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1 2010 年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目录:《教育学》复习题《心理学》练习与思考题《走进新课程》复习题
2 《教育学》复习目录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择) P1 二、填空题 P1 三、简答题 P1 1、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关系。
P1 2、简述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P1 3、简述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P1 4、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1 5、教育学的发展一般经过哪几个基本阶段?P1 第二章教育本质和教育基本规律一、选择题 P2 二、填空题 P2 三、简答题 P2 1、广义的教育是指什么?狭义的教育是指什么? P2 2、简述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
P2 3、总的来说,教育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但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P2 4、为什么说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P2\
3 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P3 6、资本主义社会教育较之封建教育来说,进行了哪些重大改革? P3 7、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 P3 8、什么是遗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P3 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P3 四、论述题 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P3 2、从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如手,批判“教育救国论”的错误观点。
P3 第三章教育目的一、选择题 P3 二、填空题 P3 三、问答题: 1、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培养目标? P
4 2、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4 3、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P4 4、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P4 5、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P4 3 6、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什么? P4 7、什么是智力?为什么要发展智力? P4 ——目录 8、简述体育的意义? P4 9、体育有哪几方面的任务? P4 10、体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P4 11、美育有哪几方面的任务? P4 12、劳动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P4 四、论述题(论述要点) 1、论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P5
2、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P5 第四章教育制度一、选择题 P5
二、填空题 P5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学制? P5 2、建立学制的依据有哪些? P5 3、我国老解放区的学制改革坚持了哪些原则?P5 4、新中国成立以后颁布的学制特点是什么? P5 5、我国在1958 年曾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办学原则,这“三个结合”、“六个并举”是指什么? P6 6、我国学制改革的原则是什么? P6 a) 学生一、选择题 P6 二、填空题 P6 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P6 2、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是如何划分的? P6 3、小学生感知觉方面的特征是什么?教育如何适应这些特征? P6 4、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是什么?教育如何适应这些特征? P7 5、什么是学生的个别差异?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P7 第六章教师一、选择题 P7 二、填空题 P7 三、简答题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P7 4 2、举例说明教师劳动示范性的特点。
P7 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P7 4、热爱学生包含许多具体内容,教师应该怎样热爱学生? P7 四、论述题 1、试述对一个合格人民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
P7——8 2、试述对一个合格人民教师能力结构的要求。
P8 第七章教学理论与实践一、选择题 P8 二、填空题 P8 三、简答题 1、教学有哪几项基本任务? P9 2、什么是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P9 3、指定课程计划的原则是什么? P9 4、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P9 5、教学过程有哪些规律可循? P9 6、我国中小学教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P9 7、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如何分类的?P9 8、班级授课制有
哪些优缺点? P9 9、什么是课的结构?一堂课完整的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P9 10、对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有哪些要求? P9 四、论述题 1、试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
P10 2、试论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P10 3、论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P10 4、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P10 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一、选择题 P10 二、填空 P10 三、简答题 1、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P10 2、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包括哪些主要方面?P10、11 3、德育过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有哪些不同?P11 5、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P11 6、我国普通学校应贯彻的德育原则有哪些?P11 7、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P11 7、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是什么? P11 8、选择德育方法有哪些主要依据? P11 5 四、论述题 1、结合实践,论德育的意义。
P11 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谈谈你对这一德育过程规律的认识。
P11 3、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发展过程?试加以论述。
P11 4、论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P11 5、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P11 6、论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P12 第九章班主任工作一、选择题 P12 二、填空题 P12 三、简答题1、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12 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P12 3、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哪些主要方法?P12 4、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P12 四、论述题(论述要点)结合实践,谈谈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P13 第十章课外校外教育一、选择题 P13 二、填空题 P13 三、简答题1、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教育意义?P13 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P13 3、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P13 4、家庭教育有哪些基本要求? P13 5、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主要形式有哪些?P13 《心理学》练习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 P1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以下各章同此) P1 三、简答题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 P1-P2 2.什么是心理过程?其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P2 6 3.什么是人的个性?其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P2 4.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哪些特点? P2 5.什么是反射?反射分哪些种类? P2 6.什么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P2 7.简答人的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P2 8.什么是个性心理特征?其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P2 四、论述题(论述要点) 1.用事实说明脑是心理的器官。
P2 2.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
P2-P3 3.试分析劳动与语言在人的意识形成发展中的作用.P3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一、填空题 P3 二、选择题 P3 三、简答题(要点) 1.感觉与知觉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P4 2.知觉分哪些种类? P4 3、影响感受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P4 4.影响感受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P4 5、影响深度知觉的因素中,单眼与双眼线索各有哪些? P4 6.影响时间知觉的客观参照标志有哪些?主观因素有哪些? P4 7、知觉的基本特征有那些?P4 8、影响知觉选择性有哪些因素? P4 9、空间知觉有哪些种类? P4-P5 10.视知觉的恒常性有哪些种类?知觉恒常性有何作用?P5 四、论述题。
l 试分析知识经验在知觉和知觉基本特性中有何作用? P5 2、什么是观察?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P5 3,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 P5 第三章记忆一、填空题 P5 二、选择题 P6 三、简答题(要点) P6 ——目录 1.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P6 2,什么是表象?表象有哪些特点? P6 3.遗忘有哪些规律? P6 7 4.回忆分哪些种类? P6 5.记忆分哪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P6-P7 6.识记分哪些种类? P7 7.良好记忆品质有哪几个特点? P7 8.什么是联想?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或种类)? P7 四、;论述题(论述要点) 1.怎样组织复习才能克
