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国的姓名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姓名文化漫谈补充

中国姓名文化漫谈补充

2024/7/23
13
3、避祸改姓
战国田光,其子孙为了逃避秦王的迫害,改 姓光
春秋时, 陈国陈完因避难到齐,把陈姓改 为田姓
汉代韩信,其儿逃往南粤,取韩字之半,改 姓韦
司马迁的故乡陕西韩城县有姓同的,据说在 司马迁下狱时,本族人纷纷改姓避祸,有的 在司字旁加一竖改姓同,有的在马字旁加两 点改姓冯
《说文》上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 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
2024/7/23
4
《诗经·大雅·烝民》:“天生烝民。” 这里的“天”就是冥冥之中作用于始祖
母圣处女身上便导致其受孕的异物,也
即图腾。所谓“母感天而生子”,实为
母感“物”而生子。这一直接导致始祖 母受孕的异物或曰始祖母的原配男根— —图腾,就成了氏族的共同崇拜物,奉 若神明,而且禁止食、杀、冒犯。这样,
避讳改名。汉武帝名刘彻,蒯彻为避汉武帝名讳, 改为蒯通(彻与通同义)。 宋一鹤,因上司杨嗣 昌之杨父名鹤,为避讳,改名贴上的宋一鹤为 “宋一鸟”
出嫁改名
2024/7/23
20
七、取名的忌讳
《春秋左传·桓公六年》: “不以国,不以官, 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
姓分贵贱讲究门第的风尚,始于东汉,终于唐末, 是古代姓氏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一段十分特殊的阶 段
2024/7/23
11
四、古人的改姓
1、 少数民族因汉化而改姓
拓跋氏改姓 元木华黎后裔改姓李
满族改姓
或以谐音取姓:佟佳,谐音为佟、董;舒穆 禄,谐音为舒、徐;瓜儿佳,谐音为关。
或取意译姓:毕拉,意江河之河,谐音为何; 巴颜,意富裕,选用汉字富等。爱新觉罗氏 也改为金、伊、洪、德等姓,叶赫那拉氏改 为郎、卜、钮等姓。

中国人取名中的文化

中国人取名中的文化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研究心得:
经过这次研究,使我们对中国的取名文化 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让我们对父母的苦心多 了一份理解。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 在“文革” 时期出身的人取名有一个特点:多为“卫国、 保国、卫军等。 看来中国取名文化还可以看出一个时期的 特点。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制作:李雪芮
上一页 首页
73.8% 69.4% 51.3% 46.5%
37%
60 年 代
70 年 代
80 年 代 图三
90 年 代
21 世 纪
剩下的根据梦境、八字、谐音的在现在取名中也不多见,只是 古代取名中,梦境和八字出现的比较多。在这里,我们也就不一一 列出来了。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除了以上这几点,我们还在网上找到了中国人取名 的忌讳。觉得很有趣,就把它放了上来给同学们看看。 1、 忌讳祖先和先贤的名字 ; 2、忌讳生冷字; 3、 忌讳姓名字体的单调重复 ; 4、忌讳多音字; 5、忌读“绕口”字; 6、 忌读不雅的谐音,如胡礼经(狐狸精)、沈晶柄(神经病)等; 7、 忌讳过于时髦的字; 8、 忌讳过于夸赞的字 ; 9、 大姓忌讳简单名字; 10、 忌讳不及其余的地方。;
■姓的来源 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 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 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 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 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 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找到这些资料后,我们也找到了我们研究的方向,一下是我们 的研究计划: 族谱

中国人的姓名

中国人的姓名
母子俩在树林
里生活,渴了便喝
山间的泉水,饿了
就吃树上的野果.
直到纣王被推翻后,
母子俩才念自己在林间吃
野果长大的日子,就把自己的姓由 理改为.
由木、 子二字合成,既可解 释为树上的果实,也可解释为树下 的孩子.
=木 + 子
1.3中国人姓的来源
❖ 赵姓的祖先是造父.传说,造父得了八匹 千里马,献给穆王.穆王乘着这八匹马拉 的车子出去游玩.这时东南边的有军队 造反.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及时赶回帝都, 带兵打败了敌人.由于造父立了大功,穆 王把
光、禄、士等字 大量出现在人名中.
2.2.1符合时尚
现代人起名也充分反映了时代的
变化.如:王汉民表达了强烈的 民族意识, 建国、解放等名的大 量出现,则记载了1949年新中国 诞生的时代巨变.上世纪六、七 十年代的文革中更是出现大量 卫东、红卫等名字,上世纪五十 年代大跃进时期则有卫星、超 英、跃进等名字流行.
两个看似普通的字中. 轼辙这两个字偏旁相同,
2.2中国人起名字的方法
纷繁的取名方式,造成了中国姓名文化的绚丽 多彩.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些规则,是大多 数人取名时所遵循,这反映着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 是一种文化和习俗的传承.
中国人取名常常从这些方面来考虑: ❖ 1、符合时尚; ❖ 2、有所忌讳; ❖ 3、区别性别; ❖ 4、注重形式; ❖ 5、注重谐音.
2.2.4 注重形式
一般说来,中国人的名字常常是一个字或两个字,加 上单姓和复姓全称,就成了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 如:王芳、志伟、欧阳奋强等.
中国人取名非常讲究寓意,即用各种取名方法选 字的前提下,又兼重形式,以雅致、响亮、形体美观 为首选,追求义、音、声、形皆美.这种特色,是汉字 文化的音韵与造型的艺术性所提供的.

