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形成和传播 导学案

合集下载

波的形成与传播导学案

波的形成与传播导学案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

好心态是人们一生中的好伴侣,让人愉悦和健康。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班级姓名制作:安新刚审核: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知道什么是横波,知道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知道疏部和密部。

3、知道波在传播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了能量。

同时波还能传递信息等。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难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2、知道什么是横波,知道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知道疏部和密部.二、预习内容1.波的形成:引起波动的振动体叫波源.波源振动带动它相邻质点发生振动,并依次带动离波源更远的质点振动,只是的振动比前一质点的振动迟一些.于是,波源的振动逐渐传播开去.2.机械波产生的条件:(1)要有;(2)要有传播振动的. 3.机械波的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是质点的,也是传递和的一种方式.介质中的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的传播而.(2)波动是大量质点的集体行为,各个质点的振动有一个时间差,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越.4.机械波的分类:机械波分成和两类.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叫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凹下的最低处叫.质点的振动方向跟传播方向的波叫纵波.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质点分布最疏的部分叫.课内探究学案探究问题一、波的形成和传播演示波动演示仪的形成思考下列问题:1、波向哪个方向传播?2、观察一个质点的运动情况,它们是否“随波迁移”?3、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是什么关系?4、阅读教材24页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各质点的“起振”(开始振动)方向与振源的起振方向有何关系?是否同时起振?②各质点的振动形式与振源的振动形式有何关系?③分析波是怎样形成的呢?探究问题二.横波和纵波[演示]用螺旋弹簧纵波演示器进行演示,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启发式)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启发式)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启发式)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目的】1.理解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而不是介质的迁移.2.理解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3.知道什么是横渡,什么是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什么是疏部和密部.【教学重点】1.机械波概念的建立.2.分析波传递的是运动形式和能量.3.波动和振动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1.机械波的形成.2.机械波的特点.【教学媒体】波的演示器、柔软长绳、投影仪.【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总结规律和结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向平静的水面投一颗石子,水面受到石子的撞击,水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远处,用手拿着另一端,上下抖动,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正确描述上述两种现象)生:水面受到石子的撞击,开始振动,这种振动并不停留在一点,而是以水波的形式向四周传去;绳上出现一列凸凹相间的波由一端向另一端传去(图1).师:上述水波和绳波是怎么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运动形式——机械波.板书课题:波的形成和传播二、讲授新课板书:1.波的形成.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水波和绳波是怎么被激起的?生:水面的某处受到石子的撞击开始振动激起了水波;用手拿着绳的一端上下抖动激起了绳波.师:想象一下,如果仅有某点的振动,而脱离开它周围的介质,能形成波吗?生:不能.(通过回答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形成机械波的条件)板书:(l)形成机械波的条件:有机械振动(有波源).有介质.师:有振动是否一定有波动?有波动是否一定有振动?生:不一定;一定.师:为什么机械振动能沿介质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机械波呢?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五段.(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两点)(l)从介质本身的性质看,介质可以看成由大量质点组成,而相邻的质点间具有相互作用力.(2)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受到某种作用而振动时,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它会牵动邻近质点振动起来.这邻近的质点又会带动它邻近的质点振动起来.这样振动就会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从而形成机械波.(教师出示波的演示器,说明波的演示器上的各国片代表了介质中的各质点,并慢摇演示器的手柄,让学生观察质点被依次带动,从而形成机械波的过程)板书:(2)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师:(再次慢摇手柄,让学生注意观察、对比)沿波的传播方向,后面质点的振动情况与前面质点的振动情况有何差异?生:远离波源的质点的振动总落后于靠近波源的质点.(教师继续演示,让学生观察).师:(l)某一时刻的波形——(2)另一时刻的波形——(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结论)(1)在同一瞬间,各质点到达的位置不同(即位移不同),从总体上形成该瞬间的波形.(2)不同时刻的波形不同.板书:(3)机械波是大量质点依次振动的总体表现.(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形成过程,在此举一模拟例子)师:如果我们请十位学生上讲台来做体操,每个学生都做同样的一种动作;一跷起脚使身体变高,二还原,三直体蹲下,四还原.要求从排头开始,依次每一个学生比他前面的一个慢一拍,十个学生都动起来以后,会出现什么局面呢?生:会看到此起彼伏的情况.师:再如全运会的团体操也是一幅波的生成图.板书:2.波的传播.师:波在传播过程中能否把振动质点传播出去?生:不能.师: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怎样运动?(教师用波的演示器演示后,学生总结出答案)生:各质点只能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师:从运动学角度来分析,波传播的是什么?(教师用波的演示器演示,启发学生得出)生: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板书:(正)从运动学的角度分析: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介质中的各质点并不随波向传播方向迁移,各质点只能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师:大家知道振动起来的物体具有能量,那么,在介质中本来静止的质点,随着波的传来,开始振动起来,这说明了什么?图2四、课堂总结本节课要重点掌握:(l)波动的物理实质.(2)波动与振动的区别和联系.(在板书中用红笔画出)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波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波的形成和传播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波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波的形成和传播原理。

教学难点:1.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2. 波的多普勒效应。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绳波发生器、波传播演示器等。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波现象,如海浪、声波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波?波有哪些特点?2. 探究波的定义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和实验,总结出波的定义和特点。

教师补充讲解,明确波的分类。

3. 学习波的形成和传播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绳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结合课件讲解,理解波的形成和传播原理。

4.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波的形成和传播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2. 学习波的干涉和衍射通过课件和实验,讲解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探究波的多普勒效应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波的多普勒效应,结合课件讲解,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原理。

4.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知识。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波的定义、特点、分类、形成和传播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3. 课后练习:检验学生对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的掌握。

四、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波的形成和传播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波现象的实例,加深学生对波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波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描述波的形成和传播原理。

3. 解释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4. 阐述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

5. 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波的知识进行分析。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

1第十二章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学习目标】1、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2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动传播过程的特征。

3、通过学习机械波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难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特点【新课导入】 我们每天听到各种声音,熟悉水波,知道地震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波的一些知识。

