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第六章记忆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记忆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0766746cdd88d0d232d46a80.png)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 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 响。
第十四页,共66页
(四)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通常通过语言传授
误。正确率平均为4.5。
→是否由于方法的限制未能检验 出来?
视觉呈现
MQTZ
RFGA NSLC
第二十二页,共66页
部分报告法
视觉呈现
MQTZ RFGA
NSLC
音调指示
高音 中音 低音
反应
N, S, L, C
第二十三页,共66页
实验结果表明,当视觉刺激消失后立即给与声音信号,被试 平均能报告9个项目数。
(三)长时程增强作用 短串高频刺激闯入后引发的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增
大,振幅上升,潜伏期缩短。
第十九页,共66页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神经元的电活动会导致神经细胞内部的生物化学变化。 (一)核糖核酸 记忆是由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来承担的。
(DNA,RNA)
(二)激素和记忆 人体内的某些激素分泌能促进记忆的保持。皮质内固醇、后
斯滕伯格通过实验发现短时记忆提取信息比看起来复杂。 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由三种可能的方式: ①平行扫描 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无论短时记
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②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短时
记忆中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越长。 ③完全系列扫描 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做出判断。
普通心理学-第6章-记忆(新)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第6章-记忆(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d11c5bec3a87c24128c4be.png)
“重复启动”心理测验
•这种测验通常先向被试展示一系列单词,随后让他们做完 形拼写填空的任务。 •通常被试填空的结果,会受到事先所见的单词的影响:譬 如面对“pic____”,如果被试事先看到的单词中有“picture” 这个词,出于心理暗示,他们更倾向于用picture来完成填空 而不是picnic,或者pick。 •这再次说明,虽然亨利不可能说出先前自己看到了什么单 词,但他的大脑中却确实留下了关于这个单词的一些长期的 “记忆”。 •有趣的是,如果事先展示的单词里包括五十年代之后才出 现的新词汇,这种重复启动的暗示效应就消失了。
苏珊设计的实验
• 在一个实验里,苏珊给亨利出示几幅杂志画片,让 他盯着看上一阵。过上十分钟、一天、或者三天之 后,苏珊给他出示同一张画片,外加一张他没看过 的画片,询问他哪一张看起来更加眼熟。
• 在这个测验中,亨利表现得不错。虽然亨利完全不 记得自己看过什么杂志和画片,但他缺失了一部分 重要组织的大脑,却能奇妙地在潜意识里记录下关 于画片的粗略印象,让他对看过的画片产生说不清 道不明的熟悉感觉。
•由于镜像左右颠倒,亨利最开始画得歪歪斜斜,完全无法笔 走直线,但是经过好几天的重复,亨利的表现大为提高,到 最后,他完全可以对着镜子,流畅地画出五角星来。 •他学习的速度虽然比正常人稍慢,可是毕竟能够学会,而且 学会后却并不比别人忘得快——在一年之后,他依然可以较 为流畅地完成这一项任务。
程序性记忆的存在
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很少收外界 因素干扰,比较稳定。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是否有意识参与
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 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 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 前作业产生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f8c702b5eefdc8d377ee3267.png)
整体报告法、局部报告法
• 结果:
局部报告法成绩优于整体报告法
二、感觉记忆的存储
视觉感觉记忆的存储
• 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 非常短暂,其存储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 减小
二、感觉记忆的存储
整体报告法与局部报告法的比较
二、感觉记忆的存储
声像记忆与图像记忆的比较
• 达文:
声像记忆的容量比图像记忆小,平均只有5个左右。 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比图像记忆长,可达到4秒钟。
波里斯和勒蒙(Bliss﹠Lemo,1973): 海马的神经元具有形成长时记忆所需要的塑造能力。在海
马内的一种神经通路中,存在着一系列短暂的高频动作电位, 能使该通路的突触强度增加,这种强化称为长时程增强作用 (LTP)。
LTP具有专一性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 长时程增强作用(LTP)
海马是长时记忆的暂时性存储场所。利用LTP, 海马能对新习得的信息进行为期数小时乃至数周 的加工,然后再将这种信息传输到大脑皮层中一 些相关部位作更长时间的存储。
人们一般认为,激素能够影响记忆的保持,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某些 激素能使大脑更好地注意当前的输入信息,从而加强了记忆的保持。
• 瑞士卢塞恩心理学学院发现,志愿者在实验中被
重打屁股后,记忆力突然大增,考试成绩突飞猛进。
• 这是因为人被打屁股时,其肾上腺素分泌会大幅上 升,用以减低痛楚分泌的内啡,而内啡一旦跟肾上腺 素混合,将会有效打通一个人从前没有充分利用的神 经途径,进而提升记忆效果。
• 激素
机体内部的一些激素分泌能够促进其记忆的保持。
近来的研究表明,机体内部的一些激素分泌能够促进其记忆的保持 。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在动物学习时给予中等强度的刺激,往往会引起 动物皮质类固醇,后叶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而这些激素对 动物记忆的保持有明显的加强作用。
普通心理学记忆
![普通心理学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a781764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0.png)
case: H.M缺少将短时记忆转到长时记忆
的能力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2
第六章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神经元的电活动不仅会引起神经元突触 结构的改变, 而且会导致神经细胞内部的生 物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核糖核酸及某些 特异性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
(一)核糖核酸
记忆是由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的分子 结构来承担的, 海登等人把大分子看做是信 息的“存储所”, 认为RNA(核糖核酸)和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记所化学分子载体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3
第六章第三节 三个记忆系统
一、什么是三个记忆系统 二、感觉记忆 三、短时记忆 四、长时记忆 五、遗忘
2024/7/29
第六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节 三个记忆系统 第四节 内瘾记忆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1、什么是记忆 2、记忆的种类 3.记忆过程
第六章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1、记忆的定义: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存储、 提取)。
2.记忆的种类: 按其内容可分为:
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人们认为反
