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2 .探究目标(1)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二、知识梳理1 .我们把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2 .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发生变化,我们判断它是3⅛—的,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判断它是』的。

在说明一个物体的位置时,必须选好参照物。

如:和道路旁的树木相比,公交车站牌是一静止的,公交车是一运动的。

3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词来描述方向。

三、实验解析1 .实验重现(I)实验名称:描述物体的位置。

(2)探究问题: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呢?(3)实验材料:方向盘、软尺等。

(4)实验步骤:①两人静止不动,分别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②一人站在方向盘中心静止不动,一人运动起来,多次改变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5)实验现象:小女孩在方向盘中心的东北方向约150厘米处。

(6)实验结论:利用方向盘和软尺,描述自己在另一位同学的方向和距离,从而准确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2 .指点迷津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吗?参照物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它是在实验前假定为静止的物体。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一般也不同。

如:在行驶的汽车中,如果以车身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作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2 .探究目标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二、知识梳理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

202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202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202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1. 地球上的四季-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造成不同季节的变化。

- 地球自转,造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当北半球夏天时,南半球正是冬天。

2. 温度的感受和测量- 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表示。

- 通过观察和感受物体表面的温度变化,可以了解物体的冷热情况。

- 温度可以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3. 气象预报- 气象预报是根据天气现象的变化以及各种气象数据进行预测和预报。

- 气象预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

4. 天气现象- 晴天:天空明亮,没有云朵遮挡太阳。

- 阴天:天空有云朵,并且没有明显阳光。

- 雨天:有大雨或小雨降落。

- 雪天:天空下雪,地面覆盖着白色的雪花。

5. 降水和蒸发- 降水是指水蒸气从大气中凝结成液态或固态的过程,包括雨、雪、露、雾等形式。

- 蒸发是指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水蒸气从地面或水体表面上升到大气中。

6. 风的产生和分类- 风是空气在地球表面上流动的现象。

- 风的产生是因为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造成的热量差异。

- 风可以分为微风、清风、大风、狂风等不同等级和分类。

7. 气温的变化和影响- 气温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活动。

- 气温高时,人们需要注意防晒、适当休息和补充水分。

- 气温低时,人们需要注意保暖、穿着适当的衣物。

8. 天气图的阅读- 天气图是用来表示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的图表。

- 天气图上标有不同的符号和颜色,用来表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和气象数据。

- 通过阅读天气图,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情况。

以上是202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概要。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太阳与影子(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太阳与影子(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知识点第1课、影子思维导图:知识点:1.在阳光下、路灯下、月光下都有影子。

2.影子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光、不透明物体。

3.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有:光源的高度、方向,物体的形状、位置等。

4.影子对我们的影响有利的方面:制作皮影戏、制作日晷、树荫下乘凉等;不利的方面:阴影下的衣物不容易晒干、写作业时阴影遮挡视线、手术时手的影子遮挡视线等。

5.【实验名称:制造影子-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实验材料:手电筒、细绳、橡皮、纸屏实验步骤:①将橡皮绑上细绳,悬于手电筒和纸屏中间;②打开手电筒,观察纸屏;③关闭手电筒,观察纸屏;④再次打开手电筒,拿走橡皮,观察纸屏。

实验现象:第一次打开手电筒,纸屏上出现橡皮的影子;关闭手电筒,纸屏上橡皮的影子消失;第二次打开手电筒后并拿走橡皮,纸屏上橡皮的影子同样消失。

实验结论:影子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光和不透明物体。

6.【实验名称:探究怎样使影子发生变化】实验材料:手电筒、橡皮泥、铅笔实验步骤:铅笔不动,改变光照的高度、角度、方向等,观察铅笔的影子有何变化;光照不变,改变铅笔的位置、形状等,观察铅笔的影子有何变化。

实验现象:铅笔的影子随着光照的高度、方向和铅笔的形状、位置改变而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光的照射高度、方向和物体的形状、位置等,都可以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第2课、太阳和影子思维导图:知识点: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是:由西向东。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变化是: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

4.探究技能: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说出“影子方向与太阳位置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就是在提出问题。

