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影像诊断模板
胸部ct报告模板
![胸部ct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7c7d4b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e.png)
胸部ct报告模板
[医院名称]
[科室名称]
[日期]
患者姓名:[患者姓名]
性别:[性别]
年龄:[年龄]
扫描部位:[胸部]
诊断报告:
1. 异常发现:
- [描述任何可见的异常结构或病变]
- [指明异常结构或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特征等]
2. 造影剂使用情况:
- [描述是否有使用造影剂以及使用剂量等信息]
3. 诊断结果:
- [根据所见结果进行诊断,例如肿瘤、炎症、结构异常等] - [根据可见的病变特征,提供可能的诊断建议]
附加说明:
- [在需要补充或说明的特殊情况下提供进一步的解释或建议] - [包括任何需要注意的特殊情况或限制]
以上是本次胸部CT扫描的诊断报告。
请参考并与临床医生进行讨论,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估、治疗或随访。
祝愿患者健康!
[医生签名]
[医生姓名]
[职称/专业领域]
[医院联系方式]。
CT影像报告模板
![CT影像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4230a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3.png)
CT影像报告模板
患者信息:
姓名:XXX年龄:XX岁性别:XX就诊日期:XXXX年X月X日
影像检查方式:CT
扫描部位:(描述扫描部位,如头部、胸部等)
扫描方法:(如螺旋CT、多排螺旋CT等)
扫描层厚:(如5mm)
造影剂:(注射造影剂与否)
其他备注:(如患者有过敏史,注明)
影像特征及诊断:
(根据影像所见进行详细描述)
1.骨骼系统:
(描述骨骼系统的影像所见,包括骨骼结构、骨折、骨质增生、肿瘤等)
2.胸部:
(描述胸部的影像所见,包括肺部、气管、食管、心脏、血管等)3.腹部:
(描述腹部的影像所见,包括肝、胆囊、胰腺、肾脏、脾、肠道等)4.盆腔与骨盆:
(描述盆腔与骨盆的影像所见,包括子宫、卵巢、前列腺、膀胱、骨
盆骨折等)
5.其他部位:
(如头颅、颈部、四肢等部位的影像所见,进行相应描述)
6.结论:
(根据影像所见进行诊断,如有需要可以提出建议或进一步检查意见)注意事项:
(特殊注意事项,如需要患者追踪复查等)
报告医师:
(医师姓名、职称)
以上报告为影像学所见,具体诊断及治疗请结合临床医生的要求。
胸部ct诊断报告模板
![胸部ct诊断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3a0a5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3.png)
胸部ct诊断报告模板
患者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岁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检查号:XXXXXX
影像学表现:
1. 肺实质:双肺纹理清晰,未见实质性病变。
2. 气胸:未见气胸。
3. 胸膜和胸壁:未见胸膜增厚和胸壁肿物。
4. 支气管及肺门:双侧肺门及主支气管正常,未见明显肿大。
5. 淋巴结:纵隔及纵隔外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
6. 心脏:心影正常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心肌梗死影像学改变。
7. 血管:肺血管未见明显扩张或狭窄影像学改变,未见肺动脉
栓塞。
8. 其他:未见胸腺与食管影像学异常。
诊断意见:
1. 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
2. 需要结合临床资料进一步诊断。
备注:
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结合其他临床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模板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1bbc60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a.png)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模板
尊敬的医疗专家:
感谢您提供这样一份机会,让我为您准备撰写一份影像诊断报告书。
我将尽力为您提供准确、详细的报告内容,以帮您更好地为患者的诊疗服务。
一、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就诊时间:
二、检查影像来源:
本次检查使用的影像设备为(CT/MRI/X光)。
三、检查部位及目的:
本次影像检查的部位为(胸部/腹部/头部等),目的为(初步筛查/明确诊断等)。
四、检查结果描述:
1. 影像表现:
在扫描结果中,显示(病灶大小/位置/数量/分布情况/密度等)的异常表现。
同
时,还出现了(周围组织情况/器官受压情况/病变范围等)显着变化。
2. 诊断结论:
观察到的异常表现、组织状态变化以及患者症状等综合分析,诊断为(病变名称)。
五、医学建议:
在接下来的医疗过程中,我们建议采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化疗放疗等)方案。
同时,需要关注的风险及注意事项包括(手术风险/用药需注意事项等)。
六、诊疗团队:
本次影像检查报告由(报告人员姓名/职称)编写。
在之后的诊疗过程中,我们建议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方法,组建适合的诊疗团队,共同向着早日恢复健康的目标努力。
以上是本人为您准备的模板报告书,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部添加、修改。
感谢您的阅读与接受,期待我们得到进一步的合作。
胸部CT影像报告模板
![胸部CT影像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eacb5a752ea551811a68759.png)
左肺/右肺上叶/中叶/下叶炎症改变肺窗示左肺/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像,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影像。
纵隔窗示病灶区呈稀疏散在斑点状影,未见明显实性团块影,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
胸部未见异常。
胸廓对称,肋骨及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
肺窗示双肺纹理清晰,走行自然,肺野透光度良好,双肺未见异常实变影,双肺门不大。
纵隔窗示纵隔无偏移,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纵隔内未见肿块及肿大淋巴结。
