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告
中国网民行为意识调查报告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了解中国网民基本情况、上网行为习惯、网络信息接受与传播、网络社交与互动等方面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内容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研究限制与不足
样本选取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代表全国所有网民 问卷调查中部分问题设置可能存在主观偏差 研究结果可能受到时代背景和网络环境变化的影响
阅读习惯普遍
中国网民普遍具有网络文学阅读习惯,经常通过在线阅读平台阅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
题材广泛
中国网民对于网络文学的题材广泛,包括青春校园、历史传奇、科幻奇幻、言情婚姻等。
阅读时间不定
中国网民阅读网络文学的时间比较灵活,不受特定时间段限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网民最常浏览的社交媒体内容是好友动态和文章资讯。
03
中国网民信息意识与行为
信息获取与利用
搜索引擎
01
搜索引擎是中国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大部分网民在遇到
问题时会使用搜索引擎来寻找答案。
社交媒体
02
社交媒体也是中国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社交媒体,
网民可以了解好友动态、社会新闻以及各种热点事件。
06
中国网民文化娱乐意识与行为
网络游戏参与度
网游参与度高
中国网民对于网络游戏的参与度较高,尤其是对于大型 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和移动游戏的兴 趣浓厚。
网游类型多样化
中国网民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游戏有着不同的偏好,如 策略类、角色扮演类、休闲益智类等。
参与方式多样化
中国网民不仅在电脑上玩网络游戏,还经常使用手机、 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游戏。
网瘾调查报告
网瘾调查报告网瘾调查报告须要明白一个情况或一个事件的时候,我们通常要进行细致全面的调查,调查完毕后,通常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
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网瘾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网瘾调查报告1一、调查背景随着1994年我国引入互联网,各大高校纷纷投入极大的财力和物力建设校园网络。
信息丰富、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影响范围广便是网络的的显著特点。
这也促使大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网络平台把自己锤炼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网络带给我们方便和效益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和冲击,其中一些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无节制地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自制力和自控力差,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按时就餐,夜不归宿,通宵达旦,影响纪律;生物钟混乱,影响健康;社会交往简单,人际关系淡薄等问题现象的出现。
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扭曲了美好的心灵,荒废了学业。
为此,针对此大学生网瘾问题,我将作出此次有关大学生网瘾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式1.上网查找关于大学生网瘾问题的相关资料;2.通过与身边的同学当面交流沟通,了解当今大学生对待网络的态度;3.网上聊天,与网友、同学讨论大学生网瘾现状;4.制作网上问卷调查,对部分大学生网瘾进行可靠数据收集;5.私下出访校内外网吧,大概了解网吧上网人群。
三、调查结果1.通过网上查阅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现有的网迷中,60%以上的是大学生,在此当中10%的大学生有网络综合症的倾向。
早在2007年2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就对全国13所高校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情况不容乐观,在大学生中断学业的调查结果分析有80%的大学生是因为网络成瘾。
据北京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3/4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
2.在调查问卷中,结果发现现在很多的大学生都基本上呆在宿舍上网,很少出校外网吧或者到校内网吧上网。
2023年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调查报告
2023年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调查报告2023年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调查报告1一、前言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建设者,他们在祖国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关注这一群体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关注我们祖国的发展,我们民族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本校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揭开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缘由,重新反思高校,家长,学生,网吧,社会管理部分所承当的责任,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研究相干说明1、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活动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缘由及对策研究》SRT课题组实施,具体目标以下:(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校学生网瘾现状,把握网瘾比例在年级、地域和性别上的散布情况。
(2)通过对不同上网目的、网民分类(非网瘾、网瘾偏向、低度网瘾、中度网瘾、高度网瘾)的交叉对照分析,探索上网成瘾与网上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对不同程度网民的家庭状态等题目进行分析对照,调查家长对大学生消费及上网题目的`态度。
(4)通过对调查对象平时的在校情况及上网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学校及社会其他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题目的影响。
(5)通过对不同程度网瘾大学生网民的人格因素进行对照分析,探究人格因素对网络成瘾程度的影响。
2、调查实施方法本课题组于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以后确定操纵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以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终究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问卷的方法。
