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6年级语文专题训练:寓言故事拓展阅读(现代文、文言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 寓言类小古文专项阅读(三)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 寓言类小古文专项阅读(三)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4cbd9feff9aef8951e0611.png)
寓言类小古文专项阅读(三)1.枭将东徙*枭①逢鸠。
鸠曰:“子安将安②之?”枭曰:“我将东徙③”。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④我鸣。
以⑤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⑥鸣。
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说苑》【注释】①枭(xiāo):猫头鹰。
②安:哪里。
③东徙(xǐ):向东迁徙。
徙,迁移。
④恶(wù):厌恶,讨厌。
⑤以:因为。
⑥更(gēng):改变。
【古文今译】猫头鹰遇见了斑鸠。
斑鸠说:“你将要到哪里去?”猫头鹰说:“我将要向东搬家。
”斑鸠问:“是什么原因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为这个我要向东迁移。
”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叫声,就可以;你要是不改变叫声,那么即使你向东迁移,那里的人照样会讨厌你的叫声。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子将安之.()(2)以故.东徙()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能更鸣。
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头鹰想搬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猫头鹰搬家能解决问题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鹬①蚌相争*蚌方出曝②,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③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④,渔者得而并禽⑤之。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拓展阅读-14文言文二则-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拓展阅读-14文言文二则-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692a4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f.png)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拓展阅读-14文言文二则-含答案类文阅读-14 文言文二则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选自《西京杂记》中央文献出版社)【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
②邑:同乡。
③文不识:人名。
④与:帮助。
⑤资:借。
⑥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字读音是,意思是。
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组词为。
2.对“衡乃穿壁引其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匡衡于是穿墙而过,去吸引邻居家的火光B.匡衡于是翻过墙去,把邻家的火光引了过来C.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3.把“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改写成现代汉语是。
匡衡这样做的原因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
4.读了《凿壁偷光》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参考答案】1.dài 到,及力有不逮2.C3.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希望能读遍主人家的书4.示例:我们要学习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
怕后生笑欧公①晚年,尝自窜定②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
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③,却怕后生笑。
”(选自《宋人轶事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①欧公:指欧阳修。
②窜定:刪正、改定。
③嗔:怒,生气。
1.“晚年”的意思是()A.傍晚的时候B.年末的时候C.年老的时候2.本文写欧阳修晚年做的事是。
3.“自苦如此”的意思是。
欧阳修“自苦如此”的原因是。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参考答案】1.C2.修改自己一生所写的文章3.这么辛苦怕后来人发现了文中的错误会笑话4.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欧阳修是一个负责任,为人为文严谨,对自我的要求很高的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古诗文言文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古诗文言文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88180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0.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古诗文言文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乃:__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曰:___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闻: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是.吾剑之所从坠( )4.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6.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7.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阅读《读书要三到(节选)》,回答问题。
读书要三到(节选)(宋)朱熹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A.看见B.听到C.通“现”,出现(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A.急忙B.重要C.严重9.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746822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e.png)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掩耳盗铃吕不韦撰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把它背走。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响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1]写出这些字的意思:亡:_____________ 钟:__________则:__________ 负:_______________锤(chuí):____________ 况(huàng)然:__________遽(jù):_________ 悖(bèi):_______[2]写出句子的意思:范氏之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恶人闻之,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悖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4]志在__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95f82f89eb172dec63b7a2.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世说新语》节选[注释]甚:非常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 乃: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 曰: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对话意思:(2) 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3、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答案:1、(1)诣:拜见乃:于是,就 (2)示:给……看曰:说 (3)未:没有闻:听见2、(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吕氏春秋》[注释]善鼓琴:善于演奏古琴峨:高洋:广大1、成语出自《伯牙绝弦》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人物是的知音,从(课文句子)“”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优)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狐狸和乌鸦(含答案)全国通用
