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坯轧制过程温度确定的研究
轧钢钢坯加热温度范围的确定
钢坯加热温度范围的制定摘要:钢的加热对于钢材质量、产量、能耗以及机械寿命等都直接相关,采取正确的加热温度可以提高钢的塑性,降低热加工时的变形抗力按时为轧制机械提供加热质量优良的钢坯,以保证轧制优质、高产低耗。
反之,如果加热不当则可能会造成过热过烧、加热不均等缺陷,严重影响钢材的质量,同时会使设备磨损增加动力的消耗。
由此可见加热温度范围制定的重要性。
为此我们应当掌握加热工艺的基本知识,参考铁碳相图、塑性图、及变形抗力图等资料,分析不同因素对加热温度的影响才能综合确定以便能够正确制定钢的加热温度,尽量防止加热缺陷的产生。
以便获得良好的钢材质量和组织性能。
关键词:加热温度加热工艺奥氏体合金元素前言随着钢材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市场对钢材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为了获得良好的钢材表面质量和组织性能,对加热工艺、热处理工艺及加热温度制定的研究和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钢坯的加热温度1.1钢坯加热温度的概念钢的加热温度就是指钢料在炉内加热终了出炉时钢料表面的温度。
1.2 钢坯加热的目的(1)提高钢的塑性,以降低钢在热加工时的变形抗力,从而减少轧制中轧辊的磨损和断辊等机械设备事故。
(2)使钢锭内外温度均匀,初轧前在均热炉中对钢锭的加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缩小表面和中心的温差,以避免由于温度过大而造成成品的严重缺陷和废品。
(3)改变金属的结晶组织或消除加工时所形成的内应力。
轧材成品经过加热退火或常化等热处理过程后可以等到所要求的金相组织,从而使成材的机械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有时钢锭在浇铸过程中会带来组织缺陷:比如高速钢中组织的偏析,通过高温下长时间保温后,就可以消除或减轻这类缺陷。
1.3钢坯的最高加热温度、最低加热温度根据终轧温度再考虑到钢在出炉和加工过程的热损失及工艺要求,便可确定钢的最低加热温度。
确定最高加热温度按照固相线以下100~150℃而定。
下表1为碳钢的最高加热温度(Tm)和理论过烧温度T与含碳量间的值,其间大致关系如表1:Tm=0.95T℃表11.4不同钢种的加热温度1.4.1优质碳素结构钢对优质结构碳素钢选择加热温度时,除参考铁碳平衡相图外还要考虑钢表面脱碳问题,为了不至使脱碳层超出规定的标准,应适当降低一些加热温度。
钢材轧制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
钢材轧制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摘要:在我国推行改革开放后,我国引进了一批先进的钢铁生产设备,对相关的轧制工人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有效了解轧制工艺的精髓,并掌握设备的使用。
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可以总结相关经验,应用最新技术,提高整体钢铁产值。
虽然我国目前对钢材轧制工艺以及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在整体的推行过程当中,依然具备一系列亟待改进的问题。
在后续的轧钢技术中,如何对这些有待改进的问题进行加强,将对我国整体轧钢工艺的提升起到重要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钢材轧制;塑造工艺;质量控制;研究讨论引言从原有的钢铁生产领域来说,基本选用粗放式生产体系,需要投入较多的原材料,同时在生产环节中还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无法满足高效率需求。
此外,生产过程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空气和河流污染较为严重。
基于当前市场发展来说,该生产体系所需成本投入较大,且生产效果较差,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
与此同时,环境污染可能会导致生态恶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
由此来说,应当不断开发新技术、新设备,从而为生产服务奠定基础,提升生产效率。
1钢材轧制的工艺分析一般来说,轧钢是指经由轧机设备处理过的钢材。
按照轧制处理时温度参数的差异可以将轧钢划分成热轧钢和冷轧钢两大类,以下分别对其进行展开剖析。
1.1热轧工艺分析1.1.1原料的选择原料的合理选用是获得高产、优质产品的前提。
轧制成品所采用的原料一般有钢锭、钢坯和连铸坯。
原料种类、尺寸和重量的选择 , 不仅要考虑对产量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 而且要综合考虑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及生产条件。
热轧带钢采用的原料主要是初轧板坯和连铸板坯。
1.1.2加热对热轧带钢的板坯加热 , 一般采用连续式加热炉。
为了适应热轧产量增大的需要,无论是热滑轨式还是步进式,一方面采用多段式供热方式,以延长炉子高温区,实现强化操作快速烧钢;另一方面尽可能加大炉宽和炉长,扩大炉子容量。
1.1.3粗轧热带钢轧制分为除鳞、粗轧和精轧几个阶段。
轧钢加热温度范围的制定
轧钢加热温度范围的制定摘要:加热炉在轧钢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的任务是按轧机节奏将钢坯加热到轧钢工艺要求的温度,并且在保证优质、高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燃料消耗、减少加热缺陷。
随着轧钢生产地大型化、连续化,轧钢工艺技术、设备地发展与产品品种增加、质量升级,以及对加热炉高产、优质、低耗地要求不断提高,加热炉的温度控制越来越受到轧钢生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主要针对加热温度以及加热缺陷、如何预防进行阐述。
可根据加热的品种和产量灵活调整各段的温度。
提高炉内温度均匀性、减少氧化烧损、保护环境的效果。
关键词:加热温度、加热缺陷、合金元素影响前言:热轧生产中,必须将金属锭或坯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范围,使它具有一定的塑性,才能轧制。
目前我国的一些轧钢厂,生产上的薄弱环节常常出在加热炉温度上,因此学习与掌握好加热温度范围制定的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1金属的加热温度1.1金属加热温度的定义金属的加热温度指金属加热完毕出炉时的表面温度。