汉字的文化研究ppt-汉字文化的研究

汉字的文化研究ppt-汉字文化的研究

比如《学弈》中有一个人名字叫“秋”,却没有姓,只能用叫秋的下棋的人来称呼他;《庖丁》中“庖”是厨师,“丁”是名字,可见这些人都是奴隶。但由于同名者很多,后来有些就在名字前面加上他所属的国家,如“鲁班”,并非姓“鲁”,而是鲁国的一个叫“班”的能工巧匠。在这一时期,“百姓”只指贵族。到了封建社会,许多奴隶和贱民的地位有所提高,地主对农民的控制也不象奴隶主对奴隶那么严,平民也渐渐获得了姓氏,此后,“百姓”才指一般的平民。
有的小说家也很注意人物的姓氏,比如《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共有77个姓氏,但没有当时百家姓之首的“赵”,也没有“高”姓,主要是因为“赵”是皇帝的姓,“高”是高俅的姓,表明了起义军与这两人势不两立。起义军的前后两任领袖分别姓“晁”和“宋”,合起来与“宋朝”谐音,表明了起义军希望夺取宋朝江山。
1987年《人民日报》曾登载有关中国人口情况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可知李姓人口超过8700万人,王姓超过8000万人,张姓超过7800万人,刘姓超过6000万人,陈姓人口超过5000万人。五姓人口合在一起超过3.5亿,占汉族总人口的30%多。汉族的前十大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这十姓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45%以上。
中国科学院在2006年1月,在中国大陆进行“百家姓”调查,调查涉及中国1110个县市,2亿9千6百万人口数据,共获得4100个姓氏。通过县、地区、省三级人口比例的统计,排出新百家姓。中国大陆首二十大姓是:
01
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 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
02
中文姓氏根据地方不同有所差别:北方常见的姓氏为“李”、“王”、“张”;南方常见的姓氏为“陈”、“黄”、“林”、“吴”。在北京有超过450个不同的姓氏,但是在广东和福建,只有不到300个不同的姓氏。

姓氏与中国文化

姓氏与中国文化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 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 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 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 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 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 不利。
为什么姓和氏要严格的区分?
一、在于严格男女之别,如三代之时“男子 称氏,妇人称姓”(《通志.氏族略》)。 二、为了区别贵贱,出生低贱的人根本就不 知道自己的血统所自出,也就没有“氏”。 三、为了更好的选取婚姻之家。我国自古就 有“同姓不婚”的惯例,如果同姓相婚,不 仅有悖人伦,而且还会引起“其生不蕃”的 严重后果。
【同姓不一定同家】
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 是同 一个姓就会倍感亲切,认为两人“五百年前 是一家”,“实际上这并不可信,经过调查,我们 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 大姓‘李’,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 ‘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 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 的。”
赵 姓 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位的大姓,人口众多, 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三。
寻根溯源
1、以金天氏少昊为源起。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指出:“《左传》郯 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起族也,则秦、赵亦祖少昊氏。”西周时, 少昊之裔造父因功被赐于赵城,造父的后代奄父,为周宣王御。奄父 生叔带,因周幽王无道,离开周王室去晋国,为晋文侯御。这样,赵 氏便进入晋国,后世事晋为大夫。周威烈王时,列为诸侯,开国君主 赵烈侯,是晋大夫赵衰的后代,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后被秦国所灭, 赵国公族以原国名命姓,遂成赵姓。
11、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汉明 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 为”严“。如南朝隆武帝把国姓"朱"

中华传统姓氏文化常识

中华传统姓氏文化常识

中华传统姓氏文化常识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久远而古老,历史悠久,不仅丰富了我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象征。

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融合了汉字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格局。

“姓与名,是一个民族的两个精神招牌”。

从文字上讲,“姓”,古代指祖先,后指“宗族”。

而“名”,则是个人“身份”的标记。

中国古代的“姓名”,就是用文字表达古老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标志,是家族的财富。

中国姓氏的发展,历史久远,始于西周时期,以封建制度定型以来,姓氏就成为国家和家族的重要文化构件,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姓氏文化已经渗透到每个中国家庭,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

古代中国分家姓氏的发展有:从源头、仰山、隐姓埋名、以谥号为姓、称谓更姓等,形成了渊源流长的中国姓氏。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有30160个姓氏,其中中国的姓氏有36000余个,占全世界的比例大约为12%。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不胜枚举,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焕发出辉煌的光芒,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让他们的家族也享受到了荣誉。

其中,有自己的姓氏。

比如,孔子,笔名墨子,谥号太师,历史上有“孔家”之称;屈原,笔名禹锡,谥号屈尊,历史上有“屈家”之称;成吉思汗,笔名突则,谥号大长元,历史上有“汗家”之称;而毛泽东,笔名汉青,谥号无名,历史上有“毛家”之称。

