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掌握历史学的研究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历史学的基本概念;2.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板书工具;3. 教学PPT。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历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引入新课,向学生提出问题:“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历史?”Step 2 概念解析1. 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历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

Step 3 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历史事件,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这个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Step 4 历史研究方法讲解1. 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方法、考古方法、图像方法、实地调查方法等。

2. 讲解每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Step 5 小组活动1. 继续进行小组活动,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研究方法,探究自己选择的历史事件。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Step 6 总结提升1. 整理学生的讨论和研究结果,向学生展示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结合学生的讨论和研究,让学生总结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Step 7 课堂作业1. 向学生布置课堂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历史事件,使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概念解析、分组讨论、小组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了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特点等;(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总结出我国的主要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资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起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课前准备PPT课件、打印好的讲义资料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是如何产生的吗?关于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

在中国,最为人知的就是女蜗抟土造人了:一位名叫女娲的神,用水和黄泥造出许多男男女女,天地之间从此就有了人类。

为了拯救人类,她还炼五色石补天。

在西方,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亚当是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夏娃是世界上第一个女人,从此就有了人类。

当然,这些只是神话传说。

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那么,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是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来一探究竟。

二、课文详解教师:仔细观察我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分布图(P3),大家会发现我国已知远古人类的一直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想一想,在当时的条件下,早期人类为何大多生活在大河流域呢?学生回答预设:因为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度较高,而大河流域通常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适合人类生存。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1965年,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两颗远古人类的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有炭屑和烧骨,我们把在此处发现的古人类命名为元谋人。

在此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名词——化石(P2)。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基本史实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北京人基本概况。

【教学难点】1.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

2.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教师展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让学生对中国古人类遗址分布有大致的了解)在我国发现了的多处古人类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基本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目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自主阅读课本P3~5内容,完成第2、3题。

2.简述北京人的基本概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

(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使用天然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中国历史的第一课,上承七年级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融入工业文明。

既有贯穿中国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

本课分为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三目,呈现的是天朝上国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挑战,最终落败的这一段历史。

从结构上看,这三目内容前后时序衔接,又具有因果关联,可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这三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他们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初步的了解,对继续学习中国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

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加全面的去学习这一课。

但是毕竟才八年级,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

其次,从本课开始,即进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这一段历史既是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国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初中学生血气方刚,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2.知道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战败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2.运用表格,梳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从多个角度探讨鸦片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爆发、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是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变为其附庸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进行抗争、探索富强的伟大开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图片导入达尔文猿身像及达尔文真实画像设问: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的特殊之处?2.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学生观察图片,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个猿身像的头是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暨生物进化论。

设疑导入,从达尔文猿身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

新课教学1.多媒体资料:人类进化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人类由猿进化而来。

2.多媒体资料《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设问:(1)依据地图观察中国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哪个流域,说明什么问题?(2)探索人类产生奥秘的时候,是依靠什么来判定远古人类生存、存在的时间的?3.牙齿的秘密——初识“元谋人”资料:首次报道:1965年5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元谋进行地质考察时,偶然发现两颗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齿化石,经研究发现,两枚牙齿同属于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有明显的原始性状。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历史起源第一课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起源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起源- 掌握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教学重点:- 人类文明的定义和特点-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学者对人类文明起源的理论观点- 分析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发展过程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视频展示- 图片和文献分析教学资源:- 课本:《七年级历史上册》- 多媒体设备- 图片和文献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类文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哪些重要事件?3. 研究内容:通过课本的讲解和图文材料的展示,介绍人类文明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学者对人类文明起源的理论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证据和争议。

5. 整理汇报: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和讨论成果。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起源,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思考和讨论。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疑惑。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的积极程度和贡献;-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进一步思考的能力。

第二课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和动植物居住环境...。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和课后反思十模板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和课后反思十模板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课题:第一课疆域辽阔的祖国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疆域、民族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我国地理位置、疆域、民族分布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教学难点:1.我国疆域、民族分布的复杂性。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问:你能从地图上看出我国的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教师发放教材,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一课第一子目“我国的位置”。

3.教师展示我国疆域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问:你能从地图上看出我国疆域的特点吗?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四、课堂互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国地理位置、疆域、民族分布特点对国家发展有哪些影响?五、课后作业1.请学生绘制我国疆域图,标出主要地理特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哪些地理特点?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我国地理位置、疆域、民族分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课堂互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四、课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3.教师提醒学生,要珍惜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课后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地理特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疆域辽阔的祖国》。

2.自主学习师:请大家翻开教材,自己阅读关于我国位置的部分,然后告诉我,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生1:我发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生2:我发现我国的气候类型很丰富。

师:很好,大家的观察力都很敏锐。

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张中国地图,你能发现我国的哪些疆域特点?生3:我发现我国东西跨度很大。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学科及任课班级:中国历史初一年级
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位置:本单元讲述中国历史的起始阶段。

本课介绍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要求学生作一般性
了解,得出一些基本的简单的结论。

