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缺陷形成的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曹操性格的深层心理因素word资料4页

《三国演义》曹操性格的深层心理因素word资料4页

《三国演义》曹操性格的深层心理因素要数《三国演义》诸多人物中最典型的角色非曹操莫属,其在整个作品中将自身角色的性格深层次因素展现在大众面前,如善与恶,心胸宽广与狭隘等。

在《三国演义》中,结合了作者罗贯中对于生活的深刻见解,并且以史实为基础,对其中不同的角色进行刻画,使其有血有肉,从对角色的刻画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于人生真谛的洞察。

曹操作为整个作品中性格饱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对其性格以及深层心理因素研究对于整个作品的理解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罗贯中对于曹操的总体特征的叙述为“子治世之能匠,乱世之奸雄也”。

当然在当前学术界谈论到曹操的性格,主要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结合了曹操的性格以及作为政治角色的观点来看,都和《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一致,也就是阴险诡诈的性格特点;另一种观点就是将关于曹操的文学创作与其相关的政治活动分别对待,也就是其在为人上是狡诈的,但是在文学创作上是非常真诚的。

但是根据笔者对于整个作品的理解,曹操的性格在整个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时期具备不同的性格特点,比如在青壮年时期,曹操本身的性格是慷慨洒脱的,但是到了老年?r期,其性格就变得多虑谲诈。

曹操性格多变,以及独具特色的性格特点和其深层的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的。

在青壮年时期,曹操的事业也是在逐渐走向巅峰的,并且在这一时期其创作出来的诗歌作品都能够体现在性格上的相应的特征。

当时处于董卓之乱时期,并且当时的战争也给人民和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曹操在《蒿里》中就通过质朴的语言来将社会现实展现出来,因此能够体现出其在内心深处还是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牵挂,能够透露出对于社会的慷慨悲凉的情感,这样的时代下,正是英雄的用武时期,曹操内心深处渴望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

当然通过《三国演义》作品,历史对于曹操的形象也主要积淀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这和文学作品中的一定主观性是有联系的,为了表现一定的舞台艺术效果而在部分性格的刻画上刻意为之。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曹操作为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其形象相当复杂多面。

一方面,曹操被描绘为一个聪明能干、谋略过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才智过人,善于用兵,拥有很高的智慧和决策能力。

他在军事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如攻打黎阳、宛城和徐州,平定了一片混乱的战乱。

他还领导了多次成功的北伐战争,统一北方。

在政治方面,曹操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来稳定统一及巩固政权。

他宽纵得体,反对贪污腐败,并提倡节俭从事。

此外,曹操还鼓励文化发展,打造了一支文人团队,并亲自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然而,曹操形象中也有诸多负面的一面。

首先,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物,不满足于统一北方,试图进一步统一全国,称霸天下。

他以权力和个人利益为导向,不择手段地追求扩张,滥用暴力,杀人无数。

他尤其对待政治敌对人士残酷无情,常常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

其次,曹操性格傲慢自大,有时缺乏谦逊和谦虚之心。

他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对待部下和手下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欺骗和迫使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此外,曹操也不是一个诚信的人,常常背叛诺言,并使用诡计和奸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尽管曹操的形象存在这样的负面因素,但他依然是一个受众多人敬佩的人物。

首先,曹操在他的时代被尊为忠诚和正直,并被认为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政治家。

他担任冀州牧和中央团体的领袖时,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稳定了政权并统一了领土。

他对待人民温和公平,不搜刮民财,尽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此外,曹操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他对文化振兴的重视,使得魏国成为文化兴盛的时代。

他亲自写诗、作文,鼓励文人创作,激励了许多人追求学问和艺术。

总结起来,曹操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

他的出众才智和军事统帅能力使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但他的野心和残暴也使他成为了一个令人敬畏的人物。

尽管如此,曹操对文化发展的奉献和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统一国家的努力,也使得他在其中一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分析摘要:《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全书中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

曹操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奸”和“雄”的统一。

文仅就《三国演义》对曹操的性格中的“奸”和“雄”作分析。

关键字:曹操;奸;雄;性格一、曹操性格之“奸”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罗贯中也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他奸的一面:奸诈狡猾,虚假伪善。

1、奸诈狡猾曹操是一个奸诈狡猾的人。

在小说第四回“除灭董卓之乱”的斗争中,曹操的性格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展现。

董卓弄权,天下共愤。

曹操欲为天下人除害,先是屈身事卓寻间图之,后向司徒王允借宝刀一口,欲去刺杀董卓。

本来,要杀董卓,一般刀剑即可,曹操却偏要借宝刀,说明他早已为行刺不成准备了退路,其心思之细密,又非常人可及。

当机会来到,他拔出宝刀就要下手时,不料董卓看见拔刀动作,回身而问,吕布又已回到阁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曹操立即跪下,献上宝刀,把事情轻轻遮掩过去。

随即又以试马为名,逃出洛阳,其.奸诈狡猾的本领,确实令人惊叹。

2.虚假伪善曹操把虚情假意用到了极至,对同窗好友亦是如此。

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许攸来降”。

官渡大战时,曹操与袁绍二军相持,旧友许攸前来投奔,“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

然后许攸就问曹操现在有多少存粮啊,曹操回答用一年绰绰有余。

许攸笑说,只怕未必。

曹操又说起码也够半年。

许攸洗刷道:大家都说你曹操奸诈,果然不假。

曹操挨着许攸的耳朵说军中还有一个月用的粮食。

许攸高声大气地说,你的粮食已经没有了。

曹操大惊,你怎么知道?由此可见曹操虚假伪善。

许攸以诚相投,虽曹操表面上热情相迎,但接着一本正经的“真言”竟是满口假话。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从华容道逃归,在南郡安歇时,对着众谋士,突然大哭起来。

