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操作规程
动物防疫基本操作程序
![动物防疫基本操作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81a0b5eb14e852459fb5757.png)
动物防疫基本操作程序
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1;询问;存栏数,病,孕,仔畜。
2;器件准备;注射器,针头安装,棉球消毒,耳标钳,耳号装试。
3;疫苗配制;看疫苗颜色,瓶是否裂缝,用法用量,盖启封消毒。
4;保定;剪毛,消毒。
5;注射部位;猪耳根后部,牛颈部上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至三分二交界处。
鸡胸部或颈部后三分之一处。
6;加施耳标;耳号装试后消毒,猪,牛,羊首次在左耳中部,再次在右耳中部,动物耳标编号为15位数,第一位数代表动物品种,猪,牛,羊分别为1,2,3,第二位至第七位代表省,市,县,第八位数代表动物编号。
7;注意事项;过敏时可用盐酸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注射
抢救未用完的疫苗放入保温箱,冻干苗4小时内用完,空瓶,棉球。
坏针头集中销毁
8;免疫档案填写;逐项规范填写,数字准确。
一;免疫证;编号,数量必须大写,注射人签字。
二;免疫登记薄;逐项填写,畜主,注射人签字。
三;免疫登记表;逐项填写,畜主,注射人,村主任签字;
9汇总;分清各种畜禽品种,存栏数,免疫数,养殖户装订后逐级按时上报。
动物防疫员技能操作规程
![动物防疫员技能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d55278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7.png)
动物防疫员技能操作规程摘要本文档旨在制定动物防疫员的技能操作规程,以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该规程涵盖了动物防疫员的基本技能要求、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1. 引言动物防疫员是负责动物防疫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的技能操作对于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进行,我们制定了本技能操作规程。
2. 技能要求动物防疫员在完成防疫工作时,需要具备以下技能要求:•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备动物解剖学、病理学和防疫学等专业知识•掌握动物疫苗的接种技巧和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具备动物处理和运送技能•熟练掌握防疫工具和设备的操作方法•具备动物行为观察和心理疏导的能力•具备动物急救和抢救的基本知识3. 操作流程动物防疫员在进行防疫工作时,需要按照以下操作流程进行:3.1 动物检疫1.确认动物的身份和来源。
2.检查动物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
3.引导动物主人填写相关的检疫申报表格。
4.对动物进行体温测量和身体检查。
5.依照检疫规定的程序,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动物进行隔离或治疗。
3.2 动物疫苗接种1.根据动物种类和疫苗要求,选择合适的疫苗。
2.对动物进行疫苗接种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体温测量和身体检查。
3.采用合适的接种方法和工具,对动物进行疫苗接种。
4.记录疫苗接种的时间、剂量和接种部位等信息。
5.对接种后的动物进行观察和监测。
3.3 动物疾病诊断1.根据动物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类型。
2.采集动物体液或组织样本,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
3.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疾病的确诊或排除。
3.4 动物环境监测1.对动物居住环境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测。
2.检查动物饲料和饮水的质量。
3.保持动物舍内外的清洁和卫生。
4.定期消毒动物舍和设备。
4. 注意事项在进行动物防疫工作时,动物防疫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遵守防疫工作的操作规程和流程。
•注意个人和动物的防护,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装备。
•做好防疫工具和设备的消毒和维护工作。
春季动物防疫操作规程
![春季动物防疫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a1d1907844769eae009eddf.png)
春季动物防疫操作规程一、防疫时间:3月10日-4月10日。
二、防疫病种:牲畜口蹄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禽流感、鸡新城疫、羊梭菌病、仔猪副伤寒、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
三、注射剂量及使用方法:1、口蹄疫:使用前一定要充分摇荡。
①猪:大猪每头2毫升,小猪每头1毫升。
②羊:大羊2毫升,小羊 1毫升。
③牛:大牛每头5毫升,小牛每头2毫升。
2、猪瘟:用生理盐水稀释,每头1头份,种猪每头4头份。
3、禽流感:使用前充分摇荡。
每只鸡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2—5周龄0.3毫升,5周龄以上的每只0.5毫升。
4、羊三联四防疫苗:每只4毫升。
5、鸡新城疫Ⅰ系:滴眼或滴鼻,2倍以上剂量饮水。
6、仔猪副伤寒:按瓶签注明头分口服或浅层肌肉注射,但瓶签注明限于口服得不的肌肉注射。
①口服法:按瓶签注明头分,临用前用冷开水稀释每头5-10毫升,也可以拌饲料自由采食。
②注射:每头猪1头分。
7、猪蓝耳病:活苗:专用稀释液稀释,每猪一头份。
四、注射顺序:1、猪:猪瘟疫苗和猪口蹄疫苗同时分两侧注射,隔7天注射猪蓝耳病苗。
2、羊:先注射三联四防苗,隔5天注射口蹄疫疫苗。
3、鸡:先注射禽流感疫苗隔7天注射鸡新城疫疫苗。
五、疫苗保存:1、猪瘟苗、猪蓝耳病活苗、仔猪副伤寒,猪三联苗、鸡新城疫苗要冷冻保存(—15℃以下),口蹄疫、禽流感苗要常温保存(2℃-8℃).2、避免阳光直射。
3、当天稀释当天用完(有些疫苗按瓶签说明限时用完)。
六、注意事项:1、不同疫苗不能混用注射器,做到一畜一针。
