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汉语热以及汉语难学论的初步探讨
外国人的“汉语热”和中国人的“汉语冷”_初中作文
外国人的“汉语热”和中国人的“汉语冷”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外国人的“汉语热”和中国人的“汉语冷”,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有一天,外国人说的中文都比中国人说得溜,那是怎样的一幅有趣场景。
也许你会说这不可能,但是就眼下观察,世界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世界将目光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中国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海内外人们的关注。
这也促生了“汉语热”。
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已经有超过4000万名外国人在学习汉语,100多个国家超过2300所大学都开设有汉语课程。
美国开设中文课的中小学已超过了4000所;法国教育部专门设立了汉语总监一职。
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1亿。
学习汉语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整个世界都在为汉语疯狂,可放眼看看中国国内的情形:有多少人知道中文字的构造,有多少人了解谢灵运、左思、嵇康等古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有多少人潜心研读过《诗》、《周易》、《春秋》、《老子》等古代经典著作,好像除了专业研究者,很少吧。
现在的中国青年都忙着读英语,学其它小语种语言,好为求职升学加分,好给自己的履历增加一个砝码。
越来越少的中国青年致力于研究汉语和中国文化,人们都嫌研究汉语赚钱少,只剩下老一代的汉语研究者无奈的叹息。
外国越来越多的人在研究学习汉语,而中国人却好像毫不在乎地拱手相让这些属于我们的精神财富。
这样的围城对我们来说不是一种极大的悲哀吗?曾经在中国出现过一阵“国学热”。
许多教育机构均设有“国学课堂”,年轻家长纷纷将自己还年幼的孩子送去学习国学。
还有那轰动一时的《百家讲坛》,易中天、于丹等文化名人的解读国学都成为当时乃至延续至今的追捧对象。
中国人民都好像突然醒悟似地开始崇尚学习国学,研究汉语,可这股劲儿只是三分钟热度,一会儿便降温,鲜有人问津了。
在国外有好几所孔子学院,供外国人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学。
有志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络绎不绝。
在中国,缺少的不是汉语的教育机构,而是汉语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
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思考
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思考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说实话,还真得从头开始聊起。
你知道的,现在这世界都成了“地球村”了,哪怕你在家喝口水,隔壁国家的人也能通过手机看到你在做什么。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汉语言文学怎么才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继续“活”得有滋有味,而不是被现代化的浪潮给淹没了。
咱们的文学,特别是汉语言文学,怎么说呢,一直有种独特的魅力。
它既有古老的智慧,又不乏现代的风采,给人一种文化的深沉感,又不乏生活的气息。
只不过,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语言和文化的碰撞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你看现在,汉语说的人多了,讲汉语的地方也多了,这可真是个好事。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也好,汉语热也好,都在推动着这股风潮。
很多外国人都想学中文,特别是那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
你别看有些外语学习者初学时磕磕绊绊,慢慢的,他们能读懂《红楼梦》、能看懂《西游记》,这多酷啊!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外面的世界对咱们的语言越来越感兴趣,咱们的汉语言文学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你想,大家眼花缭乱的,信息多得跟不要钱似的,人人都在用社交媒体传递自己心里的想法。
谁有时间去读一本厚厚的书?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不太愿意花时间去品味古代诗词,觉得那些东西“有点老土”。
哎,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要是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看看全球化对文学的影响,真的会让你感到一点点“扑面而来”的压力。
你看,现在很多文学作品,都带有浓厚的商业化色彩。
这年头,很多作家的作品似乎不再为了“传承文化”了,更像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
小说的节奏加快了,语言简化了,情节更侧重娱乐性而非深度挖掘文化的内涵。
说白了,就是“快餐文化”的味道太重了,很多作品看过之后就像吃了一顿快餐,胃里舒服一时,但过不了多久,就觉得没什么“余味”了。
虽然这些作品很受欢迎,但能不能让人真正沉浸其中,思考其中的文化哲理,就成了问题。
不过,我觉得,咱们的汉语言文学,依旧有它独一无二的魅力。
最新全球化背景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思考
全球化背景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思考摘要:随着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随之而来的便是各国之间文化的冲击。
汉语言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流传下来的语言,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为汉语言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同时还有不小的挑战。
国人对汉语言的学习的重视程度在逐渐下降,很多历史典故、文学作品已经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文化的发展最为重要的便是传承,是一个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
所以说,在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下,汉语言文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来获得更为持久的发展动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本文主要从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措施,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全球化;汉语言文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各国的影响也逐渐突出,我们在面对全球化为我们带来机遇的时候,也需要看到其带来的挑战。
