瓶颈环节。
质量功能配置:顾客需求:需要通过市场调查准确全面的收集顾客需求,然后进行汇集、分类和整理,确定顾客需求的相对重要性。
工程特征:顾客需求在产品设计上的体现,主要是确定产品、服务、业务流程的具体要求。
关系矩阵:描述了各种工程特性与顾客需求项目之间的相关关系及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
生产计划与控制知识点
生产计划与控制知识点首先,生产计划的知识点包括市场需求分析、生产资源评估、生产能力分析、生产计划制定等。
市场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市场调研与预测,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和规模,作为制定生产计划的依据。
生产资源评估是指评估企业生产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现有情况,确定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现有生产能力进行分析,包括各项生产线的产能、工时、设备利用率等指标,以确定企业的生产潜力。
生产计划制定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资源和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包括产品种类与数量、生产周期、生产方式等。
其次,生产控制的知识点包括生产进度控制、品质控制、成本控制等。
生产进度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计划,控制产品的生产进度,保证按时交付客户订单。
品质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保证产品的品质符合客户要求,避免次品和退货的出现。
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各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等成本,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生产计划与控制还涉及到生产排程、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知识点。
生产排程是将生产计划细化为具体的生产任务和时间安排,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库存管理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合理控制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水平,以降低库存成本和风险。
供应链管理是指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确保供应链上各环节的顺畅。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使用先进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工具和方法,如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等,可以提高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精确度和效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支持。
综上所述,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包括市场需求分析、生产资源评估、生产能力分析、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进度控制、品质控制、成本控制、生产排程、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生产计划培训考试题
生产计划培训考试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的作用是什么?2. 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简述其作用和意义。
3. 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简述其重要性。
4. 生产计划中的排程是指什么?它与生产计划有哪些关联?5. 生产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6. 什么是MRP计划?它在生产计划中的作用是什么?7. JIT生产模式对生产计划有哪些影响?简述其利与弊。
8. 生产计划与质量管理之间有哪些关联?如何保证生产计划的质量?9. 什么是生产计划的调整?生产计划调整的原因是什么?10. 生产计划的监控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如何进行监控?二、论述题1. 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中为什么需要考虑供应链管理的因素?供应链管理对于生产计划有哪些影响?2. 生产计划如何与销售计划协同?协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 生产计划的制定如何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制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挑战有哪些?如何克服这些挑战?4. JIT生产模式对于生产计划的影响有哪些?它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5. 生产计划调整的原因是什么?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如何防范这些影响?6.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计划的执行效率?信息技术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有哪些限制?7. 生产计划的监控如何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监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误区有哪些?如何避免这些误区?8. 生产计划的优化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优化?9. MRP计划在生产计划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它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生产计划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10. 如何保证生产计划的质量?质量管理对于生产计划的影响有哪些?如何将质量管理融入生产计划中?三、案例分析题1. 某企业在进行生产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发现公司内部的与生产计划相关的信息不够准确和及时,导致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够。
生产计划与控制
生产计划与控制第一篇: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生产计划与控制是制造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包括对生产过程的计划、调度、监控和控制等方面。
生产计划和控制的目标是通过最佳化企业资源和流程,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并降低成本。
本文将从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定义、重要性、组成部分、实施步骤、挑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定义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一种通过正确安排制造企业的生产流程,以便实现产品生产所需的工具、材料和人力资源的科学方法。
生产计划与控制旨在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并确保符合预算。
生产计划与控制还包括对生产设备、库存、原材料和人员调度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
最终,生产计划和控制旨在保持生产的平稳和高效,以便满足客户需求,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制造企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方面:1.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生产计划与控制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利用企业资源,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2. 缩短生产周期:通过有效的计划和控制,生产周期可以缩短,并确保企业能够按时完成订单。
3. 降低成本:通过生产计划和控制,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工具、材料和人力资源浪费可被消除,从而减少生产成本。
4. 提供高质量产品: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准确监控和控制,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