【问题导学】你看过艺术体操中的“带操”表演吗?它们是怎么形成波呢?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看课本23页思考:1 水波离开水能看到上面的现象吗?绳波离开绳行吗?2 在绳上做个红色标记,在波传播过程中,这个标记怎样运动?它是否随着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当振动停止后波是否立即停止?3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是什么?(1) (2)仔细阅读课本24页,体会波的形成过程。

1 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时刻_______,从总体上看形成凹凸相间的波。

2质点是否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_______ 讨论并回答26页第三题(1) (2) (3)你能否画出各个时刻的波形?试试看吧。

可以在一个图中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不同时刻的波形。

二 横波和纵波1横波: 。

在横波中, 叫波峰, 叫波谷。

2纵波: 叫纵波。

在纵波中, 叫密部, 叫疏部。

声波是 波 。

三 机械波1绳、弹簧、水、空气等是波借以传播的物质,叫做 。

2 形成了机械波。

总结 : (1)不论横波还是纵波,介质中各个质点发生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因此,波传播的是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介质本身。

(2)波传来前,各个质点是静止的,波传来后开始振动,说明他们获得了能量。

这个能量是从波源通过前面的质点传来的。

因此:波是传递_________的一种方式。

波也可以传递信息。

(3)波传播时,介质中的各质点跟着波源做受迫振动,每个质点的振动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频率 , 每个质点的振动周期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 。

(4)离波源越远,质点的振动越滞后,但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 。

基础知识巩固:1.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B.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C.在波的传播中,振动质点并不随波的传播方向发生迁移D.在波的传播中,如振源停止振动,波的传播并不会立即停止2、波在传播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A、介质中的质点是随波迁移;B、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传递,C、振动质点的频率随着波的传播而减小;D、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随波传递.3、沿绳传播的一列机械波,当波源突然停止振动时,有()A、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横波立即消失;B、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纵波立即消失;C、离波源较近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远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D、离波源较远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近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

《波的形成和传播》名师导学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名师导学案

第十二章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课前预习导学案九台一中徐楠楠一、走进波动的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波动的世界,我们熟悉水波,知道光波,我们每天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要用到无线电波,还听说过引力波......我们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狂风巨浪使船舶颠簸,地震波对建筑物造成破坏......波传递能量、携带信息。

二、利用一根软绳,演示一下绳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思考下列问题。

(1)你是如何使绳子振动起来的?(2)你看到的波是怎么体现出来的?(3)抖动绳子的一端,后面的绳子为什么会运动起来?(4)手停止振动后绳上其他质点立即停止运动吗?(5)回忆上节课内容,说说若不计能量损失绳上各质点的运动有何异同?三、根据你的收获,并结合教材内容,试着填一填。

1.波的形成:的传播形成了波动,简称波。

2.机械波的形成: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了机械波。

3.机械波产生的条件:(1)要有;(2)要有传播振动的.4.机械波的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是质点的,也是传递和的一种方式.介质中的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的传播而.(2)波动是大量质点的集体行为,各个质点的振动有一个时间差,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越.1/ 35.机械波的分类:机械波分成和两类.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叫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凹下的最低处叫.质点的振动方向跟传播方向的波叫纵波.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质点分布最疏的部分叫.四、课前探究活动:合作探究1请以小组合作完成教材P24做一做中人浪的演示,通过模拟绳波的传播过程,谈一谈你对机械波传播时具有哪些特征的体会和收获。

合作探究2思考与讨论:如果波源停止了振动,那么由它引起的波动是否也会立即停止?试举例说明.五、课堂练习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是纵波,在水中传播时是横波B.波不但传递能量,还能传递信息C.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D.一切机械波的传播均需要介质练习2:区分横波和纵波的依据是()A.质点沿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振动2/ 3B.波沿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传播C.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是相互垂直还是在一条直线上D.波传播距离的远近练习3: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械波必有振动B.有机械振动必有波C.离波源远的质点振动较慢D.波源停止振动时,介质中的波立即停止传播练习4:一列横波沿绳子向右传播,某时刻绳子形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对此时绳上A、B、C、D、E、F六个质点()A.它们的振幅相同B.质点D和F的速度方向相同C.质点A和C的速度方向相同D.从此时算起,质点B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练习5:如图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请标出这列波中a、b、c、d……h等质点这一时刻的速度方向.3/ 3。

《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波的形成和传播的基本原理,通过学习波动现象,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1.2 教学目标(1)了解波的定义及分类;(2)掌握波的形成和传播条件;(3)学会用波动方程描述波的行为。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

第二章:波的分类和特点2.1 机械波2.1.1 定义: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2.1.2 分类:纵波和横波2.1.3 特点:纵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横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2.2 电磁波2.2.1 定义:电磁波是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播过程。

2.2.2 分类: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2.2.3 特点: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速度恒定为光速。

2.3 声波2.3.1 定义:声波是机械振动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过程。

2.3.2 特点:声波传播需要介质,速度随介质性质变化而变化。

第三章:波的形成和传播条件3.1 波的形成3.1.1 振源:振源是产生波动的源头,可以是简谐振动或非简谐振动。

3.1.2 介质:介质是波传播的媒介,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3.2 波的传播3.2.1 连续介质:连续介质是指介质中任意两点相互连接。

3.2.2 非连续介质:非连续介质是指介质中存在间断现象。

3.2.3 波的传播条件:波在介质中传播需满足连续性和波动方程。

第四章:波动方程及其性质4.1 简谐波的波动方程4.1.1 一维波动方程:y = Acos(kx ωt + φ)4.1.2 二维波动方程:u = Acos(kx ωt + φ)4.2 波动方程的性质4.2.1 波动方程中的各参数含义:A为振幅,k为波数,ω为角频率,φ为初相位。

4.2.2 波动方程的解: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不同类型的波,如平面波、球面波等。

4.2.3 波动方程的变换:通过变换可以分析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第一节-波的形成与传播》导学案

《第一节-波的形成与传播》导学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机械波形成过程和产生条件。

