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课件
反思感悟证明线段相等的基本方法 1.证明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线段相等的关键是找出平行线等 分线段定理的基本条件,找准被一组平行线截得的线段. 2.证明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线段相等,可以根据等腰三角形 的两腰相等或者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来证明. 3.在几何证明中添加辅助线的常见方法:(1)在三角形中,利用角平 分线可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2)在三角形或梯形中,若已 知一边或一腰的中点,则过中点可作平行于底边的辅助线.
2.推论1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名师点拨对推论1的理解 (1)符号表示:在△ABC中,D为AB的中点,过点D作DE∥BC,交AC于 点E,则点E平分AC. (2)图形表示:
(3)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 于第三边的一半.
3.推论2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名师点拨对推论2的理解 (1)符号表示:在梯形ABCD中,AD∥BC,E为AB的中点,过点E作 EF∥BC,交CD于点F,则点F平分CD. (2)图形表示:
(3)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逆命题是:如果一组直线截另一组直线 成相等的线段,那么这组直线平行.可以证明这一命题是错误的.(如 图)
【做一做1】 如图,已知a∥b∥c,直线AB分别与a,b,c交于点A,E,B,直 线CD分别与a,b,c交于点C,E,D.若AE=EB,则( )
A.AE=CE B.BE=DE C.CE=DE D.CE>DE 解析: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可直接得到答案. 答案:C
(3)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 和的一半.
【做一做2】 如图,已知AD∥EF∥BC,E是AB的中点,则
DG=
,H是
平行线等分线段与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在生活实例题中的应用
平行线等分线段与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在生活实例题中的应用平行线等分线段与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在生活实例题中的应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新街初级中学541604唐荣保随着中学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数学教学上,也一改以往"记定理,解死题"的"传统",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熟知的数学定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不再是套公式,死运算的陈旧芝麻,而是融生活性,趣味性,技巧性于一体.下面以平行线等分线段与分线段成比例这两个初中数学中常用的简单定理为例,看看它们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如图1所示:即已知直线,:,,J,若AB=BC,则DE=E定理的作用:可以用来证明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相等;可以等分线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组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1所示:图11,J2,J3即已知直线,J,,,J,,,贝0AB:BC=DE:EF.定理的作用:可以用来证明同一直线上的线段成比例,可以等比例划分线段.上述两定理常用来解决近年出现的一些地形规划和均匀切割等要求学生利用尺规作图的生活实例题.正确理解和掌握定理,这一类题便迎刃而解,下面举例说明.例1正在修建的中山北路有一形状如图2所示的三角形空地需要绿化.拟从点A出发,将AABCB分成面积相等的三个三角形,以便种上三种不同的花草.请你帮助规划出方案(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点拨分析题意知应使以A为顶点,高为h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由三角形面积公式知应将底边BC三等分.过点作射线BM.BE:EF=FG.EEt}GCFFtGC,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可得BE=EF=FC.作法:1.过点B作射线BM,在BM上顺次截取BE:EF=FG:2.连结GC;3.分别过点E,F作EE∥GC,FF∥GC,交BC于E,F;4.连结AE,AF;则△A的,/XAEF,AAF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例2某工厂需将一块长50cm,宽40cm的长方形钢板ABCD精确地分成九个面积相等的小长方形,请用一把长60cm的刻度尺完成(保留作图痕迹),并说明理由.点拨由题意知须分别三等分钢板的长,宽,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即可作出.作法:1.将一长60cm的直尺EF的两头分别放在4D,BC上;2.在钢板上分别点出EF的三等分点P,Q使EP=20ClTI,EQ=40cm;3.平移EF至EF,点出三等分点P,Q使EP=20cm,EQ:40cm;4.分别连结P,P,Q,Q作直线0,n;同理可作直线b,b.因此由直线n,o,b,b将长方形钢板精确地分成九等分(图3所示).例3两户人家分一块梯形稻田CABCD(如图4),一户两口人,另一户三口人,要求按人口数平均分配,并且所分得的稻田都要从与AD相邻的水渠引水灌溉,问应如何分./'/.,//,,/a',,譬≮Jp,lfD,,,a/?Q'i,,,,/6~,,,,b,,,图3,/,,,G,,^图中学数学杂志2010年第8期舅舅目缓蹴舅名舅舅配?要求精确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阐述分配方法的合理性.