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合集下载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及反思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及反思

《导体和绝缘体》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执教人:李土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利用电流检测器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能够区分金属、石墨、食盐水、人体是导体,塑料、橡胶、陶瓷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生活中常见物品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具准备:演示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材料、食盐、水、搅棒、人体验电球分组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材料实验袋、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谈话:大家先看这里。

【出示简单的电路连接】见过吗?这是一个简单电路。

如果我把开关按下去,灯泡就会……2、设疑:如果我把一节导线断开,用其它物品代替这一部分导线,小灯泡还会亮吗?二、引入课题1、提问:我们来试试吧,请听实验要求:打开开关、接入物品、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打开开关、取出物品。

2、、学生分组实验3、设疑:奇怪,有些组的灯泡亮了,有些组的灯泡却没有亮。

这是怎么回事?(实物投影分组的材料,并进行分类)4、灯泡没有亮了,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电流没有通过,或者这个物品不导电,或者这个物品是绝缘体)灯泡亮了,又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电流通过了,或者这个物品导电,或者这个物品是导体)。

5、定义:通常情况下,容易导电的物品,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导体与绝缘体。

(板书:导体与绝缘体)三、制定实验步骤1、提问: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那么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我们需要做实验检测。

请看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

2、谈话:既然是实验,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实验步骤。

以小组为单位,先说一说你们组的实验步骤。

(学生2分钟自主探讨实验步骤,教师巡视参与)3、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步骤,教师帮其理出顺序。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导体与绝缘体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导体与绝缘体   苏教版

2.导体与绝缘体【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界条件的改变可促使转变。

2.会用检测电路检测常见物品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3.培养安全用电意识,意识到先进的测量工具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认识潮湿的环境可以让小木棒变成导体。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导体和绝缘体1.出示断开的简单电路,把铜钥匙和塑料尺分别接入电路,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2.揭示铜钥匙、塑料尺在电路中不一样的特性:铜钥匙能让电流通过,塑料尺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二、用简单电路检测1.出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铜丝、铅笔芯、小木棒、棉布条、铁钉、瓶盖、陶瓷片、铝片、纸条、玻璃、铁尺等,把它们分别接入简单电路中,哪些也能让小灯泡点亮呢?2.实验提醒:每样物品接入电路前,先预测小灯泡是否能被点亮,可以用勾或者叉表示。

物品接入电路,重复检测2-3次再记录现象。

可以另外找一些感兴趣的物品检测。

3.学生实验。

4.全班交流。

5.小结:科学上把像铜、铁、铝、石墨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

像塑料、玻璃、陶瓷等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三、用精密仪器检测1.人体到底是不是导体?为什么简单电路检测不出?尝试解释。

2.介绍认识精密检测仪器——验电球。

3.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性实验,分别测试一个同学、一组同学、全班同学的导电性。

4.学生实验:用验电球再次检测其余材料导电性。

5.讨论: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检测结果,信哪个?为什么?探究小木棒和植物枝条导电性为什么有差异。

6.揭示潮湿的环境可以使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

7.研究水的导电性,用万用表检测几种不同的水的导电性。

四、拓展应用1.介绍超导现象。

2.观察研究常见电路器材:导线、开关面板、老虎钳、螺丝刀、插头、绝缘胶带等,辨析这些物品中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导体和绝缘体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导体和绝缘体 |苏教版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二课,这个单元让学生了解了电与磁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电是如何产生的。

使得学生更加了解世界。

《导体与绝缘体》是在学生理解了《简单电路》后的一门课,起到一定的承上作用。

本课主要讲解三个内容:第一了解导体与绝缘体,并在生活中能够分出这两种东西;第二是知道水和人体也属于导体,并通过实验证明;第三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组装简单电路,知道了小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

其次更是知道了如何制作简单的红绿灯,初步的使用到导体与绝缘体的知识。

因此,在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导体与绝缘体是本课的重点,懂得区分这两者。

最后,上学期学生学到的预测也可以在这里得到运用。

让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起来。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区分导体与绝缘体,了解其概念;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测试常见物品的导电性;3、知道人体与自然界的水都是导体。

过程与方法:1、收集各类材料,感受导体与绝缘体的存在;2、培养学生先预测在检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自主探究和观察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探究、热爱观察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与绝缘体,并进行预测与检测;难点:认识到人体与水也是导体。

