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215b4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5.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四年级上册的课程中,有一节课是关于古诗三首的学习。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熟悉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谈论古诗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古诗一(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一,让学生跟读,并解释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用意。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一的内容和感受,展示讨论成果。
3. 学习古诗二(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二,让学生跟读,并解释古诗的背景和意蕴。
•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4. 学习古诗三(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三,让学生跟读,并讨论古诗三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学生自由创作与古诗三相关的小作文或诗歌,展示个人文学素养。
5.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古诗学习的体会和收获,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
四、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听写、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活动,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中的某一首,并写下感悟。
2.自选一首古诗或现代诗歌进行朗读或创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修养,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95872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4.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欣赏古诗的美,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古诗的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逐句解析和现代语言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古诗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朗读体验。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背景及作者情感:使学生了解《登高》、《望岳》和《夜泊牛渚怀古》三首古诗的写作背景,理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
-鉴赏古诗的意象和艺术特色:分析三首古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如《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表现的景象和气势。
-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对古诗节奏的把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中自然景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方面存在困难。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入更多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同时,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不同诗人的作品,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感受古诗的魅力。
古诗优秀教案设计(共12篇)
![古诗优秀教案设计(共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63ae9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66.png)
古诗优秀教案设计〔共12篇〕篇1:古诗优秀教案设计古诗两首优秀教案设计课前透视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
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挪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
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妙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
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才能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
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的: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
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才能,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信息资料: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气氛,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根底上引入学诗。
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对话平台:学习古诗《所见》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到达正确流利,培养识读才能。
〕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老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历,注重了资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根底。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576aa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4.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众所周知,古诗词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承载着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和情感积淀。
《古诗75首》优秀教案
![《古诗75首》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f177c2482fb4daa48d4b88.png)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21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94ba4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7.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背景介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之美的重要教材之一。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增进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2.理解和感悟三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法;4.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古诗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片段或词语开门见山地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联想和猜测。
2. 学习古诗教师逐句解读《古诗三首》,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可以利用诗歌中的比喻、修辞等手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朗读训练安排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朗读训练,要求学生重点把握韵脚、语气和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
4. 情感表达让学生围绕古诗的情感主题进行情感表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连线或情感解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之美。
5. 小结回顾对整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回顾,强调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情感表达和课堂互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提供指导。
五、延伸拓展可以邀请学生自选或背诵其他古诗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欣赏。
六、总结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了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希望本次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诗之美。
以上是《古诗三首》的优质教案,希望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有所帮助。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8c097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7.png)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夜晚的宁静以及高楼上所看到的壮阔景象,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分析古诗的思想感情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存在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关注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激发对古代文化和诗歌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欣赏和品味古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教学工具:准备诗文卡片、生字词卡片等。
3.教学资源:搜集与古诗相关的音乐、视频等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
同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三首古诗《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停顿和语气变化,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古诗》教案
![《古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bd715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1.png)
《古诗》教案古诗,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精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古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情操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其语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3.能够理解古诗的内涵,把握古诗的主题和情感;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诗的定义和分类;2.古诗的韵律和格律;3.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4.课文欣赏和诗歌朗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2.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写一首古诗。
