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白鼠总是选择一定的通道而非另外一些 通道通过迷津;我们外出旅行为到达目的地,总 是选择一定的路径和交通工具等。
整体行为的特征:
▪ 行为优先选择最易于达到目的的活动。 (最小努力原则)
整体行为在指向特定的目标-对象时,总是选择那些较 短的路径或较容易的手段,即所谓最小努力的原则。
如白鼠在进行多通道迷津实验时,总是选择那些较短 的、通过迷律时间较少的通道获得食物;我们总是选择一 种较为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到达旅行目的地。
班杜拉主要思想发展脉络(三)
▪ 80年代中期,形成社会认知论。 ▪ 在社会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个体拥有的信念
新行为主义
▪ 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 ▪ 代表人物:托尔曼、赫尔、格思里、斯金
纳 ▪ 产生原因:对华生行为主义的批判
物理学的操作观点、逻辑实证论和动 物心理研究的影响
参考书:
▪ 《行为主义心理学》张厚粲 浙江教育出版 社
▪ 《现代西方心理学史》叶浩生
新行为主义之一——托尔曼
▪ 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认知心理学的先 驱
国文学 1928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研究生课程 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6年到明尼苏达大学任教 1947年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斯金纳的生平
▪ 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 1968年,美国政府授予最高科学奖——国
家科学奖 ▪ 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赠与金质奖
章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源自文库
托尔曼目标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中介变量 完整行为包括:
1 由外部环境或内部生理状态所激发; 2 经过某些中介过程(如期望等) 3 为此而表现出的行为
即: S-O-R
托尔曼目标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中介变量 1 需要系统:指有机体当时的生理需要或内驱
力情况 2 信念价值动机:指选择某种目的物的欲望的
强度和这些目的物在满足需要中的相对力量 3 行为空间:
黑猩猩对简单示意和社交信号的领会
▪ 在一项实验中,实验者把大小不同的两堆食物藏在黑猩 猩熟悉的环境中的不同地方(当然这种食物隐藏不让黑猩 猩看见)。
▪ 实验者通过指示并朝食物走15步向黑猩猩示意大堆食物 隐藏的方向;再通过指示并朝食物走5步示意小堆食物隐 藏的方向。
▪ 经过几次训练后,黑猩猩学会了两种示意方式的意义后, 一放出来它就奔向放大堆食物的方向寻找食物。然后,再 奔向藏小堆食物的方向寻找。
而是受预期行为将会带来什么结果支配的。(当 奖励物不如预期时,行为反应马上下降)
食物的转换引起的操作水平的变化
操作水平受奖励与驱力影响的实验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认知地图 指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
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是认知行为轨迹和策略的图式。(空间习惯与
动作习惯的研究) 白鼠走迷宫时获得的是整个迷宫的视觉表征,
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 强化程式:连续的与间断的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四)
▪ 操作强化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 1 程序教学(编程教学) 2 行为矫正术
关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反思
➢测量行为有无必要? ➢我们为何测量行为? ➢如何测量才是有效的? ➢如何选择应当或可以测量的行为? ➢对行为的分析应当持怎样的原则? ➢怎样警惕行为测量的“变味”?