2、注射口蹄疫疫苗做到三不一备一解释,三不即老弱畜不免、病畜不免、孕畜不免;一备即准备适量肾上腺素,以防中毒急救;一解释即向畜主说明,猪、牛、羊免疫口蹄疫疫苗后一顿或二顿不食、减食、轻微发热等属正常情况,猪蓝耳病苗不论猪种用途全免,注意孕猪保定方法。
3、液体苗使用前充分摇荡,并恢复常温。
4、使用后的空疫苗瓶和剩余疫苗要集中做深埋处理。
5、各乡镇要储备一定量的疫苗,以备急用。
动物防疫相关技术规程
![动物防疫相关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2f23b0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1.png)
动物防疫相关技术规程1. 引言动物防疫是保护动物健康和预防动物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动物疾病的爆发和传播不仅对动物的生命和健康构成威胁,还会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制定动物防疫相关技术规程对于维护动物健康与公共安全至关重要。
2. 目标本技术规程的目标是规范动物防疫工作,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减少疾病传播风险,确保人类和动物的安全和健康。
3. 疫苗接种3.1 疫苗选择动物防疫中,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选择疫苗时,应根据动物种类、地理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经过有效验证和批准的疫苗才能使用。
3.2 疫苗接种程序动物疫苗接种程序应根据疾病防控要求制定。
一般包括以下流程:1.动物健康检查和筛查;2.确定疫苗接种计划;3.确认疫苗接种途径;4.进行疫苗接种;5.记录疫苗接种情况。
3.3 疫苗贮存和运输疫苗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确保疫苗储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符合规定要求;•疫苗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冷链断裂,严禁暴露于高温或低温环境;•运输途中要避免剧烈震动,防止疫苗瓶或容器破损。
4. 动物隔离与检疫4.1 动物隔离动物隔离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引进新动物或发生疫情时,需要进行动物隔离,确保动物疫病不会传播到其他动物。
4.2 动物检疫程序动物检疫程序包括以下步骤:1.动物检疫前准备工作,包括设立检疫区域和准备所需检疫设备;2.动物检疫前的必要检查,如健康检查和病原学检查;3.对动物进行检疫,包括检查身体状况、病理学检查等;4.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做相应处理,如放行或转运;5.记录检疫信息。
4.3 检疫后处理对于检疫合格的动物,应及时做好相关处理工作,如解除隔离、清洗隔离区域、消毒等。
5. 疫情报告和应急处理5.1 疫情报告发生动物疫情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包括疫情的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等信息。
5.2 应急处理疫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隔离疫区及密切接触动物;•组织检疫、监测和调查;•确定疫情防控措施;•进行疫情溯源和流行病学调查;•实施必要的消毒和灭杀等措施。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一)2024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103e64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5.png)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一)引言概述:动物免疫操作规程(一)是为了维护动物健康和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而制定的指南。
免疫操作是保障动物健康的重要环节,正确操作免疫程序可以减少患病风险,确保动物群体的稳定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本文将介绍动物免疫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一、免疫前的准备免疫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包括免疫材料的准备、免疫设备的准备、免疫计划的制定等。
免疫材料的准备应确保其质量可靠,免疫设备的准备应符合卫生要求,免疫计划的制定应根据动物的特点和免疫目标进行合理安排。
1.选择合适的免疫材料2.准备符合要求的免疫设备3.根据免疫目标制定免疫计划4.确保免疫材料的质量5.做好免疫记录的管理二、免疫操作的技术要点免疫操作的技术要点决定了免疫的效果和安全性。
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避免免疫牛群出现疫苗不良反应和感染疾病等问题。
1.免疫材料的稳定性和存储方式2.正确的注射方法和途径3.免疫后的观察和监测4.应急处理措施5.合理的免疫间隔和保护周期三、动物免疫后的护理免疫后,动物需要得到良好的护理和管理,以促进免疫效果的最大化。
1.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2.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3.注意疫苗的副作用和安全性4.定期进行健康监测5.合理的营养补充和饮水管理四、疫苗接种计划的调整随着科技进步和疫病形势的变化,免疫接种计划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1.及时了解疫病形势和免疫技术的进展2.根据免疫目标灵活调整免疫计划3.合理制定疫苗接种间隔和次数4.优化疫苗的配方和疫苗品种选择5.科学评估和调整免疫效果五、总结动物免疫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动物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的免疫操作可以降低动物患病风险,提高免疫效果,提高养殖生产效益。
在实施免疫操作时,需充分准备、注意技术要点、进行免疫后的护理、灵活调整免疫计划,并对免疫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以保障动物健康稳定的发展。
巴东县动物防疫免疫技术操作规程
![巴东县动物防疫免疫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511197ba26925c52cc5bfb0.png)