谋士们问他为什么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从一方面看,这好像是曹操的爱才惜才。

曹操的多重性格及其表现

曹操的多重性格及其表现

曹操的多重性格及其表现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性格复杂多变,具有多重性,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曹操的多重性格及其表现。

一、聪明机智与多疑猜忌曹操的聪明机智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

他善于谋略,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例如,在官渡之战中,他采用了一系列策略,最终击败了袁绍。

然而,他的多疑猜忌也是他的一个致命弱点。

他怀疑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儿子和部下,这使得他在一些关键时刻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他怀疑黄盖投降是诈降,结果导致了赤壁之战的失败。

二、慷慨大方与残忍无情曹操的慷慨大方是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他对朋友和部下非常慷慨,经常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然而,他的残忍无情也是他的一个特点。

他对待敌人非常残忍,经常采用极端手段,如屠杀和折磨。

例如,在徐州之战中,他因为父亲的死而疯狂报复,屠杀了大量的无辜百姓。

三、爱好文化与压制异己曹操是一个爱好文化的人,他喜欢诗歌和音乐,并且自己也创作了不少诗歌。

他的文化修养使得他能够吸引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投奔。

然而,他的压制异己也是他的一个特点。

他对于一些不同意见的人常常采取打压的手段,这使得一些人才流失。

例如,他因为不喜欢孔融的言论而将其杀害,这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

四、善于用人与嫉贤妒能曹操非常善于用人,他能够根据不同人的特点来安排职位,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例如,他任命张辽为合肥的守将,最终取得了合肥之战的胜利。

然而,他的嫉贤妒能也是他的一个特点。

他对于一些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常常会感到威胁,并采取打压的手段。

例如,他对于刘备一直不放心,曾试图将其软禁并控制起来。

五、爱国情怀与野心勃勃曹操是一个爱国情怀非常强烈的人,他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并多次表达了自己的忠诚。

然而,他的野心勃勃也是他的一个特点。

他渴望成为天下的主宰,并掌握更多的权力。

例如,在赤壁之战后,他并没有放弃对于南方的控制,而是继续发动战争,试图统一南方。

浅析曹操政治心理的变化

浅析曹操政治心理的变化

浅析曹操政治心理的变化【摘要】曹操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政治家,其政治心理经历了多次变化。

在形成阶段,曹操通过斗争与权谋逐渐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心理基础。

随着权力扩张,他逐渐形成了警惕心态,对周围环境充满戒备。

这种心态的形成源于曹操身处权力斗争的环境。

随着时机和战略的调整,曹操的政治手段也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强硬手段转变为更为灵活的策略。

对待敌手和部下,曹操也展现出不同的处理方式,以适应不同的政治局面。

曹操的政治心理变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个人性格、权力斗争和利益考量等。

最终,曹操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了复杂多变的形象,成为后人研究的重要对象。

【关键词】曹操、政治心理、变化、形成、权力扩张、警惕心态、原因、战略调整、政治手段、对手、部下、处理方式、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中国历史上,曹操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政治家”,他不仅在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还在政治上展现出了深厚的智慧。

曹操的政治心理经历了许多变化,从权力扩张到对敌人和部下的处理方式,都反映了他复杂而多面的心理状态。

本文将从政治心理的形成、权力扩张与警惕心态、心理变化的原因、战略调整与政治手段的变化以及对手与部下的处理方式这五个方面来浅析曹操的政治心理变化。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曹操作为政治家的行为和决策背后所蕴含的心理变化,揭示出曹操政治心理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2. 正文2.1 政治心理的形成曹操出身于沛国曹氏家族,家族势力庞大,曹操从小就受到家族的影响和教育。

家族对他的期望和压力,使他对权力和地位有着极强的渴望,政治心理中的“雄心壮志”也在此时形成。

个人经历也是影响曹操政治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从少年时期的游学到与各大豪强的斗争,曹操经历了很多磨难和挑战,这些经历锻炼了他的意志和决心,也使他对政治游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政治环境也对曹操的政治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生活的北方地区政治乱象频发,战乱不断,这种政治动荡的环境使曹操更加珍视权力和地位,也塑造了他权谋狡诈、冷静果断的政治性格。

曹操的性格分析

曹操的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里曹操的性格分析?
一、猜忌。

曹操的猜忌性格反映在他的名言:“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二、奸诈。

奸诈当中有真诚,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个特征。

曹操这个人是奸诈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也有坦诚的一面,甚至有可爱的一面。

先说曹操的奸诈。

三、温情。

曹操也是一个温情的人。

四、狠毒。

但是你要认为曹操多么温柔,那就错了。

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说是翻脸就不认识人。

五、宽容。

曹操杀了于他有恩的许攸,却放了很多对不起他的人。

六、报复心强。

但是曹操又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几乎没有不报复的。

七、性格矛盾,海纳百川。

曹操的自信与自卑

曹操的自信与自卑

曹操的自信与自卑一、曹操是多重人格者在三国人物中,曹操(公元155年~220年)无疑是对时局影响最大的人物,也是最受争议的人物。

据相关史料记载,曹操的为人处事也变化无常,难以捉摸。

这其实是他自信、自卑的双重人格的突出表现,那么曹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双重人格呢?二、什么是多重人格在心理学上,人格是个人特有的情感、思想及言行总和。