▪ 行为 1. 观察并创建数据表量规 2. 学生网上交流活动量规 3. 展览量规 4. 收集与展览量规 5. 宣传活动量规 6. 小组合作量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生平(一)
▪ Albert Bandura,1925▪ 中小学学习阶段养成的自学习惯对其一生的学术研究影响
巨大。(自我主导性) ▪ 1949年,毕业于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心理学
▪ 这样的实验表明,受训练的黑猩猩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它 们能够有计划地安排达到目标的行动路线。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潜伏学习(潜在学习)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一种学习现象,指未表现
在外显行为上的学习。 学习不等于操作水平的变化
对“学习只有靠强化才能产生”的挑战。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 学习的类型 1 精力投入(精神投入、情感投注) 精神分析术语 在某种驱力与某种目标之间形成关系,受强化 规律制约。 2 等值信念(等效作用) 认识到某种情境等同于奖励或惩罚。受强化原 理和创伤经验的影响。
统;行为的基本单位是S-R的联结。 S: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或身体
组织中所发生的任何变化。复杂的S即情 境。
R:由S作用于有机体而引起的肌肉收 缩和腺体分泌。外显反应 内隐反应
主要观点(三)
▪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任务 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建立理想的
行为主义社会。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采用客观研究方法 1 观察法:试验、一般观察 2 条件反射法(阿尔伯特的恐惧研究) 3 口头报告法:以语言描述自己身体的变化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 符号学习理论 行为受一定目的指引,将行为情境中的各种特
点加以完整地“认知”(即掌握达到目的的符 号),并表现出有所期待的状态。
学习者所学的东西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 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意义。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 行为的动机——预期 有机体的行为不是受行动的直接结果支配的,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学习的类型 3 场的预期(场-期待)
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经验而形成的。导致潜在 学习的出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4 场-认知方式
指学习的方式。知觉、记忆、推论等方式的获 得与应用。最早涉及认知方式与认知风格的心理 学家。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学习的类型 5 内驱力辨别
区别各种驱力的能力(如渴与饿)。 6 运动模式
▪ 因强调理论的认知性质,故又称为认知行 为心理学。
▪ 《动物与人的目的性行为》1932年 ▪ 《鼠和人的认知地图》1948年 ▪ 《需要的性质和机能的作用》1949年
托尔曼目标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强调研究整体行为和行为的目的性
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行为。
区分行为类型: 局部行为 整体行为
整体行为的特征:
“旅行推销员问题”
▪ 一位实验者领着黑猩猩在场地里转来转去时,另 一位实验者当着黑猩猩的面把18片黑猩猩喜欢吃 的水果藏在18个不同的地方。
▪ 然后,把黑猩猩带到场地的入口处放开它。令人 惊奇的事实是,黑猩猩会直接奔向各个藏有水果 片的地点,吃下食物,再奔向第二、第三……藏 水果片的地点。
▪ 在严格控制的观察下所得到的证实表明,动物不 是通过闻水果的气味或在漫游时无意注视而获得 食物的。猩猩在找寻食物时,走的好像是最短距 离的路线。
整体行为的特征:
▪ 整体行为不是机械的、固定的, 可以通过教育变化的(可塑性)
托尔曼目标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中介变量 要求注意有机体的内部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从整体水
平上对行为进行心理分析时推论得出。 B=fx(S﹡P ﹡ H ﹡ T ﹡ A)
B: 因变量(行为) S;环境刺激(情境) P:生理内驱力 H:遗传 T:过去经验或训练 A:年龄
▪ 1899-1908年芝加哥大学 ▪ 1908年-1920年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
主要观点(一)
▪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分支。 ▪ “……以人类活动和动作作为研究对
象,通过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来表达支配人 类行为的规律和原理。”
主要观点(二)
▪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
而不是对刺激的特定反应。
奥尔顿的白鼠空间记忆实验(1976)
孟席尔的黑猩猩实验
▪ 把一群黑猩猩带到一个不熟悉的地区,让 黑猩猩不断地探索这个地区的每个地方。 待黑猩猩熟悉了地区的环境之后,在许多 不同的地方每天扔进一些新玩具。猩猩进 入场地后,在很短的几分钟时间之内,就 能发现一个新玩具,径直向玩具走去,并 拿起来玩耍。
(并不是绝对的客观主义者) 4 测验法
对华生行为主义的评述
▪ 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加强了心理学的科学性和 客观性,使客观心理学得以建立。引起一场心理 学上的革命。
▪ 强调有选择的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肯定了教 育的作用。
▪ 应运而生的行为主义:美国的大机器生产背景 新实在论的哲学基础 华生的研究经历
关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反思
➢信息技术能力或素养是如何反映在学生的 行为表现上的?
