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大洋环流基础知识
高二上地理洋流知识点
高二上地理洋流知识点地理洋流是指海洋水体在海洋中的运动形式,它们对世界的气候、生态和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二上学期地理教材中涉及的几个地理洋流知识点。
一、赤道洋流赤道洋流是位于赤道附近的一种重要洋流,主要包括赤道逆流和赤道固定洋流。
赤道逆流指的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赤道地区由东向西的洋流,它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科氏力和水的不稳定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赤道固定洋流是指位于赤道附近的赤道逆流两侧,水流由赤道向两极的洋流。
二、北大西洋洋流北大西洋洋流是北大西洋地区的一种重要洋流,其中包括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大西洋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是北大西洋中由南向北运动的暖水洋流,对欧洲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北大西洋寒流是北大西洋中由北向南运动的寒水洋流,与北大西洋暖流形成了水域的垂直环流。
三、秘鲁洋流秘鲁洋流是太平洋东南部的一种重要洋流,主要包括秘鲁北部洋流和秘鲁南部洋流。
秘鲁北部洋流是指从赤道太平洋向秘鲁海岸运动的暖洋流,对周边地区的渔业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
秘鲁南部洋流则是从南极洋向秘鲁海岸运动的冷洋流,使得该海域的水温较低。
四、本古拉洋流本古拉洋流是大西洋中的一种重要洋流,主要分为北大西洋本古拉洋流和南大西洋本古拉洋流。
北大西洋本古拉洋流是从北美东岸向北运动的暖洋流,对欧洲的气候与温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南大西洋本古拉洋流则是南大西洋中赤道以南从东向西的冷水洋流,对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气候和海洋生态有着显著影响。
五、环北极洋流环北极洋流是环绕北极地区的一种洋流系统,主要包括西伯利亚洋流、白令海洋流和加拿大海洋流。
这些洋流起源于北冰洋的平流,对北极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六、暖流和寒流暖流和寒流是地理洋流中的两种重要类型。
暖流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运动的洋流,水温较高,对接受的地区气候和生态有正面影响。
寒流则是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运动的洋流,水温较低,对接受的地区气候和生态有负面影响。
结语地理洋流是地球上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世界洋流运动过程
世界洋流运动过程世界洋流是指海洋中由风力、地球自转力和重力引起的水体运动。
它们是海洋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的气候、海洋生物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世界洋流的运动过程可以分为大小圆环流和界洋流。
一、大小圆环流:1.大圈环流:大圈环流是从赤道向极地方向流动的环流系统,主要由两大洋流组成,即北大洋流和南大洋流。
北大洋流包括北纬30°至60°之间的流和北纬40°至60°之间的流,而南大洋流则包括南纬30°至60°之间的流和南纬40°至60°之间的流。
大圈环流在各大洋之间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环流系统。
这种环流系统的特点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导致了海洋水体的不断流动,保持着地球气候的稳定。
2.小圈环流:小圈环流是从极地向赤道方向流动的环流系统,由北大洋流和南大洋流的边缘洋流组成。
北小圈环流包括北纬0°至30°之间的流,而南小圈环流则包括南纬0°至30°之间的流。
小圈环流主要受到赤道地区的盛行风影响,正负偏西风引起了洋流水体的微弱流动。
这种环流系统的特点是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了差异弱的环流系统。
二、界洋流:界洋流是从洋盆外围流向洋盆内部的洋流系统,也被称为边界洋流。
界洋流通常在大洋边缘分界线附近形成,并在气候带划界或其他特定地理特征处被深层水体所补充。
界洋流的形成通常由于风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以及洋底地形和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界洋流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有着重要作用。
三、洋流运动的影响:世界洋流的运动过程对地球的气候和海洋生物有着重要影响。
1.气候影响:洋流的运动可以带走热量和湿度,调节着地球的气候。
例如北大西洋洋流将热量从赤道运往北方,使得欧洲西部地区气候较暖和;而秘鲁海流将寒冷的水体带到赤道附近,降温了周边海域的气温。
洋流还会影响降雨分布,带来较多或较少的降雨。
高一海水的运动洋流知识点笔记
高一海水的运动洋流知识点笔记海水的运动:洋流知识点笔记一、洋流的定义与分类洋流是指海水在全球范围内的长期、有序的运动,可以分为热带洋流、副热带洋流和极地洋流三大类。
二、热带洋流1. 赤道洋流:位于赤道附近的东西向沿岸洋流,受到主要于赤道西部的东北贸易风的影响,对全球气候和水文循环有重要影响。
2. 准东向赤道洋流:分为北太平洋赤道洋流与南太平洋赤道洋流,是西太平洋暖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太平洋的暖池年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副热带洋流1. 美洲东岸洋流:从北大西洋流出并沿美洲大陆东岸向北运动,如北大西洋暖流和加勒比海流等,对沿岸地区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2. 大西洋副北太平洋洋流:沿大西洋北端和北大西洋流相连,是大西洋水文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极地洋流1. 北大西洋洋流:包括以北大西洋洋流为核心的海峡洋流、塔斯曼海洋流等,是大西洋热量输送的重要途径。
