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最新-2018年全国高考地理 考试说明解读 大纲人教版 精
2018年全国大纲版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全国大纲版地理考试说明所列“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内容”相对于2018年没有变化。
到2018年为止,大部分省区已经进入新课标高考的年份,大纲版老教材的省区越来越小。
从今年的全国大纲版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2018年年高考地理考试试题,应该从题量、难度、形式、结构等各个方面与去年相比应该变化不大,体现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继承和稳定性,依然延续往年以能力测试为主,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一点上有向新课标靠拢的趋势,新课标提出的:“能够发现和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进行强化。
总体来说这种稳定性有利于高三教师和学生的复习与备考。
通过2018年全国大纲高考《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还可以看出地理学科的一个特点,即无图不成题,所以在复习中要以地图为重点,加强图文转换、文图转换和图图转换的练习与思考,构建心理地图,所谓心理地图就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既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形状、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清晰主体的反映,也是一种记忆表象,可以加深对地域知识的认知。
在认定图表材料时应该遵循仔细、完整、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的原则,不丢掉任何一个信息点,尤其是要注意图例、注记、标题说明等,切忌马马虎虎,读不准、看不清。
2018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深入解读《考试大纲》 科学备战2018高考
2018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深入解读《考试大纲》科学备战2018高考※地理学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一、2018年《考试大纲》趋于稳定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从而实现“稳定中求创新”的改革目标。
稳定意味着2018年高考仍以“能力立意”为主,创新则逐渐转向“核心素养立意”,加大地理核心素养考查力度将成为2018年高考试题考查的必然趋势。
二、2018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1.紧抓学科主线,突出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
由于人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及在当下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考试卷中除了“环境保护”选做题突出考查人地协调观外,必做题的命制也将人地协调观贯穿其中。
预测2018年高考试题会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两者对立统一,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如,农业生产方面要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要因事因地制宜,避免产生生态破坏等问题;工业生产方面要发展清洁生产,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整)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点击查看: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总纲)Ⅱ.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剖析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剖析、命题预测及备考策略探究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于昨天由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发布,高考考什么,如何考,成为目前悬在高三考生头上的一把利剑,十年寒窗到底会有什么结局?笔者3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在深入研究近几年高考真意的命题特点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对2018年高考做出了大胆的预测和剖析,以期对高三复习备考有益。
一、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Ⅰ.考核目标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及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①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②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③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①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及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②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③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④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及规律:①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及规律的要点。
②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及规律。
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和例题示范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地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科部分。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
专题3.5 人口与城市-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 【精品解析版】
【近3年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考纲展示考情分析命题预测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017全国卷Ⅲ选择,12分2016全国卷Ⅰ选择,12分2016全国卷Ⅲ选择,12分近几年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预测2018年高考会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对策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近几年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
预测2018年高考会与产业转移、国土开发等相结合,考查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因素及影响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近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预测2018年高考会要求考生运用人口资料分析、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口差异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近几年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
