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论文乡村旅游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乡村旅游的现状与发展——以徐州新沂为例
旅游管理论文乡村旅游的现状与发展——以徐州新沂为例乡村旅游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已经成为旅游业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徐州新沂市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景的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本篇论文将以徐州新沂市为例,探讨乡村旅游的现状与发展。
一、徐州新沂乡村旅游的现状作为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徐州新沂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这里有着漫长的历史和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些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条件。
1. 丰富的文化资源徐州新沂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景点。
比如,新沂博物馆,这里是新沂市的重要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展品,能够向游客展示当地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的演变。
2. 独特的民俗文化徐州新沂市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的民俗文化非常独特。
特别是当地的苏皖民间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民间歌舞、风俗习惯和土家特色美食等,这些都为游客提供了特别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体验。
3. 壮丽的自然风光徐州新沂市的自然风光非常壮观,其境内有着很多自然景观和自然保护区。
例如,仙人洞、仙人潭、猕猴洞等自然景观,以及北新沂湖、南新沂湖等自然保护区都能够为游客提供美好的自然风光。
二、徐州新沂乡村旅游的发展1. 景点的开发徐州新沂市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主要是通过开发和整合自然、历史、文化景点等资源,并逐步提升景区的档次和文化内涵。
2. 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和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徐州新沂市正在逐步推进乡村旅游的生态化。
在景区建设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主张从游客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逐步建立乡村旅游行业的良性生态产业链。
3. 协同发展徐州新沂市也意识到乡村旅游的开发不能孤立,应该与周边的城市旅游和地域经济有机结合。
因此,徐州新沂市的乡村旅游开发将好似与城市旅游的线路联接,实现相互依存和协同发展,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乡村旅游和城市旅游的互补性和协调发展。
新时期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思考论文
新时期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思考1.乡村旅游的内涵1.1 乡村旅游的概念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它是农业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农业的一部分消费功能,不是以营养物、生活用品、工具等形态去满足人们的物质消费要求,而是以多姿多彩的情趣来满足其文化消费要求。
最近几年以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花样翻新,一些大中城市的郊区乡村创造性地开展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农业观光”等,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旅游者都产生了新的吸引力。
1.2 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1)旅游者的一切旅游活动均发生在“乡村”这一特定的区域环境内。
(2)旅游资源应是乡村已开发的和待开发的,原生的或再生的,属集体的或个人所有的各类自然、社会资源。
(3)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具有比较浓厚的地方特色、乡村特色、民族特色。
(4)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应该以经过培训的农业人口为主。
(5)乡村旅游经济兼有乡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个体经济成份,它应纳入乡村经济核算体系;有些核算内容可虚拟地纳入整个国家旅游经济统计,以反映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1.3 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应运而生的。
随着双休日和黄金周等休假制度的推行,休闲度假旅游逐渐从边缘的旅游方式上升为主流。
乡村旅游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种较为廉价和方便的选择,一方面,它的健康和绿色的特征对城市居民构成极大的吸引力,乡村成为人们释放压力、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理想场所;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可以使游客参与具有生态旅游、户外活动等多种色彩的乡村活动,亲身体验乡村文化,以追求更为独特的个人体验。
目前我国共有203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2]2.乡村旅游与“三农”问题2.1 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2.1.1 乡村旅游与农业的关系(1)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展,可以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不利局面,众所周知,旅游业是高关联性的行业,乡村旅游的开展,需要为游客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和物资消耗,势必会带动当地的交通、商业、文化等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许多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开发乡村旅游,并以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进步。
课题研究论文: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122041 旅游管理论文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旅游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从追求身体享乐为主变为以精神追求为主。
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城市化进程的时间较短,乡村生活的印记还留存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我国社会在实质上是“乡土的”。
乡村旅游为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居民提供了满足“回归自然”这一心理需求,乡村成为了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
因此乡村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 朱家湾村概况朱家湾村地处陕西省柞水县西北部秦岭南麓,红妙河畔,曾经贫困而窘迫。
即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朱家湾村的发展。
随着2007年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开通,给紧邻终南山隧道口的朱家湾村,带来了新的机遇,该村融入了西安1小时旅游圈的范围内,交通的便利,自然风光优美,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憩度假休闲,成为西安人自驾游和短线游的目的地之一。
自此,朱家湾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xx年成为商洛市命名的首批秦岭美丽乡村,进行重点建设。
之后,又被国家农业部、住建部命名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
2 朱家湾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朱家湾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路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依托牛背梁国家级森林公园,把美丽乡村作为景区的一部分打造,既完善丰富景区旅游项目,又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水平,使该村成为服务景区和自成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现已完善提升了朱家湾入口形象区、红妙河综合服务核心区、沁园村新型农业综合体、花锦园高端民宿区等区域,利用河道空地,修建田园式的漫步长廊。