2. 南大洋洋流:南大洋洋流包括赤道反常东南风和极地洋流两部分,对南半球气候和水文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五、洋流的形成原因与影响1. 风力驱动:洋流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由风力对海水的作用引起。
2. 温度差异:水体的密度与温度有关,温差较大的地区容易形成洋流。
3. 影响气候:洋流可影响沿岸地区的气候条件,如加勒比海流为沿岸地区提供了温暖湿润的气候。
六、洋流的探测与研究1. 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海洋表面温度、海洋流场等进行实时监测与观测。
2. 海洋浮标:通过海洋浮标可以实时测量洋流的流向和流速等重要参数。
3. 流速计:利用流速计等测流工具对洋流进行精确测量,可为洋流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
七、洋流的重要意义1. 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全球气候起到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是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对生物的影响:洋流的运动带来了营养盐的输送,对生物多样性及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3. 对沿岸地区的影响:洋流的温度和盐度变化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高一地理全球洋流知识点
高一地理全球洋流知识点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争分夺秒,顽强拼搏脚踏实地,不骄不躁,长风破浪,直济沧海,我们,注定成功!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地理全球洋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球洋流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大洋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方向环流,大洋东岸暖流西岸寒流.(3)南纬 40 度附近:西风漂流.(4)北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夏顺冬逆.全球洋流成因:(1)盛行风(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这叫风海流)(2)密度流(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这叫密度流)(3)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 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此外,洋流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陆地形状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全球洋流影响:(1)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很大.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2)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有显著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两种海水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渔场,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在秘鲁附近海区,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秘鲁渔场.(3)洋流对航行也有影响.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每年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也会给航运带来威胁.(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净化速度,但也会使污染范围扩大.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时,洋流发生改变,对世界上很多地区的气候都有影响,包括对我国.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如秘鲁渔场).3.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顺着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节省时间;逆着洋流航行会减慢速度,浪费时间,浪费燃料.寒、暖流的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从而不利于海上航行.从北极地区南下的洋流也会携带海冰,威胁海上航行安全(如泰坦尼克号撞冰山事件).4.影响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5.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洋流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水分和热量的交换.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
世界大洋环流和水团分布
黑潮
黑潮与湾流相似,黑潮是北太平洋的一支西边界。在洋盆西侧,北赤道流的一支向南汇入赤道逆流,一支沿菲律宾群岛东侧北上,主流从台湾东侧经台湾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进入东海,沿陆坡向东北方向流动。到九洲西南方又有一部分向北称为对马暖流,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在进入对马海峡之前,在济州岛南部,也有一部分进入黄海,称为黄海暖流,它具有风生补偿流的特征。