他们留下的姓氏,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也展示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秩序精神。

中华传统姓氏文化,在中华民族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尤其是在家庭礼仪方面,姓氏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极具特色。

如家族祠堂建筑,家族老宅改造,家族聚会,家训和祖宗祝福等,都成为中华民族重视宗族历史传承的重要方式。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言传身教”,自古以来,父母就习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传承给子子孙孙,家庭教育也就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特别是传统的姓氏文化。

家庭教育使子子孙孙记住自己的历史文化,从而获得文化的归属感和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得以长存,把古老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保留到今天。

从中国人的姓名看文化变迁

从中国人的姓名看文化变迁

从中国人的姓名看文化变迁爱思想2014年7月29日邓敬雷通过对某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取名的基本方法、择字风尚及忌讳要点等现象的观察、思考与分析,可在探寻当时政治形势、时代精神、社会习俗和文化水准诸方面获得宝贵的启迪和资源。

中国人的姓名体现辈分、渊源、传承、期盼、情感、思想,讲出处、有典故、通伦理、求蕴藉,避讳之礼博大深厚,礼义廉耻尽在其中,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对某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取名的基本方法、择字风尚及忌讳要点等现象的观察、思考与分析,可在探寻当时政治形势、时代精神、社会习俗和文化水准诸方面获得宝贵的启迪和资源。

一中华民族的姓名起源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

母系氏族社会起源的姓遗传下来的姓只有任、姚、姜三姓,其他的不是消失就是人口极少。

而父系氏族时的姓却大都保留了下来。

据统计到今天我们中国的姓氏已达到了1193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

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关于中国姓氏的立法起源于秦朝,当时规定所有山川河流,百姓姓名都不能与皇帝姓名重合,而谱名的规定也从那时开始。

西汉以后以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王莽篡权,为了强调自己革新的作用,要求百姓全部使用两字名,中国两字名开始兴起。

到了唐代谱名才又重新被人们重视,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文学礼仪。

中国人的姓名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

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五千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

姓名学字义解释大全

姓名学字义解释大全

姓名学字义解释大全姓名学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学科,它通过对人名的解析和研究,探究人名所蕴含的含义和特殊能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相信姓名对一个人的命运和性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姓名学的研究和解释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姓名的字义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姓名。

1. 姓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是家族的象征,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姓氏通常由祖先的名字演变而来,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例如,王姓源自春秋时期的国家,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代表着尊贵和权力。

而李姓源自春秋时期的国家,寓意着家族的繁荣和昌盛。

姓氏的字义解释往往与家族的历史和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出了古代人们对姓氏的重视和尊重。

2. 名字。

名字是个人的标识,也是个人命运和性格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名字的选择非常讲究,往往需要经过精心的考量和推敲。

名字的字义解释可以从字形、音韵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例如,名字中的“美”字代表着美丽和善良,“强”字代表着坚强和勇敢,“宁”字代表着安宁和平静。

通过对名字的字义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名字所蕴含的含义和特殊能量,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和性格。

3. 字义解释。

在姓名学中,字义解释是一种通过对汉字的结构、音韵和意义进行解读,从而揭示汉字所蕴含的能量和含义的方法。

每个汉字都有着独特的形态和内涵,通过对汉字的字义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所代表的含义和特殊能量。

例如,“爱”字代表着情感和关爱,“善”字代表着善良和仁爱,“勇”字代表着勇敢和坚强。

通过对汉字的字义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4. 姓名的命运和性格。

在姓名学中,人们常常相信姓名对一个人的命运和性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姓名的字义解释,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命运和性格特点。

例如,名字中含有“吉祥”、“福”、“富贵”等字的人,往往命运较为顺利,性格较为乐观开朗;而名字中含有“凶险”、“贫穷”、“疾病”等字的人,往往命运较为坎坷,性格较为沉郁消极。

汉字与中国的姓名文化

汉字与中国的姓名文化

汉字与中国的姓名文化摘要姓名是我们人类每个个体的标志,而方块汉字的神奇变化和象形表意性给姓名提供了广阔的演绎空间。

这样历时几千年,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与汉字有关的姓名文化。

因此,对我们来说,从文字角度探索中国的姓名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汉字、姓名、文化正文引言: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取名。

正如古语所言:“行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验名。

”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要想观察辨别事物、人物,必先定名然后才可以成事,而事物的得失成败又可以验证其名。

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人的姓名的重要性。

包括古代的很多人都认为“名”是“命”,所以在对待起名字的事情上是格外的谨慎。

而且现在也是这样,人们认为一个好的名字可以伴随人的一生,为人带来好运。

所以这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姓名文化。

下面就让我们来从汉字角度来探究一下姓名的起源和汉字中的姓名文化。

一、姓氏起源1.1从“姓”字看姓的起源关于“姓”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古往今来,很多人都给它下过定义。