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P213白鼠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0
第六章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突触结构:
作为人类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 经元突触的持久性改变,这种变化往往是 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的。由于涉及到结 构的改变,因此其发生的过程较慢,并需 要不断的巩固。这种突触变化一旦发生, 记忆痕迹就会深刻地存储在大脑中。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317df21f19e8b8f67d1cb9ea.png)
第六章记忆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二、感觉记忆(选择)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选择、简答)四、长时记忆(选择、简答)五、遗忘(选择、简答)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过程(1)传统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
(2)认知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
记忆过程的上述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3、记忆的种类(1)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的记忆。
储存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
②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1分钟,它的容量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③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
储存时间很长,从一分钟以上到甚至终生。
容量没有限制。
(2)图尔文按照长时记忆储存的内容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①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
②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
(3)按照提取时是否需要意识参与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①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②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表现有以下差别:①加工深度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内隐记忆,却对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86b7c0dfaa00b52acfc7ca94.png)
(三)记忆的神经细胞化学假说 记忆的神经细胞化学假说把核糖核酸(RNA)看作是记忆 分子。已有大量的行为证据表明给这个假说以支持。例如,人脑 细胞中的RNA的浓度,跟人的学习能力一样,起先随着年龄而 增长,随后又随着年老而下降。当神经细胞受到反复刺激时, RNA在这些神经细胞中的浓度会增加。RNA的合成受阻,动物 的记忆就会遭到破坏。 (四)记忆的脑定位说 记忆是不同脑部位都参与的复杂的联合活动(信息多数存储 在大脑皮质,也有信息存储在边缘系统、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 部位)。但是不同的脑部位存储的信息功能是不同的。
主要类型:维持性复述,即从感觉记忆中抽取某些信息,并使该 信息适应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保持在短时记忆中。(2)精制 性复述。即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精细结构的编码。所谓精细结构 编码,是指联想编码、组织编码、心象编码等等。这种编码能在 长时记忆中稳定的存储,并在日后被提取出来使用。
二、组织加工
将材料加以组织能使输入信息有效地储入长时记忆。把新材 料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中或把材料作为合并单元而组合为某种新 的知识框架,这些过程称为组织加工。对识记材料可以用多种方 式组织加工,下面介绍六种加工方式。 (一)类别群集 我们在记一系列项目时总是倾向于将他们按一定的类别来记 忆的。按一定类别的存储更有助于信息的检索。 (二)联想群集 建立联想把孤立的识记材料构建为一个大的组块,有助于长 时记忆。所谓联想就是由一种经验想起另一种经验,或由想起的
容量为7±2个组块。 (三)短时记忆的加工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主要加工方式是组块化和复述。从而使 其有限的容量增加。保持时间延长,并使更多的信息转入长时记 忆。组块化(chunking),如上所述,组块是信息的一种意义单 位,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字母或数字,一组字母或其它材料,甚 至一组次或一个句子。组块化就是根据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连 接成更大的单元过程。 原始信息:129048282023847592823582 组块化后:1290 4828 2023 8475 9282 3582 复述就是出声或不出声的重复。对一个电话号码进行复述, 只要没有其他干扰,它就可以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在无复述时,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将迅速消失,复述使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 以防止被其他信息排挤掉。 (四)短时记忆的提取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提取是以系列全扫描的方式进行的。如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ca7cfb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a.png)
习惯化
敏感化
坎德尔用海兔证明,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均发生在突触部位。
➢ 学习与连接感觉神经细胞和产生保护性反射肌群活化的神经细 胞之间的突触加强有关。较弱的刺激形成短期记忆,一般持续 数分钟到数小时。“短期记忆”的机制是由于离子通道受影响, 使更多的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由此,导致神经突触释放更多 的神经递质,从而使反射加强。
内隐记忆测量:在实验中分离内隐记忆和外显记 忆
➢ 直接测验:如自由回忆和再认,对应外显记忆
➢ 间接测验:指导语上不要求被试有意识的提取学 习过的信息,通过被试在一些特定任务上的表现 来推断是否拥有某种记忆,对应内隐记忆
➢ 如词干补笔、残词补全、快速识别
元记忆测量:个体对自己记忆的认知
➢ 独立测量:个体所具有的各种元记忆知识的测量,如个体 对记忆容量、记忆策略等的知晓程度的测量
的记忆; 由个体经过观察学习和实际操作练习而习得; 提取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多重记忆系统(Tulving, 1995)
记忆的加工过程
记忆的加工过程: ➢ 编码: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在整个记忆系
统中,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而且是以不同的形式 存在着的。 ➢ 存储: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 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 ➢ 提取:从指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 最后一个阶段,记忆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
➢ 记忆是整个脑皮层活动 的结果,不是皮层上某 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机能定位说
➢ 语言中枢: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
➢者大脑皮层的颞叶,引起 了病人对往事的鲜明的回忆。
➢ 大脑存在不同的功能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 言中枢等
普通心理学 第6章 记忆 总结笔记考研笔记-精品