黑潮主干经吐噶喇海峡,进入太平洋,然后沿日本列岛流向东北,在35°N附近分为两支:主干转向东流直到160°E,称为黑潮延续体;一支在40°N附近与来自高纬的亲潮汇合一起转向东流汇于黑潮延续体,一起横过太平洋流,它是北太平洋赤道流的延续,因此仍存在着北赤道流的水文特征。
西风漂流
与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相对应的是自西向东的强盛的西风漂流,即北太平洋流、北大西洋流和南半球的南极绕极流,它们也分别是南北半球反气旋式大环流的组成部分。其界限是:向极一侧以极地冰区为界,向赤道一侧到副热带辐聚区为止。其共同特点是:在西风漂流区内存在着明显的温度经线方向梯度,这一梯度明显的区域称为大洋极锋。极锋两侧的水文和气候状况具有明显差异。
赤道流自东向西逐渐加强。在洋盆边缘不论赤道逆流或信风流都变得更为复杂。
赤道流是一支高温、高盐、高水色及透明度大为特征的流系。
湾流和
人们通常把由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跨过赤道的部分组成的、沿南美北岸的流动称为圭亚那流和小安的列斯流,经尤卡坦海峡进入墨西哥湾以后称为佛罗里达流,佛罗里达流经佛罗里达海峡进入大西洋后与安的列斯流汇合处视为湾流的起点。此后它沿北美陆坡北上,约经1200km,到哈特拉斯角(35°N附近)又离岸向东,直到45°W附近的格兰德滩以南,海流都保持在比较狭窄的水带内,行程约2500km,此段称为湾流(也有人认为湾流起点为哈特拉斯角)。然后转向东北,横越大西洋,称为北大西洋流。佛罗里达流、湾流和北大西洋流合称为湾流流系 Nhomakorabea极地环流
海洋环流:第3讲-1 海洋环流基础知识
1
全球上层环流系统
2
中国近海环流系统
3
4
5
6
50m 33
32
A1-01
A1-02
A1-03
A1-04
A1-05
A1-06
A1-07
A1-08
A1-09
A1-10
31
A2-01
A2-02
A2-03
A2-04
A2-05
A2-06
A2-07
A2-08
A2-09
A2-10
A2-11
B1-08
A9-07
A8-08 A8-09 A8-10 A8-11 A8-12
A9-08
FJ1-6
A9-09 A9-10
A8-13
A7-12 A7-13
B3-03
FJ3-3
B2-06
FJ2-5
B3-04 B3-05
FJ3-4
B2-07
B3-06
FJ3-5
B1-09
FJ2-6
B1-10
FJ1-7
B1-11
u u u v u w u
t x y z
u
(u
)u
t
18
质点加速度
a
du
u
u
u
dt t
时变加速度
位变加速度
实质导数
对质点的运动要素A(矢量或标量):
dA A u A
dt t
时变导数
位变导数
19
连续性方程
连续性方程的微分形式
实质:质量守恒
z y
dmx
Dmx’
dz
o
x
dt时间内x方向:
世界大洋环流和水团分布
赤道流是一支高温、高盐、高水色及透明度大为特征的流系。
湾流和
人们通常把由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跨过赤道的部分组成的、沿南美北岸的流动称为圭亚那流和小安的列斯流,经尤卡坦海峡进入墨西哥湾以后称为佛罗里达流,佛罗里达流经佛罗里达海峡进入大西洋后与安的列斯流汇合处视为湾流的起点。此后它沿北美陆坡北上,约经1200km,到哈特拉斯角(35°N附近)又离岸向东,直到45°W附近的格兰德滩以南,海流都保持在比较狭窄的水带内,行程约2500km,此段称为湾流(也有人认为湾流起点为哈特拉斯角)。然后转向东北,横越大西洋,称为北大西洋流。佛罗里达流、湾流和北大西洋流合称为湾流流系
世界大洋上层的铅直向环流
总特征
在世界大洋表层的这些环流之间,特别是在赤道海区,由于海水运输有南北分量,导致了海水的辐聚下沉或辐散上升运动。在赤道上,西向的南赤道流,在赤道两侧分别向南与向北辐散,导致海水上升;在南赤道流与赤道逆流之间(3°~4°N),由于海水辐聚而导致下沉;在赤道逆流与北赤道流之间(10°N)又形成了海水的辐散上升。由于连续性的原因,上述上升或下沉的海水在一定的深度上便形成了经向的次级小环流。它们分布在25°N~20°S之间,所处深度较浅,仅变动于50~100m之间。正是由于这些次级小型环流的存在,使得赤道海区表层的热量和淡水盈余向高纬方向输送,部分调节了热盐的分布状况,使其得以相对稳定。
4.深层水
北大西洋上部但在表层以下深度上是它的源地,因此贫氧是其主要特性。其深度约在2000~4000m的范围内。
5.底层水
源于极地海区,具有最大的密度。
北大西洋流湾流到达格兰德滩以南转向东北,横越大西洋,称为北大西洋流。
北太平洋流 它是黑潮延续体的延续,在北美沿岸附近分为两支。
世界洋流分布及其规律知识点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一、中低纬环流(北印度海区除外)规律: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运动方向北顺南逆,洋流性质东寒西暖(大洋的东西侧)(1) 北太平洋中低纬环流纬度位置:15°N~42°N方向:顺时针洋流性质:三暖一寒从太平洋东侧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 示意简图如下:(2) 北大西洋中低纬环流纬度位置:15°N~42°N方向:顺时针洋流性质:三暖一寒从大西洋东侧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示意简图如下: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陆地面积少,因此西风漂流纬度范围为40°S~60°S ,所以对于南半球中低纬环流就无需记忆纬度位置(3)南太平洋中低纬环流方向:逆时针洋流性质:两暖两寒从太平洋东侧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 示意简图如下:加利福尼亚寒流 日本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加那利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N °N 秘鲁寒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30°S(4)南大西洋中低纬环流方向:逆时针洋流性质:两暖两寒从大西洋东侧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 示意简图如下:(5)南印度洋中低纬环流方向:逆时针洋流性质:两暖两寒从印度洋东侧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 