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精品教学案例_4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69人民版PPT课件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报刊业的发展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历史渊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 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报纸与落后的办报 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呼唤着适合普 通民众阅读需要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霸王别姬》
1992年出品 导 演:陈凯歌 主 演:张国荣 张丰毅 巩 俐 ·第四十七届英国
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奖
·第四十六届戛纳 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3、电视
(1)问世: 20世纪30年代 (2)概况: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3)现状:
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 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 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 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3)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4)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 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2、电影
(1)中国电影发展的过程: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到国产。
(2)概况: ①第一次电影放映
②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
(3)优秀影片: 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孤儿救祖记》、《火 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 ②抗战结束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 春水向东流》、 《松花江上》、 《小城之 春》、 《万家灯火》、 《三毛流浪记》等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 6.(2008宁夏,32)民国时期,民间 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 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 “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39人民版
1)中国电影的发展阶段
无声
黑白
进口片
有声 彩色
国产片
中国第一次放映电 影的时间、地点:
1896年,上海 徐园“又一村
”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1905年,北京丰 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 第一部电影:京剧《 定军山》,演员为中 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 家谭鑫培。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
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的表现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四是出现了许多受欢迎的综艺类节目。
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 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 带网络时代。
⒈广播 ⒉电影 ⒊电视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文字
广播
声音
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第一个广播台 第一个中国自办广播台 第一个私营广播台 第一个全国性广播台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上海新新公司开办的电台 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
2、电影
文字+声音+图像=影 视
1895年, 由卢米埃尔兄 弟制作的电影 《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 》在巴黎公映 ,标志着世界 电影的诞生。
——(美)米歇尔·科兹曼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⒈广播 ⒉电影 ⒊电视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互联网的发展
• 1946年世界第一台 计算机诞生
• 50年代计算机技术 传入中国
• 60年代中国制造出 自己的计算机.
• 1993年中国开通第 一条互联网专线.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20人民版PPT课件
单元小结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通信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服 饮居
社 会
饰 食住
习
俗
交 通 工 具
邮 电 通 信
报影 互 纸视 联
网
想一想?
思考并回答:网络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有何启示?
A、互联网的优势:(P75本课测评) (1)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B、互联网的缺陷: (1)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 (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 (3)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C、启示: 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 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重要工具
章太炎
作用:成为宣传民主和科学、革命和
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 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 在上海创办。第一卷名《青年杂 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一般笼统地称为《新青年》。成 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以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 战争题材的故事纷纷被搬上银幕。
1992年出品
导 演:陈凯歌
主 演:张国荣
张丰毅 巩 俐
·第四十七届英国电影 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
·第四十六届戛纳电影 节金棕榈大奖
二、广播影视业的发展
2.电影
时期
代表
1905年 《定军山》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1935年 《渔光曲》
谭鑫 培
《歌女红牡丹》
•
20世纪20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220人民版PPT课件
C.报纸
D.书籍
2.右图所示是1896年创办于上海的一份著 名报刊,下列有关此报刊的说法,
正确的是( C )
A.开创了近代国人办报的先例 B.近代第一份通俗性报刊 C.有利于推进变法、开启民智 D.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3.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办,人们 大多通过电视转播了解比赛情况。100年前, 中国人除了到现场观看比赛外,还能通过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楚雄紫溪中学
艾尔惠
“知讯者生存!” ——广告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 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 未有。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 哪些方式获得信息?