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
调查的范围为本校除大四年级、硕士生、博士生之外的在校学生。
访问地点为学校、网吧和其他公共场合。
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35份,有效问卷387份回收率为88.9%(1)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次调查主要触及到三大类共五个指标。
分别是:1、核心指标――网瘾;2、参考指标――网瘾程度与网瘾偏向;3、其他相干指标――上网目的特点与调查对象自然状态、人格因素等。
(2)核心指标:网瘾网瘾是本次研究的核心题目。
中国网络环境及网友上网行为分析报告
(三)交流沟通-社交网站
➢至2010年6月,我国使用社交网站的网民规模达到2.1亿,使用率为50.1%。 ➢使用电脑和手机两类终端的重合用户达到39.1%。由于手机上网的随时性和随 身行,使用手机上社交网站的用户有9827万,占社交网站用户总数的46.7%。
(四)网络娱乐-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用户规模继续增长,达到2.96亿,新增3156万,较2009年末增长 11.9%。
(六)网民学历结构
➢网民学历结构呈低端化变动趋势。 ➢至2010年6月,初中和小学以下学历网民分别占到整体网民的27.5%和9.2%, 增速超过整体网民。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继续降低,下降至23.3%。
(七)网民职业结构
➢中学生、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农林牧渔劳动者等群体占比上升较快,无业/下岗 /失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产业服务业工人等职业占比在下降。 ➢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仍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接近1/3的网民为学生。
(一)性別结构
➢ 手机上网用户男性多于女性 ➢艾瑞数据显示男女手机网民比例为80%:20%,与 57%:43% 的比例出入较大。个 人以为资料更为符合实情
(二)年龄结构
➢ 手机上网用户年龄往低龄化发展 ➢艾瑞数据显示手机网民往低龄化发展,与这里往高龄化发展的论调相悖,个人主观 以为,艾瑞观点更为符合实情
中国网络环境及网友上网行为报告
1
中国网络环境介绍
2
中国网民上网行为分析
3
手机上网情况介绍
中国网络环境分析
(一)总体网民规模
➢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 ➢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
(二)宽带网民规模
➢ 至2010年6月,在使用有线(固网)接入互联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达到 98.1%,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 ➢ 宽带普及率达到98.1%
关于上网情况调查报告(范文5篇)
关于上网情况调查报告(范文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上网情况调查报告(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上网情况调查报告(范文5篇)》。
第一篇: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了解在大学生中手机的使用情况。
近年来,随着手机在校园里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把目光投向了校园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
为了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遍情况、使用效果以及消费情况,掌握手机在大学的销售情况和市场前景,我决定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校园里的手机市场作一次调研。
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三、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总共设计36项问题,发放网络邮件150个,随机选取30次,其中,包括男生11人,女生19人。
四、调查时间:20xx年月日―2010年月日五、调查方式:网络问卷为了使调查具有普遍性,我放弃了传统的书面问卷形式,而采用制作电子版问卷在网络上进行调查的方式。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1.提高效率,减少调查工作量。
电子版调查问卷使用电子邮箱发送给大学生,并挂在个人主页上,无需印刷,无需人工分派问卷。
2.调查范围更广,调查对象更具随机性。
由于是在网上答卷,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回答答卷的大学生朋友人数在短短6天的时间内突破150人,并且这些参加调查的朋友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
具有普遍性,又有代表性。
3.数据统计便捷。
通过计算机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主要有人数统计,占同类选项百分比统计等。
六、调查方法:1.确定问卷内容,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交由本人进行制作成电子版调查问卷。
2.动员同学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方式主要有二:一是让自己的朋友上网回答调查,二是在论坛上发布信息,让论坛上的网友帮忙回答。
3.调查完成后,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4.撰写调研报告七、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共有超过100人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并且参加调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大学生手机调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
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网络世界,成为了网民。
网民的上网行为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
为了解网民的上网行为和习惯,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了本报告。
一、上网时间分布调查显示,大部分网民在晚上7点到10点之间上网时间最长。
这段时间是人们下班后的休闲时间,也是家庭成员相聚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间段,网民们更多地用于社交娱乐,例如浏览社交媒体、观看视频、玩游戏等。
另外,调查还发现,一部分网民会在午休时间或晚上11点后上网,这可能与他们的工作时间安排或个人习惯有关。
二、上网内容偏好在上网内容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们的偏好各不相同。
大部分网民喜欢浏览新闻资讯、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
新闻资讯是他们了解社会动态和时事热点的重要途径,社交媒体则提供了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交流的平台,视频网站则满足了他们观看电影、剧集和短视频的需求。
