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本科专业认证《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教学大纲

本科专业认证《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教学大纲

《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nd Programming课程编号:0812010005学分:2.5总学时:40。

其中,讲授学时24,上机学时16。

适用专业: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理工科本科生先修课程:无开课学院、系:计通学院计算机应用系一、课程目标《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新生入校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也是大学本科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知识、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灵活应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有一定的编程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按照国家提出的课程培养目标、以及开设了本课程的相关专业2017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制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如表1所示:表1 《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关系表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内容、建议学时以及知识单元与课程目标支撑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三、教学方法根据所面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专业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

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应用性强的部分精讲多练,加强课内实验和课外自主练习;对较复杂的操作性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对知识性方面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平台进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探索空间,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发展。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软件技术基础-瞿亮-清华大学出版社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软件技术基础-瞿亮-清华大学出版社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中的相关重要概念、软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计算机在专业应用中奠定基础。

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关于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课程,以应用为目的,选择性地介绍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基础等部分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对计算机软件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二)基本教学内容1、计算机软件技术概述及C语言回顾;2、几种典型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3、算法的概念,二叉树及图的遍历方法,常用的查找和排序算法。

4、软件工程中的基本概念及生命周期法;5、操作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及管理方法;6、数据库的基本知识,SQL语言。

7、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结构和常识。

8.网络新技术(1)计算机软件技术概述及C语言回顾;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软件技术的发展历程,常用软件的分类。

复习开发工具C语言中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教材章节内容及开发工具C语言中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C语言中指针的应用。

教学内容:软件的概念,历史及分类。

本教程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开发工具C语言中较难理解的指针,结构体等编程知识。

(2)数据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线性表、栈、队列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各线性数据结构的特点和存储结构,掌握基于不同的存储结构的相关操作的实现方法;理解树和图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和存储结构,掌握二叉树的遍历算法的实现以及树和二叉树之间转换的方法;理解查找和排序的基本概念,掌握查找和排序的各三种基本方法和实现。

教学重点:线性表、堆栈、队列、树和图的逻辑结构表示;线性表、堆栈、队列、树和图的存储算法;线性表、堆栈、队列、树和图的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算法。

教学难点:单链表的建立及操作算法;循环队列的工作原理、查找以及排序算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yìngyòng)基础》教学大纲(jiào xué dàɡānɡ)一、课程(kèchéng)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xué sheng)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旨在研究现有技术背景和社会需要下,如何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来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各项基本应用,并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当前这个信息的社会,计算机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因此计算机的应用水平(shuǐpíng)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各环节中也处于一个核心基础的地位,本课程也一直都是各院校的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该课程的定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扩展上,更是一种观念的重塑——人们在任何需要帮助的时候,都应当将计算机作为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事实上,在21世纪这个信息的时代,计算机已和语言一样,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培养为中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了解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应用的主要方面,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来辅助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意识,使学生了解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初步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并扩展到其专业应用领域,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此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一些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学生还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进行文件的管理,以及系统的设置,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主要操作(能通过Word来完成对文字的处理,能通过Excel来完成对电子表格的处理,能通过Powerpoint来实现演示文稿的处理),以及各种常用软件的使用,并具备对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进行简单处理的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基础》是一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4)掌握办公软件(如 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应用。

(6)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

2、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基本操作。

(2)能够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

(3)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

(4)能够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生存能力。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数制与编码,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3)计算机系统组成,包括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和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2)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桌面管理、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办公软件(1)Word 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档的创建、编辑、排版、打印等操作。

(2)Excel 电子表格软件,包括表格的创建、数据输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应用、图表制作等操作。

(3)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包括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动画效果设置、放映等操作。

4、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分类和拓扑结构。

(2)网络协议和 IP 地址的概念。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既是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的一门课程,又为学生后续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共需60学时,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设计,突出技能实训,强调教学做同步进行。

二、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要有全面的认识,学会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能自主地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完成与其相关的任务,以“实用、实训、实战”为教学手段,以够用为界限,以学会基本操作为主要目标。

通过“三实”教学,让学生学会独立应用计算机用于学习、工作。

三、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有关信息的相关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种中文录入的方法,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要有感性认识,能熟练掌握Windows xp 中文版操作平台的使用,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 2003、Execl 2003、 PowerPoint 2003、FrontPage 2003、Access 2003的基本操作,能应用这些办公自动化软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Internet的基本操作,掌握Outlook Express的基本应用,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版权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机房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做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案例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边学边练巩固教学效果。

五、补充说明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结合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一级windows的考试大纲要求,安排相应实训训练;考虑到分层教学的需要,要求实训教学按梯度,分层次,有选择开展;如课时允许,安排项目实战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时间为60学时,建议授课68学时。