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

而当这些成分彼此失调的时候,人就会造成双重或多重人格。

其突出特征为:(1)一个人可以具有两种或多种的人格模式,分别在不同时间里出现;(2)在某个特定情境或时间段内,个人会有一种突出的人格模式,称为主体人格;(3)此时个人所有的情感、思想及言行都按其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会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4)个人在某种情绪或精神刺激的作用下,会改变为另一种人格模式,其一切情感、思想及言行都按照新的人格模式行事。

一般说来,人格多样化是自我完善的表现,但人格的极端化则是人格缺陷的表现。

三、曹操的自信与自卑表现回顾有关曹操的史料,他的为人时而宽容大度,时而严苛暴戾,时而乐观豁达,时而阴暗刻薄,时而率真坦诚,时而猜忌多疑。

如此极端化的行为表现,决定了曹操的双重人格,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在自信与自卑之间寻找平衡。

曹操的自卑首先来自于其不明不白的身世。

曹操的自卑也来自于他的相貌。

曹操的自卑还来自于他极度的猜疑。

相较于隐性的自卑感,曹操的自信更流于外表。

例如,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的张绣向他投降。

不料,张绣后来突然反叛,并在乱军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

建安四年,张绣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并没有借此报仇,反而“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表现了非同寻常的气度。

曹操最突出的自信表现是对陈琳的宽恕。

陈琳原是袁绍帐下的文书,在声讨曹操的檄文当中,把他祖孙三代骂了个狗血喷头。

对此,曹操不仅不生气,反而从纯文学的角度来加以欣赏。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其中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情感比较强,所以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既要尊重原著的精神及其思想内涵,同时也不能歪曲历史夸大其词有所失真。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讨论曹操形象的塑造。

一、曹操的人格思想。

曹操是官宦出身,自小受“正统教育” 的影响,有一种治理国家的思想基础。

同时曹操又生逢乱世,结交广泛,使得他的人格思想具有复杂性。

自信、自卑的双重人格是突出表现。

(一)、曹操待人宽容而严苛,乐观而刻薄,率真而猜忌。

曹操的一生都是在自信与自卑之间寻找平衡。

曹操的自卑首先来自于其不明不白的身世。

曹操的父亲是曹**,曹**是曹腾的养子。

曹腾虽贵为费亭侯,却自幼是一个宦官。

曹操父祖对宦官出身之自卑情结的写照!它深深植根于曹操的潜意识中。

曹操的自卑也来自于他的相貌。

《三国演义》中,也只有短短八个字“身长七尺,细眼长髯”。

难怪匈奴使者来朝拜他时,他会自卑到让相貌出众的崔琰顶替他,自己充当卫士站立一旁,由此留下了“捉刀”的典故。

曹操的自卑还来自于他极度的猜疑。

最能反映曹操多疑性格的事件是他逃亡途中杀吕伯奢一家。

相较于隐性的自卑感,曹操的自信更流于外表。

建安四年,张绣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并没有借此报仇,反而执起张绣的手,为他盛宴欢迎,而且让其子娶张绣的女儿,拜扬武将军,表现了非同寻常的气度。

曹操最突出的自信表现是对陈琳。

陈琳原是袁绍帐下的文书,在声讨曹操的檄文当中,把他祖孙三代骂了个狗血喷头。

对此,曹操不仅不生气,反而从纯文学的角度来加以欣赏。

(二)曹操胸襟宽广,却又心胸狭窄。

1、《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能写出如此大气诗句的人自然不应该是小心眼,可曹操偏偏还是小心眼。

荀彧,是大家公认的三国时期正直的化身,他因为功高盖主而被杀;杨修,是因为他总提示曹植而不顾曹操的面子而被杀;许**,为曹操**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人物,因为指着曹操的鼻子大叫“阿瞒,如果没有我你会如何如何”折了曹操的面子而被杀;孔融,一个大才子,因为曹操嫉妒其才华而被杀;更荒唐的是,曹操居然因为华陀不肯留在许都做他的专职医生而被杀,由此截断了中国最早的外科手术,让中国的外科医学晚成熟了一千年。

《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多元化的性格特点》

《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多元化的性格特点》

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多元化的性格特点论文摘要: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诸多英雄人物中以曹操的性格最为复杂。

这一复杂性格的出现,正是罗贯中有意识的艺术追求。

作品通过对曹操的立体塑造成功地展示了动乱的社会现实中曹操的典型形象。

“奸诈”可以说是曹操比较突出的性格特征,但还远远不能把这一形象的丰厚意蕴囊括无余。

本文主要从曹操变幻无常鲜明独特、反差巨大的性格角度来分析曹操多元化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性格复杂在《三国演义》中一共刻画了四百多个人物,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但在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作品通过对曹操的立体塑造,成功地展示了动乱的社会现实中曹操的典型形象,他经常表现出多疑诡诈,但有时也能坦诚待人;他残暴不仁,却又仁慈爱民;他嫉贤妒能,却又能礼贤下士;他经常表现出智谋过人,有时却又显得固执愚蠢;他胸怀宽广、善于听言纳谏,有时却气量狭窄、刚愎自用,……曹操就是这样由多种才能和多种情致构成的一个矛盾的有机体,一个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艺术形象。