服遗忘,提高记忆效果? P7 2.试分析良好识记依赖哪些条件? P7 第四章注意一、填空题 P8 二、选择题 P8 三、简答题(要点) 1.什么是注意?有何特点? P8 2.注意有哪些功能作用? P8 3.引起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P9 4.引起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P9 5、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P9 6.注意分配有哪些条件? P9 7、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原因有哪些? P9 8、注意的品质有哪些特性? P9 四、论述题 1、教学中怎样组织好学生的注意? P9 2.试分析产生分心的原因?怎样克服分心? P9-P10 3、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P10 第五章思维与想象一、填空题 P10 二、选择题 P10 三、简答题(要点) 1.人的思维活动有何特点? P11 2、思维活动分哪些种类?” P11 3、思维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P11 4.思维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P11 5.简答概念与词语的关系。
P11 6、想象分哪些种类? P11 7、影响再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P11 8.影响创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P11 9.想象与表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P11 8 10.解决问题分哪几个阶段?P11-P12 四、论述题 1、试分析怎样有效掌握科学概念。
P12 2、试分析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P12 3.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结构有哪些特点?怎样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P12 4.怎样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P12 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 P12 第六章情绪与情感一、填空题 P12-P13 二、选择题 P13 三、简答题 1.情绪与情感有什么区别? P13 2、情绪、情感同认识过程的关系如何? P13 3、心境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有哪些? P13 4.激情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有哪些? P14 5.应激的特点是什么? P14 6.高尚道德情感包括哪些成分? P14 7、表情动作有何意义? P14 8、情绪、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P14 四、论述题 1、怎样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心境? P14 2、怎样控制和调节人的激情? P14 3.怎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调适不良情绪?P14-P15 4.怎样提高学生的情商(EQ)水平? P15 第七章意志一、填空题P15 二、选择题 P15 三、简答题(要点) 1.简述意志行动有哪些特点? P15-P16 2.简述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P16 3.动机与目的的关系如何? P16 4.人的意志品质有哪些差异? P16 5、说明动机在意志行动中的作用? P16 四、论述题(论述要点) 1、怎样解除目的纷扰产生的心理冲突? P16 2、怎样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P16 3、为什么说实现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P16-P17 9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一、填空题 P17 二、选择题 P17 三、简答题(要点) 1、个性有哪些基本特性? P18 2、为什么说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 P18 3、个性倾向性有哪些内容成份? P18 4、动机分哪些种类? P18 5、动机有哪些特性与功能? P18 6、人的理想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 P18 7、兴趣分哪些种类?P18 四、论述题(论述要点) 1、试分析人的良好兴趣品质应具备哪些特点?兴趣有何作用? P18 2、试分析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在人的行为中起什么作用?P18-P19 3、计划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P19 第九章能力一、填空题 P19
二、选择题。
P19 三、简答题(要点) 1、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P20
2、简述能力与遗传素质的关系。
P20
3、能力测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P20
4、智力“早晚”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P20
5、能力分哪些种类? P20
6、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如何? P20 四、论述题(论述要点) 1、举例说明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P20 2、分析说明能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P21 3、分析说明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P21 第十章气质与性格一、填空题 P21 二、选择题 P21 三、简答题 1、体质有哪些动力性特征? P22 2、气质有哪些典型类型?各有什么行为特征? P22 3、测试气质类型有哪些心理特性指标?P22 4、气质与性格有相互区别与联系? P22 10 5、性格主要分哪些类型?其划
分依据是什么? P22 6、性格结构有哪些成分(特性)? P22 四、论述题 1、试分析气质在社会生活、教育与管理实践中有何意义与作用? P23 2、试分析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 P23 3、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P23 《走进新课程》复习目录 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 p1 2、具有高度科技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p1 3、问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p1 4、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些共同趋势? p1 5、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p1 6、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p1 7、为保证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从事基础教育的实践工作者必须具备怎样的教育观念? p1 8、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
P1 9、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什么?p1 10、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 P1 11、新课程中分科课程具有哪些特点? P1 12、本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实施综合课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P1 1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性质、特点是什么? P1 14、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联系? P2 15、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P2 16、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 P2 17、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P2 18、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P2 19、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P2 20、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P2 21、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P2 11 22、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在目标和内容框架上有什么区别和突破? P2---p3 23、本次教学改革研究要改什么?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P3 24、教学过程是什么? P3 25、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p3 26、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P3 27、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P3 习题——目录 28、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P3 29、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P3 30、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如何实现? P3 31.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如何实现? P4 32、转变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P4 33、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P4 34、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 P4 35、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P4 36、新课程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P4 37、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基本内涵是什么? P4 38、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P5 39、、作为主要的质性评价方法,如何运用成长记录袋这种质性的学生评价方法? P5 40、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评价有什么样的启示? P5 41、推行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P6 42、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点是什么? P6 43、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P6 44、考试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P6 45、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P6 46、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教材的多样化,选择性和高质量。
