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系统概念整理
管理信息系统考点整理
管理信息系统考点整理1.1区分数据与信息数据:是指能被计算机进⾏处理的⼀切对象,包括数字、⽂字、符号、图形、图像等信息:是⽤数字、⽂字、符号、语⾔、图形、图像、声⾳等介质来向⼈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各种知识。
信息具有客观性、适⽤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等特征。
信息来源于数据区别: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只有理解了数据的含义,才能得到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
数据是原始事实,⽽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1.1判断信息的价值和质量信息的价值:信息是⼀种经验商品,其价值只在使⽤后才被揭⽰,信息价值的三种规定:标准价值,实际价值和主观价值。
信息的质量:相关性,正确,准确,精确,实效性,有⽤性,⼀致性,符合预期完整性和获得性,成本1.2信息系统的概念概念:由计算机硬件、⽹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的的⼈机⼀体化系统。
主要有五个基本功能,即对信息的输⼊、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信息系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处理信息系统、孤⽴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智能信息系统三个发展阶段1.2描述信息系统的活动活动(功能):1)输⼊功能:信息系统的输⼊功能决定于系统所要达到的⽬的及系统的能⼒和信息环境的许可;2)存储功能:存储功能指的是系统存储各种信息资料和数据的能⼒;3)处理功能: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技术;4)输出功能: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都是为了保证最终实现最佳的输出功能;5)控制功能:对构成系统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进⾏控制和管理,对整个信息加⼯、处理、传输、输出等环节通过各种程序进⾏控制。
6)反馈功能:信息输出返回给组织⾥合适的⼈员或帮助他们评估或校正输⼊。
1.3理解信息系统的三个维度信息系统的维度分为组织维度,技术维度,管理维度。
1)组织维度包括⾼层管理者决定长期战略对应经理⽀持系统,中层管理者决定执⾏⾼层管理者的计划对应分析系统,操作层管理者主要监督⽇常活动对应于业务知识系统。
物流管理简答题整理
物流管理简答题1.什么是物流?什么是物流系统?1、两个总结性的物流定义(1)从流通过程和功能上讲:物流,是物资有形或无形地从供应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资物质实体的流动。
(2)从物流的本质上讲物流是降低社会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内总成本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的总和。
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物流活动所需的机械、设备、工具、节点、线路等物质资料要素以及人员、通信联系等若干物流要素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它是由物流各要素组成的,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并具有使物流总体合理化功能的综合体。
2.物流系统由什么组成?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什么?2、物流系统的组成:物流系统由“物流作业系统”和支持物流信息流动的“物流信息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物流系统的目标传统物流系统目标:在及时、快速、准确地将货物送至客户的前提下,使整个物流系统成本最低现代物流系统目标:以顾客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物流3. 什么是物流成本冰山说理论?3、物流成本冰山说是对物流费用的一种形象比喻。
物流冰山说就是把全部的物流费用比作大海中浮着的一座冰山,其露出水面看得见的部分,只是冰山的一角,用以比喻用现金向企业外支付的物流费,即可直接计算和掌握的部分;而把潜在水中的大部分比喻为企业内部物流活动费用,即难以明确掌握的那部分。
4. 什么是物流的效益背反?4、效益悖反:指欲使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增益,必将对系统中其他要素产生减损的作用物流系统的效益悖反的内容: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悖反物流各功能活动成本的效益悖反5.简述运输管理的原理和运输管理原则。
5、运输管理原理规模经济随着装运规模的增长,使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下降距离经济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运输管理原则及时,及时将物品送达指定地点,尽量缩短物品在途时间准确,防止运输过程中各种差错的发生,交货准确经济,选择合理运输方式和路线,有效利用各种运输工具和设备,降低费用安全,防止霉烂、残损及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物品完整无损方便,考虑客户取送货物的便利性,办理相关手续的简便性,能够方便地对运输中的货物跟踪、查询6. 基本的运输方式通常指哪几种?在物流运作中它们各有什么特点?6、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铁路运输在我国运输行业中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
物流管理中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注意事项整理
物流管理中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注意事项整理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物流信息系统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然而,要确保物流信息系统的有效使用,必须注意一些关键事项。
本文将对物流管理中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整理。
首先,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管理中起着数据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关键作用。
因此,务必确保输入到系统中的数据准确无误,避免错误或遗漏。
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应该建立清晰的数据录入规范和流程,明确数据字段的定义和格式,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同时,定期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审核和验证,如有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应及时纠正和补充。
其次,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需要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物流信息系统通常会涉及到大量的敏感数据,包括货物信息、客户信息和财务信息等。
保护这些数据的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必须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如用户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以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防止数据丢失。
另外,物流企业还应制订合理的数据使用政策和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员工关于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和操作规范。
第三,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需要与供应链相关各方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
一个完整的物流管理过程往往涉及供应商、运输商、仓储商、客户等各方之间的协作。
物流信息系统应该能够支持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例如,供应商可以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及时了解订单信息和库存情况,以便及时调整供货计划;运输商可以通过物流信息系统获取货物的实时位置和运输状态,提供更准确的运输时间和服务;客户可以通过物流信息系统跟踪货物的运输状态和交付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因此,物流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易用性是确保各方之间顺畅信息流通的关键。
另外,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还需要与现有的物流流程和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和改进。
在物流管理中,往往存在大量的人工操作和信息传递环节,这些环节容易产生错误和延误。
物流管理简答题整理
物流管理简答题四、简答题1物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一)物流系统的客观存在性(二)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三)物流系统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四)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系统范畴(五)物流系统的复杂性(六)物流系统的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2举例说明物流系统中的“二律背反”现象。
物流的各项活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之间存在”效益背反”(Trad off),所谓"效益背反”是指"对于同一资源(例如成本)的两个方面处于相互矛盾的关系之中,想要较多地达到其中一个方面的目的,必然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到部分损失".(1)减少库存据点并尽量减少库存,势必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必然增加运输次数。
简化包装,则包装强度降低,仓库里的货物就不能堆放过高,这就降低了保管效率。
而且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破损,以致搬运效率下降,破损率增多。
(2)将铁路运输改为航空运输,虽然运费增加了,而运输速度却大幅度提高了.不但减少了各地物流据点的库存,还大量减少了仓储费用。
(3)由于各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因而就必须研究总体效益,使物流系统化。
3简述物流规划的层次。
国家一级的物流规划、盛世一级的物流规划、经济运行部门的物流规划、企业物流规划、科技、教育、大型物流企业培训和发展规划4什么是精益物流战略?精益物流战略的目标是用较少的资源,如人力、空间、设备、时间来进行各种操作,有效组织物料的流动,杜绝浪费,使用最短的前置期,使库存和成本最小化。
精益战略寻找出消除浪费的途径,典型的方法是对目前的操作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取消不增加价值的操作,消除耽搁,简化过程,降低复杂性,提高效率,寻找规模经济,节省运输费用,除去供应链中不必要的环节5JIT采购的主要特点。
1、采用较少的供应商2、采取小批量采购的策略3、对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发生变化4、对交货的准时性要求更加严格5、从根源上保障采购质量6、对信息交流的需求加强7、可靠的送货和特定的包装要求6什么是成组运输技术?采用一定的办法,把分散的单件货物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规格化、标准化的大运输单位进行运输.成组运输中主要用到托盘技术和集装系技术.7什么叫多式联运?是在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现代运输方式。