就拿文化来说,现如今人们“崇洋媚外”的现象越发严重,很多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已经慢慢的在人们的印象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洋节日”。
我们不是说西方的节日不应该过,而是应该再保有自己“根”,了解自己的节日的基础上,再去吸收国外的节日,充分享受全球化带来的文化的冲击。
汉语言的发展也是如此,很多人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仅仅限于课本上的文章,而对于西方国家的文学作品却能侃侃而谈。
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对于国外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只是表面的理解,无法触及到里层。
面对这样的现状,汉语言文学应该采用必要的手段去挽救,去宣传。
一、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应试教育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现如今,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瓶颈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便是来自学生时代的基础打的不够牢固。
在中学时代,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仅仅是限于语文课上的学习,比较的简单,而此时学习更多是为今后的高考而准备着的。
语文这一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显然没有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重要,所以说,教学上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此时未能培养起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探究全球“汉语热”现象:是什么让中国文化吸引全球关注(一)
探究全球“汉语热”现象:是什么让中国文化吸引全球关注
近些年,全球“汉语热”频频升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在很多国家,学汉语的人数高速增长。
世界人民学汉语的热潮成了无法阻挡的势头,全球“汉语热”传达了世界人民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讯息,而“孔子学院”得以遍地开花正是这种诉求下的体现。
古老而不再神秘的东方语言焕发出了新的的生机。
中国文化吸引世界目光,学汉语渐成时尚潮流
法国:学习汉语“理智”与“情感”的双重选择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年前学习汉语的法国中学生不到5000人,2009年9月份开学时,全法中学共有2.56万学生学习汉语,再加上1.6万名大学生和约2000名小学生,学习汉语的法国学生总数将近4.4万人。
如今,汉语在法国教育体系外语科目中的排名已上升到第五位。
此外,汉语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上世纪80年代成立法国汉语教师协会时,汉语教师加起来不到30人,目前则达到430人。
俄罗斯:学习汉语了解当代中国的文化和生活
近年来,随着中欧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汉语热”在欧洲大陆持续升温,不少人对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是越来越浓,在俄罗斯,伴随着“汉语年”大幕的拉开,就再一次掀起了人们学习汉语的热潮。
阿根廷: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和谐”思想得到认同和共鸣
古里宁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阿中关系的不断密切,阿根廷人对中国的兴趣日益浓厚,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
他说:“阿根廷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去中国旅游,有的是希望从事双边贸易,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还有的则是为了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
”。
《全球“汉语热,与国人“母语荒”》阅读答案
《全球“汉语热,与国人“母语荒”》阅读答案《全球“汉语热,与国人“母语荒”》阅读答案全球“汉语热,,与国人“母语荒”(1)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异常火爆,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老外”,已超过3000万人,有100多个国家,25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
不仅如此,一些欧、荚国家的大批“汉语”爱好者,远涉重洋到“东方取经”,来中国求学深造。
与此同时,为满足更多“老外”学习汉语的需求.中国将在全球设立100所孔子学校。
正如曾经20次访问中国的泰国公主诗琳通所说:“汉语是很有魅力的语言。
”’(2)然而,面对“老外”对汉语的高涨热情,国人渐渐地冷淡了自己的母语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报纸、杂志、影视屏幕的“无措不成报”、“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戏”到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暑期英语班的异常火爆、一枝独秀,已成为近年来司空见惯的现象。
翻开某些学者的专著、论文、学术报告,也难免错字频出,令人不忍卒读;而用中文写不好大学毕业论文的也大有人在。
(3)这里只列举几例:比如,笔者近读一位知名作家写的新书。
书中引用了一段毛主席语录,“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
一对照原文,短短一句话少了两个双引号,多了三个字。
大作家的学问做到这种份上,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又如;扬州一位正在读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替邻居写一份建房申请书。
岂料,一篇不足百字的文章,且不说词不达意,竟然还有28个错别字。
再如,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方克平教授曾痛陈,他的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荚译汉”词汇贫乏,用词不准确相当突出,“有翻译过来的文章简直不像汉语”。
更离奇的是,就连在央视做嘉宾解说的个别大教授也将“小篆”读作“小隶”,让人笑掉大牙……大学者尚且如此,而学问不及他们的普通人的汉语水平又会怎样?真让人不得而知。
