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治本安全观下的法治认识和思考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解读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解读"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体现了在安全生产领域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大力气攻克难题的决心。
这一理念强调通过系统性、全面性的措施,从源头上削减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可能性,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以下是对"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的解读:1.强调根本问题:"治本"意味着要深入到问题的根本,不仅关注表面的安全事故表现,更要深挖问题的深层原因。
只有找到问题的本质,才能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2.全局思维:"治本攻坚"强调的是系统性的工作,而不是片面的、临时的治理。
这需要从整个安全生产体系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3.科技创新:为了治本,科技创新是一个关键点。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可以提高对安全隐患的监测和预测水平,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
4.法治体系:健全法治体系是治本的基础。
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可以形成强有力的法治环境,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
5.教育宣传:治本攻坚还需要通过广泛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安全的认知水平,培养大家对安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这既包括企业内部的培训,也包括对公众的安全教育。
6.监管力度:强调治本攻坚,就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业进行严格的执法检查,确保安全标准得到切实的执行。
7.责任倒查:为了治本,要实施责任倒查制度,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这不仅是对个别行为的惩罚,更是对整个企业和社会体系的警示,形成对安全的高度重视。
8.社会参与:安全生产治本攻坚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面要联手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为安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种新理念和新要求。
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思政大课学习心得范文合辑五篇
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思政大课学习心得范文合辑五篇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思政大课学习心得范文合辑17月1日公布施行的国家安全法共八章84条,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法治化的最新表达。
我国的国家安全法制建设的内容由此获得了极大丰富,并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为了适应国家安全法制建设的需要,必须提升对于国家安全的法治认知。
第一,必须把握国家安全法的立法目的。
维护国家安全,制定国家安全法的重要目的在于,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家安全法所涉及的国家安全包括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依照这部法律的规定,我国国家安全工作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由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安全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全面评估国际、国内安全形势,明确国家安全战略的指导方针、中长期目标、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
第二,必须认识国家安全工作的丰富内涵。
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其涉及的范围愈益广泛,内涵更加丰富。
随着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变得空前紧密,国家安全工作的任务显著增多,必须拓展思路、扩大视野,除旧布新,勇于创新。
维护国家安全,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国家安全工作应当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法治思维推动安全生产
法治思维推动安全生产法治思维是指以法律为准绳,以法治为导向的思维方式。
在推动安全生产方面,法治思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法治思维在安全生产中的意义、法治思维在安全生产中的具体推动方式以及法治思维在特定案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法治思维对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法治思维以法律为依据,使安全生产的规范更加明确和具体,为各方提供了明确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通过法治思维的引导,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安全生产水平。
其次,法治思维在推动安全生产中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
法治思维使得各级政府和法制部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及时跟上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步伐,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其次,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监管机制。
法治思维要求明确各方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从而形成威慑力,促使各方自觉遵守安全规定。
第三,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意识培养。
法治思维强调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全民对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认识,加强对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再次,法治思维在特定案例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一起工业爆炸事故中,采取法治思维的推动方式,可以从多个层面对事故进行处理。
首先,依法追责。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依法判处相应的刑事责任,起到警示作用,促使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其次,依法赔偿。
通过法律程序对受害者进行合理的赔偿,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恢复社会秩序。
最后,加强事故防范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依法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法治思维是推动安全生产的重要力量。
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意识培养等方式,法治思维能够有效推动安全生产,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署名文章】从四个维度理解把握治本安全观
从四个维度理解把握治本安全观2017年5月初,司法部党组首次提出“治本安全观”,即要把“不跑人”的底线安全观深化为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的治本安全观。
今年1月24日,司法部召开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全面深化、落实治本安全观,并强调“治本安全观绝不仅仅只适用于监狱工作,包括戒毒、社区矫正在内的整个司法行政工作,都有一个从底线安全观向治本安全观转变的问题。
作为戒毒系统,应该积极主动回就人民群众的期望,认真树立治本安全观,切实加强戒毒人员教育戒治工作,并不断探求同社会协作帮教的工作新机制,努力输送更多的“合格”产品,从而减少不稳定因素,为平安广东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一、着眼根本性,回归和强化教育矫治职能。