譬如《说文解字》中曾经这样提到过:“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生子,故称天子。

从女从生,生亦声。

”这句话表明了姓的含义最早与女性生子这一现象有关。

而且从汉字本身的结构来分析,“姓”字的偏旁是“女”字旁,所以我们大概可以猜测“姓”是女人或者是当时的母系社会有关。

而事实确实是这样。

在遥远的古代人类曾经历过母系氏族制,那时的婚姻是族外群婚制。

即甲氏族中的一群同辈男子,嫁到乙氏族中给一群同辈女性作丈夫。

一个女人有好多丈夫,同样,一个男人也有多个妻子。

所以生下来的孩子只知道哪个是他的母亲,至于父亲则不好确定了。

所以这就是姓“从女生”的道理。

比如说皇帝姓姬,神农氏姓姜,这些都是姓起源于母系社会的明证。

1.2姓与氏的统一谈到姓,很容易使人想到氏。

虽然现在姓氏表示同一概念,但是在上古时期姓与氏所指完全不同。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中注:“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

”就是说,一个人的姓是指他的血统来源而言的,氏则是指他子孙的血统来源而言的。

中国起名宝典

中国起名宝典

中国起名宝典中国起名文化源远流长,起名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

传统中国起名遵循一系列的规则和准则,注重姓名的吉利性和象征意义。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中国起名的基本原则以及一些常见的名字命名方法。

儿童姓名命名原则在中国文化中,起名是为了给儿童带来好运和福气。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儿童姓名命名原则:1.五行平衡理论:根据五行理论(金、木、水、火、土),起名需要平衡儿童的五行属性,以产生吉利的能量。

2.八字五行匹配:根据八字命理学,结合儿童出生日期和时间的八字,选择适合的五行属性给予名字。

3.字音平衡:起名时需要考虑字音的平衡和谐性,避免字音过于相似或者含有不吉利的音节。

4.意义象征:名字的意义在中国起名文化中非常重要,通常选择有吉祥和吉利意义的字词组合。

5.双字命名:在中国文化中,双字姓名非常常见。

根据八字五行和意义象征原则,选择两个字组成名字。

常见的名字命名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名字命名方法,供参考:1.姓氏+名字:最常见的命名方法是根据孩子的姓氏选择一个有意义的名字。

例如,姓氏李可以选择名字如利华、李春等。

2.诗词典故:在中国文化中,许多名字都来源于古代诗歌和典故。

例如,名字如诗如画、文心等都具有美好的诗意。

3.宇宙元素:中国起名也常常使用宇宙元素,如星辰、月华、云霄等。

这些名字寓意着宇宙的广阔和神奇。

4.动植物:一些名字可以来源于动物和植物的名称,如如草、苑林等。

这些名字通常寓意积极向上和生机盎然。

5.美好品质:起名时也可以选择一些美好品质和特征。

例如,名字如敦厚、聪明等,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品质的追求。

总结中国起名宝典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起名是一个仪式,通过选择合适的名字给儿童带来好运和福气。

在起名时需要考虑五行平衡、八字五行匹配、字音平衡、意义象征等因素。

常见的命名方法包括姓氏+名字、诗词典故、宇宙元素、动植物和美好品质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名字,我们可以为儿童创造一个吉祥和美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李晓岩,汉字的象形与象音性质,2016•王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姓氏起名方法和意义,2019•张冰,中国传统起名文化中的“福”,2018。

略谈姓名与汉字

略谈姓名与汉字

略谈姓名与汉字【摘要】本文将探讨姓名与汉字的关系。

在我们将介绍姓名与汉字的定义以及人名取名的原则。

随后在我们将深入探讨姓名的含义、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姓名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姓名与命运的关系以及姓名的社会意义。

最后在我们将强调重视起名之道、传统文化中的姓名价值以及名字背后的文化积淀。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姓名与汉字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姓名、汉字、人名、取名原则、含义、起源、演变、中国文化、重要性、命运、社会意义、起名之道、传统文化、姓名价值、文化积淀。

1. 引言1.1 什么是姓名与汉字姓名和汉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姓名指的是个人的代号,是用来区分个体身份的符号。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姓名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代表着个人的身份,也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

汉字则是中国文字的基本单位,是表达意思和传递信息的符号。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名取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人名取名原则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取名要有寓意,要避免忌讳,要遵循传统风俗等。

一个好的名字不仅能为个人带来好运,也是对家族传统和文化的尊重和延续。

在取名时需要慎重考虑,不能草率行事。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人们对姓名和汉字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姓名不仅是个人身份的标识,也承载着文化的内涵和历史的沉淀。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学习。

了解姓名和汉字的含义和起源对于维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1.2 人名取名原则人名取名原则是人们在为孩子取名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准则和原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名字不仅仅是一串字母或汉字的组合,更是代表着一个人的个性、命运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象征。