5. 保持生产的稳定:通过正确的计划和调度,生产过程可以保持平稳和高效,从而让客户满意。
三、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组成部分生产计划和控制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1.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制造企业的核心。
它基于客户需求、企业资源和生产过程等方面,通过某种算法和模型来策划、计划和制定生产流程。
2. 生产调度:生产调度是实现生产计划的重要步骤。
生产调度负责监控生产过程,并确保遵循生产计划。
3. 生产监控:生产监控是为了监督生产过程是否按计划进行的一种实践。
4. 生产控制:生产控制包括诸如设备维护、产品质量等方面。
生产计划与控制 (2)
生产计划与控制一、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是贯彻企业运作策略,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措施。
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组织中,根据预定的战略规划,明确各项计划的具体内容,实现上级计划的时间节点,资源分配和结果评价的一套系统。
而生产控制是企业对生产过程的规划、实施、监控和评估,以达到获取最大利润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系统工程。
二、基本流程(1)生产计划制定:根据企业的营销需求,制定生产计划,考虑各种因素,如产品类型、物流网络、运输方式、库存水平等,将营销需求转化为生产计划。
(2)生产控制决策制定: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控制的决策,明确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过程调整,资源配置等,且充分考虑安全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生产周期等。
(3)把控计划执行情况: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把控,及时发现与计划不符的情况,并采取合理的措施,避免损失。
(4)及时调整:实施完之后,需及时进行跟踪与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将原定的计划进行更改,实时优化计划,保证计划的执行。
三、优势(1)有效提升企业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正确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使生产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产出,提升企业效率。
(2)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
通过制定良好的生产计划以及及时的控制,可以有效的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企业重复生产所耗费的资源,有效的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
(3)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做好生产计划与控制,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完整性,从而在市场上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计划的制定与控制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计划与控制名词解释,简述题
名词解释:1、新产品:指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料等某方面有新的改进的产品2、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研制成功投放市场开始一直到最后被淘汰退出市场位置所经历的时间3、期量标准就是为制造对象(产品、部件、零件等)在生产期限和生产数量方面所规定的标准数据。
它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依据。
又称作业计划标准。
4、生产周期产品从开始投产至产出的全部时间5、工序同期化又称“装配线平衡(assembly line balancing)”,是指通过各种可能的技术,组织措施来调整各工作地的单件作业时间,使它们等于流水线的节拍或者与流水线节拍成倍比关系,以便提高工作地负荷。
6、节拍是指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时间,即一天的工作时间除以一天所生产产品的数量7、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和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可能的量8、工艺专业化是指按照工艺特征建立生产单位,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工人放到一个厂房或一个区域内,这样构成诸如铸造厂、锻造厂、热处理厂、铸造车间、锻造车间、机械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车工工段、铣刨工段等生产单位[1]。
9、提前期生产提前期是指毛坯、零件或部件在各个工艺阶段出产的日期比产品出产的日期应提前的时间长度。
生产提前期分为投入提前期和出产提前期10、批量11、生产间隔期也叫生产重复期,投入,产出间隔期。
是相邻两批同种产品(零件)投入(或产出)的时间间隔12、在制品定额是指在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上为了保证生产衔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储备量。
它是在正确划分在制品种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计算,分别制定出来的。
13、生产作业核算是指在实施生产作业计划过程中,对生产各阶段、各环节中的原材料投入、在制品流转和产品产出,以及设备运转、维修时间消耗、分析检验等所进行的核算,是为保证作业计划的实现而进行的日常统计、汇总、对比分析工作[1]14、指数平滑法布朗(Robert G..Brown)认为时间序列的态势具有稳定性或规则性,所以时间序列可被合理地顺势推延;他认为最近的过去态势,在某种程度上会持续到最近的未来,所以将较大的权数放在最近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1、预测工作的步骤有哪些?
答:
1.明确预测的对象与有关的预测要求;
2.确定预测期的长短;
3.选择预测方法;
4.收集与分析数据资料;
5.进行预测;
6.对预测过程进行监控。
2、简述什么是综合计划
答:综合计划:是对劳动力水平、工作时间、库存及积压订单进行权衡的计划活动。
目标是以最少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
3、简述什么是德尔菲法
答:德尔菲法:挑选专家;开始第一轮函询调查。
即向专家寄去一些背景材料,并提出所需预测的具体项目。
由专家回答问题,通过对专家的各种回答进行综合整理,把主要相同的结论统一起来,剔除次要及分散的事件。
然后将整理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进行第二轮函询。
各位专家对整理结果加以评价,修正原来的预测值,对预测目标重新进行预测。
4、制定生产作业计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确保实现已确定的交货期
2.减少作业人员和设备的等待时间
3.使作业加工对象的流程时间最短
4.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和停放时间
5.标准化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统一、简化、最优。
同类产品统一参数,统一计量单位,采用优先数列;简化规格品种;进行优化设计,取得最好经济效益。
6、生产调度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
1.计划性: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
2.统一性:给调度部门权力,保证调度指示和命令的统一性,防止出现多头指挥的现象。
3.预防性:调度工作要以预防为主。
7、简述企业计划的种类和内容
答:企业的计划按计划期的长短可分为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作业计划。
按业务内容分为生产计划、质量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采购计划、财务计划、销售计划等。
按范围可分为企业计划、车间计划、工段计划、班组计划及机台计划。
8、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是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4生产过程的柔性。
9、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答:
1.向各生产单位分配任务,即符合分配;
2.进行生产负荷与生产能力的平衡;
3.编制日历进度计划;
4.监督和检查各种生产准备工作;
5.计划执行中的生产作业控制。
10、单一流水线生产的作业方法是什么? 答:
1.确定流水线生产的节拍;
2.计算最少工作地数;
3.流水线平衡;
4.流水线平衡的评价与再平衡;
11、生产能力的种类有哪些?