关于治本安全观的定义,司法部党组强调,就是要贯彻落实党和政府赋予司法行政机关、监狱的神圣职责,坚持以改造罪犯为中心,看好管好和改造好罪犯,不仅要维护监狱安全稳定,还要确保罪犯刑满释放后成为守法公民,实现狱内和社会的双重安全。
对我们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安全只是场所工作的底线和基本要求,如何教育戒治好戒毒人员,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才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本职职能和根本任务。
践行治本安全观,必然要求场所中心工作回归到教育人、挽救人这个法定职能,落脚点就是切实提高教育戒治质量。
需要我们统筹好安全与教育矫治的关系,在维护场所常态长效安全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提高教育戒治质量这个根本任务,致力于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减少违法犯罪行为发生,从传统的“收得下,跑不了”目标局限性突破出来,向“管得住,戒治好”,为社会输出合格“产品”的终极目标奋进。
二、强调递进性,推进戒毒工作转型升级。
“底线安全观”与“治本安全观”两者具有递进关系。
底线安全观,更多的是注重所内安全,是最低限度的安全,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守住安全的底线,也就是确保安全“六无”目标;二是将安全视作场所一切工作的底线,安全稳定压倒一切。
而治本安全观的核心在于“治本”,强调从根本上治理,通过切实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治本安全观
治本安全观在当今社会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个人安全、生活安全还是信息安全,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然而,治本安全观的提出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治本安全观强调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法。
传统的安全观念往往是修补式的,一旦出现问题就采取临时的和局部的措施来解决,这样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而治本安全观则是要从最根本的原因入手,找出潜在的隐患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这些隐患,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
在个人安全方面,治本安全观提倡的是预防为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外出旅行中,我们都应该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家庭安全意识,安装防盗门窗、安装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同时学会紧急求救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外出旅行中,我们应该选择可靠的旅行社和酒店,遵守当地的法律和规定,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安全情况,并随身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和个人物品。
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事故和意外的发生,保障个人的安全。
在生活安全方面,治本安全观注重的是安全教育和人员培训。
例如,在学校中,我们应该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安全演习和模拟逃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提高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在企事业单位中,我们应该加强员工安全培训,让员工了解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要求,掌握正确的安全意识和方法,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水平。
通过这些安全教育和人员培训,我们可以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在信息安全方面,治本安全观重视的是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保障信息安全,我们应该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信息保护能力。
例如,我们应该使用密码进行账号和设备的保护,定期更新和加强密码的复杂度;同时,我们还应该下载和安装正版的软件和应用程序,避免下载和安装来路不明的软件,以防被恶意软件攻击。
学习新安全法心得体会范文3篇
学习新安全法心得体会范文3篇学习新安全法心得体会范文3篇提高违法成本,加大用人单位、监管部门在保证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赐予职工更多“话语权”,让职工的生命、健康更有保障,这是《安全生产法》颁布实行20xx年后大修须达到的目的。
下面是第一带来的学习新安全法心得体会范文,期望对大家有帮忙。
篇一:学习新安全法心得体会范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即将于20xx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立“以人为本、安全进展”的安全理念,说明白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的高度关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有加,同时也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就是在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贯彻国家的整体工作部署,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以及安全生产宣扬培训等各项工作中仔细抓好落实。
落实安全生产法,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
张居正曾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说的就是抓落实的至关重要性。
安全生产法实施多年,但生产安全事故仍旧频发,关键是已确定的政策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首先就要求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仔细落实安全生产法,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严峻法纪,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保好驾、护好航。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
书记要求,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依据“管生产必需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个从业人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格局。
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那么,并依据自身实际制定出各自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和考核方法,实行量化考核,并与经济利益挂钩。
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心得体会
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心得体会国家总体安全观是我国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全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战略理念。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贯彻这一观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确保国家安全得到充分保障,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以下是我对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核心是人民安全,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基本权益。
因此,我们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将人民放在首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为人民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次,我们要全面创新推进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国家面临的安全挑战也在不断演变。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和应对安全风险,我们应该不断创新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加强安全智能化建设,提升国家安全的科技水平,保持国家安全的先发制人能力。
