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学教育法规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权是法律赋予每一个民事主体保持其在法律上 的独立人格所必须享有的权利,是一项最基本的权利。 人格权是基于民事主体人格产生,并由民事主体直接支 配。在主体存在期间,人格权始终与主体不可分离。人 格权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教育教学活动对象与其他活动最大的不同是受教育 者有与教师在法律上平等的独立人格,享有与教师平等 的人格利益的权利。
小学教育法律关系 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的,以调节人们在小 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学校与政府 服从、监督 学校 政府(不对等性)
管理、主导
2、学校与社会(财产关系、邻里权关系和合同关系)
3、学校与教师 监督评价、奖励惩罚(不对等) 学校 教师
服从、自主权、民主管理
4、学校与学生(教育与受教育,管理与被管理)
2.名誉权在法律上的规定
《民法通则》第101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 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 方式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名誉。” 所谓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等方式贬 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诽谤是指行 为人因故意或过失而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损害他人 名誉。
2.人格权在法律上的规定
《宪法》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 不受侵犯。”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 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 诬告陷害。” 《教师法》第8条第4 款:教师应“关心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 面发展。”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5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 人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 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 为。”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2条:“学校和教师不得 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 为;对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当给予 帮助,不得歧视。”
第四章 小学教育法规概论
本章重点内容


小学教育法规是什么 小学教育法律关系如何构成 谁承担小学教育法律责任
问题情境:小学操场被占用谁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昔日的海天学校操场,已经成为工地

没有了操场,海天学校的学生只能在过道里上体育课
案例分析:学校要按相关教育法律规定, 以原告的身份向人民法院起诉,用法律武器 来维护学校和师生的权益。
二、小学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
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其中内容处于核心地位
1、小学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又叫做教育法律关系的权义主体,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核心主体是:学校及其教育机构、教师和其它教育工作
者、受教育者
2、小学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教育行为——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财产——教育物质基础 精神产品——无形财富 小学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是主体之间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的联结点和载体。
教育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
(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 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者。 (2)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 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教育法律关系客观 表现形式。 (3)教育法律关系内容,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 依法成立的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应承担 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

1、小学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
含义、特点、追究对象、确定原则

2、小学教育法责任的类型
小学教育行政责任、小学教育民事责任、小学教育刑事责任

3、小学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权责要件)
(1)有损害事实 (2)损害的行为必须违法 (3)行为人有过错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 因果关系
二、小学教育法律责任的承担
教育法律制裁 1、教育刑事制裁 2、教育民事制裁 3、教育行政制裁 除了教育法律制裁,还有补救和强制。

二、教学侵权的类型与案例
1. 2. 3. 4. 5. 6.
教学侵害人格权 教学侵害名誉权 教学侵害隐私权 教学侵害生命健康权 教学侵害受教育权 教学侵害财产权
(一)教学侵害人格权
1.人格权的含义
区教委给予费老师行政警告处分。
小李以人身损害赔偿为由,把学校和费老师推上 了被告席,请求法院依法判令学校和费老师赔偿其 医疗费用2346元,精神损失费5万元。 南阳市宛城区法院开庭审理,并委托南阳市精神 病医院刑事诉讼医学委员会对小李进行医学鉴定: 心因反应。法庭判决被告第二初级中学应赔偿原告 医疗费计1744元,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5000元。因 费老师是在执行职务期间由于态度不冷静造成小李 身心伤害,不支持原告对费老师负赔偿责任的诉讼 请求。当事双方均表示服从法院的判决。
3.教学侵害名誉权案例
山东淄博市张店区房镇镇东孙村幼儿园石老师, 在镇教委组织的教学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题为“点点 细春雨,滴滴润幼苗”的演讲,其中有关于学生小 刚的父亲劳教过的语句,镇教委并把此文收入到 《红烛情》一书中,印刷了140份。小刚父子发现此 事,认为该文编造事实,侵犯了其名誉权,遂将石 某和镇教委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权,消除影响, 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2000元,精神损失6000元。 张店区法院依法判决:(1)镇教委收回《红烛情》 一书,消除影响,当面向原告赔礼道歉;(2)镇教 委赔偿两原告精神抚慰金1000元;(3)被告石某不 承担侵权责任(属职务行为);(4)驳回原告其他 诉讼请求。
教育法律体系
《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 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教育 行政法规
(指引作用、教育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
第二节 小学教育法律关系如何构成
一、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 只有当某一种社会关系受到法律规范调节时,当 事人之间才能构成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即法律关 系。 1、法律关系必须以现行法律的存在为前提 2、法律关系是确认和调整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为内容的特殊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由社会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4、法律关系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
第一节
小学教育法规是什么
一、教育法律、法规与法制
教育法律指国家立法机关依据一定的立法程序制 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教育法规指国家立法机关及依法授权的政府机关 指定的,调整和规定教育活动、教育关系的法、法 令、条例、规则等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教育法制是指国家的教育法律制度。有3层含 义:一是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和制度总和;二是有 关教育立法、守法、执法和法律监督等运行机制; 三可以理解为“法治”,即与民主政治相联系的,按 照依法治理的原则和方式来管理和规范教育活动。
3.教学侵害人格权案例
某初级中学三年级学生小李因到校外小卖 部购买方便面,被值班的费老师发现,与小 李发生争执,费老师当众责罚小李,将小李 手中的方便面踢掉,要求小李写检查。第二 天,费老师要检查时,小李顶撞费老师说不 会写,双方又发生争执,费老师一气之下踢 伤了小李的腿。小李受到费老师的责罚后, 思想上难以接受,精神上受到了强烈的刺激, 突然变得态度冷漠,言语减少,半个月后, 辍学回家,整日目光呆滞,精神恍惚,不愿 走出家门。
1.隐私权的含义 隐私是指不愿让他人知道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 隐私权是指不受他人干拢的权利或者关于人的私生 活不受侵犯或者不得将人的私生活非法公开的权利。 即隐私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某个人秘密享有的不可 侵犯的权利。公民的个人秘密,如存款、生理、社 交、家庭等秘密均属隐私。隐私权的内容是:(1) 保守秘密不泄露;(2)制止和追究侵犯公民或法人 隐私的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中虽然没有直接涉及 “隐私权”这几个字,但很多法律法规都涉及到隐 私权问题。