1.2金属加热的目的(1)提高金属的塑性人们一般认为.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是,加热温度愈高,金属的塑性就愈好。
其实不然,当变形条件相同时,变形金属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结构不同,温度对塑性的影响也不同。
温度对碳素钢塑性的影响曲线叫碳索钢塑性曲线。
图1中Ⅰ、Ⅱ、Ⅲ、Ⅳ表示塑性降低区域(凹谷);1、2、3表示塑性增高的区域(凸峰)。
Ⅰ区中钢的塑性很小,在200℃时几乎没有塑性;Ⅱ区(200~400℃)—“蓝脆”区中,钢的强度高而塑性低;Ⅲ区(800~950)℃为相变温度区又称“热脆”区,钢在该区常常是,一个相的塑性较好,另一个相的塑性较差;Ⅳ区接近于钢的熔化温度,钢在该区加热时易发生过热或过烧现象,这时钢的塑性较低。
图1(2)使金属锭或坯内外温度均匀(3)改变金属的结晶组织金属的加热质量直接影响到轧制的质量、产量、能源消耗及轧机寿命。
正确的加热工艺可以提高金属塑性,降低热加工时的变形抗力,按时为轧机提供加热质量优良的锭或坯,保证轧机生产顺利进行。
轧钢生产中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
轧钢生产中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摘要:目前阶段,我国的轧钢工艺和国外先进的轧钢工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我国在轧钢工序上消耗的能源远远高于国外发达国家。
为了降低在轧钢工序上的能源消耗,提高我国的钢材生产水平,我国应该重视在轧钢工序中技能技术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轧钢工序中的工艺和技术不断的更新发展。
在轧钢工序中,运用新的工艺和技术改变和调整各项工序的节能效果,对于保证轧钢生产的质量和节能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轧钢生产;节能技术;应用1我国轧钢生产能耗的现状中国的钢铁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但同时,能源的消耗,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与国内钢材市场的不断扩大,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也增加。
目前,国内钢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而且新兴的新类型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在能源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消费不停止增长。
与国外现有轧钢工艺相比,国内钢材无论是冷轧还是热轧,都远远高于国外。
如果在轧制过程中有效地利用这些多余的能源消耗,那么钢的产量无疑会增加相应的。
但据调查,无论是在轧制技术,或管理,国内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也在能源消费的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国外比国内平均每吨少40.4kgce。
加热炉是钢耗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能耗是轧钢系统的7层,因此,对轧钢过程有良好的控制能耗,节能效果能给国内带来巨大的。
2影响轧钢工序中能源消耗的因素2.1加热温度在轧制过程中,影响能耗的因素很多,而加热温度是影响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钢坯在轧制过程中的单位热耗的加热温度的影响很大,如果有,1150度和1250度之间的钢坯温度,所以单位下降10℃钢坯加热温度,热量的消耗将减少。
因此,在轧制过程中,在保证钢坯正常生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组能耗。
在轧钢中,轧制与电能消耗有很大关系,钢坯加热温度与单位电耗之间的关系呈线性关系,较低的加热温度可以有效降低电耗。
2.2轧钢炉子的热效率轧钢加热炉的热效率直接影响轧制过程中的能耗。
轧钢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轧钢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摘要:轧钢生产是将钢坯加工成钢材的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钢材符合国家和企业标准的重要保证。
本文介绍了轧钢生产过程中的常见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材料检验、涂层控制、温度控制、辊道调整以及质量检验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轧钢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确保生产出符合标准要求的高质量钢材。
关键词:轧钢生产;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引言:钢材是现代工业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而轧钢生产则是将钢坯加工成钢材的重要工序。
在轧钢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确保钢材符合国家和企业标准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介绍轧钢生产过程中的常见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其对钢材质量的影响。
1原材料检验1.1原材料检验的内容原材料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分析、尺寸检查、表面质量检查、非金属夹杂物检查等。
这些内容可以有效地控制钢坯质量,避免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过程。
化学成分分析是确定钢坯中各元素的含量是否符合规定标准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有光谱分析法、化学分析法等。
光谱分析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出钢坯中各元素的含量,是现代化学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
尺寸检查是确定钢坯尺寸是否符合规定标准的重要方法。