五、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电线、各类导体与绝缘体、验电球六、教学过程: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一)、复习导入:那同学们还知道为什么小灯泡会亮呢?(学生回答。

)看来同学们都有好好的复习,将我们的知识记得很牢,老师要表扬你们这种认真复习的习惯。

(设计理念:本课与简单电路的关系紧密,因此通过复习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现在老师请两个同学上来组装一下一个简单电路。

(一个是完整的简单电路材料,一个是缺少一根导线的简单电路材料)学生上来操作后发现缺少了一根导线,这样便无法使得电路畅通,让小灯泡亮起来。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2 导体和绝缘体》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2 导体和绝缘体》   苏教版
(二)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相信这些知识一定能使我们今后的生活变得更加安全与更加美好!
学生列举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导体和绝缘体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苏教版
章节
第三单元第二节
学时
一学时
年级
五年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3. 认识常见物体的导体和绝缘体。
4.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5.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师:让几组学生上台做实验探究—人体是不是导体。
(二)、根据人体是导体的原理,在生活有很多这样的发明创作。比如:感应开关和电笔。并作简单介绍。
学生猜测:水是或不是导体。
学生回答:用电路检验器。
一位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学生猜测
三组学生上台做实验
播放PPT(验电球图片)
播放PPT(感应开关图片)
1.让学生看到更直观的图片;
4.为后面的探究实验做好铺垫。
4.让学生自己从实验中明白电路检验器的作用,以及电路检验器的组成。
(一)、师提问:如果在断开的导线两端接入铁钉小灯泡还会亮吗?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教师演示---将铁钉连入电路中。为什么小灯泡又亮起来了?
(二)、师:所以铁钉是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导体。并且板书“导体”。
四、探究实验(二)
四、探究实验(三)
23′40″-25 ′12″
25′12″-29 ′46″
1.调到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导体和绝缘体》科目,主要涵盖物质的导电和绝缘特性以及与物理电路相关的基础概念。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来深入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以及了解实用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物质的导电和绝缘特性,学习实用电路中的基础概念。

•能力目标:掌握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探究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实验中。

教学内容课前导学•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当我们插电源时,电能是如何传输到我们的电器中的呢?导体和绝缘体对于电的传输有何作用?实际应用中哪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和绝缘特性,哪些材料不行?主要内容•实验操作1:验证金属材料的导电特性,确定导体的定义和特征。

1.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铜线、电池、电灯泡、电池支架、开关等。

2.操作过程:将电池正负极与铜线两端相连,再通过开关连接电灯泡,观察电灯泡亮灭情况和铜线的传导状态。

3.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确定铜线具有良好的导电特性,可能存在导电现象的物质可被称为导体。

•实验操作2:验证非金属材料的绝缘特性,确定绝缘体的定义和特征。

1.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聚乙烯、手电筒、电池、电灯泡、电池支架、开关等。

2.操作过程:将电池正负极与手电筒两端相连,再通过开关连接电灯泡,观察电灯泡亮灭情况和手电筒的传导状态。

3.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手电筒具有较强的绝缘特性,可能存在绝缘现象的物质可被称为绝缘体。

•知识点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区别、实用电路中的电池、电灯泡、开关等基本元器件的原理和结构。

•总结和深化:通过思考问题、交流讨论等活动,梳理知识体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特性。

课后拓展•帮助学生了解其他需要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电脑、电视机等,了解这些产品中所采用的基本电路原理和实现方式。

小学科学_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检测区分待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各种身边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1.生观察图片。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这个吗?为什么要把这个线分成两部分或者三部分呢?生:铜线容易导电,塑料不导电。

师:什么是导电,什么是不导电?生回答……2.我们知道了铜丝(或者铁丝)容易导电,外面的塑料不容易导电,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它们到底能不能导电呢?下面我们就选取一些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和见到的物品进行测试。

二、探究活动1.师:要想验证电流在物品中能不能通过?我们需要用什么方法证明?指名学生回答或上台演示。

2.具体检测步骤应该怎样操作?(课件出示)师生共同研究实验方法:(1)检测时先要检测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

(2)在检测前先进行预测。

(3)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要重复检测多次。

(4)要认真及时地记录检测结果,合理地分析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5)结束后将实验物品摆放好。