答:
①设计能力②查定能力③现实能力
12、ERP与MRP、MRPⅡ的区别有哪些?
答:
①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②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别③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别④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的差别
⑤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的差别⑥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差别。
13、设备综合管理的内容有哪几个?
答:
①实行设备全过程管理
②对设备从工程技术、经济和组织管理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③把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放到重要位置
④实行设备全员管理。
14、生产调度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
(1计划性: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
(2统一性:给调度部门权力,保证调度指示和命令的统一性,防止出现多头指挥的现象。
(3预防性:调度工作要以预防为主。
15、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4生产过程的柔性。
16、标准化的原则?
标准化基本原则是:统一、简化、最优。
同类产品统一参数,统一计量单位,采用优先数列;简化规格品种;进行优化设计,取得最好经济效益。
17、装配线平衡一般有哪些问题?
答:
1.给定生产节拍,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使流水线工位数量最少。
2.给定流水线的工位数量,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使生产节拍最小。
3.给定工位数量,最小化装配线平衡指数。
18、生产运作战略的特点?
1.目的性;
2.一致性;
3.操作性。
19、MRP和订货点法的区别
答:
1.通过产品结构将所有物料的需求联系起来。
2.将物料需求区分为独立需求和非独立需求并分别加以处理。
3.对物料的库存状态数据引入了时间分段的概念。
20、设备零故障管理的基本观点?
设备零故障管理的基本观点:
1.设备出现故障时人为造成的;
2.人的思维及行动改变后,设备就能实现零故障;
3.要从“设备产生故障”的观念转变为“设备不会产生故障”。
21、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
答:
1.在保持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功能
2.保证功能,降低成本
3.成本有所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
4.功能有所下降,但成本大幅度降低
5.成本下降,功能提高
22、简述什么是长期计划
答:
长期计划:指计划期超过一年的较长期限的计划。
它是企业较长时期的战略安排,故又称长期规划。
长期计划主要任务是确定企业长期发展的总目标以及如何获取实现总目标所需的资源能力。
23、简述什么是生产作业控制?
答:生产作业控制是指监督和检查生产作业计划执行情况,把结果与既定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偏差,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从而保证生产作业计划的全面完成。
24、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哪些基本要求?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指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工序,在时间上紧密衔接、连续进行,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中断现象。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协调性。
指生产过程各个工艺阶段、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和产品劳动量上保持必要的比例关系。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均衡性。
指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各个工序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产品产量大致相等或均匀递增,使每个工作地的负荷保持均匀,避免前紧后松现象,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4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指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要灵活,能及时地满足市场变化要求。
(5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指平行交叉作业。
(6生产过程的准时性。
指生产过程各工艺阶段和工序按时生产。
25、生产过程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答:
1.引入期:客户产品、产量很小、工艺原则、订货生产批量很小
2.成长期:低标准化产品、产量小、工艺原则、订货生产小批量
3.成熟期:高标准化产品、产量很大、对象原则、存货生产大量生产
4.衰退期:有高标准化产品逐渐衰退至客户产品、产量逐渐降低、订货生产量逐渐衰减26、MPS的作用?
答:
(1把生产计划同日常的工作计划连接起来
(2为日常工作的管理提供控制
(3推动正式的集成化的计划与控制系统
(4在较短的时间段,主生产计划可以作为物料需求计划,组件的生产,订单优先计划,短期资源计划的基础;在较长的时间段,主生产计划还可以作为各项资源长期计划的基础。
27、MRPII管理模式的特点?
答:
(1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
(2管理的系统性
(3数据的共享性
(4动态应变性
(5模拟预见性
(6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28、产品工艺设计有哪些内容?
(1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检查
(2拟定工艺方案
(3编制工艺规程
(4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
29、简述期量标准的内容。
答:
(1大量流水生产的期量标准有:节拍、流水线工作指示图标、在制品定额。
(2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有: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提前期、在制品定额
(3单件生产的期量标准有:产品生产周期、提前期
30、生产管理的职能?
答: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过程管理、生产统计分析和设备管理、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