![(优)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狐狸和乌鸦(含答案)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8c501f1711cc7930b71605.png)
狐狸和乌鸦给文章加标点:鸦本不善鸣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俗云甜言须防是饵(答案见第 2 页)答案:鸦本不善鸣。
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
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
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
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原文:鸦本不善鸣。
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
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
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
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译文:乌鸦本来就不善于鸣叫。
一天,嘴里叼着食物在树上稳稳地休息。
正好被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了,想要夺走乌鸦的食物,却没有办法。
于是心生一计,对着乌鸦说:“听说乌鸦先生的歌声像霓裳羽衣曲一样美妙,特地来听听您唱一支仙曲,来清洁我俗不可耐的耳朵,希望你不要推辞。
”乌鸦信以为真,十分开心,于是张口就唱。
他的食物就此落下,给狐狸捡取了,狐狸对乌鸦说:“将来有爱慕先生唱歌的,你千万别信啊,肯定是有其他原因的。
”俗话说:甜言蜜语必须提防那是诱饵啊。
拓展阅读《狐假虎威》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掉他们,得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掌管森林中的百兽,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含答案) (2)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含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0d0c6d7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0.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习题。
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动词,往,到。
③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 )(2)吾用.多。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君之楚,奚为北面?(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阅读《叶公好龙》,完成习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4.“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这个成语的含义是: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7.“问之,曰:‘欲作针’”中“之”指的是( )8.“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 )9.“逢老媪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A.方才B.正在C.方形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炳烛而学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
”师旷曰:“何④不炳烛⑤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⑥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⑦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练:鹬蚌相争、鹦鹉灭火、蛙与牛斗、狐假虎威(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练:鹬蚌相争、鹦鹉灭火、蛙与牛斗、狐假虎威(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3bb9daf524ccbff12184a5.png)
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yú),腹裂而死。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 天
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 然,
3.鹦鹉为什么“入水濡羽,飞而洒之”?(根据原文写出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背诵时间:
笔记:
循序而渐进,厚积而薄发
5
课后作业:
齐庄公出猎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 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 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知进而不知却 ⑵不量力而轻敌 2.翻译: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3.齐庄公为什么要“回车而避之”?(用原文回答)4.出自本文的一ຫໍສະໝຸດ 成语是,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答案】 1.⑴退却。 ⑵轻率 2.有只螳螂高举两臂要扳住车轮。 3.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4.螳臂当车 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必然招致失败。 【译文】
2021-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升初专题训练测试-寓言故事阅读 (人教部编含答案)
![2021-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升初专题训练测试-寓言故事阅读 (人教部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19e0248bd63186bdebbcbb.png)
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寓言故事阅读1.课外阅读。
狐狸和公山羊一天,狐狸不小心掉到了井里,无论他怎么使劲儿往上跳,也没有办法跳出去,只好无助地看着井口,等待脱身的机会。
这时,恰巧一只渴极了的公山羊来到井边。
他看到井下有一只狐狸,便好奇地问道:“喂,你在井底干吗呢?井水好喝吗?”陷入苦恼的狐狸看到突然出现的公山羊觉得机会来了,心中一阵激动,不过,他马上镇静下来,装出快活的样子,极力赞美井水如何好喝。
“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我从来没喝过这么好喝的井水,比蜂蜜还甜呢。
”口渴难耐的公山羊信以为真,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井水后,却发现自己上不去了。
于是,公山羊对狐狸说:“这井这么深,现在我们怎么上去呀?”这是,狡猾的狐狸早已想好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故作轻松地对公山羊说:“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如果你用前脚扒在井边墙上,再把犄角放平,低下头,这样我就可以踩着你的后背跳出井去。
等我到了地面,再拉你出去,这样我们就都得救了。
”善良的公山羊听从了狐狸的建议。