顺丰物流信息系统分析报告
顺丰速递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一、顺丰企业信息系统概况在SF,支撑着快递业务正常运作的信息系统多达40余个,相关IT规章制度达数百项,1T应用流程超过一百个,全职IT人员近300人的资讯科技本部承担着为SF掌管IT系统的重任。
SF快递信息系统种类大体分为四个方面:1、营运类业务信息系统。
面向对象为营运本部用户,通过此类系统可对SF全网的营运业务做出有效的调度配置和管理。
2、客服类业务信息系统。
面向对象为客户服务部门及其全国呼叫中心,通过与顾客的信息交流互动,实现SF的快速及时服务。
3、管理报表类信息系统。
面向对象为综合本部、公共事务本部、财务本部、人力资源本部等相关部门,将其业务规划、管理计划、月度数据、日常工作信息汇总表等资料形成电子单据,统一制度标准,及时实现管理政令的上传下达,并以清晰规的形式完善报表考核制度。
4、综合类信息系统。
此类管理系统涉及到营运、客服、管理报表的三项业务类系统整合,是对前三类管理系统的业务统一合并,同时也是对前三类管理系统的有效补充。
多个业务管理系统整合统一化、集中平台化管理是SF关注的发展重点,而综合类管理系统的研发就是做为此需求的起步。
同时,前三类管理系统中必然存在个性化、局部细化、需要多部门协力解决的业务管理需求,此时单一种类的业务管理系统就凸显出不足性,而统一归并于综合类管理系统中进行解决,就能够体现多种类系统整合的优势,提高协同工作处理的效率。
二、系统开发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2.1系统开发必要性快递业务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个是快件运转的速度快,另外一个特点是对快件进行全程跟踪为用户提供服务。
业务之所以能快速运转,能在最短的时间为用户提点对点的服务,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强大的信息系统做支撑,而且信息流必须领先于实物流。
实物流在运转的过程中,信息系统如果不能对下一个环节提供前置信息,下一个环节就很难及时有效地调配资源,如调配航空资源,车辆等运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为实物流流向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总结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分析⏹1、物流系统的定义⏹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料、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物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流的空间和时间效用⏹3、生产系统要完成由原材料到产品的转变过程,其目标在于使生产效率达到最高的程度,在转变过程中,原材料经过运输、储存、加工、装配形成产品,产品又经过储存、运输,最终到达用户手中,形成了生产过程的物流。
⏹4、对制造企业,可以说“工艺是龙头,物流是支柱”⏹5、对于企业内部的物流,优化的途径主要通过合理地平面布置,优化物流路径及合理配置装卸、运输机械,提高物流质量以及改善生产节奏,尽可能降低库存,加快物流速度来实现。
⏹6、通过全系统的物流强度计算和物流系统定量分析,优化企业总体布置,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设施、辅助设施,避免或减少物流迂回、交叉以及无效的往复运输、倒运,避免物流输送过程混乱、线路过长等,达到物流短捷、顺畅。
⏹7、生产物流系统分析基础⏹规划设计人员、小组或团队要作大量的调查研究,要进行有效的物流分析,必须了解企业分散在不同部门,如营销部门、产品开发设计部门、制造部门、工艺部门等之中的各种产品、产量、工艺、路线等信息。
⏹比如说了解企业的生产纲领文件、产品结构文件(Bill of Materials, BOM)、工艺路线图(Route Chart)、装配程序图(Assembly Chart)和工艺过程图(Operations Process Chart)、流程图 (Precedence Diagrams)等。
⏹(1)生产类型⏹按生产的成批性划分,有三种基本类型:⏹(1) 大量生产。
⏹(2) 成批生产。
⏹(3) 单件生产。
⏹(2)产品设计⏹产品设计过程详细说明了产品的结构、尺寸、材料和包装等信息,产品设计是工艺过程设计的前提,而工艺过程设计是“龙头”。
⏹(3)产品设计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爆炸装配图(Exploded Assembly Drawing)⏹零件图(Component Part Drawing)⏹零件明细表(Parts List)⏹物料清单(产品结构文件,BOM)等⏹(4)工艺过程设计决定产品将怎样生产,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采用什么工艺和设备,需要多长时间,是工厂物流系统设计和工厂布置的重要依据。
物流客户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问卷调查通常包括一系列问题,涵盖客户的基本信息、需求、偏好、满意度等方 面。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到大量结构化的数据,便于后续分析和处理。
访谈
总结词
访谈是通过与目标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直接获取客户的意见、需求和反馈。
详细描述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即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提问;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即根据客户的自由表达 进行深入探讨。访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但需要投入较多时间和人力。
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智能仓储和智能配送等应用,优化物流流程,降低 成本。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通过智能感知和预测等手段,提高物流行业的智能化 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背景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客户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 时,由于物流行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客户信息的收集与整 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定义与概念
定义
物流客户信息是指与物流服务相关的客户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包括客户名 称、地址、联系方式、交易记录、服务需求等。
概念
物流客户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是指对客户信息进行系统性的搜集、分类、存储、 分析和利用,以实现客户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为企业的决策和运营提供支 持。
数据清洗
数据去重
异常值检测与处理
去除重复或无效的数据,确保数据准 确性。
识别并处理异常值,避免对数据分析 产生负面影响。
缺失值处理
对缺失数据进行填充或删除,以保持 数据完整性。
信息分类与编码
信息分类
将客户信息按照业务需求进行分 类,便于管理和查询。
信息编码
对分类后的信息进行编码,便于 数据存储和传输。
战略决策
基于客户信息的企业内部 决策者可以制定更加科学、 合理的战略规划,提高企 业竞争力。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重点整理知识讲解
一.名词解释1.物流:(美)物流是在供应链运作中,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低之间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存储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物流回收。
(中)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优化管理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2. 物流系统: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与服务的物、提供服务的设备(含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组织服务的人和信息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 物流需求:物流需求是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制造与经营活动所派生的一种物的移动和储存的服务需求。
4. 第四方物流:是物流服务系统中的供应集成商,提供组织物流服务所需设施、信息装备等资源和资金、技术,以及物流方案等。
5. 物流节点:物流节点是城市各类物流设施的集中地区的统称。
物流节点集多种设施为一体,是大规模、集约化物流设施的集中地和物流线路的交汇点,是以仓储、运输场站、流通加工等设施为主,同时还包括一定的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综合服务等设施的集中地。
6. 物流节点体系:物流节点体系是指由为满足各类物流需求的具有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不同规模、不同覆盖范围而形成的物流节点集合体。
7. 物流规划:物流规划是指确定物流系统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发展目标的工程、措施、解决方案、管理模式、政策保障等的过程。
8. 物流动线:物流动线是物流作业中物品的移动线路的空间表现形式,是物流流线的形式之一。
9. 物流效益:(1)宏观:A.空间效益B .时间效益:1.缩短时间创造的收益2.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益3.错位时间效益C.规模效益(2)微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0. 物流供给:物流供给是物流系统性能的综合表示,一般指节点与通道的能力与服务,如运输能力、仓储的库容量、物流中心的处理能力、配送的速度等。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知识点整理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知识点整理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成为了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指在原材料的提取、生产、产品的销售等过程中对物流流程进行系统管理和优化,以实现成本最小化、效率最大化和顾客满意度最高化的目标。
一、供应链管理基础知识1. 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指涵盖了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分销商再到零售商,以及最终顾客之间的一系列物流和商业活动。
2. 供应链的目标:供应链的目标是通过协调和整合各个环节,最大化企业的价值,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满足顾客需求。
3. 供应链的主要环节:供应链包括采购、生产、库存管理、配送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4. 供应链的关键要素:供应链的关键要素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顾客等。
5. 供应链管理的原则:供应链管理的原则包括协同共赢、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风险管理等。
二、物流管理的知识点1. 物流的定义:物流是指将产品从生产地点运送到顾客手中的过程,包括货物运输、仓储、包装和配送等活动。
2. 物流的目标:物流的目标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保证货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物流网络设计:物流网络设计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物流成本等因素,确定合适的仓储和运输网络,以提高物流效率。