2、知道机械波的种类---理解横波和纵波的概念。

3、明确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预习案1.波的形成:引起波动的振动体叫,波源振动带动它相邻质点发生振动,并依次带动离波源更远的质点振动,只是的振动比前一质点的振动迟一些.于是,波源的振动逐渐传播开去.2.机械波产生的条件:(1)要有;(2)要有传播振动的.3.机械波的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是质点的,也是传递和的一种方式.介质中的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2)波动是大量质点的行为,各个质点的振动有一个时间差,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越滞后.4.机械波的分类:机械波分成和两类.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叫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凹下的最低处叫.质点的振动方向跟传播方向的波叫纵波.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质点分布最疏的部分叫.预习检测1、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的介质中的部分质点,每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相等,其中O为波源,设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自波源通过平衡位置竖直向下振动开始计时,经过T/4,质点1开始振动,则下列关于各质点的振动和介质中的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介质中所有的质点的起振方向都竖直向下,但图中质点9起振最晚B.图中所画出的质点起振时间都是相同的,起振的位置和起振的方向是不同的C.图中质点8的振动完全重复质点7的振动,只是质点8起振时,通过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的时间总是比质点7通过相同位置时落后T/4D.只要图中所有的质点都已振动了,质点l与质点9的振动步调就完全一致,但如果质点1发生的是第100次振动,则质点9发生的是第98次振动.2、区分横波和纵波的依据是( )A.质点沿水平方向还是沿竖直方向振动B.波沿水平方向还是沿竖直方向传播C.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是相互垂直还是在一条直线上D.波传播距离的远近3、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B.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只是时间上落后一步C.参与振动的质点都有相同的频率D.机械波是媒质随波迁移,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4、在平静的湖面上漂着一块小木条,现向湖中央扔一石子,圆形波纹一圈圈的向外传播,当波传播到小木条处时,小木条将( )A.随波纹漂向湖岸 B.不动 C.向波源处漂动 D.在原来位置上下振动5、一列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0.25s图中P点第一次到达波峰的位置,此后再经0.75 s,P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是( )A.位移是2 cm,速度为零B.位移是零,速度方向沿+y的方向C.位移是-2 cm,速度为零D.位移是零,速度方向沿-y的方向6、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的质点要相互做功B.纵波的质点可以随波迁移,而横波的质点不能C.振源开始时怎样振动,其他质点开始时就怎样振动D.波中各质点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探究案一、波动与振动的区别:二、典例探究例1、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 )A.振动是波的成因;波是振动的传播B.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是许多质点联合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C.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D.波源停止振动时,波立即停止传播例2、科学探测表明,月球表面无大气层,也没有水,更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痕迹.在月球上,两宇航员面对面讲话也无法听到,这是因为( )A.月球太冷,声音传播太慢 B.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C.宇航员不适应月球,声音太轻 D.月球上太嘈杂,声音听不清楚例3、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此时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水平向右传播 B.质点H与质点F的运动方向相同C.质点C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 D.此时刻质点C的加速度为零例4、一列波在介质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右图为此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并且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M、N之间,已知此波的周期为T,Q质点速度方向在波形图中是向下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TB.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3T/4C.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T/4D.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T/4检测案1.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械波必有振动 B.有机械振动必有波C.离波源远的质点振动周期长 D.波源停振时,介质中的波动立即停止2.如图所示,为波沿着一条固定的绳子向右刚传播到B点时的波形,由图可判断出A点刚开始的振动方向是( )A.向左 B.向右 C.向下 D.向上3.下列关于横波与纵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一定是纵波 B.声波可能是横波C.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D.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气体中传播训练案1.关于机械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械振动就有机械波 B.有机械波就一定有机械振动C.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D.没有机械波就没有机械振动2.波在传播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A.介质中的质点随波迁移 B.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传递C.介质中质点振动的频率随着波的传播而减小D.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来传播3.区分横波和纵波是根据A.质点振动的振幅和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 B.质点振动的频率和波的传播能量的多少C.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远近 D.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4.在机械波中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5.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的波叫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的波叫_______,机械波中的横波、纵波传播时均需要有_______.6.沿绳传播的一列机械波,当波源突然停止振动时A.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横波立即消失B.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纵波立即消失C.离波源较近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远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D.离波源较远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近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提升能力7.AB为一弹性绳,设法在绳上传播一个脉冲的波,如图10—1—3所示,当波从A向B传播时,绳上质点开始振动时,质点振动的速度方向是_______,若当波从B向A传播时,绳上质点开始振动时,质点振动的速度方向是____________.8.如图10—1—4所示为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已知f质点在此时的运动方向向下,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波向左传播B.质点c比b先回到平衡位置C.质点c和f的振幅相同D.质点c在此时刻的加速度为零9.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扩展开去,由此可知()(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B)介质质点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C)介质质点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D)介质质点只是振动而没有迁移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振动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B)波动过程是质点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C)如果振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动也就立即停止(D)波不但能够传递能量,而且可以传递信息11.如图10-2所示是沿绳向右传出的一列横波。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

§课题:12.1波的形成和传播班级:姓名:编号: 035 课型:新授课审核人签名:崔建一、【学习目标】:1、理解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掌握什么是横波,知道波峰和波谷;掌握什么是纵波,知道疏部和密部。

3、知道波在传播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了能量。

同时波还能传递信息等。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 (10min)1.关于机械波和机械振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械振动,就一定产生机械波B.有机械波,则一定有机械振动C.机械波就是质点在介质中的运动路径D.在波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都有相同的振动频率2.以下对机械波的认识正确的是()A.形成机械波一定要有振源和介质B.振源做简谐运动形成的波中,各质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C.横波向右传播时,处于波峰的质点也向右迁移D.机械波向右传播时,右方的质点比左方的质点早一些振动3.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4.下列关于横波与纵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振源上下振动形成的波是横波B.振源左右振动形成的波是纵波C.振源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形成的是横波D.在固体中传播的波一定是横波5.关于横波和纵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横波B.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C.横波有波峰和波谷,纵波有密部和疏部D.地震波是横波,声波是纵波6.区分横波和纵波是根据()A.沿水平方向传播的叫横波B.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远近C.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D.质点振动的快慢7.在平静的湖面上漂着一小木条,现向湖中央扔一石子,圆形波纹一圈圈地向外传播,当波传到小木条处时,小木条将()A.随波纹漂向湖岸B.波纹传到小木条处,小木条仍不动C.向波源处漂动D.在原来位置做上下振动8.波在传播过程中()A.介质中的质点是随波迁移B.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传递C.振动质点的频率随着波的传播而减小D.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随波传递9.沿绳传播的一列机械波,当波源突然停止振动时()A.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横波立即消失B.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纵波立即消失C.离波源较近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远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D.离波源较远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近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10.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传播开去,由此可知:()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的传播开去B.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C.介质中各质点只是振动而没有迁移D.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开去11.一列绳波某时刻的波的形状如图所示,已知质点a此时正在向平衡位置运动,判断b的振动方向【培辅课】(附培辅单)疑惑告知:效果描述:五、【反思课】:今日心得:今日不足:【教师寄语】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