四、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3.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4.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名家名句和古诗名篇,引导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并了解古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2.讲解部分: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古诗的基本知识和韵律格律,让学生掌握古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韵律,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4.创作环节:指导学生选择主题,借鉴古诗的写作技巧,进行古诗创作,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课堂评估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力、口语和表达能力;2.评定学生的古诗创作水平,包括选题、表达和韵律等方面;3.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交流,提出改进建议。
七、课后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表演才华;2.邀请专业人士或作家进行古诗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的影响和魅力。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古诗节奏和押韵不够敏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4c13d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9.png)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传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2.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强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江雪》•课文内容:描写江南雪景,表达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境,把握诗歌节奏,品味诗文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古代诗词中的抽象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静夜思》•课文内容:表现作者在夜晚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文化内涵,把握古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的写作心情。
3. 《登鹳雀楼》•课文内容:描绘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诗词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中的典故和象征,把握诗歌的意蕴。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及相关教学资料。
2.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具。
3.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4.评价标准和反馈方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初步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诗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逐首解读《江雪》,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和抒情情感。
3.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向学生介绍《静夜思》的文学价值和内涵。
2.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和文学特色,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3.操练朗读及赏析,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第三课时1.分析《登鹳雀楼》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2.带领学生理解诗中的文化典故和艺术构思。
3.结合生活实例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诗词对人生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古诗文的创作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扩展阅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d5427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1e.png)
-在自然美的描绘与表达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通过仿写、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望天门山》这一首古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美丽的自然景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如何通过文字描绘自然之美。
3.发展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其形象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升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和品味。
5.增强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长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色”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句。
(4)写作技巧的运用: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诗句描绘自然景色,提高写作能力。
举例:《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用了对偶和意象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色。
2.教学难点
(1)诗句内涵的深入理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诗句背后的深层意义和诗人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和讲解。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cfc39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e.png)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提高文学素养,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文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诗文中的意境,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意境。
3.能够体会到古诗文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的理解:对于一些生僻词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字典进行理解。
2.古诗文意境的理解:需要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3.朗读和背诵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生僻词语和古诗文的意境,通过讲解的方式进行引导和解释。
2.朗读法:通过反复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背诵法:通过反复的背诵,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和背诵的录音。
2.字典和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对于生僻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字典进行理解。
3.操练(10分钟)对于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意境,进行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5.拓展(5分钟)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美感。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d298a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2.png)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背诵并默写《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感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
2.朗读与解析(1)学生自读三首诗,注意读音、停顿、情感。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句的节奏、韵律。
(3)解析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就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讨论,如“空山”、“新雨”、“悬壁”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感悟与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句的感悟。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类题材的古诗。
5.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分组背诵三首诗,注意纠正发音、停顿等。
(2)组织默写比赛,检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感悟、拓展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背诵与默写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发音、停顿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如《山居秋暝》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山中秋日的景色;《望天门山》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小儿垂钓》为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描绘了儿童垂钓的情景。
《古诗诵读》教案(精选5篇)
![《古诗诵读》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c2a9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d.png)
《古诗诵读》教案(精选5篇)《古诗诵读》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登幽州台歌》,齐读诗题。
2、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2、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3、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4、全班交流。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再读体会,思考: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2、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3、情感朗读,赛读。
4、齐读。
四、总结全文:1、总结古诗。
2、总结学法:a、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登幽州台歌》?b、老师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读一读陈子昂其他的诗板书设计: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诗诵读》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注意停顿,有一定节奏。
