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莽孩儿塔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
“我的生命,和许多这时代中的智识者一样,是 一个矛盾和交战的过程,啼,笑,悲,乐,兴奋,幻 灭……一串正负的情感,划成我生命的曲线;这曲线 在我诗歌中,显得十分明耀。这里所收的,都是我阴 面的果实。现在时代需要我更向前,更健全,于是, 我想把这些病弱的骸骨送进‘孩儿塔’去。 因为孩 儿塔是我故乡义冢地中专给抛投死儿的所在。我不想 说方向转换,我早知光明的去路了,所以,我的只是 埋葬病骨,只有这末,许会更加勇气。 ‛ —《“孩儿塔‛上剥蚀的题记》
二、书序写作的几个方面:1、写作的 缘由。如本文因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让作 者给白莽的遗诗写序文。2、作者的情 况以及与作者的关系。如文中描写了白 莽的真名、对革命事业的执著等情况以 及与自己的交往。3、写作的背景。如: “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 —因为我不能。”4、作品的主要内容、 价值及其意义。如本文中那一段对白莽 诗作的很高的评价,这段话不长,然而 内涵很深,分量很重,是全文的重点。 5、由作者作品而生发开去的感想。如 本文的最后一段,怀念与白莽同样为理 想而牺牲的许多人。
明确宣示《孩儿塔》出世“有别一种意 义”。
※※※※※※※※※※※※※※※※※※※※※※※※※※※※※※※※※※※※※※※※※※
▲一切所谓圆滑熟练、静穆幽远之作,都 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从思想体系和创作手法上,将《孩儿塔》同 颓废的、腐朽的、甚至反动的作品区分开来。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 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 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白莽的战斗诗篇,是向千百万民众发出的向反动派 进军的动员,预示着革命高潮的来临,所以把它比 作“东方的微光”,比作“响箭”,比作“进军的 第一步”。 当时白色恐怖严重,还是严冬季节,白莽的诗篇向人 们报道了春的消息,蕴涵着勃勃生机,所以把它比作 “冬末的萌芽”。 白莽的诗篇倾吐了对革命者的无限热爱,激励人们 团结战斗,彻底打碎旧世界,所以把它比作“爱的 大纛”。 白莽的诗篇永远记录了敌人的罪恶,永远记录了人 民对反动派的憎恨,好象铭刻的碑文,所以把它比 作“憎的丰碑”。
5、这正表明鲁迅先生视白莽为真正的朋友, 与其有着深厚的友情,因为白莽生前未能出 版的诗稿还留存在鲁迅先生处----- 6、“微光”,比喻白莽的诗给广大民众带来 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光亮。“响箭”,比喻白 莽的诗吹响了战斗号角,有鼓动性,有振聋 发聩的意味。“萌芽”,比喻在冰冷的世界 中透露出春天的信息,给人们以希望。“第 一步”,赞美革命者的勇敢和开拓精神。 “爱的大纛”、“憎的丰碑”,比喻作品深 厚、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思想内容。“别一世 界”,指这些诗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而属 于以文学为武器的革命的文学世界。这段话, 是对白莽诗作的高度评价。 7、不能。以时间顺序展开。
关于白莽
白莽(1909——1931年),原名徐祖华,一名柏庭, 笔名殷夫、白莽、文雄白、沙菲、洛夫等。浙江象 山人。现代诗人,中共党员。从小好学,9岁能读 各种小说,十三四岁开始写诗。1927年到上海,不 久同党取得联系,同年4月间被捕;秋天,被释放 后入同济大学读书。1927年加入“太阳社”。从事 共青团工作。1929年,再度被捕,后又获释。1930 年春加入“左联”,经常为刊物《萌芽》、《拓荒 者》、《巴尔底山》写稿。1931年1月17日,跟其 他23位革命同志(包括其他4位革命作家在内)一 同被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龙华,时年仅22岁。 主要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孩儿 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等。他 是我国早期无产阶级诗人。其诗多取材革命斗争, 格调新颖,境界开阔,气魄雄浑,声调激昂,具有 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息。
概括段意
一(1)交代作序的缘由、环境。 二(2-3)回忆白莽生前的形象, 表达作者痛惜之情。 三(4-6)高度评价《孩儿塔》 意义和战斗作用。
质疑探讨,体会感情
1、开篇的环境描写作用何在? 2、第2节‚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 的血迹‛,采用什么修辞?含义? 3、第2节作者对白莽肖像、语言描写用意何 在? 4、第2节作者花费笔墨写白莽哥哥身份用意 何在? 5、如何理解第3节写那么多关于作者的个性、 心情的语句?这与白莽有何关系? 6、分析第4节所用的修辞及其作用。 7、‚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 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其中四个短 语的顺序能否调换? 8、‚惆怅‛是贯穿始终的作者主要情感,造 成原因有哪些?