尺寸检查主要包括直径、长度、圆度、矩形度、平直度等检查。
尺寸检查需要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检测,例如直径测量仪、长度测量仪、圆度仪等,以确保钢坯的尺寸符合标准要求。
表面质量检查是确定钢坯表面是否有凹陷、气泡、裂纹等缺陷的重要方法。
表面质量检查需要对钢坯表面进行检查,如使用目视检查、放大镜检查、缺陷检测仪器等,以保证钢坯表面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非金属夹杂物检查是确定钢坯中夹杂物含量是否符合规定标准的重要方法。
非金属夹杂物检查需要使用显微镜等检测仪器,对钢坯的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保钢坯中夹杂物的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1.2原材料检验的方法原材料检验需要使用专业的检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测。
化学成分分析常用的仪器有光谱分析仪、化学分析仪等;尺寸检查常用的仪器有直径测量仪、长度测量仪、圆度仪等;表面质量检查常用的仪器有目视检查、放大镜检查、缺陷检测仪器等;非金属夹杂物检查需要使用显微镜等检测仪器。
钢坯表面温度检测系统在济钢中厚板厂的使用
钢坯表面温度检测系统在济钢中厚板厂的使用【摘要】钢坯表面的温度检测在轧钢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准确、稳定的表面温度检测对指导生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plc;红外光线测温;人机界面0 前言中厚板厂由于轧制品种钢的工艺要求,当钢坯经过高压水除鳞后进入轧机之前,此时需要检测钢坯上下表面的准确温度及温差。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及温差过大都是不能满足轧制工艺要求的,否则容易损害设备和影响产品质量。
目前,上表面测温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及广泛的应用,而下表面测温由于现场环境极其恶劣,给测温系统能否长期可靠的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需要研制一套过硬的下表面测温系统,再结合上表面测温的数据,经综合处理来满足生产要求。
1 方案设计1.1 方案描述系统的关键在于,下表面测温系统的硬件设备能否得到长期可靠的保护及如何减少系统的维护量甚至达到免维护。
因此,我们选用英国land公司的system4系列红外光纤测温系统作为前端检测设备(中厚板厂目前使用的红外测温仪绝大多数为land产品)。
该系统精度高、采样速度快、可靠性好,它的探头和控制器采用分体设计,通过带保护的光缆连接,探头体积很小,便于加装保护装置。
保护套采用不锈钢全密封结构,内部压缩空气吹扫,外部冷却水喷淋,现场部分的线缆在压缩空气管道内部敷设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数据处理与控制设备选用siemens s7-200系列plc和wincc flexible人机界面,此设备功能强大,质量可靠,控制方式与输出接口灵活多样,便于连接到现有的控制系统中。
1.2 系统组成硬件:光纤式红外测温仪、不锈钢探头保护套、不锈钢控制器与阀组现场安装箱、信号处理器、s7200 plc、hmi、不锈钢控制柜、电缆、空气滤清器及水、气管件等。
软件:step 7-micro/win 、wincc flexible、应用程序。
表1探头的性能指标:测温范围:600~1600℃波长:1um响应时间:5ms精度:小于等于0.5%k重复性:小于等于1k适应温度:250℃(不加任何保护)图11.3 注意事项保护套底座与钢坯下表面的距离不大于600mm,探头的瞄准角度与垂直方向夹角不大于45度,保护管长度可调且配有双重保护,能有效防止异物落入。
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盘条无屈服现象问题的解决方法
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盘条无屈服现象问题的解决方法陈兴银【摘要】分析了在高速线材生产线上生产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盘条过程中出现力学检验时应力-应变曲线无明显屈服现象问题的原因,据此调整生产工艺后,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的方法.%he reason of no obvious yielding phenomenon during the stress - strain test for HRB400 hot rolled steel wire rod from high - speed wire production line is analyzed, which is dissolved successfully after the adjusting of production process.【期刊名称】《云南冶金》【年(卷),期】2011(040)005【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盘条;屈服现象;位错密度【作者】陈兴银【作者单位】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轧钢厂,云南禄丰65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13.25+3为降低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盘条的生产成本,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决定采用不添加微合金元素的钢坯开发细晶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盘条,但生产中出现钢筋力学检验时,应力-应变曲线无屈服 (连续屈服)的现象,经过分析研究,问题得到成功解决。
主要工艺流程:连铸钢坯加热→粗中轧机轧制→预精轧机轧制→轧件控温水冷→精轧机轧制→水冷→斯太尔摩风冷线冷却→集卷→P-F线→打包→称重、入库主要设备包括步进梁式加热炉、φ550×4、φ450×4、φ350×6牌坊式轧机,及φ285×4悬臂轧机,顶交45°无扭高速线材轧机、预水冷箱,水冷箱,吐丝机,斯太尔摩风冷线等。