取名要有韵味。

一个好的名字应该有良好的音韵,让人一听就觉得顺口好记。

而且名字的音韵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运势和命运。

汉语姓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特征_章辉

汉语姓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特征_章辉
主要特征 。

中国人姓名的第三个特点是深受儒家 、道家
等的文化思想影响 。儒家和道家是在人生观和价
值观上影响中国最大的两大思想流派 。所以 ,这 种文化现象不可能不反映到姓名文化上来 。先说
儒家 。中国历代姓名中与儒家 、孔子有关的字眼 特别丰富 。中国姓名中带有“儒”字的极多 ,著名 的有如三国的李儒 、宋代词人朱敦儒 ,近代外交家 杨儒 ,不一而足 。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是“仁”。 人们遂喜以“仁”为名 ,著名者有 :三国将军曹仁 , 唐代诗人刘得仁 ,宋代词人严仁 ,明代哲学家王守 仁 ,清代诗人黄景仁 ,现代文学家曹聚仁 ;孔子学 说在《中庸》《、论语》等经典之中 ,故人们又纷纷从 中取名 。唐代诗人柳中庸 ,取名于《中庸》。现代 数学家陈三省 ,取名于《论语·学而》中“子曰 :吾日 三省吾身 。”国民党将领李宗仁 ,字德邻 ,取自于 《论语·里仁》中“子曰 :德不孤 ,必有邻 。”毛泽东女 儿李敏 、李讷 ,取名取自于《论语·里仁》中“子曰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以上种种 ,倘若细细罗 列 ,不胜枚举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语姓名文化的一个特点 。中国人喜欢取号 。特别
是文人雅士 、武林豪杰等名流 ,他们的号流传甚至 超过其姓名 。这一点不需赘述 。号的意义在于 , 姓名通常不是由本人起的 ,而且起于人生之初 ,所 以说 ,姓名意义常常不符合本人 。而号却可以自 命 ,或由社会根据本人的真实特点命名 。故而 ,号 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本人 ,窥其内心世界 ,显其社会 声价 。名人的号 ,作为姓名的补充 ,或追求旨趣 , 自勉自励 ;或表明环境 ,显示收藏 ;或描述形貌 ,志 记癖好 ;或衷述仰慕 ,创立境界 ;或表现才能 ,示平 生得意 ……有助于我们一目了然地了解其本人的

6汉字与姓氏名讳解析

6汉字与姓氏名讳解析

意义相同:
屈原,名平、字原; 鲁国漆雕启,字开; 诸葛亮,字孔明; 清代方东树字植之; 毛泽东,字润之。
意义相关:
孔丘字仲尼; 曾参字子舆,参即为骖,与车有关; 山涛字巨源; 陆游字务观、 秦观字少游; 岳飞字鹏举。
意义相反:
公孙黑字子皙;
3.号
唐宋时期流行、明清最盛,是理想与志趣的委 婉表达。
只要分立家支,就要命氏。
《通鉴·外纪》:“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 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 姓是不变的,氏是可以变的; 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氏的复杂来源
诸侯
以封国为氏:郑捷(郑文公)、齐环(齐灵公)
卿大夫及其后裔
或以封邑为氏:屈完、知罂、解狐等; 或以居地为氏:北郭佐、百里术等; 或以官名为氏:卜偃、司马牛、乐正克等; 或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
其流弊足以淆乱古文书,然反而利用之, 则可以解释古文书之疑滞,辨别古文书之 真伪及时代,识者便焉。 ——陈垣《史讳举例·序》
1、从老庄到“老严”——国讳
“国讳”是最为严重而又最为严格的一种, 是封建王朝统治下的臣民,甚至皇帝本人 也必须遵循的。
“国讳”要避讳的主要是皇帝本人的名讳。 进而,还要避讳皇帝的字,皇后及皇帝的 父祖的名讳;推而广之,连皇帝前代的年 号、帝后的谥号,皇帝的陵名以及皇帝的 生肖和姓氏,也都要避讳。
既非皇帝,又非尊亲,而是周公、孔子一类圣人的 名字,也要避讳,这可以叫做“圣讳”。
姓名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特有的一种历史和 文化现象。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时代里,人物 姓名的避讳,是上下臣民不可不懂的一门政治 学问,不能不遵从的一项政治法规。
避讳的历史
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 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

对外汉语中国文化常识中国人的姓名

对外汉语中国文化常识中国人的姓名

• 每一个人一出生甚至未出生,父母就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个响亮的名 字,伴其一生,父母往往为了取一个雅致的名字想破脑袋,查字典、 翻辞海、算命无所不用。
• 起名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人们都愿意自己有个完美的名字,当父 母的也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起个既独特又好听的名字。名字只是个符 号,可一旦起了名字,人就和那个特定的符号挂钩了,要改也难。然 而,符号到底只是符号,就像商品一样,名字再好听,如果货色不对, 也不会被人信赖。
中国人口最多姓氏排名
• 1.李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 2.王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 3.张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 4.刘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 5.陈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 6.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 7.赵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 8.黄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 9.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 10.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 给学生起中文名字,一般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学生英文名字的 发音,二是学生本身的气质和特点。
• 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和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起的中文名字有的 莫名其妙,有的很搞笑,比如熊猫、白兔……
你对自己的名字满意吗?为什么?
• 本国姓名:

• 含义:

• 是否满意:


名字的文化

名字的文化

名字的文化名字从远古就有,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

名字从人一出生就被称呼,伴随人的一生,到人死了,墓碑上还留有人的名字。

有人说,伴随你一辈子的,除了影子,就是你的名字。

名字虽短,却是人类文化一脉相连,生生不息的重要承接者。

汉语的姓名,通常只有两三个字。

就在这短短两三字中,记录了多少人的历史,承载了多少民族文化,隐藏了怎样玄妙的秘密呢?据说最早的名字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