为了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发展农家乐产业,目前采取农户自筹、政府补贴的办法,对朱家湾村农家乐进行改造升级,并根据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重点开发高端民宿区,以创意旅游带动美丽乡村的全面升级。
(毕业论文)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一个亮点,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有着巨大的生命力,但是也随之产生了许多问题。
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谈起,对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对策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己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题,而乡村旅游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
乡村旅游既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做好、做火、做活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1. 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关系到乡村旅游的理论构建,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了诠释。
笔者认为在何景明,李利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一文中,提出的定义最为全面。
该篇文章提出了乡村性是界定乡村旅游的关键。
乡村性的特征是:第一,地域辽阔,人口密度较小;第二,土地利用和经济活动以自然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为主,建筑物占地面积较小,具有乡村型的自然景观,并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第三,有传统的社会文化特征。
因此应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做如下界定.•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6]。
2. 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旅游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产业,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在我国存着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我国显得十分必要。
2.1加强城乡经济文化交流,缩小城乡差距的需要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概念,并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五个统筹”的首要位置。
乡村旅游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题目:乡村旅游的影响感知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为例摘要: (5)关键词: (5)1 乡村旅游 (5)2 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影响: (5)2.1 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积极影响 (5)2.1.1乡村旅游对经济结构的牵动作用; (5)2.1.2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5)2.1.3增加就业 (5)2.1.4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 (5)2.1.5有利于旅游地资源的复合开发 (5)2.2 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消极影响 (5)2.2.1旅游地经济的不稳定性 (6)2.2.2制约了旅游地农业的发展 (6)2.2.3旅游超前发展所引发的问题 (6)3 乡村旅游对乡村社会文化的影响 (7)3.1 乡村旅游对乡村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7)3.1.1有利于促进当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居民观念的更新,学习文化积极性的提高; (7)3.1.2加强城乡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有好来往,为城乡居民提供了解和交流的机会; (7)3.1.3有利于当地形象的塑造; (7)3.1.4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开拓村民的视野; (7)3.1.5增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地区生活质量。
(7)3.2 乡村旅游对乡村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8)3.2.1形成游客与当地居民的矛盾 (8)3.2.2引起社会道德的退化 (8)3.2.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业化 (8)4 乡村旅游对乡村环境的影响 (8)4.1.乡村旅游对乡村环境的积极影响 (8)4.1.1促进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 (8)4.1.2改善当地村落环境 (8)4.2.乡村旅游对乡村环境的消极影响 (9)4.2.1造成乡村的水质下降、空气质量下降,噪音增加; (9)4.2.2长期接待大量的来访旅游者,会使乡村古村落等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受到威胁; (9)4.2.3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将加剧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和破坏; (9)4.2.4旅游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会使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9)4.2.5给当地居民生活环境带来压力; (9)5 十渡镇的乡村旅游发展 (10)5.1、十渡镇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10)5.1.1推进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10)5.1.2加强软硬件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10)5.1.3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俗旅游 (10)5.1.4求真务实,科学高效,打造山水秀地新十渡 (11)5.2 十渡镇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1)5.2.1农民对投资民俗旅游业仍存有顾虑。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摘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作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伴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在日益增加,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和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解读关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内容.关键词:休闲旅游,农村经济,环境建设一、背景乡村休闲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
(1)先天优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2)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
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对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
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3)发展前景:我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多年实践的积累为乡村旅游夯实了产业基础。
乡村旅游论文范文