六、学时分配七、教学章节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2、理解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形式和方法;3、基本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了解微机硬件安装常识;4、基本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5、微机系统基本配置,主机与外设的连接,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分析;6、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种类、特点、防治方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7、了解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知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与结构
计算机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系统 的组成和结构、数制与编码等基础知
识。
网络基础及应用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协 议和网络安全等知识,以及常用网络
工具的使用方法。
操作系统及应用
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 作方法,以及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技 巧。
数据库基础及应用
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和 数据库设计方法,以及常用数据库管 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错误排查方法
介绍常见的错误类型和排查方法,如语法错误、逻辑错误、运行时错误等。
软件开发流程和团队协作模式
软件开发流程
介绍瀑布模型、敏捷开发等常见的软件开发流程,帮助 程序员了解项目开发的整体过程。
团队协作模式
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团队协作模式,如分 工协作、对等协作等,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06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大纲
汇报人:XX
20XX-02-07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 • 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技术 • 编程思想与算法设计初步 • 实验环节与创新能力培养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要性
01 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素养
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 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 计算机应用能力。
数据处理方法
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 、数据分析和数据呈现等 。
数据处理步骤
明确处理目的、收集原始 数据、选择合适处理方法 、进行数据处理、检查与 处理结果等。
数据库系统组成及关系型数据库介绍
数据库系统组成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础班)教学大纲(11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础班)教学大纲(11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础班)教学大纲(2011版)(大纲制定时间:2011年9月)一、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负责人:郭松涛二、学时与学分: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教学32/2学时),2.5学分三、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四、先修课程:无五、课程教材:郭松涛、洪汝渝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8郭松涛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第三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8参考教材:[1] 洪汝渝、郭松涛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8[2] 郭松涛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第二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8[3] 郭松涛、潭世语.计算机文化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4] 洪汝渝、郭松涛主编.计算机文化基础.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8[5] J.Glenn Brookshear.计算机科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6] Timothy J.O’Leary.计算机科学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7] 杨振山、龚沛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8] 汤子瀛、哲凤屏、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6[9] 张尧学、史美林.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8[10] 赵元哲.办公自动化技术及应用教程.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8[11] Matthias Felleisen编著.黄林鹂、朱崇恺译.How To Design Programs(程序设计方法).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2] 王行言、乔林、黄维通等编著.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 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4] 徐士良编著.实用数据结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5] 梁光春、曾一、熊壮编著.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16] 熊壮等编著.程序设计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17] 孙家骕、欧阳民、陈文科编著.C语言程序设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8] 张海藩编著.软件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9]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20] 庄成三、洪孜、杨秋辉.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1[21] 邹显春、陈策主编.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8[22]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23] Andrew S. Tanenbaum著、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24] CEAC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中心.网络组建与管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1[25] 鲁宏伟、汪厚祥主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26] 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9六、开课单位:计算机学院基础系七、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该课程为大学本科非计算机类各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进行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育的第一门基础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7001课程名称: 计算机基础课程类别:通识教育类修习类别:必修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32、上机学时24)先修课程:无授课对象: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也是第一和第二学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首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备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机环境的能力,为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及实际工作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应全面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软硬件构成、信息数字化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

重点讲授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和Internet的实际应用。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常用信息编码与数据处理方法、常用的数制转换和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能自己动手组装微型计算机;重点掌握Windows 7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常用办公软件的功能和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和Internet基本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学生考级提供帮助。

三、基本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常用的数制及其转换(3)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基本特征、应用领域。

掌握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数制转换、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重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微型计算机组装知识。

难点:数制及编码。

第2章 Windows 7教学内容:(1)概述 (2) Windows 7的基本操作 (3) 文件与存储管理 (4) 进程与软件管理 (5) 设备管理与个性化设置 (6) Windows 7的常用附件。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个性化设置和Windows 7的常用附件。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数据管理、网络使用和程序设计等基本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3.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的制作;4.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和网络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5.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思维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使用2.办公软件应用1.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3.互联网与网络工具应用1.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4.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2.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与初步学习(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2.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技巧。

三、教学进度与评估方式(一)教学进度本课程共分为16周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进度如下:第1-2周: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使用第3-6周:办公软件应用1.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第7-10周:互联网与网络工具应用1.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第11-16周: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2.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与初步学习(二)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2.课堂表现和参与度占总评成绩的20%;3.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

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办公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和信息安全基础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地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和Office 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好地使用电子邮件和浏览器的能力;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模型;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

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1.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法3. 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4. 熟练掌握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的使用方法.。

5. 理解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以及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应用三.教学内容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2. 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和含义3. 掌握计算机的运算基础,熟练掌握数制间的转换运算4. 理解计算机中的数据与编码。