此外,一些网民对于学习类的内容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例如在线课程、教育平台等。
三、上网目的和动机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上网的目的和动机多种多样。
有些人上网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些人上网是为了娱乐和放松,通过观看视频、玩游戏等方式来消磨时间;还有些人上网是为了社交和交流,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与他人互动。
此外,一些网民也会利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和学习,例如远程办公、在线学习等。
四、上网行为与网络安全调查还发现,网民的上网行为与网络安全息息相关。
虽然大部分网民对网络安全有一定的意识,但仍有一部分人存在一些不良的上网行为,例如随意下载不明来源的文件、点击垃圾邮件、泄露个人隐私等。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盗取、电脑感染病毒等风险。
因此,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五、上网行为对生活的影响网民的上网行为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和娱乐方式,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中国网络环境及网友上网行为分析报告
中国网络环境及网友上网行为分析报告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中国的网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的网络环境及网友的上网行为,探讨其中的特点和影响。
一、中国网络环境的特点1.互联网普及率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至2024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达9.9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6%。
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之一2.偏好移动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主要通过移动设备上网,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9.73亿,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超过95%。
这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服务商提供的便捷服务。
3.增长快速: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在过去几年间持续增长。
截至2024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较2024年增长了8.7%,增幅较大。
中国的网络环境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二、网友上网行为的特点2.在线购物的兴起:随着电商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网友选择在网上购物。
双11购物节等促销活动备受瞩目。
网络购物带来便利,但也衍生了一些问题,如假货、退换货问题等。
3.网络游戏普及:网络游戏在中国的普及度较高。
大型多人在线游戏的流行,如《王者荣耀》,吸引了大量玩家。
其中,青少年玩家的数量庞大,引发了教育和健康等问题。
三、中国网络环境及网友上网行为的影响1.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网络的普及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新闻、事件等信息可以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加剧了信息的碎片化和速食化。
2.社交交流方式改变: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交流方式。
网友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交流和分享,进一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3.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网络购物的兴起推动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部分传统实体商业受到冲击,同时也带动了物流、支付等相关行业的繁荣。
4.网络游戏的爆发及问题:网络游戏的普及使得游戏产业蓬勃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游戏成瘾、虚拟财产问题等,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结论: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快速发展,为网友提供了各种便利和机遇,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课题和问题。
中国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目录前言 (2)内容摘要 (3)第一章网民的网络应用 (4)一、网民上网时间 (4)二、网民的网络应用行为 (4)(一)网络媒体.......................................................5(二)网络社区 (5)(三)信息检索..5(四)网络通讯......................................................6 (五)网络娱乐..7(六)电子商务.. (7)(七)网络金融 (8)(八)网上教育··9第三章网民网络生活形态研究 (10)一、网民总体网络生活形态 (10)二、不同应用深度网民网络生活形态对比 (11)第四章趋势与建议 (12)前言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信息化工程的全面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的技术水平、网民人数规模等不断实现飞跃发展,中国步入信息时代。
网络作为信息渠道、互动媒体、生活平台的互联网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增长的新网民成为促进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动力,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关注和深入研究新网民,及时、准确地把握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对于促进互联网行业产业链优化和商业模式升级意义重大;从互联网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来看,对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新网民进行认知和行为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及时预见和规避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引导互联网在中国的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环境。
内容摘要(一)2011年中国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网民规模达10000多万人2011年中国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新网民规模达10000多万人。