对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盘条的成分与性能要求见表1.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生产出的钢筋进行力学检验时,钢筋应力-应变曲线图上无明显的屈服平台,虽然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规定,对于没有明显屈服强度现象的钢筋,可以用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代替,但是,由于Rp0.2通常采用常规平行线法、滞后环法和逐步逼近法找屈服点,而这三种方法找到的屈服点均较真正的钢筋屈服点低,不能真实反映钢筋的屈服强度,同时,大量用户不接受钢筋应力-应变曲线图上无明显的屈服平台这一事实,解决钢筋无屈服现象变得刻不容缓。
钢坯轧制过程温度确定的研究
钢坯轧制过程温度确定的研究不同的钢种、不同的板坯规格、采用不同的轧机型式,以不同的轧制速度进行轧制,对于轧制不同厚度的成品而言,要求采用不同的钢坯加热温度和和钢坯的加热时间。
本文以成品不同温度时的晶相组织为依据,结合不锈钢轧制时的热应力分析,再参考铁碳相图,制定成品不同厚度的终轧温度,再通过建立轧制过程热模型,反算出板坯的出炉温度,从而对各种形式的加热和轧制提供加热依据。
1、不锈钢加热温度的确定依据对于金属的压力加工来说,金属轧制前的加热,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加热温度主要根据加工工艺要求,由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等性质来确定。
不同的热加工方法,其加热温度也不一样。
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主要取决于金属的化学成份、组织状态、温度及其它变形条件。
其中,温度影响的总局势是,随温度升高,金属的塑性增加,变形抗力降低,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热运动加剧,原子间的结合力减弱,所以变形抗力降低,同时可增加新的滑移系,以及热变形过程中伴随回复再结晶软化过程,这些都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
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的塑性并不直线上升的,因为相态和晶粒边界同时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又对塑性产生影响。
钢的加热温度不能太低,必须保证钢在压力加工的末期仍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即终轧温度)。
由于奥氏体组织的塑性最好,如果在单相奥氏体区域内加工,这时金属的变形抗力最小,而且加工后的残余应力最小,不会出现裂纹等缺陷。
这个区域对于碳素钢来说,就是在铁碳平衡图的AC3以上30-50℃,固相线以下100-150℃的地方,根据终轧温度再考虑钢在出炉和加工过程中的热损失,便可确定钢的最低加热温度。
钢的终轧温度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很大,终轧温度越高,晶粒集聚长大的倾向越大,奥氏体的晶粒越粗大,钢的机械性能越低。
所以终轧温度也不能太高,根据铁碳相图最好在850℃左右,最好不要超过900℃,也不要低于700℃。
金属的加热温度,一般来说需要参考金属的状态相图、塑性图及变形抗力图等资料综合确定。
钢坯轧制过程温度确定的研究
钢坯轧制过程温度确定的研究不同的钢种、不同的板坯规格、采用不同的轧机型式,以不同的轧制速度进行轧制,对于轧制不同厚度的成品而言,要求采用不同的钢坯加热温度和和钢坯的加热时间。
本文以成品不同温度时的晶相组织为依据,结合不锈钢轧制时的热应力分析,再参考铁碳相图,制定成品不同厚度的终轧温度,再通过建立轧制过程热模型,反算出板坯的出炉温度,从而对各种形式的加热和轧制提供加热依据。
1、不锈钢加热温度的确定依据对于金属的压力加工来说,金属轧制前的加热,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加热温度主要根据加工工艺要求,由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等性质来确定。
不同的热加工方法,其加热温度也不一样。
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主要取决于金属的化学成份、组织状态、温度及其它变形条件。
其中,温度影响的总局势是,随温度升高,金属的塑性增加,变形抗力降低,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热运动加剧,原子间的结合力减弱,所以变形抗力降低,同时可增加新的滑移系,以及热变形过程中伴随回复再结晶软化过程,这些都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
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的塑性并不直线上升的,因为相态和晶粒边界同时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又对塑性产生影响。
钢的加热温度不能太低,必须保证钢在压力加工的末期仍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即终轧温度)。
由于奥氏体组织的塑性最好,如果在单相奥氏体区域内加工,这时金属的变形抗力最小,而且加工后的残余应力最小,不会出现裂纹等缺陷。
这个区域对于碳素钢来说,就是在铁碳平衡图的AC3以上30-50℃,固相线以下100-150℃的地方,根据终轧温度再考虑钢在出炉和加工过程中的热损失,便可确定钢的最低加热温度。
钢的终轧温度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很大,终轧温度越高,晶粒集聚长大的倾向越大,奥氏体的晶粒越粗大,钢的机械性能越低。
所以终轧温度也不能太高,根据铁碳相图最好在850℃左右,最好不要超过900℃,也不要低于700℃。
金属的加热温度,一般来说需要参考金属的状态相图、塑性图及变形抗力图等资料综合确定。
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在型钢生产中的应用
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在型钢生产中的应用一、导言在当今工业领域中,钢铁工业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型钢作为钢铁产品中的重要一员,其质量和性能的提升一直是企业和行业追求的目标。
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工艺,对型钢的生产和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在型钢生产中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实例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深入了解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