4. 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和库存成本等,物流管理需要通过优化物流流程和选择合适的物流服务商来控制物流成本。
5. 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以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供应链管理的知识点1. 供应链战略:供应链战略是指确定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定位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和最优化。
2. 供应链协调:供应链协调是指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协调,以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3.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识别和评估供应链中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物流概论复习(整理)
物流: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的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
国际物流:是指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也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
国际物流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见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
第三方物流: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
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是指由与货物有关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之外的专业物流服务提供企业,即第三方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在国外也称契约物流。
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
现代物流:是指基于满足顾客需求,以及对成本和效益的考虑而进行的涉及生产、销售、消费全过程的物品及其信息的系统流动过程。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为了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企业物流:生产和流通企业围绕其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回收物流:不合格的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的实体流动。
废弃物物流: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的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等。
分送到专门的处理场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仓储管理:是指在仓库管理活动中,运用先进的管理原理和科学的方法,对仓储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充分利用仓储资源,以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降低仓储管理成本,提高仓储经营效益。
物流系统规划
系统的特点
整体性 相关性 目的性 环境适应性
什么是物流系统
社会物流系统
为了保证社会再生 产顺利进行;在社会经济 大环境中由所需位移的 物资和包装设备 搬运装 卸设备 运输工具 仓储设 施 人员和通讯等若干相 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 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 机整体
物流系统
为了实现经营目的的 实现;生产所需的原材料 零配件及最终产品等物 资的各种移动过程 涉及 的各种设备 器具 设施 人员和信息等若干要素 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 的统一体
顾客 零售商 现有仓库/配送中心 制造厂和供 应商的位置
所有产品的数量和特殊运输方式 每个位置的顾客对每种产品的年需要量 每种运输模式的运输费率 仓库成本劳动力 仓库保管费用和运营维护费 发货的频率和运量 订单处理成本 顾客服务水平
数据汇集
聚类技术地理位置汇集+总需求量平衡 汇集点放在各区中心 产品汇集大类
步骤: 第一;选择典型零件;指定典型零件的工艺路线并确定所用机床设
备 第二;指定设备布置的初始方案;统计出设备之间的移动距离 第三;制定出零件在设备之间的移动次数和单位运量成本 第四;用实验法确定最满意的布置方法
案例一
某加工车间有六台设备;已知其生产的零件品种及加工路线;并据此 统计了零件在设备之间的每月移动次数;给出了单位距离运输成本; 现用从——至表法确定该车间的最佳布置方案
420 10 1800 10 510 10 50 10 850 10 60 10 100 11
520 10
310 10 580 11
900 11 3050 15
400 10
730 11 1040 10 3800 10
案例二
单位距离每月运输成本表
从——至 设备1 设备1
物流信息技术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1. 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Logistics Information)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2. 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物流与物流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来达到对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
3. 条码: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字符组成的、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代码。
4. EDI: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5. 准时制:在精确测定生产各工艺环节作业效率的前提下按订单准确的计划,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
6. 仓储管理系统:是指用来管理仓库内商品信息的软件系统,它的功能是单据打印和商品信息数据管理,对货品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为用户在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及时调整市场策略等方面提供持续、综合的参考信息。
二.填空题:1、按信息的作用不同,物流信息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计划信息;(2)控制及作业信息;(3)统计信息;(4)支持信息。
2、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有:硬件、软件、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人员等。
3、通用商品条码EAN-13代码由13位数字组成,这些数字分别代表前缀码、厂商识别代码、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
前缀码是用来表示各编码组织所在国家地区的代码。
4、RFID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
5、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件和硬件、数据标准、通信网络。
6、EDI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EDI网络通信标准、EDI联系标准和EDI语义语法标准等,其中语义语法标准是EDI技术的核心。
7、构成EDI软件系统的软件可分为:转换软件、翻译软件和通信软件。
EDI所需的硬件设备有: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及电话线。
8、GIS指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物流学原理复习资料 整理版
1物流的概念一)对物流的初步认识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通:流通是物流的“流”的一部分流程:物流中之“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
(生产领域)(二)物流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第一阶段:以“P.D命名的时代第二阶段:从P.D到Logistics时代第三阶段:物流与供应链(Logistics & Supply-chain )第四阶段:社会物流、供应链物流和电子商务物流(三)物流的含义•我国的物流定义:GB: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客户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可以是物料。
2商流与物流(一)产生的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间隔:社会间隔:商品所有权的不同空间间隔:生产和消费场所不同时间间隔:生产和消费时间上的不同(二)二者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商流:物品所有权的转移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实物流动过程。
物流和商流两者相辅相成:a、商流是物流的基础b、物流是商流的实现途径3物流的分类(一)从物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角度•物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1、宏观物流: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如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
—2、微观物流: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具体的物流活动。
(二)从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角度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区域物流:行政区域物流,经济区域物流城乡物流:城镇物流,乡村物流(三)从物流系统的性质的角度社会物流企业物流:正向物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四)从物流服务的对象的角度物流服务的对象:1、一般物流:医药物流、农产品物流。
2、特殊物流:化工物流、易燃易爆物品物流物流作业执行者:—1、企业自营物流:海尔物流、沃尔玛物流。
—2、第三方物流: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如:南方物流、安得物流、九川物流(六)其他物流活动•主要包括:1、绿色物流2、军事物流3、定制物流4、虚拟物流4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1、顾客满意第一2、企业整体优化为目的3、注重整个流通渠道的商品运动4、重视效率更注重效果5、是商品运动的全过程管理6、重视以信息为中心5现代物流管理的原则1、服务性原则2、通用性原则3、合理化原则6物流成本冰山说提出者日本物流之父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时间1970文献著作《物流会计知识》涵义揭露了物流成本的隐含性物流成本正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们所能看见的向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好比冰山的一角,而大量的是人们所看不到的沉在水下的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当水下的物流内耗越深反而露出水面的冰山就越小,将各种问题掩盖起来。
《运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最新整理)
理论知识对现实现象作出分析判断,学以致用.