一、求关于乡村田园风情的论文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我国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是在21世纪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发生很大变化时才出现的。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既古老而又新颖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农业、农民为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是以农村独特的生产形态、居住环境、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形态。
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中,体验营销不可缺少。
体验营销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是体验经济的一个最为典型的表现阶段。
1998年美国战略地平线LLP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提出体验营销是指:从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等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理念。
并且认为消费者消费是理性和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中、消费后的体验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
体验营销目前不仅应用到生产、流通企业,还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服务性企业中。
对于乡村旅游这种旅游产品而言,其本身也属于服务经济所提供的产品,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提供“服务”就逐渐演变为提供“体验”,这样体验营销就在服务业中应运而生。
本文主要分析在乡村旅游中如何应用体验营销。
一、树立体验营销观念随着我国休闲经济和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
如何在这良好的发展势头下取得比较好的竞争优势,这是乡村旅游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如何吸引消费者、如何创造并引导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还有那些需求未被满足等,这同时也是乡村旅游产品要面临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乡村旅游服务的企业应从营销模式的角度来考虑解决方法。
长期以来,旅游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只仅仅是交通工具、景点、文化方面的变化,消费者只是被动的接受旅游服务,而且对旅游产品的信任度也逐渐降低,因此就出现了“看景不如听景好”的俗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因为消费者在享受旅游服务的时候只是走马观花,实质性的体验活动很少,因此感触不深。
论文正文 孔繁龙 天祝乡村旅游
浅谈甘肃天祝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商学院国贸081 孔繁龙指导教师:艾清【摘要】乡村旅游作为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天祝乡村旅游已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成为促进天祝旅游经济稳步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由于缺乏宏观规划和正确引导,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本文根据生态旅游学理论,在系统分析当前天祝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成因,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天祝乡村旅游现状发展对策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观光性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逐渐成为农村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形式,并为农村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国家旅游局分别把2006年和2007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和“和谐城乡游”,将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指向农村。
由此,乡村旅游逐渐兴起,以“进农家院、吃农家饭、喝农家酒、饮农家茶、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享农家乐”为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正日益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和认同。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全县平均海拔3500米,祁连山脉横贯全县。
近几年来,天祝县以藏族、土族风情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游从无到有并发展初具规模,逐渐形成鲜明的特点,成为繁荣当地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载体。
但从总体上看,天祝乡村旅游仍处在发展初级阶段, 虽然竭力遵循了“先发展后规范”的发展思路, 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为了不断促进天祝县农家乐旅游的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更好地发挥乡村旅游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系统地分析和探讨天祝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势在必行。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定义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的自然风光为基础,以乡土文化为核心的一种生态旅游活动,具有重新配置乡村资源、整合乡村功能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普遍存在。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试析洞头县旅游开发与保护作者学籍批次学习中心层次专业指导教师内容摘要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乡村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值得社会各界予以关注并加以正确引导。
洞头县作为全国十二个海岛县之一,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县名命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当前,随着洞头半岛工程即将完成,洞头正从海岛迈向半岛转变,风景旅游也面临着新的转变与挑战。
对此,在新的形势下,应如何应对洞头旅游的发展方向,使洞头旅游资源的开发既有内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扩展。
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对洞头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作如下分析。
关键词:乡村旅游问题对策目录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试析洞头县旅游开发与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及存在的问题 (1)(一)现状 (1)(二)存在的问题 (1)1、高质量、高品味旅游景区开发缓慢 (1)2、游客人均花费低,缺乏过硬的旅游产品,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3、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1)4、缺乏正确观念和认识,发展思路不清 (2)5、缺乏科学规划 (2)6、政策措施不到位 (2)7、监管力度弱 (2)8、产品缺乏特色及品牌 (2)9、服务设施落后 (2)10专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不规范 (2)11缺乏产业链,综合经济效益低 (2)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3)(一)加强特色 (3)(二)溶入互补 (3)(三)扩大区域 (3)三、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 (4)(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选择 (4)(二)开发渔乡游应注意的问题 (4)四、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 (5)(一)旅游城镇的类型 (5)(二)开发利用城镇旅游资源的方略 (5)(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的内容 (6)五、旅游开发与体制创新 (6)六、对策与借鉴 (7)1、制定扶持政策,建立鼓励机制 (7)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7)3、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7)4、规范接待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7)5、保持乡村文化本色,注重优良民风的培育 (7)6、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策略和发展模式 (8)7、努力拉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 (8)8、创新特色产品,扩大产品促销 (8)9、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 (8)参考文献 (9)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试析洞头县旅游开发与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及存在的问题(一)现状洞头县是全省唯一以县冠名的风景旅游名胜区,冬暖夏凉,风光旖旎,有石奇、滩佳、礁美、洞幽、岛多、鱼丰之特色,富有“海外桃源别有天”之意境,全县共有7大景区300多个景点。