二、控制轧制技术控制轧制技术是指钢铁生产中利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和设备,对轧制过程中的参数进行精确控制,以获得高质量、高性能的型钢产品的一种技术。
这项技术最早应用于薄板生产领域,后来逐步在型钢生产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1. 温度控制:在轧制过程中,控制轧制技术可以通过对钢坯的温度进行精确调控,以保证轧制过程中的塑性变形性能,从而得到均匀、细腻的晶粒结构。
2. 形状控制:利用控制轧制技术可以对轧制过程中的轧辊、模具等设备进行精确控制,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型钢截面形状和尺寸精度。
3. 轧制力控制:控制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轧制力的实时监测和调节,避免轧制过程中的过度变形,并保证产品的尺寸和形状精度。
三、控制冷却技术控制冷却技术是指在型钢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冷却过程的控制,使钢材在冷却过程中获得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型钢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等性能,同时降低产品的变形和裂纹率。
1. 冷却介质控制:通过选择不同的冷却介质和控制冷却速度,可以使型钢获得不同的组织和性能,如马氏体组织、贝氏体组织等,从而满足不同领域对型钢性能的要求。
2. 温度控制:在控制冷却技术中,对冷却过程中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可以有效控制组织相变,并获得理想的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等。
3. 冷却速度控制:通过对型钢冷却速度进行控制,可以获得不同的组织和性能,如快速冷却可以获得细小的组织和高强度,而缓慢冷却则可以得到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四、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在型钢生产中的应用实例1. 控制轧制技术在型钢生产中的应用:某钢铁企业引进了先进的控制轧制系统和设备,通过对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形状和轧制力等参数进行精确控制,生产出了高精度、高强度的型钢产品,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中厚板板坯轧制温度建模研究
中厚板板坯轧制温度建模研究【摘要】本文以国内某中厚板轧制现场为背景,研究了中厚板板坯轧制温度建模问题。
通过分析轧制过程中影响板坯的各种温度要素,结合真实数据和经验公式,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温度边界条件。
进而选用二维有限差分方程来建立板坯温度场模型,本文基于真实现场数据,给出并分析模型计算生成的温度变化结果曲线图。
【关键词】中厚板有限差分温度场轧制数学模型在中厚板生产过程中,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几个工艺参数之一。
中厚板轧制生产线上设有几组测温仪,可以对具体点的钢坯温度进行测量跟踪,但是p2 温度建模的基本理论建立板坯的温度场模型建立在传热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有限差分、有限元等)进行温度场网格模型的建立。
传热学是一门研究物体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可以用来研究在机件冷热加工过程的热传递问题。
基本的传热方式有三种:热传导,对流,以及辐射。
2.1 热传导例如本课题的板坯从加热炉出炉直到卷取成品,贯穿始终的都存在温度梯度差,从而发生热传导现象。
物质温度梯度下的内部热量传递速率,遵循以下公式:2.2 热对流对流现象一般发生在固体和与其相接触的流体相对运动时,两者之间会发生热量交换,对流分为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如图2)。
2.3 热辐射热辐射是一种基于电磁波的热量传播,在真空与介质中都能进行。
热辐射传播的热量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描述此关系的Stefan-Boltzmann定律如下:3 中厚板轧制温度场有限差分模型的建立建立中厚板轧制温度场差分模型,需要对整个过程的温度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抽象出若干个模型,针对每一个过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方程组,得到最终的数值结果。
3.1 生产过程中温度分析中厚板生产中板坯的轧制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稳态导热过程,板坯内部温度场不仅跟内部节点的位置有关系,而且也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函数,即某一点在某一时刻的温度可以表示为某一个函数。
中厚板轧制过程中轧件温度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1)辊道运送过程中,高温板坯对外热辐射损失热量,以及与外界空气的热对流作用。
热轧机控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热轧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热轧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会使用热轧机控制系统进行实际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热轧机是一种将钢坯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通过轧辊进行轧制,使钢坯厚度减薄、断面形状改变的机械设备。
热轧机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加热系统、轧制系统和冷却系统。
加热系统负责将钢坯加热到轧制温度;轧制系统负责对钢坯进行轧制;冷却系统负责将轧制后的钢坯进行冷却。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热轧机2. 热轧机控制系统3. 温度传感器4. 轧制压力传感器5. 冷却水系统6.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检查热轧机各部件是否完好,确保实验安全。