曹操形象复杂性格的出现,是罗贯中有意识的艺术追求。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有“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观察一切事物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才能”。

罗贯中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他在保持曹操形象的“定性”的同时,写出了其情感的丰富性和性格内在的复杂性,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从而使该形象获得了真实性、审美性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下面笔者就对《三国演义》中曹操鲜明独特、反差巨大的多元化性格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不仅鲜明独特、而且反差巨大。

罗贯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人物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出鲜明的性格特点,并加以丰富生动的情节,使人物性格呈现出复杂性、立体化。

一、变幻无常、正反交叉的性格。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多变的。

以“赦免张辽”这一情节为例,曹操初欲手刃张辽,暴露出易于冲动和气量狭窄。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研究与分析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史书,讲述的是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权力争夺与战斗。

其中,曹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本文旨在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他的性格、行为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曹操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鲜明而复杂。

在小说中,曹操被描绘成一个既能武功出众,又能政治谋略高超的统治者。

他勇猛善战,在多次战役中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

同时,他还秉持“专权统治”的理念,建立了聚敛大量财富的政权。

这种形象塑造使曹操成为《三国演义》中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二、曹操的性格及行为曹操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人物。

他具有果断、自信和坚毅的特质,善于判断形势,采取有利的措施。

然而,他也有独断专行的一面,以至于经常忽视他人的建议。

此外,曹操还被描绘为一个极富政治智慧的人物。

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僚体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以增加自身权力和财富。

但是这也导致他被视为一个强权统治者,甚至被视为一个暴君。

三、曹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治国理念和战略思维对后来的统治者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他的政权被西晋继承,奠定了中国政权演变的基础。

最后,曹操在文化领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他培养了许多文人学者,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进行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

他的勇武和政治智慧成就了他的成就,但他的专权和冷酷也使他备受争议。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对政治、文化和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对他进行全面的评价,既肯定他的贡献,也对他的一些行为进行批评和反思。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一、本文概述《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吸引了无数读者。

其中,曹操作为该作品的核心人物之一,其形象复杂多面,深入人心。

本文旨在分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以及历史背景,以期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本文首先概述了《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包括其家族背景、政治经历以及在小说中的角色定位。

接着,文章从性格特征、行为方式、政治智慧、军事才能等多个方面对曹操的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探讨了曹操形象在历史上的变迁和演变,以及《三国演义》对曹操形象的塑造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这一文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本文也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考空间,推动对《三国演义》和曹操形象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二、曹操的政治才能与战略眼光曹操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不仅以武勇著称,更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曹操的政治才能,主要体现在他对国家大事的精准判断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上。

他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无论是威逼利诱,还是软硬兼施,都能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能够审时度势,见微知著,因此总能立于不败之地。

曹操的战略眼光,更是他成就霸业的关键。

他能够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天下大势,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官渡之战中,他顶住压力,坚持与袁绍决战,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这场决定性的战役。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他在北方的地位,也为他后来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还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他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因此,他大力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这使得他的帐下聚集了众多杰出的谋士和将领,如荀彧、郭嘉、程昱、夏侯惇等,他们的存在,为曹操的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多疑性格解析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多疑性格解析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多疑性格解析[摘要]《三国演义》是一部描述东汉末年到晋朝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数个政治集团为夺取政权而进行激烈、你死我活的争斗的长篇历史小说。

电视剧《三国演义》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曹操是剧中备受瞩目、最为关键、最具争议的角色。

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魏国头面人物,多疑、诡诈的性格极其突出并伴随其一生,纵有文韬武略,最终也还是难成千古一帝。

他性格的形成,是由三方面的原因所致:深入骨髓的儒家思想;遭人鄙夷的童年;令人胆战心惊的战争环境。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多疑性格的体现;多疑性格的根源罗贯中的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得到了世人的高度评价,他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宝贵财富。

这部小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三国演义》,演绎了自东汉灵帝年间至晋朝百年以来诸多政治集团之间,为争权夺利展开的龙虎争斗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军事冲突。

英雄出于乱世,乱世成就英雄。

从群雄逐鹿,雄豪并起,至曹操、刘备、孙权魏蜀吴三国成鼎立之势,再到天下一统,剧情跌宕起伏,动人心魄。

一、曹操多疑性格的体现电视剧伊始,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曹操,是一位奸雄的形象。

曹操志存高远、气吞山河。

然而,在光鲜的外表下,却带着另一副面具:屡次猜忌,过分敏感、神经质、狡诈多端,绝非常人可比。

曹操杀董卓败漏后仓皇逃跑,反被追杀。

途经中牟县被擒,县令陈宫连夜提审,曹操如实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愿望。

陈宫感念其正义的事业而释放了曹操,自己也弃官不做,收拾盘缠,并决定跟随他。

两人行驶三天到成皋,投奔曹操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借宿。

吕伯奢深明大义,欲与曹、陈把酒言欢,却苦于家中无好酒,便去西村买,很久未归。

曹操认为吕伯奢只是父亲老友而非至亲,怀疑他出去的动机不是买酒。

吕伯奢临行前命下人杀猪款待二人,下人便在庄后磨刀。

曹操听见磨刀声想看个究竟,偏巧听见下人说:绑起来杀了如何。

曹操误以为自己和陈宫要被杀,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杀了吕家八口之后,才看见绑在树上将被杀掉的猪,方知误杀了人。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的两面性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的两面性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的两面性【摘要】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中,性格最为复杂,作者表现性格的手法最为多样化,唯有曹操一人而已。