➢信息技术作为测量的工具将由何作为?它 的发展前景如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行为测量将会有什 么新的变化?
《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
▪ 行为 1. 英文书写 2. 家庭作业 3. 键盘使用 4. 笔记本量规 5. 倾听量规
行为主义心理学
2007.9
华生的行为主义
▪ 1913年发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 学》,举起行为主义的旗帜。
华生 John B.Watson (1878~1958)
生平
▪ 1878年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 尔
▪ 1894年进入伏尔曼大学,1899年获得硕 士学位 ,1903年获得哲学博土学位
对托尔曼目标行为主义的评述
1. 强调行为的整体性,引入中介变量的概念,为 华生的行为公式打开了缺口又填补了空白。
2. 对学习心理学的贡献——促进对认知学习的研 究。
3. 实验设计精巧,用实验的方式探讨认知问题。
B·F·斯金纳(Frederic Skinner)
斯金纳的生平
1904-1990 1927年毕业于纽约州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
学士。后师从斯彭斯研究学习理论,1952年获博士学位。 ▪ 1953年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 ▪ 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1年当选西方心理学
会主席,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 奖”,1999年获“桑代克奖”。
班杜拉的生平(二)
▪ 《青少年的攻击行为》1959 ▪ 《社会学习和人格发展》1963 ▪ 《行为矫正的原理》1969 ▪ 《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1973 ▪ 《社会学习理论》1977 ▪ 《自我效能感:控制的运用》1977 ▪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 《有机体的行为》1938 ▪ 《科学和人类行为》1953 ▪ 《言语行为》1957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一)
▪ 对行为的操作主义分析 1 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着重研究反应,而
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应答性行 为与操作性行为) 2 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不关注有机体的 内部过程 3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中间变量
班杜拉主要思想发展脉络(二)
▪ 斯坦福大学合作研究的启示: 人们对自己应付威胁的能力的知觉影响神经递
质和血液中由应激引起的荷尔蒙的释放。 人们能够通过有关自我效能的信念来调节其生
理激活水平。 这一发现使班杜拉关注人类的自我调节能力,
70-80年代,着重研究自我参照的思想如何影响 行动和情感唤醒。认为行为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 是以自我效能感为中介的。
▪ 行为趋向或回避某个目标(目的性)
整体行为总是坚持指向一定的目标-对象。 例如白鼠走迷津总是奔向食物;与朋友的谈话是为寻求 下一步共同行动的计划等。动物和人类行为莫不如此。
整体行为的特征:
▪ 行为能够利用环境所提供的各种途径、工 具排除障碍,实现目的。(认知性)
整体行为为实现指向目标-对象,总是选择一定 的途径和方式。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二)
▪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1 运用斯金纳箱的研究:
从刺激到反应的过程,能发挥动物的 主动作用
以有机体的行为作为获得奖励和逃避 惩罚的手段或工具,故称工具条件作用 (工具性条件反射、工具制约作用)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三)
2 重视强化作用,提出强化原理和公式 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
▪ 黑猩猩找水果的、行为就如同旅行推销员到18个 不同的推销点推销商品所安排的路线一样。
▪ 不同的是,推销员在行动之前,可以在地图上安 排或标明行动路线。而黑猩猩似乎只能在心理上 安排行动路线。这就是所谓的认知地图。这项实 验结果更充分地证明,动物有较强的路线记忆能 力,它们对熟悉的路线能够形成空间记忆的认知 地图。
1986
班杜拉主要思想发展脉络(一)