这组排比句,以丰富的比喻 (博喻),予以形象的表现集中评 述《孩儿塔》宣传革命、动员革命 的战斗作用和鲜明的思想倾向。语 势酣畅,充分抒写出作家对革命 作家、作品和革命事业的热爱和赞 颂。
思考练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鲁迅产生惆怅之感,一是因为当时 正值暮春,雨声淅沥,感时伤怀;二是 因为一封远道而来的信又使他想到“亡 友”的“遗文”;三是因为觉得自己 “不懂诗”,不能为亡友的遗文写出好 的序言,并且时势也使他不能畅所欲言; 四是因为回忆往事,更觉得与白莽的友 情的难得和可贵。
关于《孩儿塔》
《孩儿塔》是殷夫(白莽)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他的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诗集于1930年编定,其中收入了 殷夫1924年至1929年间的主要作品,共计65首。殷夫 是 ‚左联‛五烈士之一,于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 特务秘密杀害在上海龙华,牺牲时仅22岁。这本诗集 在他牺牲之前未得以出版。 殷夫牺牲以后,鲁迅保 存了诗集的手稿,并为他撰写了序言,但是一直没有 机会出版。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8年12月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诗集,但只选了其中的35首,其 余30首随《〈孩儿塔〉未刊诗稿及其他》 一文,同 时发表于1983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 《孩儿塔》中的诗作,形象地展现了诗人青少年时代 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诗中吟诵爱情、讴歌友谊、 抨击时政,从中可以看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追求光明、 憧憬自由的艰辛历程。鲁迅在诗集序言中称赞殷夫的 诗‚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 是进军的第一步……” 诗作大多表现诗人对现实 的愤激,对革命的执著追求。也有部分作品反映诗人 在学生时代的苦闷和幻灭的情思。
8、鲁迅产生惆怅之感,一是因为当时 正值暮春,雨声淅沥,感时伤怀;二是 因为一封远道而来的信又使他想到“亡 友”的“遗文”;三是因为觉得自己 “不懂诗”,不能为亡友的遗文写出好 的序言,并且时势也使他不能畅所欲言; 四是因为回忆往事,更觉得与白莽的友 情的难得和可贵。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 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
1、凄凉的环境渲染写作时凄清的气氛, 烘托鲁迅作序时的悲凉情绪。 2、借代。指国民党反动派镇压革命者 的新暴行。 3、虽然白莽牺牲已有五个年头了,但 他的形象仍栩栩如生,表现了鲁迅对他 深刻的怀念,也突出了白莽可爱、质朴 的个性和他对革命执著而坚定的信念, 这样的爱国青年却被残害,更增强了鲁 迅对国民党发动派的憎恨之情。 4、点明白莽兄长身份,突出了白莽与 兄长的对立,实际上是与兄长所代表的 统治阶级的决裂,赞扬了白莽的彻底的 革命精神。
三、在这段话里,“微光”,比喻白莽的诗 给广大民众带来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光亮。 “响箭”,比喻白莽的诗吹响了战斗号角, 有鼓动性,有振聋发聩的意味。“萌芽”, 比喻在冰冷的世界中透露出春天的信息,给 人们以希望。“第一步”,赞美革命者的勇 敢和开拓精神。“爱的大纛”、“憎的丰 碑”,比喻作品深厚、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思 想内容。“别一世界”,指这些诗不同于一 般文学作品,而属于以文学为武器的革命的 文学世界。这段话,是对白莽诗作的高度评 价。
解题
序,也叫序文、序言、前言。一般写
在正文之前的文章,有的作者自己写 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 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
本文即鲁迅为白莽诗作的《孩儿塔》 的序文。
写作背景
1931年2月7日深夜,白莽(殷夫)、柔石等五位 青年作家,被国民党政府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 《白莽作〈孩儿塔〉序》写于烈士牺牲五年以后。 期间,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九•一八” 事变,“一•二八”抗战,国民党政府对外“不抵 抗”,对内疯狂进行两个“围剿”,1934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鲁迅抱着有病之身,始 终斗争在文化战线的前列。但从1936年春开始, 他的病情加重,常常需要卧床。3月10日接到一封 “远道寄来的信”,请他给《孩儿塔》诗集写序, 他“大病初愈,才能起坐”,当天夜里,“夜雨 淅沥,怅然有怀,便力疾写了一点短文”,3月12 日便寄出了,可见鲁迅先生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 情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热忱。