3、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计算机模拟仿真现实情景,分项目模拟实训。
4、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中,给学生分配角色任务,模拟真实情景对物流运输进行管理。
5、学生主体:学生以练为主、以亲身体验为主。
教师当“指导者”、“辅导者”、“助手”,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方法。
6、实地参观:安排一至两次课外实地参观,力争产学研结合。
目的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锻炼
学生的其他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分析判断等能力。
7、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
作业、习题课:在每一章的后面。
答疑:根据教学需要与学生需求,在期中和期末适当安排两次左右答疑。
七.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教学中应安排一些案例分析与讨论,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兴趣。
本课程结合平时课堂表现(10%)和出勤(10%)考核、案例讨论和作业(20%)及期末考试(60%)进行考核。
试卷命题以课程教学大纲与知识点范围为依据,突出应用能力方面的考察。
八.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授课内容根据情景和模块内容组织,与教材顺序不完全相同。
九、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运输管理》一版(十二五高等教育本科类)傅莉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6
参考书:
[1]李青.企业物流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孔继利.第三方物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马士华.物流运输管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黄由衡.运输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智能运输系统重点整理
1智能:是指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事务的本质特征;是知识与智力的组合;具有高度智能的人,对于周围的事物具有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能力,会产生喜怒哀乐等情感,具有自我调节、适应环境和学习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具有行为决策能力以及创造性;2智能运输系统: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通讯、网络、自动控制、交通工程等技术,改善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情况,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从而建立一个智能化的、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环保的综合运输体系;3用户服务:是从用户角度对ITS系统提出要求,是问题定义的过程;4逻辑框架:是组织复杂实体和关系的辅助工具,它定义了为提供各项用户服务而必须拥有的功能和必须遵从的规范,以及各功能之间交换信息的数据流,其重点是功能性处理和信息流情况;5物理框架:是ITS的物理视图,是关于系统应该如何提供用户所要求的功能的物理标示; 6自动车辆识别:是当车辆通过某一特定地点时,自动将该车的身份识别出来的技术总称;常用技术:感应线圈式、无线电/微波式、光学式、平面音感微波式;7车辆定位技术:车辆定位子系统就是运用GPS或DR推算定位等定位技术,自动确定车辆的实时位置,并运用地图匹配技术,对车辆实际行驶路线与电子地图上道路位置之间的误差进行修正,从而提高定位的精度;常用的定位技术有:自主定位、星基定位和陆基定位;对于车辆导航系统来说,常用前两类定位技术,其中自主定位技术的代表是推算定位技术,而GPS技术则属于星基定位技术;8推算定位技术Dead Reckoning,DR:是利用距离传感器和航向传感器压电陀螺测量位移矢量,从而推算车辆的位置;优点:当车辆行驶在高层建筑群间、地下隧道中、高架桥下等路段时,GPS系统可能由于可见星少于四颗而无法正常工作,此时可以利用DR系统的自动定位结果以维持正常导航;缺点:定位误差会随时间积累;9交通信息处理技术:是交通诱导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把检测器采集的实时交通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得出能为诱导系统所用的信息,然后传送给道路使用者,指导其选择正确路径,并最终实现交通流在路网中各个路段的合理分配;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抽取、数据挖掘、信息融合、信息预测等;10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11智能交通系统综合平台:ITS综合平台是实现各ITS子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实现深层次的信息融合和知识发现而提供的综合平台;能够接受、存储和处理多源、异构数据,具有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的功能,并能够为各种应用子系统和公众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1信息融合:又称数据融合,指多传感器的数据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评估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方法:①贝叶斯估计:是融合静态环境中多传感器低层信息的一种常用方法②模糊逻辑:用隶属函数表示各传感器信息的不确定性,然后用模糊变换进行综合处理③粗糙集理论:粗糙集理论是继概率论、模糊集、证据理论之后的又一个处理不确定性的数学工具;④卡尔曼滤波⑤神经网络2交通信息的三大要素:空间、属性和时间;①空间位置数据描述交通现象发生和存在的位置,这种位置可以用常规的二维坐标系定义;②属性数据描述交通现象的性质和质量特征,如公路的名称、等级、起终点等;③时间特征是指交通数据采集或交通现象发生的时刻或时段,如某一时刻的交通堵塞情况;3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是收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和处理交通地理的空间信息和交通信息的信息系统;功能:①基本功能,包括编辑、制图、图形量测等;②叠加功能,主要是线性数据的叠加能力,分为合成叠加和统计叠加;③动态分段功能,将交通网络中的连线按属性特征分段;④地形分析功能,可建立地表模型和进行等高线计算;⑤栅格显示功能,使得交通GIS可以包含图片和其他影像,并可将对应的属性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以便对图层更新;⑥网络分析功能,主要指路径优化分析,相邻和最近邻分析,网络负载分析,车辆路由选择分析,资源分配分析等;特点:①几何空间网络拓扑概念②动态分段技术③复杂的空间分析能力;应用范围:①交通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交通运输系统规划、道路设计与养护、环境监控与评估②交通管理和车辆运营中的应用:道路设施管理、车辆运营管理③在交通安全和控制中的应用:事故定位、预测和分析、车辆控制和监控;4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运用多种高新技术,通过无线、有线通信手段以文字、语音、图形、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实时动态地提供与出行相关的各类交通信息,使出行者从出发前、出行过程中直至到达目的地的整个过程中随时能够获得有关道路交通情况、所需时间、最佳换乘方式、所需费用以及目的地各种相关信息等,从而指导出行者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私家车、火车、公交车等、出行路线和出发时间,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佳方式完成出行过程;5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靠先进的交通监测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综合网络的交通运营和设施进行一体化的控制盒管理,通过监视车辆运行来控制交通流量,快速准确的处理区内发生的各种事件,以便使得客货运输达到最佳状态;5定时式脱机控制系统:利用交通流历史及现状统计数据,进行脱机优化处理,得出多时段最优信号配时方案,存入控制器或控制计算机内,对整个区域交通实施多时段定时控制; 