预测2018年高考会以城市或城市群发展为背景,考查城市功能区布局、城市等级与城市区位相结合的综合分析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近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
预测2018年高考会结合现实热点,如与城市人口流动、城市内涝等相结合,考查读图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近几年考查频度有增高趋势,考查形式为选择题。
预测2018年高考会以某地特殊的文化现象为切口,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轻松构建学霸脑图】1.人口与环境2.城市与环境【强化应用】(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报告中全球总和生育率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的特点是A.下降速度越来越快B.从2015年前后开始匀速下降C.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下降速度最快D.21世纪中期以后下降速度开始减缓2.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长期低于2.1。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11地球与地图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11地球与地图【近3年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轻松构建学霸脑图】【强化应用】(湖南省郴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上图所示范围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1100米B.1190米C.1820米D.1560米2.上图中①②两聚落之间的剖面图可能是A.B.C.D.3.上图中③④⑤⑥四地最有可能形成瀑布的是A.③B.④C.⑤D.⑥(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1月月考)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地理事物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4—6题。
4.该等值线表示的地理事物最可能是A.海拔高度(单位:米)B.≥10℃积温(单位:℃)C.年总蒸发量(单位:毫米)D.年日照时数(单位:小时)5.甘肃武威的数值小于酒泉,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位置D.植被6.西南部的和田地区数值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受湿润气流影响,阴雨天较多B.植被破坏,沙尘天气多C.工业排放大量废气,雾霾严重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广东省化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
读图,完成7—9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A.沿等高线B.沿山脊线C.沿山谷线D.连接聚落8.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9.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B.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C.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D.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诊)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在我国北方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每年都要在两地之间来回迁徒。
下图为某年北京雨燕迁徒线路图。
读图,回答10—12题。
10.北京雨燕每年“南飞”的飞行距离大约是A.8000千米B.18000千米C.35000千米D.70000千米11.北京雨燕“北归”期间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B.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扩大C.成都太阳高度日变化增大D.成都昼夜变化幅度增大12.图示海区A.甲海区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B.北半球夏季乙海区海水向西流C.丙海区受西风影响形成暖流D.北半球冬季丁海区盛行东北风1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下图为我国台湾岛附近的海水等深线(单位: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高考地理的四项能力目标强调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核,体现了思维过程的程序性和层次性,即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发现并提取有效信息(明确考查意图)——调动和运用知识,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运用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地论证问题,并在论证问题中体现创新思维”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
可见,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是在前面三项能力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是高考地理能力测试的重要能力。
因此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观点明确,表述清晰“学习有用的地理”,即要提高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利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问题时,有许多与当今时政联系密切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用正确的观点,旗帜鲜明的清晰表达出来,并用于论证和探讨问题过程之中。
2.逻辑严密,追求论证观点与表述内容上有机结合论证和探讨问题是地理综合能力的最高要求,是考生运用所学基本地理原理和基本规律,综合分析、论证现实问题的具体实践。
该类题目往往要求考生能对构成事物整体的各种因素和现象进行表述,对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性因素进行完整地说明;能认识事物产生、演变的规则和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和阐释,最终做到论证观点和表述内容上的有机结合。
3.掌握一定的论证技巧具备了以上方面的基础和能力之后,具体的论证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技巧,也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论证方式。
(1)针对性论证:主要是针对“区位因素的分析”“采取的对策”等的论证策略,这类试题在论证类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解释性论证: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有结果,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
在试题中往往以分析“原因”“成因”“规律”“特征”等的形式出现。
(3)判断性论证:这类试题没有直接呈现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先做一个判断,然后论述判断的理由,形成论点、论据相结合的完整的论证过程。
(4)评价性论证:主要是对“利弊”“优劣”“重要性”“影响”等的评价。
2018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和例题示范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地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科部分。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
专题3.7+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Word版含解析
