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积累文言字词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
能力:(1)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
(2)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德育: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采用“三步入境法”。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多媒体
课文预习:能流利朗读课文,并通过查工具书尝试口译课文并提出疑难字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流畅朗读课文,并能注意语气、停顿。
2、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方仲永变化的过程,弄清方仲永的才能衰退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通过元方斥责其父友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讲究礼貌、诚信。而今天我们要学的《伤仲永》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在熟读课文之后,请同学们讲一讲。
二、检查预习,畅读课文。
1、请多个学生轮流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学生点评、教师指导:
(1)字音:扳(pān)、环渴(yè)、称(chèn)、泯(mǐn)
(2)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余闻之也|久
(3)语气:
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惊叹语气②父利其然也。愤怒语气③不能称前时之闻。遗憾语气④泯然众人矣。痛心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两次,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3、小组赛读。
4、学生齐读。
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方仲永变化的过程。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内容。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
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在找句子的过程中落实文言字词,以下相同)
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
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
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
3、思考: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
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
“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利其然”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4、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什么?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点出“利、扳、谒、邑”等解释)
那作者对此事有何看法?学习第三段。
四、研读第三段,明确作者观点。
1、学生齐读第三段。
2、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难之处,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
3、明确作者的看法: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五、小结:
本文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关系。前两段叙事,最后一段议论。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的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
先抑后场,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对仲永的惋惜之情。(解释文题“伤”:哀伤、哀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讨论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类似仲永的现象,让学生深刻领会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2、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3、课堂练习,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故事,并且知道了因为"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而造就了他的悲剧,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那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
二、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可以与第三点合二为一)
说明: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三、请结合课文,说说现实社会中与之类似或相反的现象。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让学生深刻灵活今后学习非常重要这个道理。
过渡:王安石通过方仲永的故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得到了极大的启发,但学习本文的收获并不止于此,其实,本文的语言也有他独到的一面。
四、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洗炼的特点。
本文共三段,前两段重在讲述方仲永的故事,他仅仅花150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的才能变化过程,第三段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因此,文中的一字一词都有它确切的表达作用,那么,你能否找出文中的妙字妙句加以赏析呢?可以以“我觉得……字(句)很妙,妙在……”的句式回答。
参考:
1、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忽、即、立”三个副词用的真切、形象,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3、第二段的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仲永的变化和结局,非常精当。
……
六、课堂小结:
本文采用借事说理的方法,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写了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第二部分由此引发议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学习本文,不仅要明白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时常督促自己努力学习,同时也要积累文言字词,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