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文献综述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第一篇:教育类文献综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荟萃。
随着人们对知识含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述教育类文献。
一、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古代,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和宗教机构中进行的,而且通常只面向少数人群,如贵族、士兵和祭司等。
到了现代,随着教育的大众化和全球化,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部智力,包括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和谐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包括传统的讲授、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实践教育等。
而最近提出的新型教育教学方法是“反转课堂”和“混合式学习”,它们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教育的改革教育改革是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的,它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之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需求。
教育改革的重点包括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和学校管理等。
而关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最近有不少研究成果,它们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义。
总之,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篇:教育类文献综述教育是一个人从身体和心灵两方面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在社会各个层面中适应和融入的过程。
作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始终在不停地变革和前进。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来综述教育类文献。
一、教育的类型教育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个类型。
每个类型的教育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标。
《数学美育教育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
数学美育教育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数学美育研究现状西方国家很早就有对数学中存在美的思想认识。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72-公元前497)首创“美在形式”的理论,宇宙的本质在于数学美的数量和意蕴。
此后,西方学者延续了数学美的研究传统,包括数学美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从资料发现,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似乎还没有得到国内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数学思维的启发作用,即数学美作为一种方法论。
目前,学生兴趣普遍缺乏,认为数学是枯燥的或无用的数学学习,许多外国学者已经意识到重视数学的审美价值,以改善情况。
例如,Howard Gardne1认为审美因素对学习很重要,各种智力需要审美支持,数学也不例外。
通过数学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有助于保持直觉的审美方式,并与逻辑思维能力相协调。
此外,数学美感也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周围的积极情绪体验,形成独立和健全的个性和个性特征”。
Eisne2认为一种用审美视觉理解现实的认识方式。
该方法与其他认知方式,如科学探索(科学思维)是同样重要的是,“审美认知感知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提供了不同的观点,从而忽视它,无疑会降低人们的生活体验和对世界的解释能力。
此外,他还列举了审美认知的几个功能:情感激励、权威挑战、内在力量的生成和事物整体的获得。
一般来说,对数学教育中的美的应用,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通过审美经验和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的学生,并与数学本身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数学教育发展纲要和数学课程改革蓝图。
在各个国家数学课程的分析,发现各国数学课程目标放在突出地位的文化素养,是数学课程应重视人类文化的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英国的《考克罗夫特(Cockcroft)报告》中指出,“数学内在的趣味性和它对许多儿童和成人1Howard Gardner. Blending art and geometry with precision[J].Arts & Activities, 130(1):462E.Eisner. Aesthetic modes of knowing[M]. In E.Eisner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ways of knowing:Eighty-fourth yearbook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1985:23-36.所产生的吸引力”是实施数学教育的基础之一;新出台2000年课程标准(Curriculum2000)中认为:“……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它能在学生第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发现更优美的解法或是突然领悟内在联系时,激发他们的愉悦和.惊喜。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摘要:智慧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学习、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者们通过对智慧教育概念、现状和特点、智慧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进行深入了解后,从智慧教育背景下自主学习理念的树立、智慧课堂学习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体系建设和自主学习习惯养成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智慧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智慧教育时代。
智慧教育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载体,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新型教育体系。
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学习环境为平台,以大数据为基础,促进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按照自己的要求与能力,开展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
它实质上就是知识内化,知识迁移。
所谓自主学习,其含义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选择与判断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及自我监控能力,探究及创新意识,实践应用能力。
一、研究背景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选择与判断,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智慧教育中,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智慧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而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被视为智慧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智慧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学习、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地对自己做出及时反馈,善于自我评价。
随着智慧教育的兴起,自主学习与智慧教育将在更多的领域、更多的环节实现融合。
教育研究方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聊城大学
第一章测试1.题录、索引、题要、文摘等属于文献检索中的()。
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C:三次文献D:二次文献答案:D2.对于一个新出现的教育问题的研究,比较适宜的资料检索的方法是()。
