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三 第二章 第一节第二课时
高中化学 选修3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1课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学生使用
![高中化学 选修3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1课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学生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7bcb0efcf46527d3240ce0b5.png)
选修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1课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学习目标:1.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含义。
3.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教学难点:1、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含义2、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教学重点:1、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含义2、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分析下列化学式中画有横线的元素,选出符合要求的物质并填空。
A.NH3B.H2O C.HCl D.CH4E.C2H6F.N2(1)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形成共价键的是______;(2)只有一个价电子参与形成共价键的是______;(3)最外层有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对的是______;(4)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______;(5)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6)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A.NH3中N原子与3个H原子形成3个σ键,还有一对不成键电子;B.H2O中O原子与2个H原子形成2个σ键,还有两对不成键电子;C.HCl中Cl原子与1个H原子形成1个σ键,还有三对不成键电子;D.CH4中C原子与4个H原子形成4个σ键,所有价电子都参与成键,其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形;E.C2H6中C原子分别与3个H原子及另1个C原子形成4个σ键,所有价电子都参与成键;C—H为极性键,C—C为非极性键;F.N2中N原子与另1个N原子形成1个σ键,2个π键,还有一对不成键电子。
答案(1)DE (2)C (3)ABCF (4)F (5)E (6)D2.常见分子的立体构型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比例模型,二是球棍模型。
请你用短线将下列几种分子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连接起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分子的立体构型。
H 2O 分子为三原子分子呈V 形,应选E—c ;NH 3分子为四原子分子呈三角锥形,应选B—d ; CCl 4分子为五原子分子呈正四面体形,应选C—a ; CO 2分子为三原子分子呈直线形,应选A—b 。
高中化学选修3第二章 第一节
![高中化学选修3第二章 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a425c9415727a5e9856a61ed.png)
第一节共价键[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形成共价键的微粒、类型,能辨识物质中含有的共价键的类型及成键方式,了解键能、键长及键角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理解共价键中σ键和π键的区别,建立判断σ键和π键的思维模型,熟练判断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存在及个数。
一、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1.共价键的形成(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的粒子:一般为非金属原子(相同或不相同)或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
(3)本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即电子云重叠)产生的强烈作用。
(4)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的特征(1)饱和性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2)方向性除s轨道是球形对称外,其他原子轨道在空间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
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愈多,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越大,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因此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共价键的特征及应用(1)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
(2)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例1(2018·南昌高二月考)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价键的饱和性是由成键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决定的B.共价键的方向性是由成键原子轨道的方向性决定的C.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分子内部原子的数量关系D.共价键的饱和性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有关答案 D解析一般地,原子的未成对电子一旦配对成键,就不再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了,故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目决定了该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具有饱和性,这一饱和性也就决定了该原子成键时最多连接的原子数,故A、C正确;形成共价键时,为了达到原子轨道的最大重叠程度,成键的方向与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则共价键的方向性是由成键原子轨道的方向性决定的,故B正确;共价键的饱和性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无关,与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有关,故D错误。
人教版选修3高中化学 第2章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
![人教版选修3高中化学 第2章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1a698d8bcd126fff6050b26.png)
锥形
sp 杂化和 sp2 杂化这两种形式中,原子还有未参与杂化的 p 轨道,可用于形成 π 键,而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 σ 键或 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指出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可能采取的杂化轨道类 型,并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1)BeCl2:__________ (2)PCl3:__________ (3)BCl3:____________ (4)CS2:__________ (5)SCl2:____________
4.如图是甲醛分子的模型。根据该图和所学化学键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甲醛分子的比例模型 甲醛分子的球棍模型 (1)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作出该判断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 列 是 对 甲 醛 分 子 中 碳 氧 键 的 判 断 , 其 中 正 确 的 是 ________(填序号)。 ①单键 ②双键 ③σ 键 ④π 键 ⑤σ 键和 π 键