巴东县动物防疫免疫操作技术要点巴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年秋季动物强制免疫疫苗种类繁多,为正确贮藏、运输、使用疫苗,严格免疫接种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免疫质量和效果,现将《巴东县动物防疫免疫操作技术要点》印发给你们,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疫苗的贮藏与运输(一)疫苗的贮藏1、阅读疫苗的使用说明书,掌握疫苗的贮藏要求,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规定的要求贮藏。
2、选择贮藏条件(1)选择贮藏设备根据不同疫苗品种的储藏要求,设置相应的贮藏设备,如低温冰柜、电冰箱、液氮罐、冷藏柜等。
(2)设置贮藏温度不同的疫苗要求不同的贮藏温度。
冻干活疫苗一般要求在-15度条件下贮藏,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
如猪瘟活疫苗、鸡新城疫活疫苗等。
灭活疫苗一般要求在2-8度条件下贮藏,不能低于0度,更不能冻结,如口蹄疫灭活疫苗、禽流感灭活疫苗等。
细胞结合型疫苗如马立克氏病血清I、II型疫苗等必须在液氮中(-196度)贮藏。
(3)避光,防止潮湿所有疫苗都应贮藏于冷暗、干燥处,避免光照直射和防止受潮。
3、分类存放按疫苗的品种和有效期分类存放,并标以明显标志,以免混乱而造成差错。
超过有效期的疫苗,必须及时清除并销毁。
4、建立疫苗管理台账详细记录出入疫苗品种、批准文号、生产批号、规格、生产厂家、有效日期、数量等。
应根据说明书要求存放在相应的设备中。
5、疫苗贮藏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的温度贮藏在贮藏的过程中,应保证疫苗的内外包装完整无损。
防止内、外包装破损,以致无法辨认其名称、有效期等。
(二)疫苗的运输1、包装运输疫苗时,要妥善包装,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
2、保温(1)冻干活疫苗应冷藏运输。
如果量小,可将疫苗装入疫苗专用冷藏箱(包)或保温箱内,再放入适量冰块(冷冻冰块)进行包装运输;如果量大,应用冷藏运输车运输。
(2)灭活疫苗宜在2-8度下运输。
夏季运输要采取降温措施,冬季运输,采取防冻措施,避免冻结。
(3)细胞结合型疫苗马立克氏病血清I、II型疫苗必须用液氮罐冷冻运输。
畜牧防疫作业安全操作手册
![畜牧防疫作业安全操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d912a2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d.png)
畜牧防疫作业安全操作手册一、前言畜牧防疫工作对于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然而,在进行畜牧防疫作业时,如果操作不当,不仅可能导致防疫效果不佳,还可能给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畜牧防疫作业的安全、有效进行,特制定本操作手册。
二、个人防护装备1、工作服应选择长袖、耐磨损、耐酸碱的工作服,以防止动物抓伤、咬伤以及化学药品的侵蚀。
2、手套根据不同的作业需求,选择合适的手套,如橡胶手套、一次性手套等。
手套应无破损,且大小合适,以保证操作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3、口罩佩戴口罩可以防止吸入有害的粉尘、飞沫等。
4、护目镜在进行可能导致液体飞溅的操作时,如疫苗注射、消毒等,应佩戴护目镜,保护眼睛免受伤害。
5、鞋套进入养殖场时,应穿戴鞋套,避免将外界的病原体带入养殖场。
三、疫苗的保存与运输1、疫苗的保存疫苗应按照其说明书要求的温度进行保存,通常分为冷藏(2 8℃)和冷冻(-15℃以下)两种。
定期检查冰箱或冰柜的温度,确保其正常运行。
2、疫苗的运输运输疫苗时,应使用专用的冷藏箱或保温箱,并在箱内放置冰袋或干冰,以保持疫苗所需的温度。
避免疫苗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剧烈震动和阳光直射。
四、免疫接种操作1、准备工作(1)检查疫苗的名称、有效期、外观等,确保疫苗质量合格。
(2)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针头、酒精、碘酒等物品,并进行消毒处理。
(3)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对于患病、瘦弱或怀孕的动物应暂缓接种。
2、注射部位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疫苗和动物种类,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常见的注射部位有肌肉注射(如臀部、颈部肌肉)、皮下注射(如颈部、背部皮下)等。
3、注射操作(1)用酒精或碘酒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
(2)抽取疫苗时,应注意避免污染疫苗。
(3)按照正确的注射方法和深度进行注射,注射完毕后,用酒精棉球按压注射部位,防止出血和疫苗溢出。
五、消毒操作1、消毒药品的选择根据消毒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品,如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碘伏等。
畜牧防疫作业安全操作程序
![畜牧防疫作业安全操作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d4bad6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a.png)
畜牧防疫作业安全操作程序畜牧防疫工作对于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然而,在进行畜牧防疫作业时,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样不容忽视。
为了规范畜牧防疫作业流程,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操作程序。
一、防疫作业前的准备1、知识与技能培训作业人员应接受专业的畜牧防疫知识和技能培训,熟悉各类动物疫病的特征、传播途径、防疫方法以及安全防护措施。
了解并掌握所使用的防疫设备和药剂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个人防护装备配备齐全且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胶靴等。
确保防护装备无破损、老化等情况,保证其防护性能良好。
3、防疫设备与药剂检查对将要使用的防疫设备,如注射器、喷雾器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性能完好、无故障。