A:引文查找法B:顺查法C:逆查法D:综合查找法答案:C3.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是()。
A:教育档案B:书籍C:报刊D:电子信息检索系统答案:B4.以下属于三次文献的是()。
A:索引B:动态综述C:教育文摘D:政府出版物答案:B5.教育文献综述就是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概括性的有系统的罗列。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在教育观察法中,主要用于对儿童成长和发展所做的传记式记录是()。
A:日记描述法B:行为核对表C:轶事记录法D:连续记录法答案:A2.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特点()。
A:有翔实的观察记录B:有明确的观察目的C:其他选项都是D: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答案:C3.历史上最早运用日记描述法研究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教育家是()。
A:杜威B:苏霍姆林斯基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答案:D4.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
A:非结构式观察B:直接观察C:结构式观察D:参与性观察答案:C5.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C: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D: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答案:A第三章测试1.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A:态度性问题B:封闭式问题C:开放式问题D:事实性问题答案:C2.访谈调查最大的优点是()。
A:容易进行深入调查B:灵活性强.C: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D:使用较复杂的访谈提纲答案:B3.一份调查问卷中,放在问卷后面的问题是()。
A:牵涉个人问题的问题B:能引起兴趣的问题C:被试的基本资料D:简单的问题答案:A4.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
智慧教育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多模态学习分析研究进展与前瞻
智慧教育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多模态学习分析研究进展与前瞻智慧教育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应用智能化技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多模态学习是指学习环境中同时包含多种媒体形式的学习材料和工具,以满足不同学习习惯和风格的学生。
近年来,智慧教育和多模态学习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法,对多模态学习在智慧教育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前瞻。
首先,在智慧教育领域中,多模态学习的研究主要包括多模态数据分析和多模态教学设计两个方面。
多模态数据分析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多种媒体形式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学习分析,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反馈。
多模态教学设计则关注如何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工具,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其次,多模态学习的研究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如何有效地整合多种媒体形式的学习材料和工具,以实现个性化、自适应的学习支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其次,多模态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需要高度复杂的技术手段和算法支持,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限制和难题。
此外,多模态学习的效果评估和测量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缺乏相关的标准和方法。
最后,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进一步研究多模态学习对学习者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影响,以及不同学习风格和习惯对多模态学习的反应。
其次,可以探索如何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型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多模态学习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将多模态学习与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深入的融合,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多模态学习在智慧教育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深入研究多模态数据分析和多模态教学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智慧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多模态学习对学习者的影响和效果评估的方法,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合作,以推动智慧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智慧教育: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多模态学习分析研究进展与前瞻
智慧教育: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多模态学习分析研究进展与前瞻摘要:多模态学习分析是指利用“多模态”的思想和方法对学习者的内在学习状态、特征与变化进行深度诠释,旨在挖掘学习规律、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精准教学。
在教育大数据研究范式下,多模态学习分析应运而生并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
运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对国内外多模态学习分析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当前多模态学习分析研究聚焦于数据采集、数据融合和数据建模三大方面。
在数据采集上,得益于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文本、语音、动作、表情、眼动、生理等模态数据备受关注且获取方式愈加便捷;在数据融合上,主要以数据层融合、特征层融合、决策层融合为主,因应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混合式融合初见端倪;在数据建模上,涌现出面向知识、认知、情感、交互状态的学习者模型,且基于多元学习状态的整体性模型日益受到重视。
未来多模态学习分析研究应加强情境感知,实现场景数据的混合采集;深挖理论基础,促进数据融合的科学精准;重视情境依存,强化数据建模的情境适用。
关键词:多模态学习分析;数据融合;数据建模;学习者模型;系统性文献综述一、引言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要建立高效利用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2021),激发和提升数据要素赋能作用,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在教育领域,激发和提升数据的创新驱动作用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新趋向。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数据的赋能作用逐渐普及,使得教育研究从“假设驱动”走向“数据驱动”,催生并孕育出“教育大数据研究范式”(赵佳丽等,2020)。
在此背景下,多模态学习分析(Multimodal Learning Analytics,MMLA)悄然兴起,并走入人们的视野。
它打破了传统评价仅仅以计算机为介导的单一渠道(如在线学习管理系统、社交网络环境)获取单一模态数据的局限,主张通过捕获、融合和分析跨情境、跨空间等更为复杂开放的学习环境中的语音、行为、表情、生理等多源异构数据,解释和预测学习者的行为习惯、认知规律、心理状态与情感变化。
文献综述
如何做文献综述一、什么是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的界定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信息资料后,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2.文献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
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
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