(4)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而又神圣的语种之一,她不仅展示着东方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魅力,还承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踪迹和民族“记忆”,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灵魂与血液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和传播载体。
对汉语热的看法
对汉语热的看法
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愈发明显。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更加注重招聘懂汉语的人才。
那么,汉语热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首先,汉语热是好事。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语言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语言价值,对于喜爱中华文化、想要更深入了解中国的人来说,学习汉语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学习汉语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懂得中国的语言之后,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在沟通交流方面也更加方便。
此外,学习汉语也可以帮助人们在职场上更有竞争力,可以为找到更好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功提供更多的机会。
其次,汉语热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有些人不以真正的学习为目的,而是为了迎合社会对汉语的热度和中国经济的出现而学习汉语。
这种浅尝辄止的学习方式,不但难以达到真正的语言领悟,更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下降。
此外,汉语热也可能会导致一些人京味儿过头,认为会说汉语就等于会了解中国文化,给他们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不少困难。
总的来说,汉语热是好事还是坏事并没有单一的答案,每位学习汉语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对于那些真正喜爱中国文化、具有探寻和学习欲望的人来说,汉语热就是一股推动力,帮助他们摆脱困惑果断前行;而对于那些盲目追从潮流、不顾个人兴趣与需求的人来说,使用汉语可能就成为一种束缚和负担。
因此,学习汉语需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目的和需求来进行,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英语四级写作范文:世界上的汉语学习热
英语四级写作范文:世界上的汉语学习热英语四级写作范文:世界上的汉语学习热Directions:Write a composition entitled Chinese Learning Craze in the World.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in Chiness.1.现在世界上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2.为什么会出现汉语学习热;3.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写作步骤:步骤1:审题:这是一篇以汉语学习热为主题的议论文。
步骤2:引入话题:介绍在世界上开始流行汉语学习热现象;展开话题:分析汉语热产生的两个原因;话题结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汉语热的看法。
-----------------------------------写作范文:Chinese Learning Craze in the Worl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live and work there and millions of overseas students from the whole fly to China study here. They make efforts to speak and learn Chinese.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工作,上百万的海外学生从世界各地飞到中国,在这里学习。
他们在努力地讲汉语、学习汉语。
Its not difficult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On the one hand,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the frequent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on commerce, culture,trade, science, education and other fields compels more foreigners learn Chinese.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greater influence of China in the world-wide stage, Chinese has become one of the leading languages in the globe. Professionals Chinese for the research. Managers learn Chinese for the promotion. Students leam Chines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areer. In a word, everyone will find his reasons for the study.要解释这一现象并不难。
汉语热在全球兴起,而我国汉字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的作文
汉语热在全球兴起,而我国汉字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的作文当前,全球似乎掀起了“汉语热潮”: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遍地开花,汉语教材整吨整吨地往海外运,报名参加中文培训的老外一个接一个……在“汉语热”席卷全球的背后,我们应该坐下来冷静地思考。
不错,汉语是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五千年来,它滋润的人数最多,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伦理道德、文化礼仪和生活习俗深深影响了亚洲地区的民众。
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它所积淀的文明之果,是人类历史中最精华的灿烂篇章。
但,全球掀起的“汉语热”仅仅是因为它的魅力吗?抑或就像一位老外说的“我喜欢中国的哲学,孔子老子,最喜欢庄子”?在我看来,像他那样简单纯粹喜欢汉语文化的人只占少数。
另一老外倒是道出天机:“我要努力学习中文,毕业后争取在欧盟的驻北京办事处工作。
”说到底,还是“利”啊!光明网做了一件好事,它的“汉字书写调查”,用确凿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85.20%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