名字只是为了互相区别,只要发音方便就好,所以原始民族起的名字里面,有很多“阿”的音,阿大阿二,阿猫阿狗什么的。

因为“阿”是最好发的音,元音。

慢慢地,随着文化的进步、发展,名字才有了特别的意义和讲究。

中国人尤其重名。

名字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的内容。

君子求名,小人逐利。

蝇营狗苟,追逐利益那是儒家文化鄙夷的行为。

名声、名望、名节才是古代士子们非常珍视,甚至可以拿生命捍卫的。

因此,在给后代取名的时候,便有了很多讲究、很多文化、很多趣事。

说到父母给孩子起名字,恐怕大多数父母都体会过象诗人一般冥思苦想,文思枯竭,抓耳挠腮,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觉。

中国文字是表意的,所以可以灌注进去很好的愿望。

短短一两个字,要响亮,干净,要大气,文雅,还寄予了长辈的殷切期望。

可以说,取个好名字,要比作首好诗,写篇妙文更难。

姓高的,叫高升,姓郑的,叫郑钱。

这种功利的期望,表露的未免过于赤裸裸了。

中国人有很多好名字,举不胜举:如孟浩然,这个名字大气恢弘,还有着丰富的儒家文化在里面,那是来自《孟子》里面:“吾养吾浩然之气”的意思。

又比如老舍,原来叫舒舍予,那是把舒字拆开了,意思是牺牲自我的意思,有佛家的思想在里面。

金庸小说里面有很多很妙的名字,为读者津津乐道。

如王语嫣,语笑嫣然,一听就是美女的名字,得了中国文学的神韵。

又如郭靖,杨康,那是“靖康耻,尤未雪”的意思,寄予了国仇家恨在里面。

古人起名字有很多趣事。

传说李白7岁那年的时候,他就已经能作诗了有一次,父亲就想作一首七绝诗来考考儿子,先提了前两句,叫做:“春风送暖等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精品)汉字与姓名文化

(精品)汉字与姓名文化

▪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杜若甫和袁义达根据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2年全国人口干分之 零点五随机抽样资料及1970年台湾省出版 的《台湾地区人口之姓氏分布》一书进行统 计调查,研究表明,全国汉族姓氏中李姓最 多,其次为王姓和张姓。占汉族人口1%以 上的大姓共有19个,除了李、王、张外还 有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 朱、高、林、何、郭、马,这19个大姓占 汉族人口的55.60%。
▪ 第十,以谥为氏,例如:敬、庄、康、武、文、幽、 昭、厉等。
▪ 第十一,以事为氏,例如汉武帝的丞相田千秋因年 老体弱,武帝特许他乘车出入朝廷,时称车丞相, 后人就以车为氏。
▪ 第十二、来自少数民族,如尉迟、慕容。中国回族 有和汉族相同的张、王、刘、杨、金等,也有他们 特有的回、哈、海、虎、赛、黑、纳、鲜等,也有 马、麻、白、满、蓝等准回姓。
▪ 汉族姓氏虽然数量众多,但是研究表明,最常 见的100个姓氏总计约占汉族人口的87%,它 们是:
▪ 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徐、孙、朱、高、林、何、郭、马、罗、梁、 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 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 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 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 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 孔、白、崔、毛、邱、秦、江、史、顾、侯、 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 易、常、武、乔、贺、赖、龚、文
▪ 有的寄托着父母长辈的希望,比如自立、有 为、昌乐、昌来、维贤、慎行、崇理、理嘉、 福义、世英、祥明、瑞敏、瑞民、建华、志 伟、克勤、达仁、贤纯、英哲、行健等,这 一类占绝大多数。
▪ 有的是纪念某一时刻、某个地方,比如“迎年”、 周海婴、关牧村 。

名字的含义和来历

名字的含义和来历

名字的含义和来历姓名的来历最早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母系社会,其意义是用来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工具,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姓名来历:我们先拆文解字,看一下姓名二字,中国汉字都是由象形文字发展二而来,姓乃女字旁,后边是生,从女而生,代表一种血缘关系,主要是因为本来姓起源于母系社会,以前人都随母姓,后来虽然变成了父系社会,子女和父亲姓,但姓还是一直沿用。

姓代表的是一种血缘关系,而名则是用来区分个体的称谓,正如世界上没有哪一片叶子是相同的,同样的道理人也是一样,何况每个人还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呢,有了名,人类才能正常有序的交往,这是名起源的初衷。

姓名的意义:在古代母系社会,那个时候可能没有文字记载,但语言是已经产生了,姓名的产生不仅仅是一种称谓和标识,更是人与人交往的凭证,也是区分个体的工具之一,要不然你和别人沟通,叫不出是那哪个和哪个,那你在和别人转达其他人的观点,人家之道是哪个说的?哈哈,有点绕进去了哈,这也是姓名的意义所在。

