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一章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1课时)
原子结构的模型(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金金属箔
[1]大多数粒子不改变本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原子内有较大的间隙。
。
[2]有小部分改变本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 α粒子受到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挤作用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极少数被弹射了回来,原因是: α粒子撞击到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核。 。
自从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了金属箔后,使人 们对原子内部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对 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更接近了它的本质。
2.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汤姆生模型 (西瓜模型)
探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 α粒子源 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 后仍保持本来的运动方向,但有 少量的α粒子产生了较大的偏转。
金金属箔
探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 α粒子源 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 后仍保持本来的运动方向,但有 少量的α粒子产生了较大的偏转。 问题思考: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B )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 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C.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D.物质在产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产生了变化, 在产生化学变化时,原子产生了变化
原 子
原子核 (+)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数。
说一说:以氧原子为例解说原子的结构
电子:8个,带8个单位负电荷
第三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
你能建立一个氦原子的结构模型吗?
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事实
原子结构
1.居原子中心的 带正电的原子核 2.核外绕原子核高 速运动带负电的电子
电性: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电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若原子的核外有3个 电子,则原子核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原子不带电。 体积:原子的体积主要集中在核外电子上,把原子比喻成万 人体育场,则原子核像一粒米。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但原子核 很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把 原子比喻成万人体育场,则原子核像一粒米。
原子核是带正电的,那么质子和 中子的带电情况怎样呢?
科学家测定:
中子:不带 电
质子:带正 电。一个质 子带一个正 电荷
中子
原子核:
质 子:
电 子: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如图原子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Bohr,1885~1962)
当原子处于不同状态 时,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 率是不一样的。如果用疏 密不同的点表示电子在各 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 图来,就像云雾一样,可 以形象地把它称作电子云
现代 科学家
英国化学 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从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看,一个模型的建立需要经历 怎样的过程,才能使它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 (说明:现在原子模型还在不断修正,比 玻尔的模型又有了很大的改进。)
从上表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1.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不是每个原子核都含有中子 (氢原子核中不含中子) 3. 质子数和中子数相近,但并不一定相等。 4. 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一定不同。
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板书:
浙教版八下2.3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
二、原子结构的模型
原子核(带负电) 原 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1、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所带 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里。
视频:原子结
三、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原子核很不,要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更难。科学家们用高能 量的粒子撞击核的方法来揭示原子核的秘密。
7
7
7
氧原子
8
8
8
8
铝原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13
14
13
硫原子
16
16
17
16
氯原子
17
17
20
17
试通过比较质子、中子或电子的质量,来说明: 1、为什么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2、为什么原子呈中性?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 粒子------夸克构成的。
现在的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和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 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原子核很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原子核 几乎还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课堂小结
1、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与核外带负电 的电子带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 小的夸克构成。
2、在原子中,质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也等 于核外电子数所带的电荷数相等,且它们电性相反,因而原 子呈电中性。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里。
课堂练习
1、在夸克、原子、质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按空间 尺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 )
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他推测:原子是一个球体, 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球体内, 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 那样镶嵌其中。 被后来的实验否定了!
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课件公开课(1)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卢瑟福原子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 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 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 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原子
1
10Βιβλιοθήκη 氦原子22
2
碳原子
6
6
6
氮原子
7
7
7
铝原子
13
13
14
硫原子
16
16
17
氯原子
17
17
20
铁原子
26
26
30
电子数 1 2 6 7 13 16 17 26
从上表中你能获得那些信息?
结论:
1.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 (-)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不带电)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 电子是一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 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 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球体, 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 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其中。
第三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一课时)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硅原子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近代科学原子论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1.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1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材分析〗:原子有复杂的结构,但无法让学生直接观察到,也缺乏学生所熟悉的事实作为推断的依据,因此是教学中的又一个难点。
教材中通过介绍历史上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和典型实验,让学生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并了解原子的构成。
随着对微观世界的不断深入的研究,顺理成章地提出问题:原子核又是由什么构成的?教材中以直接呈现的方式介绍了科学研究的结果,帮助学生更深层地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
对于同位素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课本中先用核电荷数引出元素的概念,这里不去辨别元素概念的属性,而是分析同位素,前面研究的注意力放在核内质子和核外电子上,因为它们带电荷,元素的分类也是以质子数为依据的。
这里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到中子上,显示了微观分析的多个角度。
重点是通过介绍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体会学科学的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加学习的兴趣。
由于核外电子抱有排布不作要求,所以建立离子的概念较困难。
教材中用实验展示了两种单质进行化学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事实,指出氯化钠是由两种离子构成的,这两种离子是由原子得失形成的(不要求知道是最外层电子得失)。
〖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一到二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教学建议:1.把握教学目标,不要把注意点放在科学史的记忆上。
2.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成果,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3.充分利用科学史和同位素应用的教育性素材,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教学准备〗氯化钠实验、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认为原子就象是个实心球,实心球模型能否代表原子的真实结构呢?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
浙教版科学八下3原子结构模型第一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原子的构成。
3.了解2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对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进行初步整理,课堂上对整理方式进行评价,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信息整理的能力,体会表格法、时间轴法整理的优点。