后人对他的争议最大,他的性格特点反传统、反常理、反逻辑,具有截然对立的两副面孔,看似矛盾,其实统一。

笔者从欺君忠君、狡诈愚蠢、多疑坦诚、残暴仁慈、忌才爱才、大度小气等方面论述了其性格的两面性。

【关键词】曹操人物性格两面性说起曹操,不能不提《三国演义》。

因为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它流传甚广,家喻户晓。

人们了解曹操大多是从《三国演义》中。

它在塑造人物方面运用了“脸谱化”的艺术手法,大部分人物形象都是典型的、单一的,如关羽是忠义的象征,张飞是勇武的代表,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等。

只有曹操独树一帜,作者好像把他写成“奸贼”的典型,但同时又赋予他诸多优点。

可与《红楼梦》中性格复杂的王熙凤相媲美。

其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曹操机智勇敢、豁达乐观、爱惜人才、奖惩分明、体恤百姓、不惮风险;另一方面,曹操又奸诈狡猾、残忍狠毒、疑心重重、虚仁假意。

使得后人给予他毁誉参半的不同评价。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以看作是对他两面性格的高度概括。

如此丰富的性格是有一定来源的。

能将截然对立的性格和谐统一于一身,足见罗贯中大师功力深厚。

曹操性格两面性的具体表现如下:1.欺君与忠君。

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

所有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一个人说了算。

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

曹操在脑海深处便产生了窃国谋逆的念头。

为了观察动静,曹操特地邀请天子“许田围猎”,群臣将校向献帝齐呼万岁,他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并借天子弓箭不还,自行悬带。

《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的性格分析及启示

《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的性格分析及启示

《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的性格分析及启示首先是曹操,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用兵如神的人物。

他思维敏捷,对瞬息万变的战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曹操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拨和安抚措施,尽量保持内部的稳定,以统一国家。

他的战略思维非常独到,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利用信息优势,设计了很多出奇制胜的战略,从而一度令他的势力迅速扩大。

然而,曹操的性格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他心机深沉,果断无情,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的权谋手段,常常伤害到自己的亲属和部下,使得他培养的人才不愿投效。

曹操的这种权术和权力的欲望,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国家的动荡。

这个人物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权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其次是刘备,他是一个非常坚韧、正直的人。

他始终有着为民请命的思想,致力于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

他结交的朋友和提拔的人才,多是一些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他相信“人才是国家宝藏”。

刘备有一颗仁爱之心,对待亲人、朋友和部下都非常宽容和仁厚。

然而,刘备也有较大的缺陷,他常常犹豫不决,缺乏果断,对权谋和政治并不熟悉,导致他在很多战略和政治决策上犯了重重错误。

尽管他的心意是好的,但是在政治和军事上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执行力。

这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在追求理想和公正的道路上,除了有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心愿,还要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最后是诸葛亮,他是一个智慧超群、忠诚正直的人。

他自小崇尚礼仪和学问,研究兵法和政治学,并且敏于察觉事物蕴含的本质。

在蜀汉时期,他担任军师,为刘备建立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和策略。

他遵循着“道法自然”的思想,不仅懂得权谋,也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他和士兵、百姓都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深受大家喜爱。

他非常尊重刘备的决策,无论是对是错,都会全力支持并尽其所长去完成。

诸葛亮的品质不仅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忠诚,更重要的是他能放下一切个人私欲,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才智。

从《三国演义》看曹操性格的复杂性

从《三国演义》看曹操性格的复杂性

从《三国演义》看曹操性格的复杂性2019-08-04《三国演义》是明代著名作家罗贯中的代表作品,是我国章回⼩说的开⼭之作,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说。

它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种种⽃争,并通过这些错综复杂、惊⼼动魄的⽃争塑造了⼀系列各具特⾊、鲜明⽣动的⼈物形象,使之构成了⼀幅绚丽多彩的⼈物画卷。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成功⼈物形象中,⽆论是宽仁爱民、知⼈善任、信义待⼈的开明君主刘备,还是荒淫愚莽、灭国弑君的董卓;⽆论是智慧奇绝、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后已”的诸葛亮,还是武功盖世却⼼胸狭窄的周瑜;⽆论是忠不顾死、义不负⼼、神威勇武的关⽻,还是武艺超群却卑鄙龌的“三性家奴”吕布……这些形形⾊⾊、性格各异的⼈物的成功塑造,都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学史上的⼈物画廊。

然⽽,在《三国演义》中最为脍炙⼈⼝、影响深远的却是曹操这个具有复杂性格的⼈物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个“带着⾃⼰⼼理的整个复杂性的⼈”。

[1]曹操的形象不是⼀个简单的漫画了的⽩脸,⼀个“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概念的化⾝,⽽是⼀个⾮常复杂却⼜丰满的不朽艺术典型。

曹操在三国时代瞬息万变的政治风云中,表现了⼀个封建政治家多⽅⾯的品质和性格特点,概括了⼴泛的社会内容,使其⾃⾝的性格富有极其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并通过它揭露了某些封建统治者的恶劣品质。