无胸腔积液及胸膜肥厚。
1. 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段结节影,性质多考虑为肺癌。
2.纵隔淋巴结转移。
肺窗示右肺上叶尖段/后段/前段|中叶内侧段/外侧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左肺上叶尖后段/前段/舌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右可见一直径约为cm 结节病灶,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示病灶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缘毛糙,可见细小毛刺,纵隔窗该病灶中央可见空泡征/支气管所气征,密度均匀,CT值为cm,纵隔内未见/可见数个直径约为1cm 的淋巴结。
余未见特殊。
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占位性病变,考虑为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炎,肺不张。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左/右侧胸腔积液。
肺窗示左/右肺门增大,并见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影,右/左主支气管/右肺上叶/中间支气管/左肺上叶/下叶支气管管腔狭窄/闭塞,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左肺上叶/下叶可见不规则斑片状毛玻璃状影,边缘膜糊,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像;纵隔窗示右/左主支气管/右肺上叶/中间支气管/左肺上叶/下叶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左/右/双侧肺门及纵隔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左/右侧胸腔内可见弧形低密度影,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
1. 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占位性病变,考虑为周围型肺癌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2. 左/右侧胸腔积液。
肺窗示右肺上叶尖段/后段/前段|中叶内侧段/外侧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左肺上叶尖后段/前段/舌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可见一孤立性肿块/结节影,大小约为X cm,边缘毛糙,可见分叶及细小毛刺,密度均匀/不均匀,CT值Hu,其内可见偏心性空洞,肿块内无钙化/点状少量钙化,纵隔窗示纵隔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胸部影像诊断模板
![胸部影像诊断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84cae556bd97f192279e991.png)
胸部影像诊断(一)X线检查是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手术前、后观察、评价等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
胸部X线检查可以观察器官结构的解剖形态是否异常,并可显示病变的影像。
有的病变由于呈现特殊的征象,通过X线检查即可确定病变的性质,从而确定诊断。
例如,纵隔肿块内含有牙齿或骨质影即可诊断为畸胎瘤;胸腔内显现含气或有液体平面的胃肠道影像即可诊断为膈疝。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X线检查仅能显示胸部疾病造成的病理解剖改变所引起的异常影像,而不能显示病变的原因和性质。
例如,X线检查可显示胸膜腔积水及其部位和数量,但究系积血、积脓或渗液则需经穿刺抽液方能确定。
肺结核、肿瘤、炎症呈现的影像有时相类似,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资料或重复X线检查观察病变的演变情况,才能明确诊断。
胸部X线检查可采用下列方法:透视透视检查时可转动病人,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便于病变的定位和了解病变与邻近器官组织的关系,同时还可以观察病变或器官组织的活动状态,有助于了解其功能或病变的性质。
例如,胸主动脉瘤在透视下可显示膨胀性搏动和透视检查可了解膈肌的运动情况等。
摄片 X线摄片显示的影像比较清晰又可取得记录供讨论分析和复查对照。
但是照片只能显示一瞬间静止的病变形态,因此通常与透视检查结合应用,互为补充。
胸部摄片时常采用后前位、侧位和左、右前斜位。
为显示肺尖部病变可采用前弓位,使锁骨不掩盖肺野。
有时为了显示胸壁和胸膜病变采用切线位拍片。
应用特殊X线机装置拍摄体层或断层照片,可清晰地显示身体某一深度的平面影像。
断层拍片的优点是显示的病变不被其他组织结构所重叠掩盖,常用于显示胸内肿块的部位、深度、形态、密度,有无钙化、透亮区等及其与邻近器官组织的关系,对肿块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很有价值。
断层照相可了解肺部空洞的部位及其引流支气管的情况,对肺结核、肺囊肿、肺脓肿以及真菌感染引致的菌球病变的诊断很有帮助。
断层照片还可显示气管、支气管有无狭窄、阻塞、管腔内有无新生物或受压移位等改变及肺门和隆突区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胸部 X线报告模版自己整理的
![胸部 X线报告模版自己整理的](https://img.taocdn.com/s3/m/c80063741711cc7931b71626.png)
胸部报告模版:1.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走形自然,肺门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可,双膈面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2.支气管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强,肺门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可,双膈面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3.支气管肺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可见散在小斑片状模糊影,心影形态、大小可,双膈面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4.新生儿肺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双肺野可见片絮状密度增高影,心影形态、大小可,双膈面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5.双下肺炎(大叶性肺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强,双下肺可见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心影形态、大小可,双膈面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6.支气管炎、肺气肿: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侧肋间隙略增宽,双肺野透光度增强,心影狭长呈水滴状,双膈面低平,双肋膈角锐利。