(3)sp3 杂化 sp3 杂化轨道是由一个__s____轨道和三个_____p____轨道杂 化 而 得 , 杂 化 轨 道 间 的 夹 角 为 __1_0_9_°__2_8_′_ , 立 体 构 型 为 _正__四__面__体___形,如 CH4 分子。
(1)在形成多原子分子时,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上的某些能量 相近的原子轨道发生混杂,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轨道的过 程,叫做轨道的杂化。双原子分子中,不存在杂化过程。 (2)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杂化(ns,np)。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a0270fba0d4a7303763a42.png)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一.共价键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4.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二.分子的立体构型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的要点: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2)配位化合物①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②组成:如[Ag(NH3)2]OH,中心离子为Ag+,配体为NH3,配位数为2。
三.分子的性质1.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2.分子的极性(1)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
3.溶解性(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若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2021年化学人教版选修3课件:1-1-2 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2021年化学人教版选修3课件:1-1-2 电子云和原子轨道](https://img.taocdn.com/s3/m/306f08cc01f69e3142329423.png)
【提示】 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分 布,不代表电子的运动轨迹,小黑点也并不代表电子。
【解析】 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某一区域出现的概率密度 分布,故 A 项错误;原子轨道是电子出现概率为 90%的电子云 空间,这只是表明电子在这一空间区域内出现的机会大,在此空 间区域外出现的机会少,故 B 项错误;无论能层序数 n 如何变化, 每个 p 能级都有 3 个原子轨道且相互垂直,故 C 项错误;电子 的能量越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机会越大,电子云将 向更大的空间扩展,原子轨道半径会逐渐增大。
2.一般规律 (1)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如下一般规律:第ⅠA、ⅢA、ⅦA 族 三个主族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存在着 1 个未成对电子,第ⅣA、 ⅥA 族两个主族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存在着 2 个未成对电子, 第ⅤA 族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存在着 3 个未成对的 p 电子,而 第ⅡA 和 0 族元素都不存在未成对电子。 (2)副族和第Ⅷ族元素可通过核外电子排布式进行判断,其 中特别要注意的是铬和铜两种元素,铬的基态原子存在着 6 个 未成对电子,而不是 4 个。铜的基态原子存在着 1 个未成对 s 电子而不是 d 电子。
一、电子云 1.概念 一定时间间隔内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 2.电子云轮廓图的制作
概率 的分布图。
3 . 电 子 云 图 中 黑 点 不 代 表 一个电子 , 每 个 黑 点 表 示 电子出现过一次 。
4.黑点疏密的程度表示了电子 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 的 大小。点疏的地方表示电子 在那里出现的概率小 ,点密集的 地方表示电子 在那里出现的概率大 。
三、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1.泡利原理 在任何一个原子里,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 子。一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 两 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 相反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最新原创)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最新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626ea98db4daa58da0114af5.png)
[小结]: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 1、3、5、7……的两倍,此处的 1、3、
5、7……应为 s、p、d、f……的轨道数。据此分析每个轨道最多容纳 各电子。
3、轨道表示式:用“□”表示轨道,用“↑”或“↓”表示容纳的电子。
1s
1s
如:1H
2He
↓↑
1s 2s
1s 2s
2p
3Li ↓↑ ↑
记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难 点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 1—36 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教学过程 引言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性质的改变是物质组成与结构发生了变 化的结果 第一章讨论原子结构如何决定物质的性质 第二章深入认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第三章初步学会如何考察晶体的结构,初步认识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引入] 原子的概念 [设问] 原子是如何诞生的? [指导阅读] 课本 P4 页 1932 年比利时科学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并由美国科学家伽莫夫修 改: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极小体积,极高密度,极高温度 “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 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大爆炸后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 H、少量的 He 及极少量的 Li,然后经过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以上元素发生原子核的融合 反应,分期分批的合成了其它元素。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 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 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现在所看到 的宇宙。 一、原子的诞生 [思考与交流] 有谁知道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那一种?
13Al
18Ar
26Fe
27Co
(1)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 个电子,且自旋方向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套共张PPT课件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套共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07676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d.png)
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
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小黑点:概率密度
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小黑点越密概率密度越大
小黑点不是电子!