这是坏消息,也有好消息。
高达96.4%的被调查者认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决不能放弃”。
堪忧的是现实,欣慰的是情感。
汉字承载着历史记忆。
书写汉字是感受中华文明和艺术精神的通道。
但是,现在的汉字书写面临断流的危机。
我们在焦虑:决不能放弃书法这门艺术的文化情感,能否改变“全民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的事实。
汉字书写下滑的原因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分析起来,缘由种种。
最直接的原因是物质文明发达之后,导致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
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
20世纪50年代普及国民教育,“硬笔”也普及开来。
这波换笔,虽然笔已变种,但终究还是笔,汉字还要一笔一笔写出来,“书写”传统犹在。
第二波换笔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起初是计算机普及,继而网络覆盖,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
这一次以“机”换“笔”,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
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两种简单垂直的操作:键盘上的“敲”,鼠标上的“点”,字库里的汉字就蹦出来,省心又省力。
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思考
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思考现如今,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进行思考。
一、全球化对汉语言文学的挑战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紧密。
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对汉语言文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接触和追求西方文学,导致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力有所下降。
汉语言文学也面临着中外文化的交融和冲突,如何在这种交融中保持文学的独立性和特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全球化还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电子书籍、网络小说等新的阅读方式逐渐兴起。
传统的纸质书籍和印刷出版受到了冲击,导致读者对传统文学的需求减少。
如何适应新的阅读方式和媒介是汉语言文学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更为便捷,多元文化碰撞和交流为汉语言文学带来了更多新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世界各种文学作品都能够被广泛传播和接触,这为汉语言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汉语言文学也能够通过全球化的渠道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提升其影响力和吸引力。
全球化还加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这也为汉语言文学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和了解汉语,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
汉语言文学能够通过各种国际文学奖项和文学交流活动获得更多的国际关注和认可。
三、思考和建议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潮流,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我们应该积极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创新发展。
在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学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和国际元素,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准和时代感。
我们需要加强与其他文学体系的沟通和交流。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成果,吸取它们的优点并加以创新,为汉语言文学注入新的活力和思维。
我们应该注重文学教育的培养和推广。
汉语热出现的原因学习资料
汉语热出现的原因汉语热出现的原因摘要:近年来,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
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国外方面说,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国外汉语教学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快速增长;从国内来说,国内大学纷纷开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另有高校着重培养国际汉语教育硕士人员,积极与国外签订协议加强与国外孔子学院的联系,推动汉语在国外的传播。
透过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汉语热?汉语热的背后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汉语热国际化软实力出现原因思考从汉语自身来说,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他背后强大的支撑—中国的政治经济。
一方面,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看上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与中国合作的外资企业与日剧增,“会汉语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成了很多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一个强大动力,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成了汉语热最重要的催化剂。
另一方面,在政治政策上,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一些人出于希望了解中国社会的目的开始萌生学习汉语的愿望。
同时中国政府于1962年成立了专门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北京语言学院,近年来的国外孔子学院的设置以及推广,这些都汉语爱好者扩宽了学习途径。
泰国公主诗琳通说:“泰国非常多的民众在学习汉语,从小学生到成年人,他们很喜欢中国文化。
中国对泰国的汉语教学提供了巨大帮助,孔子学院取得了很好成绩,非常高兴看到汉语加深了泰中人民传统友谊,希望孔子学院越办越好。