“我的生命,和许多这时代中的智识者一样,是 一个矛盾和交战的过程,啼,笑,悲,乐,兴奋,幻 灭……一串正负的情感,划成我生命的曲线;这曲线 在我诗歌中,显得十分明耀。这里所收的,都是我阴 面的果实。现在时代需要我更向前,更健全,于是, 我想把这些病弱的骸骨送进‘孩儿塔’去。 因为孩 儿塔是我故乡义冢地中专给抛投死儿的所在。我不想 说方向转换,我早知光明的去路了,所以,我的只是 埋葬病骨,只有这末,许会更加勇气。 ‛ —《“孩儿塔‛上剥蚀的题记》
二、书序写作的几个方面:1、写作的 缘由。如本文因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让作 者给白莽的遗诗写序文。2、作者的情 况以及与作者的关系。如文中描写了白 莽的真名、对革命事业的执著等情况以 及与自己的交往。3、写作的背景。如: “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 —因为我不能。”4、作品的主要内容、 价值及其意义。如本文中那一段对白莽 诗作的很高的评价,这段话不长,然而 内涵很深,分量很重,是全文的重点。 5、由作者作品而生发开去的感想。如 本文的最后一段,怀念与白莽同样为理 想而牺牲的许多人。
明确宣示《孩儿塔》出世“有别一种意 义”。
※※※※※※※※※※※※※※※※※※※※※※※※※※※※※※※※※※※※※※※※※※
▲一切所谓圆滑熟练、静穆幽远之作,都 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从思想体系和创作手法上,将《孩儿塔》同 颓废的、腐朽的、甚至反动的作品区分开来。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 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 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白莽的战斗诗篇,是向千百万民众发出的向反动派 进军的动员,预示着革命高潮的来临,所以把它比 作“东方的微光”,比作“响箭”,比作“进军的 第一步”。 当时白色恐怖严重,还是严冬季节,白莽的诗篇向人 们报道了春的消息,蕴涵着勃勃生机,所以把它比作 “冬末的萌芽”。 白莽的诗篇倾吐了对革命者的无限热爱,激励人们 团结战斗,彻底打碎旧世界,所以把它比作“爱的 大纛”。 白莽的诗篇永远记录了敌人的罪恶,永远记录了人 民对反动派的憎恨,好象铭刻的碑文,所以把它比 作“憎的丰碑”。
5、这正表明鲁迅先生视白莽为真正的朋友, 与其有着深厚的友情,因为白莽生前未能出 版的诗稿还留存在鲁迅先生处----- 6、“微光”,比喻白莽的诗给广大民众带来 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光亮。“响箭”,比喻白 莽的诗吹响了战斗号角,有鼓动性,有振聋 发聩的意味。“萌芽”,比喻在冰冷的世界 中透露出春天的信息,给人们以希望。“第 一步”,赞美革命者的勇敢和开拓精神。 “爱的大纛”、“憎的丰碑”,比喻作品深 厚、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思想内容。“别一世 界”,指这些诗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而属 于以文学为武器的革命的文学世界。这段话, 是对白莽诗作的高度评价。 7、不能。以时间顺序展开。
关于白莽
白莽(1909——1931年),原名徐祖华,一名柏庭, 笔名殷夫、白莽、文雄白、沙菲、洛夫等。浙江象 山人。现代诗人,中共党员。从小好学,9岁能读 各种小说,十三四岁开始写诗。1927年到上海,不 久同党取得联系,同年4月间被捕;秋天,被释放 后入同济大学读书。1927年加入“太阳社”。从事 共青团工作。1929年,再度被捕,后又获释。1930 年春加入“左联”,经常为刊物《萌芽》、《拓荒 者》、《巴尔底山》写稿。1931年1月17日,跟其 他23位革命同志(包括其他4位革命作家在内)一 同被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龙华,时年仅22岁。 主要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孩儿 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等。他 是我国早期无产阶级诗人。其诗多取材革命斗争, 格调新颖,境界开阔,气魄雄浑,声调激昂,具有 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息。
概括段意
一(1)交代作序的缘由、环境。 二(2-3)回忆白莽生前的形象, 表达作者痛惜之情。 三(4-6)高度评价《孩儿塔》 意义和战斗作用。
质疑探讨,体会感情
1、开篇的环境描写作用何在? 2、第2节‚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 的血迹‛,采用什么修辞?含义? 3、第2节作者对白莽肖像、语言描写用意何 在? 4、第2节作者花费笔墨写白莽哥哥身份用意 何在? 5、如何理解第3节写那么多关于作者的个性、 心情的语句?这与白莽有何关系? 6、分析第4节所用的修辞及其作用。 7、‚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 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其中四个短 语的顺序能否调换? 8、‚惆怅‛是贯穿始终的作者主要情感,造 成原因有哪些?