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论文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论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乡村旅游发展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可以保护传统文化,提升乡村形象,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背景、乡村旅游的定义和特点、乡村旅游的意义和现状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和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
乡村振兴是为了实现我国城乡发展的协同、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战略。
而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通过发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乡村民宿等形式,吸引游客到农村游玩、休闲、体验等,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式。
乡村旅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地域性鲜明,每个农村都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和乡土文化;二是亲近自然,乡村地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可以提供自然景观、农耕文化等体验;三是休闲度假,乡村环境宁静安逸,适合游客进行休闲度假;四是文化体验,乡村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可以给游客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五是乡土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乡村旅游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乡村旅游可以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提高乡村形象,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三是乡村旅游可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农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提升乡村发展水平。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乡村基础设施缺乏,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二是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和差异化。
三是乡村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四是乡村旅游宣传推广不到位,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发展策略和对策。
一是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建设水平。
乡村旅游业开发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
乡村旅游业开发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开发研究摘要: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对于发展我国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在阐述乡村旅游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海南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优势,指出了海南目前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了海南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假设干意见》,这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从此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掀起了区域旅游全面开发的热潮。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该如何定位和发展,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一大热点。
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目前在各地方兴未艾。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回归大自然已经成为人们的向往。
特别是对于久居喧嚣都市的人们来说,利用周末闲暇,到城郊乡村野外体验农事、休闲度假,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于有着特色热带海岛农业旅游资源的海南来说,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乡村旅游是指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表达“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二〕乡村旅游的类型1、观光型乡村旅游。
主要是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欣赏型乡村旅游,如参观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乡村民居建筑,或欣赏民俗表演等。
乡村旅游毕业论文
乡村旅游毕业论文浅谈黎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摘要]通过分析黎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构建了黎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为黎平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黎平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战略分析近年来~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我县的旅游产品种类~延伸了旅游产业链~而且成为城里人回归自然~体验农村生活~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农村文明进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其口号:“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开发乡村旅游既适应旅游消费多样化~更满足了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需求。
而且~发展乡村旅游正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
可见两者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面貌、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文明素质~以及提升村政的民主管理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等目标上完全一致。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推动.这种联合开发、综合利用、统筹协调、整体优化求发展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可持续的开发。
黎平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发展空间余地较大。
根据黎平县旅游局制定的规划~“十一五”时期~黎平县农业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
