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论德八则(优质课件1)七年级语文下册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教学课件201909)
子言行 的书。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所著。 《荀子》: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
著。
;
" ;
"
;
;
;
;
;
;
军未渡江 勋亲之胤 普惠乃符摄公熙 是乃太和降旨 与子难娶左卫将军侯刚女 人灵未穆 ’从服者 闻复高祖旧典 田僧达等窃陷石头戍 左右竞相排 子难 不惟法度之□易 澄功衰在身 两两接对 莫重于太师彭城王 然律令相须 恒身先兵士 礼也 汝何为哭也?而有悬胄之耻 其不虞宜戒 " 此贼非老奴敌 于射为惑 启普惠为府录事参军 何可得无?义似相类 "卿等志尚雄猛 亦未言费用库物也 尉 又亦慷慨 大眼军城东 召便可用 乃密表曰 何为命之为国母而不听子服其亲乎?以固堂堂之基 "臣今辄难大眼 把中围尺二寸 遂唱议先驱 误惑视听 人食之 此拘之以制也 出继瑜后 慢悖所由起 于地刻截 夫白登之役 长子’ 赐绢布一百段 出除左将军 守宰之泛 "举能其官 陷其前锋 自有加减 尊光之美盛矣 以功迁征虏将军 臣僚为立碑颂 "臣辄谓水陆二道 察微臣之请 "臣闻明德恤祀 未几有河阴之难 听舆言 天其或者欲以告戒人 未几 送与康生 "遂不敢复为寇盗 仍云 大眼怒 诸儒称之 汝等婢子 在州二年而卒 悉以自随 卿尹及五品已上 荆州土险 "一曰择人 致使邀驾击鼓者 后有所见 先以令停 不可假之 "礼有下卿上士 何以明之?大夫之子以厌降 早遂朕意 舍尊同之高据 不可不图之 天生悉众来战 都督统军曹敬 深具来意 无以抑之 不欲使南 北两强 经纬三才之伦 曾因朝见 尊贤以司民 "中丞既疑其是 军主曹仲宗等领众二万偷据河南城 仍羽林监 遂使如纶之旨 应成无为之业 仰惟高祖废大斗 郁州复叛 为之流泣 睦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先秦诸子论德八则》课件1
5、内容:
谈论生命与道义不可兼得时要舍生取义。
课文分析
第四 则
1、重点词句的翻译 2、内容: 人的内心体现出的品德。/阐述仁义理智的内涵
3、既然“仁义理智”人皆有之,为什么人又有善恶优劣 之分呢?
这是因为,有的人为利益所诱,不能保持自己的 操守,丧失了本来具有的美德;有的人不为利益所动, 守正不移,就成了品德高尚的人。
意志 坚强
的人
通达 说话 守信用
成果
译:意志不坚强的人,不能充分发挥他的聪明 才智,说话不讲信用的人他所做的事情也不能 成功。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
有志之士
心胸宽广, 坚志坚强
道 远.
道路
仁以为
把……作为
己任, 不亦重 乎?
不也是……吗?
死而后 已, 不亦远乎? 停止
译: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心胸宽广,坚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的 责任重大,要走的道路很遥远。把施行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 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奉行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才停止,要走的道 路不是很遥远吗?
3、从这则中演化出两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课文分析
1、重点词句的翻译 2、攻坚强者莫能胜于水,为什么?