书籍、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互联网……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 的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 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发
外因: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2.发展概况:
19世纪40-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
1.形成 办报的热潮,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1873年:《昭文新报》(国人自办最早)
2.发展
戊戌变法时期:近代办报出现高潮 《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申报》是旧中 国历史最长、影响最 大的一份报纸。原全 称《申江新报》,它 创 刊 于 1872 年 4 月 30 日上海,创办人是英 国商人美查,是一份 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 商业报纸。
大众报业的发展
通俗性报刊的特点
1、知识性与趣味性 2、按类别专门分工 3、语言通俗,取材世俗 4、满足市文化消遣的需要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1)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上海)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42人民版PPT课件
谢谢聆听
从鸦片战争后到90年代,西方传教士在华料1 它们在充当列强侵略工具的同时, 客观上对我们也产生了不少积极的影 响: … …使中国人认识到了近代报刊的功能, 刺激了国人办报活动和中国人自己近代报刊 的产生。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验, 并使一批中国人受到了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 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 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
报纸的缺陷
二、广播事业的发展 1、近代时期
第一个广播台
第一个中国自办 广播台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 台。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第一个私营广播 上海新新公司开办的电台。 台 第一个全国性广播台 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
中共创办的第一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即中央人 个广播电台。 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课堂检测
• 1.《盛世危言》指出:“……置之, 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 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 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 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 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
• A.修筑铁路 B.创办报刊
• 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
课堂检测
• 2.二十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 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 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 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 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 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 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1896年,在上海中国第 一次放映电影
”
1905年,北京丰泰照 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 影:京剧《定军山》,演 员为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 术家谭鑫培。
《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 《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
《渔光曲》——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 电影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237人民版PPT课件
• 2.大众传媒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积极、消极)
• 大众传媒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 (1)报纸:是实效性很强的新闻媒介,在通达民情、传 播知识、开启民智、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2)影视:
• 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起到及时传递信息、 普及科学知识、开阔视野的作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 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 于东京。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 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 主义、民生主义”。
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重要工具
章太炎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 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 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 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 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习
俗
交 通 工 具
邮 电 通 信
报影 互 纸视 联
网
发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
展 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 成立初期
繁 改革开放后
荣
影响
如何用近代化史观看 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
①为人们传递经济信息,时效性强,有利于民族工商 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②近代报刊业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同时有利于启迪民众,推动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 探索,从而有利于中国政治近代化。
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 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 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 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 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术优势和信息霸权,容 易出现意识形态的侵略和民族认同感的弱化。 ②网络技术的滥用,给人类文明造成危害, 如信息污染和网络犯罪日益严重。 ③导致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虚拟世界,缺 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甚至荒废学业、误入 歧途。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41人民版
1926年,美国华纳兄 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 试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 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 红牡丹》。
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 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 入低谷。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 辉煌。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 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 《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 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 更是好片迭出。
当今时事,上而学士大夫及农工商贾皆 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之纸之善矣。…...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 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足以新人听闻 者,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 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
——《申报》(1872年)
报刊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内因:• 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 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要的大众 报纸的产生。 • 语言通俗易懂 • 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③、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文革” 时期不少报纸停办。
3、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1)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 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 到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 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 加到2000年的8 725种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 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 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导入新课
“知讯者生存!” ——广告 语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
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 未有。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 哪些方式获得信息?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37人民版
(2)从以上四幅漫画反映的现象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 和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青少年要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等。
探究思考 (1)材料描述的是哪一种大众传媒? 答案 电影。
(2)这种传媒事业在中国开始起步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 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探究主题三 互联网的兴起 知识主线
情境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探究思考 (1)依据图一和图二说明互联网对人们产生了哪些方面的积极 影响?图三和图四反映了关于互联网的什么现象?
答案 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 内忧外患,危机加重)。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 新图存。
[重点精讲] 推动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西方报业和文化的扩张,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2)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品种单一的官方报 纸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3)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4)近代政治运动的需要和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课堂小结
1.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
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刨总由君。”对
情境材料二 中国近代几种重要报刊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探究思考
你认为报刊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什么?上述报刊的共同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245人民版PPT课件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出版的周报是: 1609年德国的《新闻报》
最早的日报是: 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新闻》
最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兼售价低廉的大众化报纸:
1833年美国的《纽约太阳报》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2、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
①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 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呼唤着适合
材料2: 请回答:根据材料2,报刊发挥了怎样的功能?
通达民情、立言议政
材料3:[扬子晚报网消息] 自来水哪来的红线虫
