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共17页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1总则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0.2 历史城区 historic urban area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

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

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中国一些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图文并茂17页PPT

中国一些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图文并茂17页PPT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中国一些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图文并 茂6、 Nhomakorabea露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docx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docx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中,也伴随着对历史文化遗产不同程度的破坏。

出现该局面的因素是多元化的,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为此,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重视起来,从起初的典籍、器物的保存,到现在的遗址、建筑物保存,内容越发广泛。

而与此同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政Z性,需要对保护意识的不断强化,才能够达到社会文化发展共识。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二十世纪初期我国就开始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

最先起源的是考古研究所的成立,于1922年XX大学成立;紧接着,我国在1929年成立了营造学社,对古代建筑采用了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于是1年后,我国开始出台了第一步涉及到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条文,在国民政F颁布的《古物保存法》的17条以及《实施细则》中均有体现。

经过了10多年的演变与发展,《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诞生,是清华大学梁思成先生于1948年主持编写的,全篇共计450余条,是作为我国后续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性依据存在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在我国国务院颁布,对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公布,将其作为“文明保护单位”,并制定了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的制度,目前,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超过1500余个。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务院对24个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了首批,创立了历史古城保护制度,目前,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已经超过100于个。

紧接着,我国相继出台了《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条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城市法规划》等,据初步统计,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均已经超过12个。

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中,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结合其固有属性采用针对性的保护方式,为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要分层次进行,从而全面落实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第一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与方法第三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四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第五节城市更新第一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一.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近代,产业革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忙于发展生产,对古建筑和历史环境的保护既缺乏认识也无力顾及。

一批古建筑及其环境在工业化的浪潮中遭到毁灭。

18世纪中叶,英国的古罗马圆形剧场成为欧洲第一个被立法保护的古建筑,这标志着文物保护的概念已从典籍、艺术品、器物等扩展到建筑的范围。

1.《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其中有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指出了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及保护好代表一个历史时期的历史遗存在教育后代方面的重要意义。

充分表明文物建筑的保护运动已成为一股很重要的国际力量。

《雅典宪章》写道:“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真正能代表某时期的建筑物,可引起普遍兴趣,可以教育人民者。

保留其不妨害居民健康者。

在所有可能条件下,将所有干路避免穿行古建区,并使交通不增加拥挤,亦不使之妨碍城市有机的新发展。

在古建筑附近的贫民窟,如作有计划的清除后,即可改善附近住宅的生活环境,并保护该地区居民的健康。

”2.《威尼斯宪章》编制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许多被战争摧毁的城市的重建,如波兰华沙按历史面貌恢复古城。

华沙城后来作为特例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

这种恢复历史城市风貌的做法,在欧洲影响很大,如德国的波恩、慕尼黑、匈牙利布达佩斯等等被战争破坏的古城都得到很好的维修和恢复。

这些国家把恢复历史建筑和保护古城,视为重建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藉此增强人民的自尊和自信,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凝聚力,以致在发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经济中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1935年1947年2000年《威尼斯宪章》编制背景文物保护的对象从个体的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新潮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1总则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历史文化名城historic city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0."2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

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

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

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21.03.08•【文号】•【施行日期】2021.03.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文物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文物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把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指示要求,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及《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现就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将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各地文物主管部门要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文物资源专题调查和专项调查,按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据标准,结合建立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及时将文物资源的空间信息纳入同级平台,建立数据共享与动态维护机制。

二、对历史文化遗产及其整体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

在市、县、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统筹划定包括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水下文物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城市紫线等在内的历史文化保护线,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严格保护;针对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空间分布集中的地域,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依存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空间,明确区域整体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空间管控要求;历史文化保护线及空间形态控制指标和要求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作为实施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的重要依据。