![普通心理学 第6章 记忆 总结笔记考研笔记-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91e6f5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8.png)
第六章记忆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睑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简述认知心理学对记忆过程的分类[简述记忆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到可外界信息只有经过这些过程,才能成为个体可以保持和利用的经验。
编码: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转换的过程。
编码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以便更好地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
提取: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三、记忆的分类[简述记忆的分类][一级](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①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
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存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固,也不够确定。
②语义记忆:语义记忆是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
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匕瞰稳定。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①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②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915华南15(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
它是记忆系统开始的阶段。
存储时间大约为0.25秒〜4秒。
心理学课件:6 第六章 记忆
![心理学课件:6 第六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0d646a399b6648d7c0c74614.png)
你的记忆风格是什么? • 你的记忆风格是怎样?图像、声音、感觉,哪种对你来说
最容易回忆? 4.如果学习一个舞蹈动作,我比较喜欢: V.先看动作的分解介绍图 A.有教练教我 K.看一遍别人怎么跳,然后自己尝试 5.当回忆一段美好记忆时,我会: V.在头脑中出现当时的画面 A.听到当时愉快的声音 K.体验到当时身上的感觉 6.如果需要记住行车路线,我会: V.在头脑中形成路线图 A.大声重复怎么走 K.按照正确路线走一遍,记住沿途的感觉
直至最后消退。 ·干扰材料。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线索性遗忘。不能充分的提取线索,也会导
致遗忘。
三、记忆的一般规律
4.影响遗忘的因素 ·时间因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系列位置效应,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学习的程度。低度学习的材料容易忘记,过
度学习的效果要好很多。学习的程度达到 150%时效果最佳。 ·时记者的态度。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 的影响。
5.被压抑的记忆。
因相关事件太令人震惊或痛苦时,被放进 无意识的记忆。
四、几种记忆现象
6.记忆机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症——严重的记忆障碍
初始
6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系列脑成像清晰的显示了阿尔茨海默症在18个月中的发展, 正常组织(紫色)随时间,逐步被吞噬。
四、几种记忆现象
6.记忆机能障碍
·遗忘症:记忆力减退或丧失,但不伴随其它精神障 碍症状。
先快后慢
三、记忆的一般规律
2.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
习的材料产生干扰作用。
干扰
材料A
材料B
记忆效果
时间
三、记忆的一般规律
2.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1b1694a9960590c69ec3764a.png)
第六章记忆一、记忆的分类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用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左右的无意识影响。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内保存下来;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为五秒到两分钟之间;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二、记忆是一个过程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
信息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过程。
三、记忆的脑学说理论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
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他用实验的方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
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3、SPI理论:功能模块。
SPI是串行、并行、独立的缩写。
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
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在一个记忆模块中能够的编码赖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块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
也就是说,一个记忆模块的输出提供给另外的输入。
心理学教材 第六章记忆
![心理学教材 第六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2a462bc65fbfc77da269b1af.png)
第六章记忆第一节概述●特点和意义●记忆定义–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环节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过程(通常的定义)。
–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信息加工观点)。
●记忆特点:•区别于感知觉,记忆是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
•记忆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记忆是人类知识经验宝库建立的基础•记忆是生存的基础•记忆和其它心理过程的关系关系密切●记忆的种类●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运动记忆–情感记忆●记忆的意识性–有意记忆–无意记忆●保持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方法–机械记忆–意义记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抽象性–情景记忆–语义记忆●记忆的生理基础●定位说–海马是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开关”。
–颞叶–额叶●非定位说–记忆与神经突触的结构变化有关(突触假设)–记忆与神经元内部的化学变化有关(核糖核酸RNA)–记忆与神经系统的生化机制有关(乙酰胆碱)第二节记忆的经典研究●识记✓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保持的必要条件✓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有意识记中,记忆的持久性与对记忆保持时间的要求有关✓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保持与遗忘●保持–经验在头脑中保持不是静止的,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记忆恢复现象●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时间因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识记材料的意义与作用–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遗忘的原因•干扰说•消退说•压抑说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动员多种感官,采用多样化复习方法●活动有助于记忆●重现(再认与回忆)再认:确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