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二、为什么要开展文献综述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摘要】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
在儒家教育思想研究中,提出了儒家注重礼乐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特点。
道家教育思想强调自然和心性的培养,提倡“无为而治”的教育方法。
墨家教育思想注重爱与和平,倡导普世的教育观念。
Legalism教育思想则强调法治和严格的规范,主张以法律来管理教育。
通过总结回顾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文献综述,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Legalism教育思想,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文献选取,总结回顾,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也愈发深入和系统化。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包括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Legalism教育思想等,每种教育思想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思想家们对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体系。
这些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后世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教育的渊源和特点,为当代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也可以促进中西方教育思想的交流与对比,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综述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一直是教育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文献综述,探讨不同学派的教育思想特点及其影响,从而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发展轨迹和文化传统。
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文献综述 幼儿园园本课程
研究文献综述一、引言幼儿园园本课程作为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基础和起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幼儿园园本课程在课程研究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旨在对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概念与内涵幼儿园园本课程是指园方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特点,依据幼儿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通过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制定并实施的一套完整、连贯、系统的课程方案。
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在幼儿成长的各个领域提供宽广、多样和丰富的经验,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发展历程1.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幼儿园园本课程逐渐形成并得到推广。
2. 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随着教育理念和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幼儿园园本课程逐渐走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3. 21世纪至今,幼儿园园本课程持续推进,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不断创新。
四、国内外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研究现状1. 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对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研究日益深入。
研究者主要从课程理论、课程实施、教师角色、家长参与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在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方面也有较多的经验和成果。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课程设计、评估和实施方法等方面,对我国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五、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 发展趋势随着国内外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幼儿园园本课程将朝着个性化、多元化和包容性方向发展。
2. 挑战在实际推进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人员培训、资源投入、实施效果评估等多方面的挑战和障碍。
六、结语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本文对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研究文献综述,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推动幼儿园园本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
物理教师实践智慧凝练表达的文献综述
物理教师实践智慧凝练表达的文献综述作者:刘红娟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3年第11期智慧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实践智慧.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启迪智慧的过程,“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只有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新课程的实施呼唤教师的实践智慧.这要求教师需要吸收新的理论营养,也需要从实践中反思学习,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发展自己的实践智慧.“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之上的教师能力本位的发展,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的实践智慧的发展.”“智慧”一词是个古老的概念,内涵非常丰富.据《辞海》解释:“智”的意思主要有:①聪明;②智慧、智谋;③通“知”.“慧”的意思主要有:①智慧、聪明;②狡黠.“实践智慧”是由希腊文phtonesis翻译而来,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指出“实践智慧”是就那些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事情采取行动的真实的、伴随着理性的能力状态.对教师而言,教育实践智慧和理论智慧构成了教师教育智慧的完整统一.教育实践智慧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它来源于教学经验,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和反思,将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提升,使其内化为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包括教师个人对教学的认识,经由个人领悟上升为个人教育理念的能力.本文强调要正确认识教师实践智慧的内涵,希望中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寻求智慧,经过其个体经验积累、体悟反思,以凝练表达的方式呈现其基本特征,而逐渐形成的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做的一种综合能力.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教育大辞典》中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教育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田慧生教授将教育智慧界定为: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王鉴教授认为教育智慧是教育情境中的智慧性行动,是教育的实践语言——它是在教育时机行动的语言,是教师对教育情境的即刻的投入.教育智慧意味着教师在教育情境中能够保持瞬间的、积极的行动,从情感上、从反应上,由衷地行动.徐继存认为:“教学智慧是一种关于教学饯行的知识,并以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饯行为自身的目的. ”“将教学观念的改造与教学实践反思结合,才有可能趋向教学智慧的境界.”