【教学内容】1. 计算机概述2. 信息与信息技术3.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进位计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各进制之间的转换以及数据的单位;数值和文本信息在计算机中的标识;编码:信息与数据的联系和区别,ASCII码、BCD码、汉字编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进制及各数制之间的转换运算难点:编码第2章计算机系统【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以及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概念2.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3.了解微机系统硬件的基本配置与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常用外设的功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网络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技能。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的理解。

2. 提供学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做好准备。

三、教学大纲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1.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1.3 计算机的软件分类与应用1.4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2. 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2.2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3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2.4 操作系统的故障处理与维护3. 办公软件应用3.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3.2 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与应用3.3 演示软件的设计与制作3.4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4. 网络基础知识4.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2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4.3 网络交换技术与设备4.4 网络安全与管理五、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2. 评价方式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实验报告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1. 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作者:XXX,出版社:XXX2. 参考书目1)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作者:XXX,出版社:XXX3) 《办公软件应用实例教程》,作者:XXX,出版社:XXX4)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理》,作者:XXX,出版社:XXX七、课程安排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XX学时,安排如下:1. 计算机基础知识:XX学时2. 操作系统:XX学时3. 办公软件应用:XX学时4. 网络基础知识:XX学时八、教学团队1. 主讲教师:XXX2. 助教:XXX九、学生要求1.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英语读写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文科类》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文科类》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Course Teaching Program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24学分数:3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本科(文、经、管、外、法类)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文、经、管、外、法学等大文科类)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建立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本工具的意识,使学生掌握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必备的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并为文科类各专业学生的后续计算机课程打下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构成和基本的工作原理,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功能和用法,能熟练地进行英文和汉字录入;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及其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了解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理解其作用,重点掌握Windows XP 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任务管理和注册表的操作;了解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的类型、功能以及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进行复杂文档的排版等一些高级功能;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掌握Excel 中工作表、数据库、图表的应用;了解有关多媒体的基础知识,掌握一种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方法;了解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据库的创建以及简单的查询操作;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

掌握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的基本方法,掌握个人计算机使用的安全防护,个人上网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

同时,了解目前常用的一些工具软件的功能和基本的使用方法。

本课程周学时3,总学时数48学时,实验内容分为: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图文排版、基于Excel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基于PowerPoint的多媒体作品创作、ACCESS数据库的创建和查询五个实验。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56 学时) 实验教学大纲(修订稿).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56 学时) 实验教学大纲(修订稿).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56学时)实验教学大纲(修订稿)(中文)软件开发技术基础课程名称(英文)Fundamentals of software develop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COMP2024 开课类型必修 课程总学时 56 开课院系电信学院实验总学时 16 开设专业电气课程总学分 3.5课程类别技术基础 课程负责人赵英良第一部分 总体说明一、课程的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加深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加强程序设计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讲授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多媒体、网络等应用环境中软件的基本开发方法及技术,以及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解决的数据结构与常用算法的实现。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上述环境中开发软件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开发方法和常用开发技术,为今后结合实际应用开发软件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1.了解和掌握现代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2.了解和掌握经典数据结构的基本内容及常用算法3.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及其操作系统相关程序设计方法4.了解和掌握与数据库应用有关的基本理论、开发方法和技术5.了解和掌握在网络环境下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6.了解和掌握在多媒体应用中涉及到的基本理论、程序设计方法和技术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特色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授约占70%,课内实践占30%;2. 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一般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加课堂容量;个别问题使用板书教学,使学生能跟上课堂进度。

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必做实验16学时,另在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小的软件项目;4. 面授与网络相结合:除面授、当面答疑、课内实验辅导外,课程网站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自学,还可以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四、教学内容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实验类型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1 实验1 利用顺序表实现学生信息管理2 综合 1 必做2 实验2 利用单链表实现学生信息管理 2 综合 1 必做3 实验3 二叉树的生成和遍历 2 基本 1 必做4 实验4 Windows常用系统命令的编程 2 基本 1 必做5 实验5 数据库的建立和操作 2 基本 1 必做6 实验6 数据库基础编程 4 综合 1 必做7 实验7 消息回声 2 基本 1 必做课外实验:以3-5人的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小的软件项目,要求有软件开发文档,时间为12周,具体题目可参考网上提供的“开放创新实验推荐项目”,也可自己选择,但须经任课教师审核。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总学分值:总学分:4学分总学时数:总学时:两学期共80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实践32学时。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科专业学生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学生通识必修课。