同时,核对所使用的防疫药剂的种类、有效期、浓度等,保证药剂符合防疫要求。
4、作业场地评估在进行防疫作业前,对作业场地的环境、动物的健康状况、养殖密度等进行评估。
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如动物的攻击性、场地的湿滑程度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进入作业场地1、安全警示在作业场地入口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2、动物安抚进入场地后,尽量保持安静,避免突然的动作和声响惊吓到动物。
对于容易紧张或具有攻击性的动物,可以采取适当的安抚措施,如轻声呼唤、缓慢接近等。
3、观察动物行为密切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对于患病或表现出攻击性的动物,要特别小心,避免直接接触。
三、防疫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正确使用防疫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注射器、喷雾器等防疫设备。
例如,使用注射器时要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深度和剂量的控制,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药液泄漏或动物损伤。
2、防止药剂误食和误触防疫药剂通常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操作过程中要防止药剂误食、误触。
如不慎接触到药剂,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3、避免交叉感染在对不同动物进行防疫操作时,要更换或消毒使用过的器械和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二)2024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230b89c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8.png)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二)(引言概述)动物免疫操作规程(二)是针对动物免疫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制定的一份指导性文件。
本规程旨在确保动物免疫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免疫效果,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详细阐述动物免疫操作规程的内容。
(正文)一、免疫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准备充足的疫苗和免疫工具2. 建立动物健康档案3. 确定免疫计划4. 制定免疫操作流程5. 做好操作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二、免疫操作时的注意事项1. 熟悉免疫操作要点2. 选择合适的免疫途径3. 控制免疫剂量4. 注意免疫途中的观察与记录5. 遵守免疫工作安全操作规程三、免疫后的监测与处理1. 定期观察动物的免疫反应2. 记录动物的身体状况和免疫效果3. 针对不适应免疫的动物进行处理4. 分析免疫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5. 进行动物免疫效果评价四、免疫操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免疫剂量过大或过小的处理方法2. 免疫工具的选择和使用3. 免疫材料质量监控和管理4. 免疫操作中的人员技术培训和监督5. 免疫后的不良反应处理和预防五、免疫操作后的回顾与改进1. 对免疫操作的结果进行回顾和总结2. 分析免疫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 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4. 审核和修订免疫操作规程5. 进行定期的免疫操作质量评估(总结)动物免疫操作规程涵盖了免疫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免疫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免疫后的监测与处理、免疫操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以及免疫操作后的回顾与改进。
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能够保证免疫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免疫效果,促进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各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共同遵守和执行这份规程,以确保免疫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养殖场防疫操作规程
![养殖场防疫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936b6b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b.png)
养殖场防疫操作规程养殖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畜禽健康生长、提高产出品质,良好的防疫措施至关重要。
合理的防疫操作规程可以帮助养殖场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的传播,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场防疫操作规程。
1. 定期健康检查健康检查是养殖场防疫的基础,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患病动物并进行隔离和治疗。
养殖场应雇佣专业兽医团队,定期对生长中的畜禽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皮毛或羽毛状态等,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血液和粪便样本的采集分析。
通过健康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疫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健康档案是有效管理养殖场疫情的重要手段。