示意简图如下:二、中高纬环流规律:①南半球无;②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逆时针,东暖西寒(大洋东西侧)(6)北太平洋中高纬环流方向:逆时针洋流性质:两暖一寒从太平洋的东侧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北太平洋暖流示意简图如下:(7)北大西洋中高纬方向:逆时针洋流性质:两暖一寒从大西洋的东侧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北大西洋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北大西洋暖流 示意简图如下:本格拉寒流 巴西暖流 西风漂流南赤道暖流 30°S 西澳大利亚寒流厄加勒斯暖流 西风漂流南赤道暖流 30°S 北太平洋暖流 60°N 北大西洋暖流°N三、北印度洋海区的环流原因:受南亚季风的影响,冬季和夏季季风洋流的方向大有不同(1)7月份北印度洋海区环流方向:顺时针洋流性质:两暖一寒从印度洋的东侧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季风洋流(向东)-南赤道暖流-索马里寒流示意简图如下:季风洋流南赤道暖流(1)1月份北印度洋海区环流方向:逆时针洋流性质:三暖从印度洋的东侧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季风洋流(向西)-索马里暖流-赤道逆流示意简图如下:季风洋流赤道逆流。
高中地理洋流知识点
高中地理洋流知识点一、洋流概述1. 洋流定义- 洋流是指在海洋中沿相对稳定路径运动的水流。
- 洋流的形成原因包括风的作用、温度和盐度差异、地球自转等。
2. 洋流的分类- 按照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 按照冷暖性质:暖流、寒流。
- 按照地理位置:沿岸流、赤道流、极地流。
二、全球主要洋流分布1. 大西洋洋流系统- 北半球:墨西哥湾流、北大西洋暖流。
- 南半球:巴西暖流、马尔维纳斯寒流。
2. 太平洋洋流系统- 北半球:黑潮、阿拉斯加流。
- 南半球:东澳大利亚流、秘鲁寒流。
3. 印度洋洋流系统- 北半球:季风洋流。
- 南半球:西风漂流。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气候变化- 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2. 生物分布- 洋流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和迁徙路径。
- 暖流和上升流区域通常生物多样性丰富。
3. 人类活动- 洋流对航海、渔业、海洋污染等方面产生影响。
四、洋流与全球气候系统1. 洋流与大气的相互作用- 洋流通过热量交换影响大气温度和气候模式。
2. 洋流与全球气候变化- 洋流在调节地球气候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
- 洋流变化可能加剧或缓解全球变暖的影响。
五、洋流研究的意义1. 科学研究- 洋流研究有助于理解地球气候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2. 实际应用- 洋流知识对于航海、渔业、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至关重要。
六、结论- 洋流作为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 高中地理课程中对洋流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海洋科学,也对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文档的结构和概要,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编写和调整。
在实际编写时,应确保每个部分都有详细的解释、实例和图表(如果适用),并且遵循学术写作的规范和标准。
大洋环流模式图
大洋环流模式图1.洋流的分布名称副热带大洋环流副极地大洋环流分布海区中低纬度副热带海区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环流方向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北半球:逆时针组成环流的洋流性质大陆东岸或大洋西岸:暖流大陆东岸或大洋西岸:寒流大陆东岸或大洋西岸:寒流大陆西岸或大洋东岸:暖流太平洋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大西北大西洋洋南大西洋——印度洋北印度洋——南印度洋——2.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环流系统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见下图甲)(2)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见图乙)洋流的判定方法1.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1)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则位于北半球(图1);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2)依据纬度和环流方向组合图,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如图2是以副极地(纬度60°)为中心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图3是以副热带(纬度30°)为中心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同理,图4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2.判定洋流流向洋流位于海水等温线弯曲度最大处,并与等温线垂直,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图1中的洋流M和N)。
3.判定洋流性质(1)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的洋流为暖流(图1中的洋流M);反之则为寒流(图1中的洋流N)。
(2)通过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在北半球,自南向北的洋流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南半球情况相反。