本报讯 “我们家自来水里,怎么会有像蚯蚓一样的红虫 子呢?”近些天,南京市疾控中心接到了一些市民的电话。 据该中心环境与职业卫生科副科长葛明介绍:用户如果发现 自来水中有红线虫,主要原因是由于水箱或蓄水池管理不善, 未能及时清洗而造成污染。三楼以下的直供水用户如果发现 水中有红线虫的现象,则可能是因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 适宜红线虫生长,其大量存活于下水沟渠、管道之中,每到 夜间,它们经常会从下水管道中爬出,爬进用户自来水龙头 的出口处,汇集成团状。
⑵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中华报》;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 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文革”时期不少 报纸停办。
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
政策和方针的主意舆论工具。
6、现代中国报业的发展: 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宣传党路线
《申报》是旧 中国历史最长、影 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原全称《申江新 报》,它从1872年 4月30日刊,直到 1949年5月27日停 刊,前后办了77年 ,共出版25600号 。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记一记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知识结构填一填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答题术语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2.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广播影视逐渐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3.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互联网作为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辨一辨1.(1)报纸:权威性高,保存性强,传阅率高,适合深度背景分析,受众面相对集中。
(2)广播:接收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方便,可以随时接收信息;而因其只涉及声音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
(3)电视:受众面广,不受时空限制,视听合一,动态感强。
(4)网络:时效性强,参与性强,不受时空限制。
2.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X的影响。
(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3)近代政治运动及某某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3.如何全面认识互联网的作用?(1)积极: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②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
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③思维方式的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2)消极:不良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使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也有不少网民沉迷于虚拟世界中,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往。
辨析体会研一研1.史料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藉报纸传播其主X,以言论觉天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学案1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学习目标:1.内容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过程与方法】(1)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发展史。
(2)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
(3)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面对网络的诱惑。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二.知识结构:原因大众报业的发展过程:广播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大众传媒的更新电视历程: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评价三.知识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大众报业的发展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1.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1)进入,单一的与落后的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呼唤着适合需要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办报潮流的推动。
2.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1)年,,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影响较大的有、、等3.通俗性报刊的发展特点:(1)采用的语言,取材,运笔,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
(2)成立后,根据的与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
探究1:阅读材料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51人民版PPT课件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2)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1月23日,由英
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在上海正式开播。
(3)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 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4)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 ,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课后探究:你如何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易错易混] 注意区别电影和电视的特点
1.电影媒介的特点:时效性不强;制作精良 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 觉和听觉的享受;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 与和情感体验。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2.电视普及的原因: (1)电子信息等技术的提高。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4)信息量大,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
(5)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 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 播。。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2.电影 (1)发展: ①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
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具有真、奇、活等特点。
②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
(1)《定军山》——中 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拍电影 (1905年)
广的优势。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原因: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 信息时代的巨变。
2.出现: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 正式开通。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3.应用 (1)政治生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 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2)经济生活: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网上 购物成为其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 (3)其他: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电子报 刊等,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三
谈谈四大媒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 提示:(1)从本质功能看:使人们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从娱乐功能看:给人们带来与众不同的精神享受。 (3)从联系功能看: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了 人们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3.电视 (1)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2)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3)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直接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村村 通”工程和卫星直播领域。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3.引起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 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一二
一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认识报刊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 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 们的思想。
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 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以及五四运动时期,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 的思想武器。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西人办报:19世纪40—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2.国人办报 (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 《时务报》等。 (3)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实现了专门分工。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40人民版PPT课件
余吨。 河北省政府要求各地坚持政府领导、部门监督、企业
承诺、经销商参与的原则,销毁工作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 工商、环保、公安、监察等部门监督。各地可采取集中销 毁与就近销毁相结合,销毁工作须依法进行,做到程序合法。
请回答:根据材料一,报刊有怎样的功能?
牌。这种以有图很、强文的、声表、现像力的和形感式染,力传送大
量感官的信息,让顾客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商 品或服务。
电台、电视台的广告虽然以秒计算,但
费用也动辄成千上万,报刊广告也不菲,超
出多数单位个人的费承用受低力廉。Internet由于节
省了报刊的印刷和电台、电视台昂贵的制作
费用,成本大大降低,使大多数单位、个人
戊戌变法时 期,梁启超 宣传维新思 想的阵地
新文化运动 时期的杂志
探究活动一: 报刊的发展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理解报刊业的影响
材料1:[扬子晚报]消息: 河北已销毁300余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
新华社电 为防止问题奶粉再次流向社会、流入消费 者手中,河北省政府办公厅9月30日向各设区市转发了省工 商局制定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销毁办法》。连日来,
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
互联网渐渐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互联网的优势
仅鼠标点点,浏览、搜索、查询、记录、下 单、购物、聊天、谈判、交易、娱乐、报关、
报税等可轻以松更实主现,动跟、发更传便真捷、和找最电话大一限样度简单。 影像、地动获画取、信声息音、文字;涉及政府、企业、
《渔光曲》:首次获国际大奖
《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成为 国歌
高中历史 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师用书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中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2.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教材整理1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
2.概况(1)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拉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2)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3)维新运动期间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4)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戏曲、电影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
[深度点拨]近代中国出现的四类报刊①以传播洋教西学为主的报纸: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②商业报纸:内容以适应近代社会发展工商事业需要的商情和时事为主。
③政论性报刊:是宣传政治纲领的喉舌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
④通俗性报刊:取材世俗,运笔浅显,专门满足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
民国成立后,实现了专门分工。