第三,我们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封闭的问题,而是与国际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国际安全形势,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公正的国际安全格局,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第四,我们要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
国家总体安全观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因此,我们要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国家安全、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责任的浓厚氛围。
第五,我们要加强法治国家建设。
法治国家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基础和保障。
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国家法治,保障国家安全。
在总结上述心得体会时,我深切感受到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对国家和民众的重要性。
只有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从维护国家安全的大局出发,才能保障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安全与法治 观点 看法
安全与法治观点看法一、引言安全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石,二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安全与法治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复杂和严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安全与法治的重要性及相关议题。
二、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意识培养是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关键。
无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国家,都应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行为中,通过宣传教育、演练和培训等方式,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应关注心理健康问题,防止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
三、法律法规遵守遵守法律法规是保障社会秩序和安全的重要前提。
公民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同时政府也应加强法律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法律的公信力和威慑力。
四、犯罪预防与打击犯罪是危害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预防犯罪方面,应加强社会教育和道德建设,减少犯罪动机;在打击犯罪方面,应强化执法力度,依法严惩各类犯罪行为,保护公民权益。
五、司法公正与透明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机关应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干扰。
同时,司法透明度也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手段。
六、公民权利保护保护公民权利是法治社会的核心目标。
政府应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等途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等,防止公权力滥用和侵犯公民权益。
七、法律责任与义务法律责任与义务是规范个人和组织行为的重要手段。
个人和组织应依法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也应关注法律责任的合理分配问题,避免责任畸轻畸重。
八、执法与监督力度执法与监督力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
政府应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九、国际法治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法治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各国应共同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加强在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
法治对安全生产的意义
法治对安全生产的意义法治对安全生产的意义安全生产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维护国家财产安全,从事生产活动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减少和消除事故及职业病的发生,保证生产设施的安全、运行稳定、不受侵害的一切措施,以及发挥法律保障职能的活动。
法治作为保障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基础,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领导责任、规范生产、刑事责任、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法治对安全生产的意义进行阐述。
首先,领导责任是法治对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保障。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
法治对安全生产的意义在于,通过明确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并对其违反法律规定进行追责,能够形成一种权责一致、责任明确的管理体系,鞭策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关注和管理,提高组织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同时,法治还能够为领导干部提供法律依据,使其在处理安全生产问题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主观随意和武断执法。
其次,法治对安全生产的意义还体现在规范生产的方面。
法治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通过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明确责任主体、权利义务和制度机制,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
法治的实施,使得企事业单位不仅要关注技术和经济指标,还要注重法律法规的遵守,确保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法治对安全生产的管理还通过建立健全预防、监督和处罚的机制,使得企事业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惩处,以及防止事故发生后的整改不力和后遗症的扩大,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落实。
再者,法治对安全生产的意义还体现在刑事责任的追究上。
安全生产事故经常情况下都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法治对安全生产的意义在于通过刑法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严厉打击,给予其相应的刑事处罚,以此来净化市场环境,警示公众,保障安全生产秩序。
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的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的心得体会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一种意识和能力,也是每个国家必须重视和落实的重要工作。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核心理念,旨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发展利益。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人们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增强全民族的安全意识和国家安全责任感,统筹推进国家安全建设,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
在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