3、检测身边物体是否容易导电1.师:现在同学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检测方法。

实验桌上有很多不同的物品,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呢?(1)首先请同学们把这些物体名称填进记录单,并完成预测。

(2)下面我们要来检测这些物体。

在大家动手做之前老师在这里先提出几点要求:(课件出示)⑴学会分工与合作;小组长:管理材料监督工作汇报工作记录员:尊重事实据实记录检测员:科学规范一丝不苟⑵严格按检测过程进行,并作好记录;(3)讨论交流要轻声。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

3.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例子。

2.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铜线、塑料尺、玻璃杯、水、电珠等。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绝缘体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导体吗?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1. 分组实验:每组发一根铜线、一个塑料尺、一个玻璃杯、一杯水、一个电珠。

让学生将这些材料连接起来,看电珠是否亮起来。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铜线和电珠连接时,电珠亮起来,而塑料尺、玻璃杯和水连接时,电珠不亮。

3. 提问:为什么铜线能让电珠亮起来,而塑料尺、玻璃杯和水不能呢?三、学习常见导体和绝缘体:1.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2. 展示PPT课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导体和绝缘体。

四、巩固知识:1. 填空题:导体是____,能导电;绝缘体是____,不能导电。

五、课堂小结:2. 强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掌握了它们的性质。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知识点拓展方面,还需加强引导,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续):六、拓展练习:1.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导体和绝缘体。

2. 让学生尝试解释为什么某些物体能够导电,而其他物体则不能。

七、家庭作业:2. 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

八、课程评价:1. 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观察能力。

2.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教案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教案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9、教师示范使用方法,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质疑:电笔中的灯亮了,说明什么呢?
10教师给与肯定。
11、总结:生活中的物体一般情况下分成导体和绝缘体,可是有些物体当情况改变就改变性质,可能导体不导电,绝缘体导电。望同学们多观察,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学生预测:钢尺、文具盒连接上能亮,而橡皮和铅笔不会亮。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电和磁2.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内容分析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运用广泛,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学生也应该了解一些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本课内容有:一、引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检测物体导电性能的检测装置。二、指导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检测器,检测身边的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小物品。材料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准备。三、指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和自然界的水都是导体。四、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和工具进行辨析,分析哪些部位是导体,哪些部位是绝缘体。
3、请同学们领取材料进行实验验证。
4、组织汇报交流:有些能让小灯泡亮,那就是导体;不能使小电珠亮的是绝缘体。
5、教师进一步提问:水是液体能否导电呢?我们该如何预测呢?
6、教师提供给每组一杯盐水和一杯自来水请学生分别实验。
7、教师演示实验:用学生电源连接自来水,使小灯泡亮起来。
8、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导电的,在检测电路时人们是怎么做的?
3、小组进行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
4、学生展示实验记录卡和研究成果。
5、学生预测,并设计实验。
6、小组实验,盐水导电,而自来水却不能使有电流通过,带点。还说明我们人体也是导体,大地也是导体。而我们不能用手接触前端的金属杆,因为那会触电。
1、预期教学效果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的性能。

苏教版科学五上《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上《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电和磁》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简单电路》一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试验检测认识物体是否导电,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借此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本科重点是让学生应用简单电路中的知识,检测常见的物体,哪些容易导电何不容易导电。

理解课文中提出的“容易”和“不容易”的含义,使学生知道物体没有绝对不导电的。

本节课我从学生常见的电工用具入手,让学生分析电工用具这样制作的原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研究的欲望,在学生学会检测办法的基础上,继续检测其它的物体的导电性能,在此过程中需要先预测再检测,并且要求学生酶检测一个物体最少检测两次,达到科学检测的效果,使学生养成科学检测的习惯。

通过研究普通水是导体的实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导体与绝缘体真正的区分标准,应该是按物体导电的难易程度来分。

最后,让学生观看触电事故和雷击的实例录像,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分析不符合安全用电的行为,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掌握安全用电常识,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达到所学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目的。

本课的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学会科学检测物体是否导电的方法,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探究方法●能够预测物体是否导电●能够准确概述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指导自然界的水、人体和大地是导体知识和技能●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安全用电意识●体验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意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简单电路元件、普通水、图片、录像资料、活动记录表学生准备:简单电路元件若干、橡胶皮、木棒、铁钉、铜丝、铝片、硬纸片等若干物体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情导入大屏幕出示电工用具:钳子、螺丝刀、验电笔。