5年前我题写了‘任重道远’,现在仍希望孔子学院再接再厉,不断发展。
”其次,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文化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也必然接受其文化的浸润。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之丰厚举世公认。
古代囿于交通和信息的不便,只有马可·波罗等少数西方人能一窥中华文化之美妙。
谈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思考
现如今的求学更看重实际,所以从中学起,可怜的学生们不得不面对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等实用学科的重担,去承担升学的压力。因为要参加中考,参加高考,要不然就上不了好大学。在这个实际问题面前,学生们不得不有所选择,那就是放弃培养国文基础,而是花大量时间去钻研数理化,去背英语。到了大学,又有新的问题出现,需要学好专业课,找个好工作,或者是考研究生。而这些事情,无一例外都对英语有要求,所以好不容易摆脱升学压力的大学生,还是需要整天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专业课和英文,除了文史哲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几乎都没有时间去提高中文。所以我们才会发现, 一些着名高校的校长竟然在重要场合发言读白字错字,甚至用错典故,这恐怕和如今学者的风范不符,不得不令人担忧。
谈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思考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学在本质上显示着真正的个人自由,文学有了从“诗”上升到“思”的机会和条件,为实现文学自身的精神超越提供了可能的契机。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汉词发展 全球化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母语汉语流传至今,已经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活着的语言。这一点很值得我们骄傲,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他们的语言都随着国家的灭亡而随之消失,古老的文明也因而蒙上了一层迷雾。
一、汉语发展面临的问题
1. 古代汉语的尴尬境地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追求利益是很多人生活的目标,因而一些实用学科的学习变得异常重要,比如计算机、医学、通信和外语等等有"钱"途的专业炙手可热,而真正能够提高水平的国文却门可罗雀,实在是令人悲哀。古汉语虽然已经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是靠古汉语来承载的,连承载这个文化的基础我们都已经开始抛弃,那还有多少人能承担得起历史的重担?中国的文化典籍,绝大部分都是用古汉语写成的。今天,我们很少有人会去重新拿起四书五经或者一些浅显的古籍来学习,就算去学,恐怕也不得不费一番工夫斟酌每一句话的意思。另外,古汉语的教学也在学校里有一定的问题。王力老师的《古代汉语》主导高校讲坛将近50 年,一直没有变化,其中的文选、常用字、通论三结合的做法一直被效法。有些学者认为王老师的教材用了50 年就必然过时,这种三结合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古代汉语教学的需求。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三部分本来就个有偏重,教学过程中也是侧重点不同。这三部分中,选能够介绍给学生很多名家名篇,常用字和通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选。如果一味强调文选的作用,我想就没有必要再学教材了吧,完全可以把经典拿来重点学习,又何必在教材的问题上争执不休呢?恐怕这也是国内古代汉语教学的一个极端吧。
世界出现“汉语热”的原因及其发展势态
世界出现“汉语热”的原因及其发展势态摘要: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但汉语现在在世界重要语言当中,已逐渐成为一门很值得世界人们去学习的一门语言,汉语有广泛性、适用性、趣味性和其他特性。
当今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发展已全球化,中国发展起来了。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越来越吸引世界人们的关注这些导致了汉语学习走向全世界。
目前,学习汉语的世界人们空前的多,随着中国发展的日益月新,汉语学习将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被更多的世界人们所接受。
但现实中不尽完美,纵观横向观察汉语的发展,同时存在艰难发展的路程危机和机遇并存。
关键词:汉语热、汉语桥、外语热、英语热、汉语危机近一百年来,交通和科技的发展使偌大的一个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成了“地球村”。
文化的交流频繁,语言成为人们交流的前提,导致汉语的应用也普及全球。
悠久的汉语发展出现了好的一面,同时也出现了问题。
一、悠久的汉语历史汉语,即汉民族共同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汉语属汉藏语系,是这个语系里最主要的语言。
汉语的标准语是近几百年来以北方官话为基础,东北官话为辅助逐渐形成的。
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却又不等同于北京话,是摒弃了北京语音中不规范的语音现象而形成的。
汉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
汉语的标准语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
在广义上是指汉族的语言,狭义上指普通话,另外还有国语、华语、中文和汉文等称呼都是指汉语除了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汉语还分布在新加坡共和国、马来西亚等国。
初看汉语的前身:大致在西周以前为远古期,这个阶段的汉语如果已经独立,就为原始汉语;周秦两汉为上古期,魏晋六朝隋初唐为中古前期,中唐五代为中古后期,宋元明清为近代期,汉语各方言的现代格局在中古近代之交已经大体形成,大量的音位发生合流和分化,声母和韵尾的类型减少,全浊音声母逐渐和清声母合流,入声韵尾也逐渐弱化,声调因而开始合并简化,字音结构也随之简化。
对当前海外“汉语热”现象的思考(一)
对当前海外“汉语热”现象的思考(一)摘要:当前海外“汉语热”持续升温,本文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对现有相关教育教学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及客观认识这一现象加以阐释。
关键词:汉语热;背景;汉语教学;冷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持续的“英语热”。
如果说这种持续了二十多年的英语热表明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坚定愿望,那么,最近几年来兴起的世界性汉语热则体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开始显示对于世界的日益深入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是当前海外“汉语热”现象产生的大环境。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提供商业机会与就业的机会。