国家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确保国家的安全,社会才能稳定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作为国家的一员,我们要时刻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国家安全放在首位,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发展利益。
在工作和生活中,要遵纪守法、守土有责,不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情,做到爱国爱民、忠诚诚信,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次,要增强全民族的安全意识和国家安全责任感。
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全局和民族存亡,需要每个人都参与进来,积极宣传国家安全理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族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只有每个人都做好本职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才能共同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时,在面对国家安全威胁和挑战时,要保持警醒和冷静,不轻易受外部干扰和影响,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再次,要统筹推进国家安全建设,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
国家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综合、协调地推进各项工作。
要坚持综合治理、综合防范,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完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建设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和实力。
只有将国家安全建设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过程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国家安全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各部门和全民族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
谈谈如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谈谈如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原则,下面是一些相关的观点和方法,供参考:
1. 全面思考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的是安全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安全。
在制定和实施安全政策时,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确保国家在全面层面上的安全。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必须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3. 依法治理安全。
法治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法治机制,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
同时,加强安全管理,通过立法、执法、司法手段来保护国家安全。
4. 强化综合斗争。
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要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种手段,形成合力。
各个部门、机构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安全挑战。
5. 加强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和社会网络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安全问题已经超越国界。
国家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威胁。
通过多边机制、国际交流等方式,加强国际间的安全合作和互信。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种新的安全理念和战略,要求我们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以全面、坚决、有力的措施来确保国家的整体安全。
这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在法制建设、社会稳定、人民福祉等方面积极作为,形成强大的安全保障网。
国家安全法学习心得及收获5篇
国家安全法学习心得及收获5篇国家安全法研究心得及收获【篇一】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对于我们监狱工作者来说,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要始终坚持把监狱安全稳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不动摇,就是要不断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降低再犯罪率,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努力奋斗。
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战线,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公共安全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中肩负着重要职责。
做好监狱工作,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牢记监狱工作的职责使命,坚守安全底线,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监狱工作新的挑战和新的形势下,首先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行动才会自觉,实践才有方向,要把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到我们的思想意识中,贯彻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实实在在地确保监狱秩序持续安全稳定,为建设伟大祖国添砖加瓦。
国家平安法研究心得及收获【篇二】我社区组织对《国家安全法》进行了研究,今年2月22日,是《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xx周年。
为了在社区工作中全面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树立“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从什么是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与中学生有什么关系?怎样树立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律意识以及明确爱国主义与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生动、具体、发人深思的国家安全知识教育。
在《国家平安法》宣传教育中,进行国家平安知识教育的目的,树立“国家平安”、“国家荣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平安,人人有责”的观念。
国家平安是社区事情人员必备的知识、必备的素质。
通过研究树立国家观念、国防观念,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反对民族分裂。
把培养起来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贯穿到我们的思想意识中,贯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贯彻治本安全观工作措施
贯彻治本安全观工作措施贯彻治本安全观工作措施一、引言近年来,安全问题在社会各个领域愈发凸显,特别是网络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安全福祉的问题频频发生。
面对这些安全挑战,贯彻治本安全观成为当务之急。
治本安全观强调“教育为本、预防为主、全民参与、科技支撑、法治保障”五个方面的原则,通过它的贯彻落实,可以根本解决安全问题,提高社会安全水平。
本文将从教育、预防、全民参与、科技支撑、法治保障五个方面探讨贯彻治本安全观的具体工作措施。
二、教育为本1. 完善安全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体系,包括学校安全教育、家庭安全教育、媒体安全宣传等多方面的教育。
在学校内,要加强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增加学生对安全意识和基本安全知识的学习;在家庭中,要培养家长对孩子安全的关注和教育,提高家庭安全保护能力;在媒体中,要加强安全宣传,提供安全知识和案例,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