【近3年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考纲展示考情分析命题预测1.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2017全国卷Ⅱ:综合题24分2016全国卷Ⅱ:综合题,22分2016全国卷Ⅲ:综合题,6分2015全国卷Ⅱ:综合题12分该考点考查频度很低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该考点考查频度高,预测2018年高考以某区域的环境问题案例为依托,考查其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该考点考查频度高,主要为综合题,预测2018年高考以区域图为载体,以某区域的环境问题案例为依托,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渗透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轻松构建学霸脑图】【强化应用】(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下图为我国浑源县所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3题。
1.当前该县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土地沙漠化C.湿地破坏D.水土流失2.导致该县东南部这一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地形坡度较陡B.降水强度较大C.河流密度较高D.地表土质疏松3.针对该生态环境问题,该县应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有①植树造林种草②兴修水库③修建水平梯田④打坝淤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辽宁省锦州市2017届高三质量检测一)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2002年崇明东滩被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是公认的具有全球意义的生态敏感区。
互花米草地下根茎发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花米草作为一种有益的植物被引种到崇明东滩。
2002年之后,崇明东滩这个鸟儿的“国际加油站”面临一场巨大的生态危机,几年之中,这里的鸟类数量急剧减少,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大幅度下降。
据此回答4—6题。
4.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花米草被引种的原因是A.增加生物的多样性B.促进陆地淤长C.增加鸟类的食物来源D.减小滩涂面积5.崇明东滩鸟类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是A.环境污染加剧B.气候变化C.滩涂面积的减小D.食物减少6.崇明东滩作为国际重要湿地,适宜发展A.滩涂养殖业B.水产品加工业C.旅游业D.绿色农业7.(贵州省遵义航天中学2017届高三第十二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高考地理-考纲资料整理
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导致水质型缺水
减少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等
2.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流域综合开发
概念
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集水区。
流域特征
地形、气候、水系、矿产等
开发建设
18世纪下半叶:农业;人口较少,人类活动有限
条件
资源优势: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质优良、品种齐全,开采条件好
市场优势: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缺口将扩大,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区位优势: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交通比较便利
综合开发
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产业结构调整: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
湿地保护
概念
指水位常接近地表或为潜水覆盖的土地。可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生态效应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问题、危害及对策
面积萎缩
调蓄洪水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影响航运;影响生物多样性等
植树造林、退耕还湿等
物种锐减
实行休渔政策、限制网眼大小;禁止捕杀珍稀动物等
环境保护与治理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三废”的治理
2.4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条件
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条件
布局
特点
耕作农业区(耕作业);林业和特产区(林业);畜牧业区(牧业)
问题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能力0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能力0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本能力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是关键。
(2017·江苏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下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2.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A.晴,西南风B.阴,西北风C.晴,东南风D.阴,东北风【解题过程】(1)材料中“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天气系统主要包括锋面系统(冷锋、暖风)和气压系统(气旋、反气旋),而锋面气旋是二者的结合,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通过读题发现,解答本题需要调用锋面气旋判读技能。
锋面气旋判读技能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所示。
判读其结构图,应抓住以下几点:(1)判断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
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
(3)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a.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西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东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无论南北半球,锋面气旋东侧是暖锋,西侧是冷锋。
原因是西侧锋面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运动,是冷空气推动暖空气的运动。
关于年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和例题示范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地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科部分。
进行分析与整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达零下”、“天够的敏感,并理解信息的内涵,然后能做出正确判断。
试题分析:小题1:江南丘陵收割早稻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而在此时间,气温能够达到零下40℃以下的地区,只有南极地区。
故选D。
小题2:江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典型的土壤类型是红壤。
故选C。
小题3:芒果、荔枝和龙眼都是热带水果,而柑橘属于亚热带水果。
故选D。