其中,城镇新网民人数约占网民总体的63.8%;农村网民人数约占网民总体的36.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网民上网行为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互联网,网民的队伍逐渐壮大,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
通过分析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行为习惯,可以较好的了解互联网与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结合程度,从而更准确的把握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状况。
1、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段第十四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一天中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波动非常大:凌晨1点至早上7点钟是网民最少上网的时间,从早上8点钟起上网的人逐渐增加,到上午10点达到一天当中的第一个高峰,有25.7%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中午11点略有回落,从12点开始回升,到下午15点达到一天当中的第二个高峰,有29.4%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此后上网人数开始下降;从晚上19点开始上网人数激增,到晚上20、21点的时候达到一天中的顶峰,各有46.0%左右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这之后上网人数又急剧减少(如图4-1所示)。
可以看出,人们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与以往调查结果类似,网民使用互联网的高峰时间仍然在晚上。
图4-1 网民通常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与半年前相比,在上午的9点至11点上网的网民比例有所增加,而在晚上的19点至24点上网的网民比例有所减少。
(如图4-2所示)。
图4-2 近两次调查网民通常使用互联网的时间(%)2、用户上网时间第十四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4.2天,12.3个小时。
与半年前相比,网民每周上网天数略有增加。
历次调查结果对比可以看出,网民每周上网时间的变化很大,从最开始的每周17个小时逐渐减少至每周8-9个小时;网民的上网时间从一年前开始增加;但这一次与半年前相比每周上网时间减少了1.1个小时(如图4-3所示)。
网民每周上网天数和半年前相比有所增加,达到4.2天(如图4-4所示)。
从网民每周上网时间可以看出,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而互联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性也越来越强。
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
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国手机上网行为不断发展与变化。
本研究报告旨在分析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的主要特征和趋势,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本报告基于对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手机用户进行调查和研究。
主要研究发现如下:首先,在手机上网的目的上,娱乐性是最主要的推动因素。
超过80%的手机用户表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手机上网获取信息、玩游戏和观看视频等娱乐活动。
其次,社交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约有60%的用户会使用手机上网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
其次,在手机上网的方式上,社交媒体和视频成为最受欢迎的应用。
微信、微博和抖音等社交媒体应用成为用户最常使用的应用之一,约有90%的用户每天使用这些应用。
同时,手机视频也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超过70%的用户每天会观看视频。
此外,电子商务和新闻也是受欢迎的手机上网方式。
再次,在上网时间的分布上,晚间成为手机上网的高峰期。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用户在晚上7点到10点之间使用手机上网。
其中,娱乐活动是主要原因,超过70%的用户表示他们在晚间上网主要是为了娱乐和休闲。
最后,在手机上网的设备上,大屏幕智能手机成为主流。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用户购买了大屏幕智能手机作为上网设备。
大屏幕的智能手机能够提供更好的观看和操作体验,符合用户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报告揭示了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娱乐性和社交性是主要推动因素,社交媒体和视频成为最受欢迎的应用,晚间是手机上网的高峰期,大屏幕智能手机成为主流设备。
这些发现对于相关领域的决策和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移动应用开发、在线广告营销和用户体验设计等。
同时,本报告也提供了对中国手机上网行为未来发展的展望,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的行为特征和趋势。
2023年网民上网行为的调查报告
2023年网民上网行为的调查报告2023年网民上网行为的调查报告在2023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网民上网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下面是2023年网民上网行为的调查报告。
一、网络使用时间延长:随着互联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网民的上网时间呈逐年增长趋势。
调查显示,2023年平均每个网民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比2019年增加了约1小时。
二、移动上网占主导地位:手机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和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升级,使得移动上网成为主流。
调查显示,超过70%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而电脑和平板电脑的上网比例明显下降。
三、社交媒体使用普及化:社交媒体平台依然是网民最常使用的互联网工具之一。
调查显示,超过80%的网民定期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Facebook等。
同时,视频分享平台也日益受到青睐,比如腾讯视频、YouTube等。
四、在线购物成为常态:随着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网民的在线购物行为更加频繁。
调查显示,超过90%的网民在过去的一年中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成为消费者首选。
五、隐私和安全问题引起关注:随着网络犯罪事件的频发,网民对于个人信息和在线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关注。
调查显示,超过60%的网民表示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欺诈,他们更加注重个人隐私保护,例如增强密码安全性、限制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泄露等。