于是,狐狸踩着公山羊的后腿,跳到了他的背上,然后又从公山羊的犄角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
狐狸上去后,转头看了一眼待在井里的公山羊,准备独自逃离。
这时,公山羊愤怒地指责狐狸道:“你这个不守信用的家伙,丢下我不管了吗?”狐狸却回过头,轻蔑地对公山羊说:“喂,蠢家伙,如果你的心眼能像你的胡须一样多,就不至于在没看清楚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了,更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无法脱身了。
”(1)在文中找出四字词语,写在下列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教jiāo________ jiào________ 转zhuǎn________ zhuàn________(3)按要求,写句子。
①狐狸被公山羊给救出来了。
(改成“把”字句)②狐狸心里一阵非常激动。
(修改病句)(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专项训练-童话寓言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专项训练-童话寓言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b8131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a.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专项训练-童话寓言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最完美的战胜老鼠是山神的宠物,它向山神要求下凡当一名普通的动物。
山神说:“在动物世界中,大象是最强大的,你下凡后,必须战胜大象,才有资格回到我身边,否则,你就永远留在动物世界吧。
'老鼠答应了山神的条件。
但老鼠一来到动物界,便感到它向山神的承诺是轻率的。
因为,它发现自己是一种又小又弱的动物,要战胜大象那简直是()。
它后悔了。
但它还是决定试一试。
它想:自己要是从大象的长鼻子中钻进去,用身体堵住大象的气管,不让它喘气,大概会迫使它认输。
这天,它乘大象吃树枝之机,悄悄地钻进大象的鼻子中,准备实施它的计划。
不料,刚进去一小段,大象觉得鼻子奇痒,便猛地打了一个喷嚏。
老鼠只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便觉得(),就像炮弹一样射向高空,半天才掉到地上,摔得它浑身上下像碎了一样痛。
这一下它可知道大象的厉害了。
大象由此也恨透了老鼠。
心想:老鼠长得小,胃口可不小。
它竟然想打我大象的主意,真可恶。
于是,一见到老鼠,大象就用它那大脚踩老鼠,老鼠险些丧命。
此后很久,老鼠总是远远地躲着大象。
它不想自讨苦吃。
可天有不测风云。
一天,大象落入了猎人设下的巨网中。
它挣扎了很久,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只好等死。
老鼠想:这真是(),大象现在已毫无抵抗能力,只要我在它的要害部位挖几个洞,它就会没命了。
我不就战胜大象了吗?然而,老鼠是善良的。
看到大象可怜的样子,它不忍下手。
它的良心告诉它,应该救大象。
于是,它开始用它锋利的牙齿咬网和绳子,不知过了多久,那张巨网出现了一个大缺口,大象猛地一用力,终于从巨网中钻了出来。
大象得救了。
从这件关键的事情中,大象看到了老鼠可贵的心灵,它决定同老鼠结下友谊。
当然,老鼠也愿意结交大象这个仁厚的朋友。
于是,老鼠和大象化干戈为玉帛。
不久,山神找到了老鼠,向老鼠祝贺,说它已经战胜了大象。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课《寓言二则》拓展阅读:守株待兔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课《寓言二则》拓展阅读:守株待兔](https://img.taocdn.com/s3/m/a1b47758650e52ea5418983e.png)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注释】
1、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2、触:撞到。
3、走:跑。
4、折:折断。
5、因:于是,就。
6、释:放,放下。
7、冀:希望。
8、复:又,再。
9、得:得到。
10、为:被,表被动。
11、身:自己。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而且庄稼也全枯死了。
小学语文五六年级现代文阅读专题:寓言故事类记叙文阅读
![小学语文五六年级现代文阅读专题:寓言故事类记叙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68cff87bb4cf7ec4bfed006.png)
辅导讲义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辅导科目:语文授课日期时间主题第1讲“寓言故事”类记叙文阅读教学内容1.能够独立阅读寓言故事,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了解小学阶段寓言故事阅读的常见考点和题型。
孔雀惜尾有一只雄孔雀的长尾巴真是漂亮极了,金黄和翠绿的颜色互相交错,在阳光下闪烁着艳丽的光泽,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竟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杰作,这绝不是一般的画家用七彩笔所能描绘得出来的。
岂止是人类羡慕雄孔雀美丽的尾羽,就连这雄孔雀自身也因这美丽而陶醉,以至进一步养成了嫉妒的恶习。
它虽然已经被人类驯养很久了,但只要是见到了有少男少女们穿着颜色鲜艳的服装在大街上行走,仍然禁不住妒火中烧,总要撵上去啄咬几口,才肯罢休。
早先,这只雄孔雀每逢在山里栖息的时候,总是要首先选择好一个能掩藏尾羽的地方,然后再来安置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是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雄孔雀因躲避不及,而淋湿了漂亮的尾羽,这使它好痛心呀。
恰在此时,手持罗网捕鸟的人又来到了面前,而这只孔雀还在珍惜顾盼自己漂亮的尾羽,不肯展翅高飞逃离现场,于是只好落入了捕鸟人撒下的罗网。
雄孔雀有着美丽的长尾羽,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但它却对自己的这一优长之处珍爱得太过分了,其结果是反而招致了祸患。
大家共同来探讨一下,这则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下面,让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寓言故事的一般文体知识。
【知识梳理】知识点1:总说童话是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内容涉及神怪、精灵等幻想中的事物和超自然因素的文学形式。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寓言是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非生物。
它的表现方法多为借喻,通过讲述故事来借小喻大,借此喻彼。
其目的是通过简单的故事表现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
知识点2:同异同:它们的故事都是虚构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都喜欢运用想象、夸张、拟人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动物形象;都具有教育意义。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a41342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5.png)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理解。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②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④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③喧:遗忘。
④戒:警告。
[1]解释画线的子的含义。
(1)孟子辍然中止(______)(2)呼而问之:“何为中止?”(______)[2]在文中找出同义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失:__________ (2)此:__________[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蓝田性急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①,以箸(zhù)②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③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④齿碾⑤之,又不得。
瞋(chēn)⑥甚,复于地取内ロ中,啮(niè)⑦破即吐之。
(注释)①鸡子:鸡蛋。
②著:子。
③掛:扱。
④屐:木底鞋,下有齿以防滑。
⑤碾:踩。
⑥瞋:发怒。
⑦啮:咬。