23
②电子云轮廓图
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
即精简版电子云
③电子云轮廓图特点
a.形状
n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球形
n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双纺锤形
nd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多纺锤形
能级符号:ns、np、nd、nf…… n代表能层
最多容纳电子的数量 s:2 p:6 d:10 f:14
能层: 一
K
二
L
三
M
四……
N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14
3、注意问题
①能层与能级的关系
每一能层的能级从s开始,s,p,d,f……
能层中能级的数量不超过能层的序数
2、电离能
①第一电离能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
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最低能量
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至右逐渐升高
ⅡA、ⅤA反常!比下一主族的高
②逐级电离能
利用逐级电离能判断化合价
43
3、电负性(第三课时)
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
原子的价电子
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
①电负性
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
②特点
头碰头
重叠程度大,稳定性高
轴对称
可绕键轴旋转
H
Cl
s-p σ键
H
H
56
5、π键
定义:两个原子轨道以平行
即“肩并肩”方式重叠
化学选修3第2章课时详细课件
![化学选修3第2章课时详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fc14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3.png)
化学平衡
总结词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逆反 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 化的状态。
总结词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和反应 物浓度等。
详细描述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然在进行,只 是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化学平衡 常数是一个描述平衡状态的物理量,只与温度有 关。
热学性质
晶体的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热学性质与晶 体内部结构密切相关。
力学性质
晶体的硬度、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质与晶体内 部结构密切相关。
晶体缺陷与性质
点缺陷
晶体中局部区域的原子排列出现 异常,如空位、间隙原子等,对 晶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影响。
线缺陷
晶体中出现的裂纹或位错,对晶体 的力学性质产生影响。
化学选修3第2章课时详细 课件
• 引言 •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 分子结构与性质 • 晶体结构与性质 •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 本章总结与复习
01
引言
本章的重要性
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
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规律,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
本章内容是后续学习化学选修3其他 章节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 养和应对高考具有重要意义。
共价键
01
02
03
04
定义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 子形成的化学键,是共价化合
物中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形成条件
通常在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 价键。
特点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其强度较高,对物质性质影响
较大。
实例
水(H₂O)中的氢原子和氧原 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共价键。
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完整(人教版)ppt课件
![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完整(人教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0235ee5a8102d277a22f44.png)
σ键
s-sσ键
精选PPT课件
H H
6
(1)б键
氢原子形成氢分子的电子云描述
1S 互相靠拢 1S
电子云重叠
H—H共价键
б键的特征:
电子云为轴对称,即是以形成化学键的两个原子核的 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 б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
精选PPT课件
7
电子云在两个原子核间重叠, 意味着电子出现在核间的概率增大,电 子带负电,因而可以形象的说,核间电 子好比在核间架起一座带负电的桥梁, 把带正电的两个原子核“黏结”在一起 了。
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 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相反 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 性”。H 原子、Cl原子都只有一个未成对电 子,因而只能形成H2、HCl、Cl2分子,不 能形成H3、H2Cl、Cl3分子
2、共价键的形成
1、б键
氢原子形成氢分子的电子云描述
H H
H
H
小结
(1)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①成键原子要有未成对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可 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各自稳定结构;
②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在空间上发生重叠 。
(2)共价键的本质
当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 , 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 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能量降低。
Cl2
NaBr
H·+ ·H
H ··H
H·+ ·C····l··
··C····l·+ Na ·
+·C·····Bl······r··