林存华认为:教师智慧是“教师基于自己独特的个性,并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形成的对教育活动的批判性认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杜萍认为:“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敏锐机智并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景而生成的一种达到融通共生、自由和美境界的综合能力.”郭晓娜、靳玉乐认为:“反思教学是智慧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在自己的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反思、提升的结果.吴德芳在《论教师的实践智慧》中提出,实践智慧通常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现:一、就教学过程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知识传授的超越.二、就教学方法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一种教学机智.三、就教师发展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它的基本特征有:一,动态生成性.二、不可言说性.三、独一无二性.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邓友超研究员及李小红在《论教师实践智慧》中提出实践智慧有三层要义,强调追求教育合理性的追求.又强调对当下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还强调教育道德品性的彰显.鞠玉翠认为,教师实践知识是回答“怎样做”和“如何做”的问题,是具有实践旨趣的知识.教师实践知识不是来自于公共领域和通过外部培训所接受的种种理论,而是来源于教师在专业知识场景(教育现场)中的,通过实践和体验所获得的“经验的全部”.甚至教师在成为教师之前,所经受的教育经历以及所产生的零星的、无意识的关于教育的认识,也被认为是教师个人理论的萌芽.国内有很多知名物理教师,他们的教育智慧深深影响这一代人,署名为九月奇迹的作者就曾经撰文《追寻教学创新的脚步——黄恕伯老师教学思想简介》,详细的介绍了黄老师几十年来物理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这几年中学物理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每年都会选拔出很多全国级别的物理教学名师,这些老师各有特色各有专长,对物理教育教学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悟,他们的实践智慧也是有待凝练表达的.2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最早集中论述实践智慧的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智慧由普通认识产生,不从个别的认识得来.”“智慧就是关于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在他看来,越是具有普遍认识的人就越有智慧,越是具有原理知识的人就越有智慧,因此,哲学家就是充满智慧的人.以奥迪(Audi,R.)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强调“真实的、伴随着理性的能力状态”,认为实践智慧就是追求合理性,深思熟虑和给出理由是其中两大关键.以里弗(Reeve,C·D·C.)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则强调“采取行动一.认为实践智慧就是对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为了确定自己处于何种环境,实际采取的是何种行动,“拥有实践智慧的人就必须具备实践感知”.“如果说感知仅仅是感知目前在场的,那辨别力则要求更加精致地抓住情景的特征”.实践智慧是一个“动态的、顿悟的、灵活的概念,可以称之为实践顿悟”.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创建其成功智力理论时提出了“实践性智力”的概念,他的“实践性智力”与“实践智慧”实为同一概念.他认为实践性智力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实施,具有实践性智力的人“明白重要的不是已经拥有多少经验,而是能从这些经验中获得多大的收益”,“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实用性智慧,以适应周围的环境”.英国近代哲学家洛克也提出,“我对于智慧的理解和一般流行的解释是一样的,它使得一个人能干并有远见,能很好地处理事务,并对事务专心致志”.在他看来,智慧是有德行的绅士所须具备的品质之一,具体表现在能够运用知识、经验、能力来处理实际的问题.由此可见智慧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从实践反思与经验中不断获得的、合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的智慧、发现的智慧和规整的智慧.杜威认为实践智慧就是一种深思熟虑(deliberation),能够深思熟虑的人就是最有实践智慧的人,deliberation来自拉丁文libera,其字面意思就是“权衡(to weight)”.要权衡好,就必须有刻度(scale).引申开来,深思熟虑就是首先形成各种可供判断的备选方案,然后加以选择.在杜威看来,一个最有实践智慧的人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更广泛地、更细致地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然后从已经被注意到的东西中更谨慎地选择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恰恰指向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可见,实践智慧是个体在具体情境中应对不确定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素养,由个体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辨别力与良好的判断力、伦理意识及行动能力等构成.这些不同理解分别刻画了实践智慧不同的规定性,只有把它们整合起来.我们才可以把握实践智慧的丰富内涵.上述关于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文献,对我国教师实践智慧发展的研究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但已有研究中多数从探讨教师实践智慧的概念,理论剖析等层面进行考察,注重对教师整体的研究,缺乏对教师中特定群体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3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有关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反思已有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第一,近年来关于教师实践智慧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很多,概念的使用也非常普遍.然而,比较中不难发现,人们对“教师实践智慧”这一概念的理解尚存差异,概念内涵指向不一致,造成了论述上的偏差.第二,近年来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新课程背景中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其实践智慧与知识的相关研究,其中,大多是从宏观上去描述与把握,而对微观的课堂生活场景中的相关研究态势不强,导致教师的实践智慧研究缺乏一定的课堂语境.第三,尽管许多学者采用一些叙事的、生活史分析等质性研究方式来研究,但是缺乏从凝练升华的角度对教师实践智慧成长的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已往的研究只是描述教师思想、知识结构和教师发展的终极目标,如优秀教师的品质、专家型教师的特征等,而对教师的实践智慧凝练表达缺乏全面系统的整理.对教师实践智慧成长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特征以及促进教师实践智慧成长的有效策略缺乏研究.第四,缺乏对教师实践智慧成长的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教师实践智慧成长受多种因素制约,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和系统过程.例如,中学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远不如和大学教师,中学老师的研究氛围也不如大学老师系统科学持续,如果对这些影响因素缺乏分析研究,那么我们就无法优化教师实践智慧成长的环境以及为其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摘要】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一直是历史学者和教育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教育思想。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总结和分析,揭示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和不同学派的特点。
在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这篇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内涵和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文献综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基本特征、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重点。