6感应式联机控制系统:通过道路网上的车辆检测器实时采集交通数据,并通过配时参数优化得到最佳配时方案,然后对区域内的交通信号实时控制;7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指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为特征,安全、可靠、高效、经济、实用的各类交通管理系统的集成;1交通监控系统:由通用设备及各类传感器组成,利用传感器和相应的预处理设备检测交通流及环境数据,经过中心计算机处理后驱动各种终端设备,从而实现交通监视和控制、提高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等目的;2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通过对高速公路全线的交通流量检测、交通状况的监测、环境气象检测、运行状况的监视,产生控制方案,从而达到控制交通流量、改善交通环境、减少事故、以使高速公路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平;3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通过采集与处理动态和静态交通信息,从而达到规划出行、最优路线选择、避免交通拥堵、节约出行时间的目的;4交通事件:指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或交通需求异常增多的非周期性发生的情况;包括①突发性交通事件: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生产事件、恐怖袭击等不可预测的事情;②计划性交通事件:大型集会、大型文体活动、道路养护维修作业等;5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由信息终端、交通信息中心、广域通信网络等组成的以个体出行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按照其要求提供出行信息,通过优化线路的方式,以缩短出行时间或减少出行费用为目的的信息服务系统;35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评价: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理论基础上,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并通过建立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交电子收费系统等实习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环境城市交通拥堵,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6先进的车辆系统: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检测车辆周围信息,通过信息融合和处理,自动识别出危险状态,协助驾驶员进行安全辅助驾驶或者进行自动驾驶,以提高行车安全和增加道路通行能力的系统;7视觉导航系统:基于视觉导航的车辆自动驾驶是将摄像机固定在车辆上,检测识别车辆前方路道和障碍物,系统经过信息融合和处理,自动控制车辆在期望的道路上安全行驶的系统;8商用车辆运营:从对使用者服务的观点出发,在洲际运输管理中自动询问和接收各种交通信息,进行合理调度,包括为驾驶员提供一些特殊的公路信息;9货运管理系统:智能车通过收集到的各种货物信息、托运信息、费用信息,并经过对货主的验收登记,综合车辆管理系统里的信息,以及驾驶员管理系统里的信息对货运车辆进行管理,实现送货功能;1ITS的内涵特点,属性:①先进性,ITS利用诸如远程通讯、计算机、电子技术等先进技术来改造和装备交通系统,用先进的理论方法来改善交通系统的管理和运营;②综合性,ITS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交通工程、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知识工程,是这些技术在交通系统的集成应用;③信息化,ITS为交通系统的用户和管理者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实现了交通智能化;④智能化,ITS的实质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从而形成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交通系统;2 ITS的发展趋势:①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技术将快速发展;②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是多种运输方式协同的基本手段;③交通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④车载系统与道路设施的协调配合受到重视;3ITS核心技术:数据获取技术、数据组织存取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运行管理及安全技术;3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趋势:①客运快速化——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a客运快速化是旅行时间价值提高的必然结果;b客运快速化是降低运输成本的客观要求;②货运物流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a货运物流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b货运物流化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4我国ITS发展:国家科技部1999年批准建立了国家IT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0年又批准建立了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也纷纷组件ITS研究中心,从事ITS的理论研究和产品研发,如东南大学、吉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5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是运输体系和规格的说明,它决定系统如何构成,确定功能模块以及允许模块间进行通信和协同的协议接口;包括用户服务、逻辑框架、物理框架;①用户服务:是从用户角度对ITS系统提出要求,是问题定义的过程;框架基础②逻辑框架:是组织复杂实体和关系的辅助工具,它定义了为提供各项用户服务而必须拥有的功能和必须遵从的规范,以及各功能之间交换信息的数据流,其重点是功能性处理和信息流情况;它包括功能域、功能、子功能、过程等多个层次及其间的数据流;作用是明确完成用户服务需要的功能支持及功能之间数据流交互,给出详尽的数据流属性;③物理框架:是从物理系统的角度分析实际ITS应该具有的结构,并按系统、子系统、模块等层次进行结构分析;分析ITS物理系统之间交互的信息,并以框架流的形式对此信息进行定义;6智能运输系统与传统运输系统的区别:传统的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运用传统的技术和经典数学,以假设条件和约束条件下的数学模型和公式为基础,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按照集中管理的方式对道路使用者进行控制和规范,在这里管理者是主动的,而道路的使用者是被动的,各种交通工程设施是在物理上迫使使用者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而智能运输系统,更加重视人的能动性,它不是力图将带有较多社会和人类行为特点的交通系统描述成某种数学的模型,而是向道路的使用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让道路的使用者从不同的方案中选择自己所认可的那一种,以诱导为主,而不是以强迫为主,在人的理性与价值取向基础上,使人们的出行得到满足,智能运输系统是将当今世界上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和人的本性的研究相结合;7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的作用:①明确ITS开发目标,避免重复研究和在低水平生产力下的无计划开发,便于成果的应用和ITS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实施;②指导智能运输系统结构和标准研究过程制定,提供一个检查系统构成和标准的遗漏、重叠以及是否不一致的依据;③科技人员可以利用制定的标准来设计、研制和管理智能运输系统,同时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新的用户服务功能,促进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和国家标准的完善;④保证任何终端用户都能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得相同的信息;保证不同交通设施的兼容性,从而可以保证在大范围内的无缝出行;8美国、日本、欧盟和我国开发智能运输系统框架的方法:美国其开发以面向过程方法为指导,日本 ITS 体系框架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来建立系统的逻辑框架和物理框架;欧盟 ITS 体系框架开发也采用了结构分析方法面向过程方法;我国也是采用面向过程的开发方法;9我国智能运输体系面向过程的开发步骤:①确定用户服务:通过对与交通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交通参与者、研究者进行调查,明确需求,定义用户主体和服务主体;②建立逻辑框架:从分析用户入手,确定系统应该具有的主要功能,并将功能划分为系统功能、过程、子过程等几个层次;③建立物理框架:从物理系统的角度分析实际的智能运输系统应该具有的结构,按照系统、子系统、模块等层次对系统进行结构分析,明确系统对系统功能的实现关系和框架流对数据流的包含关系;④明确标准化内容:确定与ITS相关技术的标准、ITS相关设备的接口标准、ITS各子系统间的接口标准等;10我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包括8大服务领域:交通管理与规划Traffic Management and Planning,电子收费Electronic Payment Service,出行者信息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车辆安全与辅助驾驶Vehicle Safety and Driving Assistance,紧急事件和安全Emergency Operation Management,运营管理Transport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综合运输Inter Modal Transportation,自动公路Automated Highway