点评:本题组结合材料考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江南地区的土壤类型及种植的水果,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南极地区的气温和江南丘陵地区的土壤类型和水果分布。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
3.5 人口与城市-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含解析
【近3年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考纲展示考情分析命题预测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017全国卷Ⅲ选择,12分2016全国卷Ⅰ选择,12分2016全国卷Ⅲ选择,12分近几年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预测2018年高考会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对策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近几年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
预测2018年高考会与产业转移、国土开发等相结合,考查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因素及影响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近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预测2018年高考会要求考生运用人口资料分析、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口差异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近几年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
预测【轻松构建学霸脑图】1.人口与环境2.城市与环境【强化应用】(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报告中全球总和生育率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的特点是A.下降速度越来越快B.从2015年前后开始匀速下降C.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下降速度最快D.21世纪中期以后下降速度开始减缓2.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长期低于2.1.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社会负担减轻,利于经济快速发展B.家庭负担减轻,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C.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制约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D.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人社部在谈及今年就业形势时表示,今年的就业形势整体稳中有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出现了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的“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读下图,完成3—4题。
3.我国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招工难”,主要原因是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制造业比重降低②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③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⑤农民工价值观的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4.外出农民工增速放缓,将导致A.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B.农村老龄化问题得到明显缓解C.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D.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规划图,读图,完成5-7题.5.该城市空间形态未来的发展方向最有可能是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6.该城市水厂(水1、水2、水3)以及污水处理厂(污1、污2)布局均合理的是A.水1和污2 B.水2和污2 C.水3和污1 D.水2和污1 7.与E组团相比,B组团布置物流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邻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B.地形平坦开阔,可利用空间充足C.靠近山区,环境优美D.分布在郊区,土地租金低8.(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6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82亿,其中在区县以外流动的外出农民工达到1.69亿。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14旅游地理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14旅游地理【近3年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轻松构建学霸脑图】【强化应用】1.(北京市清华大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河北省威县将旅游与扶贫深度融合,借助当地农业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等优势,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路径,大力发展乡村游、休闲游、采摘游,打造美丽乡村旅游文化,加快脱贫步伐。
下左图为游客在河北威县东夏官葡萄小镇观光游览照片,右图为威县交通区位图。
评价威县发展特色乡村游的条件,并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建议。
2.(2018届高三TOP20十二月Ⅱ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文化遗址是一种不可再生和不可移动的特殊文物资源,它不仅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见证,更是承载着人类代代相传的历史文脉。
晋阳古城遗址,历经春秋到唐、五代时期,历史跨度较长,地理范围广阔,遗存类型丰富,其核心部分主要在今天太原市的晋源区范围内。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请从旅游体验的角度说明应如何开发利用该文化遗址。
3.(湖北省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九寨沟景区内的诺日朗瀑布等景点受地震影响较大。
景区内出现了游客滞留、交通阻塞、栈道被毁等问题,以及潜在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
受其影响,九寨沟景区于8月9日起停止接待游客。
相关专家结合景区灾情和恢复能力,估测今后九寨沟景区最大旅游接待能力为20000人左右,仅为震前游客规模的一半。
下图为九寨沟旅游示意图和九寨沟地震地理位置图。
结合材料请为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尽快恢复景区开放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1.【答案】有利条件:位于京津冀地区,市场距离较近;公路、高铁等交通运输便利。
不利条件: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组合状况较差;基础设施较差,地区接待能力弱。