这组排比句,以丰富的比喻 (博喻),予以形象的表现集中评 述《孩儿塔》宣传革命、动员革命 的战斗作用和鲜明的思想倾向。语 势酣畅,充分抒写出作家对革命 作家、作品和革命事业的热爱和赞 颂。
思考练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鲁迅产生惆怅之感,一是因为当时 正值暮春,雨声淅沥,感时伤怀;二是 因为一封远道而来的信又使他想到“亡 友”的“遗文”;三是因为觉得自己 “不懂诗”,不能为亡友的遗文写出好 的序言,并且时势也使他不能畅所欲言; 四是因为回忆往事,更觉得与白莽的友 情的难得和可贵。
关于《孩儿塔》
《孩儿塔》是殷夫(白莽)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他的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诗集于1930年编定,其中收入了 殷夫1924年至1929年间的主要作品,共计65首。殷夫 是 ‚左联‛五烈士之一,于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 特务秘密杀害在上海龙华,牺牲时仅22岁。这本诗集 在他牺牲之前未得以出版。 殷夫牺牲以后,鲁迅保 存了诗集的手稿,并为他撰写了序言,但是一直没有 机会出版。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8年12月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诗集,但只选了其中的35首,其 余30首随《〈孩儿塔〉未刊诗稿及其他》 一文,同 时发表于1983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 《孩儿塔》中的诗作,形象地展现了诗人青少年时代 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诗中吟诵爱情、讴歌友谊、 抨击时政,从中可以看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追求光明、 憧憬自由的艰辛历程。鲁迅在诗集序言中称赞殷夫的 诗‚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 是进军的第一步……” 诗作大多表现诗人对现实 的愤激,对革命的执著追求。也有部分作品反映诗人 在学生时代的苦闷和幻灭的情思。
8、鲁迅产生惆怅之感,一是因为当时 正值暮春,雨声淅沥,感时伤怀;二是 因为一封远道而来的信又使他想到“亡 友”的“遗文”;三是因为觉得自己 “不懂诗”,不能为亡友的遗文写出好 的序言,并且时势也使他不能畅所欲言; 四是因为回忆往事,更觉得与白莽的友 情的难得和可贵。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 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
1、凄凉的环境渲染写作时凄清的气氛, 烘托鲁迅作序时的悲凉情绪。 2、借代。指国民党反动派镇压革命者 的新暴行。 3、虽然白莽牺牲已有五个年头了,但 他的形象仍栩栩如生,表现了鲁迅对他 深刻的怀念,也突出了白莽可爱、质朴 的个性和他对革命执著而坚定的信念, 这样的爱国青年却被残害,更增强了鲁 迅对国民党发动派的憎恨之情。 4、点明白莽兄长身份,突出了白莽与 兄长的对立,实际上是与兄长所代表的 统治阶级的决裂,赞扬了白莽的彻底的 革命精神。
三、在这段话里,“微光”,比喻白莽的诗 给广大民众带来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光亮。 “响箭”,比喻白莽的诗吹响了战斗号角, 有鼓动性,有振聋发聩的意味。“萌芽”, 比喻在冰冷的世界中透露出春天的信息,给 人们以希望。“第一步”,赞美革命者的勇 敢和开拓精神。“爱的大纛”、“憎的丰 碑”,比喻作品深厚、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思 想内容。“别一世界”,指这些诗不同于一 般文学作品,而属于以文学为武器的革命的 文学世界。这段话,是对白莽诗作的高度评 价。
解题
序,也叫序文、序言、前言。一般写
在正文之前的文章,有的作者自己写 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 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
本文即鲁迅为白莽诗作的《孩儿塔》 的序文。
写作背景
1931年2月7日深夜,白莽(殷夫)、柔石等五位 青年作家,被国民党政府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 《白莽作〈孩儿塔〉序》写于烈士牺牲五年以后。 期间,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九•一八” 事变,“一•二八”抗战,国民党政府对外“不抵 抗”,对内疯狂进行两个“围剿”,1934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鲁迅抱着有病之身,始 终斗争在文化战线的前列。但从1936年春开始, 他的病情加重,常常需要卧床。3月10日接到一封 “远道寄来的信”,请他给《孩儿塔》诗集写序, 他“大病初愈,才能起坐”,当天夜里,“夜雨 淅沥,怅然有怀,便力疾写了一点短文”,3月12 日便寄出了,可见鲁迅先生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 情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