System;11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内容:按照其变化的频率不同可以分成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两大类;①静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主要包括: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城市道路网基础信息及交通管理信息;静态交通信息主要采集方法有:1调查法:采用人工或测量仪器进行调查,可获取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城市道路网基础信息2其他系统接入:静态交通信息可从其它部门,如规划部门、城建部门、交通管理部门获得;特点:只有当实际系统发生变化的时候,才需要对静态交通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更新;②动态基础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动态交通信息主要包括:交通流状态特征信息如流量、车速、密度等、交通紧急事件信息、在途车辆及驾驶员的实时信息、环境状况信息及交通动态控制管理信息等;动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包括:交通检测器技术、浮动车技术、车辆识别技术和车辆定位技术、气象与道路环境信息采集技术等;12动态交通信息检测器:按照安装特性可以分为地埋式交通检测器和非地埋式交通检测器;地埋式包括:环形线圈检测器、磁力检测器、道路管检测器、压电检测器;非地埋式检测器:微波雷达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红外线检测器、噪声检测器、视频图像检测器、复合型交通检测器;13环形检测器:环形线圈检测器是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一种车辆检测器;优点:①成熟、易于理解;②灵活多变的设计,可满足多种实施状况的需求;③广泛的实践基础;④性价比较高;缺点是:①安装和维修时必须封闭车道;②在路面质量不好的道路上安装时易于损坏;③路面返修和道路设施维修时可能需要重装检测器;④对路面车辆压力和温度敏感;⑤当车型变化较大时,精确性会降低;⑤需要定期维护;可检测:①交通流量②流向③车速④车道占有率⑤车头时距和车辆间隙;14微波检测器:优点:①在用于交通管理的较短波长范围内,微波雷达对恶劣天气不敏感②可实现对车速的直接检测③可实现多车道检测微波检测器;缺点:①天线的波束宽度和发射波形必须适合具体应用的要求;②多普勒微波雷达不能检测静止车辆;③多普勒微波在交叉口的车辆计数不好;可检测:交通流量、道路占有率、平均速度和车流量及排队状况;15视频检测器:优点:①多检测区,可检测多条车道②易于增加和改变检测区域③可获得大量数据④当多个摄像机连接到一个视频处理单元时,可提供更广范围的检测;缺点:①恶劣天气、车辆投射到相邻车道的阴影、交通拥堵、光照水平的变化、摄像机镜头上的水迹、盐渍、蜘蛛网等都可能影响检测器②某些型号对因大风引起的摄像机振动比较敏感③当需要检测多个区域或特殊类型的数据时,视频检测器才会有较高性价比;可检测:统计交通数据;事件有关的交通数据交通阻塞、超速行驶、非法停车、不按道行驶、逆行;16磁力检测器:优点:①某些型号不需刨开路面即可安装于路面下②安装所需的时间比感应线圈短③可用于感应线圈不适用的地方④对路面车辆压力的敏感度低于感应线圈⑤某些型号可通过无线电传输数据;缺点:①安装需要刨开路面或在路面下挖掘管道②安装和维修需要关闭车道③降低道路寿命④要想对静止车辆进行检测,需借助特殊的传感器设计或使用专门的信号处理软件⑤对检测区域较小的型号来说,检测全部车道需要多个检测器;可检测:行驶方向、车辆数以及车辆类型;17传统的固定式交通信息采集方式的不足:①路网覆盖率较低,采集的交通信息不能全面反映路网交通状态;②由于受本身技术特点限制,不同的采集方式具有不同的采集特点和环境适应性,信息源可靠性不高;③安装和维护过程中需要破坏路面或影响正常交通流; 18交通移动采集技术:①主动测试车技术:交通数据员在某一特定的测试车内,通过手工距离测试仪或GPS等设备随时记录车辆速度、行程时间、行驶距离信息;②被动测试车技术:在行驶于正常交通流中的车辆上安装辅助仪器或其他远程传感设备,来完成交通信息的采集,使用的车辆可以是个人车辆、出租车、公交车或一些其他商业运营车辆,目的不是为了交通信息采集,而是在不妨碍车辆本身运行的情况下实时采集道路交通流信息的移动采集技术;19被动车技术优点:①数据采集成本低②能够获得持续不断的数据③能够直接反应实际交通流特点;缺点:①初期投资大②系统一旦建立很难更改③系统建设带来个人隐私问题④系统仅适宜于大范围的交通数据采集;20浮动车检测系统的构成:差分台、中继站、车载设备、控制中心;21交通数据预处理的两个阶段:异常数据处理和缺失数据处理;①异常交通数据:是指用测量的客观条件不能解释为合理的明显偏离测量总体的个别测量值;出现异常值的主要原因是传感器故障,以及出现概率极小但作用较强的偶发性干扰等;方法:a阈值法:有些交通参数的合理值只能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如果检测器输出的结果不在这个范围内,那肯定是异常值;b交通流机理法:基于交通流机理的算法是通过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对两个甚至多个参数的一致性进行同时考察;根据交通流参数之间相关关系来进行异常值剔除,主要包括:基于交通流规则的算法和基于交通流区域的算法;c置信距离检验法:也叫决策距离,比较该算法对于来自同一断面的多传感器检测的同一参数,按照一致性融合的思路,先求决策距离,寻找最大传感器连接组,再求最优融合解,得出最终结果;②缺失交通数据:由于检测器故障或其它原因造成数据缺失时有发生,对丢失数据进行补充是交通信息预处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方法:a历史均值法:直接采用或者按比例采用历史上相应时刻的数据值代替丢失的数据;这种方法简单、易实现,但是如果交通状况发生了变化,将大大降低其估计精度;b车道比值法:根据历史统计的车道之间的流量比值,对丢失的车道数据进行估计;这种方法结合了历史统计规律和当前流量数据,精度比较高;这种方法适合于流量比较大,交通状况比较稳定的情况;c时间序列法:把采集到的交通变量看作时间序列,运用各种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比如:简单平均、加权平均、指数平滑等方法,根据历史数据对丢失的数据进行预测估计;D基于遗传算法的组合模型:思想是对同一组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多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利用各种模型的优点回避缺点;22智能控制的特点:1具有以知识表示的非数学广义模型和以数学模型表示的混合控制过程;含有复杂性、不完全性、模糊性或不确定性以及不存在抑制算法的非数字过程,并以知识进行推理,引导求解过程;2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级;高层控制的任务在于对实际环境或过程进行组织,即决策和规划,实现广义问题求解;3智能控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理论上或实践,都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开发;23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分类:1按控制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定时控制、感应控制和自适应控制;2按控制范围分类,可以分为点控、线控和面控;3按控制方式分类,可以分为方案选择式和方案生成式;4按控制结构分类,可以分为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结构和分层式计算机控制结构;(1)定时控制:按事先设定的配时方案运行,也称定周期控制;。
(最新整理)电子商务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完整)电子商务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电子商务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电子商务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的全部内容。
目录1、商务活动2、电子商务:3、电子数据交换(EDI):4、B2B :企业间电子商务5、B2C:企业与消费者电子商务6、C2C7、门户网站8、电子零售商9、内容提供商10、电子市场11、移动商务12、网络营销13、网络广告14、搜索引擎营销15、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16、供应链17、供应链管理18、电子供应链19、网上银行20、网上证券21、网上保险22、网上旅游23、防火墙24、认证中心25、数字签名26、数字凭证27、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28、电子现金29、电子支票30、物流31、第三方物流32、条形码技术33、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34、物流信息系统名词解释1、商务活动: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过程中经济活动的总和。
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商贸磋商、价格比较、经营决策、营销策略、推销促销、公关宣传、售前/售后服务、客户关系、咨询服务等。
2、电子商务:就是在网上开展商务活动—-当企业将它的主要业务通过企业内部网、外部网以及与企业的职员、客户、供销商以及合作伙伴直接相连时,其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就是电子商务。
3、电子数据交换(EDI):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的结构化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实施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
4、B2B :企业间电子商务指所有参与者都是企业或其他组织的电子商务模式.5、B2C:企业与消费者电子商务企业面向个体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电子商务模式。
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知识点整理
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知识点整理物流配送在现代商业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以下将对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全面整理。
一、物流配送的概念与特点物流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其特点包括:1、时效性: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货物准确送达目的地。