因此,曹操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并不是孤⽴存在的,他的性格之所以显得特别突出耀眼,引⼈注⽬,是因为作品透过他集中⽽尖锐的表现了那个时代政治⽃争的全貌。

在中国⽂学史上,很难找到第⼆个像曹操这样深刻、这样充分、这样成功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

他既是⼀个具有雄才⼤略、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个善于玩弄权术、阴险狡诈、残暴凶狠的⼤阴谋家、⼤野⼼家;他有着⽆穷的贪欲和权势欲,但⼜有着⾮常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他的铁腕统治和⽃争策略,极其深刻地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政治⽃争的艺术。

对《三国演义》中人物曹操的分析1

对《三国演义》中人物曹操的分析1

对《三国演义》中人物曹操的分析1第一篇:对《三国演义》中人物曹操的分析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关羽、赵云、姜维……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纵观这些英雄人物,性格最为复杂,并且能够集政治家、军事家于一身者,唯有曹操一人而已。

《三国演义》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忠义,表现出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将曹操刻画成为一个残暴不仁、玩弄权术、奸诈狡猾的‚乱世之奸雄‛。

作者罗贯中通过汝南许劭、南阳何颙之口,对曹操的一生作了总的定性。

尽管如此,他们也不能不承认曹操是‚治世之能臣‛,‚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用聂绀弩先生的话说,‚曹操是实干家‛、‚大军事家‛、‚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于所谓‘炎刘’实有大功‛;‚曹操站的地位高,形象大,方面广,脑子复杂,非封建史家、世俗说话人及一般听众所能理解‛。

近年来,随着《三国演义》、《曹操与杨修》、《曹操与蔡文姬》等影视剧的播出,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较大的‚三国热‛。

这些影视作品和随之产生的影评、剧评,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分析研究,多受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的影响,重在突出其欺君罔上、窃国谋逆、玩弄权术、残暴不仁、虚假伪善、奸诈狡猾的‚乱世奸雄‛这一负面,而忽略了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这一正面。

为此,笔者在反复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并结合晋代陈寿所撰的《三国志》和部分学者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评述后认为:‚乱世奸雄‛曹操,性格最为复杂;前雄后奸、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一生功大于过;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下面,笔者就从曹操性格的多元化、前后两期曹操的对比和一生的是非功过、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三个方面,对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名家指点。

一.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的,很难用一句话两句话给他作结论。

心理曹操资料

心理曹操资料

心理曹操在历史长河中,曹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有人将其视作权谋高手,有人则认为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奸雄。

然而,在心理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对曹操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探究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和动机。

1. 曹操的领导风格曹操作为一位统帅,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

他能够紧密团结手下部队,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且果断地采取行动。

这种领导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曹操内心强大的自信和决断力。

2. 曹操的孤独与焦虑然而,在权谋的背后,曹操也隐藏着深深的孤独和焦虑。

他在政治斗争中屡遭背叛和暗算,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局势,他的内心可能经常处于紧绷的状态。

3. 曹操的野心与自我怀疑曹操自幼家境贫寒,立志要成为一代英雄。

他抱着雄心壮志,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然而,与权力和地位的增长相伴随的是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怀疑。

这种自我怀疑可能不断驱使曹操前行,不愿停歇。

4. 曹操的情感世界除了权谋和政治,曹操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他有亲情、爱情,也有友情。

在他的心底深处,也许隐藏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些情感或许是曹操冷酷外表下最为真挚的一面。

5. 曹操的历史定位曹操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其形象多次被改编为文学作品和电视剧。

不同历史文献和作品对曹操的评价各异,这也反映了他作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总之,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英雄或恶棍,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人。

通过心理学的镜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背后的真实故事。

愿我们在探究历史人物的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人类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奥秘。

浅谈曹操的复杂性格及其成因

浅谈曹操的复杂性格及其成因

浅谈曹操的复杂性格谈起那个战火纷飞、尔虞我诈、阴谋与阳谋共存,英雄与枭雄并起的三国乱世,多少豪杰浮于眼前,这些人物形象丰满而个性鲜明:智诸葛、猛张飞、义关羽、憨鲁肃、帅吕布、狡司马……其中,有个人不得不提,这个人物是英雄?枭雄?还是奸雄?历史上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在我看来,曹操,不是一个简单地大坏蛋,也不是一个恶德恶性的容器,也不像上面提过的人那样性格鲜明,而是一个活的有着复杂性格而以奸为性格主导的人物。

他给我的感受就是:他是一个多面体的十分矛盾的人,很难让人理解透,但是不得不承认他这个人又是那么的真实。

《三国演义》写了曹操的一生, 从孩提之时直到死亡。

他一生都在活动着, 斗争着。

封建时代的英雄的事业心、权势欲, 政治上的阴谋野心, 旺盛的精力, 卓越的政治和军事的才能, 圆熟的政治斗争的手段, 使他先后战胜了许多的敌手, 成为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

皇帝在他手里只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傀儡;皇帝的宝座随时随地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拉到自己的屁股下面来。

人人都说“乱世出英雄”,纵观曹操一生,确实是曹操怀着一颗奸雄的心,也确实做出了不少枭雄想做却做不到的英雄事迹,他收黄巾,讨董卓,败袁术,战张绣,破陶谦,平张邈,灭袁绍,定乌桓,降刘棕,走赤壁,克马超,战孙权,收张鲁,封魏王。