H··C····精··Cl··选N····PlCPa····T+··课l[件····B····r··]-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导学精品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导学精品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3b34dd8998fcc22bcd10dc6.png)
第二章第一节第2课时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乙烯中碳碳双键的键能是乙烷中碳碳单键的键能的2倍B.N—O键的极性比C—O键的极性大C.氮气分子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D.NH+4中4个N—H键的键能不同解析:在共价键的键能中,双键键能不是单键键能的2倍,而是介于单键键能和2倍单键键能之间,A错误;氮和碳元素,氮元素非金属性更强,B错误;NH+4中4个N—H键的键能相同,D错误;氮气分子中含有三键,则必有1个σ键和2个π键,C正确。
2.下列单质分子中,键长最长,键能最小的是(D)A.H2B.Cl2C.Br2D.I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难失去电子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B.易得到电子的原子所形成的简单阴离子,其还原性一定强C.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解析:难失去电子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强,如C、Si等;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的过程容易,说明其逆向过程困难,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4.下列事实不能用键能的大小来解释的是(B)A.N元素的电负性较大,但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B.稀有气体一般难发生反应C.HF、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D.F2比O2更容易与H2反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键参数的应用。
由于N2分子中存在三键,键能很大,破坏共价键需要很大的能量,所以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稀有气体都为单原子分子,分子内部没有化学键;卤族元素从F到I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其氢化物中的化学键键长逐渐变长,键能逐渐变小,所以稳定性逐渐减弱。
由于H-F键的键能大于H—O键,所以二者相比较,更容易生成HF。
5.已知通常分子中所含的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参考下表中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判断下列分子中,受热时最不稳定的是(D)化学键H—H H—Cl H—Br H—I键能kJ·mol-1436.0 431.8 366 298.7A.氢气C.溴化氢D.碘化氢6.在白磷(P4)分子中,4个P原子分别处在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结合有关P原子的成键特点,下列有关白磷的说法正确的是(C)A.白磷分子的键角为109°28′B.分子中共有4对共用电子对C.白磷分子的键角为60°D.分子中有6对孤电子对解析:白磷的空间结构为,键角为60°,分子中共有6对共用电子对,有4对孤电子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af717f771fe910ef02df810.png)
0.796
0.793
2.分析比较N2和CO的结构和性质,得出的结论是CO分子和N2分子具有 相同的原子总数、相同的价电子数,其性质相近 。 3.等电子原理是指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 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 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主要是物理性质)是相近 的。满足等电子原 理的分子互称为等电子体 。
解析 答案
2.实验测得四种结构相似的单质分子的键能、键长的数据如下:
A—A B—B C—C D—D
键长/10-10m
a
0.74
c
1.98
键能/kJ·mol-1 193
b
151
d
已知D2分子的稳定性大于A2,则a>1.98;d> 193;比较a、c的大小 a<c ; 比较b、d的大小 b>d 。
解析 结构相似的单质分子中,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H—F 568
H—Cl 431.8
H—Br 366
H—I 298.7
①若使2 mol H—Cl键断裂为气态原子,则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吸__收__8_6_3_._6_k_J_ 的能量 。 ②表中共价键最难断裂的是 H—F ,最易断裂的是 H—I 。 ③由表中键能大小数据说明键能与分子稳定性的关系:HF、HCl、HBr、 HI的键能依次减小,说明四种分子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即HF分子很稳定, 最 难 分解,HI分子最不稳定,易 分解。
123456
解析 答案
5.P元素的价电子排布为3s23p3,P与Cl形成的化合物有PCl3、PCl5,对 此判断正确的是
A.磷原子最外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故只能结合三个氯原子形成PCl3 B.PCl3分子中的P—Cl键含有π键 C.PCl5分子中的P—Cl键都是π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cc671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e.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教学案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
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
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
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
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
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
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e0a7b688ec3a87c24028c4bd.png)
2.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 间的平衡距离。
[说明]: ①键长的单位都是pm=10-12m ②键长越短往往键能就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③一般而言原子半径越大,键长越大
3、键角
(1)概念:
多原子分子中,两共价 键之间的夹角叫做键角。
(2)常见分子的键角
CO2 ______ 180° H2O ______ 104.5 NH3 ______ 107.3° ° CH4 ______ ______ 109°28’ P4 60 °
成键判断规律
练习1.在氟气分子中,形成共价键的原子 轨道是 ( C) A、氟原子的2p轨道和氟原子的1s轨道 B、氟原子的3p轨道和氟原子的1s轨道 C、氟原子的2p轨道和氟原子的2p轨道 D、氟原子的3p轨道和氟原子的3p轨道
练习2.