●再认的速度与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对旧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新旧事物的相似程度回忆:把以前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可分为:–有意回忆–无意回忆●根据回忆是否需要中介,可分为;–直接回忆–间接回忆●追忆:–同时具有有意回忆和间接回忆的特点回忆策略与影响因素:–联想•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因果律–定势与兴趣–与干扰作斗争(舌尖现象)第三节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的研究●记忆的信息加工流程●感觉登记●图像记忆●Sperling部分报告法(partial report procedure)实验●刺激以感觉痕迹的形式登记下来,保持时间非常短暂,在0.25到2秒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6 Memory第6章记忆This chapter includes three modules: first, module 18 tells us how the memory works; second, module 19 introduces recalling in long-term memories; last, we will learn why we forgetting when our memory fails.MODULE 18 ENCODING, STORAGE AND RETRIEV AL OF MEMORYMemory is any system—human, animal, or machine—that encodes, stores, and retrieves information. The process of memory is encoding, storage and retrieval. Encoding is involving the mod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to fit the preferred format for the memory system. Storage is involving the retention of encoded material over time. Retrieval is involving the location and recovery of information from memory.THE SENSORY REGISTERSScientific research on memory began with Ebbinghaus's experiment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oday the 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 of memory describes how information is encoded, organized, and stored in memory, and how it is retrieved from memory.THE SENSORY REGISTERSSensory registers are the entry points for raw information from all the senses. If we do not process this information further, it disappears.Visual and Auditory RegistersAs new visual information enters the registers, old information (the icon, or visual image) is "masked" almost immediately and disappears. Otherwise, the registers would overload as visual information piled up and became scrambled. Auditory information fades more slowly; the echo may last for several seconds.Initial ProcessingFrom the mass of incoming information, we select elements and hold them for further processing. In this process, called attention, we also give meaning to the information.SHORT-TERM MEMORYInformation that we attend to enters short-term memory (STM), also called primary memory and working memory. STM contains everything that we are consciously aware of at any instant. STM not only briefly stores information but also processes that information further.Capacity of STMSTM has its limits. Researches have found that STM can hold only as much information as can be repeated or rehearsed in 1.5 to 2 seconds, which is usually 5 to 10 separate bits of information. We can process more information by grouping it into larger meaningful units, a process called chunking.Encoding in STMInformation can be encoded for temporary storage in STM phonologically (according to the way it sounds), in visual form, or in terms of its meaning. Researchers conclude that STM has a greater capacity for material encoded visually than for information encoded phonologically.Retention and Retrieval in STMMaterial in STM disappears in 15 to 20 seconds unless it is rehearsed or practiced. According to decay theory, material is lost from STM simply because of the passage of time. Interference theory contends that interference from other information leads to forgetting from STM. Memory loss from STM is permanent. This prevents us from becoming overwhelmed with a mass of irrelevant, trivial, or unrelated data.Rote RehearsalThrough rote rehearsal, or maintenance rehearsal, we retain information in STM for a minute or two by repeating it over and over again. However, rote memorization does not promote long-term memory.Elaborative RehearsalElaborative rehearsal, or "the linking of new information in STM to familiar material stored in long-term memory," enables us to retain information for a longer time in STM. Through elaborative rehearsal, we process new data in a deeper and more meaningful way than through simple rote repetition.An accident or severe interference can make unrehearsed information disappear. Retrograde amnesia (the inability to recall events immediately preceding an accident or injury) is caused by an interruption in elaborative rehearsal.LONG-TERM