7.心衰、肺水肿: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模糊,中下肺野透光度差,见多发片状高密度模糊阴影,双肺门阴影模糊,心影增大,双侧膈面及肋膈角显示欠清晰。
8.气胸膈角锐利。
9.胸腔积液: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强,右下肺野呈高密度影,上缘呈外高内低弧形影,心脏大小、形态可,右膈面及肋膈角显示10.右侧多发肋骨骨折,双肺挫伤可考虑:右侧第4-10肋骨骨质不连续,部分段端错位,纵隔及气管居中,右肺野透光度减低,右肺野及左下肺野见片状模糊影,心影大小、形态可。
双膈面及肋膈角显示不清。
11.心影稍大,主动脉硬化: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走形自然,肺门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心影稍大,主动脉球见弧形钙化,双膈面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12.ASD: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肺纹理增多,(右下肺动脉干宽—cm,肺动脉段突出—cm),心影增大,心胸比率为—,心尖圆钝,双膈面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胸片检查报告单
![胸片检查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ca799b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f.png)
胸片检查报告单
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岁
•住院号:XXX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结果
根据本次胸片检查,以下是对患者胸部的评估和诊断:
1.胸廓形态:
–胸廓对称,形态正常。
2.肺野透明度:
–双肺纹理分布均匀,肺野通透度正常。
3.胸腔积液:
–未见胸腔积液。
4.胸膜:
–胸膜平滑,未见胸膜增厚、胸膜钙化等异常现象。
5.肺门影:
–肺门影形态正常,未见肺门增大、肿块或淋巴结增生。
6.肺血管纹理:
–双肺血管纹理呈现分支状,分布均匀。
7.支气管:
–双侧主支气管无明显异常。
8.膈肌:
–双侧膈肌活动度正常,未见膈肌抬高或移位。
结论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本次胸片评估显示患者的胸廓形态正常,肺野透明度正常,胸腔无积液,胸膜平滑,肺门影正常,双肺血管纹理分布均匀,支气管无异常,膈肌活动度正常。
综上所述,患者胸片结果显示肺部未见明显异常,建议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进一步就诊或根据需要进行其他检查。
注意事项
1.本报告只是对胸片检查的初步评估,仅供参考,最终诊断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如有其他相关问题,请咨询医生。
X线诊断报告书写模板之胸部篇
![X线诊断报告书写模板之胸部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807ad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7c.png)
X线诊断报告书写模板之胸部篇一、肺(1)正常肺部胸廓对称,纵膈居中,双肺野纹理清晰,双肺门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心脏形态、大小及位置在正常范围。
(2)大叶性肺炎正位像右肺中下野可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均匀,上界清楚呈水平走行,下界模糊不清,右心缘模糊不清,肺野透亮度减低。
侧位像见右肺中叶呈实变改变,叶间胸膜无凹陷。
肺门无异常增大。
左肺未见异常。
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脏形态、大小及位置属正常范围。
(3)支气管肺炎双肺纹理增强,左肺中下野纹理紊乱、模糊,左肺有沿肺纹理分布的小斑片状模糊影,双侧肺门影不大。
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脏形状、大小属正常范围。
(4)支气管扩张双肺纹理增强、紊乱,以中下肺野为著,且双侧中下肺野内中带可见沿肺纹理走行分布的多发囊状透亮影,呈蜂窝状改变。
左肺下野膈上区透过度增高,肺纹理减少,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脏形态、大小及位置属正常范围。
(5)肺脓肿正位像左肺中野中外带可见大片密度增高影,其内密度不均,可见大小约4cm×4.5cm的空洞,空洞内壁光滑,壁较厚,其内有气液平面,侧位像病灶位于左肺下叶背段。
右肺纹理清。
双肺门影未见增大、增浓,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脏形态、大小及位置在正常范围。
(6)肺结核A)原发综合征右肺上野中外带可见片状实变影,边缘模糊,右肺门影增大,肺内实变影与增大的肺门之间可见索条影相连。
左肺纹理清晰,肺门影未见增大、增浓,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脏形态、大小及位置在正常范围。
B)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双肺野内均匀、弥漫分布大小相似的粟粒状结节影。
双肺野透光度减低,呈磨玻璃状改变。
肺门影增大、增浓。
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脏形态、大小及位置在正常范围。
C)浸润型肺结核D)结核性胸膜炎右侧中下肺野呈一致性密度增高,上缘为外高内低的弧线状,右肺门及右心缘显示不清,右侧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健侧略移位,右侧膈肌显示不清。
左肺未见异常。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范本模板】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a83be2b89eb172dec63b793.png)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胸部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