(3)通过纬线的度数变化规律,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
4.判定洋流名称(1)利用等温线图或纬度—环流方向组合图,判定洋流名称程序如下:判定洋流所处的南北半球;判定洋流所处的纬度带;判定洋流所在的大洋以及洋流所处大洋环流的位置,最终确定洋流的具体名称。
大洋环流总结
Sverdrup关系仅在大洋Ekman层以下,且不是海底和大洋边界时成立。Sverdrup平衡要求在海底、海表W=0,且海底和海表无起伏,海底应力忽略,较脆弱,Sverdrup理论只能回答大洋内区的流场分布,无法解决西边界流问题。
七、西向强化
忽略海底地形、海面起伏和海底的垂直速度,在Ekman层以下的地转层内方程变为:
斜压海洋:斜压海洋:等密度面和等压力面不平行▽ρ×▽P≠0。
热成风关系:涡度方程中如果运动达到定常状态,同时外力作用和相对涡度可以
忽略(大尺度运动),简化后,
热成风关系构建了垂直流速的变化和水平密度(温度)变化
之间的关系,是大洋中非常重要的流速和密度(温度)的关系式。
热成风关系的应用:a、根据大洋内部的垂向密度分布利用热成风推断北赤道流和逆流的方向,西边界流和东边界流的方向。
1、Stommal西向强化理论
假定底摩擦最重要,忽略其他项,只保留Beta项:,得出β效应是造成西向强化的主要原因。
2、Munk西向强化理论
假定侧摩擦最重要,忽略其他项,只保留Beta项:
Munk解不仅可以得到西边界流,还可以解出回流区。
3、惯性西边界层理论
假定惯性项也就是非线性项重要:,物理上更切合实际。
对垂直积分得: 即 ,由此得:只要w0> 0,内区的径向流动就是向极地的,质量守恒要求存在一个深层反向的西边界流。
2、缺陷是忽略了对热盐环流影响很大的地形作用,在AABW(南极底层水)深度处并不明显,而且内区流并不是径向流占优,相反是纬向流很大。
十、Stommel双盒模式(纯热力学)
1、设计了一个由两条管子连接的由两个盒子组成的简单模式,温度和盐度是由松弛条件驱动的,流率q由两容器间的密度差决定,由温盐守恒定律可得:
大洋环流重点
大洋环流重点1、描述世界海洋大致的风场和环流场特征。
(1)风场:赤道为赤道无风带,从低纬向高纬北半球依次为东北信风带、副热带无风带、中纬盛行西风带、副极地风暴带、极地东风带,南半球依次为东南信风带、副热带无风带、中纬盛行西风带、副极地风暴带、极地东风带。
从南北半球来看,以赤道为中心的风场北半球形成顺时针结构,南半球形成逆时针结构;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风场北半球形成逆时针结构,南半球形成顺时针结构。
这决定了上层海洋的环流分布。
(2)环流场:上层海洋的环流分布受风场驱动,也受陆地边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分布规律为:中低纬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南极大陆外围:西风漂流(陆地影响)。
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太平洋的地形:宽广的海盆,众多海脊岛屿赤道流系:北赤道流、北赤道逆流、南赤道流、南赤道逆流、赤道潜流赤道潜流:主要与南太平洋的水有关西太平洋:核心在200米左右东太平洋:核心在50米左右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都是典型的风生环流,都在风最强的季节里最强,北赤道流量大于南赤道流,北赤道逆流是南北赤道流的分界线,太平洋流南北不对称,南赤道流越过赤道。
北太平洋环流系统:副热带逆流、黑潮、黑潮延续体、北太平洋流、加利福尼亚流、亲潮黑潮及延伸体世界上最强的西边界流之一流速可以达到2m/,流量大约100SV高温高盐北太平洋海流流速慢,流幅宽受风场影响较大流动变化较小加利福尼亚寒流流速慢,流幅宽变化大,瞬时观测中较难发现形成低温低盐舌加利福尼亚寒流对应的上升流,一般东边界的寒流附近都存在显著的上升流南太平洋环流系统:南赤道流、东澳大利亚海流、西风漂流、秘魯海流东澳大利亚海流相对黑潮和湾流弱流量大约15SV在南纬34度左右离开澳大利亚西风漂流(南极绕极流)流速快,流幅宽环绕整个南大洋整个全球海洋环流的能量主要集中于此秘鲁海流世界著名的上升流区,生产力最强的海区ENSO现象最显著的区域大西洋的地形:大洋中脊的存在狭长的形状大西洋平均的风场风场的辐合带同样在北半球,低纬和极地附近大致是东风带,而在中纬是西风带大西洋南半球风场南北分量较强,原因是大西洋东西较窄大西洋的基本环流:赤道流系和南北海盆的副热带环流与太平洋类似北大西洋流系:北赤道流、湾流、亚述尔海流、加纳利海流湾流:世界上流量最大的西边界流,流速超过2m/,高温高盐水,对美洲和欧洲的气候意义重大南大西洋流系:南赤道流、巴西海流、南大西洋流、本格拉海流巴西海流:西边界流,流速较强,流量小于黑潮和湾流印度洋风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冬、夏季风作用下形成季风环流。
高中地理洋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洋流知识点总结球为南赤道洋流,北半球为北赤道洋流。
高纬度地区则为寒流,自西向东流。
2)根据水温判断: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
3)根据水色判断:暖流水色淡,寒流水色深。
4)根据生物分布判断:暖流区域生物种类繁多,寒流区域生物种类较少。
5)根据海浪高度判断:暖流海浪相对较小,寒流海浪相对较大。
研究必备精品知识点1、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此外,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因素也会影响洋流形成与分布。
2、世界洋流分布模式3、洋流分布的规律洋流的名称、分布海区、环流方向、组成等因素有所不同。
例如,副热带大洋环流主要分布于中低纬海区或热带、副热带海区;而副极地大洋环流则主要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海区。
环流方向方面,北半球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
4、世界主要洋流分布图5、北印度洋海区、东夏环流系统北印度洋受季风影响较为明显。
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赤道逆流组成,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污染和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影响。