课本-31
3.关于乙醇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分子中共含有8个极性键 B.分子中不含非极性键 C.分子中只含σ键
键类型 原子轨道重叠方式 电子云形状 原子轨道重叠程度 σ键 π键
沿键轴方向 头碰头 轴对称,可旋转 较大
沿键轴方向平行肩并 肩 镜像对称,不可旋转 较小
牢固程度
σ键强度大, π键强度较小, 不易断裂,不活泼。 容易断裂,活泼。 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 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另 两个为π键
D.分子中含有1个π键
7
3
总结: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 成的相互作用。 1.共价键的性质: 饱和性,方向性 2.共价键的常见类型: σ键 “头碰头” (s-s、s-p、p-p )π键 “肩并肩”(pp)
四、键参数——键能、键长和键角
1.键能 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共价键释放的最低能 量(或拆开1mol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例如H-H键的 键能为436.0kJ.mol-1。 [说明] ①键能的单位是kJ· mol-1 ②形成化学键通常放出热量键能为通常取正值 ③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2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2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6416c89b8f67c1cfbd6b809.png)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知识总结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一、共价键1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1)本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2)特征:饱和性、方向性。
2.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同种非金属原子或不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不活泼的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其成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不一定具有与稀有气体相同的稳定结构,即最外层电子不一定达到饱和状态)。
(1)共价键的成键微粒为原子,形成共价键的两种原子对应元素的电负性相差较小。
(2)AlCl3的组成元素均为较活泼的元素,但AlCl3为共价化合物。
类似的还有BeCl2等,也为共价化合物。
(3)共价键可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共价键的类型1)σ键形成成键原子的s轨道或p轨道“头碰头”重叠而形成类型ss型sp型p p型特征①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
②σ键的强度较大。
2 π键形成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的pp型特征①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面对称。
②π键不能旋转,不如σ键牢固,较易断裂3 σ键与π键的比较共价键类型σ键π键电子云重叠方式沿键轴方向相对重叠沿键轴方向平行重叠电子云重叠部位两原子核之间,在键轴处键轴上方和下方,键轴处为零电子云重叠程度大小键的强度较大较小化学活泼性不活泼活泼成键规律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两个是π键1)所有的共价键都有饱和性,但不是所有的共价键都有方向性,如两个1s轨道H原子与H 原子重叠形成的ss σ键没有方向性。
2)共价分子中可以只存在σ键但不能只存在π键,因为两个原子间可以只形成σ键,但不能只形成π键(也就是说π键必须与σ键共存)。
高中化学选修三(人教)第二章第二节--杂化轨道
![高中化学选修三(人教)第二章第二节--杂化轨道](https://img.taocdn.com/s3/m/7961fe969b6648d7c0c746a1.png)
知识目标第一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二课时)能力目标1.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2.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3.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过程重点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难点杂化轨道理论教学过程备注[复习]共价键类型:σ、π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质疑] 我们已经知道,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形结构,它的4个C--H键的键长相同,H—C--H的键角为109~28°。
按照我们已经学过的价键理论,甲烷的4个C--H单键都应该是π键,然而,碳原子的4个价层原子轨道是3个相互垂直的2p轨道和1个球形的2s轨道,用它们跟4个氢原子的ls原子轨道重叠,不可能得到四面体构型的甲烷分子。
为什么?[讲]碳原子具有四个完全相同的轨道与四个氢原子的电子云重叠成键。
[引入]碳原子的价电子构型2s22p2,是由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组成的,为什么有这四个相同的轨道呢?为了解释这个构型Pauling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板书]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杂化的概念: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
[讲]杂化轨道理论是一种价键理论,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提出的。
为了解决甲烷分子四面体构型,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它的要点是:当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甲烷分子时,碳原子的2s轨道和3个2p轨道会发生混杂,混杂时保持轨道总数不变,却得到4个相同的轨道,夹角109°28′,称为sp3杂化轨道,表示这4个轨道是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
当碳原子跟4个氢原子结合时,碳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ls轨道重叠,形成4个C--Hσ键,因此呈正四面体的分子构型。
[投影][讲]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分子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轨道重叠等过程。
但应注意,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而孤立的原子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https://img.taocdn.com/s3/m/9bc8351a0b4e767f5acfce94.png)
2.要点:
(1)参与参加杂化的各原子轨道能量要相近(同一 能级组或相近能级组的轨道); (2)杂化前后原子轨道数目不变:参加杂化的轨道数 目等于形成的杂化轨道数目;但杂化轨道改变了原子 轨道的形状方向,在成键时更有利于轨道间的重叠; (3)杂化前后原子轨道为使相互间排斥力最小,故 在空间取最大夹角分布,不同的杂化轨道伸展方向 不同;
C原子在形成乙炔分子时发生sp杂化,两个碳原子以sp杂 化轨道与氢原子的1s轨道结合形成σ键。各自剩余的1个sp杂化 轨道相互形成1个σ键,两个碳原子的未杂化2p轨道分别在Y轴 和Z轴方向重叠形成π键。所以乙炔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叁键相结 合。
大π 键
C6 H6
sp2杂化
四、配合物理论简介
CuSO4•5H2O
思考与 交流
[Cu(H2O)4]2+
Cu2+与H2O是如何结合的呢?