畏,,M',,.,~,CG图4点拨根据题意分析知两户人家所分得的田块是以AD为上底,BC下底,面积比为2:3的梯形, 由梯形的面积公式知在高为h的情况下需分别把AD,BC分成长度为2:3的两段,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作出.合理性:梯形ABCD的高为h,1,).s两口之家=÷×詈(AD+Bc)h,一1s三口之家=寺×÷(AD+Bc)h,.,故.s两口之家:S三口之家2:3.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从上述三例可以看出,数学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而不应拘泥于繁琐的代数运算和几何证明.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所学能为用,素质教育理念的真谛才能得到贯彻.作者简介唐荣保,男,广西桂林市人,1954年7月生, 中教一级.聚焦中考数学中的"课题学习"问题安徽蒙城县双涧中学233521张雷"课题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领域设置的全新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数学活动,学生才能形成对数学的全面的认识.因此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课题学习"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值得关注.但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这类问题却有无从下手之感,现结合近两年年中考试题举例说明一下这类问题的常见考查类型及解法,以期待对教学有实际帮助.1中考对"课题学习"的评价在中考中较为注重通过"重要数学活动经验" 和"数学基本思想"的考查来了解"课题学习"的教学情况.数学活动考查的主要方面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与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 能否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2中考对"课题学习"的考查呈现方式一般呈现的方式有:1.设置情境,探究结论,然后利用如探究出结论求解给出问题;2.设置多层次的问题,"暴露"数学活动过程;3.迁移活动过程中的思想方法,间接考查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4.通过试题解答的结果,进行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5.设计一些包含活动过程的问题,在活动中进行有关过程性目标的考查.2.1突出迁移应用《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49。
20-21版:一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创新设计)
课堂讲义
当堂检测
3.推论2
文字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__行__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语言
符号 在梯形ABCD中,AD∥BC,E为AB的中点,过E作 语言 EF∥BC,交CD于F,则F_平__分__CD
图形 语言 作用 证明线段相等,求线段的长度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当堂检测
要点一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预习导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堂讲义
当堂检测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当堂检测
规律方法 这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在空间 的推广,即:如果一组平行平面在一条直线 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 的线段也相等.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当堂检测
跟踪演练 3 如图所示,四边形 ABCD 中,AB= CD,E,F 分别是 BC,AD 的中点,BA,CD 的 延长线分别与 EF 的延长线交于点 M,N. 求证:∠AME=∠CNE.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当堂检测
1.如图所示,l1∥l2∥l3,直线 AB 与 l1,l2,l3 相
交于 A,E,B,直线 CD 与 l1,l2,l3 相交于 C,
E,D,AE=EB,则有( )
A.AE=CE
B.BE=DE
C.CE=DE
D.CE>DE
解析 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知CE=ED.
答案 C
预习导学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当堂检测
(2)当 l1 与 l2 异面时,如图, 在直线 l2 上取一点 G,过点 G 作 l3∥l1,设 l3
与平面 α,β,γ分别相交于 P,Q,R.
则 l1 与 l3 确定一个平面π1,l3 与 l2 确定一个平 面π2.在平面π1 中,连接 AP,BQ,CR,则由 面面平行的性质可知 AP∥BQ∥CR.由 AB= BC,得 PQ=QR;同理在平面π2 中,就可证 明 DE=EF.综上,DE=EF.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课件
图 1-1-4
【思路探究】
【自主解答】 在△AEC 中, ∵AF=FC,GF∥EC, ∴AG=GE. ∵CE∥FB, ∴∠GBD=∠ECD,∠BGD=∠E. 又 BD=DC, ∴△BDG≌△CDE. 故 DG=DE,即 GE=2DE, 因此 AG=2DE.
1.如果已知条件中出现中点,往往运用三角形的中位 线定理来解决问题.
图 1-1-3
【证明】 ∵▱ABCD 的对角线 AC、BD 交于点 O, ∴OA=OC,OB=OD. ∵AA′⊥a,OO′⊥a,CC′⊥a, ∴AA′∥OO′∥CC′. ∴O′A′=O′C′, 同理:O′D′=O′B′, ∴A′D′=B′C′.
如图 1-1-4,在△ABC 中,AD,BF 为中线, AD,BF 交于 G,CE∥FB 交 AD 的延长线于 E.