2.了解古诗大意。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背诵这两首古诗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师:你能背哪些古诗?2.指名背诵,表扬鼓励。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首古诗。
二、学第一首古诗1.师板书:惠崇《春江晚景》2.师:谁会读?(指名读,请小老师读)3.师:谁已经会读了?请他读一读(表扬)4.听老师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5.听录音,跟着读(两遍)6.再听老师读一读,自己轻轻地读一读7.师生合作读,一人读一行(提出不懂的字词,师揭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优秀5篇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6a30a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3.png)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优秀5篇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出示各种字体的“山”及《望天门山》的草书作品,初步感知书法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
他就是——李白。
(板书)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
(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
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
(师板画天门山。
)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
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2024年古诗教案《悯农》优秀(1)
![2024年古诗教案《悯农》优秀(1)](https://img.taocdn.com/s3/m/f4df784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9.png)
2024年古诗教案《悯农》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悯农》。
本诗通过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详细内容包括:1. 熟读并背诵《悯农》。
2. 学会生字词:悯、农、田、畴、汗、滴、土、中。
3.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悯农》。
2. 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农民的关爱。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与背诵,生字词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农民的辛勤付出,引入课题。
2.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语气、节奏。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5.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何要写这首诗,体会诗人对农民的关爱。
6. 背诵课文: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检查。
7. 随堂练习:根据诗句意思,设计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悯农》2. 内容:农民:辛勤劳作诗人:深切同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悯农》。
(2)用生字词造句。
(3)翻译诗句。
2. 答案:(1)学生自行完成。
(2)教师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农民的古诗,如《乡村四月》、《渔家傲》等,了解古代诗人对农民的关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的详尽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如教师示范、学生个别朗读、集体朗读等,加强学生对诗句的语音记忆,帮助背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优秀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faf6ea7cd184254a3535d4.png)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2.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诗词佳句。
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感悟诗人笔下的美好风光。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笔下的美好风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读感知1.鸟语花香,草长莺飞,它们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读到大自然传递给我们很多的信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两首诗。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慈”的读音是ci,不要念成了zi。
“映”的韵母是ing,不是in。
二、合作交流,巩固识写1.检查古诗诵读,采用“指名读书纠音,集体诵读正音”将古诗读正确。
2.引导学生将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味。
三、抓住关键,品读感悟1.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大意讲的是什么呢?自由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诗。
②通过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2)把你看到的,带入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中”“同”等字眼体会夏季西湖的美景。
(3)通过诗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同学小组交流。
(4)板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①西湖美景和别处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②诗句描绘的画面有哪些色彩?③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④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板书:寓情于景。
2.学习《绝句》(1)借助插图,同桌、小组互助,看图逐句猜诗意。
(2)朗读展示,读出你对诗的理解。
诗句一“两个黄鹂鸣翠柳”。
(1)如果给诗配上画,按照诗句的描绘,应该先画什么?(黄鹂,补充黄鹂鸟资料)(2)诗中那活波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在什么地方?(柳树间)教师出示柳树图片。
(3)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4)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5)想一想,美丽的黄鹂鸟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完成句子补充“两只美丽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间()地鸣叫。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优秀4篇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54bf3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1.png)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优秀4篇夜书所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学会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过程方法:1、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3、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反复朗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词语积累。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悟诗情。
教学难点:1让学生借助注解、理解诗意。
2、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PPT过程设计一、淡话导课。
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在这个季节最容易激发文人墨客的诗兴,古人给我们留下好多诗篇。
你们知道哪些写秋天的古诗?快打开记忆的闸门找一找。
(《山行》,《赠刘景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写秋天的古诗,希望孩子们喜欢。
板书课题《夜书所见》二、解诗题和作者1、解诗题。
书:写所见:(诗人)所看见的`诗人把夜晚所看见的景物写下来。
2、解作者。
你了解作者吗?让他穿越时空来给我们做一下自我介绍吧!三、三读诗歌。
(一)一读解字词1、初读古诗,用笔圈出诗中的生字、词语,并画出诗歌的节奏。
2、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生字:萧、梧、促。
词语:书、见、萧萧、寒声、动客情、知、挑促织、篱落。
节奏划分:2/2/3(二)二读绘意境1、孩子们,诗歌的文字高度凝练,一字、一词、一句话就会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请孩子们再读诗歌,边读边想,把自己读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试用“读了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我是从诗中---------读出来的”句式说话。
读完同桌之间交流。
2、抽学生班上交流,师生作评价。
(三)三读悟情感好诗我们要反复朗读,理解诗意,才能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共3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10fecb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b.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共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组古诗,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王昌龄的《从军行》。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对于这三首诗的背景、意境和表达手法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这三首诗为例,分析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材:准备《古诗三首》的文本,供学生朗读和背诵。
3.背景资料:收集诗人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的生平资料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这三首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同时,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的生平资料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三首》的文本,让学生朗读和背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优秀教案
《古诗两首》优秀教案范文
(一)谈话引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谁能读准(区分“春”“村”的读音)板书:春晓村居
(二)学习生字
1.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运用“利用熟字学生字”的方法自学生字。
2.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字音:翘舌音“诗、首、处”;平舌音“村、醉、散”。
(2)字形:
组合:古(十+口)闻(门+耳)
居(尸+古)童(立+里)
偏旁:诗—讠醉—酉忙—忄
(3)字义(用田字格中的字作扩词练习):
古()()()声()()()
多()()()处()()()
知()()()忙()()()
(三)朗读古诗
1.范读。
2.自由读(读对、读顺)。
3.自愿读。
4.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四)理解古诗
1.自读《春晓》、《村居》。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五)感悟欣赏
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