2、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3、教学难点:所学的历史久远,学生需要通过合理的想象来理解教材内容
4、学情简析及预想问题:本课内容学习难度不大,但初一学生初次真正接触历史这门课程,在阅读课文、
提取有效信息等方面可能存在障碍。

所以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并加强学习指导和
解题指导。

历史2016部编版七上第一课教案[5篇范文]

历史2016部编版七上第一课教案[5篇范文]

历史2016部编版七上第一课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历史2016部编版七上第一课教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知识与技能1.阅读教材,梳理元谋人、北京人两个远古人类遗址的概况,并比较二者的异同。

2.利用考古发掘的化石、遗迹,探究北京人的体貌特征、生产情况,并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情况,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著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时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重点北京人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学生比较陌生,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学科,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下列两幅图片:“达尔文猿身像”及真实画像。

问题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第一幅图片有何特殊之处?据你所知,世界上这样的生物存不存在?(人头,但却是猿身。

不存在)教师提问:是的,很明显,这是经过拼接之后的画面。

那么这个蓄着长胡子的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被人嫁接了猿猴的身体呢?哪位同学知道在他的身上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学生回答:达尔文,因其宣扬人类是由猿猴演变而来,宣传进化论思想,所以被神学者诋毁,才有了这样的画像。

教师引导:(出示第二幅图片),同学们说的很好,达尔文用生物进化理论彻底否定了神学家宣扬的“上帝造人说”,从自然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和特点,用科学的视角告诉人们人类的起源。

那么,中国境内的古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存、生活状况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北京人的特征。

·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北京人的发现。

2.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征。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传说,中国神话说女娲用水和黄泥创造了人;西方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和第一个女人夏娃。

果真如此吗? 如果不是,那么人类究竟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 (学生回答:古猿)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古猿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

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早期人类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我国早期的远古人类。

【新课探究】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1.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问题探究】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境内有哪些主要的古人类遗址?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如此分布?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是哪一古人类遗址?答案提示:主要遗址: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等。

特点:远古人类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

原因: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远古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元谋人遗址。

2.元谋人(1)【史料研读】材料一材料二在云南元谋县大那乌村附近,发现的炭屑多掺杂在粘土和粉砂质粘土中。

炭屑大致分为3层,每层间距30-50厘米。

炭屑常常和哺乳动物化石伴生。

最大的炭屑直径可达15毫米,小的为1毫米左右。

在12平方厘米的平面上,1毫米以上的炭屑达16粒之多。

此外还发现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可能是被烧过的。

(2)【具体解读】①图一经过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元谋人的牙齿。

图二是元谋人使用的粗糙的石器,证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试讲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试讲教案

试讲教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及其所代表的原始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a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从北京人的吃、穿、住、用四个方面想象北京人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在北京地区发现贝壳说明什么以及用什么方法确定化石的年代,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b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由浅入深达到预期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及北京人发现的历史意义2.教学难点: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故事?生:各抒己见师:打出图片“女娲造人”“亚当和夏娃”讲述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神话传说。

进一步提出问题:人类到底怎么来的呢?生:积极回答师:做最后总结,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达尔文的进化论)。

2.新课讲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分小组自我学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特点,然后提问。

(1)元谋人师:图片《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特别之处两大河流——黄河和长江(母亲河),那请元谋人小组回答元谋人在那条河流上,具体的地方,距今多少年?生: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他们已学会了哪些生存的本领?生: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人教版七班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进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进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导入新课: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人类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 以此导入。

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 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鼓动学生争先回答,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 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二、北京人发现时间:1929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生存年代:20—70万年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生活状况:群居生活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使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进展水平:人工取火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见课件)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 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 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 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 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问:读第5页小字,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

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 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

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 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

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

[公田不治诸侯争霸]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

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范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

2、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本课内容。

2、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发展具有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首先以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1、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出现盛世景象?提出思考问题,由此导入新课:除了唐玄宗积极进取治理国家之外,还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

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二)新课教学环节1: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在同学认真看书后,请一个同学来说说。

大家想一想: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老师:隋文帝统治时他也和你们认为一样,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设计

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标: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和史料图片,能概括北京人的特征、生活环境2.利用考古发掘的化石、遗迹,认识到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3.通过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时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设置问题:人类是从哪里来?达尔文用生物进化理论彻底否定了神学家宣扬的“上帝造人说”,从自然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和特点,用科学的视角告诉人们人类的起源。

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思考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学生根据课本回答)2.阅读课本,结合化石图片,回答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读书、讨论、交流)3.讲述元谋人的发现过程,探究什么是化石?怎样形成的?思考对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能认识到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骨,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了。

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对古人类的产生有了初步认识。

那么,早期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我们看能否从本课的第二目——“北京人的发现”中找到答案。

二、展示北京人遗址并讲解考古发掘过程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人类文化的遗址中,北京人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48千米的周口店龙骨山上。

最早是在1921年发现的,正式发掘工作从1927年开始。

1929年周口店的发掘工作由我国青年学者裴文中独立主持,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请同学们阅读“北京人的特征”一目中的内容,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