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
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
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
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
二、心脏平片X线诊断报告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胸廓:纵隔与横形态有无异常。
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
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报告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
(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
(3)两肾功能显影情况:正常、延迟、不显影。
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察。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况。
(5)膀胱充盈情况。
(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况。
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
(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况。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态、大小;病理性改变应说明病变范围大小,边界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3)若观察膀胱壁者应测量其厚度,边缘与周围情况。
(4)男性应包括前列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压迫情况。
(5)有无其它异常发现。
四、头颅、五官X线诊断报告1、头颅平片X线诊断报告(1)头颅大小与形态。
(2)颅骨内外板与板障厚度与密度情况。
x线胸片报告模板
![x线胸片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48e657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8.png)
x线胸片报告模板x线胸片报告模板篇一:X线报告模板胸部1、心肺未见病变征:两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实质病变影。
两肺门不大,未见结节和肿块影。
心影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两膈光滑,两肋膈角锐利。
1、主动脉硬化:两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实质病变影。
两肺门不大,未见结节和肿块影。
心影不大,主动脉迂曲增宽,弓部可见钙化影。
两膈光滑,两肋膈角锐利。
2、纤维灶:两侧肺气肿征,肺纹理增多、紊乱,两上肺见斑点、索条状致密影,边界清。
两肺未见明确结节、团块影。
两肺门不大,未见结节和肿块影。
心影不大,主动脉增宽、扭曲,弓部见钙化影。
两膈光滑,两肋膈角锐利。
诊断:肺气肿。
两上肺纤维灶。
主动脉硬化。
3、肺Ca(左肺门):“左肺小细胞癌”复查:无旧片比较两肺纹理清晰,左肺门区见一结节影,与肺门血管分界不清,大小约×3cm,边缘较光滑,未见明显毛刺影,可见浅分叶,余肺内未见活动性实质病变影。
右肺门不大,纵隔影未见明显增宽。
心影不大。
两膈光滑,两肋膈角锐利。
4、肺Ca(左肺门,膨胀不全):左下肺野呈大片状致密影,边界尚清楚。
左肺门影增大、模糊,侧位可疑肺门肿块影,密度较低,气管、纵隔向左侧移位,相应肋间隙未见明显狭窄。
心影不大,主动脉迂曲增宽,弓部见钙化影。
左膈上抬,膈下见积气结肠影。
右膈光滑,右肋膈角锐利。
诊断:左肺门区团块影,肺癌并左肺膨胀不全可能性大,建议CT 检查。
主动脉硬化。
4、肺Ca(早期,周围型)两肺纹理增多,左上肺第二前肋重叠处片状影,约,病灶呈毛玻璃状改变,边缘欠清,侧位片病灶位于上叶前段,余肺内未见实质病变。
两肺门不大。
心影不大,主动脉迂曲增宽,主动脉结上见弧形钙化影。
左膈低平,右膈光滑,右肋膈角锐利。
诊断:左上肺片状影,性质待定,建议CT排除肺内占位。
主动脉硬化。
5、转移瘤:两肺纹理增多、紊乱,呈网状改变,两肺内多发结节影,较大一处直径约1cm,边缘模糊。
两肺门模糊不清,主动脉增宽、扭曲。
右膈光滑,稍低右肋膈角锐利,左膈、左肋膈角显示不清。
胸片报告单模板
![胸片报告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27bd75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8.png)
胸片报告单模板简介胸片报告单是医学影像检查中对胸部进行 X 光拍摄后的结果报告。
本文档将提供一个胸片报告单的模板,以方便医务人员填写和记录。
胸片报告单模板患者信息•姓名:[患者姓名]•性别:[患者性别]•年龄:[患者年龄]•住院号:[患者住院号]•门诊号:[患者门诊号]•检查日期:[胸片检查日期]影像检查结果•检查部位:胸部•图像描述:[在这里填写胸片的图像描述,包括异常表现、部位、大小等]•结果评价:[在这里填写对胸片结果的评价,如正常、异常、疑似病变等]•诊断意见:[在这里填写对胸片结果的诊断意见,如进一步检查、治疗建议等]注意事项1.使用前确保患者信息填写准确无误,避免错误的记录。
2.图像描述要详细准确,包括异常表现、部位、大小等,以便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判断。
3.结果评价要明确表达胸片结果的正常与否,如存在异常或疑似病变,应注明。
4.诊断意见要明确指出对结果的诊断建议,如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等。
示例患者信息•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住院号:123456•门诊号:7890123•检查日期:2022年1月1日影像检查结果•检查部位:胸部•图像描述:在右下肺野可见大小约为1cm的结节影,边界清晰,形态规则。
•结果评价:右下肺野结节影,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
•诊断意见:建议进一步进行胸部 CT 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结论胸片报告单模板是医学影像检查中记录胸部 X 光检查结果的标准格式,包括患者信息、影像检查结果、注意事项等内容。
医务人员可以使用该模板来填写胸片报告单,以规范化和简化报告的录入过程,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