下面我们来看看曹操的复杂性格究竟表现在哪里?(一)、惨无人道但又悲天悯人在看《三国演义》时,大多数人不喜欢曹操,是因为曹操太残忍,太凶狠,杀人如麻,不像刘备那样的仁君,也做不出像为救助百姓而拖垮军队进程,在曹操的世界观里,只要能活命,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说为了保住自己小命,不惜恩将仇报,残忍杀害吕伯奢一家,毫无人味,这是他“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人生哲学的体现;另外,曹操的惨无人道还体现在他的极强的报复心,在得知自己的父亲被陶谦杀了后,曹操兵伐徐州,传令三军,旦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百姓,挖掘坟墓,失去理智的曹操几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特别残暴不仁。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在《三国演义》书中,曹操欺君与忠君、诡谲与诚实、残暴与仁慈、爱才与忌才、利己与大公,这些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

因此,我们应该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曹操。

标签:《三国演义》;曹操;性格;雄才大略:奸邪伪诈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多元复杂。

论人英才许劭评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作为奸雄,曹操的性格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既要看到他的雄才大略,也要看到他的奸邪伪诈。

一、曹操的多元性格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亦正亦邪之人,性格多元复杂,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一)曹操的雄才大略:曹操的雄才大略体现在广纳人才、仁德宽厚等方面。

当然,这几个方面都是曹操性格整体性中所显示的不同侧面。

我们来看看雄才大略的曹操。

1.有仁德关羽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

关羽不辞而别,“诸将皆不平”,意欲“赶上诛之”。

曹操坚持守信不追,“使归其主,以全其义”。

实事求是的评论说:“可见的曹操有宽仁大德之心,可作中原之主。

”之后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回想“不追关公”一事,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2.爱将惜才:爱将惜才是曹操多重性格中最为光彩夺目之处。

其着眼点,在于吸引一大批忠于自己的有为之士,以完成独霸天下之大业。

司马光曾赞扬历史的曹操“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

这里道出了曹操能够囊揽各方奇才的博大胸怀,而真诚地、慷慨地爱将惜才则是其主要原因,《三国演义》对此作了较好的描述。

他两祭典韦,厚爱徐晃、蔡文姬的情景就让人感动至深。

才女蔡文姬被匈奴兵掳去做了左贤王夫人,曹操不惜重金将其赎回,并把都尉董祀配其为夫。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沙》中所说:“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沙,可以肥己时就肥己,而且每一粒都是皇帝,可以称尊处就称尊。