5.【实验名称:探究一天内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实验材料:手电筒、橡皮泥、铅笔实验步骤:①用橡皮泥把铅笔竖直固定在纸上,将手电筒平放在桌子上;②距离铅笔大约10cm左右,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铅笔上,观察影子的方向、长短;③拿起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形轨迹自东向西移动,始终保持手电筒与铅笔大约10厘米的距离,手电筒每移动一点距离,注意停留一下,观察铅笔影子的方向、长短,并将影子描绘下来;④保持这样的观察方法,直至手电筒为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⑤重复做几次,下一次做的时候描绘影子时可更换不同颜色的彩笔,以免混淆。

2024版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课本知识点整理资料

2024版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课本知识点整理资料

第一单元土壤和岩石1.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答:土壤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食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土壤有点湿,说明土壤里有水分;把土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在加热土壤的实验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就是反思。

4.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腐殖质主要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5.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3类:含沙多的是沙质土;含沙少的是黏质土;含沙适中的是壤土。

这3类土壤的渗水能力不同。

6.我国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的冰沼土……黑土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质层厚度有的径达1米。

7.人们是怎样保护土壤的?答:植树造林、捡拾地膜、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8.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9.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敲开岩石后,用手指甲、小刀在新断面上划,可以测试岩石的硬度,用手指甲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较软;用小刀划后才留有划痕的岩石很硬,用小刀划后也没有留下划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10.大理岩:一般呈白色,因其内部含有不同杂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花纹,较软。

砂岩:常见的多呈黑色、深灰色、褐红色或灰绿色,光泽较暗,很硬。

花岗岩:花斑状,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等,很硬。

11.花岗岩含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砂岩含有石英、长石等。

大理岩含有方解石、白云石等。

12.石英、长石、云母、白云石等都是矿物,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13.石英一般用于光学仪器、石英钟等产品零件的制造,还可以用来制造精密仪器的轴承、研磨材料或陶瓷等。

14.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矿产。

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15.安全小常识:不要随意触摸不熟悉的矿石,一旦接触后要及时洗手;不认识的矿石不要捡;远离具有剧毒、放射性等危险标识的物品和场所。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 运动和位置1.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判断前要先选好和哪个物体(标准物)相比。

3.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变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4.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5.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6.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7.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1)首先选择标准物。

(2)然后确定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方向和距离。

8.标准物可以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地面),但要事先假定它不动。

例如,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上,感觉路边的树木向后倒退,是以火车为标准物。

9.选择不同的标准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公交车上,如果和公交车相比,乘客是静止的;如果和地面相比,乘客是运动的。

10.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

2 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哪些?答: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2.平动:又称平移或平行移动,指一个物体从一个点平移到另一个点(物体的朝向没有变化)。

如直行的小汽车。

3.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

如钟表指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运动等。

4.摆动:一个物体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往复转动(一种特殊的转动)。

如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等。

5.滚动:物体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也在整体平动。

例如,车轮在地面上滚动、足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6.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如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弹簧摇马的弹簧的振动等。

7.在物体不同的位置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8.同一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同一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形式。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植物的生长变化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种子里面有胚根和胚芽,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

2. 种植凤仙花-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

-用手指在土中按2-3 个小坑,深度约1 厘米,每个小坑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上。

-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3. 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4. 植物的根-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 植物的茎-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6. 植物的叶-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叶片、叶柄和叶脉。

7. 植物的花-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雄蕊上有花粉,雌蕊上有黏液,花粉传播到雌蕊上,就完成了传粉过程。

8. 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实的作用是保护种子和传播种子。

二、种植我们的植物1. 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

-要注意观察凤仙花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变化。

2. 怎样照顾好凤仙花-要定期给凤仙花浇水、施肥、除草和松土。

-要让凤仙花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

3. 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等阶段。

4. 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不同的植物生长变化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等阶段。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知识要点一、描述物体的位置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周围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

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就是静止的。

2、选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同。

3、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4、描述位置的变化:先明确自己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再明确自己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二、运动的方式1、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如小汽车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

(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方向盘的运动等。

(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车轮在地面上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如弹簧木马上下运动、汽车发动时车身的振动等。