(2)连接好热轧机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轧制压力传感器和冷却水系统。
(3)启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确保系统运行正常。
2. 加热系统实验(1)设定钢坯加热温度,启动加热系统。
(2)观察温度传感器显示的温度变化,确保加热温度符合要求。
(3)记录加热时间,计算加热效率。
3. 轧制系统实验(1)设定轧制速度、轧制压力和轧制道次。
(2)启动轧制系统,观察轧制过程。
(3)记录轧制时间、轧制压力和轧制后的钢坯厚度。
(4)分析轧制效果,计算轧制效率。
4. 冷却系统实验(1)设定冷却水流量和冷却时间。
(2)启动冷却系统,观察冷却过程。
(3)记录冷却时间,计算冷却效率。
5. 数据分析(1)分析加热、轧制和冷却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温度、压力、厚度等。
(2)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找出误差原因。
(3)提出改进措施,优化热轧机控制系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加热系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加热系统加热温度稳定,加热效率达到预期要求。
2. 轧制系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轧制过程平稳,轧制后的钢坯厚度符合要求,轧制效率达到预期。
3. 冷却系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冷却系统冷却效果良好,冷却效率达到预期。
4. 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发现加热、轧制和冷却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基本符合预期。
轧钢知识问答题
轧钢知识问答题轧钢知识问答题1.什么叫燃料的发热值?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料的发热值。
2.什么叫燃料的燃烧温度?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包含在气态燃烧产物中,则气态燃烧产物的温度要升高,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叫燃料的燃烧温度,又叫火焰温度。
3.什么叫传导传热?什么叫辐射传热?什么叫对流传热?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接触或者一个物体的两端温度不同时,热量由高温端沿物体向低温端传递,这种传热方式叫传导传热。
借助电磁辐射实现热交换的过程叫辐射传热。
靠气体或液体的流动,将热量由一处带到另一处的传热方式称为对流传热。
4.什么叫铁素体?什么叫奥氏体?碳在体心立方晶格铁中的固溶体叫铁素体。
碳在面心立方晶格铁中的固溶体叫奥氏体。
5.什么叫完全燃烧?燃料在空气量充足,且混合良好的条件下燃烧,其可燃成分完全与氧气作用,放出所有的热量,燃烧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这种燃烧叫完全燃烧。
6.什么叫不完全燃烧?如果空气不足,或者燃料与空气的混合不好,燃料中可燃成分未能与氧气完全作用,燃烧后生成一氧化碳,这种燃烧叫化学不完全燃烧。
燃料中部分可燃成分没有参加或进行燃烧反应就损失了的叫机械不完全燃烧。
7.提高加热炉的燃烧温度有哪些途径?⑴提高燃料的发热量。
燃料的发热量越高,则燃烧温度越高。
⑵实现燃料的完全燃烧。
采用合理的燃烧技术,实现燃料的完全燃烧,加快燃烧速度,是提高燃烧温度的基本措施。
⑶降低炉体热损失。
⑷预热空气和燃料。
⑸尽量减少烟气量。
8.简述钢在加热过程中影响氧化的因素。
⑴加热温度的影响。
⑵加热时间的影响。
⑶炉气成分的影响。
⑷钢的成分的影响。
9.试述气体燃料燃烧过程的三个阶段。
⑴煤气与空气的混合。
要实现煤气中可燃成分的氧化反应,必须使可燃物质的分子能和空气中氧分子接触,即使煤气与空气均匀混合。
⑵煤气和空气混合物的着火。
煤气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在低温条件下还不能着火,只有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才能着火。
热连轧不锈钢连铸坯加热工艺研究
不锈钢属于高合金钢 ,加热前期升温速度不宜 过快 , 否则容易造成裂纹缺陷。 为防止不锈钢加热时
产生裂纹 ,加热工艺制定的核心是预热段和加热段
超纯不锈钢 、中铬铁素体不锈钢、 3 0 0 系不锈钢 、 马 氏体不锈钢 、 无取 向硅钢系列、 优碳钢、 低合金钢和 高强度钢等几大类产品。 由于轧机连续快速生产 , 加 之在合 同组织生产情况下 不同品种 工艺温度差异 大, 工艺交叉多而复杂 , 加热操作很难控 制 , 因此应
另外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溶解在后阶段析出的碳化物 或氮化物。但是随着社会 的发展 , 生活方式 、 个性化
韫 ,
图1 不同钢种的导热系数
需求的不断演变 ,目 前对于加热工艺首先考虑的是 保证表面质量等特性要求 ,因此对加热工艺控制提
出更高的要求。
作者简介 : 乔秉诚 ( 1 9 6 5 一) , 男, 太钢热连轧厂 1 5 4 9 线轧 钢专业 主管 ,主要从事热轧工艺 的研 究工作 ,工程师 。T e l :
1 . 3 . 1 硫
的底层逐渐富集为稳定 的氧化物 的膜层 ,形成 以 c r 2 ( ) 。 , A 1 2 0 , , S i O 为主的氧化膜, 这类氧化膜形成后 ,
铁、 氧通 过膜 的扩 散严重 受 阻 , 氧化性 显 著提 高 。
一
般情况下 , 1 5 4 9 m m线不锈钢铸坯加热均为
太钢热连轧厂 1 5 4 9 m m生产线是于 1 9 9 4年 8 月建成的华北区第一条热连轧生产线 ,年生产能
力达 3 3 0万 t 。
1 . 1 不锈钢铸坯热轧加热空炉 高温 和低 温钢相邻 :生产 3 0 0系不锈钢 炉温 为1 2 0 0—1 3 0 0 o C, 相邻单位是加热温度为 1 1 0 0
热轧过程的温度变化-康永华
1780热轧培训
• T ——轧件绝对温度,T=t0+273,K; • H ——轧件坯厚,m; • γ——轧件比重,kg/m3; • t0 ——带钢表面温度,℃ • C ——轧件比热,K·cal/kg·℃(不同温度下C值不同)。 2. 热对流引起的温降
数: Tcv kcv (Tr )
这里kcv是对流和辐射引起温降间的比率,根据不同的研究结果,其值在0.01~0.22之间 变化
•3. 水冷引起的温降
1780热轧培训
•水冷引起的温降包括两部分,a. 高压水除鳞产生的温降,b. 机架间冷却水引起 的温降。