”(二)曹操的奸险诈伪:曹操性格的整体就是由正、负两个系列中那些看来是水火不相容的多种元素组成的,事实上曹操还存在着欺君、诡诈、残暴、利己等元素。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缺陷形成的心理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缺陷形成的心理分析
面对如此难以抉择的困境,不管是谁都会背上沉重的 心理包袱,都需要寻求两者协调统一的方法来平衡内心的 冲突,需要消释那种压住胸口的大石.但是对于高高在上的 曹操,曲高和寡,这种篡逆之心怎么可能告诉他人,只能自 己把这份不臣之心藏在心里,独自承受这份压力以及由此 带来的矛盾冲突.长此以往,曹操矛盾冲突之下得以发展的 性格也就不太可能正常,出现多疑的性格特征也就不足为 奇.当个体无法排解内心的压抑和冲突,自我不能很好地驾 驭本我和超我这两辆马车时,内心的心理隐患就开始趁虚 而入,曹操不健全的性格特征开始左右着他的行为,从而做 出一些令人费解的举动. 2.3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胡 仟,赵富才 (聊城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聊城 252059)
摘 要: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被贯之以“奸”和“雄”.本文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曹 操的性格特征及形成机制,认为曹操具有双重人格和多疑的人格缺陷,并以人格的心理和社会层面为基础,从曹操自卑的童 年经历、叛逆的文化情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三个方面阐述了其人格缺陷产生的原因.
基 金 项 目 :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教育资助项目(SDYY10070)
- 147 -
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此我们把探索的目光放在心理 和社会层面,追溯曹操的童年经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发掘曹操的双重性格特征与缺陷产生的原因,解读一代“奸 雄”的内心世界. 2.1 自卑的童年经历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 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希望 加以改进的— ——没有人能够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 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5]根据这一 观点,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克服自卑感、追求优越感,从而获 得补偿.只不过人们所采取的方式各不相同,由此形成不同 的生活风格和人格.人们克服自卑感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 种:一种是补偿不当,或缺乏补偿,即不敢正视现实,极力掩 饰,并放弃自我改善处境的想法,或过度补偿,即为了摆脱 卑微,极力寻求另外的满足,以掩饰其某方面的自卑感,甚 至不顾别人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陶醉于自我虚幻的优越 感中,甚至表现出某些变态的行为举动;另一种是适度补 偿,就是通过努力将自卑感转化为推动个体追求卓越的动 力,从而获得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模式,其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新的人格模式行事. 一般说来,人格多样化是自我完善的表现,但是人格极端化 则是人格缺陷的表现.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和人格障碍 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人格发展的一种不良倾 向,或者说是某种轻度的人格障碍.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卑、 冷漠、依赖、多疑、自负、偏执、冲动、暴躁等,这些都是不健 康的心理因素,它们不仅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也妨碍其正 常的人际关系,进而对其所涉及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2]
第 28 卷 第 10 期(下) 2012 年 10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28 No. 10 Oct. 2012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缺陷形成的心理分析
一世奸雄曹操固然有其雄才大略,但由于自身的多疑 性格,使他失去了很多优秀人才,民心相离,最后只能占天 时而无法得人和,以致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国家统一,而且 因为多疑个性错失治愈风疾良机、英雄殒命. 2 双重性格形成的心理机制
性格特征不是生来就有的,曹操表现出来的各种怪异 行为特征也不是随意出现的,正如每个人的性格形成一样, 也是在先天生物学差异的基础上,在某种社会文化背景的 影响下,通过不断的社会内化过程逐渐形成的,是遗传和社
人格是个人特有的情感、思想及言行的总和,它包括气 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等.当这些成分彼此失调的时 候,人就会形成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多重人格的突出特征 有:一个人具有两种或多种人格模式,分别在不同的时间里 出现;在某个特定的情境或时间段内,个人会有一种突出的 人格模式,称为主体人格,此时个人所有的情感、思想及言 行都按其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会出现另一身份的痕迹; 个人在某种情绪或精神刺激的作用下,会改变为另一种人
曹操的性格发展不健全,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其主要表 现为双重人格和多疑.曹操的性格很复杂,它由正、负两个极 端系列中那些看似水火难容的多种元素组合而成,如忠君 与欺君、诚实与诡谲、仁慈与残暴、义气与不义、爱才与忌 才、多智与愚蠢、勇敢与胆怯、大公与利己、功德与罪过等, 这正是曹操双重人格的鲜活体现.[3,4]此外,曹操的上述负向 性格特征几乎都与他多疑的性格特征相关,并且其多疑的 性格特征严重超出了常人的限度,多疑是他负向人格的主 特征.可以说,曹操之“雄”源于曹操的正向人格,曹操之“奸” 盖源于曹操之多疑,曹操生平所做的荒唐之事或者令人费 解之事,可以说都与他多疑的性格特征有关.例如在赤壁之 战中,曹操因为多疑,中了周瑜的反间计,将深谙水军的蔡 瑁、张允二将杀害,诸葛亮也正是抓住了曹操多疑的性格, 才冒险草船借箭,这些最终导致了曹操军事生涯中最大的 失利,使得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对《三国演义》中 曹操的人物性格有着非常丰富和生动的描述,尽管众说纷 纭,但大家还是比较公认的把曹操的性格归纳为“奸”和 “雄”.曹操之“雄”自不必说,因为曹操确实是一个很有本事 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他豁达大度、胸怀大志,在“诛宦讨 卓”的宫廷斗争中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董卓专权之时, 曹操“献刀图贼”,其胆识可比荆轲,计划失败后又巧计逃 脱,其机智乃荆轲所不及;逃回兖州之后,矫诏讨卓,招贤纳 士,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在实力不断壮大之后,最终经官渡 之战大败袁绍,统一了我国北方地区.曹操之“奸”在其凶残 狡诈、滥杀无辜,最典型的表现在他屠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可 以说曹操的“雄”,成就了曹操,而曹操之“奸”注定使其成为 中国历史上最富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胡 仟,赵富才 (聊城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聊城 252059)
摘 要: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被贯之以“奸”和“雄”.本文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曹 操的性格特征及形成机制,认为曹操具有双重人格和多疑的人格缺陷,并以人格的心理和社会层面为基础,从曹操自卑的童 年经历、叛逆的文化情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三个方面阐述了其人格缺陷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曹 操 ;双 重 人 格 ;心 理 分 析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60X(2012)10- 0147- 02
《三国演义》凝结了作者罗贯中对人生的真知灼见,作 品以生活为基础,通过人物的个性经历和问题行为来表现 人生的百相,它形象生动、有血有肉,饱含了作者对生活真 谛和人性的洞察,作为心理学工作者尤其是心理咨询师,可 以从文学名著中窥视到人性的丰富和复杂,并获得很多启 迪.[1]在《三国演义》中众多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中,曹操是其中性格最复杂、最丰富的人物之一.学者们对曹 操的人物性格进行了多种不同角度的研究,本文拟从精神 分析理论的视角对曹操这一人物性格进行剖析,探究曹操 的性格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1 曹操的性格诊断
基 金 项 目 :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教育资助项目(SDYY10070)
- 147 -
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此我们把探索的目光放在心理 和社会层面,追溯曹操的童年经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发掘曹操的双重性格特征与缺陷产生的原因,解读一代“奸 雄”的内心世界. 2.1 自卑的童年经历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 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希望 加以改进的— ——没有人能够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 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5]根据这一 观点,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克服自卑感、追求优越感,从而获 得补偿.只不过人们所采取的方式各不相同,由此形成不同 的生活风格和人格.人们克服自卑感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 种:一种是补偿不当,或缺乏补偿,即不敢正视现实,极力掩 饰,并放弃自我改善处境的想法,或过度补偿,即为了摆脱 卑微,极力寻求另外的满足,以掩饰其某方面的自卑感,甚 至不顾别人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陶醉于自我虚幻的优越 感中,甚至表现出某些变态的行为举动;另一种是适度补 偿,就是通过努力将自卑感转化为推动个体追求卓越的动 力,从而获得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