(5)摆动: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如钟摆的运动、弹簧摇马马身的运动等。

2、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可以借助贴上小圆点或把运动的物体想象成一个小圆点,观察这个小圆点的运动变化以便于我们准确地研究与分析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 北 ) (东北) (东)(东南) ( 南) (西南) ( 西) ( 西北)(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如电梯、树上苹果落地等。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如过山车、鸟类的飞行路线等。

钟摆的运动、车轮的转动也是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滑动: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滑冰时冰刀在冰面上的运动。

(2)滚动: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

如车轮在地面上的运动。

5、斜面的坡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容易产生滚动的效果,而且速度越快。

初中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与复习

初中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与复习

初中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与复习
一、物质的三态与物体的变化
-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

- 物体的变化:物质的熔化、凝固、蒸发、沸腾、燃烧等。

二、空气与氧气
- 空气:由氮气、氧气、水汽和其他气体组成。

- 氧气:使物体燃烧,维持生物生命活动。

三、电流与电路
- 电流:电子在电路中的流动。

- 电路:电源、导线和电器之间的连接。

四、磁性材料与永磁体
- 磁性材料: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

- 永磁体:能产生磁场并保持较长时间的物质。

五、声音与光的传播
- 声音: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 光线:由光源发出的能量传播形成的现象。

六、电磁感应与发电
- 电磁感应:磁场的变化引起导体中电流的产生。

- 发电:通过机械能或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

七、太阳与地球运动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阴影和光影的形成。

八、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物体之间的吸引、排斥和支持。

- 重力与物体的运动。

九、人体运动与保持健康
- 骨骼和肌肉系统的作用。

- 锻炼和饮食对身体的影响。

十、水资源与节约用水
- 水的重要性和资源有限性。

- 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意义。

十一、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利用
- 固体废物产生的原因。

- 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废物的方法。

以上是初中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整理与复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整理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整理
第8课《测试“过山车”》
(1)比较“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快慢,需要利用秒表和软尺,分别测量时间和距离。(2)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需要在“过山车”的最高处释放或者改变轨道的坡度和曲直等状态。
(3)实验测量时,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一种小球应测量3次。
若实验数据相差较大,则重新实验;若实验数据相差还大,则可以选择中位数。
第6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相同时间内,比较小球运动快慢的方式:比较物体运动的距离长短。
(2)相同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长,则运动快;小球运动的距离短,则运动慢。
(3)在同一斜面上,物体的放置方式不同,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一定关系。
(4)同一形状的物体,放置方式相同,斜面坡度不同,则物体的运动方式可能不同。
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距离,比较小球运动快慢的方法:用秒表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2)运动相同距离,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短,则运动快: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长,则运动慢。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整理
第1课《运动和位置》
(1)相对另一物体来说,物体位置发生改变,物体是运动的;
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物体是静止的。
(2)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一物体在另一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平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
学会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2)许多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运动形式的叠加。
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生活中大多物体的运动路线是两种运动的结合。
第4课《物动方式:滑动、滚动、静止不动。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土壤与岩石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土壤与岩石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土壤与岩石单元知识点梳理一、土壤的形成和组成1.1 土壤的形成:气候、岩石、地形、植被的相互作用- 气候条件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岩石破碎和风化的作用-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植被对土壤形成的影响1.2 土壤的组成:颗粒、水分、空气、有机物质- 不同颗粒的含义和特点- 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 空气在土壤中的作用- 有机物质对土壤的重要性二、土壤的功能和分类2.1 土壤的功能:植物生长的基础、水源涵养、水分调节、调节气候-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土壤的水源涵养作用- 土壤的水分调节功能- 土壤对气候的调节作用2.2 土壤的分类:红壤、黄壤、黑土、沙质土、粘土 - 红壤的特点和分布- 黄壤的特点和分布- 黑土的特点和分布- 沙质土和粘土的特点和分布三、岩石的种类和特点3.1 岩石的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火成岩的形成和特点- 沉积岩的形成和特点- 变质岩的形成和特点3.2 常见岩石的特点: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煤炭 - 花岗岩的特点和用途- 大理石的特点和用途- 石灰石的特点和用途- 煤炭的特点和用途四、土壤与岩石的关系4.1 土壤是岩石的产物,岩石是土壤的来源- 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岩石的作用- 土壤的特征与所在地岩石的关系4.2 岩石的风化和破碎对土壤形成的重要性- 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形成之间的关系- 岩石的破碎作用与土壤形成之间的关系五、维护土壤和岩石的重要性5.1 保护土壤对农业和环境的意义- 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土壤的保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5.2 保护岩石对环境的重要性- 防止大规模开采对岩石资源的破坏- 岩石的保护对自然地貌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六、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土壤的形成和组成,土壤的功能和分类,不同岩石的特点和分类,以及土壤和岩石之间的关系。