建议:加大宣传,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加强对乡村特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和例题示范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地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科部分..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例1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约在零下40℃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据此回答1--3题:1: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A.漠河 B.喜马拉雅山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2:王教授的家乡自然土壤是A.灰化土 B.棕壤 C.红壤 D.砖红壤3: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A.芒果 B.荔枝 C.龙眼 D.柑橘说明该题虚拟了“王教授”的一篇日记作为题目情境;以文字资料的形式传递了信息..日记说明了当地的时间和气候状况:时间包含着时刻——早晨;季节——中国江南收割早稻时节;气候寒冷——达零下40°C..根据这些信息;判断“王教授”一定身在同北半球夏秋季相反季节的地区;又有“强劲的东风”、“天昏暗”等条件;可以判断该地是极地附近区域;加之第1题有“南极地区”之选项;则相应做出正确选择..而后两个小题;实际上是对江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中土壤和植被特点的认识..考生首先应认真仔细阅读日记内容;再了解题目的要求;以对材料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信息有足够的敏感;并理解信息的内涵;然后能做出正确判断..试题分析:小题1:江南丘陵收割早稻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而在此时间;气温能够达到零下40℃以下的地区;只有南极地区..故选D..小题2:江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典型的土壤类型是红壤..故选C..小题3:芒果、荔枝和龙眼都是热带水果;而柑橘属于亚热带水果..故选D..点评:本题组结合材料考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江南地区的土壤类型及种植的水果;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南极地区的气温和江南丘陵地区的土壤类型和水果分布..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类型..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和重要内容..对地图的考查形式不断创新;可以从中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其中侧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核..例如;见到河流流向就能判断地势的高低;见到滩涂、三角洲面积的扩大;能够判断水土流失加剧;见到侵蚀平原;能够知道该地地势较低;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能判断河流流向等..若能运用绘制简图如近日点和远日点简图、添加辅助线如添加等值线、图文转换等方法;往往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例2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 D.河口三角洲5.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6.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 D.河流的综合整治说明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以及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的把握;兼有考查考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治理措施的了解;要求的方法是读图分析和比较分析..试题总题干采用文字叙述和原理示意图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的信息主要有:我国西北地区;山前呈扇形的农业区;从山地流人农业区并消失的季节性河流;农业区中沿河分布的聚落..在分题干中逐步给出的信息有: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农业区的优势条件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比较;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题干给出的图是示意图;它突出·厂西北地区绿洲所在的区位特点——位于山前洪冲积扇..题干通过三方面的信息显示农业区即是干旱地区的绿洲;即我国西北、山前呈扇形的农业区、季节性河流..这三条信息如果忽略了其中任何一条;或是对任何一条信息的获取出现偏差;都可能出现判断上的误差..因为图示范围相对较小;如不满足上面三个条件;单从图示来看;半湿润区也可能出现符合此图的农业区..如果把图示地区判断错了;解答就会随着出现错误;如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可能会答为水土流失的治理;而非荒漠化的防治..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在审题中;需要对题目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气象、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时间特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或某一时间段等..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审题的目的是要理解题目的要求以及考查意图..试题的要求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等;进而明确考查什么概念和原理、什么能力和方法、什么主题和观念等意图..例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说明本题以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引起的全球气候异常为背景;以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为研究对象;以绘图说明和看图分析为方法;以大气热力环流为基本原理;考查考生对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理解..本题设计只是把厄尔尼诺现象没有出现概念的发生作为一种现象;用考生学过的基本原理来分析..题干以图像形式给出信息: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及其剖面上的暖水、冷水分布..解读此图还需要结合全球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的知识;并对图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整合..根据大洋环流;图中赤道南部的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大洋东岸的洋流为秘鲁寒流;根据大气环流的知识;赤道南部盛行东南信风南赤道暖流的驱动力;根据剖面上的水温分布;赤道附近东部为冷水;西部为热水..这样可以提炼出图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在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等的综合作用下;太平洋赤道附近洋面东西向存在着热力差异东冷西热..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可以正确绘出洋面上的大气环流方向题中隐含了热力环流的概念..进一步;根据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和降水的知识;下垫面热的地方为上升气流;盛行上升气流的地方容易形成对流雨;下垫面冷的地方为下沉气流;盛行下沉气流的地方干燥少雨..将这些原理同图中地区相对应;太平洋赤道附近西岸多雨;东岸少雨东岸还叠加了寒流的影响;这同印度尼西亚为热带雨林气候、秘鲁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的世界地理知识是一致的..对第2题的文字信息提炼得出的有效信息是:太平洋赤道附近洋面东西向的热力差异减小或不存在东部异常增温..下垫面热力差异的减小导致图示的热力环流减弱或消失;西部的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东部的下沉气流减弱;降水增多..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地理信息迅速同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解决问题;完成答题..因而..