•1)、高压水除鳞产生的温降 •利用高压水流(压力为1500~2000MPa)冲击钢坯(带钢)表面来清除一次 (或两次)氧化铁皮是目前热带除鳞采用的主要方法。由于大量高压水流和钢坯 (带钢)表面接触将使轧件产生温降,这种热量损失属于强迫对流形式。强迫对 流的热交换过程比较复杂,它不但和钢坯温度、介质温度以及钢的热物理性能有 关,还和流体的流动状态(流速、水压等)有关,因此要从理论上描述出各种因 素的影响是比较困难的,目前一般采用牛顿公式来计算
•η——吸收效率,即变形热转为轧件发热的部分占总变形热的百分比。 •一般η为50%~95%,前几架η大些,后几架η小些。 •△t0H可用热量平衡推导出
t 0H
pc
ln
h0 h
106
J 1C
[(QP 1) 1]/ QP
•式中 • •
QP——变形区应力状态系数; β——轧件与轧辊热传导效率,一般为0.48~0.55;
1780热轧培训
• v0 ——轧辊线速度,m/s。
KS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坯轧制过程温度确定的研究不同的钢种、不同的板坯规格、采用不同的轧机型式,以不同的轧制速度进行轧制,对于轧制不同厚度的成品而言,要求采用不同的钢坯加热温度和和钢坯的加热时间。
本文以成品不同温度时的晶相组织为依据,结合不锈钢轧制时的热应力分析,再参考铁碳相图,制定成品不同厚度的终轧温度,再通过建立轧制过程热模型,反算出板坯的出炉温度,从而对各种形式的加热和轧制提供加热依据。
1、不锈钢加热温度的确定依据对于金属的压力加工来说,金属轧制前的加热,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加热温度主要根据加工工艺要求,由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等性质来确定。
不同的热加工方法,其加热温度也不一样。
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主要取决于金属的化学成份、组织状态、温度及其它变形条件。
其中,温度影响的总局势是,随温度升高,金属的塑性增加,变形抗力降低,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热运动加剧,原子间的结合力减弱,所以变形抗力降低,同时可增加新的滑移系,以及热变形过程中伴随回复再结晶软化过程,这些都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
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的塑性并不直线上升的,因为相态和晶粒边界同时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又对塑性产生影响。
钢的加热温度不能太低,必须保证钢在压力加工的末期仍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即终轧温度)。
由于奥氏体组织的塑性最好,如果在单相奥氏体区域内加工,这时金属的变形抗力最小,而且加工后的残余应力最小,不会出现裂纹等缺陷。
这个区域对于碳素钢来说,就是在铁碳平衡图的AC3以上30-50℃,固相线以下100-150℃的地方,根据终轧温度再考虑钢在出炉和加工过程中的热损失,便可确定钢的最低加热温度。
钢的终轧温度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很大,终轧温度越高,晶粒集聚长大的倾向越大,奥氏体的晶粒越粗大,钢的机械性能越低。
所以终轧温度也不能太高,根据铁碳相图最好在850℃左右,最好不要超过900℃,也不要低于700℃。
金属的加热温度,一般来说需要参考金属的状态相图、塑性图及变形抗力图等资料综合确定。
确定轧制的加热温度要依据固相线,因为过烧现象和金属的开始熔化温度有关。
钢内如果有偏析、非金属夹杂,都会促使熔点降低。
因此,加热的最高温度应比固相线低100-150℃。
不锈钢属于一种高合金钢,钢中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对钢的加热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是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区域的影响,二是生成碳化物的影响。
对于不锈钢中合金元素如镍、铜、钴、锰等,它们都具有与奥氏体相同的面心立方晶格,都可无限量溶于奥氏体中,使奥氏体区域扩大,钢的终轧温度可相应低一些,同时因为提高了固相线,开轧温度(即最高加热温度)可适当提高一些。
对于不锈钢这样的高合金钢,其加热温度不仅要参照相图,还要根据塑性图、变形抗力曲线和金相组织来确定。
轧制工艺对加热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轧制道次越多,中间的温度降落越大,加热温度应稍高。
当钢的断面尺寸较大时,轧机咬入比较困难,轧制的道次必然多,所以对断面较大或咬入困难的钢坯,加热温度要相应高一些。
加工方法不同,加热温度也不一样。
对于热轧薄板,加热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在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粘连现象。
合金状态图是选择加热温度的重要依据。
以部分二元合金状态图为例,固相线决定了加热温度上限,为了防止金属过热和过烧,上限温度比溶点低100-200℃,即相当于合金熔点的0.8-0.9倍。
加热温度的下限由终轧温度所确定。
对于完全固溶状态的合金,随温度的降低不会出现固态相变,终轧温度一般相当于合金熔点的0.6-0.7倍,这样可以保证热加工所要求的塑性和变形抗力。
但也有例外,某些合金处于单相区脆而硬,塑性较差,而在两相区塑性较好,此时加热温度定在两相区较好。
由此可以看出,合金状态图只能给出大概的温度范围,是否合适,还必须同时参考金属的塑性图。
塑性图是确定加热温度的主要依据,它给出了金属塑性最高的温度范围,加热温度的上限应取在塑性最高的区域附近。
根据状态图和塑性图确定加热温度范围后,还要用变形抗力图(变形抗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来进行校正,以保证整个热加工过程在金属变形抗力最小的范围内来完成。
2、不锈钢在加热过程中不同于碳钢的特点1)本质粗晶粒钢在700-800度时晶粒开始长大,但本质细晶粒钢在930-950度温度下尚不足长大,只有在超过这个温度以后才开始粗化,并随温度的继续升高,它的长大趋势比本质粗晶粒还要大。
2)对于钢的晶粒粗大,加热温度及时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合金元素增大晶粒长大的倾向,按其影响程度的强弱顺序为Mn、P、C,减少晶粒长大倾向的是V、Ti、Ai、Zr、W、Mo、Cr、Si、Ni,大多数合金钢结构的过热敏感性都要比碳钢低。