养殖场应为每只畜禽建立个体健康档案,记录生长过程中的各项健康指标、疫苗接种情况、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定期的健康检查结果。
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可以通过电子化系统来实现,方便了信息的录入和查询。
养殖场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记录和更新健康档案,为日后的疫情分析和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3.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养殖场重要的防疫措施之一。
养殖场应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疫苗接种计划,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接种。
对于常见的畜禽病,如禽流感、猪瘟等,应选择安全有效的疫苗进行接种。
接种前应对疫苗进行检疫和质量检验,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接种时应注意接种方法和剂量的正确性,并对接种后的动物进行观察,密切关注疫苗反应。
4. 环境卫生管理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防止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养殖场应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清理、消毒和通风,保持清洁、干燥和适宜的温度。
清理时应注意合理利用防疫消毒剂,确保彻底杀灭病原体。
同时,对饲养区和饲料存放区进行合理划分,避免不同物种之间的接触,以防传播疫病。
5. 养殖批次管理为了降低疫病在养殖场内传播的风险,养殖场应合理统筹和管理养殖批次。
最好的方式是依据动物生长周期和规模选择适宜的养殖批次,确保相同批次内动物的生长状态相近。
分所动物防疫操作规程
![分所动物防疫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f2910986bec0975f465e27c.png)
分所动物防疫操作规程
一,工作流程。
培训告知——督查整改——情况通报——组织验收——资料归档。
二,岗责分解及操作要点
1,培训告知
责任人:分所负责人
操作要点:
(1)在每年的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前,召开专业场(户)及其服务的兽医人员、村组干部、村级防疫员培训大会;
(2)下发《强制免疫告知书》,分所留回执。
2,督查整改
责任人:分所负责人
操作要点:
(1)分所的防检监督员督导村级防疫员、督导规模场户开展免疫注射;
(2)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
3,情况通报
责任人:分所负责人
操作要点:对整改不力的通报批评,并按要求及时上报进度。
4,组织验收
责任人:分所负责人
操作要点:在乡镇防控指挥部的安排下组织验收,按考核的项目逐一检查核实。
5,资料归档
责任人:分所负责人
操作要点:按县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将资料逐一核实,分门别类归档。
动物疫病防控技能操作规范
![动物疫病防控技能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a681addc1c708a1284a441d.png)
动物疫病防控技能操作规范一、采血(一)鸡翅静脉采血操作步骤:(1)侧卧保定,展开翅膀,露出腋窝部,拔掉羽毛,在翅下静脉处消毒。
先用碘酊(即2%碘酒),再用75%酒精脱碘,采用点状螺旋式消毒。
(2)拇指压迫近心端,待血管怒张后,用装有细针头的注射器,平行刺入静脉,放松对近心端的按压,缓缓抽取血液,采血量不少于2ml。
(3)采血完毕及时用干棉球压迫采血处止血,避免形成淤血块。
(二)鸡心脏采血操作步骤:(1)雏鸡心脏采血:选定采血部位先用碘酊(即2%碘酒),再用75%酒精脱碘,以点状螺旋式消毒;左手抓鸡,右手手持采血针,平行颈椎从胸腔前口插入,回抽见有回血时,即把针芯向外拉使血液流入采血针,采血量不少于2ml,拔出针头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2)成年禽类心脏采血:成年禽类采血可取侧卧或仰卧保定。
侧卧保定采血:助手抓住禽两翅及两腿,右侧卧保定,在触及心搏动明显处,或胸骨脊前端至背部下凹处连线的1/2处消毒(先用2%碘酒,再用75%酒精脱碘,以点状螺旋式消毒),垂直或稍向前方刺入2~3厘米,回抽见有回血时,即把针芯向外拉使血液流入采血针,采血量不少于2ml,拔出针头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仰卧保定采血:胸骨朝上,用手指压离嗉囊,露出胸前口,消毒术部(先用2%碘酒,再用75%酒精脱碘,以点状螺旋式消毒),用装有长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沿其锁骨俯角刺入,顺着体中线方向水平穿行,直到刺入心脏,采血量不少于2ml,拔出针头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注意事项:(1)确定心脏部位,切忌将针头刺入肺脏。
(2)顺着心脏的跳动频率抽取血液,切忌抽血过快。
(三)猪耳静脉采血操作步骤:(1)将猪站立或横卧保定,或用保定器具保定。
(2)耳静脉局部消毒(先用2%碘酒,再用75%酒精脱碘,以点状螺旋式消毒)。
(3)用手指捏压耳根部静脉血管处,使静脉充盈、怒张(或用酒精棉反复局部涂擦以引起其充血)(4)术者用左手把持耳朵,将其托平并使采血部位稍高(5)右手持连接针头的采血器,沿静脉管使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刺入皮肤及血管内,轻轻回抽针芯,如有回血即证明已刺入血管,再将针管放平并沿血管稍向前伸入,抽取血液不少于1ml,拔出针头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07159f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5.png)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一、疫苗保存领取和使用疫苗时,必须将活疫苗(冻干苗)放入专用疫苗冷藏箱内,并同时放入冰块,做到“苗不离冰,冰不离苗”,存放时必须冷冻保存。
灭活苗或液态苗做避光处理,保存时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用冰箱冷藏或存放于阴凉处。
二、注射消毒(一)针头及注射器具消毒。
针头、注射器在使用前必须做煮沸消毒处理,具体方法:用纱布将针头和拆开的注射器包裹后,放在盛有水的容器内,加热煮沸,煮沸后保持15—20分钟。