1. 引言1.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的背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影响着中国教育制度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多种流派和思想体系,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方式,还可以为当代教育事业提供启示和借鉴。
通过对古代教育思想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教育文化,探索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和理念。
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的综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的综述,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以及各家学派在教育领域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教育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探讨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并对当代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意义在于为今后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和理论支持,为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空间。
通过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促进对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关于窦桂梅教学理念的文献综述
窦桂梅教学艺术特色文献综述长岭县第三小学韩勇一、前言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
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
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
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
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
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
”在六年的实验中成绩突出,1999年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的一等奖。
1995、1997年两次参加国家级的教学比赛都获一等奖。
1998、1999、2001、2002、2003年《人民教育》分别在“教师风采”、“新星舞台”“世纪演讲”“今天怎样当老师”等专栏介绍她的先进事迹、教改经验及教学思想,并先后到全国许多地方做专题报告和观摩教学几百余场。
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爱是一堆细节》《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四本个人专著以及《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主编或参编7本著作,发表文章近百篇。
窦桂梅先后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政府命名的“省管专家”,省首届“五四奖章”获得者,省三八红旗手,省师德标兵……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赴京得到江泽民、朱镕基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
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以及全国各地做专题报告。
2002年作为国家西部义务讲学团成员到内蒙等地讲学。
相信,新的工作环境也会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当你翻开《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时,你会强烈地感受到我在天天阅读着75个孩子的75本天书,阅读和欣赏着人类最伟大的生命杰作。
关于人工智能对英语教学变革的文献综述
1人工智能的文献分析从文献分析角度来看,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搜索“人工智能”合并“教育”为关键词,显示有发表文献共357篇;搜索“人工智能”合并“教学”为关键词,显示有发表文献共322篇;搜索“人工智能”合并“英语教学”为关键词,显示有发表文献共46篇;搜索“人工智能”合并“高等教育”为关键词,显示有发表文献共42篇;搜索“人工智能”合并“基础教育”为关键词,显示有发表文献共15篇;搜索“互联网”合并“英语教学”为关键词,显示有发表文献共91篇。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2014—2019年期间(因为2019年只统计了1—4月的数据,所以2019年均为下跌趋势)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三个趋势:第一,“人工智能”合并“教育”、“人工智能”合并“教学”和“人工智能”合并“高等教育”为关键词组合搭配发表文献数量多且呈现上升趋势;第二,“人工智能”合并“英语教学”以及“人工智能”合并“基础教育”的关键词组合搭配文献占的数量相对较少,但是总体也为上升趋势,与其他关键词组合搭配趋势相似;第三,“互联网”合并“英语教学”关键词组合搭配在2017年达到巅峰后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证明随着人工智能的急速发展,研究趋势已逐渐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方向转变。
因此,综合以上三个趋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研究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人工智能应用与展望文献数量较少,但势必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2人工智能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与研究在教学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不论是北师大的“未来教师”机器人,还是江西九江学院机器人教师“小美”,都在部分高校开始测试运行,为日后在不同学段的教学领域的广泛使用奠定了基础,为日后中小学教学变革的推进奠定了实践基础。
2.1学校职能的转变任友群(2019)提出,未来的学校将会是一个注重个性、尊重学生发展的智慧孵化基地,未来的学习将更多地走向自适应的个性化学习。
因此,学校不再是被动地为未来职业做准备工作的场所,而是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主动地提供“精准服务”的地方,即学校的职能将变为主动地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以及为学生终身学习、学生个性化培养做准备。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进行了综述。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中,分别探讨了传统教育观念与实践、儒家教育思想的演变、道家、墨家、法家等教育思想的特点以及佛教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探讨了其他影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因素。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点,对现代教育理念提供了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文献综述、传统教育观念、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教、现代教育理念、研究方向。
1. 引言1.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的背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复兴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实践。
这些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和塑造了古代中国人的教育方式和价值观念。
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教育启示。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综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在历史背景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其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启示,为未来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和启示,并探讨其在当今教育实践中的现实意义,以期促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的明确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价值导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教师发展文献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学者们开始关注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这些研究也逐渐在欧美盛行。