P6 47、国家有哪些基本的教材管理制度? P6 48、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 P6 49.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哪些?P7 50、新教材有什么特点? P7 51、怎样筛选课程资源? P7 52、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P7 53、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组织与推进体现了什么? P7 12 5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方针? P7 5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P7 56、如何保证新课程的有效落实? P7 13 《教育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五、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择)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D )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1、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大
教学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是:(《教育漫画》) 4、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5、传统教育派的代表是:(赫尔巴特19 世纪) 6、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7、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论述教育基本原理的著作,是杨贤江以李浩吾化名于1930 年出版的:(《新教育大纲》) 8、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教育学)
9、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对我国产生过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学》)
六、填空题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教育家是克鲁普斯卡亚,其代表是《国民教育与民主法制》。
4、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代表作是《教学与发展》,他把一般发展或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5、在现代教育理论中,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结构主义结构学说和发现法教学方法。
6、《给教师的建议》这部教育论著的作者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7、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做中学)。
七、简答题 5、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关系。
答:教育学揭示教育客观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根据一定需要制度,具有主观的一面;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应以教育规律为依据,反映教育规律。
6、简述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答:教育学揭示的教育规律是经验的高度概括,是上升到理论的东西,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而经验则是偏于感性、具体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没有普遍指导意义,应把经验加以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再到实践中检验,达到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7、简述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答:教育科学已形成一个包含有许多分支教育学科的庞大的体系,每一具体学科都有一特定的 14 具体研究领域,其中包括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学论等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8、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9、教育学的发展一般经过哪几个基本阶段?答:(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之中,未形成独立学科。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以一系列具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及代表作的出现为标志。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以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亚及代表作为创始,世纪50 年代以后,现代教育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本质和教育基本规律一、选择题 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那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环境)。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 4、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建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其中“二馆”是:(崇文馆和弘文馆)。
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6、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总要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因此,教育具有:(阶级性)。
7、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军事体操教育)。
8、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9.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10.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二.填空。
1.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
2.教育的社会职能即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使新生一代适应现有生产力,二、使新生一代适应生产关系。
3.在教育起源问题上,
历史存在两种错误理论:一、教育生物起源论,二、教育心里起源。
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或生产实践。
5.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6.在殴州奴隶社会,曾出现过(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7.在我国唐代,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六学”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8.欧洲封建社会中的教会教育内容为“三科”,“四学”。
其中“三科”是文法、修饰和辨证法。
“四学”是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合称“七艺”,但中心都贯穿神学。
15 9.在资本主义教育中以班级授课制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代替了封建社会教育的个别教学。
10.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11、在论述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时,马克思曾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12、社会环境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被人改造过的自然),二是(人们的交往活动),三是(社会意识形态)。
1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
1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应变化,加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16、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八、简答题 10、广义的教育是指什么?狭义的教育是指什么?答:在社会中凡是有目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这是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活动。
狭义教育有时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11、简述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
答:教育的历史性是指教育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在阶级社会,教育则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因为教育不能脱离政治经济的要求,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12、总的来说,教育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但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13、为什么说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答:正是由于劳动,猿才变成人。
特别是作为劳动器官的手,思维器官的大脑,交际工具语言的产生,为教育产生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年长一代在劳动中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需要传授给下一代,这就使教育的产生成为必要,而可能性和必要性皆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因此,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14、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和在一起;(3)言传身教和模仿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15、资本主义社会教育较之封建教育来说,进行了哪些重大改革?答:在教育内容上,增加了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开设了许多新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出现了实验、演示、实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代替了个别教学;在教育目的上出现了双重目的,即是一方面培养资产阶级代理人,另一方面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第一次 16 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
16、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答:(1)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4)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手段。
17、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