下表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五类动机及相关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外国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求职与就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为海外华人带来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是华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根深蒂固。
这也是大多数华人华侨让子女学习汉语的文化心理动因或精神动力。
而华人华侨子女占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很大比例。
两岸关系研究员、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建民曾呼吁华裔社群负起文化责任,协助华裔子弟建立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知,进而超越自己的文化认同,做个世界的公民,扮演最好的“公共外交”文化大使。
(三)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使世界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汉语热”也是“经济外交”延伸而成的“国民外交”。
中国从1978年到2005年,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前景仍然被世界普遍认同;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体现了中国无穷的潜力与生机。
因此,学习汉语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不仅意味着现在的机会,也意味着未来的机会。
法国总统希拉克说过,法国人未来选择学习汉语是一种极佳的选择。
一些国家把汉语列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世界兴起汉语热
6000年。无论过去或现在,汉语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当今世界出现汉语热,一是因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更是因为20多年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于中国打交道,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人员日益增多。学习汉语也就成为深入了解中国的必由之路。
Original
Homework
浅谈“汉语热”
浅谈“汉语热”在上大学之前,我是个不太热心时事的人,高中的那种近乎是“两点一线”的生活,让我仿佛与世隔绝一般。
有件十分有趣的事,现在我还能很清楚的记得。
在那个时候,我对很多地名的认知,来自于平时备战高考所做的模拟试卷,像“通辽模拟”、“盐城模拟”做着这些城市的模拟卷子,心里充满了厌恶感,但却不自觉的会去查它的地理位置,了解它的风土人情。
也是在这些模拟卷子中,我第一次了解到,目前汉语在国内所处的尴尬地位,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
我记得,那是一张语文卷子里的一道语言文字表达题,所给的是两幅漫画,其中一幅画上一个年轻男子,单膝跪地向一位叫“英语”的女生求婚,而在他身后却站着一位名叫“语文”的女孩子,在悄悄哭泣。
而另一幅则是:一群有着各色皮肤的外国人,在用汉语相互问候。
在所学的科目里,语文应该算是一门并不令人讨厌的学科,但仔细想来,现实的表面现象,正如第一幅漫画所表达的一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英语的确是占据了很大比重,每天花很大功夫背单词,外面也是各种英语补习班的广告单满天飞。
仿佛每个求学的年轻人都把英语当作自己的追求对象,很多人也以会几句英文为自豪。
与之相较,人们对语文的态度似乎冷淡得多,于我来说,就是从来没见过哪个同学一天到晚把语文书捧在手里,更没见过有哪家辅导语文的招生简章。
而与国人们的表现相反的是,在中国的国境之外,在那些“老外”那里,正在逐渐形成一股学习汉语,了解汉文化的热潮——“汉语热”。
现在,作为一个正处于大学阶段同时又是专修汉语言文学的人,生活逐渐打破了以前那种封闭的状态,自己也开始渐渐关注“时事”,也渐渐对“汉语热”这个现象有了更多地了解。
相关资料显示,在欧美,学汉语人数年增40% ;韩国来华留学人数居世界第一;在日本,“懂汉语”成为找工作的重要筹码;在法国,汉语增长比英语增长快。
不仅仅只在现实世界中,在网络及传媒界,据不完全统计,在影响世界的国际组织、国际公司、国际媒体和世界知名大学中,有上百家拥有中文网站和网页。
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思考
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思考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交流日益密切,其发展趋势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
在全球化的大潮下,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问题和方向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和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并研究中国文学。
在这种情况下,汉语言文学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汉语文学作品也在国际上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赞誉,这也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全球化也为汉语言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素材。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外国元素被引入到了中国文学中,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题材和风格,也丰富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作家也更加倾向于走出国门,去世界各地进行创作和交流,这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汉语言文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文学也需要更主动地融入全球文化的交流之中,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局限中。
全球化的推进也意味着各国文学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文学需要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独特性和特色,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中国作家也需要更加重视自身作品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力,提高自己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球化也意味着各国文学的交流和融合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文学需要更主动地融入到全球文学的交流和融合之中,实现与世界各国文学的对话和交流。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汉语热”背后的思考