2.有梯形且存在线段中点时,常过该点作平行线,构 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 2 的基本图形,进而进行几何 证明或计算.
如图 1-1-7,在梯形 ABCD 中,AD∥BC,BC=2AD, E,F 分别是 AB,CD 的中点,EF 交 BD 于 G,交 AC 于 H. 求证:EG=GH=HF.
图 1-1-7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1)文字语言:如果一组平行线在 一条直线 上截得的线 段相等,那么在 其他直线 上截得的线段也 相等 .
(2)图形语言
图 1-1-1 如图 1-1-1,l1∥l2∥l3,l 分别交 l1,l2,l3 于 A, B,C,l′分别交 l1,l2,l3 于 A1,B1,C1,若 AB=BC, 则 A1B1=B1C1 .
1.本题中由 AC⊥AB,DB⊥AB 知 AC∥DB,联想到作 OE⊥AB,再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证明点 E 是 AB 的中点.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l1
A
l2
B
l3
C
A1 B1 C1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
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AD
A
E ?F
E ?F
?
?
B
图4
C
B
图5
C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
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符号语言:
1)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 ∠ABC=90。M是CD的中点
C
求证:AM=BM
M D
分析:过M点作ME∥AD交AB于点E 又∵在梯形ABCD中,MD=MC A ∴AE=EB
B E
易证M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2)如图 ,已知AC AB,DB AB,O为CD中点,
求证:OA=AB
D
证明:过O做OE AB于E
A FH
GB
E
C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AD=BC
DF=1/2AD
BE=1/2BC
四边形FDEB是平行四边形
BF//DE AF=DF
AH=HG 同理CG=HG
AH=HG=CG
练习题
辅助线点滴: 有线段中点时,常过 该点作平行线,构造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及推论的基本图形。
符号语言
∵在梯形ABCD,AD∥EF∥BC,AE=EB
∵△ABC中,EF∥BC,AE=EB
∴DF=FC
∴AF=FC
例题讲解: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五等分点。
作法:1)作射线AC。
初中数学—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求证: B1B2=B2B3. 证明: (1) 当 l//l 时 (如图), ∵l1//l2//l3,
l l
A1 B1
l1
∴ A1A2B2B1, A2A3B3B2
A2 B2
l2
都是平行四边形, ∴ A1A2=B1B2, A2A3=B2B3,
A3
B3
l3
又∵A1A2=A2A3, ∴B1B2=B2B3.
思想: 借助平行四
每两个相邻的小孔中心的距离相等, 如果只有圆规和
无刻度直尺, 应当怎样确定小孔的中心位置?
画法: (1) 连接 AB; (2) 在钢板上另作一射线
AC; (3) 在 AC 上取 AD=DE
=EF=FG;
B PQ R A DE F G C
(4) 连接 GB;
(5) 分别过点 D, E, F 作 GB 的平行线, 交 AB
通过证明
例 1. 如图, 要在一块钢板上的 A、B 两个小孔
间再钻三个小孔, 使这些小孔都在直线 AB 上, 并且
每两个相邻的小孔中心的距离相等, 如果只有圆规和
无刻度直尺, 应当怎样确定小孔的中心位置?
思路: 工具中直尺无刻度,
B
不便于度量 AB 的长度.
因为平行线可以等分线段, A
所以考虑过 A 作一条不与 AB 重合的射线 AC, 在 AC 上则可
交
A1 A2
又∴∵∠AB11AB22=CA1=2A∠3,B2B3C2; ③ A3
∴由B①1C②1=③B得2C△2. B1C①1B2≌△B2C2B3,
l3于C2.
l l 思想B1: l1
为平变行CC1非.2 B平B2 3行ll23
∴B1B2=B2B3.