《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波动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如海浪、声波、光波等。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波的形成和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波动现象的基本特征和分析方法。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波的概念,掌握波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波动现象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3 教学内容1.3.1 波的定义与分类1.3.2 波的产生与传播条件1.3.3 波动现象的应用第二章: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机械波的产生原理,掌握机械波的传播特点,了解机械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2 教学内容2.2.1 机械波的产生原理2.2.2 机械波的传播特点2.2.3 机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第三章:电磁波的形成和传播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掌握电磁波的传播特点,了解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3.2.1 电磁波的产生原理3.2.2 电磁波的传播特点3.2.3 电磁波的应用第四章:波动方程的建立与应用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波动方程的建立过程,掌握波动方程的求解方法,了解波动方程在分析波动现象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4.2.1 波动方程的建立过程4.2.2 波动方程的求解方法4.2.3 波动方程在波动现象分析中的应用第五章:波动现象的观察与实验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波动现象,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进行波动现象的实验研究。

5.2 教学内容5.2.1 波动现象的观察方法5.2.2 波动实验的基本技能5.2.3 波动实验案例分析第六章:波的干涉6.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波的干涉现象,掌握干涉条件的判断,了解干涉现象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6.2 教学内容6.2.1 波的干涉现象6.2.2 干涉条件的判断6.2.3 干涉现象的应用第七章:波的衍射7.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波的衍射现象,掌握衍射条件的判断,了解衍射现象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

高中物理-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

课题波的形成和传播使用时间主备人使用人课时安排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波是振动的传播,知道波在传播振动形式的同时也传播能量和信息。

2、能区分横波和纵波,知道什么是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知道什么是机械波和机械波形成的条件。

预习导学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十二章第1节P23至P26快速阅读,完成下列问题。

1.波的形成:振动的传播称为 ,简称为引起波动的振动体叫。

波源振动带动它相邻质点发生振动,并依次带动离波源更远的质点振动,只是的振动比前一质点的振动迟一些.于是,波源的振动逐渐传播开去。

2.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要有;②要有传播振动的。

3.机械波的特点:机械波传播的是质点的 ,也是传递和的一种方式。

4.机械波的分类:机械波分成和两类。

①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叫横波。

②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 ,凹下的最低处叫。

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传播方向的波叫纵波。

④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 ,质点分布最疏的部分叫。

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一:机械波的形成及条件1、介质模型:把介质看成由无数个质点弹性连接而成,可以想象为图1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1)绳子可以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部分看作 ,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2)在无外来扰动之前,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的位置称为各自的位置。

(3)由于外来的扰动,在绳中的某一质点会引起振动,首先振动的质点称为。

(4)由于介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为振源的质点就带动周围质点振动,并依次带动邻近质点振动,于是就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

合作交流二:横波和纵波1、观察波动演示器上凹凸相间的波:(1)逆时针转动摇柄,演示屏上的质点排成一条水平线。

(表示各质点都处在平衡位置)(2)顺时针转动摇柄,各个质点依次振动起来。

(注意观察各个质点振动的先后顺序)现象:①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时刻_______,从总体上看形成凹凸相间的波。

②各质点的振动沿________方向,波的传播沿_______方向,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

波的形成和传播 学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 学案

第1课时:波的形成与传播班级姓名【知识梳理】一.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1.定义:机械振动在中的传播过程,叫做机械波.2.产生条件:和.3.产生过程: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振动都受它前一个质点的带动而做振动,对简谐波而言各质点振动的和都相同,各质点只在自己的附近振动,并不“随波逐流”,波只是传播的运动形式和振动能量.4.波的特点:(1)像绳波这种只在某个方向上传播的机械波,若不计能量损失,各质点的相同;(2)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均与相同。

(3)离波源越远,质点振动越;(4)各质点只在各自的振动,并不;(5)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同时也传递和。

5.波的分类:(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垂直,部分叫波峰,部分叫波谷.(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上,质点分布密的叫,质点分布疏的叫.(3)声波: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产生的声波是。

【例1】关于机械波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波是振动质点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B.机械波是传播能量的一种方式C.机械波不是传播能量的一种方式D.机械波在真空中也能形成【例2】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振动是波的成因,波是振动的传播B.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是许多质点联系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C.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D.波源停止振动时,波立即停止传播【例3】一列横波沿绳子向右传播,某时刻绳子形成如图所示的凹凸形状,对此绳上A、B、C、D、E、F的6个质点有【】A.它们的振幅相同B.其中D和F的速度方向相同C.其中A和C的速度方向相同D.从此时算起,B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例4】如图所示,画出了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在某个时刻的波形图象,由图象可知【】A.质点b此时位移为零B.质点b此时向-y方向运动C.质点d的振幅是2cmD.质点a再经过T/2通过的路程是4cm,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4cm【课后巩固练习】1.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B.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介质质点依次做受迫振动C.振源的振动速度和波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D.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越滞后2.根据如图所列的两图形,分别判断它们属于何种图象,并确定图中A、B两质点的运动方向【】A.(a)是振动图象,(b)是波的图象B.(a)是波的图象,(b)是振动图象C.两质点均向上D.两质点均向下3.如图所示,为波沿着一条固定的绳子向右刚传播到B点的波形,由图可判断出A点刚开始的振动方向是【】A.向左B.向右C.向下D.向上4.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P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从该时刻开始的一段极短时间内,P的速度v和加速度a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v变小,a变大B.v变小,a变小C.v变大,a变大D.v变大,a变小5.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图象,则正确的是【】A.该时刻a点和d点处的质点位移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B.该时刻b点和c点处的质点位移相同,速度方向也相同C.质点b比质点c先回到平衡位置D.质点a比质点d先回到平衡位置6.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图(b)表示该波传播的介质中某质点此后一段时间内的振动图象,则【】A.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图可能是a点的振动图象B.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图可能是b点的振动图象C.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图可能是c点的振动图象D.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图可能是d点的振动图象7.如图所示,O是波源,a、b、c、d是波传播方向上处于平衡位置的四个质点,且Oa=ab=bc=cd=2 m,开始时各质点均静止在平衡位置,在t=0时刻,波源O开始沿y轴正方向做简谐运动,振幅是0.1 m,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长λ=8 m.当O点振动的路程为0.5 m时,有关a、b、c、d质点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a质点在沿y轴负方向运动B.c质点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C.b质点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D.d质点的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8.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动图象。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教案:波的形成和传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波的形成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波相关的问题,如波的速度、频率等计算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波的定义、性质和传播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难点:波的传播和形成过程中的原理解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波浪拍岸的视频,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波的形成和传播是如何发生的。