1、这些工具通常是做什么用的?2、电工用具为什么要这样做?3、那么如何来检测工具的一部分导电,一部分不导电呢?【评析】通过情境的设计,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知识的程度,为本课内容埋下伏笔。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导体和绝缘体》表格式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导体和绝缘体》表格式教案

2、导体和绝缘体
一、课程标准:
●了解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

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二、教学目的:
●科学探究
1.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能。

2.能对物体的导电性能作出预测并检验自己的预测。

●科学知识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人体、大地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对物体的导电性能作出预测并检验自己的预测
●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四、学习成果评价:
1、概念发展:
层次一:不能分辨导体和绝缘体。

层次二:基本可以分辨导体和绝缘体。

层次三:能准确的分辨导体和绝缘体。

2、探究能力:
层次一:不能对物体的导电性能作出预测并检验自己的预测。

层次二:能对物体的导电性能作出预测,不能检验自己的预测。

层次三:能对物体的导电性能作出预测,并能检验自己的预测。

五、教学材料:
若干金属和非金属制品、自来水、纯净水、盐水、小灯泡、导线、电池。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2 导体和绝缘体》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2 导体和绝缘体》 苏教版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会发生转变。

2.掌握对材料进行导电性检测的简单方法。

3.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难点】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变。

【教学准备】铁钉、干木棒、湿木棒、铁质回形针、包胶回形针、布、硬币、铅笔芯、陶瓷勺、橡皮擦、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为了上好今天的科学课,老师从你们学校借来了这样一个装置,你们看!【实物投影或者图片:展示自制的检测器】2.交流:仔细看一看,它由哪些部分组成?3.小结:这个装置其实就是在木头框架上,固定了灯泡、电池,并用导线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其实它就组成了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简单电路。

二、认识导体与绝缘体1.谈话:这个简单电路不简单。

电路里的灯泡明明是正常的、没有损坏的,可是只要一放在这个电路中,它却总是亮不起来。

你们能不能帮忙老师找找原因呀?2.布置任务:(1)每个小组仔细观察此装置,寻找灯泡亮不起来的原因,用手机拍照;(2)尝试解决问题,让装置上的灯泡亮起来。

3.学生活动。

4.交流汇报:说一说,灯泡不亮的原因是什么?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这样做,灯泡就能亮起来?有没有不同意见?5.小结:像铁片、铁丝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科学上称之为导体,而像塑料这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科学上则称之为绝缘体。

三、认识不同材料的导电性不同,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会发生转变。

1.交流讨论:(1)生活中,你们认为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又是绝缘体呢?为什么你这样认为?能说一说你的依据是什么吗?(2)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这个环节用希沃白板现场板书】2.小结:生活中很多的例子,让很多同学意识到**、**材料制成的物体是导体,而**、**材料制成的物体是绝缘体。

3.提问:究竟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该怎么办?刚才的装置能能不能帮上忙?怎么做?4.布置任务: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提示先进行预测再动手实验、简单介绍实验注意事项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导体和绝缘体苏教版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导体和绝缘体苏教版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3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定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明白得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差不多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打算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适应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0种物体是导体依旧绝缘体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打算。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教学手段:实物、投影教学预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试验记录表、小组实验评判表及实验盒(电路检测器6个;①橡皮、小刀、纸板、铝丝、钥匙、塑料片、泡沫、毛线、五角硬币、丝绸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②橡皮筋、木条、石块、陶瓷片、铅笔芯、铁丝、回形针、毛皮、一角硬币、铜丝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插头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明标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展现台)。

1.(出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接通以后,灯泡亮了。

2.师:假如把其中一根导线剪断,灯泡还会亮吗?什么缘故?3.师:假如分别用三种连接方法重新连接电路,灯泡会亮吗?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别处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讨论:什么缘故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别处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灯泡就可不能亮。

(这确实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导体与绝缘体”。

)(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5.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快速的扫瞄一遍。

①初步学会判定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明白得导体和绝缘体的差不多概念。

②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打算去检测更多的物体。

③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13篇)《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二课,本单元第一课《简单电路》通过怎样点亮小灯泡的活动认识简单电路的构成,本课学习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是学习下一课《探测暗盒里的电路》的基础。

