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道的特点及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呼吸道

一. 小儿呼吸的生理特点:

人体的呼吸道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组成,以喉下部的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咽和喉部的感染,而下呼吸道感染则被称作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组成小儿呼吸道的各器官分别有以下特点:

(-)上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解剖特点:

1.鼻:婴幼儿时期头面部发育不足,鼻道相对短小、狭窄,初生儿儿乎无下鼻道。此后随着面部、颅骨及上颌骨的发育,鼻道逐渐加宽增长,直至4岁左右才开始形成。婴儿期缺少鼻毛,鼻粘膜柔嫩,极易于感染。粘膜富于血管组织, 感染时粘膜充血肿胀可使鼻腔更加狭窄,其至闭引起呼吸困难。粘膜下层缺乏海棉组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育,至青春发育期达高峰。因此婴儿很少发生鼻IW, 6-7岁后鼻1M较为多见。

2.鼻窦:婴幼儿鼻窦不发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蝶窦生后即存在, 3-5岁后方有生理功能。上颌窦2岁时出现,至12岁后才充分发育。额窦的炎症在6岁以后方可见到。婴幼儿期虽易患呼吸道感染,但不易发生鼻窦炎。

3.鼻咽部及咽部:由软腭分隔,在婴儿期相对狭窄、垂直,且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包括鼻咽部扁桃体、舌及腭扁桃体,围绕咽部呈环状排列,这些淋巴组织肿胀时可引起气道部分阻塞。腭扁桃体为最大的集结淋巴组织,早期腺体及血管组织均不发达,至1岁末随着全身淋巴组织的发育而逐渐增大,4-10岁时发育达最高峰,至14-15岁时乂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是在1岁以内婴儿少见,多发生在学龄儿童。扁桃体具有生产、供应和贮存抗原反应前驱细胞的作用,有一定防御、免疫功能,对单纯性扁桃体肥大者主张勿须手术摘除,如果腺窝处有细菌隐伏形成慢性感染病灶,不易控制者,可考虑手术。

咽后壁间隙组织疏松,当其处淋巴组织感染后可发生咽后壁脓肿,临床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

4.耳咽管:婴儿的耳咽管宽直且短,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时易患中耳炎。

5.鼻泪管:在婴幼儿期比较短,开口于眼的内眦部,瓣膜发育不全,婴幼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侵及眼结合膜,引起眼结合膜炎。

6.喉、小儿喉部相对地较成人长,为漏斗形,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易发生炎性肿胀。山于喉腔及声门部较狭小,轻度炎症或水肿时,容易发生呼吸困难。

生理特点:

上呼吸道具有调节吸入空气温、湿度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从而保护下呼吸道免受或少受微生物与有害物质侵袭,维持正常功能。

小儿1岁后鼻、咽和喉腔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能使吸入的冷空气加温至与体温相同(370并使之湿化后再进入气管、支气管。

(二)下呼吸道解剖及生理特点

1.气管、支气管:自环状软骨下缘起至与肺泡连接的肺泡管以上,呈树枝状分布。儿童气管位置较成人稍高,新生儿气管上端相当于第4颈椎水平,下端分支处相当于第3胸椎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至12岁时气管分支处降至笫5, 6胸椎水平。右侧支气管较直,似气管的延伸。而左侧支气管则自气管的侧方分出,因此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右侧支气管。

小儿的气管和支气管腔相对狭窄且毛细支气管蝗发育较气管、支气管、肺泡发育慢,管腔更为狭窄。6岁时支气管直径增加一倍,毛细支气管及气管约在15 岁时增加一倍。软骨柔软、弹力纤维组织发育不良,粘膜血管丰富,粘液腺分泌不足,使纤毛运动差,不能有效地排除微生物,较易导致感染,使呼吸道产生狭窄、阻塞等症状。