各部位X线诊断报告模板
![各部位X线诊断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111fd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a.png)
各部位X线诊断报告模板患者信息:- 姓名:- 年龄:- 性别:- 诊断时间:胸部X线诊断报告:胸部正位X线片显示以下情况:- 胸廓对称,无明显畸形。
- 双侧肺纹理清晰,肺野透光度均匀。
- 心脏位置正常,大小未见明显异常。
- 胸腔无积液、气胸等异常。
- 双侧膈面光滑,未见膈疝。
- 锁骨、肋骨未见明显异常骨缺损或骨折征象。
结论: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X线诊断报告:腹部正位X线片显示以下情况:- 腹部轮廓对称,无肿块触及。
- 肝脏、脾脏、胰腺、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密度均匀。
- 腹部大血管走行正常,无明显钙化或狭窄。
- 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腹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X线诊断报告:头颅正位和侧位X线片显示以下情况:- 颅骨完整,未见明显骨折或畸形。
- 颅内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表现,脑实质结构正常。
- 颅腔大小、形态符合正常范围。
结论:头颅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
脊柱X线诊断报告:脊柱正位和侧位X线片显示以下情况:- 脊椎骨结构完整,未见明显压缩性骨折。
- 椎间隙正常,未见明显椎间盘突出。
- 脊柱生理弯曲角度、曲度正常。
结论:脊柱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
四肢X线诊断报告:四肢正位和侧位X线片显示以下情况:- 所检查四肢骨骼形态正常,无明显畸形及骨折。
- 所检查关节间隙正常,未见明显关节异常。
- 软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四肢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
总结:根据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胸部、腹部、头颅、脊柱和四肢各部位未见明显异常。
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胸片的报告正常模板
![胸片的报告正常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0413c5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3.png)
胸片的报告正常模板胸片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胸部的结构和组织状况。
正常的胸片可以显示肺部、心脏、胸腔以及其他相关结构的正常形态和位置。
下面是一个胸片正常报告的模板,供参考使用。
胸部影像特征- 影像质量:本次胸片的影像质量较好,显示清晰,无明显模糊或叠影。
- 透明度:双肺透明度均匀一致,见到肺纹理和细支气管影,无明显浓密或密度不均的区域。
- 纵隔:纵隔结构居中,无明显移位或肿大。
- 胸廓:胸廓对称,无明显畸形或骨折征象。
- 膈面:两侧膈面光滑,位置正常,无膈面隆起或凹陷。
- 心脏:心脏大小正常,心脏轮廓清晰,心影无明显增大或缩小。
- 空气道:气管居中,无梗阻或狭窄,双侧主支气管通畅。
- 锁骨上窝: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结论本次胸片显示胸廓、肺部、纵隔、膈面、心脏及气道等结构正常,无明显异常影像。
未见明显病变、损伤、炎症或肿块等征象,提示胸部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建议胸片正常,说明基本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鉴于胸片可能无法完全排除所有疾病或病变,如果您有其他症状或医生的担忧,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注意事项- 本报告仅根据胸片结果编写,不能作为最终诊断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完成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 胸片是一种辐射检查,所以应避免频繁无必要的检查,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 如果您怀孕或怀疑自己可能怀孕,应该避免接受胸片或其他放射性检查,同时告知医生您的情况。
- 如果在胸片过程中感到不适或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告知医生或医护人员。
总结胸片正常报告的模板提供了一份标准的胸片报告范例,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胸片报告的常见内容和格式。
然而,作为医学报告的一部分,具体的诊断和评估仍需由专业医生来完成。
如果您在读取胸片报告时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放射诊断报告书写模板
![放射诊断报告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19d472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a.png)
第一部份呼吸系统一、正常胸部平片1、正常胸片: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走行自然,未见扭曲及聚拢。
两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锋利。
2、肋骨像: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
片中所示骨性肋骨骨质连续性完整,未见中断影像。
二、气管和支气管疾病1、先天性支气管囊肿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肺下野可见一类圆形囊状透亮区,壁较薄,其内未见气液平。
气管居中,无增宽。
心脏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
双膈光滑,肋膈角锋利。
(与正常肺不同的是右肺下叶,为判断理由)2、支气管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锋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以右肺纹理增多增粗为主要判断理由)3、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胸廓呈捅状,肋骨平举,肋间隙增宽,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野透亮增强,肺纹理变细,双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京戏狭窄。