▪ 1953年与沃斯特进行社会学习和攻击行为的研 究,发现示范模仿在人类行为的形成中起着关键 的作用。
▪ 1963《社会学习和人格发展》提出解释间接学 习的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理论。
▪ 1977《社会学习理论》总结社会学习理论。认 识到模仿是有意识的,但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因素 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强调外部环境的作用。
整体行为的特征:
▪ 行为优先选择最易于达到目的的活动。 (最小努力原则)
整体行为在指向特定的目标-对象时,总是选择那些较 短的路径或较容易的手段,即所谓最小努力的原则。
如白鼠在进行多通道迷津实验时,总是选择那些较短 的、通过迷律时间较少的通道获得食物;我们总是选择一 种较为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到达旅行目的地。
班杜拉主要思想发展脉络(三)
▪ 80年代中期,形成社会认知论。 ▪ 在社会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个体拥有的信念
新行为主义
▪ 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 ▪ 代表人物:托尔曼、赫尔、格思里、斯金
纳 ▪ 产生原因:对华生行为主义的批判
物理学的操作观点、逻辑实证论和动 物心理研究的影响
参考书:
▪ 《行为主义心理学》张厚粲 浙江教育出版 社
▪ 《现代西方心理学史》叶浩生
新行为主义之一——托尔曼
▪ 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认知心理学的先 驱
国文学 1928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研究生课程 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6年到明尼苏达大学任教 1947年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斯金纳的生平
▪ 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 1968年,美国政府授予最高科学奖——国
家科学奖 ▪ 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赠与金质奖
章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源自文库
托尔曼目标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中介变量 完整行为包括:
1 由外部环境或内部生理状态所激发; 2 经过某些中介过程(如期望等) 3 为此而表现出的行为
即: S-O-R
托尔曼目标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中介变量 1 需要系统:指有机体当时的生理需要或内驱
力情况 2 信念价值动机:指选择某种目的物的欲望的
强度和这些目的物在满足需要中的相对力量 3 行为空间:
黑猩猩对简单示意和社交信号的领会
▪ 在一项实验中,实验者把大小不同的两堆食物藏在黑猩 猩熟悉的环境中的不同地方(当然这种食物隐藏不让黑猩 猩看见)。
▪ 实验者通过指示并朝食物走15步向黑猩猩示意大堆食物 隐藏的方向;再通过指示并朝食物走5步示意小堆食物隐 藏的方向。
▪ 经过几次训练后,黑猩猩学会了两种示意方式的意义后, 一放出来它就奔向放大堆食物的方向寻找食物。然后,再 奔向藏小堆食物的方向寻找。
而是受预期行为将会带来什么结果支配的。(当 奖励物不如预期时,行为反应马上下降)
食物的转换引起的操作水平的变化
操作水平受奖励与驱力影响的实验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认知地图 指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
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是认知行为轨迹和策略的图式。(空间习惯与
动作习惯的研究) 白鼠走迷宫时获得的是整个迷宫的视觉表征,
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 强化程式:连续的与间断的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四)
▪ 操作强化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 1 程序教学(编程教学) 2 行为矫正术
关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反思
➢测量行为有无必要? ➢我们为何测量行为? ➢如何测量才是有效的? ➢如何选择应当或可以测量的行为? ➢对行为的分析应当持怎样的原则? ➢怎样警惕行为测量的“变味”?