针头每用一次必须消毒一次,注射器每天至少消毒一次。
(二)注射部位消毒。
用配制的0.1%新洁尔灭或75%酒精浸泡药棉涂擦注射部位进行消毒。
5%新洁尔灭原液配制方法,按1:50倍稀释,取5%新洁尔灭一份,兑冷开水49份,即成0.1%新洁尔灭。
三、疫苗使用(一)猪瘟疫苗。
猪瘟活疫苗,每一头份加1毫升生理盐水稀释,每头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20日龄以上的猪均可使用,断奶前的仔猪可倍量注射,以防母源抗体干扰。
(二)猪蓝耳病疫苗。
猪蓝耳病活疫苗每一头份加专用稀释液1毫升,每头肌肉注射1毫升,仔猪断奶前后接种,母猪配种前接种;猪蓝耳病灭活苗,肌肉注射3周龄及以上仔猪,每头2毫升,种公母猪4毫升。
(三)猪口蹄疫疫苗。
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每头猪耳后根肌肉深层注射1毫升,第一次接种后,间隔4周再接种一次,种猪每半年接种一次;猪口蹄疫0型灭活疫苗,耳后根深层肌肉注射,体重10--25公斤的猪,每头注射1毫升,体重25公斤以上的猪,每头注射2毫升。
(四)禽流感、新城疫疫苗。
1、禽流感-新城疫二联活疫苗,每一羽份加0.2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即一瓶500羽份的兑生理盐水一瓶100毫升进行稀释)用于注射,腿部肌肉注射0.2毫升;每一羽份加0.05毫升生理盐水用于点眼、滴鼻,即一瓶500羽份兑生理盐水25毫升,用12号针头点眼、滴鼻一滴(每滴0.05毫升含一羽份)。
2、禽流感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2~5周龄鸡每只0.3毫升,5周龄以上的鸡每只0.5毫升。
实验动物检疫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检疫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a716135964bcf84b9d57b6c.png)
实验动物检疫操作规程
目的:为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避免新引起的动物对原有动物及有关人员造成危害,提高实验动物健康水平,制定本程序。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动物检疫的操作活动。
职责:
1.实验动物负责人负责监督、管理;
2.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实验动物检疫操作规程。
规程:
1.新引起的动物必须隔离,确认无异常后,移入饲养区。
2.动物观察内容:
2.1 皮毛:有无光泽、竖毛、出血、污物、脱毛等。
2.2 眼:有无眼屎、流泪、白内障、角膜损伤等。
2.3 口腔:有无流涎、出血等。
2.4 耳:有无外伤、耳壳曲折、中耳炎等。
2.5 四肢:有无外伤、弯曲、脱臼、肿胀、关节炎等。
2.6 肛门:有无腹泻、血便、脱肛等。
2.7 精神和食欲:沉默、倦怠、动作不活跃、食欲不振、据食等。
2.8 营养状况:消瘦、过度肥胖、成长异常。
2.9 姿势和步态:姿势异常、行走和站立困难、运动失调、跛行等。
3.触诊内容:
3.1 外部触诊:脉搏触诊,淋巴结、骨骼等体表变化。
3.2 内部触诊:口腔内黏膜、牙齿、牙周组织、舌等口腔检查。
3.3 触觉:弹性、硬度、肿胀和疼痛等。
4 SPF级来源的动物隔离观察3~5天,如无异常情况则转入动物房。
如有异常的动物则整批淘汰。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ec0d92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7.png)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动物免疫操作规程1. 简介动物免疫是保护动物健康的重要手段,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本操作规程主要针对养殖和饲养场所的动物免疫进行规范,确保免疫工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免疫计划2.1 制定免疫计划:根据地区性疫病流行情况和养殖场的特点,制定免疫计划,明确免疫对象和时间。
2.2 选择疫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并检查疫苗的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确保疫苗的质量。
2.3 设置免疫记录:建立免疫记录,每次免疫后及时记录免疫品种、免疫剂量、免疫日期等信息,方便日后跟踪免疫效果和疫苗使用情况。
3. 免疫操作流程3.1 免疫前准备:3.1.1 消毒:免疫场所、设备和工具要进行彻底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1.2 检查疫苗:检查疫苗包装是否完好,确认无变质现象,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疫苗。
3.1.3 安置动物:确保免疫过程中动物得到适当的安置,保证免疫操作安全性。
3.2 免疫操作:3.2.1 注射或给药:按照疫苗说明书给予动物正确的免疫剂量,遵循正确的注射技术和方法,确保注射或给药过程不引起二次污染。
3.2.2 观察和记录:在免疫后及时观察动物的情况,如有异常反应要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2.3 清洗和消毒:免疫完毕后对设备和工具进行及时的清洗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 疫苗储存和运输4.1 储存条件:疫苗需存放在恒温、恒湿、相对低温且无阳光直射的环境中,避免疫苗受热、受冻或暴晒。
4.2 运输条件:疫苗运输过程中需注意保持低温环境,防止疫苗质量受损,运输过程中采取防止震动和防止冷链断裂的措施。
5. 免疫效果评估和随访5.1 免疫结果评估:免疫后及时对动物进行观察,评估免疫的效果,发现免疫失败或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
5.2 免疫随访:定期进行免疫随访,跟踪免疫效果和动物健康情况,及时调整免疫计划和方法。
6. 废弃物处理6.1 污染物处理: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污染物进行正确的弃置,可以选择焚烧或高压消毒的方式进行处理。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ec18d0ecaaedd3383c4d3b6.png)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一)、器械的准备和消毒。
注射器、针头、镊子、针盒等严格冲洗,经煮沸20--25分钟后备用。
并备体温表、包裹纱布、药棉、耳标钳、耳标、疫苗专用储存箱、登记簿、动物免疫证、疫苗、碘酒、酒精和抢救药品等。