2. 培养安全素养安全素养是个人形成正确安全观念和行为的基本条件,培养安全素养是贯彻治本安全观的重要工作。
通过各类适龄群众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安全素养。
这种培养不仅应注重学习知识,也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模拟演练、实操训练等方式,使人们能够在实际情况下熟练应对安全事件。
三、预防为主1.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要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安全隐患的发现、整改、验收等各个环节全面落实。
在排查过程中,要注重综合考虑安全生产、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追求全面预防,杜绝事故发生。
2. 健全安全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各领域的安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安全监测体系应包括安全数据收集、分析、报告和应急预警等功能,以确保安全信息及时传递、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
浅谈我对法治和安全的认识
浅谈我对法治和安全的认识20150624供电部赵婷浅谈我对“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的认识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就是要自觉地弘扬法治精神,切实用法治思维审视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用法治方式推动安全监管规范化、法制化,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今年6月,围绕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主题,已落实安全责任、传播法治文化、普及安全知识为重点,将开展第十四个“安全生产月”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安全形势依严峻,尽管在安全认识上、意识上、知识上、技能上、制度上有所提升,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安总要求,保障安全生产。
特别是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的背景下,生产安全从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化、信息化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安全法治。
安全法治是决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加强安全法治,必须牢固树立红线意识。
习主席指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要以“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在生产工作中落实和践行。
加强安全法治,必须狠抓安全责任落实。
根据国家的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企业应建立以下几项安全管理基本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
明确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及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
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从制度上固定下来,从而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心,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控制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和事故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生命更加强大。
2、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制定安全教育制度及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安全检查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隐患、消除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也是企业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一项重要性的手段。
安全教育制度是企业对职工进行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教育的规定,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
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定力,全面完整贯彻总目标2022
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定力,全面完整贯彻总目标2022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法治思维是基于对法治的信仰和遵守,自觉运用法治理念、原则和逻辑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建设,特别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在《求是》杂志近日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现实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只有坚持法治思维,才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才能做到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先锋军”,广大政法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是否符合法治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全面依法治国的效果。
可以说,提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修养,培养干部的法治思维,对政法战线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个关涉法治发展的法律问题,更是一个关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问题。
在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当下,“法治思维提升行动”的实施,可谓十分必要,也非常及时。
实施法治思维提升行动,就要做法治的忠实信仰者。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这是法治精神的真谛。
如果不信仰法治,没有坚守法治的定力,面对权势、金钱、人情、关系,是抵不住诱惑、扛不住干扰的。
广大政法干警要把法治意识融入血脉,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治本安全观心得体会
治本安全观心得体会治本安全观强调“先正本,后治本”,即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和预防。
在了解了治本安全观的核心理念后,我对其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
下面我将以此为主题,撰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
治本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思想,强调了在安全工作中要注重源头治理,落实责任和防范为主的原则。
在我看来,治本安全观的核心在于在安全工作中注重预防和管理,以降低安全风险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治本安全观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
预防意味着在问题出现前提前采取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在安全工作中,注重预防意味着要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加大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力度,避免事故的发生。
只有通过预防,我们才能提高安全防范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
其次,治本安全观要求严格落实责任。
安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有加强责任的履行,才能实现全面安全的目标。
治本安全观提出要将责任落实到位,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并强调要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
只有在责任制度的约束下,才能保证安全工作的执行力和效果,真正将治本安全观转化为实际行动。