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广泛,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学生也应该了解一些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本课在学习了第一课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到电路中去检验其导电性能,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与学生们日常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对电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开关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电路;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但对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知之甚少,对安全用电知识了解不够。

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连接电路的技能;五年级的学生会填写实验报告,能针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

设计思路:整节课的教学以探究核心,展示研究问题的情景,通过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究,通过实验进行判别,推知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进而将各种物质的按能导电与不导电的现象进行归类,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然后,教师用导电发光球检测自来水、人体、大地是否导电,拓展对材料的导电本领的认识,渗透最后向学生介绍电工用具及安全用电的常识。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们一节课的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好的导体与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路材料,以及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增强安全用电的意识。

水、人体、大地是否导电,用学生们的电路检测器是无法检测出来,因此,营造有趣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利用导电发光球来学习这部分的知识。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1、学生制作电路检测器;2、检测身边的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和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3、认识人体和水能导电;4、安全用电教育。

导体和绝缘体-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导体和绝缘体-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导体和绝缘体——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物品的导体和绝缘体属性。

3.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物体是否为导体或绝缘体。

4.能够正确使用导体和绝缘体。

5.培养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能够进行相关实验并总结出规律。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用品,和学生讨论这些物品是否可以导电,或者能否带电。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汇报。

2. 理解概念教师向学生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比如:导体可以导电,而绝缘体则不行。

可以拿一些常见物品向学生进行展示和解释。

3. 实验环节1.实验一:使用电流表探测导电体将电流表的两个表针与电池连接好,然后用铜丝(导体)接通电路,记录下电流表的读数。

再换成绝缘体(塑料棒等)接通,观察电流表的变化,记录下读数。

实验可以分组进行,让学生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和比较结果。

2.实验二:使用电子衡器探测带电体使用电子衡器,将手指放在上面,观察电子衡器的变化。

然后再把手指放在绝缘体上,观察电子衡器的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和验证带电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比较实验结果,探讨经验规律。

4. 课堂小结在实验结束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总结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本课内容。

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记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鼓励学生反思探索的过程,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收获。

四、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汇总实验结果,并分析出规律。

2.观察身边的物品,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并说明理由。

3.练习应用导体和绝缘体知识,比如说用导体串联电器或将绝缘体包裹电器。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采用了实验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理论知识,达到了鼓励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目的。

另外,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 导体和绝缘体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 导体和绝缘体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3.1《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已有经验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预测;2、能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科学知识:1、通过在检测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检验,知道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并且知道人体、大地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2、通过对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和工具进行辨析,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交流与合作在研究中的价值,感受到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2、懂得安全用电,体会到学习可以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难点:认识人体和自然界中的水也是导体。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塑料吸管、小木片(吃完冰棒上的木棍)、钥匙、透明胶带、回形针、纸板、铁钉、橡皮、铅笔芯,装有水的一次性水杯。

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教师准备:小灯泡、导线、电池、玻璃棒、验电球四、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研究问题玩具灯笼的线路断了,直接把导线的外皮接在一起行吗?为什么不行?(导线的外皮不导电)应该怎么接?以学生的建议为契机,引出问题:研究物体是否导电。

(二)预测物体导电性,设计实验验证方案1、请学生列举出自己小组所带的物品是由哪些常见材料制成的,如回形针、铁钉、钥匙是由金属制成的,吸管和胶带是由塑料制成的,进行简单归类。

2、小组讨论,认为容易导电的就在记录表上打勾;讨论完后各组交流预测的结果,交流时要求学生说说预测的依据。

3、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检验器,并且说出检验器的判断方法。

(三)分组实验验证1、实验之前提示实验中注意的事项:实验前首先要检测检验器是否完好;两端的导线必须和被测物体保持接触良好;灯泡不亮时可以多做几次;实验结果要及时记录。

2、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实验情况。

3、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对照和预测是否一致,对于不一致的情况进一步进行探究。

(四)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1、小结: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金属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设计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物体不一定就是绝缘体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
木头,橡皮,陶瓷,玻璃球,铜片,纸片,铝片,铁钉,钥匙,硬币,金属调羹,蜡烛,棉线,竹签,圆珠笔芯等,一个电路检测器。

一份
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旧知识(5分钟)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电路,有没有同学能说说简单电路由哪些原件构成?
学生回答。