MEMORYLong-term memory (LTM)is more or less permanent and stores everything we "know." Semantic memory is the portion of LTM that stores general facts and information in dictionary or encyclopedia form. Another facet of LTM, episodic memory, stores information rich with personal meaning.Encoding in LTMMost of the information in LTM seems to be encoded in terms of meaning. Through rehearsal, we extract the meaning of information and link it to as muchmaterial that is already in LTM as possible. The way in which we encode material for storage in LTM affects the ease with which we can retrieve it later on.Implicit MemoryImplicit memory refers to memories for information that either was not intentionally committed to LTM or is retrieved unintentionally from LTM. By contrast, explicit memory allows us to recall information that is intentionally committed to LTM and retrieved from LTM.Storage and Retrieval in LTMMost, if not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n LTM remains there more or less permanently, but we can''t always retrieve it when we need to, as the tip-of-the-tongue phenomenon shows.Especially disturbing events may cause us to repress memories or even to forget personal memories altogether (hysterical amnesia). Sometimes we "reconstruct" our memories for social or personal self-defense.Recognizing that past reactions and experiences affect our present memory, researchers developed the schema theory. A schema(plural: schemata) is a set of beliefs or expectations about something based on past experience, and it serves as a basis or standard for comparison with a new experience. Using schemata, we not only comprehend and interpret present circumstances but also streamline our retrieval processes. Retrieval is also aided by extensive cues and links with other material in LTM.BIOLOGICAL BASES OF MEMORYResearch has shown that some memories may be localized in certain portions of the brain; however, most memories are stored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brain. One reason may be that several senses can contribute to one memory and might be stored in the brain''s centers for vision, speech, smell, and touch. Also, a recent finding shows that the basal forebrain may be involved in binding together information stored separately throughout the brain. The hippocampus is involved in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from short-term to long-term memory.MODULE 19 RECALL LONG-TERM MEMORIESRetrieval cues are the “search terms” used to active a memory. It maybe a word, an emotion, or a sound.Flashbulb memoriesFlashbulb memories are a clear and vivid long-term memory of an especially meaningful and emotional event.Years after a dramatic or significant event occurs, people often have vivid memories of that event as well as the incidents surrounding it.These memories are known as flashbulb memories. According to the "now print" theory, the event triggers a mechanism in the brain that captures the memory, prints it, and stores it for a long time essentially unchanged. Recent research has challenged the assumptions that flashbulb memories are accurate and stable.Autobiographical MemoryAutobiographical memory refers to your recollection of events that happened in your life and when those events took place. People generally cannot remember events that occurred prior to age 2, and our earliest memories frequently concern events that significantly changed our lives or were particularly frightening.MODULE 20 FORGETTING: WHEN MEMORY FAILSSeveral reasons for ForgettingInformation in sensory and short-term memory appears to decay if it does not receive further processing. New information may "erase" old information in long-term memory. Proactive and retroactive interference may take place. Cue-dependent forgetting may occur when retrieval cues are inadequate. Some lapses in memory may be due to psychogenic amnesia, which is the forgetting of disturbing or shocking events and psychologists are divided about why this occurs.To the extent that information is apparently lost from LTM, researchers attribute the cause to interference from competing information. Interference may come from two directions: in retroactive interference, new information interferes with old information already in LTM; proactive interference refers to the process by which old information already in LTM interferes with new information. Interference affects both storage and retrieval of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