此外,治本安全观还要求加强安全防范和管理。
治本安全观认为,只有加强管理和防范措施,才能确保安全工作的有效性。
在安全防范中,要注重对各种安全隐患的及时排查和处理,以及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控制。
同时,要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和机制,提高安全警觉性和处理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安全工作,治理安全问题的根源。
总之,治本安全观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理念,它提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安全隐患,严格落实责任和加强管理的原则。
在今天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安全问题愈发复杂多样,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深入贯彻治本安全观,加强安全预防和控制,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认为,作为新时代安全工作的基本准则,治本安全观必将推动我国安全工作的深入发展。
最后,治本安全观的核心思想是源头治理和预防。
安全生产法治思维评论
安全生产法治思维评论
安全生产法治思维是指运用法律手段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法治精神引导和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重视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负责,既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保证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理念之一。
安全生产法治思维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依法依规。
必须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对违反法律的行为及时进行惩罚。
通过依法依规的管理方式,可以增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
其次,权责清晰。
安全生产法治思维强调明确安全生产的权责,明确企业、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明确权责,才能为各方提供查找责任和追究责任的依据,形成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秩序。
再次,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法治思维注重从源头上预防事故的发生,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技术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最后,依法维权。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宗旨。
同时,通过法律的裁判和法律的监督,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公正的司法保障,倒逼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
总之,安全生产法治思维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以法律为依据,强调依法管理,依法维权,为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积极发展安全生产法治思维,可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依法治国安全生产观后感
依法治国安全生产观后感
依法治国安全生产观是中国政府在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方面的一项重要方针。
我对这一观念感到非常赞同,因为它强调了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将安全生产纳入了法律的保障之中。
首先,依法治国安全生产观强调了法律的作用。
法律是社会运行的基础,也是保障人民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手段。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法规,将安全生产纳入法律的保护范畴,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的行为,还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从而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依法治国安全生产观将安全生产纳入了法律的保障之列。
这表明政府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并将其列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
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有效预防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利益,提高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水平。
最后,依法治国安全生产观还强调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政府应该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企业不仅具备经济效益,更要具备安全性。
同时,企业也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生产能力,确保员工和社会的安全。
总的来说,依法治国安全生产观是中国政府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重要方针,它强调了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将安全生产纳入了法律的保障之中。
这一观念的提出和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安全生产政治学习心得
安全生产政治学习心得安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企业要想寻求更大发展,就必须切实机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理念,坚决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切实摆正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不安全不建设、不安全不运行,确保生产安全。
以下是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的几点心得:一是树牢以人为本的思想再先进的安全设施和机器也要靠人去操作,去控制,其科技含量愈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愈高。
大此,安全生产务必以人为本,没有一支恪尽职守、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安全生产就没有最基本的保障。
提高人的.素质,首先是提高思想素质,把公司“做精做强”建立一流电力监理企、需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持续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同样需要培养过硬的职工队伍。
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是切实提高职工政治思想水平的根本途径。
所以,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用心宣传搞好安全生产的紧迫性、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安全工作。
除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职责感和使命感外,还要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根本上调动职工保证安全的用心性。
这样才能把本单位和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抓好抓实。
其次是提高业务素质。
对职工队伍的业务培训,除了正常状况下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资料外,更要加大对非正常状况下的应变能力教育和演练。
针对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现状,进行超前性、前瞻性的培训,提高事故的防范潜力。
二是增强职责感和危机意识。
实践证明,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
为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扭转一些职工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不务实现象,就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构成动态考核评价机制。