2、准确性:确保货物的品种、数量、质量等符合要求。
3、服务性: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提供优质的服务。
4、复杂性:涉及多个环节和多种运输方式的协调。
二、物流配送的流程1、订单处理客户下达订单后,企业需要对订单进行审核、确认,包括货物的种类、数量、交货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2、备货根据订单需求,从仓库中拣选货物,并进行质量检验和数量核对。
3、储存在配送过程中,可能需要对货物进行短期储存,以等待运输或进一步处理。
4、装卸搬运将货物装上运输工具,以及在到达目的地后进行卸货。
5、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将货物从起点运送到终点。
6、配送加工根据客户要求,对货物进行简单的加工,如分割、包装、贴标签等。
7、送达服务将货物送到客户指定地点,并完成交接手续。
三、物流配送模式1、自营配送模式企业自己建立配送中心,负责货物的配送。
优点是能够更好地控制配送过程,提高服务质量;缺点是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2、共同配送模式多个企业联合起来,共同使用一个配送中心或配送网络。
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但存在协调和管理上的难度。
3、第三方配送模式企业将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
能够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但可能对配送过程的控制力度较弱。
四、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1、选址要考虑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客户分布、土地成本等因素,选择最优的配送中心位置。
2、布局合理规划配送中心内部的功能区域,如收货区、存储区、分拣区、发货区等,以提高作业效率。
物流信息系统知识点整理
一、条码1.条码技术的特点①简单:条码标签易于制作,对印刷技术设备和材料无特殊要求。
②信息采集速度快:键盘输入,一个每分钟打90个字的打字员1.6秒可输入12个字符或字符串,而使用条码,做同样的工作只需0.3秒,速度提高了5倍。
③采集信息量大④可靠性高:键盘输入平均每300个字符一个错误,而条码输入平均出错率是千万分之一。
⑤灵活、实用:条码符号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设备组成识别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和其他控制设备联系起来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同时,在没有自动识别设备时,也可实现手工键盘输入。
⑥自由度大:识别装置与条码标签相对位置的自由度要比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大得多。
条码通常只在一维方向上表达信息,而同一条码上所表示的信息完全相同并且连续,这样即使是标签有部分缺欠,仍可以从正常部分输入正确的信息。
⑦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2.条码: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
“条”指对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分,“空”指对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这些条和空组成的数据表达一定的信息,并能够用特定的设备识读,转换成与计算机兼容的二进制和十进制信息。
条码三要素:组成要素:条 + 空 + 字符按特定规则排列组合,表示一定信息——码制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实现数据输入计算机的一种特殊代码码制:是指条码符号的类型,每种类型的条码符号都是由符合特定编码规则的条和空组合而成。
每种码制都具有固定的编码容量和所规定的条码字符集。
字符集:字符集是指某种码制的条码可以表示的字母、数字和符号的集合。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连续性是指每个条码字符之间不存在间隔。
非连续性是指每个条码字符之间存在间隔。
定长条码与非定长条码定长条码是仅能表示固定字符个数的条码。
非定长条码是指能表示可变字符个数的条码。
双向可读性:条码符号的双向可读性是指从左、右两侧开始扫描都可被识别的特性。
物流信息部
物流信息部物流信息部是一个负责物流信息收集、整理和管理的部门。
物流信息是指与货物运输、仓储和配送相关的数据和内容,包括货物的起点和终点、货物的数量和重量、运输时间和方式、运输费用以及相关的订单和支付信息等。
物流信息部的主要职责是收集物流信息,并将其整理成易于理解和使用的形式,以便供其他部门和用户查询和参考。
其工作涉及到对各个环节的物流流程和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确保物流运输的准时和高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物流信息部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如采购部门、供应链部门、仓储部门等,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物流信息部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收集:物流信息部负责收集和记录与物流相关的各类数据,包括运输数据、仓储数据、客户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物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方式进行收集和传输。
2.数据整理和管理:物流信息部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或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通过对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数据分析和报告:物流信息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生成相关报告和指标。
这些报告可以用于评估物流效率、分析物流成本、优化供应链等方面的工作。
4.运输跟踪和监控:物流信息部利用物流系统和其他技术手段,对货物的运输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
通过实时监控和异常处理,确保货物能够按时到达目的地,避免延误和损失。
5.客户服务:物流信息部为内部和外部客户提供物流信息咨询和查询服务。
通过及时回复和准确的信息提供,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形象。
物流信息部是物流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物流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提供准确和及时的信息支持,为企业的物流运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推动下,物流信息部的作用和价值将进一步加强,为企业物流的协调和管理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MIS)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很多学科,是各学科紧密相连综合交叉的一门新学科。
作为一门新科学,它的理论和方法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它除了具备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预测、计划、控制和辅助决策特有功能。
系统,是为实现规定功能以达到某一目标而构成的相互关联的一个集合体或装置(部件)。
管理(manage)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
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或规定、规范、标准、法规等);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找出差距;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再次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以持续改进。
数据采集(DAQ),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数据处理是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
数据处理对数据(包括数值的和非数值的)进行分析和加工的技术过程。
包括对各种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计算、编辑等的加工和处理。
比数据分析含义广。
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表达形式,可由人工或自动化装置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的基本目的是从大量的、可能是杂乱无章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并推导出对于某些特定的人们来说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
数据处理是系统工程和自动控制的基本环节。
MISC系统,是指在移动梦网原有网关位置增加一个管理网元,通过这个系统,大量管理职权由SP转移至中国移动手中,同时违规行为和不良信息可以得到有效过滤。
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物料需求计划)是被设计并用于制造业库存管理信息处理的系统,它解决了如何实现制造业库存管理目标——在正确的时间按正确的数量得到所需的物料这一难题。
MRP是当今众所周知的ERP 的雏形,MRP与ERP的库存管理思想又源于求解制造业基本方程。