2.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波的定义和性质:波是能量传播的方式,具有传播速度、频率和波长等特性。

(2)分析波的形成过程:波的形成是由于互相作用的粒子产生能量传递。

如水波是由于风力使水颗粒上下移动而形成的。

(3)讲解波的传播过程: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介质上的粒子会作周期性的振动,通过相邻粒子传递能量,形成连锁反应。

3.案例分析与解答(25分钟)提供几个与波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波的传播速度、频率等概念的计算方法。

4.实验探究(35分钟)安排一个小组实验,用弹簧和波浪机模拟波的传播过程。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观察和比较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长的变化,进一步理解波的传播原理。

5.总结与拓展(1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波的形成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拓展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如机械波在空气、水、固体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频率的差异。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了波的形成和传播的原理。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深化了对波的理解。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波的分类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视频、知识讲解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对波的形成和传播原理的理解。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实验探究的环节不能够充分展开,下次课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波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理解波动现象的本质。

2. 掌握波的形成和传播条件,了解波动方程及其应用。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波的定义与分类机械波:横波、纵波电磁波: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2. 波的形成和传播条件波源:振动物体或波动系统介质:波传播的媒介波动方程:描述波传播特性的数学公式3. 波动方程及其应用波动方程的推导波动方程的求解波动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波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波动方程的推导与应用。

2. 难点:波动方程的求解,波的干涉、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波的定义、特点、分类和波动方程的推导。

2. 利用示意图、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波的定义与分类2. 第二课时:波的形成和传播条件3. 第三课时:波动方程的推导4. 第四课时:波动方程的求解与应用5. 第五课时:波的干涉与衍射现象6. 第六课时:波的折射现象7. 第七课时:实例分析与应用8. 第八课时:课后习题讲解与答疑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波的干涉现象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波的干涉现象的定义和条件。

掌握干涉条纹的产生和间距的计算。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干涉现象。

2. 教学内容:干涉现象的定义和条件:两个或多个波源发出的波相遇时产生的现象。

干涉条纹的产生: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

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根据波长和两个波源的间距来计算。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干涉现象的定义和条件,干涉条纹的产生和间距计算。

难点:干涉现象的数学解释和实际应用。

4. 教学方法:采用演示法,利用实验或动画展示干涉现象。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

学案设计:汤其超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姓名一、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产生条件2、知道波的种类及横波和纵波的概念3、明确机械波传播的特点【知识导引探究】1、引起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或质点)叫做振源,振源振动带动与它相邻的质点发生振动,离振源较远、后一时刻起振的质点依次________振源的振动(这样就形成了波)2、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在介质中传播则将形成简谐波。

3、形成机械波的条件有两条:第一,必须有波源;第二,必须有弹性的连续。

4、波的分类:按照质点作机械振动的方向与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方向间关系划分,机械波有横波和纵波两类。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叫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叫纵波。

横波形成波峰和波谷,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气体不能传播横波。

纵波形成疏部和密部,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疏的部分叫疏部,5、波的特点:机械波传播的只是质点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本身并不随波的传播;机械波的传播过程实际上是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参加振动;正因为波的形成实际上是从波源开始依次带动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参加振动,所以一方面参加振动的各质点的振动周期,振动频率都与波源质点,另一方面各质点参加振动的起始时刻随着与波源的距离增加。

Ⅰ、教师评定一【问题思议】【问题1】.下列关于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机械振动就有机械波;B.有机械波就一定有机械振动;C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D .没有机械波就没有机械振动。

[答案与解析] BC ;机械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形式;产生机械波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机械振动和介质,单其中一个条件不是产生机械波的充分条件。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中各质点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AC【问题2】.区分横波和纵波的依据是( C )A .质点沿水平方向还是沿竖直方向振动B .波沿水平方向还是沿竖直方向传播C .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是相互垂直还是在一条直线上D .波传播距离的远近【问题3】.如图6所示,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已知t =0时,质点1开始向上运动,t =T 4时,1到达最上方,5开始向上运动,问:图6(1)t =T 2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是否运动、运动方向)如何? (2)t =3T 4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 (3)t =T 时,质量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解析 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关系,如图所示(1)由乙图可知,t =T 2时,质点8未达到波峰,正在向上振动,质点12、16未振动. (2)由丙图可知,t =3T 4时,质点8正在向下振动,质点12向上振动,质点16未振动. (3)由丁图可知,t =T 时,质点8、12正在向下振动,质点16向上振动.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所以后面的质点总是滞后于前面的质点.Ⅱ、教师评定二(三)课堂知识结构一、波的形成和传播导限时训练1.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如果振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振动也立即停止B.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C.波的传播速度即振源的振动速度D.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频率与介质性质无关,仅由振源的振动频率决定2.在机械波中( ABC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波的形成和传播学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学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学案[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 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2.知道什么是横波的波峰和波谷;什么是纵波的密部和疏部;3. 知道波在传播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了能量。

【学习重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规律。

【学习难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规律。

【新知预习】1.观察水波是怎样形成的----------------------------------------------------------------------------------波传播时水面上漂浮物是否随波传播? ----------------------------------2.举出几个有关波的例子? ------------------------------------------------3.看书完成下列问题(1)--------- 叫波,形成波的条件是------------------、。