六、在线教育与学习兴起:受疫情的影响,线上教育迅速兴起,成为网民上网的重要内容之一。
调查显示,超过50%的网民曾参与过在线教育和学习,线上课程和学术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长。
综上所述,2023年的网民上网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和数字化的特点。
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通过移动设备上网、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在线购物和学习等活动。
与此同时,隐私和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
中国手机网民行为研究报告
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2008年1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目录第一章调查介绍与主要发现 41.1 调查背景41.2 报告术语界定41.3 调查方法41.4 调研的主要发现 5第二章全国手机网民行为总体概述72.1 手机网民总体状况概述72.2 手机网民应用的差异状况142.3 手机网民使用的服务类型172.4 本章小结31第三章手机网民行为的划分和变化趋势323.1手机网民的群落划分模型323.2 手机网民上网行为分类333.3 本章小结40第四章手机网民行为演进和应用服务市场演进41 4.1 手机网民行为的变化414.2 应用市场格局434.3 本章小结45第五章手机网民对互联网应用分析465.1 手机网民互联网应用比例465.2 互联网民与手机网民初次上网时间比较475.3 手机网民使用互联网的习惯475.4 本章小结49图表目录图表1 手机网民的性别比例7图表2 手机网民的年龄分布8图表3 手机网民的学历分布8图表4 手机网民的工作种类分布9图表5 手机网民企业员工的职位分布9图表6 手机网民的收入分布10图表7 手机网民的上网网络品牌分布11图表8 手机网民的上网登陆方式11图表9 手机网民平均每次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 12图表10 手机网民初次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12图表11 手机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的频率13图表12 手机网民上网的驱动因素14图表13 不同区域用户初次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比较14 图表14 不同区域手机网民上网频率比较15图表15 手机网民上网的资费方式16图表16 手机网民不同资费方式的上网时间比较17图表17 手机网民使用的服务类型比例17图表18 手机聊天工具的用户份额18图表19 手机交友网站的用户份额19图表20 手机社区论坛的用户份额20图表21 手机博客的用户份额21图表22 手机新闻网站的用户份额21图表23 手机搜索的用户份额22图表24 手机图铃下载的用户份额23图表25 手机小说/杂志的用户份额 24图表26 手机邮箱的用户份额25图表27 手机网游的用户份额26图表28 手机音乐产品的用户份额26图表29 手机电视产品的用户份额28图表30 手机视频产品的用户份额28图表31 手机证券产品的用户份额29图表32 用户对移动互联网门户发展前景的看法30 图表33 用户价值划分法研究模型32图表34 产品价值划分法研究模型32图表35 手机网民上网的目的34图表36 移动互联网用户粘性分类模型35图表37 四类用户群的性别比较36图表38 四类用户群的学历比较36图表39 四类用户群的职业比较37图表40 四类用户群的四城市比较37图表41 四类用户群的七大区域比较38图表42 分类网络行为用户特征汇总图39图表43 不同年份上网的手机网民性别比较41图表44 不同年份上网的手机网民上网频率比较41 图表45 不同年份上网的手机网民套餐资费比较42 图表46 未来移动互联网应用格局44图表47 手机网民的互联网使用比例46图表48 手机网民中使用互联网服务比例46图表49 互联网民与手机网民初次上网时间比较47 图表50 手机网民使用互联网上网的频率47图表51 手机网民平均每次使用互联网的时间48 图表52 互联网上网次数与上网时长的对比48第一章调查介绍与主要发现1.1 调查背景中国的手机普及率逐年提高,手机互联网极有可能在规模上超越互联网,截至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6.4亿(工信部:2008年12月电信业主要指标),而通过手机上网的用户数量已超过1.176亿(CNNIC:第23次互联网调查),手机互联网的发展将对未来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网民的行为研究模式也变得日趋复杂,但由于是新生事物,无线互联网仍缺少成熟的管理规范。
手机上网行为报告-简介
14
互联网民与手机网民初次上网时间比较
图表 互联网民与手机网民初次上网时间比较
互联网 手机上网
70% 60% 50% 40% 30% 20% 10% 0%
61.6% 48.5%
21.6% 6.0% 2004以前 11.1% 7.4% 8.4% 4.8% 2004 2005 11.7% 7.8% 7.6%
7
手机网民行为特点
手机网民行为特点 正是由于移动互联网所具备的物理特征,促使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同时为用户使用移动互 联网的行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手机网民的行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1. 覆盖广 正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硬件部署完善,信号已经基础覆盖了中国的全部领土,才为用户的分散性 提供了基础。从手机网民的分布来看,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都是手机网民较为集中的地方,但农村和 偏僻的地方,同样存在一些手机网民。因为移动互联网解决了用户的接入问题,这对于使用互联网不 便的用户,如农民和驻边的军人,非常有影响力。 2. 传递性强 所谓传递性,就是用户行为对其他用户所产生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是可信网络,一方面对于数据 接入是可控的,同时对于登陆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身份,也是可识别的。监管方可以实现对用户的跟踪 和必要的信息控制,因此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有更高的信任度,因此为网民行为的传递提供了良 好的基础。 以飞信业务为例,其具备即时通信的功能,但不同于传统的互联网其他即时通信业务的最大特 点,在于其身份的验证性,用户可以对其他用户产生最基本的信任。另一方面,用户的某些应用,可 以通过对朋友的推荐,直接推动用户增长。 3. 使用粘性 由于移动互联网可以使用手机直接登陆,因此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来登陆移动互联网,享 受其带来的丰富信息与应用服务。虽然受到资费等原因的限制,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粘性总体来看 还没有达到互联网的程度,但已形成长期的增长趋势,在第二章的分析数据中也可以看出,用户对于 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粘性越来越强,无论是上网的频率还是每次上网的时长,都在逐年提高。
网名上网行为调查
网民上网行为调查【内容摘要】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网民。
人们的上网行为是否改变了日常生活,影响了身心健康,这里我们通过问卷星做了一个小样本的调查。