例如,洋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洋流交汇处有利于海洋生物繁殖和鱼类提供饵料;洋流可以加快海洋污染的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洋流对航行速度和经济效益也有影响。
7、XXX与拉尼娜现象8、判断洋流的方法可以根据纬度、水温、水色、生物分布和海浪高度等因素判断洋流的类型和分布。
例如,暖流水温高、水色淡、海浪相对较小,而寒流则相反。
高一地理洋流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洋流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洋流知识点:洋流的分布规律规律一: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二: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三: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
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规律四: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作用,形成了实际的大洋洋流分布,地理洋流知识点总结:重要的洋流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
高一地理洋流知识点:洋流的作用1、对沿岸气候的作用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2、对流经海域的海水盐度的作用暖流会增大盐度;寒流则可降低盐度。
3、对渔业的作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会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诱饵;另外,寒暖流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活动,使得鱼群集中,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的渔场,例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北海道渔场;而有些海区则会受离岸风的影响,导致深层海水上涌,这样就会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海水表层而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4、对海航的作用顺着洋流航行的轮船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但如果暖寒流相遇,往往会形成海雾,这样对海上航行是极为不利的;除此外,洋流如果是从北极地区南下,可能会携带冰山,给海上航运造成比较大的威胁。
5、对环境的作用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是,其他海域也可能会因此受到污染,导致污染范围更大。
洋流地图知识点归纳总结
洋流地图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洋流的分类按照深度和尺度,洋流可以分为表层洋流和深层洋流。
表层洋流又分为副纬向洋流和经向洋流。
二、洋流形成的原因1. 风驱动:地球上的气流和风是主要的洋流形成原因。
风和气流在海面上产生摩擦力,导致海水运动形成洋流。
2. 重力驱动: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海水会产生潮汐和洋流,这种洋流也称为重力驱动洋流。
三、洋流的影响因素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会影响洋流的方向和速度。
2.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从而影响洋流的形成和运动。
3. 海陆形态:海陆形态对洋流的形成和运动也有影响。
四、主要洋流1. 赤道洋流:赤道洋流是由赤道地区的恒定东风和西风产生的洋流,主要流向东北和西北。
2. 海洋环流:全球各大洋的环流系统包括北大西洋环流、北太平洋环流、南大洋环流和南太平洋环流。
五、洋流地图上的标志1. 箭头:洋流地图上常用箭头表示洋流的方向和速度。
2. 颜色:用颜色来表示不同洋流的温度和深度。
3. 线条:用线条来表示不同洋流的路径和强度。
六、洋流地图的应用1. 气象预测:洋流地图对气象预测起着重要的作用。
洋流的形成和运动会影响大气环流,并且与热带气旋、台风等天气现象有关。
2. 海洋资源开发:洋流地图可用于指导海洋资源的开发,包括海水利用、海洋能源开发等。
3. 环境保护:了解洋流的形成和运动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帮助避免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七、洋流地图的制作洋流地图一般由卫星遥感数据、海洋浮标观测和海洋调查等手段获得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制作成地图。
总结:洋流地图作为地球科学的一部分,对于了解和研究海洋运动、天气预测、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学习洋流地图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洋流地图,促进海洋地球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第十一讲--大洋环流
寒流
100C 150C 200C
北半球
暖流
200C 150C 100C
北半球
寒流
南半球
暖流
由等温线可判:
1、半球
北半球 (1月)
2、季节
3、海陆 4、洋流
北半球(7月)
探 索 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高吗?
阿拉 斯 加 暖 流
3、按成因分类
风海流:受盛行风影响形成 密度流: 受海水盐度影响形成
由于风或密度差异使海区 海水流出后,相邻海区的 海水来补充形成的
S
阿拉斯加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南赤道暖流
西
西 风 漂
流
洋流的成因类型和分布
西风漂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世界洋流模式图
世 界
表
层
洋
流
的
分
布
主要的风海流.