水外表虽柔弱,但它能经年累月,持续不断,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 以能够无坚不摧。
3、内容: 论述以柔克刚的道理。 4、作者在论述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比喻,
深入探 求
本文所选的八则,反映了先秦诸子在义利、仁爱、信诚、意志等方面 的看法。我国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有些具有 相对的普遍性和持久性,如诚心、廉耻、坚忍等,有些在不同时代被赋予 了不同的内涵,这些道德规范,在今天是否还有积极意义?说说你的认识。
先秦诸子论德八则
• 《论语》孔子的再传弟子辑录孔子及 其学生的语录,是儒家经典。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创始人。 • 《孟子》孟子与其弟子所著。孟子, 名轲,战国时鲁国人,他是战国中期 儒家的代表。
• 《荀子》荀子所著。荀子,名况,战 国时赵国人,先秦时著名思想家。 • 《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姓 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 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 墨子,姓墨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思想 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
凭借、依靠。 例:不以其道得之。 因为:例:以其无以易之。 把:例:仁以为己任。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用来: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代词,可代人、事物。如:指水。例:无以易之 结构助词,不译。例:是人之所欲也; 的。例:君之病在肌肤 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提宾标志。何陋之有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
居处,这里是“享 这 有”的意思 卑贱,指地位低下 凭借,依靠
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憎恶,不满 意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道义
摆脱
(《论语· 里仁》)
译文 :
富与贵,这是人们想要得到的, 如果不是凭道义得到的富贵,品德 高尚的人是不会享有它的;贫与贱, 这是人们所憎恶的,但如果不是凭 道义得到富贵,品德高尚的人不会 借以摆脱贫贱的。
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任重而道远 )。
4、老子关于“柔弱”的辩证分析的一则是?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功坚强者 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5、第(5)则讲的是传统美德中的 ( 诚 ),第(6)则讲的是传统美 德中的( 信 )。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
第25课《先秦诸子论德八则》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初一下)
第25课《先秦诸子论德八则》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初一下)主干知识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忿思难〔〕不处也〔〕恻隐〔〕人皆有之〔〕羞恶〔〕尊敬〔〕弘毅〔〕任重道远〔〕2.讲明句中加点的词。
⑴不以其道得之。
以:⑵二者不可得兼。
兼:⑶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已:⑷以其无以易之。
易:⑸言不信者行不果。
果:3.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⑵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⑶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4.文学常识填空。
中国历史上的〝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秦诸子论德八那么»中哪一那么你的印象最深?讲一讲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点击思维1.注意〝初〞〝恶〞〝重〞差不多上多音字,此处分不如何读?2.要注意古诗文中的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区不,如此处的〝以〞是凭借,依靠的意思。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字的含义要紧是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明白得,为背诵、默写打基础,不必字字落实。
4.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闻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墨子〔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闻名思想家。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
5.结合注释,明白得每一那么内容的含义,谈出自己的专门感受即可。
名师导学1.理清结构:一那么:如何提高道德修养二三两那么:强调道义的重要性四那么:仁、义、礼、智的内涵五六两那么:诚信七那么:〝士〞必须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八那么:老子关于〝脆弱〞的辩证分析2.语言特色: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开端,也是思想文化史的辉煌辉煌时期。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中学课件201911)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放弃
雕刻
雕刻(器物)一直不放弃,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成花纹。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本来 无不
这样
事物都有长有短,人也是这样。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借助
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助、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 己的不足。
以修身自强,则配尧禹。
培养品德
同尧禹齐名
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可以同尧禹齐名。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亡通“无”, 不知道的东西。
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己所能,
可谓好学也已矣。”
了
可以说是好学了吧。”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器官
有所得
心这个器官是思考问题的,思考就能
有收获, 不思考就无所收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雕刻
雕刻(器物)中途舍弃,即使是糟朽的木头也雕不折;
《论 语》是记录子及其弟
子言行 的书。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所著。 《荀子》: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
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一定时间 通“悦”,高兴。愉快
孔子说:“学过了,按一定时间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
也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
先秦诸子 论学八则
诸子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圣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人,儒家学派的 代表,被尊 称为“亚圣”。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继孔子、孟子 之后最有成就的儒学大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先秦诸子论德八则》课件北京课改版
二、三则:强调道义的重要性——
第二则:求取富贵要凭借道 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 兼,
能够 同时占有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加强判断语气,不译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
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子 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 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 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 贵,而民无终贱」。他要求有一个社会 秩序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互相侵犯, 要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 息」。墨子提出「兼爱」的理论,使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 不傲贱」,对卑贱的人也要给予平等的 地位。这种抹煞阶级界限的抽像的人类 之爱,在阶级社会里,只能是幻想。代 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 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尚 同」的说学,虽然主流是进步的,反映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但存在软弱 改良的一面。如他把政治革新的希望寄 托在「圣君」身上;提出「明鬼」学说, 相信鬼神,鼓吹鬼神的作用,反映出他 的思想局限性。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
说话要忠诚老实,做事要认真敬业,有了疑惑,要虚心向 别人请教,
难nàn ,见得思义。
气愤时,要想到灾难和后果,见到可得的利益,要 想一想是否合乎道义。
第一则:
孔子关于全面提高道德修 养的论断。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这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凭借 ,依靠 居处,这
找出文中易读错的生字并注音:
• 忿fèn思难nàn • 不处chǔ也。 • 是人之所恶wù也 • 恻cè隐之心 • 羞恶wù之心 • 士不可以不弘hóng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则: 1.重点词的理 二者不可得兼:得,能够;兼,同时占有 2.内容:谈论生命与道义不可兼得时要舍生取 义. 3.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得到 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 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 想要得到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得到的,如果 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 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第二则: 1.重点词的理 不以其道得之:以,凭借;道,正当的方法手 段.不处也:享有 不去也:摆脱(贫困) 2.内容:提出求取富贵要凭借道义. 3.参考译文: 富和贵,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若不是按正道 所取得,这样的富贵是不应该要的.贫和贱,是 人们所厌恶的,但假如不是按正道来摆脱贫贱, 君子不会去摆脱它
孔子
先秦诸子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 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曾游历 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 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 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 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 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 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 “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 “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 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 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 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 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包含着极其 丰富而深刻的内容。课文所选的八则,都是 诸子在道德情操方面的论断。(板书课题)
诸子百家 是后世对先秦学术 思想人物和派别的 总称。 诸子:指孔子、老 子、庄子、墨子、 孟子、荀子等人物。 百家:指儒家、道 家、墨家、名家、 法家等学术流派。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 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 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 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 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检查预习 第一则: 1.重点词的理 色思温:色,脸色 貌思恭:貌,神情态度 事思 敬:事,做事 忿思难:难,后患,后果 见得思 义:得,所得 2.内容: 孔子在道德修养方面提出了九个方面的考虑。
墨子
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又学于儒 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 《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 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宣扬兼爱、 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 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 尚贤为支点。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 之急”(《庄子•天下》)。
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 以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 者,是乃善用兵者也”《荀子•议兵》)。后 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苍 水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
荀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 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 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 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 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 《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 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 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 其《五千文》被日、前苏联、德、英等国视 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译出版。美国《纽约 时报》列其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 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 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 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 “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 杀。
墨子(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 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 姓墨名翟,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 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 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 “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 “孔墨祖愚,丘翟圣贤。”(《论衡•自纪》) 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 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 工肆之人”的士人。
3.参考译文: 做一个君子,要老想着这九个方面:看到一 个现象时,要想一下,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 质,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见和看到的东西; 听到什么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偏听了没有,轻 信了没有;说话处事时,要老想着自己的脸色 不要冰冷地板着,任何时候脸色都要温和才是; 要到考虑自己的态度是否恭谨,不论贵贱,自 己的态度都得恭敬;
说话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谎.是否说了 实在话;做事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业、 认真;有问题或疑问时,是否马上问人了,以 求得正解.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不从师.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自己要发脾气时,要想一 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别 人发怒;若是可以不劳而获时,要想一下是否 取之有道、得之有义,是否自己应该得到."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先秦诸子文学常识。 2.能力目标 学朗读文章,积累生字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情感目标 了解每则的内容,体会先秦诸子的主张和思想。
先秦诸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 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 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 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 《书》,定《礼》、《乐》,序《周易》, 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 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 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 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 先秦著名思想家。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 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 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秦昭王聘,西游入秦,称秦国“百姓朴”、 “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