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教育领域的学者才开始真正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很丰富,我国学者对其的认识主要可归纳成两类观点:第一种观点强调教师专业化的过程,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教师职业,重视教师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1 。
此外,该观点的学者关注和研究教师专业的发展历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守则等,研究目标在于教师外在和专业性等方面的提升。
正如霍伊尔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的每一个阶段,掌握良好的专业实践所获取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发展过程”2。
第二种观点主要强调教师的个体发展,重视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升,研究目标是实现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和专效情意等方面的内在培养3。
如学者哈格里夫斯和富兰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通过在职教育或者培训获取特定方面的发展,特别是促进教师在教学技能、目标意识和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4。
在阅读众多文献之后,不难发现,更多的学者倾向于从第二种观点出发来诠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比如有的学者通过分析专业、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三个概念,来诠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并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由一位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5 。
也有学者在其文章中提到,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据,并规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延6。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和终身的过程,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与锻炼,不断更新自我专业知识,提高全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那末,这一发展过程是如何进行的,遵循着何种规律与原则。
对此,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研究路向。
我国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
瑞吉欧课程模式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文献综述
瑞吉欧课程模式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主要从理论基础、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以及课程特色和教师观、儿童观这八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瑞吉欧课程模式。
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瑞吉欧课程模式给我国幼儿教育所带来的启示,以期促进我国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瑞吉欧;课程模式;课程特色;启示瑞吉欧.艾米丽娅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它在马拉古兹的发起和领导下,凭借市政府、社区民众、家庭、学校的全力参与和合作,逐渐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与设计的方法,这一整体被称作瑞吉欧教育模式.[1]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引起了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介绍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课程模式以及其为我国当代幼儿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般而言, 一种课程模式由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和知识论方面的观点)和课程本身所包含的要素(即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两方面组成。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以下简称瑞吉欧课程)也包括这两部分.一、瑞吉欧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一)瑞吉欧良好的文化氛围瑞吉欧人有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及社区合作观念,其家庭以及社区之间都保持亲密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幼儿经常体验到大家庭式的合作分享气氛。
这种社区文化理念体现在教育系统中就表现为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儿童之间以及家长、社区成员和教育者之间的积极合作.因此,民主参与和合作就成了瑞吉欧课程模式的一大特色.另外,瑞吉欧人特别关注个体与集体学习的关系问题。
他们认为儿童是在集体互动中发展自我的,此处的集体由儿童、家长、教师、学校成员、社区成员等共同组成。
集体学习有诸多益处:1。
可以将儿童个体的认知、情感、审美等各个方面的学习联系起来,有效地避免知情意与个性发展的割裂 2.儿童从集体中通过内部的比较、讨论和修正还能起到个体独自学习达不到的效果3。
集体学习能够产生有益于解决认知冲突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及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形成。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南昌大学
第二章测试1.书信是一种文献吗?A:是B:不是答案:A2.文献综述是一手文献吗?A:不是B:是答案:A3.期刊论文是二手文献吗?A:不是B:不一定C:是答案:B4.以下哪段内容是比较完整的论证?A:团队合作是完成工作的必要条件。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工作。
团队合作与完成工作是密切相关的。
当大家像团队一样工作时,成功就会来临。
B:团队合作是致力于长期工作的小组成功完成其任务的必要条件。
我们得出这一结论是基于下面的研究:X发现当工作小组致力于共同解决问题和共同合作时,团体的交流和生产力就会增加。
研究Y发现当团体拥有有效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和行为时,团体的绩效就会提高。
研究Z根据个体成员对团体任务、合作和统一的理解测量了团体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如果这些因素都是积极的,那么就预示着较高的团体绩效和生产力。
C:团队合作是完成工作的必要条件,因为个体需要发现能够有效工作的方式。
个体要独立地工作才可以更有效。
团队的核心责任是让所有成员有自己的空间。
研究发现个体身份是一个群体保持凝聚力所必需的。
研究也进一步说明个体身份可以抵制团体迷思,可以为创新性工作打下基础。
答案:B5.写文献综述的根本意义在于?A:分析研究问题B:解决研究问题C:发现研究问题答案:C第三章测试1.文献综述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A:是B:不是答案:A2.基本文献综述用于展现有关某个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
A:不是B:是答案:B3.高级文献综述用于揭示一个研究问题,从而深入研究。
A:是B:不是答案:A4.研究兴趣和我们的个人生活经历没有关系?A:有B:没有答案:A5.研究论题需要有边界吗?A:需要B:不需要答案:A6.回顾文献是不是只用看电子文献?A:不是B:是答案:A7.回顾文献是不是文献越多越好?A:不是B:是答案:A8.研究问题不包括以下哪个部分?A:问题角度B:提问者C:问题指向对象D:问题指向内容答案:A第四章测试1.问卷根据使用的目的不同,可分为描述性问卷和分析性问卷。
利用智慧教室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利用智慧教室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教室环境成为了现代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智慧教室通过融合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智能化、互动性强的研究环境。
这种教室环境的设计目标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使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更加独立、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智慧教室环境提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研究动力和研究成效。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手段,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首先,我们将设计一份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智慧教室环境的认知和利用情况。