心脏呈垂位型,心脏无扩大。
双侧膈肌变平,肋膈变平,肋膈角锋利。
4、支气管扩张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下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
并隐约可见多个囊状透亮区。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隔角锋利。
三、肺部炎症1、大叶性肺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下缘清晰平直,上缘含糊,余肺野清晰,未见实性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胸部CT影像报告模板
![胸部CT影像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97a779da1c7aa00b52acb52.png)
左肺/右肺上叶/中叶/下叶炎症改变。
肺窗示左肺/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像,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影像。
纵隔窗示病灶区呈稀疏散在斑点状影,未见明显实性团块影,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
胸部未见异常。
胸廓对称,肋骨及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
肺窗示双肺纹理清晰,走行自然,肺野透光度良好,双肺未见异常实变影,双肺门不大。
纵隔窗示纵隔无偏移,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纵隔内未见肿块及肿大淋巴结。
无胸腔积液及胸膜肥厚。
1.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段结节影,性质多考虑为肺癌。
2.纵隔淋巴结转移。
肺窗示右肺上叶尖段/后段/前段|中叶内侧段/外侧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左肺上叶尖后段/前段/舌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右可见一直径约为cm结节病灶,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示病灶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缘毛糙,可见细小毛刺,纵隔窗该病灶中央可见空泡征/支气管所气征,密度均匀,CT值为cm, 纵隔内未见/可见数个直径约为1cm 的淋巴结。
余未见特殊。
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占位性病变,考虑为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炎,肺不张。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左/右侧胸腔积液。
肺窗示左/右肺门增大,并见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影,右/左主支气管/右肺上叶/中间支气管/左肺上叶/下叶支气管管腔狭窄/闭塞,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左肺上叶/下叶可见不规则斑片状毛玻璃状影,边缘膜糊,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像;纵隔窗示右/左主支气管/右肺上叶/中间支气管/左肺上叶/下叶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左/右/双侧肺门及纵隔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左/右侧胸腔内可见弧形低密度影,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
1.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占位性病变,考虑为周围型肺癌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2.左/右侧胸腔积液。
肺窗示右肺上叶尖段/后段/前段|中叶内侧段/外侧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左肺上叶尖后段/前段/舌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可见一孤立性肿块/结节影,大小约为Xcm,边缘毛糙,可见分叶及细小毛刺,密度均匀/不均匀,CT值Hu,其内可见偏心性空洞,肿块内无钙化/点状少量钙化,纵隔窗示纵隔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胸部X线报告模板
![胸部X线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9eb936143323968011c9268.png)
胸部X线报告模板心肺正常: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无明显异常;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无异常密度增高影;两肺纹理略增粗、增多;两肺门无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正常范围,主动脉无异常;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
肺纹理增粗: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无明显异常;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无异常密度增高影;两肺纹理增粗、增多、模糊;两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正常范围,主动脉无异常;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
右侧肺不张:右侧肺野呈均匀一致性密度增高影;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纵隔向右侧移位,右膈升高,膈影及心缘不清;左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范围,主动脉无异常。
右肺中叶综合征:正位片示右下肺野见一底靠右心缘呈三角形密度增高影,上界清晰,下界模糊;侧位见底向前胸壁,尖向肺门三角形阴影;左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
右肺上叶肺膨张不全:右上叶体积缩小,呈折扇形密度增高影;右肺门上移,水平裂外侧部上移,气管向右移;左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