(2)-------------- 叫横波,----------------- 叫波峰,--------------- 叫波谷--------------------叫纵波,----------------叫蔬部,------------------叫密部;横波和纵波的区别-------------------是(你能理解"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吗?)【典型例题】[例1]关于波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B.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C.波不但传递能量,还能传递信息D.一切波的传播均需要介质解析:介质中的质点只是随波源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形的移动而迁移.选项A错误.横波中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垂直,而纵波中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选项B错误.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的不仅是波源振动的形式,还传播波源振动的能量和信息.譬如,老师讲课时,他的喉部和口腔是波源,通过空气介质形成声波,声波传入同学们的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获得了波源传递的能量,同时也获得了声波传递的信息——老师讲课的内容.选项C正确.传播机械波一定要有介质,但传播电磁波可以没有介质.关于这一点,在后面“电磁波”的教学中还要讲到.选项D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例2]如图10—1—1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请标出这列波中a、b、c、d……h等质点这一时刻的速度方向.解析: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介质中先振动的质点将带动它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质点的振动是前面质点振动的重复.比较沿波传播方向上相邻的两质点,可知后面质点的振动状态总是滞后于前面的质点.此题中质点c和g此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无速度方向可言.若以此时最大位移处的c点为参照点,由波的形成特点知d点的振动滞后于c,要追随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所以速度方向向下,E、f依次跟上,速度都向下;b的振动超前,已从负的最大位移回振,所以速度向上;a超前b,已回到平衡位置,速度最大也向上;同理以g为参照点,可知h点速度向上.说明:确定波的传播过程中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关键是要理解清楚波的形成原因,掌握波的传播特点.【自主学习】:1.一列向左传播的绳波某时刻的波的形状如图所示,判断此时刻质点A、B、C、D、E的振动方向。

《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

《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

《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机械波形成过程和产生条件。

2、知道机械波的种类---理解横波和纵波的概念。

3、明确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预习案1.波的形成:引起波动的振动体叫,波源振动带动它相邻质点发生振动,并依次带动离波源更远的质点振动,只是的振动比前一质点的振动迟一些.于是,波源的振动逐渐传播开去.2.机械波产生的条件:(1)要有;(2)要有传播振动的.3.机械波的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是质点的,也是传递和的一种方式.介质中的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2)波动是大量质点的行为,各个质点的振动有一个时间差,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越滞后.4.机械波的分类:机械波分成和两类.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叫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凹下的最低处叫.质点的振动方向跟传播方向的波叫纵波.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质点分布最疏的部分叫.预习检测1、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的介质中的部分质点,每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相等,其中O为波源,设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自波源通过平衡位置竖直向下振动开始计时,经过T/4,质点1开始振动,则下列关于各质点的振动和介质中的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介质中所有的质点的起振方向都竖直向下,但图中质点9起振最晚B.图中所画出的质点起振时间都是相同的,起振的位置和起振的方向是不同的C.图中质点8的振动完全重复质点7的振动,只是质点8起振时,通过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的时间总是比质点7通过相同位置时落后T/4D.只要图中所有的质点都已振动了,质点l与质点9的振动步调就完全一致,但如果质点1发生的是第100次振动,则质点9发生的是第98次振动.2、区分横波和纵波的依据是( )A.质点沿水平方向还是沿竖直方向振动B.波沿水平方向还是沿竖直方向传播C.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是相互垂直还是在一条直线上D.波传播距离的远近3、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B.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只是时间上落后一步C.参与振动的质点都有相同的频率D.机械波是媒质随波迁移,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4、在平静的湖面上漂着一块小木条,现向湖中央扔一石子,圆形波纹一圈圈的向外传播,当波传播到小木条处时,小木条将( ) A.随波纹漂向湖岸 B.不动 C.向波源处漂动 D.在原来位置上下振动5、一列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0.25s图中P点第一次到达波峰的位置,此后再经0.75 s,P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是( )A.位移是2 cm,速度为零B.位移是零,速度方向沿+y的方向C.位移是-2 cm,速度为零D.位移是零,速度方向沿-y的方向6、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的质点要相互做功B.纵波的质点可以随波迁移,而横波的质点不能C.振源开始时怎样振动,其他质点开始时就怎样振动D.波中各质点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探究案一、波动与振动的区别:二、典例探究例1、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 )A.振动是波的成因;波是振动的传播B.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是许多质点联合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C.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D.波源停止振动时,波立即停止传播例2、科学探测表明,月球表面无大气层,也没有水,更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痕迹.在月球上,两宇航员面对面讲话也无法听到,这是因为( )A.月球太冷,声音传播太慢 B.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C.宇航员不适应月球,声音太轻 D.月球上太嘈杂,声音听不清楚例3、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此时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水平向右传播 B.质点H与质点F的运动方向相同C.质点C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D.此时刻质点C的加速度为零例4、一列波在介质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右图为此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并且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M、N之间,已知此波的周期为T,Q质点速度方向在波形图中是向下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TB.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3T/4C.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T/4D.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T/4检测案1.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械波必有振动 B.有机械振动必有波C.离波源远的质点振动周期长 D.波源停振时,介质中的波动立即停止2.如图所示,为波沿着一条固定的绳子向右刚传播到B点时的波形,由图可判断出A点刚开始的振动方向是( )A.向左 B.向右 C.向下 D.向上3.下列关于横波与纵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一定是纵波 B.声波可能是横波C.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D.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气体中传播训练案1.关于机械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械振动就有机械波 B.有机械波就一定有机械振动C.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D.没有机械波就没有机械振动2.波在传播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A.介质中的质点随波迁移 B.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传递C.介质中质点振动的频率随着波的传播而减小D.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来传播3.区分横波和纵波是根据A.质点振动的振幅和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B.质点振动的频率和波的传播能量的多少C.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远近D.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4.在机械波中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5.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的波叫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的波叫_______,机械波中的横波、纵波传播时均需要有_______.6.沿绳传播的一列机械波,当波源突然停止振动时A.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横波立即消失B.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纵波立即消失C.离波源较近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远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D.离波源较远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近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提升能力7.AB为一弹性绳,设法在绳上传播一个脉冲的波,如图10—1—3所示,当波从A向B传播时,绳上质点开始振动时,质点振动的速度方向是_______,若当波从B向A传播时,绳上质点开始振动时,质点振动的速度方向是____________.8.如图10—1—4所示为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已知f质点在此时的运动方向向下,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波向左传播B.质点c比b先回到平衡位置C.质点c和f的振幅相同D.质点c在此时刻的加速度为零9.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扩展开去,由此可知()(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B)介质质点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C)介质质点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D)介质质点只是振动而没有迁移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振动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B)波动过程是质点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C)如果振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动也就立即停止(D)波不但能够传递能量,而且可以传递信息11.如图10-2所示是沿绳向右传出的一列横波。