2.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提高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初步学习利用“三重表征思维法”、“实验+推理”等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初步学会用模型的方法来模拟微观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领悟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人文性,加深对科学本身的理解。
2.通过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修正和建立过程,体会质疑精神和证据意识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通过整节课的学习,真切感受到科学研究发现的过程是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逐步逼近真理的过程。
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和修正过程,特别是通过实验现象构建原子结构模型,内容抽象、远离生活。
而初中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所以该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
而教材把本节课安排在《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之后,学生已有初步的微观认识基础,并知道模型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所以在教学实施时,教师根据现有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案、一步步设计难度梯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进行有效教学。
重难点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和修正过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
难点:”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现象的表述,通过解释实验现象推导出原子结构特点并建立模型。
教学过程。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15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为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的第3节第一课时,本节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对学生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完善,并了解原子核的构成。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认识原子的具体结构,同时渗透模型的构建方法,学会构建原子模型。
通过对有关科学家和其研究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
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帮助学生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本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多,如原子结构的概念,这些内容抽象,肉眼不可见,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动画来展示或模拟结构,使之形象化,便于直观认识。
总之,本部分内容具有理论学习、观念建立、探究意识培养等多重教学价值,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
本课题之前学生对微观世界了解的很少,而且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对原子的构成认识起来将十分困难。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1、充分利用科学史料和宏观比喻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2)认识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了解a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能力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体会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是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
(2)在探究中,学会分析、处理和归纳信息的方法。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一课时教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它在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和修正”的学习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通过对几种同位素原子的学习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1~2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无限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同位素的结构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设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科学家是怎样揭开原子结构的秘密呢?二、新课教学(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发现原子。
2.汤姆生:“汤姆生模型”、“西瓜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的电子嵌在中间。
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核式模型”。
实验过程:用带正电荷的a 粒子轰击金属箔(图1-17)。
发现:大部分沿直线运动,极少发生偏转,有的被反弹。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原子中有一个“核”!“核”所占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
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5.“电子云模型”——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有的区域多,有的区域少。
小结:说明建立模型往往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
八年级科学第3节丨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情景展示1]检索资料 1.道尔顿原子模型―→实心球模型(1803年) 2.汤姆生原子模型―→葡萄干面包模型(1904年) 3.卢瑟福原子模型―→行星绕太阳运动模型(1911年) 4.玻尔原子模型―→分层模型(1913年) 5.电子云模型―→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
全品学练考
科学
八年级 下册
新课标(ZJ)
本课件仅供交流学习使用, 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
新知学习 互动探究 课堂小结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考纲要求: 1.说出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2.说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知道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4.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
[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新知二 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质子、中子由___夸__克___构成。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2.原子的电性 (1)原子核带_____正___电,核外电子带____负____电。 (2)原子核所带电荷集中在质子上,中子不带电。 (3)原子不显电性。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___质__子_数_____=____核_外__电__子_数____。 3.原子的质量:原子核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原_子__核____ 上。 4.原子的表示方法: baX 。a是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b为质子数。
1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第1课时 原子结构及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学习目标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 根据。
知道原子的构成。 了解ɑ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知道原
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会用模型的方法 来模拟微观结构。
情境导入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 子构成的g
原
中子 不带电 1.6748×10-27 kg
子
核外电子
带负电 9.1176×10-31 kg
电子质量约为质子和中子的1/1836;质子和中 子的质量差不多,所以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上。
在原子中,带正电的质子数等于带负电的核外 电子数,所以呈电中性。
思考与讨论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氦原子的结构,如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数等,尝试建立一个氦原子结构的模型(用图表示)。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原 子
核外电子
带正电 带负电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掀开原子核的秘密
原子呈电中性(不显电性),你能根据原子结构 说一下原因吗?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 等、电性相反。
5. 电子云模型(1926)
不能断言电子一定会出现在核外 某一轨道,只能给出电子在某处 出现的概率。电子在原子核周围 有的区域出现次数多,有的区域 出现次数少,就像“云雾”笼罩 在原子核的周围。
道尔顿模型 汤姆生模型 卢瑟福模型
玻尔模型 电子云模型
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我 们可以发现建立模型需要一个不 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 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质子数 1 2 6 7 16 17
中子数 0 2 8 7 17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原子的构成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难点: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初步了解
三、课前自学
1、最早提出原子概念的是谁?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谁?他提出了什么模型?
2、阅读教材P8面,说说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分别是通过什么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
3、阅读P9,后来那几位科学家对核式结构模型进行了修正?
4、你能建立一个原子结构图吗?
四、拓展交流
1、现代原子结构与哪个模型最接近?你能说出原子的结构吗?原子核能够再分吗?
2、阅读P10面的表格,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3、原子是否带电?若不带电,为什么显电中性?
五、当堂检测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
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2、假如把原子放大到一个大型运动场的话,那么原子核就像运动场内的 ( )
A、一粒芝麻
B、一只乒乓球
C、一只篮球
D、一头水牛
3、如图,α粒子是一种带正电荷的粒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的α粒子甚至像碰到硬核似地反弹回来,大部分α粒子却能通过原子,这一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
A、原子核极其微
B、原子并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粒子发生偏转是因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D、原子核质量比电子大得多
4、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种新元素,它的相对
原子质量为272,其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
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A、433
B、161
C、272
D、111
六、作业布置
作业本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