分析网民的构成,习惯已及对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网民;行为;影响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互联网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影响下,网民心理健康与网络的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为:过去半年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大人或是小孩。
一、网民上网行为调查在我们调查的100名网民中有39名男性,60名女性,1名性别不详。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开始上网了,网络成了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接受调查的100名网民中不到一年网龄的有7人,一到三年的有23人,三到五年的有17人,而五年以上的则有53人。
可见老网民是占大多数的,网络已经深入人心。
中国的网络已经日益成熟,网络给人们带了很多便利,也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在一小时以下的有4人,在一至三小时的有48人,三至五小时的有28人,五小时以上的有20人。
从上网时间和构成人数来看,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了。
与此同时,上网时间过长对身体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也提醒了一些长期上网的朋友稍稍注意身心健康。
在接受调查的100名网民中有6名生活费在300以下,300至500的有44名,生活费在800以上的有50名。
各个消费阶层都有网民,消费高的网民比例较大。
由此可见网络早已成为大众化的东西。
从调查数据来看54%的人主要的上网时段是晚上,6%是中午,2%是早上,38%是不确定的。
这样大多数网民主要的上网时段都是晚上,晚上就会造成一个上网高峰。
势必会照成一的网络繁忙。
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乐趣。
成了大家打发时间学习娱乐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
关于网瘾问题,有52.6%的受调查者上网时大体上在自己的掌握之中,10.5%的受调查者有时会上瘾,但大多数时候还是知道适可而止的。
上网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
上网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上网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调研报告是记录个人调研情况最好的方式,从篇幅上讲,调研报告不是一种很长的文体,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上网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手机上网现象研究报告
手机上网现象研究报告手机上网现象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上网,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报告旨在研究手机上网的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二、手机上网现象的普及情况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调查发现,超过80%的人表示每天都会使用手机上网,其中使用时间超过2小时的人占到了45%。
且使用手机上网的年龄段最大也不超过60岁,可以看出手机上网已经普及到了各个年龄阶段。
三、手机上网现象的原因分析1.便捷性:手机上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无论在地铁、公交、等候区域还是家中,都可以轻松上网获取信息。
这使得人们可以随时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查看社交媒体、浏览新闻、在线购物等。
2.多功能性:手机不仅可以上网,还具备丰富的功能,如游戏、摄像、音乐等。
这种多功能性提高了手机的使用价值,也使得人们更愿意使用手机上网。
3.社交需求:手机上网为人们提供了与他人交流的平台。
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软件等,人们可以与朋友、家人随时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互动交流。
4.信息获取渠道扩大:手机上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信息。
无论是学习资料、新闻、娱乐、购物等各方面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得到。
这种信息获取渠道的扩大也成为人们使用手机上网的重要原因之一。
5.依赖性:很多人手机上网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和依赖。
手机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侣,离开手机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这种依赖性使得人们不可避免地使用手机上网。
四、对手机上网现象的评价手机上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使人们的社交、娱乐、信息获取等领域得到满足。
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容易使人们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事物。
五、结语手机上网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其原因主要包括便捷性、多功能性、社交需求、信息获取渠道扩大、依赖性等。
虽然手机上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手机上网现象研究报告
手机上网现象研究报告手机上网现象研究报告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手机上网。
本报告基于调查数据和相关研究,对手机上网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一、调查背景和方法本调查在城市地区进行,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有1000名参与者完成了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手机上网的频率、用途、地点、体验感受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1. 频率: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每天都会使用手机上网,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
这反映了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高度依赖性。
2. 用途:受访者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包括社交媒体、在线购物、查找信息和娱乐等,其中社交媒体是最受欢迎的应用。
3. 地点:大多数受访者在家中使用手机上网,其次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和工作场所。
手机上网的地点和环境的舒适度对用户的体验感受有重要影响。
4. 体验感受:大部分受访者对手机上网的体验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然而,一些受访者也表示担心过多使用手机上网会影响健康和社交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1. 手机上网的频率和时间正在增加,人们应保持适度使用,并注意控制上网时间。
2. 政府和企业应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网络速度和质量,以提供更好的上网体验。