1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

1波的形成和传播(导学案)

1波的形成和传播[自主预习]一、波的形成和传播1.波:的传播称为波动,简称波.2.波的形成和传播(以绳波为例)(1)一条绳子可以分成一个个小段,一个个小段可以看做一个个质点,这些质点之间存在着.(2)当手握绳端上下振动时,绳端带动相邻质点,使它也上下振动.这个质点又带动更远一些的质点……绳上的质点都起来,只是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迟一些开始振动.二、横波和纵波定义标志性物理量实物波形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1)波峰:凸起的(2)波谷:凹下的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的波(1)密部:质点分布的位置(2)疏部:质点分布的位置1.介质(1)定义:波借以的物质.(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2.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中传播,形成了机械波.3.机械波的特点(1)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播,它传播的只是这种运动形式.(2)波是传递的一种方式.(3)波可以传递.[即学即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质点的振动位置不断转换即形成波.()(2)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同时运动,同时停止运动.()(3)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4)质点沿水平方向振动,波沿水平方向传播,这样的波一定是横波.()2.绳波在某时刻的形状如图1所示,若O是波源,则此刻A点的振动方向________,若O′是波源,则此刻A点的振动方向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重点探究]一、波的形成、传播及特点如图所示,手拿绳的一端,上下振动一次,使绳上形成一个凸起状态,随后形成一个凹落状态,可以看到,这个凸起状态和凹落状态在绳上从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如果在绳子上某处做一红色标记,观察这一红色标记的运动.(1)红色标记有没有随波迁移?(2)当手停止抖动后,绳上的波会立即停止吗?1.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2.波的特点(1)振幅:像绳波这种一维(只在某个方向上传播)机械波,若不计能量损失,各质点的振幅相同. (2)周期(频率):各质点都在做受迫振动,所以各质点振动的周期(频率)均与波源的振动周期(频率)相同. (3)步调:离波源越远,质点振动越滞后.(4)运动: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各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与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5)实质: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同时也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例1 如图2所示,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已知t =0时,质点1开始向上运动,t =T 4时,1到达最上方,5开始向上运动.问:图2(1)t =T2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是否运动、运动方向)如何?(2)t =3T4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总结提升]波动过程中各质点的运动规律可用三句话来描述:(1)先振动的质点带动后振动的质点.(2)后振动的质点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3)后振动的质点的振动状态落后于先振动的质点.,概括起来就是“带动、重复、落后”.针对训练(多选)下列关于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波传播过程中,质点也随着波移动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的振动D.离波源越远,质点的振动频率越小二、横波和纵波[导学探究]如图所示,(1)图甲是绳波,其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是什么关系?(2)图乙是声波,其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是什么关系?典型例题例2关于横波和纵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振源上下振动形成的波是横波B.振源水平振动形成的波是纵波C.波沿水平方向传播,质点上下振动,这类波是横波三、振动与波的关系1.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振动是单个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是单个质点的“个体行为”;波动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是介质中彼此相连的大量质点将波源的振动传播的“群体行为”.(2)力的来源不同——产生振动的回复力,可以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性质的力提供;而引起波动的力,则总是联系介质中各质点的弹力.(3)运动性质不同——振动是质点的变加速运动;而波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传播距离与时间成正比.2.联系(1)振动是波动的原因,波动是振动的结果;有波动必然有振动,有振动不一定有波动.(2)波动的性质、频率和振幅与振源相同.例3(多选)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振动是波的成因,波是振动的传播B .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是许多质点联合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C .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D .波源停止振动时,波立即停止传播 四、由“带动法”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 带动法原理:先振动的质点带动邻近的后振动的质点.方法:在质点P 靠近波源一方附近的图象上另找一点P ′,P ′为先振动的质点,若P ′在P 上方,则P 向上运动,若P ′在P 下方,则P 向下运动.如图3所示.例4 一列横波沿绳子向右传播,某时刻绳子形成如图4所示的形状,对此时绳上A 、B 、C 、D 、E 、F 六个质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B 向右运动B .质点D 和质点F 的速度方向相同C .质点A 和质点C 的速度方向相同D .从此时算起,质点B 比质点C 先回到平衡位置1.(波的形成和传播)(2018·临漳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如图5所示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1、2、3、4……为绳上的一系列等间距的质点,绳处于水平方向.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t =0时质点1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5开始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t =T4时质点5的运动方向向下B .t =T2时质点8的速度方向向上C .t =3T4时质点12的运动方向向下D .t =T 时质点17开始向下运动2.(横波和纵波)有关纵波与横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对于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定相同 B .对于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C .纵波的质点可以随波迁移,而横波的质点不能D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只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3.(振动与波的关系)(多选)关于机械波和机械振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振动就是机械波,机械波就是机械振动 B .有机械波,则一定有机械振动C.机械波就是质点在介质中的运动路径4.(由“带动法”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振源A带动细绳上各点上下做简谐运动,t=0时刻绳上形成的波形如图6所示.规定绳上质点向上运动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则P点的振动图象是()图6一、选择题考点一波的形成、传播和特点1.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主要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B.大钟在继续振动,空气中继续形成声波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2.在一平静的湖面上漂浮着一轻木块,向湖中投入一石块,在湖面上激起水波,关于木块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随波逐流”,木块将被推至远处B.因不知道木块离波源的远近如何,所以无法确定木块的运动情况C.无论木块离波源的远近如何,它都不能被波推动,最多只能在湖面上做上下振动D.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与木块的质量大小和所受水的阻力的大小等情况有关3.(多选)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邻的质点要相互做功B.机械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波源开始时怎样振动,其他质点开始时就怎样振动D.除波源外,波中各质点都做受迫振动4.(多选)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B.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振动,只是时间上落后一步C.参与振动的质点都有相同的频率D.机械波是质点随波迁移,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5.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传播,当波源质点突然停止振动时,介质中其他质点的振动及能量传递的情况是()A.所有质点都立即停止振动B.已经振动的质点将继续振动,未振动的质点则不会振动C.能量将会继续向远处传递D.能量传递随即停止6.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所刮的风就是一种机械波B.波不仅能传递能量,而且参与振动的质点也在随波迁移C.波将波源的振动形式传播出去的同时,也可以传递信息D.传播机械波的介质一定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考点二横波和纵波7.区分横波和纵波的依据是()A.是否沿水平方向传播B.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远近C.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是相互垂直还是在同一直线上D.质点振动的快慢8.(2018·南昌十中高二下学期期中)下列关于纵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纵波中,波的传播方向就是波中质点的移动方向B.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一定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C.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一定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D.纵波也有波峰和波谷9.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9 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如图1所示).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在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s开始振动,则()A.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B.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C.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D.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考点三由“带动法”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10.(2018·商州高二检测)如图2所示为波沿一条固定的绳子向右刚传播到B点时的波形,由图可判断A点刚开始的振动方向是()A .向左B .向右C .向下D .向上11.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3所示,已知此时质点F 的运动方向向y 轴负方向,则( )A .此波向x 轴正方向传播B .质点C 此时向y 轴正方向运动 C .质点C 将比质点B 先回到平衡位置D .质点E 的振幅为零12.一列波在介质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图4为此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并且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M 、N 之间,已知此波的周期为T ,Q 质点速度方向在波形图中是向下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波源是M ,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 质点已经振动了T B .波源是N ,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 质点已经振动了3T4C .波源是N ,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 质点已经振动了T4D .波源是M ,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 质点已经振动了T4二、非选择题13.如图5甲所示为波源的振动图象,图乙为均匀介质中同一条直线上等间距的质点在t =1s 时的振动状态,其中质点4刚开始振动.请在图丙中画出t =5s 时质点的振动状态.图5。