盛 行 低纬 信风 风 风海流名称
东北信风(北半球) 东南信风(南半球) 西南风(北半球) 西北风(南半球)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西风漂流(寒流) 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南极环流(寒流)
热点探究
3.“拉尼娜”现象正好与“厄尔尼诺”现象相 反,东西部海水的温差比正常年份要大,也会引起气 候的异常变化。
拉尼娜现象就是正常情况下洋流对周围气候影响的进一步加强
(2007海南)图8所示区域在28°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
完成下列要求。
T1 T2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L的流动方向。(2分) (2)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L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 T2,其温度值关系为T1>T2,以示意该海域表层水温度的分 布规律。(6分) (3)简述洋流L对沿岸气候的影响。(2分) 答:降温、减湿
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大洋环流形成
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大洋环流形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地理资料、政治资料、历史资料、艺术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art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大洋环流形成大洋中的海水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h
Day-week 季-年 十年以上 分-小时 几天 天-周
大涡和锋面 10-200 km
主要流
10-1000 km
0.1-2m/s
0.01-0.1m/s
周-年
十年以上
16
大尺度环流 海盆尺度
海洋环流大尺度运动特点
运动空间尺度特点: 运动的空间尺度很大,基本在100km以上。 运动时间尺度特点: 运动的时间尺度很长,一般在1个月以上,意 味着要远远的大于地球自转的时间尺度。 物理意义:流体相对运动的时间尺度远大于地 球自转周期,运动过程中地球自转的效应能 够被感觉到,即科氏力的作用能被感觉到。
17
Rossby数
U R 定义Rossby数: 0 fL
其中U是水平流动的特征流速,L是水平流动 的特征空间尺度。对于大尺度运动,U一般 为0.01-0.1m/s,L一般为100-1000km。 对于大尺度运动 : U R0 1 Rossby数远小于1
fL
18
Rossby数物理意义
大量 小量
v 1 p p p f 2 z z x x z
大量 小量
u v 1 p p f 2 x y x y y x
33
涡度变化原因1——内部作用
内部作用表达式: a u a u
u v w a ui vj wk a k z x y z u v u v i a j a k a z z x y
诱生逆时针的 环流
流体运动导致的涡度变化类似于磁场中线 圈运动导致的感应磁场和感应电流变化
35
涡度变化原因2——斜压作用
等压面 冷 热 浮力作用 冷 热 背景涡度 通量减少
诱生向上 相对涡度
斜压作用导致涡度的变化类似于 内部作用,也适用于愣次定律
36
涡度变化原因3——外力作用
37
第五节 热成风关系
A3-06 A5-01
A3-07
A3-08
A3-09
A3-10 A4-01
A3-11
A3-12
A3-13
A7-01 A7-02
A6-02 A6-03 A7-03 A6-04 A7-04
A5-02 A5-03
A4-02 A4-03 A4-04 A5-04 A5-05 A5-06 A5-07 A5-08 A5-09 A4-05
地转运动中的压力或者高度可以看成是流函数
26
流函数和势函数运动特点
流函数决定的流场
u v 0 x y
V 0
流函数决定的流场是无辐散的 势函数决定的流场
v u 0 x y
V 0
势函数决定的流场是无旋度的
27
流函数和势函数运动特点
压力P
du 1 p fv Fx dt x
dv 1 p fu Fy dt y 实际的海洋中,大尺度的环流运动是定常的,海 洋当中的摩擦力等其他外力很小,相对于科氏力 和压力可以忽略,这样的运动称之为地转运动。
22
1. 地转运动
定常下忽略摩擦力 和其他外力的运动 地转运动方程
f 2 sin
15
2. 大尺度运动和Rossby数
L 长度尺度 U水平速度尺度 T 时间尺度
大气:海陆风
天气过程 盛行风 气候 海洋:内波 上升流
5-50km
100-5000km 全球尺度 全球尺度 1-20 km 1-10 km
1-10m/s
1-50m/s 5-50m/s 1-50m/s 0.05-0.5m/s 0.1-1m/s 0.1-1m/s