▪ 行为 1. 观察并创建数据表量规 2. 学生网上交流活动量规 3. 展览量规 4. 收集与展览量规 5. 宣传活动量规 6. 小组合作量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生平(一)
▪ Albert Bandura,1925▪ 中小学学习阶段养成的自学习惯对其一生的学术研究影响
巨大。(自我主导性) ▪ 1949年,毕业于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心理学
▪ 这样的实验表明,受训练的黑猩猩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它 们能够有计划地安排达到目标的行动路线。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潜伏学习(潜在学习)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一种学习现象,指未表现
在外显行为上的学习。 学习不等于操作水平的变化
对“学习只有靠强化才能产生”的挑战。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 学习的类型 1 精力投入(精神投入、情感投注) 精神分析术语 在某种驱力与某种目标之间形成关系,受强化 规律制约。 2 等值信念(等效作用) 认识到某种情境等同于奖励或惩罚。受强化原 理和创伤经验的影响。
统;行为的基本单位是S-R的联结。 S: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或身体
组织中所发生的任何变化。复杂的S即情 境。
R:由S作用于有机体而引起的肌肉收 缩和腺体分泌。外显反应 内隐反应
主要观点(三)
▪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任务 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建立理想的
行为主义社会。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采用客观研究方法 1 观察法:试验、一般观察 2 条件反射法(阿尔伯特的恐惧研究) 3 口头报告法:以语言描述自己身体的变化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 符号学习理论 行为受一定目的指引,将行为情境中的各种特
点加以完整地“认知”(即掌握达到目的的符 号),并表现出有所期待的状态。
学习者所学的东西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 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意义。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 行为的动机——预期 有机体的行为不是受行动的直接结果支配的,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学习的类型 3 场的预期(场-期待)
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经验而形成的。导致潜在 学习的出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4 场-认知方式
指学习的方式。知觉、记忆、推论等方式的获 得与应用。最早涉及认知方式与认知风格的心理 学家。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学习的类型 5 内驱力辨别
区别各种驱力的能力(如渴与饿)。 6 运动模式
▪ 因强调理论的认知性质,故又称为认知行 为心理学。
▪ 《动物与人的目的性行为》1932年 ▪ 《鼠和人的认知地图》1948年 ▪ 《需要的性质和机能的作用》1949年
托尔曼目标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强调研究整体行为和行为的目的性
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行为。
区分行为类型: 局部行为 整体行为
整体行为的特征:
“旅行推销员问题”
▪ 一位实验者领着黑猩猩在场地里转来转去时,另 一位实验者当着黑猩猩的面把18片黑猩猩喜欢吃 的水果藏在18个不同的地方。
▪ 然后,把黑猩猩带到场地的入口处放开它。令人 惊奇的事实是,黑猩猩会直接奔向各个藏有水果 片的地点,吃下食物,再奔向第二、第三……藏 水果片的地点。
▪ 在严格控制的观察下所得到的证实表明,动物不 是通过闻水果的气味或在漫游时无意注视而获得 食物的。猩猩在找寻食物时,走的好像是最短距 离的路线。
整体行为的特征:
▪ 整体行为不是机械的、固定的, 可以通过教育变化的(可塑性)
托尔曼目标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中介变量 要求注意有机体的内部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从整体水
平上对行为进行心理分析时推论得出。 B=fx(S﹡P ﹡ H ﹡ T ﹡ A)
B: 因变量(行为) S;环境刺激(情境) P:生理内驱力 H:遗传 T:过去经验或训练 A:年龄
▪ 1899-1908年芝加哥大学 ▪ 1908年-1920年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
主要观点(一)
▪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分支。 ▪ “……以人类活动和动作作为研究对
象,通过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来表达支配人 类行为的规律和原理。”
主要观点(二)
▪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
而不是对刺激的特定反应。
奥尔顿的白鼠空间记忆实验(1976)
孟席尔的黑猩猩实验
▪ 把一群黑猩猩带到一个不熟悉的地区,让 黑猩猩不断地探索这个地区的每个地方。 待黑猩猩熟悉了地区的环境之后,在许多 不同的地方每天扔进一些新玩具。猩猩进 入场地后,在很短的几分钟时间之内,就 能发现一个新玩具,径直向玩具走去,并 拿起来玩耍。
(并不是绝对的客观主义者) 4 测验法
对华生行为主义的评述
▪ 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加强了心理学的科学性和 客观性,使客观心理学得以建立。引起一场心理 学上的革命。
▪ 强调有选择的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肯定了教 育的作用。
▪ 应运而生的行为主义:美国的大机器生产背景 新实在论的哲学基础 华生的研究经历
关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反思
➢信息技术能力或素养是如何反映在学生的 行为表现上的?