[1]翻译文中画“___”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把王蓝田_____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作者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作动作描写,选用_____、_____两字作神态刻画,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给人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故事中王蓝田的表现让你想起哪些相关谚语、歇后语或成语?试着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节选)……一日曝(pù bào)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2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2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0726ac1711cc7931b716e3.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2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课外阅读。
曾子①杀猪曾子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③还,顾④反为女杀彘⑤。
”妻适⑥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⑦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⑧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⑨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⑩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
②之:到,去。
③女:通“汝”,你。
④顾:回来。
⑤彘:猪。
⑥适:往,到。
⑦特:只不过。
⑧待:依赖。
⑨子:你。
⑩遂:就。
(1)当曾子的妻子阻止曾子杀猪时,曾子是怎么说的?(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2)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写出你积累的与本文表达的教子观念相同的名人名言。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②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③,性不喜华靡,闻喜宴④独不戴花,同列⑤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注】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③甫冠:指刚满20岁。
④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⑤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退为家人讲________②众皆弃去________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④同列语之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文言文练习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文言文练习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642ec25f0e7cd18525364f.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文言文练习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②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③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
(2)先解释句中加点的字,再写出句意。
①子无敢食.我也!食:________。
句意:________。
②)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走:________。
句意:________。
(3)这篇文言文讲了狐狸和老虎的故事,你会怎么评价这只狐狸?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把课文补充完整。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的部分。
①通国:________②为弈秋之为听:________③诲:________④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3)本文选自《________》,讲述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所以________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
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拓展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89e50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c.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拓展阅读题及答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拓展阅读题及答案一、阅读短文《画鱼捉獭》,并回答问题。
画鱼捉獭(t?)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见人辄去。
帝欲取之,终不可得.(děidé)。
侍中徐景山曰:“獭嗜鲻(zī)鱼,乃不避死。
”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
帝甚佳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
”帝曰:“是善用所长.(zhǎnɡcháng)也。
”(选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魏晋南北朝卷》)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意思。
①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
()A.值得怜悯B.数量少得不值一提C.令人喜欢②帝甚嘉.之。
()A.夸奖B.欢乐C.善,美③臣未尝.执笔。
()A.辨别滋味B.曾经C.经历3.徐景山是怎么帮助魏明帝捉到獭的?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décháng2.①C ②A ③B3.徐景山在木板上画了两条鲻鱼,悬挂在岸上,于是群獭竞争着追到木板画边上,一下子就都捉住了。
4.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长处。
二、阅读短文《韩娥善歌》,并回答问题。
韩娥善歌昔韩娥东①之齐,匮②粮,过雍门③,鬻歌④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
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韩娥故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⑧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⑨长歌,一里老幼,善悦抃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⑾。
乃厚赂发之。
(选自《谐文趣心历代寓言小品》)【注释】①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②匮:缺乏。
③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
④鬻(yù)歌:卖唱。
⑤欐():中梁。
⑥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
⑦逆旅:客栈。
⑧遽(jù):立刻,匆忙。
⑨曼声:拖长声调。
⑩抃(biàn):拍掌,两手相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4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4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1a30d70740be1e650e9af5.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4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读《书戴嵩画牛》,完成练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我们还读过他的诗《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一日曝.书画曝:________②拊掌..大笑拊掌:________③今乃.掉尾而斗乃:________④尾搐.入两股间搐:________(3)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文中的“________”这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2.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竿充数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选自《韩非子》。