教材整理2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某某正式开播。
(2)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某某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3)1927年3月,某某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4)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某某开播。
(5)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2.电影事业(1)历程: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2)概况①清朝末期:1896年8月,某某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习内容分析⑴课标要求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近代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了解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
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将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和大象版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并结合政治学科相关知识。
⑶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感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
⑷教材以外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资料(史料、图片),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标设定⑴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课前阅读和教师上课检查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的史实以及相关的历史概念。
通过分析、比较理解近代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和阅读材料等方式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习和活动,逐步感知近代大众传媒发展经历的过程,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认识大众传播媒介的力。
注重探究式学习,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教学策略设计⑴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报刊、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等基本史实;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
难点:了解近代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⑵教学活动:⑶教学形式:授导型教学和辩论会。
⑷教学方法:授导型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讲解、演示、练习、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在这之中问题化学习贯穿始终。
⑸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6)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⑴课前预习:编写课前预习资料,制作PPT⑵新课导入:[师问]今天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在鸦片战争之前,我们的信息来源极为缺乏,以致于很多人还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改变了中国的社会进程,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大众传媒的更新,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大家知道《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吗?(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师总]下面请同学们将课前预习拿出来,看看我们已经掌握了多少。
⑶板书设计(教学结构);⑷师生互动;【讲授新课】[师问]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办,到时候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相关信息?(教师放映PPT展示问题)[生答]去现场、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打电话、看报纸。
[师总]以上大家提到的广播、影视、报刊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三大媒体,即大众传媒,而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它们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师问]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你知道他这话的依据吗?[生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师问]近代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有哪些?[生答]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要的大众报纸的产生;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师问]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生答]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师问]中国近代报业最早是由外国人发端,我们如何认识这个问题,中国报业发展过程中又呈现怎样的特点呢?我们结合下面的材料来分析(教师放映PPT展示问题)(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和提出有效信息,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PPT提供参考意见)阅读下列材料:中国近代报业在竞争发展的历史嬗变过程中,无不与国际传播的大背景密切相关。
……而信息的国际传播交流地位,往往与一国的国力兴衰有关。
近代的中国,被动接受的是殖民化的媒介话语,西方传教士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面纱,携媒介经营理念以虚伪面孔出现,但内质却是赤裸裸的文化渗透;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媒介资本规模及其强势话语霸权的冲击,我国近代报业幡然醒悟,改良派与革命资产阶级报业纷纷出笼,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运作模式与近代国际接轨。
——摘自《西学东渐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阐释》请回答:(1)概述上面材料的内容。
[生答]中国近代报业是从外国人在中国办报开始的;后来以维新派为主的国人才开始大力办报。
(2)说出中国近代报纸的外在特点。
[生答]新闻和言论为主要内容,以铅字印刷为编排形式(3)如何评价外国人的在华办报活动?[生答](1)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外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
(2)它们在充当列强侵略工具的同时,客观上对我们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传播西方民主自由、进步成果、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外报的出现也刺激了国人办报活动和中国人自己近代报刊的产生。
【合作探究】1、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生分组探究,得出结论]⑴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⑵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
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师总]小结: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
从19世纪中期到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主要作用。
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即使在传媒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报刊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
[师问]大家知道中国近代广播事业的发展情况吗[生答]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1923年上海,外商创办)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1926年东北,中国人自办)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全国性的)[师]也许广播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远远比不上电视和电影,因为后者带来的是更为直观和丰富的信息世界。
(教师放映PPT 展示一组电影海报)[师问]以上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电影作品和演员,那你们知道中国的电影事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吗?[生答]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诞生了一批进步影片,如《渔光曲》、《风云儿女》等。
其中《渔光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品。
《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师总]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
[师]建国以后中国的电视事业开始起步,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并在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教师放映PPT展示电视作品)[师问]你认为电视普及的因素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生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易与观众形成互动;对社会影响: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有利于开阔人们视野。
[师问]有人说“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你是否有同感?这又得益于哪一发明创造?[生答]互联网[师问]它给我们今天的社会到底带来了什么?(教师放映PPT展示问题)材料一、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做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
”材料二、从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到2003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
网民占人口百分之十。
请回答:1、列举互联网应用的事例:[生答]网上购物、网络办公、网络教学、电子信箱、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2、互联网有何优势?又存在那些缺陷?(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培养合作能力,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PPT提供参考意见)[生答]优势:1、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缺陷:1、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3、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师]组织辩论会-----辩题:网络对我们来说利大于弊还是是弊大于利.(要求学生的论据确实可信,从而学会正确对待网络)[师问]互联网产生的社会影响(PPT展示讨论题)(学生可个人或小组展开讨论,并写出提纲,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PPT 提供参考意见)1、推动经济的发展,其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促使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2、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3、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4、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师总]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有影响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要关注网络文明,建设网络道德,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⑸形成性练习巩固练习1、下列有关中国报业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国近代报业最早是由欧美在华传教士创办的②以消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③19世纪70年代,国人办报形成高潮④不管其它媒介如何发展,报刊业都会以其不可替代的特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报纸所具备的功能有①报道新闻②传播知识③通达民情④舆论监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下列现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还没有出现的是A.有些青年男女反对包办婚姻B.阅读报刊C.乘坐火车D.可以在家看电视4、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B.在露天咖啡座里上网C.在西餐馆就餐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5、互联网方兴未艾,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各项属于弊的方面有①人们可以上网批评时弊②青少年上网成瘾③互联网欺诈贸易④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6、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其中不包括()A、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学会利用网络;B、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我们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反对无节制上网;C、网络是资料查找的途径之一,但我们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网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