《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波的形成和传播的基本原理,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2 教学目标1. 理解波的概念;2. 掌握波的分类;3. 了解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第二章:波的概念2.1 教学内容2.1.1 波的定义波是能量在空间或介质中传播的过程,通常表现为振动形式的能量传递。

2.1.2 波的特性1. 振幅:波的最大偏离量;2. 周期:波形重复的时间;3. 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4. 频率:单位时间内波的周期数。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3 教学活动2.3.1 讲解波的定义和特性;2.3.2 演示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2.3.3 学生分组讨论波的特性及生活中的实例。

2.4 作业布置课后思考题:1. 波的定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 波的特性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三章:波的分类3.1 教学内容3.1.1 机械波1. 纵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2.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3.1.2 电磁波1. 无线电波;2. 微波;3. 红外线;4. 可见光;5. 紫外线;6. X射线;7. γ射线。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分类及特点;3.3.2 演示机械波和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3.3.3 学生分组讨论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区别及生活中的实例。

3.4 作业布置课后思考题:1. 机械波和电磁波有什么区别?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波和电磁波。

第四章: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4.1 教学内容4.1.1 波的产生条件1. 振源:产生振动的源头;2. 介质:波传播的媒介。

4.1.2 波的传播条件1. 连续介质:介质连续且性质均匀;2. 有限振动幅度:波的振幅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小;3. 能量守恒:波传播过程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襄阳一中高二物理学科导学案
(友情提示:请注意保存学案,此为以后复习之依据)
学习时间学案编号1201 学习内容波的形成和传播
主笔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传播过程的特点;
(2)了解机械波的分类,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及其传播特征;
(3)准确理解质点振动和波传播的关系。

学习过程不看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
知识预习: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振动的传播称为简称_____;引起波动的振动体叫_____.
阅读教材24页部分内容分析波是怎样形成的呢?
1、绳的各部分看成是存有的质点。

2、前一质点_____相邻后一质点振动,但后一质点要_____。

3、振动的传播从总体上看形成 .
将_________沿绳子传了出去。

探究与思考一:
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其他波动的实例。

演示绳波回答问题
1、波向哪个方向传播?
2、观察一个质点的运动情况,它们是否“随波迁移”?
3、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是什么关系?
二、横波和纵波
1.横波:质点振动的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叫做横波,如绳波、水波.
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凹下去的最低处叫做,横波是以波峰和波谷这个形式将传播出去,这种波在传播时表现出凸凹相间的波形。

探究与思考二:
区分横波和纵波的的依据是什么?
声波是什么波?地震波呢?
练习1:图12-1-3所示为波源开始振动后经过
一个周期的波形图,设介质中质点振动周期为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______
的波,叫做纵波
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做____,质点分
布最疏的地方叫做_____,纵波在传播时表现出
_________波形。

如弹簧形成的波:从整体上看就是
__________的波在弹簧上传播,实际上是弹簧一端
_______沿弹簧传播开来。

三、机械波
1.介质:波借以传播的_____
2.机械波:机械_____________的传播.
3.机械波产生条件:
(1)必须有持续振动的_______.
(2)必须有传播的_______
4.机械波在传递机械振动的同时,也传递_________
T,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
图12-1-3
A.若M点为波源,则M点开始振动时方向向

B.若M点为波源,则P点已经振动了
4
3
T
C.若N点为波源,则P点已经振动
4
3
T
D.若N点为波源,则该时刻P质点动能最大
练习2:教材p26问题与练习第3题
课堂检测
1.在机械波中()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
一质点的振动必落后于前一质点
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2.区分横波和纵波是根据()
A.沿水平方向传播的叫横波
B.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远近
C.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
D.质点振动的快慢
3.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传播开去,由此可知:
()
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的传播开去
B.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
C.介质中各质点仅仅振动而没有迁移
D.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开去过

4.相关于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下述说法中
准确的是()
A.有机械振动就一定有机械波
B.有机械波就一定有机械振动
C.机械波中各质点均做受迫振动
5.如图10—1—1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请
标出这列波中a、b、c、d……h等质点这个时
刻的速度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