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明确不同层次考核的对象、程序,并结合职工群众评议、考核等办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考核。
法治与安全内容
法治与安全内容以法治与安全为题,我们来探讨一下法治对于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法治?法治是指国家或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一种制度和方式。
法治的核心是依法治国,即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活动都要依照法律规定来进行,以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而安全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基本需求。
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而法治则是实现社会安全的重要保障。
法治与安全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
首先,法治是维护社会安全的基石。
只有依法行政,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防止违法犯罪的发生,从而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法治可以提供一个公平正义的环境,增加人民的安全感。
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可以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公平的待遇和冤假错案的发生。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才会感到安全,才会愿意投资创业、工作生活。
法治可以规范社会行为,预防和打击犯罪。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让人们明确什么是合法的行为,什么是违法的行为。
这样一来,人们就会自觉遵守法律,不敢轻易触犯法律。
同时,对于违法犯罪行为,法治也能够依法进行打击和制裁,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法治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安全水平。
一个有法治的国家,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基于对人民的关心和保护。
法律的健全和完善,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人民的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然而,要实现法治与安全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法律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与时俱进。
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遵守。
其次,法律的实施需要有力的执法机构和人员支持。
只有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素质,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
最后,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只有人人都遵守法律,才能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形势下指导国家安全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监狱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线,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公共安全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中肩负重要职责。同时,监狱也是对罪犯实施改造和矫正的专门机构,通过改造矫正,使罪犯成为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守法公民,顺利回归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治本安全观的提出,紧跟国家安全大势,体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谋求监狱安全的大视野、大格局,鼓舞引导监狱工作者增强使命忧患、责任担当和职业承诺,始终把监狱工作放在国家安全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始终把安全稳定放在监狱工作的首要位置,努力将罪犯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尽可能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四)治本安全观是监狱更好服务社会发展的实践指南。
监狱工作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开放性。把罪犯改造好,使其顺利回归社会,降低重新犯罪率,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服务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治本安全观的提出,突出对罪犯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改造和开放性、精准性、技术性矫治,强调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打造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警察队伍,彰显了监狱的社会责任感,是监狱机关充分认识和发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社会发展功能的思想和实践指南,督促监狱最大限度做好罪犯改造工作,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不断增加监狱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公平正义的贡献值。
落实治本安全观下的法治认识和思考
内容提要: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司法战线上最后一道关口,担负着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重要职责。监狱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对于弘扬现代法治精神,彰显司法公正,以自身执法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促进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具有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治本安全观的提出,为监狱进一步的法治建设带来了有利契机。
(三)执法权益保障力度还不够强。
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和人权事业的发展,对罪犯合法权益的保障越来越系统完善,而对监狱警察合法权益保障却较为笼统和薄弱。当前,假借维权对监狱警察日常管理采取对抗、威胁、谩骂甚至暴力袭警的事件逐渐增多、不断升级,而对监狱警察执法权益的保护仅见于《监狱法》第5条和《中国人民警察法》第5条等概念化规定,缺乏具体详细的司法解释和执行标准。[2]由于《监狱法》尚未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在很多执法实践活动中,执法依据缺乏明确的指导性和具体的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守法用法上的“有法难依”甚至“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3]
治本安全观的正式提出,来自于2017年5月初司法部张军部长主持召开的党组会议,会议提出了将深化监狱体制改革纳入司法行政体制改革任务,要求监狱工作要“从底线安全观向治本安全观转变,切实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要在改造罪犯成为守法公民上加大监管机制改革的工作力度。”[1]随着治本安全观的提出,标志着整个监狱工作的重心开始出现调整和转移。它对深化监狱体制改革有着巨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特别是对深刻反思传统底线安全观下监狱在法治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治本安全观 监狱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不断见到新成效”。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司法战线上最后一道关口,担负着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重要职责。监狱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对于弘扬现代法治精神,彰显司法公正,以自身执法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促进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具有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1] 参见《司法部持续推进抓实司法行政改革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2]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一条,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3]宋立军:《监狱的困境及双向开放策略》,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14期。