结论: 如果一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直线截得的线段相等, 那么这三条平行线截其他直线所得的线段也相等.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教学建议1.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需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注意事项:定理中的平行线组是指每相邻的两条距离都相等的特殊的平行线组;它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平行线组成.定理的作用:可以用来证明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相等;可以等分线段.2.的推论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记忆方法:“中点”+“平行”得“中点”.推论的用途:(1)平分已知线段;(2)证明线段的倍分.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因为它不仅是推证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基础,而且是第五章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基础.本节的难点也是.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在认识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加上的两个推论以及各种变式,学生难免会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往往会有感觉新鲜有趣但掌握不深的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教法建议的引入生活中有许多的例子,并不陌生,的引入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①从生活实例引入,如刻度尺、作业本、栅栏、等等;②可用问题式引入,开始时设计一系列与概念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研究,然后给出和推论.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及推论.2.能够利用任意等分一条已知线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3.通过定理的变式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本节学习,体会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和谐美二、教法设计学生观察发现、讨论研究,教师引导分析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四、课时安排l课时五、教具学具计算机、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复习引入,学生画图探索;师生共同归纳结论;教师示范作图,学生板演练习七、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什么叫平行线?平行线有什么性质.2.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引入新课】由学生动手做一实验:每个同学拿一张横格纸,首先观察横线之间有什么关系?(横线是互相平等的,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然后在横格纸上画一条垂直于横线的直线,看看这条直线被相邻横线截成的各线段有什么关系?(相等,为什么?)这时在横格纸上再任画一条与横线相交的直线,测量它被相邻横线截得的线段是否也相等?(引导学生把做实验的条件和得到的结论写成一个命题,教师总结,由此得到):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挂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注意:定理中的“一组平行线”指的是一组具有特殊条件的平行线,即每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殊平行线组,这一点必须使学生明确.下面我们以三条平行线为例来证明这个定理(由学生口述已知,求证).已知:如图,直线,.求证:.分析1:如图把已知相等的线段平移,与要求证的两条线段组成三角形(也可应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得),通过全等三角形性质,即可得到要证的结论.(引导学生找出另一种证法)分析2:要证的两条线段分别是梯形的腰,我们借助于前面常用的辅助线,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再利用这些熟悉的知识即可证得.证明:过点作分别交、于点、,得和,如图.∴∵,∴又∵,,∴∴为使学生对定理加深理解和掌握,把知识学活,可让学生认识几种定理的变式图形,如图(用计算机动态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下图,在梯形中,,,则可得到,由此得出推论1.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再引导学生观察下图,在中,,,则可得到,由此得出推论2.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注意:推论1和推论2也都是很重要的定理,在今后的论证和计算中经常用到,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接下来讲如何利用来任意等分一条线段.例已知:如图,线段.求作:线段的五等分点.作法:①作射线.②在射线上以任意长顺次截取.③连结.④过点.、、分别作的平行线、、、,分别交于点、、、.、、、就是所求的五等分点.(说明略,由学生口述即可)【总结、扩展】小结:(l)及推论.(2)定理的证明只取三条平行线,是在较简单的情况下证明的,对于多于三条的平行线的情况,也可用同样方法证明.(3)定理中的“平行线组”,是指每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殊平行线组.(4)应用定理任意等分一条线段.八、布置作业教材P188中A组2、9九、板书设计十、随堂练习教材P182中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PPT课件 5 人教版
例 如图,△ABC中,DE//BC,DF//AC,AE=4,
EC=2,BC=8。求BF和CF的长.
分析: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分
别列出比例式求解.
A
解 ∵DE//BC
ADAE42 AB AC 6 3
D
E
∵DF//AC
AD CF AB CB
BF
C
2CF,即CF16 BF8-168
B
C
AB AD AD AF
∴AD2=ABAF,即AD是AB和AF的比例中项
如图,有一块形状为直角梯形的草地,周围均为 水泥直道,两个拐角A、B处均为直角,草地中 间另有一条水泥直道EF垂直于AB,垂足为E.已 知AE长a米,EB长b米,DF长c米.求CF.
解: 由题:由题意
A
D
A B 900, EF AB
•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BC
B
E
C
F
当 AB 1 BC
C
F
结论:后者是前者的一种特殊情况!
例 如图,E为 ABCD的边CD延长线上一点,连接
BE,交AC与点O,交AD与点F,求证:B O E O
FO BO
证 明 : AF∥ BC , BO CO FO AO AB∥ C E EO CO BO AO BO EO FO BO
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推论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例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延长BC 到点E ,连结AE 交CD 于F ,
FG ∥AD 交DE 于G .
求证:FC =FG .
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AB ∥CD , ∴CF AB =EF AE .∵FG ∥AD ,∴FG AD =EF AE . ∴
CF AB =FG
AD
.∵AB =AD ,∴CF =FG . 例2.如图,在△ABC 中,D 为AC 边上的中点,AE ∥BC ,ED 交 AB 于G ,交BC 延长线于F ,若BG ∶GA=3∶1,BC=10,则AE 的 长为_________.