该课程是使学生通过现代媒体及工具构建知识、培养能力和提升素质的重要课程,是培养通用人才的不可或缺的课程,也是学生就业要求所必修的技能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以及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教学,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并会用Internet网检索信息、传输信息,培养信息的甄别、筛选的能力;培养应用信息技术改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观念及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重点:1.掌握windows 7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2.能熟练使用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3.掌握excel 2010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4.掌握powerpoint 2010幻灯片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

难点:excel 2010电子表格内数据的计算。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较合理的配置;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了解、掌握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与存储;了解计算机发展前沿。

内容1、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

2、掌握数字与编码。

3、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4、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5、掌握计算机性能指标与评价。

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内容:计算机硬件系统由控制器、存储器、运算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计算机软件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难点:进制之间的转换内容: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的转换;二进制与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初稿)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初稿)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课程,是专科、专升本科阶段各专业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应用的必修课程,也是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文字录入、Windows XP的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学习。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该课程的设置及教学任务的选择以普及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为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建立起计算机应用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及其常用办公集成软件、Internet 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并在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诸方面均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我们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快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对我们上好信息技术课是非常重要的。

♦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一方面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另一方面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有计划的让每一个学生亲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登记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010072
课程名称: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学时与学分:32(8) / 2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C 语言)、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
适应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教材及参考书:《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徐士良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系自动化等专业有关计算机科学的选修专业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概念、熟练上机操作及调试的基础上,加深对软件开发与应用中数据结构的应用的理解,熟练掌握抽象数据类型以及面向对象的方法组织、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工具。

使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掌握数据库应用的一般知识,包括关系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方法和使用方法,能够完成有关数据库的简单应用,使学生掌握支持软件开发和维护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和环境等知识,并通过实验(实践)达到灵活动用。

软件工程的概念,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结构化软件设计等。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对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了解其含义,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问题;
2、掌握重要数据结构的概念、使用方法及实现技术;
3、能运用所学数据结构及其有关算法编制有关小型程序。

4、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管理对数据库技术的需求、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

5、能运用关系数据库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分析数据库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掌握E-R图、规范花理论、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及其在构建系统数学模型和应用功能中的作用。

熟悉和实践数据库管理系统共有的数据存取语言和标准接口SQL。

6、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概念与方法,主要包括软件系统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7、掌握软件工程中的一些基本技术方法。

8、结合模拟案例,要求学生从实际中掌握瀑布型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面向对象分析的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如何组织各种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传递和转换。

内容包括: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线性表、栈和队列、树与二叉树、图、查找、排序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任务,多道程序,进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查询优化、关系理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方法和相关技术、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功能设计等几部分。

共分六章进行教学,各章内容如下:
第1章内容:算法
重点:算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要素,算法描述语言,算法设计基本方法、
复杂度分析、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

第2章主要内容:基本数据结构及其运算
重点: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线性数据结构与非线性数据结构,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线性表及其运算,栈及其应用,队列及其应用,线性链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及其基本性质、存储结构、遍历,图的基本概念、存储结构。

第3章内容:查找与排序技术
重点:顺序查找、有序表的对分查找、分块查找、哈希表技术,冒泡排序与快速排序、简单插入排序与希尔排序、简单选择排序与堆排序、其他排序方法。

第4章内容:操作系统资源管理技术
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与任务、发展过程、分类,多道程序设计,并发程序设计,进程,进程之间的通信,存储空间的组织,内存储器的管理技术。

第5章内容:数据库技术
重点: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系统,数据描述,数据模型,关系代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过程,数据字典,关系数据库语言SQL,数据库定义,数据查询、修改、控制。

第6章内容: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技术
重点: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的概念,软件生命周期,软件支持环境,软件详细设计的表达,程序流程图,问题分析图PAD,判定表,过程设计语言PDL,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应用软件开发的原则和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测试与调试基本技术,软件开发的原型方法,瀑布模型,面向对象技术。

四、实验要求
通过实验弄懂、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安排8学时实验上机。

要求学生珍惜实验机时,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学生在上机做实验前,应事先将程序、调试数据、上机操作顺序准备好,并提前使用这些调试数据人工执行过。

目的是提高上机的效率和成功率,严禁抄袭或拷贝他人的成果,自觉培养科学、严谨的作风。

除学校提供的时间外,要求课外学生利用自己可能拥有的计算机条件,完成更多的练习,不通过大量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得不到有效得提高。

实验内容为:
1、线性表的链接存储及插入、删除等基本操作。

2、关键字序列的线性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3、数据库定义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和使用SQL、Transact-SQL、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表、素引和修改表结构。

4、结构化需求规格分析说明书,总体设计说明书
五、课程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
实验、笔试、综合评定。

七、大纲制订人:唐琎
大纲审核人:王击
大纲批准人:施荣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