明确:简单电路是由电池(电源)、小电珠、导线三部分构成。

2.师:老师带来了一些电路原件,现在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老师准备的原件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其他同学轻认真看他的操作。

学生上讲台组成简单电路。

3.师:现在我们再找两位同学拿上尺子在黑板上画一下串联电路,其他同学认真看他们画。

等一下我们来评价他们画的怎么样。

学生画。

然后指出问题。

特别强调:导线要全部连接上,不能有断开的地方。

二.引入新知识
师: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应用,从安全角度来说,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导体和绝缘体》。

此处板书:导体和绝缘体
在了解了简单电路的知识基础上,我们这节课通过实验,看看一些生活中很不起眼的物体连入到电路中,小电珠还会不会发亮。

1.演示实验操作(1分钟)
师:实验前老师先给大家演示一下应该如何接入物体,找一个同学和老师配合一下。

演示如何将物体连入电路中。

师总结:刚才老师已经给大家演示了我们如何接入物体,等一会我们一定要按照老师示范的步骤来接入物体,明白了吗?
2.强调实验须知(1分钟)
师: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要先强调一下实验注意的事项:
1.检测前先要确定电路连接正常。

2.在检测前先预测物体能不能导电。

3.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注意要重复实验。

4.要认真及时地记录检测结果,合理分析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5.不能用电池以外的电源接入物体。

3.分发实验记录(1分钟)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把实验记录发下去,同学们在实验前要再次认真阅读上面的实验须知。

分发材料
师:(全部发完后)实验开始前我们先来一起阅读一下实验须知。

(小黑板出示实验须知)4.预测现象(2分钟)
师:在实验开始前我们要先来预测一下我们带来的物体是否能使小电珠发亮。

从现在开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的同学在讨论和动手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最轻,又最先完成任务好不好?
现在拿出你们的实验材料,开始进行预测。

在相应的方框里打上对钩即可。

5.开始实验:好了我们各组已经预测完毕,在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小声。

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声音最小、完成任务最快。

三.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10分钟)
1.汇报实验结果(3分钟)
师:大家都做完实验了,现在开始把实验器材交给1号同学收好,桌子上只留下你们的实验记录。

(学生收好材料)
好,那么接着请几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学生汇报,小黑板上画好实验记录)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能够导电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都是金属
2.定义说明(2分钟)
师:那我们就把像铁钉、回形针、钥匙这类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板书:容易导电的物体——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什么啊?(绝缘体)(板书: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
师:哪些物品是导体,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铜铁铝
除了金属之外,我们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导体?人体,大地,水
哪些物品是绝缘体?橡胶,塑料,干燥的木头
四.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5分钟)
1.我们刚才学习了导体和绝缘体的一些知识,现在大家翻开书35页开始看书,并思考书上的问题。

(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他们各有什么作用)
学生看书。

找学生回答
师:你能举几个例子分析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吗?
生:胶布。

胶布裹在赤裸的电线上,电流不能流向别的导电物体,避免形成短路,甚至发生用电器的损坏乃至发生人身事故。

生: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

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生:拉线开关,开关芯的铜片是导体,外面的胶木和塑料拉线均是绝缘体,可防止开关中通电部分与其他物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样实验材料和生活中的工具,我们来看看。

闸刀开关、生:闸刀。

闸刀内金属片是导电物体,其他的部件都是不导电的物体。

闸刀柄带动金属片推上去,电流形成通路,用电器开始工作;反之,闸刀柄带动金属片拉下来,电流断开,用电器停止工作。

小灯座。

插座,里面的线是金属,也就是导体,外壳是绝缘体
3.探索导体和绝缘体不同的用途。

在电器中和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能安全。

五.用电安全(3分钟)
学生看课本第35页的图,小组讨论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湿衣物晾在电线上,水是容易导电的,容易与人及地面形成通路,损坏电网,伤及人的身体。

生: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风筝容易碰到高压线,形成危险。

生:湿布插灯泡,灯泡发热遇水会爆炸,人体与灯泡内的导线形成通路,引发危险。

师:在生活中,许多容易引发用电危险的地方,都有明显的标志。

看看教材P35页“小心触电“的标志。

大家注意,你们在外面玩的时候如果看到了这样的标志,一定要远离这种地方,以免发生触电危险。

六.小结(5分钟)
1.设问: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和应用,还知道在生活中应该注意用电安全。

希望同学们可以把这些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

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