(二)、严格遵照各种疫(菌)苗使用说明中的各项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掌握片区内及周围的动物疫情,并对预防对象进行健康检查。
对于疫区内的、正在患病的、瘦弱的、母源抗体尚未消失的和重胎临产的动物暂时不免疫接种,待上述原因消除后再进行预防接种。
(四)、疫(菌)苗的稀释。
按各种疫(菌)苗的要求进行稀释,猪瘟冻干苗用生理盐水、猪二联苗用氢氧化铝液按每头份疫苗1毫升稀释;禽流感-新城疫二联苗、鸡新城疫苗、狂犬病疫苗用注射用水按使用方法酌情份量进行稀释;口蹄疫疫苗、牛出败苗、蓝耳病、禽流感等不需稀释,只需在使用时振荡均匀即可。
稀释、吸药所用注射器和针头都必须严格消毒。
稀释、吸药的针头留在药未用完的瓶塞上,用挤干的酒精棉花包裹,作专门吸药用。
(五)、注射时,在注射部位用碘酒、酒精消毒后,准确、足量注射(我县现行规格的猪瘟冻干苗、猪二联苗、猪三联苗每瓶40头份,注射38头猪;每瓶20头份,注射19头猪;牛出败苗100毫升,注射18头牛;口蹄疫苗按猪苗每头份2毫升,牛苗每头份3ml进行注射)。
(六)、注射后,打耳标进行标识,并作好登记、应填发免疫证的填发免疫证,嘱咐畜主保存好免疫证,以备以后查验。
(七)、疫(菌)苗药瓶及沾有疫(菌)苗药液的废弃物等均需烧毁或深埋,器械立即消毒。
(八)注意事项:1、吸药时只准吸出,不准推入。
需排空气时,针头尖孔处用消毒药棉吸干排出的药液。
2、一具消毒注射器只能用于同一种疫(菌)苗的注射。
每注射一头动物后,必须更换一颗消毒针头。
使用过的针头不得与消毒针头混装;体温表等每用一次要消毒一次。
3、嘱咐畜主严密观察。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告诉。
对发生过敏反应较严重的可进行对症处理或用0.1%盐酸肾上腺素进行抢救。
养殖业动物疫病防治安全操作规程
![养殖业动物疫病防治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8a484f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2.png)
养殖业动物疫病防治安全操作规程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动物疫病防治成为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动物疫病的爆发不仅给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对人类社会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养殖业动物疫病防治安全操作规程应运而生。
一、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养殖场作为动物生产的重要场所,环境卫生必须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首先,养殖场应定期进行消毒工作,杀灭病原体,减少疫病传播。
其次,养殖场内的污染源应得到及时清除,保持养殖场的卫生环境。
最后,养殖场内应进行垃圾分类和合理处理,防止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二、加强动物饲养管理动物饲养管理是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首先,动物饲养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过度拥挤,以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其次,动物的饲料应保证质量,避免使用过期、受污染的饲料,以免引发动物疫病。
最后,动物饮水要求清洁卫生,定期更换水源,以保障动物健康。
三、加强疫苗接种和防疫工作疫苗接种是动物疫病防治的重要方式之一。
养殖场应根据疫情情况,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剂量下进行接种。
同时,养殖场应定期进行动物疫情监测,对发现的病例及时隔离和报告,以快速遏制疫情的蔓延。
四、加强员工培训和卫生防护意识养殖场的员工是疫病防治的重要一环,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直接关系到防疫工作的成效。
因此,养殖场应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疫病防治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养殖场应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
五、加强养殖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养殖场应积极与相关监管部门、科研机构和兽医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及时了解最新的疫情情况和防治措施。
养殖场还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备疫情和采取的防疫措施,以便得到及时的支持和指导,确保养殖场的正常运营。
总之,养殖业动物疫病防治安全操作规程是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治的有效手段。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动物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和防疫工作、员工培训和卫生防护意识以及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养殖业能够有效预防、控制和消灭疫病,保障养殖场的安全和动物健康。
大牲畜防疫技术操作要点
![大牲畜防疫技术操作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8826a8767f5acfa0c7cd81.png)
大牲畜防疫技术操作要点一、接种设备的准备和处理1、注射器和针头应洁净,并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法消毒至少15分钟,不可使用化学方法消毒。
2、灭菌后注射器和针头应置于无菌盒内。
3、接种时针头逐头更换,更不能一只注射器供两种疫苗混用。
二、免疫动物1、免疫前应了解接种动物品种、健康状况、病史及免疫史;凡有病、瘦弱、临产母畜(10~15天)不应接种,待病畜康复、母畜产后再按规定补注。
2、接种动物应处于休息、安静条件下并保持清洁干净。
3、如果新近运输动物,接种疫苗前必须休息,一般休息24小时较为合适,但在紧急情况下、疫病暴发时,对未感染动物迅速免疫才是最重要的,特定条件下应做出特定的选择。
4、对怀孕母畜免疫时注意保护,注射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影响胎儿。
5、非疫区的牲畜,于注射后28天方可运输。