2亿元。
在此期间~全县农业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8,~带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累计人均增加收1入280元,每年新增农民旅游就业2000人~累计增加农民旅游就业10000人~间接从事农业旅游的农民达到10万人以上.面对新世纪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和机遇~黎平乡村旅游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一、黎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黎平县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面~是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东南面与湖南靖州、通道县及广西三江县交界~西南面与榕江、从江县毗邻~东北与剑河、锦屏县接壤.全县国土面积4441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3086个村民小组~是贵州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之一。
【完整版】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录摘要 (2)一、乡村旅游的基本内涵 (3)(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3)(二)乡村旅游的特点 (3)(三)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 (4)二、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5)(一)乡村旅游可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5)(二)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5)(三)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村整体文明的提高 (5)三、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6)(一)开发水平较低,产品形式单一,产品雷同现象严重 (6)(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低 (6)(三)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相关配套政策 (6)(四)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 (6)(五)观念落后,产业组织自发性强,难成规模效益 (6)(六)乡土文化城市化,渐失特色性 (7)(七)品牌意识欠缺,促销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7)四、发展乡村旅游对策研究 (7)(一)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7)(二)科学策划,丰富内涵,丰富产品结构,吸引客源 (8)(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8)(四)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发展资 (8)(五)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8)(六)整合旅游资源,挖掘特色性和文化性 (9)(七)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模式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趋丰富,这也直接引发了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越来越热的旅游大军中,乡村旅游活动异军突起,成为我国旅游业不可小视的新的增长点。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延续了千年历史的乡土文化,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有恬静安宁的田园风光,做大做强做活乡村旅游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还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尤其在国家旅游局倡导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后,乡村旅游更是获得长足发展。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谈起,就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讨论,并且提出来解决的策略,使乡村旅游走上健康的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
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浅议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0-000-01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不仅迎合了旅游者追求“回归自然”与个性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又是引导消费,刺激内需,特别是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结合,更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乡村旅游应是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结果。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依赖的乡村景观也正面临着危机。
关键词乡村旅游危机对策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产物。
乡村旅游融农业生产与休闲游乐于一体,它不仅利用了生物资源,而且还挖掘了景点资源,既发展了第一产业,又带动了第三产业。
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危机的表现、根源,提出其发展管理的对策,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我国乡村旅游概况随着国家旅游局把2006年的旅游主题定位为“中国乡村旅游年”,作为一个现代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迅猛的发展势头,接纳越来越多的旅游者。
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经济性行为,一些地方领导和旅游部门一开始就为了获利而去包装、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导致其依赖的乡村景观也正面临着危机,乡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正受到干扰与威胁,这种干扰和威胁最终将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发展。
二、景观危机表现(一)特色危机,景观雷同性增强乡村旅游地因其充满地域特色的景观风貌和民俗文化而成为吸引都市人的好地方。
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乡村景观的雷同性也随之增强。
从曾经风靡一时的“仿古一条街”,到随处可见的观光果园、农业示范园、古镇民居、民俗村等,人们曾经追求的景观特色越来越模糊。
(二)环境危机,生态景观的破坏不容忽视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山体被挖、树木被砍、古屋被拆、湖塘被填、村道被堵、到处涂鸦的现象层出不穷,不少乡村旅游地失去了宝贵的自然生态魅力。
旅游农业论文
旅游农业论文引言旅游农业,即将传统的农业资源开发成为旅游景点,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感受农村的田园风光。
旅游农业的兴起,不仅仅是传统农业的转型,更是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呼声。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而旅游农业则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本文将探讨旅游农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建议。
发展现状旅游农业从无到有到现在的热潮,从最初的“乡村游”到现在的多样化,涵盖了度假村、乡村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多个形式。
具体来说,旅游农业要求农业资源具备一定的观赏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可旅游性,与传统的农业不同的是更注重游客体验,强化了互动性。
旅游农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和农业业的深度融合。
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2019年中国旅游人数达到15.9亿人次,其中涉及农村旅游的近3亿人次,创造近万亿元的收入,贡献了约30%的旅游收入。