对于姓名的意义,除了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工具,更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作为一种,能够将人的智慧与观念流传下来,这是在不同的空间阶段一个能量和另外一个能量之间的对话,不同时代的的能量延续,就比如说孔子的儒家思想,它能被同时代人所记录,被后世所熟知并引以为鉴,假如没有姓名,那谁知道这个文学思想是谁流传下来的?真实性可不可以判断?谁都可以说是自己的思想,但别人又不知道你是谁,以此类推,根本就没有什么文学思想可言,也没有信服力,整个社会都是按自己的思想而活,除了繁衍,国家、民族等等根本就没有价值,也许若干年后还是活着在原始社会,哪有什么社会发展可言,这就是姓名的意义所在。

所以姓名的意义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媒介工具,更是历史和精神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文化价值。

汉字与文化.名字的解析

汉字与文化.名字的解析

解析我的名字“张雪菲” 雪菲是我爸爸给我起的的名字,因为我出生那天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雪花,飘飘摇摇,纷纷扬扬。

我姓张,其实原先我不是特别喜欢这个姓,感觉它很平常,很简单,在大街上随便找十个人,得有两到三个人姓张,然而通过上这节《汉字与文化》,我知道了即使是再简单不过的汉字也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

一、 张zh ān ɡ1.基本信息读音:zh āng ,香港拼写为Cheung(发音为“Cieong ”),台湾国语发音为“Chang ”,外还有其他区域的“张”比如韩国拼音体系则拼写为“Chang 或Jang ”。

部首:弓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繁体笔画:11 结构:左右 部件分解:弓长2.详细解释(1)开,展开。

张开 张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张目”)(2)用东西或者手臂展开接住掉下的东西。

用手张牢 用面盆张住(3)商店开业。

开张(4)拉紧。

紧张 张力宋体楷书(5)扩大,夸大。

(6)放纵,无拘束。

嚣张(7)料理,应酬。

张罗(8)惊惶,慌忙。

张惶失措慌张(9)看,望。

张望(10)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1)量词。

(12)地名用字。

(13)姓氏。

“黄帝第五子清阳生辉,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挥造弧矢,受封于张,后为弓氏。

张,望出太原。

”(见《姓氏考略》)“张,黄,李,赵,黄帝赐姓。

”(见《风俗通》)“张氏,世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

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

此非命姓氏之义也。

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

(见《通志。

氏族略。

以字为氏》)3.汉字溯源古代的一种职业,弓箭制造者。

(1)形声字。

从弓,长声。

本义:把弦安在弓上。

(2)同本义。

与“弛”相对:有张有弛、张弛有度鲁琴张字子开。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与中国的姓名文化
摘要姓名是我们人类每个个体的标志,而方块汉字的神奇变化和象形表意性给姓名提供了广阔的演绎空间。

这样历时几千年,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与汉字有关的姓名文化。

因此,对我们来说,从文字角度探索中国的姓名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汉字、姓名、文化
正文
引言: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取名。

正如古语所言:“行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验名。

”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要想观察辨别事物、人物,必先定名然后才可以成事,而事物的得失成败又可以验证其名。

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人的姓名的重要性。

包括古代的很多人都认为“名”是“命”,所以在对待起名字的事情上是格外的谨慎。

而且现在也是这样,人们认为一个好的名字可以伴随人的一生,为人带来好运。

所以这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姓名文化。

下面就让我们来从汉字角度来探究一下姓名的起源和汉字中的姓名文化。

一、姓氏起源
1.1从“姓”字看姓的起源
关于“姓”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古往今来,很多人都给它下过定义。

譬如《说文解字》中曾经这样提到过:“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生子,故称天子。

从女从生,生亦声。

”这句话表明了姓的含义最早与女性生子这一现象有关。

而且从汉字本身的结构来分析,“姓”字的偏旁是“女”字旁,所以我们大概可以猜测“姓”
是女人或者是当时的母系社会有关。

而事实确实是这样。

在遥远的古代人类曾经历过母系氏族制,那时的婚姻是族外群婚制。

即甲氏族中的一群同辈男子,嫁到乙氏族中给一群同辈女性作丈夫。

一个女人有好多丈夫,同样,一个男人也有多个妻子。

所以生下来的孩子只知道哪个是他的母亲,至于父亲则不好确定了。

所以这就是姓“从女生”的道理。

比如说皇帝姓姬,神农氏姓姜,这些都是姓起源于母系社会的明证。

1.2姓与氏的统一
谈到姓,很容易使人想到氏。

虽然现在姓氏表示同一概念,但是在上古时期姓与氏所指完全不同。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中注:“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

”就是说,一个人的姓是指他的血统来源而言的,氏则是指他子孙的血统来源而言的。

当时之所以进行这种严格的区分原因有三。

一是严格男女之别;二是为了区别贵贱;三是为了更好地选取婚姻之家。

但在春秋末年以后,由于礼崩乐坏和战乱的影响,姓与氏之间的界限慢慢变得模糊不清,出现了姓氏走向统一的势头。

于是,姓氏开始合而为一。

从此每个宗族有了固定的姓氏,血统源流的线索也开始清晰。

二、姓氏详解
2.1中国姓氏知多少
我们国家共有多少姓氏?这是一个人人都会问但又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