(2)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有什么特点?这是由什么决定的?(3)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发挥想象力,想想北京人是怎样取得天然火的。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5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篇1一、识记和理解1、记住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春秋五霸的名称。

2、理解齐桓公为什么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3、理解越王勾践能够转败为胜,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的原因。

4、了解“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等成语的来源。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上的材料,培养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

2、通过学习管仲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城濮之战,初步了解、分析和评价古代战争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齐、鲁、越国的发展史,认识到改革对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我们今天的改革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我国社会进步。

2、我们只有积极投身改革,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3、通过了解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认识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通过学习勾践的事迹,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和不畏艰险、奋发图强、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及难点一、教学重点:“春秋”和“春秋五霸”;齐桓公首霸二、教学难点:王权衰落的原因、表现及影响课型新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建议学生采取绘画、表演等方式来展现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

2、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准备活动。

3、教师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1、提前查阅资料,对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进行熟悉。

2、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成语故事短剧。

教学方法讨论法、表演法、讲解法、提问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在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周幽王的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他的儿子宜和他的外公申侯领犬戎大军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西周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又进入了春秋时期,那为什么这一时期在历被称为春秋呢?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与我国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有关,说:郭沫若有一次到上海的普陀山游玩,半路上拾到一封女孩的绝笔信,经打听郭沫若找到了这个女孩,经过反复劝解,最终让女孩放弃了轻身的念头,临走时郭沫若送给女孩一首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书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教学重点】1.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及意义。

2.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教学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小时候常常会问父母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而爸爸妈妈的回答总是五花八门,垃圾堆里捡的,树上结的,天上掉下来的等等。

长大了,我们知道自己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外婆生的,这又让我们思考,最早的人类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请同学们看书,找出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考古学家进行研究的依据是什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2.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人?生活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有哪些显著特征?3.北京人有哪些体貌特征?4.北京人的生产工具有哪些?具有什么特点?5.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有什么意义?6.对北京人遗址及北京人的研究具有哪些史学意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学生根据《人类进化示意图》及相关史实复述人类进化过程。

2.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正文内容后复述相关知识点。

课件展示时间:约170万年前地点:云南元谋县考古发现:两颗门齿化石;粗糙石器——制造工具;炭屑和烧骨——使用火。

3.教师提问:前面讲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讲元谋人是人而不是猿呢?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判定的?学生回答:因为科学家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和炭屑烧骨等。

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教师总结:讲得很好。

主要是根据考古发现来判断的。

考古学家在元谋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和大量炭屑烧骨。

门齿,大家知道动物的牙齿,像老虎、狮子,它们的牙齿是尖尖的,而人的牙齿和它们不同,光凭这个还不能判断这是人类。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2)教材内容分析第一单元是史前时期,主要让学生知道中国境内人类孕育的早期人类有哪些,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他们跟现在人比较有哪些自己的特点,用以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的祖先。

而第一课主要需要让学生了解旧石器时代我国境内有哪些早期人类,以及享誉世界的考古发现——北京人的发现。

通过考古发现,了解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基本样貌以及生产生活情况。

(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首先必须跟学生讲解历史的时空观念。

然后通过历史考古、史料实证让学生体会古人类在中国起源的时间、地点。

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二、教学目标(1)在课本《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上标注出元谋人的生活年代,说出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

(2)在课本《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上标注出北京人的生活年代,根据“北京人复原头像”说出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以及主要特征。

(3)仔细阅读北京人的发现过程三段材料,了解北京人发现过程,及世界地位。

(4)观察《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尝试根据图片编写简短的故事,以让听众了解北京人用打制石器、使用火等生活技能。

三、教学设计思路师生活动1:播放电影《疯狂原始人》片段,并提问:人是怎么产生的呢?关于人的起源有哪些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都是真的吗?你相信人类起源的哪种学说?设计意图:讲述人类的神话起源以及科学起源,让学生分辨神话传说和科学之间的差别。

师生活动2: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分为七个历史时期,即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学生齐读史前时期:即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史,直到最后建立夏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知道北京人的特质,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本课为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叙述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代表北京人的体态特征、生产生活情况及其发现的历史影响,展现我国历史的丰富内涵,博大精深,作为中学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的开头。

本课主要知识点包括课文中的“元谋人”、“北京人”和知识拓展中的“山顶洞人”。

然而其中重点在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上。

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

本课重点突出的基础上蕴含着史料实证的学科精神、时空观念的塑造等,另外本课内容还蕴含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民族自豪感等情感,是对历史价值观的培育。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而本课是他们人生中第一节历史课,该学段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于参与各类教学活动,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

历史素养、历史学科知识与历史学习方法都处于初步阶段,还不具备完善的历史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展示学科魅力,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就投入规范主动的历史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2、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并掌握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意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着名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
难点:本课内容距今久远,需将科学考古发现与图文想象才能较好的理解本课
五、教学策略
讲述法、讨论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