2.肺脏:肺脏在胎儿时期已相当发育,随着年龄增长进一步发育。至成年时肺脏重量增加约20倍。

肺容量:新生儿为65-67n)l, 8岁增加7倍,12岁增加9倍,至20岁时等于新生儿的20倍。

肺泡:数量出生时约200万个为成人8%,成人为3亿个,8岁时增至1400 万个。肺泡面积生后1岁半达体表面积的2倍,3岁时达3倍,至成年达到10 倍。肺泡直径新生肺泡直径为100 P m,年长儿为100-200 P m,成人为200-300 u m。

肺组织的特点:弹力组织发良较差,血管组织丰富,有利于生长发育,整个肺脏含血量多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气体交换面积小,间质发育旺盛。因肺泡数量少而小,肺炎时,易致粘液阻塞。间质性炎病时易并发肺不张、肺气肿及肺后下方坠积瘀血等。

3.肺门:山支气管、大血管和儿组淋巴结所组成。淋巴结构与肺部其他淋巴组织互相联系。当有呼吸道感染时,肺内淋巴结易出现炎症反应。

4.胸膜:新生儿及婴儿期胸膜腔相对宽大。壁层胸膜固定不够坚密,易于伸展,胸膜薄且较易移动。

5.纵膈:较成人相对宽大,柔软富于弹性。前纵膈上部包括胸腺、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弓和前纵膈淋巴结。下部包括心脏及膈神经等。后纵膈包括气管、支气管、胸导管、降主动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食道和后纵膈淋巴结等。当胸腔积液时,使纵膈受挤压而致气管、心脏和大血管移位,因此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危象。婴儿期叶间胸膜炎较为多见。

6.胸廓:婴幼儿胸廓短小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与脊柱儿成直角(如成人深呼吸状态),胸廓的前后径与横径儿乎相等。肺脏相对较大,儿乎填满整个胸腔。心脏呈横位,纵膈相对大,加之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的活动范围小,吸气时胸廓扩张受限制,换气不够充分,尤以肺的下部(脊柱内侧)受限更棋,不能充分进行气体交换。这些都使小儿呼吸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经常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小儿年龄增大,开始站立、行走,膈肌逐渐下降,3岁以后达第5肋间。肋骨倾斜,胸廓横经逐渐大于后前径逐渐接近成人。膈肌下降能增加吸入气体的容积, 增加换气量。如膈肌收缩力弱、膈运动发生障碍(鼓肠、腹水、肝肿大等)都能使肺部换气量减少。

生理特点:

1.清除作用:呼吸支气管以上部位的粘膜上皮细胞具有粘膜纤毛运转系统,它们的清除功能对防止感染非常重要。

2.肺回缩力的特点

儿童时期回缩力与胸廓回缩力之比,较成人为小,即肺处于膨胀状态。当需氧量增加时,因其缓冲气量较小,易出现换气不足。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覆盖在肺泡表面的一种软脂酰孵磷脂。具有调整肺泡表面张力大小与稳定的肺泡内压力的作用。

因此保持肺泡内压稳定,防止液体渗出,以免发生肺水肿和肺出血。

二. 呼吸的相关知识

(-)呼吸的特点

1.呼吸频率:小儿代谢旺盛,其代谢水平及需氧量接近成人。山于其解剖特点, 小儿肺容量(仅成人1/6)及潮气量(潮气量绝对值6ml/kg)均较成人为小。为适应代谢的需要,只有采取增加呼吸频率来得到满足。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其频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见表4-1。因此小儿应付额外负担的储备能力差。婴幼儿患肺炎时,其缺氧代偿呼吸量的增加,最多不超过

2. 5倍,故易发生呼吸衷竭。

表4-1不同年龄小儿每分钟呼吸次数平均值

年龄呼吸脉搏呼吸:脉搏

〜1 月45〜50 120-140 1: 3

1岁以内30〜40 110〜130 1: 3〜4

1 〜3 岁25-30 100-120 1: 3〜4

4〜7 岁20〜25 80〜100 1: 4

8 〜14 岁18 〜20 70〜90 1: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