6、面临疫情暴发时,免疫接种应先从安全区再到受威胁区、最后到疫区。
7、接种后加强对动物的饲养管理,停食或减食1~2天属正常。
少数牲畜因品种、个体状况可能出现疫苗过敏反应,应加强观察,及时用肾上腺素或其它办法急救治疗,以减少损失。
三、接种1、接种前将疫苗充分混合均匀,但不可剧烈振动,防止气泡产生。
2、吸出的疫苗液切不可再回注于瓶内;针筒排气溢出的疫苗液应吸积于酒精棉球上,并将其收集于专用瓶内,用过的酒精棉球、碘酒棉也放置于专用瓶内,集中处理。
3、注射部位剪毛后用70%~75%酒精棉或碘酒棉擦凈消毒,再用挤干的酒精棉擦干消毒部位。
4、瓶塞上应固定一消毒过的针头,上覆盖酒精棉球。
5、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低温并避免日光直射。
6、疫苗必须注入肌肉内,切不可注入脂肪层或皮下。
7、每瓶疫苗启用后,瓶内剩余疫苗用蜡封闭针孔,于2~8℃下贮存,超过24小时不可再用。
当天开启当天用完。
8、接种过程中,须做好记录,注明接种家畜品种、大小、性别、接种时间、疫苗批号、注射剂量。
266200山东省即墨市畜牧兽医局唐秀萍兰磊养殖栏舍的消毒1、圈舍消毒。
防疫操作流程
![防疫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0bb87b71a37f111f1855be0.png)
动物防疫的操作规程1.疫苗准备1.1疫苗选择疫苗人员根据畜禽数量,日龄以及免疫程序和疫苗剂量来确定疫苗数量和种类。
防疫人员严格控制疫苗的使用,尽量避免浪费。
1.2 疫苗保管所有活疫苗储存在零下22摄氏度之下(放置冰箱冷冻处),所有灭活疫苗出场在零下2-8摄氏度(放置冰箱冷藏处),不能结冻。
出库后,在运输.使用过程中要保持低温,避免阳光直射,温度超过25摄氏度,疫苗效果会受损。
疫苗按要求进行冷冻或冷藏保存,按保存环境温度计算有效期,对弱毒苗开封稀释后应立即使用,气温15摄氏度以下应在4小时内使用完,气温在15-25摄氏度应在2小时内使用完,25摄氏度以上在1小时内使用完,口蹄疫等灭活疫苗开封后应在当天用完。
1.3疫苗处理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破损,过期等。
刚从冰箱取出的灭活疫苗,需在室温下预热后防疫,可有效降低疫苗的副反应。
冻干疫苗用专用的稀释液,按规定进行稀释。
疫苗吸取前应充分摇匀,防止疫苗不匀影响效果。
2防疫操作2.1 消毒严格一,严格用具消毒,注射器和针头使用前需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金属注射器的手柄,玻璃管螺丝应松动,防止预热损伤橡皮垫。
注射器使用后注射器的活塞和玻璃管应拆开,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用清水反复冲洗。
用前组装部件时,应用镊子夹取部和针头,以防污染,组装好的注射器和针头必须吻合无隙,洁净,通畅,不得漏液。
二,严格针头和注射部位消毒。
三,疫苗使用要无菌操作,稀释和吸取疫苗时要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四,严格防疫人员消毒,防疫人员出入畜禽养殖场时要注意更换衣物,鞋等用品,并用紫外线灯.消毒池等方式消毒,严防病原菌带入带出。
2.2 方法选择不同疫苗选择不同方法及部位进行防疫,需肌肉注射的,多选在耳后;防疫人员要严格按照防疫说明书来确定防疫方法。
2.3 动物准备在防疫前,防疫人员要询问畜禽最近有无异常情况,了解畜禽的饮食状况及用药情况,病毒类活疫苗(如猪瘟)免疫前3天应禁止使用抗病毒类药物,细菌类活疫苗免疫前后应禁止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防疫的操作规程
1.疫苗准备
1.1疫苗选择
疫苗人员根据畜禽放入数量,日龄以及免疫程序和疫苗剂量来确定疫苗数量和种类。
防疫人员严格控制疫苗的使用,尽量避免浪费。
1.2 疫苗保管
所有活疫苗储存在零下22摄氏度之下(放置冰箱冷冻处),所有灭活疫苗出场在零下2-8摄氏度(放置冰箱冷藏处),不能结冻。
出库后,在运输.使用过程中要保持低温,避免阳光直射,温度超过25摄氏度,疫苗效果会受损。
疫苗按要求进行冷冻或冷藏保存,按保存环境温度计算有效期,对弱毒苗开封稀释后应立即使用,气温15摄氏度以下应在4小时内使用完,气温在15-25摄氏度应在2小时内使用完,25摄氏度以上在1小时内使用完,口蹄疫等灭活疫苗开封后应在当天用完。
1.3疫苗处理
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破损,过期等。
刚从冰箱取出的灭活疫苗,需在室温下预热后防疫,可有效降低疫苗的副反应。
冻干疫苗用专用的稀释液,按规定进行稀释。
疫苗吸取前应充分摇匀,防止疫苗不匀影响效果。
2防疫操作
2.1 消毒严格
一,严格用具消毒,注射器和针头使用前需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金属注射器的手柄,玻璃管螺丝应松动,防止预热损伤橡皮垫。
玻璃注射器的活塞和玻璃管应拆开,用纱布包好煮沸或高压消毒。
用前组装部件时,应用镊子夹取部件和针头,以防污染,组装好的注射器和针头必须吻合无隙,洁净,通畅,不得漏液。
二,严格注射部位消毒。
三,疫苗使用要无菌操作,稀释和吸取疫苗时要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四,注射针头要规范更换,做到一头一针。
五,严格防疫人员消毒,防疫人员出入畜禽养殖场时要注意更换衣物,鞋等用品,并用紫外线灯.消毒池等方式消毒,严防病原菌带入带出。
2.2 方法选择
不同疫苗选择不同方法及部位进行防疫,需肌肉注射的,多选在耳后;防疫人员要严格按照防疫说明书来确定防疫方法。
2.3动物准备
在防疫前,防疫人员要询问畜禽最近有无异常情况,了解畜禽的饮食状况及用药情况,病毒类活疫苗(如猪瘟)免疫前3天应禁止使用抗病毒类药物,细菌类活疫苗免疫前后应禁止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通过临床检查来判断畜禽是否健康,发现异常或有病未愈的,以及怀孕后期,
新购入的动物要暂缓注射,并进行记录以便后期补免。
健康动物要全部防疫。
2.4剂量准确
要按相关规定来严格控制疫苗剂量,防疫人员应根据畜禽的大小来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头。
注射前要严格检查注射器的密封性能,对因操作不当造成注射剂量不准确的应当进行补免或重免。
2.5 人畜安全
防疫时,防疫人员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护,防止动物因挣扎造成人畜损伤,防疫人员防疫时声音要小、动作要轻,尽量减少畜禽应激。
3过敏救治
防疫人员要对房以后的动物观察10 分钟,观察动物个体和群体有无异常反应,如返现倒地、心跳加快、出汗、呼吸急促以及群体反应时,不要驱赶,保持安静,对于个体可采用肾上腺素肌注。
4如实记录
防疫人员在防疫后要如实记录相关台账、详细记录畜禽数量、日龄、种类、疫苗种类、生产厂家、批号、防疫人员等,以便发生问题时进行询问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