U U2 惯性项/科氏力: T L
fU
旋转时间尺度/平流时间尺度 相对速度/牵连速度 相对涡度/牵连涡度
1 f
L U
U
U L
fL
f
19
3. 正压海洋和斜压海洋
严格定义 正压海洋:等密度面和等压力面平行
p 0
斜压海洋:等密度面和等压力面不平行
p 0
2. 涡度方程
对运动方程求旋度,得到涡度方程
da d p F V f a u a u 2 dt dt
涡度的变化 内部作用 斜压作用 外力作用 涡度方程表明:涡度的变化由内因、斜压作 用和外因共同决定,绝对涡度的变化和相对 涡度的变化一样。
31
V
绝对涡度、相对涡度和牵连涡度
地球上的运动是在旋转坐标系下: u i u r r
a ui ur r 2 f
相对涡度 牵连涡度
绝对涡度 特别是
u r
2
32
Rossby数表征的就是相对涡度和牵连涡度的比值
6
第二章
大洋环流基础知识
7
第一节 基本运动方程
运动方程: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动量方程
连续方程: 质量守恒
f ma
d + u 0 dt
8
1. 非旋转坐标系下的运动方程
d + u 0 dt
du p F dt
压力项 有势力项(重力) 其他力项(摩擦力) u v w 0 如果密度不变 u 0 x y z 9
涡度方程中如果运动达到定常状态,同时外 力作用可以忽略(大尺度运动):
2 大尺度运动相对涡度远小于牵连涡度 a u a u
p
f u f u
p
2 热成风关系——斜压流体
38
分量形式的热成风关系
u 1 p p f 2 z y y z z
温度T
150 200 250 流函数是平行等压线的
V V V
运动 势函数是垂直等压线的 运动 任何运动都可以分解成 两部分,一部分是流函 数决定的,一部分是势 函数决定的
28
信风和西风带反映流函数和势函数运动
信风带 科氏力较弱 势函数作用 比较明显 西风带 科氏力较强 流函数作用 比较明显
20
一般情况下的定义
正压海洋:海水的密度(温度)看成是常数 斜压海洋:海水的密度(温度)不是常数
实际的海洋是斜压的,然 而正压近似可以简化物理 问题,同时能对海洋的运 动做出初步的合理解释, 因而被大家所接受。
21
第三节 地转运动、流函数和势函数
基本运动方程
写成分量形势
du ( 2 u ) p F dt
地转是大洋重要的 水平流速和水平密 度(温度)关系式
24
大洋流动基本沿等温线,而且等温线越 密集的地方压力梯度越大,流动越强
25
2. 流函数和势函数
如果流场可以表示为 就把 称之为流函数
如果流场可以表示为 就把 称之为势函数
v x
u y
u x
v y
B2-04
FJ3-3
B2-06 FJ3-4
FJ2-5 B2-07
26
B3-05 B3-06 B3-07 B3-08 B3-09 FJ3-5 FJ3-6
A9-08 A9-09 B1-08 FJ1-6 A9-10 B1-09 A9-11 FJ1-7 A9-12 B1-10 FJ2-6 B1-11 FJ1-8 B1-12 FJ2-7 B1-13 B2-09 FJ2-8 B2-10
29
A9-01
A8-01 A8-02 A8-03
A7-05 A8-04 A7-06 A8-05 A7-07 A8-06
A9-02
28
B1-01 FJ2-1 B2-01 B2-02 B2-03 FJ3-1 B3-01 B3-02 B3-03 B3-04 FJ3-2
FJ1-1
A9-03 A9-04
B1-02 B1-03 FJ2-2
1 p h fv g x x
1 p h fu g y y
运动特点: 流动平行于等压线,在北半球,高压在右手方 向。海面高度和海面压力是对应的,所以地转 运动也是平行于等高线的流动,在北半球,海 面高的海水在右手方向。 23
p gh
海面温度和 海面高度是 对应的,地 转运动沿着 等温线或者 等高线流动
由于我们实际是在地球上观测海洋的运动, 采用相对坐标系比采用绝对坐标系方便
dur d dr ( )r r ( ) r (u r r ) dt dt dt dur d ( ) r 2 u r ( r ) r dt dt
流体柱的垂直流速 流体柱的辐合辐 剪切导致涡度变化 散导致涡度变化
34
内部作用导致涡度变化——愣次定律
产生向右相对涡度 背景涡度通量减少 弥补背景涡度变化 背景涡度向右 垂直速度剪切导 诱生逆时针的 致流体柱倾斜 环流
背景涡度向外
背景涡度通量减少 辐合导致流体 柱面积缩小
产生向外相对涡度 弥补背景涡度变化
A8-13
A9-13
25
B3-10 100cm/s
24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1Βιβλιοθήκη 7128129130
4
5
海洋环流的基本特征
水平流动沿着等高线(等温线),流速大小和 等值线的密集程度有关。 垂直温度(密度)的变化影响着流动的方向 (赤道潜流、北赤道流和黑潮延伸体)。 有时流动沿着等深线(东海黑潮、近海环流) 或者纬线(南太平洋海流),遇地形流动会 发生变化(黑潮延伸体)。 存在顺时针和逆时针的环流,很强的西边界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