因为从姓氏发展的本身来看,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姓氏在发展中被摒弃不用,而有些人还在根据不同的原因创造新的姓氏。

但是这些被摒弃的、或者正在使用的、新出现的姓氏无疑都应包括在中国姓氏总数之内。

通过很多古代书籍中我们可以发现姓氏的变化轨迹。

譬如说在先秦时期的姓氏书籍《世本》中收入18姓875氏,在汉代的姓氏书《急就篇》中收入130姓。

而在两汉以后,我国使用的姓氏在不断地增加,一些新的姓氏和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的姓氏大量涌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姓氏数量。

现在人编著的《姓氏辞曲》中收录的姓氏则达8000多个。

可见我国的姓氏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

母系氏族社会起源的姓遗传下来的姓只有任、姚、姜三姓,其他的不是消失就是人口极少。

而父系氏族时的姓却大都保留了下来。

据统计到今天我们中国的姓氏已达到了1193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

2.2“贵”姓之贵,贵在何处
国人见面时都习惯问对方“贵姓”,那么这个“贵姓”中的“贵”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谈到中国的百家姓,我们就会想到“赵钱孙李,周五郑王”。

百家姓之所以以“赵”开头是因为当时的皇帝姓赵。

和百家姓一样,由于我国古代最重视身份地位,所以使用的姓氏也往往带有等级的色彩。

在古代各个王朝都有各自的贵姓,比如说:汉朝皇帝姓刘,唐朝皇帝姓李,宋朝皇帝姓赵。

在当时各个皇帝所使用的姓氏无疑是
当时最尊贵的,皇帝不会允许平民和自己的姓一样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姓氏最尊贵的。

所以当有的大臣们被皇帝赐姓时,他们都会感到很荣幸。

而且当时的社会上也特别重视姓氏。

尊贵的姓只能被皇帝或者大臣们使用,这就奠定了贵姓中姓的“贵”的地位。

三、名字中的汉字文化
3.1起名的方法
中国人的名字涵蕴丰富,颇有讲究,在某种意义上,名字之于中国人除了标识与符号的价值之外,更被寄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体现了一种文化修养。

起名如同作诗填词,可以借鉴赋、比、兴手法进行构思。

或者说可以假借外物,意兴联想,展开构思。

一个好的名字应该蕴含着丰富的汉字文化内涵。

方法则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纪时法:即根据出生年份、季节、月令、日期、时辰起名;(二)纪地法:即根据出生的地方起名;(三)纪事法:即根据出生时所发生或遇上的事情起名;(四)顺序法:即根据出生顺序为名;(五)叠字法:即两字相叠成名;(六)托寄法:即通过起名寄托长辈对婴儿的种种期望。

除此之外,取名时还要注意避讳。

(一)数理选择:1、避开凶数。

2、排出取名者的八字,找出五行喜忌,取名时要补偏救弊。

(二)字音选择:1、避免姓和名的声母、韵母相同,如“汪文微”,“包波邦”。

2、避免姓名的字音与不雅之词语谐音。

如李思、
韩渊、史诗、杜子达等名字,看字义都很文雅,但容易在口语里读成你死、喊冤、死尸、肚子大等。

3、避免姓名的四声相同,如“柳景选”,全是三声,“张湘霜”,全是一声,读起来不顺口。

(三)字义选择:1、太俗的字,如“李二”,“胡平娃”等。

2、不要取太洋化的名字,如“玛利”,“亨利”,“约翰”等。

3、不要用太冷僻的字,“周鞫”。

(四)字形选择:1、笔画不宜太多。

2、名字的部首、偏旁要避免相同,如“江波澜”,“佟信修”。

3、注意字型的肥、瘦、长、短、强、弱、虚、实。

3.2人名的基本特点
中国人名形式繁多,内容丰富,概而言之,人名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汉语讲究韵律的和谐。

这些特点使得汉语人名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比如说扶苏、杜牧、杨洋等。

第二,多名制度。

在当代社会,中国的姓名制度大大简化了。

一个人最多可能有两个名字就是大名和小名。

但在古代中国,实行的是多名制度。

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名字,正所谓说幼有名,长有字,死有谥。

还会有别号等。

所以说古代中国的人名制度相当复杂。

第三,从文化内涵看,中国人名具有浓厚的礼教色彩。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封建礼教都渗透到了人名系统的各个角落。

第四,从时代特征上来看,人名往往带有厚重的时代烙印。

比如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人都用国、强、华等字命名。

中国人的姓名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
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

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五千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

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姓名与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四、小结
中国人的姓名体现辈分、渊源、传承、期盼、情感、思想,讲出处、有典故、通伦理、求蕴藉,避讳之礼博大深厚,礼义廉耻尽在其中,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对某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取名的基本方法、择字风尚及忌讳要点等现象的观察、思考与分析,可在探寻当时政治形势、时代精神、社会习俗和文化水准诸方面获得宝贵的启迪和资源。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姓名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而且方块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具有它的神奇性。

所以能够从汉字角度探索中国的姓名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梵.汉字的故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2]王泉根.中国人名文化[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
[3]郑宝倩.华夏人名与中国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