然后,我们将观察学生在智慧教室环境下的研究行为和表现,从而评估其自主研究能力的提升情况。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智慧教室环境的设计与布局:通过合理的空间布置和设备配置,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供适宜的研究环境。
2. 互动教学工具的应用:利用智慧教室提供的互动教学工具,如电子白板、研究平台等,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3. 多媒体资源的利用:通过智慧教室提供的多媒体资源,如教学视频、网络课件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自主研究能力。
4. 研究评估和反馈机制:利用智慧教室环境提供的研究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其自主研究能力的发展。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智慧教室环境对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2. 不同策略和方法在提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方面存在差异,需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策略和方法。
3. 学生对智慧教室环境的认知和利用程度与其自主研究能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有助于教师和学校更好地利用智慧教室环境,提升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智慧教室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关于教育数字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数字化的文献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浪潮。
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在逐渐改变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教育体系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教育数字化的现状、影响和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教育数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数字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引入数字技术,将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在线教学或混合式教学。
在一些发达国家,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教育的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教育数字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较快增长。
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数字化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数字化教学实践。
越来越多的教育科技公司涌现,提供各种教育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学校和教师的需求。
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能化教学工具的广泛应用,例如智能白板、虚拟现实技术等,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二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三是在线教育的普及,促使学习者跨越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四是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全球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
二、教育数字化的影响及意义教育数字化对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教育数字化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教育数字化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果;教育数字化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细化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数字化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推动了教育的开放和创新。
在数字化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和讨论,扩展了学习的范围和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智慧文献综述近年来,“教育智慧”这个词在我国教育理论界越来越频繁地被论及,但论者们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却并不一致。
纵观各种与教育智慧有关的研究,学者们并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
仅就提法上,就有“教育智慧” 、“实践智慧”等多种相类似的表述。
这些提法大都是指:教师个人所拥有的一种介乎教育理论认识与教育实践活动之间的,直接影响教育活动及其效果的素质、能力、动机、态度、信念、人格等因素的综合体;大都具有不可言传、动态发展、个体独特性、与具体情境联系紧密、复杂性等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特性;且都被誉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许多有关教育智慧的研究都援引了加拿大现象学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MaxVan Manen)的论述。
但需要注意的是:范梅南论述的重点是教育机智,在提到教育智慧时他使用的是pedagogical thoughtfulness仅就范梅南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The Tact of Teaching:The Meaning of Pedagogical ThoughtfulnesS)》一书来看,译者对于pedagogical thoughtfulness的翻译成了“教育思想”、“教育的智慧性”和“教育智能” 。
而在我国,有学者在分析“智慧” 一词时认为,“智慧”在心理学层面上相当于intellingence,在社会学层面上相当于sensiblenes§在哲学层面上则相当于wisdom。
可见,范梅南所提到的教育智慧与我国许多研究者所说的教育智慧概念并非完全一致。
范梅南在论述教育机智的时候提到“教育智慧(pedagoigical thoughtfulness”的概念,是为了说明“机智(tact)”概念中自在地包含行动的意蕴,而“智慧(thoughtfulness)”这个概念则更多地具有心灵的因素。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说,机智是智慧的表现。
“没有智慧就没有机智,没有机智则智慧只不过是一个内部状态而已。
从某种意义上说,机智与其说是一种知识形式,还不如说是一种行动。
”在他看来,教育智慧(pedagoigical thoughtf uln ess 似乎是一一种反思能力”,而机智(tact)则是一种“全身心的行为能力” 。
尽管“在教育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具体经历中的行动可能并不是反思性的(从一个缜密反思的决策的意义上说不是) 。
但是这种行动应该是全身心投入的,它获益于反思” 。
范梅南曾说过“我认为我创造了‘教育的智慧性与机制性'的概念” ,其主要强调的是,教育学作为一种实践性学科应该转向体验世界,关注现实教育活动中直接起作用的机智,而不是一味地在有关教育的事实和价值中去寻找方法和进行哲学思考,因为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它们“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做” ,尽管它们“对了解如何进行教育行动很重要” 。
显然范梅南所说的教育智慧与教育机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然而,在我国对教育智慧的研究论述中,有大量的与范梅南提出的教育机智相似的特点描述被加诸到教育智慧的概念之上。
比如,介于实践活动和理论知识之间,其习得过程和机智有别于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具有瞬间即时性、不可言传性、随机偶然性、情境性、复杂性、个体独特性,表现为一定的理解洞察力、反思能力、创造能力等,能够有效解决教育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包含一定的价值取向、信念、情感因素等等。
这些描述虽然对于理清教育智慧的概念来说,有混淆教育智慧与教育机智之嫌,但是这些描述的大量出现也正好说明研究者们比较一直地认同了教育智慧与教育机智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都从教育智慧的表现层面认同了教育机智。