国土空间规划中涉及文物保护利用的部分应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意见。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中国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
丽江和武夷山:城市、自然;保护、利用; 丽江和武夷山:城市、自然;保护、利用;
第1小节 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 小节
1、历史遗产 、 3)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 4)历史地段(街区、风 )历史地段(街区、 貌区) 貌区); 5)历史文化名城 )
标准 (1)构成代表地球现代 构成代表地球现代 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 证。 (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 构成代表进行中的 重要地质过程、 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 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 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3)独特、稀少或绝妙 独特、 独特 的自然现象、 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 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 尚存的珍稀或濒危 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15.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北京, 天坛 ) 16.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 重庆, 遗产) 遗产) 17.明清皇家陵寝 明清皇家陵寝 18..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 皖南古村落 )( 世界文化遗产) ,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19.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河南, 产) 20.都江堰 青城山(四川,2000.11 世 都江堰—青城山 都江堰 青城山(四川, 界文化遗产) 界文化遗产) 21.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山西, 遗产) 遗产) 22.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中国高句丽王城、 中国高句丽王城 吉林, 世界文化遗产) (吉林,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 23.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 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 24.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 安阳殷墟( 安阳殷墟 河南, 2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广东, ) 26.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福建, 27.五台山(山西 五台山( 五台山 山西2009.6.26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1总则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历史文化名城historic city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0.2 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

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

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共页课件 (一)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共页课件 (一)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共页课件 (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具有丰富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的城市不仅代表着过去,也是现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共页课件被开发出来,以加强这些城市的保护和管理。

一、规划的目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城市的丰富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城市形象和经济繁荣,同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和美丽的城市环境。

规划共页课件是帮助城市规划者、历史学者、设计师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士开展保护规划和研究的工具,以确保历史文化名城得到适当的保护和管理。

二、规划的内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共页课件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和市场风险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需要对城市的文化资源、市场需求、城市发展状况和城市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识别当前的风险和机遇。

这有助于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 城市文化资源清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需清晰地梳理城市的文化历史,识别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雕塑、纪念碑、历史场所以及其他标志性建筑。

3. 历史遗产分析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城市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和遗址进行分析,评估其现状和修复需求。

规划人员需考虑修复的材料、技术、成本和文化价值等方面来权衡修复程度,以达到最大的保护效果。

4. 城市重建修复计划城市重建修复计划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

其中包含对具体建筑、场所和区域的详细规划,其中涉及到修缮、重建等方面的考虑。

三、规划的作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共页课件能够对城市保护和重建计划进行科学规划和修复管理,使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变得更加容易和系统化。

具体作用:1. 帮助城市规划者和保护专家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历史遗产,为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 设计全面的保护计划,避免掩盖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3. 打造城市的文化地标,提高城市形象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4. 加强公众意识和理念,引导其了解城市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19页PPT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19页PPT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PPT共19页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PPT共19页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2015-2-23 chengshiguihuaguanliyufagui 11
§2.3.5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2.3.5.2 历史风貌地区保护的规划管理 保护原则 1、保护历史真实性。历史风貌地区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应不仿造、
不重建。过去的经验:历史性建筑的保存量占建筑总量的比例应不低 于30%,而且与地区传统风貌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建筑不能过多或过于 集中。
2015-2-23 chengshiguihuaguanliyufagui 14
§2.3.5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2.3.5.3 法定历史建筑保护的规划管理 保护原则 1、历史原真性。建筑作为使用对象,不可能绝对保持建设 初期的原貌。保护管理要求遵循建筑的历史原真性。 体现历史原真性的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物是历史的真实存 在;二是所处环境仍保持或基本保持历史的原有面貌。 2、建筑的完整性。 保护建筑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具有与历史原貌相符的 完整的空间格局和形体特征,不是仅有局部或某些构件。
2015-2-23
chengshiguihuaguanliyufagui
15
§2.3.5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2.3.5.3 法定历史建筑保护的规划管理 保护内容 1、建筑实体。包括国家级、省市级、县区级文物建筑, 各级政府批准公布的优秀近现代建筑物、构筑物。 2、环境。建筑所处一定范围内的历史环境。
§2.3.5.2 历史风貌地区保护的规划管理 保护内容 可分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因规划管理的职能,着重阐 述物质形态方面的保护。(三个要素) 1、自然地理景观环境。 2、独特的街道空间格局。 3、历史建筑实体。
2015-2-23
chengshiguihuaguanliyufagui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况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为此,党的十七大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并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可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同时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意义重大。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

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

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

用,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

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

因此,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具有更加现实的紧迫性。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效与特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已先后公布了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国保”单位总数达到了2351个。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省、市、县级文物保单位更是不计其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