优势促进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农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但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农村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
而旅游农业的兴起,提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突破口,农民可以通过旅游农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获得更多的收益。
拓展了旅游市场旅游农业的创新玩法、多样化的农业观赏资源为旅游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提高了旅游的满意度和质量,也为旅游市场带来新的增量。
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旅游农业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建设乡村民宿和农家乐,改善了乡村生活环境,并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面临的挑战旅游农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其面临的挑战不能忽视:1.缺乏市场定位旅游农业发展虽然多元化,但市场层次较为混乱,定位不明显,不同类型的旅游农业没有统一的标准,游客往往难以把握自己的需求。
2.面临的环境和生产压力旅游农业发展中,农民通过豢养鸡、养殖等经营模式为游客提供服务,同时也面临着环境和生产压力。
乡村旅游发展方向论文
乡村旅游发展方向论文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文进行修改:一、引言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发展方向的角度,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乡村旅游发展方向1. 产品差异化发展(1)深入挖掘乡村文化。
各地应根据自身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资源,开发具有独特性的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2)创新乡村旅游产品。
结合现代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开发农事体验、森林探险、渔村风情等特色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2. 提升服务质量(1)加强乡村旅游培训。
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2)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提升乡村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方面的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3. 基础设施建设(1)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优化乡村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
(2)改善乡村旅游环境。
加强环境卫生治理,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形象。
4. 产业链延伸(1)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
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如农产品加工、销售、旅游纪念品制作等,提高农民收入。
(2)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5. 市场营销与推广(1)创新乡村旅游宣传方式。
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
(2)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与措施1. 发展目标(1)到2025年,乡村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5%。
(2)到2025年,乡村旅游就业人数占全国旅游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20%。
2. 政策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乡村旅游论文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乡村旅游论文:天水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摘要】关于天水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能够大力推进天水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
并且给出了四种发展模式。
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天水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一、天水乡村旅游产业总体推进思路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我市争创“全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各县(区)争创“中国旅游强县(区)”的目标,充分利用我市旅游品牌优势,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遵循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特色”的方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抓点带面、立足服务、打造品牌,大力推进我市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2.发展目标。
以天水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田园风光为主,全面构筑结构合理、服务良好、效益明显,与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模式、多层次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到“十一五”末,全市拟建成1-2个乡村旅游示范县区、3-4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0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点,并力争其中有1/3进入国家及行列。
到2010年,全市以旅游业为重要产业的自然村争取达到全市自然村总数的1%,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达到1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达到5万人,乡村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1.8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0%,逐步形成人文资源、自然风光和乡村旅游“三位一体”的旅游格局,使乡村旅游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
3.开发原则。
①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政策和措施都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的同时,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子,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永续和持续发展。
②把全面推广和示范引导结合起来,建立示范点,重点扶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从而带动和推动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论文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论文乡村旅游发展摘要: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人们对于城市的喧嚣逐渐厌倦,开始转向寻求宁静和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具有充满潜力的发展前景。
本论文将分析乡村旅游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的动力和挑战,探讨如何有效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区参与一、引言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的自然景观、文化传统以及农业生产为主要资源,以旅游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体验乡村生活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1.自然环境优美: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通常远离城市的喧嚣,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人们寻求宁静和放松的理想场所。