保护土壤和岩石对于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维护土壤和岩石的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物理性质1.1 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及区别固体的特征是形状不变,体积一定,分子之间距离小,分子的振动、旋转及运动较小;液体的特征是形状随容器而变,体积一定,分子之间距离较小,分子的运动与旋转更加复杂;气体的特征是形状和体积都随容器而变,分子之间距离大,分子运动自由度较高,能从一个容器自由地扩散到另一个容器。

1.2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条件声音是振动所引起的一种能量传播,产生声音的物体有弹性,能在其中产生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它们中的分子都能随着声源的振动而发生相应的压缩和膨胀,使声能沿介质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因介质而异,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人能感觉到声音的前提是有听觉器官,如耳朵、鼓膜及内耳等。

1.3 光线的基本性质和传播规律光线是由许多无质量粒子(光子)组成,并在真空和某些介质中传播。

电磁波的一种,同时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光线的传播速度为299792458m/s,是真空中的最高速度。

光线的传播规律是光线传播时会受到介质的作用影响,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当光线经过等同于其波长的孔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即一束光线发生向四周辐射的现象)。

当光线对着一个平面镜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即光线入射的角度等于反射的角度)。

二、生命科学2.1 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呼吸是指人体吸进氧气,将氧气吸入肺部,再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细胞,并从这些组织细胞中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产物的生理过程。

呼吸有助于供应人体细胞的氧气,从而使细胞能够合成能源,并排放代谢产物。

2.2 血液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人体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它负责将血液从心脏泵出到身体各个组织,再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的血液运回心脏,从而完成循环过程。

血液循环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将氧气、营养物质、激素和白细胞等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同时还能将废物、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班级姓名.1.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1.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1.1、种子外面都有一层皮,剥开后,有的种子可以分成两瓣,种子里面都有一颗小芽。

1.1、有的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看。

1.2、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1.2、选种时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

种植凤仙花的小坑深度约1厘米。

往花盆里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放在温暖的地方。

1.2、要观察种子的变化过程,就应该把种子种在透明的玻璃杯里。

把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方向都放置种子)。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1.3、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1.3、植物的根的作用:①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②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4、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1.4、植物的叶上长的茎一般是平展交叉的。

1.4、植物的叶的作用:①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②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4、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叶绿体)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氧气。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5、植物的茎的作用:①具有支撑植物的作用,②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5、植物的茎运输水分和矿物质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1.5、植物的茎初期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

1.5、植物的茎分为直立茎(凤仙花、向日葵等)、缠绕茎(牵牛花等)、攀缘茎(葡萄等)、匍匐茎(红薯等)。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学》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学》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1、当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我们称其为运动。

2、如果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我们称其为静止。

3、为了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物。

4、不同的参照物会导致不同的运动状态,因此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宇宙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例如,相对于路面,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汽车是在运动中。

5、当两个人静止不动时,可以使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他们的位置。

方向盘可以用来确定方向,软尺可以用来测量距离。

6、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步骤是:1.选择一个参照物。

2.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

3.如果发生了变化,那么物体就是在运动中,否则就是静止的。

7、描述自己所处位置的步骤是:1.先选择一个参照物。

2.确定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

3.确定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

4.最后使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例如,我在公园东南方向200米处。

二、各种运动形式1、物体的运动可以根据其运动路线的不同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根据其运动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平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等。