“汉语热”与跨文化融合的关系
“汉语热”是跨文化融合的体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外交流的增多,“汉语热”现象逐渐兴起,这是中西 方文化融合的体现之一。
“汉语热”对跨文化融合的推动作用
学习汉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增进中外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03
“汉语热”对世界文化多 样性的影响
语言多样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石,对维护世界文化 的生态平衡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具有重要意 义。
汉语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汉语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汉语的传播和发展为世 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独特贡献。
汉语在全球化时代的地位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全球化的发展,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世界 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贸易中,语言交流是促进贸易合作和发展的重要 因素之一,掌握汉语对于拓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06
“汉语热”背后的社会效 应与未来展望
“汉语热”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及案例分析
文化交流促进
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 世界各地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 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中国与 世界的文化交流,增进了相互
理解和友谊。
中华文化传播
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和交流活动 ,中华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得到 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进一 步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力。
语言能力提升
学习汉语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 技能,还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广 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跨文化交
流的机会。
“汉语热”背后的可持续性与未来挑战
教育资源不足
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 对外汉语教育资源供不应求, 需要加大投入和拓展教育渠道 ,以满足全球范围内的学习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华多年的美国汉学博士莫大伟(David Moser)表示,中文不仅对于说英语
3
的美国人来说难学,甚至对于中国人来说也非常困难;汉字系统虽然魅力、神秘, 但却近乎荒唐(ridiculous);汉语不太具备语音性(not very phonetic),汉 语的声调则特别奇怪(weird);现代汉语已经难得不可思议了(perversely hard), 更可怕的是文言,简直成心不想让人学会(deliberately impossible)。
4.在快速成功和发展的同时,中国给世界以新的形象,并展现出中国独特的 文化魅力和发展模式,或可称为“中国形象”。近些年来,中国以积极开放的心 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拥有 与西方世界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中国模式”成为世界上许多人的新希 望和兴趣点,促使一些人想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成功因素,如中国的儒家 伦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价值观的世界意义等等。许多人正式被实力增长而 行为良好的“中国形象”所激化。
(一)出现“汉语热”的可能原因
1.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或可称为 “中国机会”。中国在世界经济与贸易领域中的联系网络已经深入而广泛、密切 而频繁,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人口的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和无限商 机。来华投资以及来中国从事贸易的外国公司越来越多。同时,在海外投资的中 国企业也越来越多,这些海外中国企业也需要大量懂得汉语的外国人。即使仅仅 从中国人出国旅游这一件事来说,对象国就需要大量懂汉语的导游、导购、翻译 以及娱乐、餐饮等相关行业的服务工作人员。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多种多样,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功利性目的是最基本的动力,学好汉语就意味着商机或者 就业的机会。
3.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带来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回归和海外华人华侨民 族认同感的强化,或可称为 “中国认同”。中国全民上下团结一心,摆脱了积 贫积弱的时代,中国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华侨华人有了更多的民族自豪感, 重新找回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重新强化。“使华 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使华人华侨子女成为了海外的一个庞大群体。
可见,“汉语难学”已经成为一种世界印象,或者说公认的结论了。
(2)在中国,“汉语难学论”的由来,“汉语难学论”是比较的产物 近代以来,中国学者普遍认为,汉语汉学是由于汉字难学。第一个提出汉
字难学的卢戆章在 1892 年提出“当今普天之下,除中国而外,其余大概皆用二 三十个字母为切音字”,“中国字或者是当今普天下之字之至难者”。此后凡说 汉字难学的无不以拼音文字为参照系,而且整个学界都竭力推崇这种方法。