2.丰富的文化传统:乡村地区通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游客可以了解到当地的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品等。
3.农业体验:乡村旅游提供了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体验机会,游客可以参与农田劳动、采摘农产品等活动,亲身体验农村的生活方式。
4.提供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乡村旅游注重与自然的和谐,保护自然资源,避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倡导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推动:1.城市压力:人们逐渐对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感到厌倦,开始寻求回归自然和宁静的机会,乡村旅游满足了这一需求。
2.政府支持: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3.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机遇,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乡村旅游发展的挑战乡村旅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地区通常缺乏完善的交通、住宿和餐饮设施,需要加大投入和改善基础设施。
2.环境保护问题: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环境破坏,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3.乡村居民的接受度:乡村居民对于乡村旅游的接受度不一,有的人担心旅游活动会对当地的生活造成影响,需要加强宣传和社区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乡村旅游论文:天水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摘要】关于天水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能够大力推进天水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
并且给出了四种发展模式。
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天水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一、天水乡村旅游产业总体推进思路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我市争创“全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各县(区)争创“中国旅游强县(区)”的目标,充分利用我市旅游品牌优势,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遵循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特色”的方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抓点带面、立足服务、打造品牌,大力推进我市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2.发展目标。
以天水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田园风光为主,全面构筑结构合理、服务良好、效益明显,与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模式、多层次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到“十一五”末,全市拟建成1-2个乡村旅游示范县区、3-4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0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点,并力争其中有1/3进入国家及行列。
到2010年,全市以旅游业为重要产业的自然村争取达到全市自然村总数的1%,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达到1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达到5万人,乡村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1.8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0%,逐步形成人文资源、自然风光和乡村旅游“三位一体”的旅游格局,使乡村旅游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
3.开发原则。
①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政策和措施都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的同时,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子,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永续和持续发展。
②把全面推广和示范引导结合起来,建立示范点,重点扶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从而带动和推动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
③结合实际,科学规划部署,合理开发在乡村旅游项目的民俗性、亲和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多样性上不断创新。
④在利用和开发农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坚决避免因盲目发展,统筹不够和低层次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
⑤树立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提升服务层次,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协调、规划、信息、促销和培训等服务工作,拓宽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建立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
4.工作重点。
各县区政府及旅游、农业部门要紧密协作,建立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中,结合实际,发展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如:文化探秘、民俗艺术表演、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旅游、体验旅游和观光农业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建设生态农业。
各县区要紧密结合实际,选择乡村旅游起步较早、搞得较好的地方作为试点,创新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总结成功经验,积极加以推广,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天水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针对天水乡村旅游发展其存在问题,综合天水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可以因地制宜的选择四种模式来加快天水乡村旅游发展。
1.景区带动型模式。
景区带动型模式主要有两类利用方式:一是“搭便车”方式,与景区形成的差异性产品组合;二是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旅游景区的部分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
无论是哪种类型,其客源主要是依托景区客源,所以这类产品的开发应与其依托的景区的产品类型形成互补,突出自身的特色,做出精品,突出乡村特有的文化内涵与特色。
天水市的大部分景区尤其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农村或城市(县)郊区,这些景区较乡村旅游项目知名度高,交通、住宿等设施配套初具规模,客源较为稳定。
近几年,天水充分依托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借助这些风景名胜区的引力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一方面,带动了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及配套服务,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销售等,促进乡村旅游及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旅游景区周边农民就业和收入增加,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另一方面,将风景名胜区部分功能分离出来,减少了旅游景区建设资金的投入压力,迅速扩大和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功能,并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丰富景区旅游活动和景区旅游服务功能。