右肺下叶肺膨胀不全;右肺中、上叶代偿性肺气肿:右下肺野见一尖端与肺门相连,基底位于膈肌之三角形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见内收肺纹理;右膈面及右心缘模糊,右中上肺野透光度增强,肺纹理稀小;侧位:右肺下叶内收呈“双翼状”密度增高影,斜裂向后移位,右膈中后部模糊;左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左肺纹理清晰,无增粗、增多、变形,肺门无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宽;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
左肺上叶肺膨张不全:正位片见左上、中肺野内、中带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阴影下部密度渐低,边缘模糊,气管左移,左上纵隔边缘不清;右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侧位见斜裂前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影像诊断(一)X线检查是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手术前、后观察、评价等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
胸部X线检查可以观察器官结构的解剖形态是否异常,并可显示病变的影像。
有的病变由于呈现特殊的征象,通过X线检查即可确定病变的性质,从而确定诊断。
例如,纵隔肿块内含有牙齿或骨质影即可诊断为畸胎瘤;胸腔内显现含气或有液体平面的胃肠道影像即可诊断为膈疝。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X线检查仅能显示胸部疾病造成的病理解剖改变所引起的异常影像,而不能显示病变的原因和性质。
例如,X线检查可显示胸膜腔积水及其部位和数量,但究系积血、积脓或渗液则需经穿刺抽液方能确定。
肺结核、肿瘤、炎症呈现的影像有时相类似,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资料或重复X线检查观察病变的演变情况,才能明确诊断。
胸部X线检查可采用下列方法:透视透视检查时可转动病人,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便于病变的定位和了解病变与邻近器官组织的关系,同时还可以观察病变或器官组织的活动状态,有助于了解其功能或病变的性质。
例如,胸主动脉瘤在透视下可显示膨胀性搏动和透视检查可了解膈肌的运动情况等。
摄片 X线摄片显示的影像比较清晰又可取得记录供讨论分析和复查对照。
但是照片只能显示一瞬间静止的病变形态,因此通常与透视检查结合应用,互为补充。
胸部摄片时常采用后前位、侧位和左、右前斜位。
为显示肺尖部病变可采用前弓位,使锁骨不掩盖肺野。
有时为了显示胸壁和胸膜病变采用切线位拍片。
应用特殊X线机装置拍摄体层或断层照片,可清晰地显示身体某一深度的平面影像。
断层拍片的优点是显示的病变不被其他组织结构所重叠掩盖,常用于显示胸内肿块的部位、深度、形态、密度,有无钙化、透亮区等及其与邻近器官组织的关系,对肿块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很有价值。
断层照相可了解肺部空洞的部位及其引流支气管的情况,对肺结核、肺囊肿、肺脓肿以及真菌感染引致的菌球病变的诊断很有帮助。
断层照片还可显示气管、支气管有无狭窄、阻塞、管腔内有无新生物或受压移位等改变及肺门和隆突区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造影检查应用造影剂可加强对比,常用的有支气管碘剂造影,食管钡剂造影,脓胸、窦道碘剂造影,胸膜腔或纵隔充气造影以及心血管造影等。
支气管造影可显示管腔狭窄、扩大、充盈缺损、阻塞、受压、扭曲、移位、聚拢等病变,是诊断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肿瘤、支气管创伤、异物和肺、胸膜病变的手段。
食管造影可观察食管粘膜有无异常改变、食管壁运动功能和顺柔性,管腔有无充盈缺损、狭窄、梗阻、扩张、受压移位以及造影剂是否从食管腔进入憩室囊袋或外溢入邻近器官组织。
食管造影X线检查是诊断食管疾病的重要方法。
根据食管受压移位或局部压迹还可提示某些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血管疾病的存在。
脓胸或胸壁窦道造影有助于明确病变的范围、长度、部位以及是否与胸内器官组织相沟通,对拟定手术治疗方案很有参考意义。
胸膜腔或纵隔内充注空气或二氧化碳后拍摄X线照片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有助于明确诊断。
但由于可能引起并发症,未被广泛应用。
心血管造影术对肺动静脉瘘和肺栓塞及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很有重要意义。
(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CT检查)CT显示的断层影像范围大,胸部CT可同时显示胸壁软组织、胸廓骨骼和胸内肺、气管、支气管、心脏、血管、纵隔等器官、结构。
由于消除前后结构影像的重叠干扰,有利于显示靠近胸壁、肺尖、心影后方、后纵隔以及肋膈沟深处等隐匿部位,一般胸部摄片难于显现的肺部病灶;便于病变的定位和了解病变与脏器的相对空间关系。
CT具有很强的密度分辨能力,通过CT值测定可以识别脂肪、支气管、血管、淋巴结等软组织和钙化、囊肿、肿块等,有助于辨认炎症、出血、肺不张和肿瘤。
经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CT扫描可以使肺门、纵隔内血管显影,有助于区别血管或淋巴结肿大。
CT血管造影对胸部血管先天性异常和后天性病变都很有诊断价值。
近年来CT技术的新发展如超速CT和螺旋CT,可以显示病变器官、组织的三维影像,提高诊断效果。
CT能显示肺部病变病灶内气体、钙化和软组织密度差,有助于辨认炎症、出血、肺不张或肿瘤。
CT能显示肺部结节或块状病灶的边缘、轮廓、毛刺、胸膜改变,病灶内密度差、钙化及钙质分布情况等判明结节或块状病灶的性质。
肺癌的CT检查不仅可以了解病灶的部位、体积并可显示侵犯胸壁、膈肌和邻近器官、组织的情况。
CT对纵隔淋巴结的检出率较高,虽然淋巴结大小并不能说明是否已有转移,但在多数病例具有诊断意义,有助于肺癌的分期诊断。
CT还能发现少量胸水和颅脑、肝、肾上腺等远处转移病灶。
CT能显示气管、支气管管腔和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诊断气管、支气管腔狭窄、受压和肿瘤等病变。
薄层高分辨CT可用以诊断支气管扩张,替代支气管造影术,这对碘过敏病例远为安全。
CT增强扫描可显示纵隔内结构,有利于早期发现纵隔肿瘤。
通过CT值测定对纵隔囊肿、脂肪瘤、畸胎瘤、心包脂肪垫、动脉瘤等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
CT对诊断心包积液、心包增厚、钙化以及心包囊肿、肿瘤等疾病也很有诊断价值。
(三)磁共振成像检查(MRI检查)与CT相比,MRI对人体没有X射线的影响;CT只能进行横断面三维断层扫描;应用MRI检查心、血管疾病,不需注射造影剂就可与非血管病变相区别,并能显示心、血管腔和心、血管壁的改变情况。