也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对现实问题时的各种机制行动就是其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
在我国,研究者们的确是收到了现象学教育相关理论的很大影响,都开始关注教育理论与现实之间的中介因素,开始认同其对于教育实践所起到的直接和微妙作用,对于这种介乎理论与时间之间的中介因素的特点也有了一些共识,对其所能产生的作用也有了一些较一致的认识。
然而,与范梅南不同的是,我国研究者倾向于建构一个大而全的教育智慧概念来统摄教师所具有的这种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有所影响的所有元素,包括:教师个人素质、各种品质、发展的各种能力,理论水平、教师的人格特点、价值观、教育信念、生活态度,艺术修养等;为了强调其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及其动态发展的特点,甚至有论者将教育智慧的概念表述为是一种“行动” 。
这种对于教育智慧概念纷繁复杂的建构,导致了教育智慧的说法难以一致,并呈现出多样化。
关于教育智慧概念,国内已有的研究中有从哲学、词源以及心理学等方面探讨“智慧”的含义,然后再联系教育领域,分析“教育智慧”的含义;也有从教育智慧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意义来定义教育智慧;还有将“教育智慧” 看成是教师教学知识、能力等方面素质的综合,是教师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的统一体,甚至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发到一定程度后达到的境界。
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许多以“教育智慧”为题的文章其中对教育智慧的理解却并不相同,但是众多研究者都认同了教育智慧的实践性、创造性、即时性、复杂性等特点,这是本研究可以依托的基础。
关于教育智慧的形成,也有一些研究,多数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推论或从现实案例中归纳总结。
有的研究认为教育智慧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实践、离不开反思;也有一些认为教育智慧的获得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关。
但是并没有对其具体的形成过程特点进行研究,对其影响因素的推论也仅仅是从理论的层面进行的。
笔者认为,对于来源于实践又直接指向实践的教育智慧,缺少基于实践的研究是遗憾的。
(一)什么是教育智慧关于教育智慧究竟是什么的问题,目前国内的研究还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
纵观以往文献中对于教育智慧概念内涵的描述,可以总结出:能力素质说、境界说、特殊知识说、理解彻悟说、智慧集合说五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有些有关教育智慧概念的定界虽然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智慧的内涵,但是也都存在一定问题,正因为此教育智慧的概念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对以下五种观点逐一进行分析或可以帮助我们认清教育智慧的本质。
1.关于教育智慧的各种观点(1)能力素质说有论者认为,教育智慧是一种综合的能力、素质和品质。
认为教育智慧的实质就是“教师专业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创新品质” ,“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能力”。
“是在教育成功中表现出来高尚和高超的教育智能。
对于具体的教育者来讲,教育智慧就是他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思维能力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
”还有的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对教育本质与教育过程所持有的一种深刻洞察、精确理解、迅速判断等成熟完善的心智思维品质。
” 从理论上看,“教育智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能力、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和概括的能力,也是教师对学生、对人本质、本性的认知、理解的水平和能力” 。
从实践角度看,“教育智慧是教师有效地、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技能和表现力”。
可以说教育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和表现出来的、有效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聪明才智,反映着教师对教育情境和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明锐把握”。
这种教育智慧界定为一种或多种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观点,更多地是在为描述教育智慧的表现,而并不是教育智慧概念的本质。
表现虽然可以诠释本质,却不能因此就将表现等同于本质。
所以关于“教育智慧是什么?”的问题,我们不能笼统地将教师的各种能力、素质及其在现实教育活动中的表现都投入教育智慧概念的“箩筐”。
这样不利于对教育智慧的厘清。
不过,有这么多的教育者都在研究教育智慧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处理现实问题的各种能力上,至少说明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是人们对于教育智慧的认识当中很要的一部分,不容忽视。
(2)境界说有论者认为,教育智慧是一种境界。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智慧“应该是教师终生追求的一种专业境界,这是一种将教育上升为艺术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教师用艺术家般的明锐的眼光和创造力,用充满信任和热爱的心去观察教育对象,研究教育对象,然后运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智慧和创造力去进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从教师的个人成长意义上说,教育智慧“不仅仅只对教育知识、教育理论、教育实践行为超越后形成的教育能力,更是教师的整体人格达到的一种境界”。
从主体性来说,教育智慧是“教育主体的教育境界,它包括教育理智、教育意识、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等诸要素,是教育感性与教育知性、教育理性与教育悟性的统一” 。
这种关于教育智慧的一种境界说法,成功地统摄了所有可能与教育智慧有关的因素,并对教师行为表现做出各种美好的假设,刻画出一个近乎完美的状态,但这种完美的状态却远非教育智慧全部。
诚如学者叶澜所说,“教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境界” ,那种和谐处理各种问题、综合囊括各种因素的境界,只是教育智慧发挥作用所产生的结果,而不是教育智慧本身。
将教育智慧定位一种境界,容易造成教育智慧是一种状态的误解。
教育智慧渗透在教师日常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并直接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而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状态。
不过,境界说强调的处理教育活动中各种问题是游刃有余、主体各种机能的协调运用,以及对教育终极价值的追求等,也反应出人们对教育智慧所寄予的美好愿望,也就是说教育应该有一定的指向性,它是指向一种美好的教育。
所有那些被认为了是表现教师教育智慧的案例中,都有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或会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因素被避免了,或被转变为对学生“好”的因素。
(3)特殊知识说有论者认为,教育智慧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类型,即实践知识。
认为中国学者所使用的“教育实践智慧”实际指的是教师的“实践知识” 。
它遵循实践逻辑,具有行动性和日常化的特质,其获得过程横跨知识、态度和技能三个学习领域,并具有领悟和直觉的特点。
是教师专业自主权诉的基础。
还有论者就教学领域而言,认为教育智慧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 。
它“既不同于纯粹的教育理论,也不同于单纯的教学技能” ,“即不可学习又不可传授” ,而是需要“把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的反思有机结合起来” 。
这种知识的目的不是认识实践,而是“良好的践行本身”。
这种将教育智慧界定为一种知识的说法的说法是建立在广义知识论的基础上的,其重点在于强调教育智慧不同于一般知识的特殊性,它不是言语性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学习结果中的任何一种。
“它不是僵死的、现成的,而是生动的、生成的、融于现实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的” ,且“很难普遍化一种理性原理原则” ,也“无需严格的科学推理严密的证明形式” 。
可见,教育智慧的获得并不遵循认识逻辑,而是遵循实践逻辑。
单纯的学习和传授是无法获得教育智慧的,还必须投身实践活动。
同时教育智慧的这种特殊性也使得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确立了依据,即从事教师工作所需要的特殊知识是没有从事过教学活动的人无法直接学习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