例如位于麦积山景区附近的贾河镇积极对接麦积山旅游,融入麦积山旅游的总体布局,大力建设生态型小城镇和休闲旅游区,重点建设开发“民居客栈”、“农家乐”等旅游设施和活动项目;加大对曲溪、仙人崖、净土寺等景区的深度开发,不但能丰富旅游内容,且能让广大游客在享受回归大自然乐趣的同时,通过参与体验农村田园风光,融入自然,自娱自乐,体现现代旅游休闲趋势,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2.城市依托型模式。
城市依托型模式是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是依托于庞大的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以“农家乐”为基本形式(也是最初的形式),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等为主要内容,为旅客提供乡村体验和回归自然的空间,借助于紧邻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发城市居民旅游。
城市居民是这类发展模式的主要客源市场,部分学者在研究城市依托型模式时认为,乡村旅游时间限制在一至两天,100公里的旅游距离能够为多数城市居民所接受,并且成为围绕城市开展的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同时距离城市20公里和70公里处,形成两个乡村旅游地密集带。
根据这一理论,天水乡村旅游城市依托模式应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依托中心城市天水的一级环城区,以天水城区为圆心、半径为30公里的圈内开发乡村旅游比较理想。
如天景园等开发就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依托地方县市的二级环城区。
除了可以共享一级环城区的客源外,还有自身客源,但要注意结合本地的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如清水温泉、街子温泉等。
随着天宝高速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丰富城市依托型模式的发展,为天水乡村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该类型发展模式所依托的资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乡村自然环境,在开发中必须注意按照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和资源优势来安排旅游产品,注重旅游产品的自然性、休闲性、观赏性,满足城市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如观光、休闲、购物、体验、品尝、游乐等。
3.特色小城镇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是旅游小城镇发展类型;二是现代农村展示类型。
这两种类型都是把旅游开发与农村乡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向游客展示乡村特有的风貌。
一般来说,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小城镇多数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有一定的基础,体量适中,易于集散,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如街子镇内有有历史悠久的寺观,完整的古街区,有古民居、商铺、文庙、武祠,亦有县衙、城隍庙,配置竟是如此齐全,超出了古镇的建置。
这类城镇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要有高起点的规划,在开发中着力挖掘内涵,挖掘原生态文化,重点打造文化品牌,以乡村意象为最高层次,依托壮美的自然景色、恬静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精心设计乡村旅游的内容,体现乡土文化和乡土特色。
而现代农村展示小镇则是指以新农村形象为旅游吸引物的乡村旅游。
这类农村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知名度较大,住宅、街巷、道路和生态环境、产业设施、服务设施及各种配套设施方面较为完善和发达,成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典范。
三、天水发展“乡村旅游”应把握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
各地应以“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村脱贫奔小康的切入点,为改造农村、使农民就地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为目标,以天水地域性乡村生态环境条件为基准,将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到天水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个系统中,发掘并构建天水地域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建天水乡村旅游品牌,提高天水乡村旅游知名度,真正发挥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促进天水新农村建设。
2.社区居民充分参与原则。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社区居民(当地农民)为本,保证社区居民的充分参与,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当地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保护乡村旅游景观的自觉性,提高村民对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和长久支持力度,这是发展天水乡村旅游遵守的最重要原则,是提高天水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保持乡村旅游持久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在旅游资源品位不高、资源类型相对单一,地域仍处于相对贫困的大多数天水乡村地域,乡村旅游发展的最佳模式,应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作用下,建立天水“农业—乡村旅游业双赢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形成相互促进和“合力”的效果,是天水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可持续发展原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乡村景观旅游最独特的就是乡村不可再生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
在天水乡村旅游开发中,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承载能力和社会承载力,预测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成本,使之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最终建立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可持续经营模式,不能以牺牲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代价、以短期的粗放经营行为来获得一时的利益。
其次,必须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提高乡村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发挥正面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特别是要加强乡村旅游地居民对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因此,必须以促进乡村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力争通过科学合理的模式选择,实现天水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的综合效益。
四、建议和措施1.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农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相统一。
可持续旅游发展,其实质是要求旅游与文化、自然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和协的整体。
天水乡村旅游要扩大市场,发挥农村旅游资源优势。
就离不开对已有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它的前提和基础是保护,开发是扩展和深化。
天水乡村旅游业是一项新的产业,需要制订一整套发展计划,包括近期组织实施划和长远规划。
旅游资源要避免普遍开发,力争重点开发和创新开发。
首先,保护并激励广大群众旅游开发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因重复建设,投入多产出骑虎难下的局面。
其次,对现有旅游资源优势要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防止出现一轰而上、布局混乱等局面,并且努力营造地方特色,培植乡村旅游品牌。
景点恢复性建设与配套建设相互协调。
景区(点)客源充足,容易形成休闲农舍休闲山庄扎堆经营,要通过规划控制,合理布局,保护旅游资源环境。
休闲农山庄等经营场所,要统一建筑风格,使其与景区(点)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协调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