➢信息技术作为测量的工具将由何作为?它 的发展前景如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行为测量将会有什 么新的变化?
《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
▪ 行为 1. 英文书写 2. 家庭作业 3. 键盘使用 4. 笔记本量规 5. 倾听量规
行为主义心理学
2007.9
华生的行为主义
▪ 1913年发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 学》,举起行为主义的旗帜。
华生 John B.Watson (1878~1958)
生平
▪ 1878年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 尔
▪ 1894年进入伏尔曼大学,1899年获得硕 士学位 ,1903年获得哲学博土学位
对托尔曼目标行为主义的评述
1. 强调行为的整体性,引入中介变量的概念,为 华生的行为公式打开了缺口又填补了空白。
2. 对学习心理学的贡献——促进对认知学习的研 究。
3. 实验设计精巧,用实验的方式探讨认知问题。
B·F·斯金纳(Frederic Skinner)
斯金纳的生平
1904-1990 1927年毕业于纽约州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
学士。后师从斯彭斯研究学习理论,1952年获博士学位。 ▪ 1953年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 ▪ 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1年当选西方心理学
会主席,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 奖”,1999年获“桑代克奖”。
班杜拉的生平(二)
▪ 《青少年的攻击行为》1959 ▪ 《社会学习和人格发展》1963 ▪ 《行为矫正的原理》1969 ▪ 《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1973 ▪ 《社会学习理论》1977 ▪ 《自我效能感:控制的运用》1977 ▪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 《有机体的行为》1938 ▪ 《科学和人类行为》1953 ▪ 《言语行为》1957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一)
▪ 对行为的操作主义分析 1 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着重研究反应,而
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应答性行 为与操作性行为) 2 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不关注有机体的 内部过程 3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中间变量
班杜拉主要思想发展脉络(二)
▪ 斯坦福大学合作研究的启示: 人们对自己应付威胁的能力的知觉影响神经递
质和血液中由应激引起的荷尔蒙的释放。 人们能够通过有关自我效能的信念来调节其生
理激活水平。 这一发现使班杜拉关注人类的自我调节能力,
70-80年代,着重研究自我参照的思想如何影响 行动和情感唤醒。认为行为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 是以自我效能感为中介的。
▪ 行为趋向或回避某个目标(目的性)
整体行为总是坚持指向一定的目标-对象。 例如白鼠走迷津总是奔向食物;与朋友的谈话是为寻求 下一步共同行动的计划等。动物和人类行为莫不如此。
整体行为的特征:
▪ 行为能够利用环境所提供的各种途径、工 具排除障碍,实现目的。(认知性)
整体行为为实现指向目标-对象,总是选择一定 的途径和方式。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二)
▪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1 运用斯金纳箱的研究:
从刺激到反应的过程,能发挥动物的 主动作用
以有机体的行为作为获得奖励和逃避 惩罚的手段或工具,故称工具条件作用 (工具性条件反射、工具制约作用)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三)
2 重视强化作用,提出强化原理和公式 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
▪ 黑猩猩找水果的、行为就如同旅行推销员到18个 不同的推销点推销商品所安排的路线一样。
▪ 不同的是,推销员在行动之前,可以在地图上安 排或标明行动路线。而黑猩猩似乎只能在心理上 安排行动路线。这就是所谓的认知地图。这项实 验结果更充分地证明,动物有较强的路线记忆能 力,它们对熟悉的路线能够形成空间记忆的认知 地图。
1986
班杜拉主要思想发展脉络(一)
▪ 1953年与沃斯特进行社会学习和攻击行为的研 究,发现示范模仿在人类行为的形成中起着关键 的作用。
▪ 1963《社会学习和人格发展》提出解释间接学 习的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理论。
▪ 1977《社会学习理论》总结社会学习理论。认 识到模仿是有意识的,但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因素 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强调外部环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