这一能力目标能检测考生的思维速度与品质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完备程度..在中学教学和高考中;通常把运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例如综合题往往由实际问题引出;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具体问题来设问;试题既可以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了解实际的基础上;考查考生能否做出理论上的归纳、分析、解释;也可以给出一个或多个基本理论或原理;要求考生找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例4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1—4题..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4、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⑤⑥⑦ D.①⑤④⑥说明该组题目的设计;选用了在地理教学中很少使用但又非常简单的资料“集群”定性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能够非常清晰地表现出地理区域类型划分过程中;相邻区域的过渡性和交错性的特征..每个区域性的中心部分一定是这个类型所独有的特征资料..因此考生要能够从这样的图表资料中确定每一个区域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图表中用不同代号所代表的气候资料的每一个“集群区域”只代表着一种唯一的气候类型;这是求解该组题目中每个小题的唯一解的前提:代号为①的区域;表示的是热带雨林气候资料..这个资料区域的范围从理论上说;应该是无数的小垂直“线段”集合而成的..每一个线段是一个观测站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其上端表示该地的年最高气温;下端表示年最低气温;也就是说其气温的变化一定在这个线段的范围之内..线段所在位置的横坐标值是该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代号②区域表示的是热带草原气候资料..热带草原气候区域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类型的南北两侧..其低纬度部分靠近热带雨林气候区;纬度偏高的地区则毗邻热带沙漠气候区..因此该气候类型年降水量变化的范围就是高值接近甚至超过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少雨地区;低值则与热带沙漠的高值区差不多;即图中所示的区域范围..这个范围为什么不可能是热带季风气候区呢如果以单独的气象站资料来考察;热带季风区域和热带草原区域确实有许多很难区分的单站资料..图示集群的资料则能够较好地区分..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全世界只有一片;那就是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区西至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其年降雨量从西向东快速增加;从西部每年500—600毫米;增加到东部恒河流域和印度东北部山区的2000—3000毫米;甚至更多..这说明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定有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的区域;而热带草原气候区却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气候特征..因此;图中代号②区域表示的绝对不可能是热带季风气候资料..经过上面的分析和说明;判断代号③、④、⑤、⑥、⑦的区域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就应该比较容易了..它们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苔原气候..这些气候类型中虽然有的不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依据资料判断它们的分布应该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完成的能力要求目标..第1题;正确判读坐标资料图集是解该题的关键..显然在这样的一幅图中;每个实线坐标圈出的区域涵盖了一种气候类型区内大部分地点气候资料的变化范围..因此它对应于纵坐标的两个极值就是该气候类型年较差的最大值..也就是说;所给出的区域中缴轴越长;其年较差越大..比较给出的7个区域;纵轴长度居前三位的分别是⑦、⑥、④..该题的正确选项是C..第2题;题目中已经明确纵坐标表示的是月平均气温;横坐标是年平均降水量..该题进一步检查考生对第1题进行的选择是否是在真正明白的基础上进行的;以此来增加考试结果的可信程度;即最大限度地争取客观性试题能适度考查考生的主观能力;同时对于没有看第1题的考生也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因为一个比较新颖的资料示方法;有些考生可能一看就懂;有些考生可能要多看几分钟;也会些考生由于紧张等诸多因素;可能怎么看也看不明白..后者不一定就是能力最弱;但一定是没有将题目的形式同所学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建立起联系..该题的立意就是要求考生通过正向选择;或者排除完全不可能的选项方法;在进行选择的同时看懂坐标图的表示方法..图中①所示的区域性比较“孤立”;所以容易看出所表示的气候类型特征是终年气温较高;而且雨量充沛..该题的正确选项是A..第3题;解题的关键在于逆向选择;因为该题选择了一个非重点的气候类型作为正确选项;这样的题目实际上扩大了考查的知识范围;对多数考生也就增加了公平性..从图中的资料范围看;要求判断的气候类型是年雨量较少;年内气温在10cC以下;年温差也非常大..显然;如果从日常记忆的基础知识中去搜寻它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是偏难的;可是如果采取逆向思维来看这道题目;立即就可以先排除两个温带气候类型;然后剩下要判断的是该气候类型是否可能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那么;根据已有的知识;首先应该想到亚寒带针叶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森林之一;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区域横贯了亚欧大陆和北美洲;至此就可以排除图示区域是该类型的可能性了..因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年降水量一定会包括更大的降水量范围..结果非常明了;只有苔原带可选了..该题的正确选项是C..第4题;该题是在该组题目中相对难度最大的一道题..要求考生能够把关于气候类型的基础知识和这些气候类型分布的知识快速地整合在一起做出判断..如果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规律等掌握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地步;应该能够想到:世界上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从气温方面能够得到体现;尤其是冬季气温的分布..因此在解该题的时候;只要注意主要气候类型的冬季气温指标就行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唯独①⑤④⑥这组的冬季气温坐标是依次递减的;因而该题的正确选项是D..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可以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因为这一过程包含着认识和提炼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调动和筛选已有的知识储备、整合及迁移知识、得出新结论或做出新评价等思维活动..评价考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的标准;主要是衡量其理解能力和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考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考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中..例5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 P 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 9时 0分 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4题..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A.22时B.14时C.20时D.16时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A.16小时B.14小时C.10小时D.12小时3.