解:∵AE ∥BC,∴△BGF ∽△AGE.∴BF ∶AE=BG ∶GA=3∶1. ∵D 为AC 中点,1AE AD
CF DC
∴
== ∴AE=CF.∴BC ∶AE=2∶1.∵BC=10,∴AE=5.
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判定定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如图,有一块形状为直角梯形的草地,周围均为水泥 如图,有一块形状为直角梯形的草地, 直道,两个拐角A 处均为直角, 直道,两个拐角A、B处均为直角,草地中间另有一条水泥 直道EF垂直于AB 垂足为E.已知AE EF垂直于AB, E.已知AE长 EB长 DF长 直道EF垂直于AB,垂足为E.已知AE长a米,EB长b米,DF长 c米.求CF.
要熟悉该定理的几种基本图形
A B C D B C A E F E D D E F C A B B C C E D B A E F A B E D
F D
C A
16 16 8 CF = DE = , BF = 8= . 3 3 3
B
F
C
例2: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成两线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成两线 这两线段和相邻的两边成比例. 段,这两线段和相邻的两边成比例 这两线段和相邻的两边成比例
A
4 3
E
已知: 是 已知:AD是△ABC中∠A的平 中 的平 分线, 分线, BD AB 求证: 求证:DC
课 堂 小 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与平行线等分线段 定理有何联系? 定理有何联系?
A B D E
AB 当 =1 BC AB 当 ≠1 BC
A B
D E
C
F
C
F
结论:后者是前者的一种特殊情况! 结论:后者是前者的一种特殊情况!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对应线段成比例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l4
l5
问题二 如何不通过测量,运用所学知识,快速将一根绳 如何不通过测量,运用所学知识, 子分成两部分,使这两部分之比是2:3? 子分成两部分,使这两部分之比是2:3?
人教版数学高二A版选修4-1教材梳理第一讲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这组平行线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用符号语言表述是:已知a∥b∥c,直线m、n分别与a、b、c 交于点A、B、C和A′、B′、C′(如图1-1-2),如果AB=BC,那么A′B′=B′C′.图1-1-2 图1-1-32.对于定理的证明,如图1-1-3所示,分m∥n和m不平行于n两种情况证明.当m∥n时,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加以证明;当m不平行于n时,利用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进而得到关系式.3.定理的条件是a、b、c互相平行,构成一组平行线,m与n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但它们必须与已知的平行线a、b、c相交,即被平行线a、b、c所截.平行线的条数还可以更多.方法点拨定理图形的变式:对于3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的图形,要注意以下变化(如图1-1-4):如果已知l1∥l2∥l3,AB=BC,那么根据定理就可以直接得到其他直线上的线段相等.也就是说,直线DE的位置变化不影响定理的结论.图1-1-44.定理的作用:利用本定理可将一线段分成n等分,也可以证明线段相等或转移线段的位置.图1-1-5误区警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逆命题是:如果一组直线截另一组直线成相等的线段,那么这组直线平行.这一命题是错误的,如图1-1-5.二、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另一个是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2.两个推论的证明如下:推论1:如图1-1-6(1),在△ACC′中,AB=BC,BB′∥CC′,交AC′于B′点,求证:B′是AC′的中点.证明:如图1-1-6(2),过A作BB′与CC′的平行线,∵a∥b∥c,AB=BC,∴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有AB′=B′C′,即B′是AC′的中点.图1-1–6推论2:如图1-1-7(1),已知在梯形ACC′A′中,AA′∥CC′,AB=BC,BB′∥CC′,图1-1-7求证:B′是A′C′的中点.证明:∵梯形ACC′A′中AA′∥CC′,BB′∥CC′,∴AA′∥BB′∥CC′.又∵AB=BC,∴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有A′B′=B′C′,即B′是A′C′的中点.问题·探究问题 1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与它的两个推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如何理解这种联系?思路:只要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图形中的直线只留下交点之间的部分,即可产生两个推论的图形,或者将两个推论中的线段延长成为直线,也可变成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图形. 