3. 用户应该在使用手机上网的同时,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注意网络安全。
4. 继续开展关于手机上网对健康和社交关系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其影响和应对策略。
本研究报告对手机上网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手机上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了解人们对手机上网的需求和体验感受,对于提升移动互联网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IT网民手机上网行为调查报告范文
中国IT网民手机上网行为调查报告范文篇一:ZDC:hPotedonbyin,with手机上网调查背景及报告摘要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至某20某某年年6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4.6376亿人,同时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例上升至78.5%从走势来看,手机网民规模延续着较快的增长势头,且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在进一步稳固。
(20某某--某20某某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智能手机的发展是手机网民规模持续扩大的主要推动力。
易观国际报告显示,某20某某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破量已经突破09000万部,在整体手机销量中的占比则超过90%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更加注重性价比的千元智能手机的集中出现促使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向智能手机用户转化。
另外,G4G时代的到来也是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转化的催化剂。
为了了解中国IT网民的属性及其手机上网的行为特征,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CZDC进行了某20某某年中国TIT网民手机上网行为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91709份,对通过对PIP地址、答题完整度等信息的筛选,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1702份,问卷有效率99.6%通过对这些第一手数据的分析,CZDC推出《某20某某年中国TIT,网民手机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本篇报告的研究对象为手机上网用户,主要研究其手机使用情况及上网行为特征。
报告要点手机品牌:使用三星的网民居多,占比15.5%手机操作系统:dAndroid系统用户占比超七成。
近三成TIT网民手机价格在1000--02000元之间;所用手机不到半年的网民占比最高用使用G2G网络的网民比例仍相对居首位,使用中国移动网络的网民占比超六成。
月资费在050元以下的网民占比最高,TIT网民对移动互联网的了解程度较高。
使用手机上网的的TIT网民占比高达97.4%全天中21--323点是TIT网民手机上网的高峰时段。
上网次数不定为TIT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最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告(2012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目录第一章调查介绍 (5)1.1 调查方法 (5)1.1.1 调查对象 (5)1.1.2 调查规模 (5)1.1.3 调查方式 (5)1.1.4 调查内容 (5)1.2 术语界定 (5)第二章报告概要 (7)第三章中国手机网民整体发展状况 (9)第四章中国手机网民的结构特征 (11)4.1 性别结构 (11)4.2 年龄结构 (11)4.3 学历结构 (12)4.4 城乡结构 (12)4.5 收入结构 (13)4.6 职业结构 (14)第五章中国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特点 (15)5.1 中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频率分析 (15)5.2 中国手机网民上网情境分析 (16)5.3 中国手机网民上网目的分析 (17)5.4 手机网民常用上网设备分析 (18)5.5 手机网民网上应用使用分析 (19)第六章中国手机网民网络使用行为特点 (20)6.1 影响手机网民上网的因素 (20)6.2 手机网民流量包月形式 (20)6.3 手机网民使用的手机网络形式 (22)6.3.1 手机网民上网的接入方式 (22)6.3.2 手机网民对Wi-Fi网络的使用 (23)第七章中国手机网民购机行为特点 (26)7.1 手机网民目前手机品牌使用情况 (26)7.2 未来购买手机打算 (26)7.3 未来计划购机系统 (28)7.4 未来计划购机价格 (28)7.5 未来计划购机时间 (29)7.6 未来购买智能手机的原因 (29)第八章总结 (31)8.1 手机上网作为网民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逐渐成为网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31)8.2 网络是影响手机网民上网的主要因素,降费提速是关键 (31)8.3 智能手机成为主流,Android市场潜力最大,诺基亚手机份额进一步下降 (31)图目录图1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 (9)图2 手机网民与整体网民的性别比较 (11)图3 手机网民与整体网民的年龄比较 (12)图4 手机网民与整体网民的学历比较 (12)图5 手机网民与整体网民的城乡分布比较 (13)图6 手机网民与整体网民的收入分布比较 (13)图7 手机网民与整体网民职业分布比较 (14)图8 中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频率分析 (15)图9 智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频率分析 (16)图10手机网民上网情境 (17)图11手机上网的目的 (17)图12工作学习外手机网民最常用的上网设备 (18)图13因手机的使用而对电脑上使用减少的网络应用 (19)图14 2011.12-2012.6手机网民网络应用使用率 (19)图15 影响手机网民上网的因素 (20)图16 手机网民每月上网流量形式 (21)图17 手机网民每月上网流量使用情况 (22)图18 最近半年,手机网民使用过的手机上网形式 (23)图19 最近半年,手机网民主要的上网方式 (23)图20 手机网民使用无线Wi-Fi的地点 (24)图21 不同城市级别使用Wi-Fi的手机网民在总体手机网民中的比例 (24)图22 Wi-Fi网民和非Wi-Fi网民网络应用使用率对比 (25)图23现有手机品牌在手机网民中的分布 (26)图24 未来购买智能手机的手机网民比例 (27)图25 各品牌未来计划购买智能手机的用户比例 (27)图26 诺基亚用户未来计划购买智能手机的系统 (27)图27 未来计划购买智能手机的系统 (28)图28 未来计划购买智能手机的价格 (29)图29 未来计划购买智能手机的时间 (29)图30 未来计划购买智能手机的原因 (30)第一章调查介绍1.1调查方法1.1.1调查对象中国有手机的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且最近半年使用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手机网民。
1.1.2调查规模本次调查截止时间为2012年9月5日,成功样本量共为2,500个,覆盖中国大陆一至五线城市。
其中涉及的规模数据采用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调查项目,样本量30,000。
1.1.3调查方式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行调查:通过随机生成手机号码,使用手机拨打的方式对用户进行访问。