3)铁素体不锈钢含碳量一般较低0.12%以下,含有12%-30%的Cr,则较马氏体的为高,其组织基本上是铁素体,它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只有一小部分转变为奥氏体,大部分仍为铁素体,含铬较高的在加热过程中一般不发生相变,含铬越高,则塑性和耐蚀性提高,但其退火或正火后的组织为铁素体及少量的碳化物组成,碳含量越高则硬度和耐磨性越高。
铁素体不锈钢铬含量超过17%时,在475度会发生脆性、б相脆性及高温脆性。
4)不锈钢在进行焊接时热影响区温度在600-800度时最容易产生晶间腐蚀。
5)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面心立方结构,膨胀系数较大约是碳钢的1.5倍,导热系数约是碳钢的1/3,比电阻约是碳钢的4倍。
高络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与碳钢相比约是碳钢的1/2,比电阻约是碳钢的3倍。
马氏体不锈钢加热前需要进行预热,因其导热系数较低,表面热影响区域又硬又脆。
铁素体不锈钢加热至900℃时,热区域晶粒显著变粗,使其在低温下的延伸性和韧性变差,冷却后容易产生裂纹。
6)含铬大于14%的低碳铬不锈钢,含铬大干27%的任何含碳量的铬不锈钢,以及在上述成分基础上再添加有钼、钛、铌、硅、铝、、钨、钒等元素的不锈钢,化学成分中形成铁素体的元素占绝对优势,基体组织为铁素。
这类钢在淬火(固溶)状态下的组织为铁素体,退火及时效状态的组织中则可见到少量碳化物及金属间化合物。
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钢使用。
7)马氏体钢这类钢在正常淬火温度下处在y相区,但它们的y相仅在高温时稳定,M点一般在3OO℃左右,故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
马氏体不锈钢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工艺性能与物理性能,均和含铬12~14%的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相近。
由于组织中没有游离的铁素体,机械性能比上述钢要高,但热处理时的过热敏感性较低。
8)马氏体—碳化物不锈钢Fe-C合金并析点的含碳为0.83%,在不锈钢中由于铬使S点左移,含12%铬和大于0.4%碳的钢,以及含18%铬和大于0.3%碳的钢均属于过共析钢。
这类钢在正常淬火温度加热,次生碳化物不能完全溶于奥氏体,因此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和碳化物组成。
属于这一类的不锈钢牌号不多,却是一些含碳比较高的不锈钢,含碳量偏上限的3Crl3钢在较低的温度下淬火,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组织。
由于含碳量高,钢中虽含有较多的铬,但其耐腐蚀性能仅与含12~14%锗的不锈钢相当。
这类钢的主要用途是要求高硬及耐磨的零件,如切削工具、轴承、弹簧及医疗器械等。
9)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
含铬量在11%~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
这类钢一般不含镍,有时还含有少量的Mo、Ti、Nb等到元素,这类钢具导热系数大,膨胀系数小、抗氧化性好、抗应力腐蚀优良等特点,多用于制造耐大气、水蒸气、水及氧化性酸腐蚀的零部件。
这类钢存在塑性差、焊后塑性和耐蚀性明显降低等缺点,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11)马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通俗地说,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
粹火后硬度较高,不同回火温度具有不同强韧性组合。
3、不锈钢热过程数学模型建立的必要性1、铁素体不锈钢轧制开发难度较大,这主要与铁素体钢在加热过程中,晶粒长大倾向大。
晶粒长大,晶界变少,结合性能变坏,就会恶化热加工性能,因此,必须建立加热和轧制过程数学模型,对其最高的加热温度和轧制制度进行了严格控制。
不锈钢如果也像一般的合金钢那样加热,热加工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产品缺陷。
2、通过数学模型优化控制不锈钢板坯在炉内的升温曲线和在炉时间,在尽可能提高产量的前提下,板坯的升温过程采取前慢后快的方法,以防止板坯在炉内的过热过烧和晶粒粗大的现象发生。
3、根据对不锈钢带卷边损生产过程统计,产品质量主要发生在带卷的边部和头尾部。
在粗轧机的轧制过程中板带需要轧边,板带边部散热面积较大,粗轧机轧完以后,板带头尾、边部与中间温差一般在50度以上,精轧机轧完以后,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板带头尾与中间温差一般在150度以上,板带边部与中间温差一般在100度以上,板带头尾、边部温度较低,其塑性变形就较差,轧制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
这就需要建立轧制过程数学模型,对板带轧制温度进行准确的控制。
4、为在加热炉内控制板坯两头的加热温度,根据下部炉膛烧咀布置和温度特点,合理制定板坯的的布料规则和前后板坯之间的间距。
同时根据出料端炉头板坯位置紧临出料炉门,出料端端墙没有布置供热烧咀,其温度较低,并且其位置处设有摄像头和激光定位仪,致使该处的炉膛温度更低。
为防止在炉内加热好的板坯在此处的温度降低,应合理控制炉头坯的位置,并在停轧时采取板坯后退以避开低温区的措施,保证炉头板坯的正常加热。
同时针对下部炉膛烧咀的热气流上浮,容易从板坯之间的空隙通过,致使空隙较大的区域炉气温度高,空隙较小的区域炉气温度低,容易造成板坯的加热不均。
5、合理控制炉内气氛,减少氧化烧损。
含Ni3%~6%的钢的氧化铁皮与金属的“相间嵌入”状态。
因为Ni比Fe难与氧化,在Fe-Ni合金的氧化皮形成过程中,固溶体中的Fe优先进行扩散(向外和氧化),因而使Ni在氧化层内面局部富集。
而在热加工温度下Ni周围的铁终究也是要氧化的,所以富集Ni有金属基体与氧化皮呈严重的“相间嵌入”状态,氧化铁皮难于脱落。
为解决含镍低碳钢的氧化铁皮脱落和减少氧化烧损问题,采取少氧化加热的方法,即采用明火式无氧化加热炉加热板坯,这时生成的氧化铁皮难于脱落,但因为氧化铁皮很薄,酸洗后不影响板材表面质量。
6、采用数学模型精确控制加热炉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充分利用设备停轧时间、定修时间、轧线清理时间、换钢种时间,及时对设备的控制精度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设备功能完善、控制准确、水量分布合理、轧制模型计算准确、板带跟踪定位准确、张力控制合理,板带轧制过程中板形良好、宽度和厚度控制准确,无板带头尾跑偏和起套或拉断的不正常现象发生。
7、对不锈钢入炉前后与碳钢和其它钢种的过渡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