第三节
谁承担小学教育法律责任
本节要点: 一、小学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小学教育法律责任的承担
一、小学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
(一)法律责任的基本含义 法律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有关法 律规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 两个条件:1、违法行为 2、法律后果(否定性)
(二)小学教育法律责任
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两者的区别: 1、表现形式不同 2、调整的范围不同 3、实现的方式不同
三、教育法规的本质与特点
(一)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 国家意志性。 (二)教育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 共同利益,具有全社会性。
四、教育法规的作用与功能
(一)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 (二)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三)保障人民的教育权利和义务 (四)为教育改革提供实践保障 (五)规范组织和个人的教育行为
(二)教学侵害名誉权
1.名誉权的含义 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对其自身的社会评价所享有 的专有支配权。名誉是社会公众对公民和法人的品 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行为而形成的社会舆论或 观念。 名誉权包括: (1)专有利用其名誉权。公民和法人的良好名 誉为其顺利取得、行使民事权利提供了可能性。 (2)维护名誉不受破坏。侵犯名誉,伤害公民 的人格尊严和法人的社会信誉,破坏社会对公民或 法人的信赖程度,会直接导致受害人的名誉、精神 损失和财产损失。
隐私权在教育法上的规定(二)
《教育法》第29条第4款:学校有“以适当的方式为 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 成绩及其他 有关情况提供便利”的义务,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受法律保护 。
3.教学侵害隐私权的案例
某年5月17日,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初二(2)班 班主任苏某将该班一女生及其母亲、该班一男生召 集到办公室,谈该女生与另一男生是否关系密切的 问题。第二天,女生没有到校上课。6月4日,该女 生从家中出走,6月8日从南京找回。8月1日,该女 生对苏某和学校提起诉讼,指控苏某当众翻书包、 强迫交出日记,并在同学中辱骂、孤立自己,侵害 了自己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朝阳法院做出一审判决: 苏某和学校分别口头向该女生赔礼道歉,并承担交 通费、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3000余元和精神抚慰 金500元。
3、小学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教育权利——选择性;教育义务——不可选择性 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之间存在相互依存、不可缺少与分 割的权利。
4、小学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事实与教育法律关系
三、小学教育法律关系类型
教育内部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法律关系 教育管理法律关系和教育活动法律关系 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 按照国家的法律强制运行机制,教育法律又可 分为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教育民事法律关系和 教育刑事法律关系。
2.隐私权在法律上的规定(一)
《世界人权宣言》中规定,干拢人的隐私、家庭、 住宅或通信的行为是侵犯人权的行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任何组织和个人 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第46条:“未成 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害或者其监护人有权 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讼。” 《行政诉讼法》第45条、《民事诉讼法》第66条、 《刑事诉讼法》第142条规定,不得公开审理“个人 隐私”的案件。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民法通则》、《刑法》 等法律对“隐匿、毁弃或者私自载拆他人邮件、电 报的”都做出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所谓教育道德,是指能使教师自觉主动地服务 于教育事业、增强教师威信、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系 列生活和工作准则构成的体系。 两者的联系:
1、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有经济基础决定,又反过来服 务于社会经济,其本质是一致的。 2、都对教育关系起调节作用,对人的教育行为起规范 作用,对一定利益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起阻碍或者促进作用。 3、在同一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 作用方向,反映的利益关系一致。
二、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教育道德
(一)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 共性: 1、有共同的指导思想; 2、体现着党和人民共同的利益; 3、都是上层建筑。 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区别 1、主体不同 2、制定程序不同 3、表现形式不同 4、基本原则和实施方式不同 5、稳定性和调整范围不同
(二)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