该船即将进入A.巴拿马运河B.麦哲伦海峡C.德雷克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说明在这一组题目中;从确定地理区域的地理情境人手;其中第1题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对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的考核;然后根据时间的基本换算;要分析的仅仅是船舶所在地的经度;只要能够根据经度值东小西大而判断出为西经;题目就迎刃而解了..第2题提高了分析问题的难度;首先要知道船舶所在地的昼夜长短问题是与第1题同等难度的;或者说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将漠河同该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除了漠河的纬度位置是必备的知识背景外;还必须分析判断出船舶所在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即从图形可以断定在北半球50°左右的纬度上没有这样的地方..该题组还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从第3题的信息中判断图示地区属于南半球..因为在第3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北半球的直布罗陀海峡和巴拿马运河的纬度均低于40°;因此船舶所在的地区必定是南半球的某地..有了这个分析判断结果;下面要知道的就是南北半球纬度一样的地方;昼夜长短正好是相对应的;即南半球地区这天的昼长;正好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昼长一样..后面两个小题;在分析解决了第2题的基础上就不存在什么难点了..解析:小题1首先判断P地所在区域为南美洲南端;利用拍摄海上日落时北京为9时;推断P点昼长;进而推断此时南半球季节..1据图可知P地位于75°W;恰好是西五区中央经线;北京时间东八区为9时整;则P地西五区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即前一天的20:00..故选C正确..小题22由推论及题干中文字叙述可知P 点日落时地方时为20时;即P点当天昼长为16小时;而漠河所在纬度位置与P点的纬度位置大体南北对称;所以它们的昼夜长短情况恰好相反;得出漠河夜长约为16小时..选项A正确..小题33由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推知该船即将进入南美洲南端与火地岛之间的麦哲伦海峡..选项B正确..小题44由前面推论可知P知位于南半球;且昼长为20小时;因此可知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北半球地中海沿岸被西风带控制;气候特点为温和多雨;南美洲拉普拉塔河正处于当地雨季为洪水期..而美国中部小麦成熟;江淮流域干热都应在北半球夏季;故正确选项为C..时区的换算;昼夜长短及季节的判断..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自然地理学涉及的事实、规律和原理;往往需要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去加以解释、推导和说明..人文地理的内容;则在许多方面同政治、历史等学科的知识互相结合、渗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地表岩石的风化过程和结果;气温的时间及空间变化和分布状况;自由大气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运动;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同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生态平衡的原理等;都需要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与原理才能理解和进行解释..。
第01部分 2018年《考试大纲》 稳定性解读-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 含解析
深入解读《考试大纲》科学备战2018高考※地理学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一、2018年《考试大纲》趋于稳定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从而实现“稳定中求创新”的改革目标。
稳定意味着2018年高考仍以“能力立意"为主,创新则逐渐转向“核心素养立意”,加大地理核心素养考查力度将成为2018年高考试题考查的必然趋势。
二、2018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1.紧抓学科主线,突出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由于人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及在当下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考试卷中除了“环境保护”选做题突出考查人地协调观外,必做题的命制也将人地协调观贯穿其中。
预测2018年高考试题会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两者对立统一,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如,农业生产方面要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要因事因地制宜,避免产生生态破坏等问题;工业生产方面要发展清洁生产,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网:
地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官网: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1
官网: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
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在
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
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
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官网: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
官网: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
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
动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 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
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官网: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
官网: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旅游地理
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 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2.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 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 旅游与区域发展
(1)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环境保护
1. 环境与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 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官网: (2)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4
官网:
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 环境污染与防治
(1)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 环境管理
(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官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