MRI对神经组织和软组织的显示比较清楚,并能在组织缺血坏死过程中较早显示缺血性坏死区域,但是MRI对钙化灶的识别能力不及CT。
对胸部疾病的诊断,MRI能检出直径大于1cm的纵隔肿块并可辨认炎变、纤维组织团块、脂肪、血管或肿瘤病变和确诊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MRI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与CT相近似。
MRI能区别脂肪组织和血管,显示纵隔和肺门区淋巴结,因而对肺癌侵犯纵隔、肺门淋巴结和血管情况以及癌肿侵犯胸壁的范围较有价值。
肺尖部肿瘤是否侵犯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MRI能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资料。
MRI通过流空现象能清晰显示胸部大血管管壁及管腔内病变,因而能诊断动脉瘤、夹层瘤、血管受压、管腔狭窄、栓塞等病变。
(四)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设备和诊断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许多种类的超声诊断机相继问世,并出现各种性能先进的专用类型的超声诊断仪器。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超声诊断仪配备自动记录、彩色电视、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先进技术装备,使超声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
超声诊断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对人体不造成损伤,又无痛苦,操作简便,可作动态观察,可重复进行检查,可显示体内器官组织的断层影像并可及时得知检查结果。
目前,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CT、MRI及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等相互补充,极大地发展了对人体正常或病变的器官、组织的影像显示技术。
超声检查还具有可连续进行动态观察的独特优异性能。
超声检查可观察血管、胎心搏动、血液流动情况和心房、心室的腔、壁和心脏瓣膜等结构的大小、厚度和活动情况。
超声心动图检查特别是双维、实时、断层显像提供的资料,对诊断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疾病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但是对于肺部疾病,超声诊断的价值甚小,这是由于肺组织含有气体,空气对超声波吸收系数大,仅次于骨质。
正常肺组织对超声波呈多次重复衰减反射回波。
肺部出现病变,如病变的表面覆盖的空气层厚度超过0.5cm,则由于气体的反向干扰,探查不到病变的回波。
但如肺部病变位于肺表层,则超声波可通过不含气体的肺,传送入病变部位而产生反射回声,这样则可对诊断提供资料,有时可补充X线检查不足之处。
超声检查可用于查明胸膜腔有无积液、积液的数量和判定积液的部位,有助于穿刺定位。
超声检查还可以帮助诊断肺脓肿,由炎症或肿瘤引致的肺实质性肿块。
但临床上很少应用超声检查诊断肺部疾病。
纵隔区域大部分未被肺所遮盖,因而超声检查可用于鉴别纵隔肿块究系囊性或实质性。
胸部内镜随着现代医学高科技仪器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近年来胸部内镜已有了很大的进展,在胸部外科疾病的检查诊断及部分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目前常用于胸部疾病检查诊断的内镜有支气管镜、食管镜、纵隔镜和胸腔镜。
(一)支气管镜可分为硬管型与软管型两种。
硬管型支气管镜在20世纪初期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该型支气管镜的管径较粗,管壁较硬,使其置入支气管的深度及窥查范围受到限制,同时也不适用于颈部有病变或活动受限的病人。
但对取除气管支气管内异物、切除某些气管、支气管腔内病变,或判断呼吸道内大量出血来源时较为有利。
可弯曲的软管型光导纤维支气管镜于6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
该型支气管镜外径较小(3.6~6.5mm),可达段、亚段支气管开口。
其冷光源照明度好,视野显像清晰,旁附通道可供吸引、灌洗、给氧、刷取细胞或钳取组织用。
若配以不同用途的各类组织活检钳或穿刺针,可使活检阳性率大大提高。
纤维支气管镜还可拍摄照片或录像,也可配备多镜头供多人教学观看。
此类支气管镜可在局麻下经鼻腔、口腔或气管内插管置入,因其口径小又可弯曲,检查时病人痛苦较小,易耐受,并发症少,已成为肺、支气管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支气管检查前4小时应禁止进食、水。
检查前给予阿托品0.5~1.0mg,必要时给予可待因及安定镇咳、镇静。
对口腔、咽喉部用丁卡因或利多卡因溶液作局部喷射表面麻醉。
检查时操作要轻柔,迅速,顺序进行。
一般先观察健侧,然后再检查患侧。
要注意气管、支气管粘膜,并观察隆突及叶、段支气管开口通气情况,管腔有无狭窄、异物、新生物或外压因素。
根据临床不同需要,采用刷取分泌物或钳取组织进行细菌学和病理学检查。
术后禁食4~6小时,并给予适当抗生素。
如有出血,应给予止血药物。
支气管管镜检查的适应证:1.取除气管、支气管内异物。
2.明确气管、支气管狭窄或阻塞的原因。
3.对疑为支气管肺癌的病例,经支气管镜检查时可能窥见病灶。
经灌洗、刷取或钳取组织,可作细菌学、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
4.明确咯血原因如异物、肿瘤、感染、溃疡、创伤等。
判定出血部位及来源,为手术提供资料。
但对大咯血者,此项检查应持慎重态度或暂缓进行。
5.对有气管、支气管损伤者,可通过检查了解操作的部位、范围及程度。
6.肺部浸润性病灶如慢性间质性肺炎、肉芽肿、结核性浸润病灶等,可经支气管壁穿刺作肺组织活检明确诊断。
7.对术后因支气管分泌物潴留引起肺不张者,可经支气管镜吸除分泌物使肺复张。
对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发作、凝血机制异常、胸主动脉瘤、心肺功能严重障碍或大咯血者,禁忌作支气管镜检查。
(二)食管镜早期的食管镜也为金属硬管状,管腔较大,便于观察病变,吸除血液,取除异物或吸取较大组织块供病理学检查。
但操作不当可引起食管穿破。
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被可弯曲的软质光导纤维食管镜所取代。
后者外径小,检查痛苦轻,镜顶端可旋转180°,视角广,显像清晰,物别对胃底镜贲门部病变检查的阳性率较前者为高。
通过食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粘膜改变;肿瘤形态、部位及范围;食管腔有无狭窄、外压或梗阻;管腔内有无异物或食物潴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