1.1.4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侧重于了解中国现阶段手机网民的上网行为特点、手机网络使用特点和智能手机未来购买计划等情况,以期全面了解中国手机网民的网络行为习惯和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
1.2术语界定✧手机网民:最近半年内,通过手机接入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移动互联网:指通过手机终端进行访问、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互联网,其网站内容主要由WAP网页形式和HTML网页形式构成,也有部分应用采用终端安装的模式,即通过安装在手机终端的软件,实现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访问与使用。
✧手机网民行为:是指手机网民通过手机终端和通信网络进行移动互联网的浏览、下载、应用服务使用等行为。
✧智能手机:指的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手机。
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包括:Symbian、iOS、Android、Windows(包括基于Windows CE内核的系统、Windows Phone 7等)、Linux、Blackberry OS等。
部分手机,比如MTK平台的手机,虽然可以支持安装Java版本的程序,但由于其功能简单,应用程序扩展性较差,并不属于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智能手机访问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用户。
✧3G:是指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
✧一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二级城市:沈阳、杭州、西安、石家庄等二线城市与合肥、龙岩、乌鲁木齐及绵阳等三线城市。
✧三级城市:打通、黄冈、通化、安顺、银川等四线城市与七台河、金昌、南宁及铜陵等五线城市。
第二章报告概要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88亿,在整体网民中占比72.2%,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网民数,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手机上网,呈现出以下特点:用户属性:在使用手机作为上网终端上,男性群体的优势更为明显。
男性手机网民在整体手机网民中占比57.6%,高出女性手机网民比例15.2个百分点,大于整体网民中男性用户的比例(55.0%)。
手机网民偏年轻化,以10-29岁青少年用户为主要群体。
其中,10-19岁手机网民占比28.5%,20-29岁手机网民占比35.7%。
低学历水平用户是手机网民的主体。
其中,初中学历手机网民占比36.9%,高中学历手机网民占比32.3%。
城镇用户依然是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总体手机网民中占比72.5%,高出乡村手机网民45个百分点,与整体网民中的城乡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手机网民的收入分布状况与总体网民收入分布状况相似,500元以下、2001-3000元和3001-5000元收入水平上的比例较大,分别为18.1%、16.6%和17.1%。
手机网民在学生人群上的分布比例最大,为31.8%,明显高于学生人群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
上网行为分析:手机网民对手机上网的依赖度较强。
72.2%的手机网民每天至少通过手机上网一次,其中近六成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
智能手机网民的手机上网活跃度更高,对手机依赖性更强。
62.1%的智能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高于整体手机网民。
手机上网存在于网民日常生活的各种情景,呈现出碎片化和常态化的特征。
日常休闲的手机网民比例为85.6%,其次为睡觉前手机网民比例为69.7%。
手机网民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其中,联络朋友的手机网民比例最大,为84.8%,其次为获取新闻资讯的网民比例为58.2%。
手机逐渐成为手机网民的主流上网方式。
46.2%的手机网民在工作学习时间外,最常用的上网设备为手机,和电脑比例基本持平。
手机上网对网民电脑端的网络行为产生较大影响,35.6%的手机网民报告其因为使用手机而减少了对电脑的使用。
手机网络应用已深入手机网民的生活,呈现出多元、丰富化的特点。
其中,手机即时通讯比例为83.1%,搜索和浏览新闻比例分别为66.7%和58.3%,排名前三。
网络行为分析:网络是影响手机网民上网的主导因素。
其中,网速和流量比例分别为50.8%和30.2%。
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对无线网络流量需求有所提升,平均每月无线流量包月套餐为125.3M。
其中,智能手机网民平均包月流量套餐为157.6M,非智能手机网民平均包月流量套餐为84.4M。
2G、2.5G等传统手机网络依然是目前手机网民的主要网络接入方式,比例为57.0%。
但同时也有较多比例的手机网民开始选择使用3G网络和Wi-Fi上网,比例分别为30.4%和28.6%。
高性能配置的智能手机对3G和Wi-Fi的支持促进了网民对其的使用,同时良好的网络环境也加快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发展。
购机行为分析:中国手机市场依然以诺基亚用户比例最大,在整体手机品牌市场中占比22.2%,排名第一;其次为三星和苹果手机,占比分别为13.3%和9.9%。
未来诺基亚市场份额将大幅下降。
53.0%的诺基亚用户计划购买智能手机,其中43.3%计划购买Android系统,28.6%计划购买iOS系统。
未来将有50.6%的手机网民计划购买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大。
未来计划购买智能手机网民中,以Android手机系统的购买比例最大,为41.9%,其次为iOS系统,比例为28.2%。
追求更高的性能配置成为手机网民未来计划购买智能手机的主要原因,比例为72.8%。
非智能手机网民中有52.8%的用户计划购买,主要关注低端手机市场,未来3-6个月计划购买比例最大。
智能手机网民中有48.0%的用户计划购买,主要关注高端手机市场,计划购买时间为未来6个月-2年。
第三章 中国手机网民整体发展状况随着3G 网络优化、智能手机普及和应用软件的丰富,手机已成为网民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88亿,在整体网民中的比例为72.2%,相比2011年6月底增加了约7057万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网民数,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移动互联网庞大的用户市场吸引着各大互联网公司及运营商纷纷进入,大力布局智能手机市场,带来网民手机网络行为和消费行为的改变。
图 1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首先,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使用手机上网,智能手机消费意愿上升明显。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和价格的不断走低,大幅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促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通过移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和通信交流,从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