探究: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与它的两个推论之间的关系可以直观地表示如图1-1-8:图1-1-8问题2 三角形中位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它的性质可以为许多问题的证明和求解提供依据,在几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呢?思路: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这里要明确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三角形的中线不同(如图1-1-9).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是: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图1-1-9探究:证明:如图1-1-9,DE 是中位线,E 是AC 的中点,过点D 作DE′∥BC ,则E′也是AC 的中点,所以E 与E′重合,DE′与DE 重合.所以DE ∥BC.同理,过点D 作DF ∥AC ,交BC 于F ,则BF=FC.因为DE ∥FC ,DF ∥EC ,所以四边形DFC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E=FC.又因为FC=21BC ,所以DE=21BC. 上述过程中,DE′与DE 重合是定理证明的关键一步,本推理过程中应用了同一法思想.该定理的证明,关键在于添加辅助线,如图1-1-10所示的几种辅助线代表几种不同的证法.(1)(1)延长中位线DE 到F,使EF=DE.(2)(2)延长中位线DE 到F,使EF=DE 得ADCF.(3)作CF ∥AB 与DE 的延长线交于点F.图1-1-10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的性质定理,其特点是:同一题设,两个结论.一个结论是表明位置关系的,另一个结论是表明数量关系的,在应用时不一定同时需要两个关系,有时需要平行关系,有时要求倍分关系,可由具体情况按需选用.事实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平分第三边,即三角形中位线判定定理.问题3 梯形中位线是梯形中的重要线段,它的性质可以为许多问题的证明和求解提供依据,在几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证明梯形中位线定理呢?梯形中位线定理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有什么内在联系?思路:梯形中位线的定义是: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这里要强调梯形中位线是连结两腰中点的线段,而不是连结两底中点的线段.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是: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该定理证明的关键是如何添加辅助线,把梯形中位线转化成三角形的中位线.探究:设法把梯形中位线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图1-1-11如图1-1-11,欲使MN 成为某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则梯形的一腰一定是三角形的一边,而三角形的另一边一定过梯形另一腰的中点.梯形的一个底应在三角形的第三边上,若连结AN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E(梯形的这种辅助线也经常用到),就能得到这样的△ABE.这时只要证明AN=EN ,AD=EC ,问题就解决了.关于梯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位线的一致性:由梯形中位线公式MN=21(BC +AD),可知当AD 退缩为一点时,其长度为零,则公式变为MN=21BC.这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公式,这体现了梯形中位线和三角形中位线的联系和一致性,反映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2“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即梯形中位线.或说成“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边平行的直线为梯形的中位线”,利用它可以判定某一线段为梯形中位线.典题·热题例1如图11-1-2,已知在△ABC 中,D 是AC 的中点,DE ∥BC 交AB 于点E ,EF ∥AC 交BC 于点F.求证:BF=CF.图1-1-12思路分析:根据D 是AC 的中点,利用平行,得到E 是AB 的中点,再利用平行即可得到F 是BC 的中点.证明:在△ABC 中,∵D 是AC 的中点,DE ∥BC ,∴E 是AB 的中点(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又∵EF ∥AC 交BC 于F ,∴F 是BC 的中点,即BF=FC.深化升华 在三角形中,只要给了一边的中点和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2,就可得出平行线与另一边的交点即是中点.本题也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和全等形来证明,但会显得麻烦.例2求证:在直角梯形中,两个直角顶点到对腰中点的距离相等.如图11-1-3,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C=90°,E 是AB 边的中点,连结ED 、EC.求证:ED=EC.图1-1-13思路分析:在梯形中,若已知一腰的中点,一般过这点作底边的平行线即可得到另一腰的中点.所以由E是AB边的中点,作EF∥BC交DC于F,即可得EF⊥DC,从而利用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得到结论.证明:过E点作EF∥BC交DC于F.