制造资源计划MRP 2 是一种生产管理的计划与控制模式,因其效益显著而被当成标准管理工具在当今世界制造业普遍采用。
MRP 2 实现了物流与资金流的信息集成,是CIMS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主体,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提高企业运作水平的有效工具。
ERP是Event-related Potentials的简称,事件相关电位,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仪特殊的心理意义,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
另外,也指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ive Period)、制造rmvb格式的软件(Easy RealMedia Producer)、电子道路计价(Electronic Road Pricing)。
CIMS是英文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或contemporary的缩写,直译就是计算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林顿博士提出的。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
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EC(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多种电子通讯方式来完成。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五十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
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超文本(Hypertext)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
超文本更是一种用户介面范式,用以显示文本及与文本之间相关的内容。
数据模型(Data Model)是数据特征的抽象,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
数据库系统中用以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
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模型(Model)是现实世界的抽象。
数据模型包括数据库数据的结构部分、数据库数据的操作部分和数据库数据的约束条件。
结构化决策,是指对某一决策过程的环境及规则,能用确定的模型或语言描述,以适当的方法产生决策方案,并能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的决策。
通过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相应的程序,就可以在计算机上面处理这些信息。
结构化决策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来代替。
半结构化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数据不确定或不完整,虽有一定的决策准则,也可以建立适当的模型来产生决策方案,但决策准则因决策者的不同而不同,不能从这些决策方案中得到最优化的解,只能得到相对优化的解,这类决策称为半结构化决策。
半结构化决策通常是指企业职能部门主管业务人员的计划控制等管理决策活动。
它多属于短期的、局部的决策。
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的问题成为半结构化问题。
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是指那些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学识、经验、直觉、判断力、洞察力、个人偏好和决策风格等)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影响。
往往是决策者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数据临时做出决定。
数据仓库是决策支持系统(dss)和联机分析应用数据源的结构化数据环境。
数据仓库研究和解决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的问题。
数据仓库的特征在于面向主题、集成性、稳定性和时变性。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库中的大量的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简称dss)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它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
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
物流信息系统:是指由人员、设备和程序组成的、为物流管理者执行计划、实施、控制等职能提供信息的交互系统,它与物流作业系统一样都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中的应用结构(自己看,总结,环境在书上)数据的收集和输入物流数据的收集首先是将数据通过收集子系统从系统内部或者外部收集到预处理系统中,并整理成为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然后再通过输入子系统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
这一过程是其他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开始收集和输入的信息不完全或不正确,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就可能是实际情况完全相左,这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衡量一个信息系统性能时,应注意它收集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以及校验能力和预防和抵抗破坏能力等。
信息的存储物流数据经过收集和输入阶段后,在其得到处理之前,必须在系统中存储下来。
即使在处理之后,若信息还有利用价值,也要将其保存下来,以供以后使用。
物流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就是要保证已得到的物流信息能够不丢失、不走样、不外泄、整理得当、随时可用。
无论哪一种物流信息系统,在涉及信息的存储问题时,都要考虑到存储量、信息格式、存储方式、使用方式、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信息系统是不可能投入使用的。
信息的传输物流信息在物流系统中,一定要准确、及时地传输到各个职能环节,否则信息就会失去其使用价值了。
这就需要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克服空间障碍的功能。
物流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前,必须要充分考虑所要传递的信息种类、数量、频率、可靠性要求等因素。
只有这些因素符合物流系统的实际需要时,物流信息系统才是有实际使用价值的。
信息的处理物流信息系统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将输入的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系统所需要的物流信息。
数据和信息是有所不同的,数据是得到信息的基础,但数据往往不能直接利用,而信息是从数据加工得到,它可以直接利用。
只有得到了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才算发挥。
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最后一项功能,也只有在实现了这个功能后,物流信息系统的任务才算完成。
信息的输出必须采用便于人或计算机理解的形式,在输出形式上力求易读易懂,直观醒目。
这五项功能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缺一不可。
而且,只有五个过程都没有出错,最后得到的物流信息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第二章电子数据交换(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缩写 EDI )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由于使用 EDI 能有效的减少直到最终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单证,因而 EDI 也被俗称为“ 无纸交易” 。
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
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EDI在物流业中的应用1.EDI在生产企业的应用相对于物流公司而言,生产企业与其交易伙伴间的商业行为大致可分为接单、出货、催款及收款作业,其间往来的单据包括采购进货单、出货单、催款对账单及付款凭证等。
(1)生产企业引入EDI是为数据传输时,可选择低成本的方式引入采购进货单,接收客户传来的EDI订购单报文,将其转换成企业内部的订单形式。
(2)如果生产企业应用EDI的目的是为改善作业,可以同客户合作,依次引入采购进货单、出货单及催款对账单,并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集成,逐渐改善接单、出货、对账及收款作业。
2.EDI在批发商中的应用批发商因其交易特性,其相关业务包括向客户提供产品以及向厂商采购商品。
(1)批发商如果是为了数据传输而引入EDI,可选择低成本方式。
(2)批发商若为改善作业流程而引入EDI,可逐步引入各项单证,并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集成,改善接单、出货、催款的作业流程,或改善订购、验收、对账、付款的作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