X
•
O ••
••
• + 2H
• H H• O ••
X X
••
• H H• O •• H
X X
••
1、配位键
(1)定义: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与接受孤电 子对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 注意: 配位键与共价键性质完全相同 (2)配位键的形成条件 一方提供孤电子对(配位体)
(H为1,其他原子为“8-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孤电子对的计算
分子或 中心原 离子 子
H2O SO2 NH4+ CO32O S N
=½ (a-xb) x b
中心原子 上的孤电 子对数
a
6
2
1
2
6
2
2
1
5-1=4
4
1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
分子 CO N2
表2-3 CO和N2的某些性质
水中溶解度 (室温) 分子解离能 (kJ/mol) 分子的价 电子总数
熔点/℃ 沸点/℃
-205.05 -210.00 -190.49 -195.81
2.3 mL 1.6 mL
1075 946
10 10
• 从表中可以看出,CO分子与N2分子在许多性质上十分相似, 这些相似性,可以归结为它们具有相等的价电子数,导致它们 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共价键
(第2课时)
二、键参数——键能、键长和键角
1.键能: 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通常取正值。单位kJ/mol。 破坏1mol化学键形成气态基态原子所需的最低能量。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键能可作为衡量化学键牢固程度的键参数; 应用: (1)判断分子的稳定性; (2)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键长( pm ) 键能( kJ/mol )
键长( pm ) 键能( kJ/mol )
C-C 154 347
C=C 134 598
C≡C 120 820
① 通常,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② 同种类型的键,成键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 键能越大,键越牢固。 ③ 相同的成键原子:单键键长 > 双键键长 >叁键键长
2、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A )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B.元素周期表中的ⅠA族和ⅦA族元素的原子 间可能形成共价键 C.水分子可表示为HO—H,分子中键角为180° D.H—O键键能为463 kJ· mol-1,即18 g H2O分解成 H2和O2时,消耗能量为2×463 kJ
3.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键角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
键角一定,表明共价键具有方向性。键角是描述分子 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许多性质与键角有关。
小 结
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D.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科学探究
分析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1)同种类型的键,成 键原子半径越小,键能越 大,键越牢固。
科学探究
分析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1)同种类型的键,成 键原子半径越小,键能越 大,键越牢固。
(2)同样的成键原子之间 形成的键越多,键能越大。
科学探究
从以下数据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H-F 92 567 H-Cl 128 431 H-Br 141 366 H-I 161 298
三、等电子原理
1、等电子体: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 2、等电子体原理:
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
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3、等电子Hale Waihona Puke 的运用预测分子空间的构型和性质
讨论:原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互称为等电 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似。 (1)根据上述原理,仅由第二周期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中, 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N2 CO2 CO N2O 和 。 (2)等电子原理又有发展,例如: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 中,与N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 O3 有 SO2 、 。
常见的等电子体: N2 SO2 SO3 C 6H 6 CO O3 NO3B 3N 3H 6 C22NO2SiO32CN-
NO2
CO2
-NO2
N2O CS2 AlO2-
NH3
CH4
H 3O +
NH4+
3、 N2、O2、F2跟H2的反应能力依次增强,从键能的角度 应如何理解这一化学事实?
2.键长: 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一般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 键长是衡量共价稳定性的另一个参数。
你认为键长、键能对分子的化学性质有什么影响? 一般地,形成的共价键的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价键 越稳定,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化学性质越稳定。
1、由教材表2-1的数据判断,下列分子的稳定性: (1)Cl2, Br2, I2 (2)NH3 , H2O 2、根据表2-1数据,计算1mol H2分别跟1mol Cl2、1mol Br2 (蒸气)反应,分别生成2mol HCl和2mol HBr分子,哪个 反应放出的能量多?如何用计算结果说明氯化氢和溴化氢哪 个更容易发生热分解生成相应的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