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批判汉字的风潮,其内在的逻 辑是: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文化教育了封建制度落后,而文化教育和政治制 度的落后,则是由落后的文字造成的。这股“汉字落后论”的风潮席卷中国大地, 对中国 20 世界语言和文字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语难学论”实质是“汉字难学论”,认为“汉字是汉语难学的罪魁祸首” 的观点,则是“汉字落后论”的延续。这种观点最终导致语言教学实践上形成了
1
2.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使世界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对中国的前景怀有希望, 或可称为“中国希望”。中国从 1978 年到 2016 年,30 对年间经济保持了平均 10%左右的持续高速增长,一个潜力无穷且生机勃勃的中国,必然让世人产生希 望和遐想。“中国希望”或“中国前景”无疑促使许多人把学习汉语作为对未来 的选择。一些国家把汉语列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原因在于此。
关键词:全球“汉语热”;孔子学院;“汉语难学论”;字本位;教学法
一、全球“汉语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全球化”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等诸多领域里的一个关键词,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显示 了其强大的优势地位。世界各国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增进与中国交往的需求日 益增强,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语言。本文将 进一步探讨出现“汉语热”的可能原因及“汉语热”的表现。
2
非洲 13 国 18 个,欧洲 25 国 211 个,美洲 7 国 478 个,大洋洲 3 国 65 个。 据国家教育部门统计,海外有 1 亿多人在学习汉语,许多国家学习汉语的人
数以 50%甚至更高幅度在增长。专家预测,到 2014 年底海外学汉语的人数将达 1.5 亿。“汉语热”持续升温。
二、汉语难学论
早期来华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就曾表示,汉语声调“非 常难于掌握,区别小而且不易领会”,每个发音的字的确切意义是由他的声调质 量决定的,这就增加了学习说这种语言以及听懂别人的困难”;而汉字“简直不 可思议”,“写法像画画”,没有哪一种语言是像中国话一样难于被外国人所学 到的”。
汉语的简洁性还体现在:每个音节都对应着一个意义明确的字,即一字一音 (一个字一次只能读一个音,多音字也是如此)而绝大多数的字同时就是一个具 有独立意义的词。这样就为语意的表达奠定了基础。许多专家用汉语和英语比较, 如果表达同样的内容,汉语不但音节少,而且文字数量也少。据北京语言大学 李 润新教授文章说: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文字中,记载同样内容的文件,汉语是最 薄的。 (2)韵律美
5.中国政府的推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海外的汉语热。“汉语水平考试” 的推广、
“汉语桥工程”的实施、海外“孔子学院”创办,等等。这些措施都是经由 中国政府批准的,大体上反映了在当前世界性汉语热中的中国政府的行为。
(二)全球“汉语热”的表现
2004 年 11 月 21 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 至 2014 年 12 月 7 日,全球 126 个国家(地区)建立 475 所孔子学院和 851 个孔 子课堂。仅用 10 年的时间,发展迅速。孔子学院设在 120 国(地区)共 475 所, 其中,亚洲 32 国(地区)103 所,非洲 29 国 42 所,欧洲 39 国 159 所,美洲 17 国 154 所,大洋洲 3 国 17 所。孔子课堂设在 65 国共 851 个(科摩罗、缅甸、马 里、突尼斯、塞舌尔、瓦努阿图只有课堂,没有学院),其中,亚洲 17 国 79 个,
在简洁美的基础上,汉语的韵律美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那琅琅上口、规范 成诀、合辙押韵的形式,只要会说中国话的孩子就会喜欢。还有许多外国人,他 们可以整首整首的背唐诗,但问他们是什么意思,他们说根本不懂,就是背起来 好听。其实这里的“好听”,就是汉语的韵律美决定的。
例如义近字韵律歌 它把汉语中意义相近的字用韵律的形式编成歌诀。
作为东方智慧、华夏文化的载体,上下几千年,古今多少事,都聚集于小 小方块汉字里。它是民族之魂魄,国家之瑰宝,也是散居于全球几千万炎黄子孙 的根和魂。 (2)简明性。
汉字的最大优点是“简短明确”。在联合国各语种的文本中,最薄的一本 必是中文。其与英文的篇幅之比是 1∶1.6 1.8。 (3)适应性。
电子计算机一度被认为是汉字的掘墓人,国外也曾有专项研究,结论是汉字 无法输入电脑。依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目前汉字电脑输入已是万“码”奔腾 还开发了许多汉字软件总体输入速度已超过拼音文字。 (4)艺术性。
汉字究竟是好学还是难学?这一问题,目前已不仅仅是学术之争。它涉及到 汉语能否成功走向世界这件大事,甚至涉及汉字是否会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终究要 被拼音文字取代而灭亡,等等。本文将从“汉语难学论”何以形成、汉字本身独 特的,对“汉 语难学论”做初步的探讨。
全球“汉语热”与“汉语难学论”的初步探讨
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蓬勃发展的现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随之出现的
是全球“汉语热”,汉语成为各国人学习语言的新宠。然而,全世界普遍认为汉 语难学,这与学习汉字的难度有关。汉字是目前地球人唯一留传和应用的形义文 字。从宇宙的角度看,它不仅是某个民族的,更是人类的。对于“汉字难学论”, 不但要从理论上探讨,更要用今天不断发展的客观事实来回答。从未来世界的意 义上说,我们对汉字潜在价值的研究不但没有结束,而且刚刚开始。
4
排斥汉字教学的强烈倾向,不仅影响西方人对汉语汉字的学习,而且通过我们的 基础教育影响了几代中国孩子,而且,这种影响还在继续。
(二)汉语及汉字的特征
1.汉语的特征 (1).简洁美
汉语不但发音简洁,且言简意赅。汉字虽然成千上万,但汉语的基本音节只 有 416 个(不含声调),其中常用的音节只有 380 多个。这不但比英语简洁得多, 而且比绝大多数民族的语言都要简洁。而且汉语的声母发音部位只有 6 个:b d g j z zh.其它声母都是在此基础上逐渐放松闭合程度而发出来的。由于汉语的简 洁性,曾在国外从事多年汉语教学的文学语言大师老舍早就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 中国话是世界上最进步的。
(一)“汉语难学论”何以形成
1.在国外,对“汉语难学”的说法 “汉语难学”这一说法流传很广。法语有句成语 C’ert du Chinois,字面意
思是“这是汉语”,表示“这简直不可理喻”;德语、荷兰语、波兰语、也有同 样的说法:Das ist chinesisch fur mich/Dat is chinees Voor me/To dla mnie chinszczyzna,字面意思均为“这对我来说是汉语”,意思都是“这对我来说是 不可理解的”......美国从事汉语教育的顾百里(Cornelius U.Kubler)教授认 为,汉语要达到外交官的职业要求水平需要两年的强化训练时间,要用四倍于学 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