一、治本安全观是统领监狱工作的总抓手
治本安全观作为监狱工作的大思路、新定位,是监狱安全工作指导理念的创新,也是监狱工作改革发展的必然,深刻揭示了监狱安全的本源性、全面性、整体性、系统性,体现了监狱工作自我评价向社会评价的转变,对监狱工作具有哲学方法论价值和指导作用。监狱改造罪犯,就像工业产品的质量标准以及保障措施,生产一项产品,产品质量要达到标准,而且围绕产品质量标准又有一套实施方案,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生产出来是合格的。在深入推进国家司法体制改革新时期,贯彻落实好治本安全观,对强化监狱职能,科学矫正罪犯,促进监狱转型升级、职能回归,服务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深入推进法治监狱建设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尊法学法长效机制。
一是突出普法教育重点,着力培养法治信仰。把普法教育工作作为依法治监的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以培养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信仰为重点,探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了解掌握履行职责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牢法治理念,提升法律素质。
一是强化权力制度约束。科学配置各级权力,按照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群众满意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监狱、部门、监区、分监区主要领导职责权限,合理划分、科学配置内设机构的权力和职能,加大机构和职责整合力度,健全部门职责和人员编制体系,做到定位准确、边界清晰,权责一致、人事相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监狱各级各部门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全面清理权力清单,梳理规范监狱在决策、人事、执法、管理、经营等各领域内的权力事项,最大限度细化党委权力清单、执法责任清单、行政服务清单、执法管理清单及投资经营负面清单等,以量化形式确定权责范围。针对权力清单,重点建立健全《警察岗位履职标准》《警察一日工作流程》《单位绩效考核办法》《警察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规范,确保“所有岗位都有工作标准,所有环节都有程序规范,所有结果都能责任到人”。
(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还不够好。
个别领导干部混淆法律与权力之间的界限,缺乏层级和边界思维,不善于从法治和规范的视角对自身权力进行界定,工作中习惯性的打破层级和部门的权力边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味追求行政效率和集中决策,没有很好地发挥民主和法治对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个别领导干部思想中仍存在一定的“官本位”思想,还没有真正形成法治思维,真正养成法治习惯。
二、当前监狱法治建设的突出问题
(一)法治信仰还不够牢。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发生的重大贪腐、违纪等恶性事件,影响了公众对法治的信心,冲击了党员干部的思想。个别执法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对“党大还是法大”“权大还是法大”等一些原则性问题存在模糊认识,简单地将“党”和“法”对立起来、将“责权利”割裂开来,仍有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出现上述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干部没有从思想上真正确立对法治的信仰,没有认识到权力的有限性和权责对等性,对彻底打破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人治思维和人治方式仍心存顾虑。
三是创新普法教育方法,增强普法教育感染力。坚持需求导向,依托网络和实体平台及微博、微信,多层次全方位了解领导干部和警察职工对法律的需求,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方式分类施教。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法治文化产品推广,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渗透力。
(二)建立健全守法用法保障机制。
二是强化权力责任追究。加快推进纪检监察领导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垂直管理具体化、制度化,探索实行省监狱局、市司法局分别向省直监狱、市属监狱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派驻机构直接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效能,把行政监察渗透到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层面,深入开展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加强对领导干部在经济决策、经营管理等经济责任方面的审计监督。建立健全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对重大决策、执法办案、大额资金开支、重大项目签订等实行终身负责和责任倒查机制,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探索腐败案件揭露、查处机制和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机制,做到有群众举报的及时处理,有具体线索的认真核实,对违反党纪国法的严肃查处。
三是强化执法权益保障。进一步细化完善对监狱警察合法权益的立法保护,加快制定出台《监狱法》配套实施细则,赋予监狱警察在罪犯对抗、威胁、谩骂、攻击中的合法处置权,在法律上对法治尊严、法治权威和警察人格、警察安全予以强力捍卫和保护。
(三)建立健全权力公开运行机制。
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完善党务、政务、狱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实施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凡是监狱发展重大事项、群众普遍关注事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项、容易发生腐败问题领域和环节的事项,必须做到及时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在党务公开方面,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深入开展监区、分监区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在政务公开方面,深化监狱财务预算决算、部门经费开支、重大建设项目和从优待警等信息公开。在职能部门办事公开方面,结合政风行风治理,深化执法标准、执法流程、办事流程公开工作,所有公开内容要突出重点、挤干水分、拎出干货,主动回应警察职工和社会公众关切,在更广范围和更宽领域营造依法履职、依法治监、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高度重视网络资源运用,规范网络监督,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对反映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及时调查处理,对反映失实的及时澄清,对诬告陷害的追究责任,对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依法打击,推动网络监督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不断聚集和提升监狱工作正能量。
(二)治本安全观是强化监狱本职职能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监狱押犯发生结构性变化,短刑犯、老病残犯持续攀升,管理改造难度加大;国家刑事政策不断趋紧从严,罪犯出现诸多不适应;部分罪犯的思想、心理、行为具有较强的反社会性、偏执性、突发性,单纯依靠传统的监管模式难以实现有效改造。治本安全观的提出,进一步厘清了监狱的主业主责是确保安全、改造罪犯,明确了抓好本职是维护监狱安全的治本之策,改造好罪犯是监狱持续安全的治本之举。监狱机关要在发挥改造罪犯这个本职职能上聚焦用力、持续用劲,监狱警察要在履行改造罪犯这个本职职责上凝神聚气、科学施教,通过惩罚改造、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手段,促使罪犯由“跑不了”转变为“不想跑”,由“被动改造”转变为“主动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