这些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联系,不存在孤立存在的情况。

2、为了更加清晰直观地观察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在物体上贴上一个圆点。

3、以下是常见的运动形式及其举例:运动形式举例平动(XXX)车身,电梯等转动时钟表针,陀螺,方向盘等滚动车轮,滚动的易拉罐等(多为球体或圆柱体)振动弹簧,启动的汽车等摆动摆钟,汽车雨刷,汽车仪表针等3、如果一个物体具有一种以上的运动形式,那么它就是复合运动。

例如,上升的直升机。

四、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可以有滑动和滚动两种基本运动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当重力等于摩擦力时,物体会停留在斜面上)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受到斜面坡度、光滑程度和放置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3、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接近立方体或长方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滑动,而接近球体或圆柱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滚动。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整理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一、运动和位置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挑选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结论也不不异。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末乘客是运动的。

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进步,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生地日行八万里.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关于地心行的旅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滚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银河。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一个物体围绕者一其中央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滚动。

6.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7.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8.在围绕中央滚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做移动叫做滚动。

9.圆球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一、运动和位置1.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2.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3.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可以测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4.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5.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多种运动形式。

如:弹拨后的钢尺是振动;坐旋转木马既有平动也有转动;正在行驶的小汽车,车身是平动,车轮是滚动;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进行转动,顺着线往回收是滚动;摆钟的指针是转动,摆锤、秋千是摆动。

轮船在水面行驶、擦黑板时黑板擦的运动、上升的国旗都是平动;2.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3.同一物体可能会出现多种运动形式。

如:利用钢尺画三角形,钢尺在纸上移来移去是平动;压住钢尺一端弹拨另一端,此时钢尺是上下振动;用笔尖穿过钢尺的小孔并甩动,此时钢尺是转动;在钢尺的小孔处系上线,挂在铁架台上做钟摆实验,此时钢尺是摆动;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

2.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有些物体运动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相结合,如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是直线运动,冲出桌面后是做曲线运动。

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有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如:球形物体容易滚动。

2..观察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立方体块、小六棱柱是滑动,小球是滚动。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摩擦的物体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摩擦的物体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摩擦的物体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摩擦的概念- 摩擦是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力,它能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和表面粗糙程度。

摩擦的类型1. 静摩擦力- 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小于等于静摩擦力时,物体仍然保持静止。

- 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最大值。

2. 动摩擦力- 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 动摩擦力的大小一般小于静摩擦力。

-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超过动摩擦力时,物体开始运动。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1. 接触力- 物体之间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

- 接触力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2. 表面粗糙程度- 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 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降低摩擦力的方法1. 润滑- 在物体之间涂上润滑剂,如油脂或润滑油,能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2. 改变物体表面- 将物体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滑,能降低摩擦力。

3. 减小接触面积- 减小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小摩擦力。

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 水果切削:使用刀刃与水果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可以切削水果。

- 磨砂纸打磨:磨砂纸表面粗糙,使用它打磨物体能够去除物体表面的杂质。

- 汽车刹车:刹车片与车轮之间产生摩擦力,使汽车减速停下来。

以上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摩擦的物体知识点的总结思维导图。

[*Please note that the content provided is a summary of the main knowledge points related to the topic of "摩擦的物体知识点" from the third-grade science ___, 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但种子里面都有胚根和胚芽,具有繁殖功能。

二、种植我们的植物
1、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给凤仙花浇水时,要适量,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2、凤仙花最适宜的播种时间是每年的4月份。

3、种植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4、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有空气、水分和温度。

三、我们先看到了根
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2、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3、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水的蒸发,实验中看到试管中水面降低,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4、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四、种子变成了幼苗
1、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叫子叶,以后长出的叶子叫真叶。

2、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3、植物的叶子大部分是绿色的,里面有叶绿体,能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植物的光合作用。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5、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憋死,原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五、茎越长越高
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把一段新鲜的芹菜插入盛有红墨水的杯中,过一会儿,芹菜的横切面上会出现小红点。

说明茎能运输水分。

4、凤仙花、樟树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草莓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5、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六、开花了,结果了
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解剖凤仙花需要用镊子,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解剖。

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中有种子。

2、凤仙花的果实呈纺锤形,外面有白色茸毛,果实成熟后,轻轻一碰就会裂开。

七、我们的大丰收
1、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2、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空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