滥:虚妄不实。
竽: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
滥竽,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②南郭:复姓。
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说(yuè):同“悦”,高兴。
④廪(lǐn)食:这里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Ⅰ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__ ①用;②派;③让Ⅱ请为王吹竽________ ①请求;②敬辞;③邀约Ⅲ好一一听之________ ①喜好;②常常(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①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②为志③。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赣州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赣州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54815e192e45361066f5f5.png)
赣州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寓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狮子和公牛狮子打算杀死一头大公牛,决定施展诡计。
狮子邀请公牛:“我杀死了一只绵羊,如果你愿意,朋友,今天我们一块儿会餐。
”狮子心想:“我要趁公牛躺着的时候把他吃掉。
”公牛到了獅子那儿,看见瓦锅很多,铁叉很大,却不见什么地方有绵羊,就走开了。
狮子责问公牛为什么走开,公牛说:“狮子,我不是无缘无故走开的,我已经看出你准备的一切不像是要吃羊,而是要吃牛。
”这个故事是说,坏人的伎俩瞒不过聪明人。
(1)这则寓言虽然短小,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极具形象性。
(2)联系现实生活,说说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1)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2)现实生活中,轻易上当受骗的事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对天上掉下的“馅饼”保持警惕;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要力戒贪欲,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识破“温柔的陷阱”。
【解析】【分析】(1)考查描写手法的使用。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如:“我杀死了一只绵羊,如果你愿意,朋友,今天我们一块儿会餐。
”——语言描写;狮子心想:“我要趁公牛躺着的时候把他吃掉。
”——心理描写;“公牛到了獅子那儿,看见瓦锅很多,铁叉很大,却不见什么地方有绵羊,就走开了。
”——细节描写。
(2)上面的故事说明,聪明的人能从蛛丝马迹中识破坏人的阴谋诡计。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1)心理描写、寓言描写、细节描写(2)现实生活中,轻易上当受骗的事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对天上掉下的“馅饼”保持警惕;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要力戒贪欲,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识破“温柔的陷阱”。
【点评】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学科教师:
年级: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时间
主题第12讲寓言故事拓展阅读
教学内容
1.能够掌握阅读文言文型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
2.能够读懂并且理解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深层寓意。
说起童话寓言故事,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童话寓言故事呢?
同学们,你能猜出上面的图画写的是哪一个成语吗?你知道这写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知识梳理】
一、寓言
(一)、含义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变的狐狸
⑴很久以前,“森林学校”里有两个学生:野兔和狐狸。
⑵野兔学习很认真,它总是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狐狸的学习稍差些,所以,它一见到野兔,就很客气地打招呼,问一声好。
野兔也总是以礼相答。
⑶过了几天,野兔由于生病,学习成绩下降,落到了狐狸后面。
病好后,它就背上书包去上学。
路上,它遇到了狐狸。
⑷“狐狸同学,你好哇!”野兔先向狐狸打了一个招呼。
⑸狐狸好像没听见,仍旧向前走。
⑹怎么了狐狸你不认识我了吗野兔跟上去问接着说我是你的同学野兔呀
⑺“谁知道你是哪里的一只野兔子,竟敢和我称同学,哼,走开!”狐狸不屑一顾地回答。
⑻野兔感到很委屈,它一声不响地来到学校,开始努力学习起来。
⑼又过了几天,野兔的成绩又名列前茅了。
这天放学后,野兔又遇到了狐狸。
⑽“啊,野兔,你好呀,我是你的好同学狐狸。
”狐狸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亲热地说。
⑾但是,野兔走开了,它不愿再和多变的狐狸交朋友了。
1、文中的“落”字应选择读音(① lǎ② lǎo③ luò);
“背”字应选择读音(① bèi ② bēi );
“称”字应选择读音(① chèn② chēn g③ chèng)
2、给画“”的段落加标点。
3、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恰当的一组是()
A. ⑴⑵‖⑶~⑻‖⑼~⑾
B. ⑴‖⑵‖⑶~⑻‖⑼~⑾
C. ⑴‖⑵~⑻‖⑼~⑾
D. ⑴⑵‖⑶~⑸‖⑹~⑽
4、文中野兔成绩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而引起狐狸多变的原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的三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 _____、 _ ____
6、野兔不愿和狐狸交朋友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从中在交朋友方面受到了什么启示?
大脖子病人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
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
②其:那里的。
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
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
④异:奇怪。
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1、解释:
①其:________________;②辄:_________________;③异:_________________;④然:________________。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大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边绘画边回忆今天学习的答题技巧。
(画大树型、动物形状等进行梳理都可)
2、请口头总结一下本堂课学到的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
一、巩固练习
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
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
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
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
④中流:江中心。
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驾船人,水手。
跟下面的“船人”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