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篇工程概述

一、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

1.工程范围

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新建工程位于抹沟县城南,为城市主干路。本次设计花园路北起南环路,南止白亭路,设计全长2174.698m,道路规划红线宽为40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2.设计内容

按设计合同中要求,本次设计应达到建设部下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本次道路工程设计主要包括: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层、无障碍设计等。

3.设计总原则

(1)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

(2)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完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景观,体现道路的性质与功能。

(3)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便于实施,缩短工期。

(5)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道路性质与技术标准

1.设计依据:

(1)扶沟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提供的l:1000现状带状地形图;

(2)《扶沟县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7)《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TG 50—2001):

(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9)《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洧水路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河南省豫建设计院

(10) 其它有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2.设计标准

(1)道路工程平面设计标准

本次设计花园路纵贯南北,为扶沟县城市道路主干道道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规划标准横断面宽为40米。花园路与南环路、立雪路、大程路、洧水路、大扶路、雕亭路、龙门路、白亭路等道路相交,各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口。其中,东环路为现状道路,洧水路计划近期施工,白亭路东侧正在施工中,花园路施工时应与之平顺衔接,并协调处理施工中与现状道路的衔接施工;其余道路均为规划道路,

本次设计花园路施工时,与规划道路交叉口预留、平面直线通过的形式,今后规划道路建设时一并实施。

(2)纵断面设计标准

花园路所在区域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区,沿线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为53—58m。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上根据现状标高、沿线相交路口标高及起终点路面标高等,综合考虑填挖方工程量、排水工程及己修建的机动车道路面高程等因素后,设计道路纵坡。

第二篇道路工程设计

一、线形设计—般原则

1、在尽量满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线形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根据现状、规划和设计规范要求,确定标准横断面。

3、保证路面横向排水需要,并且不影响行车安全。

4、保证路面在衔接处高程顺畅,不影响竖向设计整体性。与平面、纵断面协调保证景观的连续效果,并与总体规划相协调。

5、便于施工放样,便于市政管线布设。

二、道路设计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Ⅲ级城市主干道;

2、设计车速V=40km/h;

3、道路设计宽度:40m;

4、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年;

5、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

6、路基设计标准荷载:BZZ一100。

三、路基路面设计

1、设计参数’

路面结构设计按路面设计弯沉值为强度指标计算。

机动车道路面设计回弹弯沉值:32(mm/100),非机动车道路面设计回弹弯沉值:53(mm/100)。土基设计弯沉值:310(mm/100)

2、路面基层参数选取

本次设计机动车道基层材料:15cm厚12%石灰稳定土+32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非机动车道基层材料:20cm厚12%石灰稳定土+20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

3、横断面设计

花园路红线宽度为40m,三幅路断面型式,标准横断面为40m=3.5m 人行道(新建)+3m非机动车道(新建)+5m绿化带(新建)+17m动车道(新建)+5m绿化带(新建)+3m非机动车道(新建)+3.5m人行道(新建)。

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以2.0%的单向横坡,路拱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形式。人行道以%的单向横坡坡向机动车道(详见标准横断面图)。

4、道路结构设计

机动车道总厚度为55cm,路面结构:3.5cm厚沥青混凝土(AC一13C)+4.5cm厚沥青混凝土(AC-16C)+32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碎石=4:12:84,分两层施工)+15cm厚12%石灰土。

非机动车道总厚度为45cm,路面结构采用:5cm厚沥青混凝土(AC 一13C)+20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碎石=4:12:84,

分两层施工)+20cm厚12%石灰土。

人行道总厚度39cm,路面结构采用:6cm厚人行道步砖+3cm厚1:6干拌灰砂+15cm厚Cl5无砂大孔混凝土+15cm厚12%石灰稳定土。

5、结构材料说明

(1)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结构层分两层碾压,压实厚度每层均为16cm,按路面平行线摊铺碾压,保证摊铺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压实度应达到98%以上。基层材料中水泥采用优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中SiO2、A12O3和Fe203的总质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大于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g。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中碎石采用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集料级配范围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表骨架密实型级配的要求,配合比设计最终依据工地试验室试验数据为主。

(2)石灰稳定土(石灰:土=12:88)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压实度应达到95%以上;l2%石灰土底基层中石灰质量应符合GBl594规定的IIl级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术指标;石灰土集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3mm。混合料需拌和均匀,有机质含量大于和等于10%或硫酸盐含量大于或等于0.8%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

(3)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要求采用A H.一70,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技术指标应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规定。

侧石的线性直顺度要求达到≤20mm(20m长度)。

路面抗滑标准为:竣工验收时的摆式仪测定值F0≥45,构造深度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