∵在梯形ABCD中,AD∥BC,∴AD∥EF∥BC.∵E是AB的中点,∴F是DC的中点(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ADC=90°,∴∠DFE=90°.∴EF⊥DC于F.又F是DC中点,∴EF是DC的垂直平分线.∴ED=EC(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方法归纳证明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条线段相等,可以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或者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来证明.例3在ABCD中,E和F分别是BC和AD边的中点,BF和DE分别交AC于P、Q两点,求证:AP=PQ=QC.图1-1-14思路分析:在△ADQ中,F是AD的中点,只要证明FP∥DQ,即可由推论1得AP=PQ;同理在△CPB中,根据E是BC的中点,EQ∥BP,由推论1得CQ=PQ,由此得到结论.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分别是BC、AD边上的中点,∴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在△ADQ中,F是AD的中点,FP∥DQ,∴P是AQ的中点.∴AP=PQ.在△CPB中,E是BC的中点,EQ∥BP.∴Q是CP的中点.∴CQ=PQ.∴AP=PQ=QC.深化升华本题两次利用了E、F是中点的条件,在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或推论时要把平行和中点两个条件摆齐.例4已知在△ABC中,CD平分∠ACB,AE⊥CD于E,EF∥BC交AB于F.求证:AF=BF.图1-1-15思路分析:一般情况下,几何图形应具有对称的内在美,当感觉到图形有些缺点时,就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使其完善.本题中,AE⊥CE于E,恰在三角形内部,而Rt△AEC又不好用,所以延长AE使它与BC相交就势在必行了.证明:延长AE交BC于M.∵CD是∠ACB的平分线,AE⊥CE于E,∴在△AEC与△MEC中,EC=CE,∠AEC=∠MEC=90°,∠ACD=∠MCD.∴△AEC ≌△MEC.∴AE=ME.∴E 是AM 的中点.又在△ABM 中FE ∥BC,∴点F 是AB 边的中点.∴AF=BF.方法归纳 作辅助线的常用方法有延长某线段与另外的线段相交,连结两点,过一点作另外一条线段的平行线,过一点作另外一条线段的垂线等.例5如图11-1-6,以梯形ABCD 的对角线AC 及腰AD 为邻边作ACED ,DC 的延长线交BE 于F,求证:EF=BF.图1-1-16思路分析:在△EAB 中,OF ∥AB.要说明EF=BF ,只要说明O 是AE 的中点,而O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性质,可以知道O 是AE 的中点,于是问题得证.证明:连结AE 交DC 于O,∵四边形ACED 是平行四边形,∴O 是AE 的中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ABCD 是梯形,∴DC ∥AB. 在△EAB 中,OF ∥AB,又O 是AE 的中点,∴F 是EB 的中点.∴EF=BF.深化升华 证题时,当一个条件有几个结论时,要选择与其有关联的结论.本题可延长EC ,在梯形ABCD 内构造平行四边形,或以AB 、BE 、AD 的延长线为边构造梯形也可以得证. 例6如图1-1-17,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OE ∥AB 交BC 于E ,AD =12,求BE 的长.图1-1-17思路分析:首先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O 是AC 的中点,利用平行得E 是BC 的中点,于是BE 应等于BC 的一半,BC 的长度可以由AD 获得.解:∵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 =OC ,BC =AD.∵AB ∥DC ,OE ∥AB ,∴DC ∥OE ∥AB.又∵AD =12,∴BE =EC =21BC =21AD =6.。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AC⊥AB,DB⊥AB,
∴OE∥AC∥DB.
∵O为CD的中点,
∴E为AB的中点.
又OE⊥AB,∴OA=OB.
反思证明两线段相等,往往借助于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转化为证
明其他线段相等.这种等价转化的思想要认真领会使用.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变式训练2】 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3)连接D5B;
(4)分别过D1,D2,D3,D4作D5B的平行线D1A1,D2A2,D3A3,D4A4,分别
交AB于点A1,A2,A3,A4,则点A1,A2,A3,A4将线段AB五等分.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证明:过点A作MN∥D5B.
则MN∥D4A4∥D3A3∥D2A2∥D1A1∥D5B.
∵AD1=D1D2=D2D3=D3D4=D4D5.
∴AA1=A1A2=A2A3=A3A4=A4B.
∴点A1,A2,A3,A4就是所求的线段AB的五等分点.
反思将已知线段AB分成n等份的解题步骤如下:
(1)作射线AC(与AB不共线);
(2)在射线AC上以任意取定的长度顺次截取
AD1=D1D2=D2D3=…=Dn-1Dn;
(3)连接DnB;
(4)分别过点D1,D2,D3,…,Dn-2,Dn-1作DnB的平行线,分别交AB于点
【例3】 如图,在梯形ABCD中,AB∥DC,E为AD的中点,EF∥BC.求
证:BC=2EF.
分析:由于EF∥BC,联系所证明的结果是BC=2EF,由此想到三角
形中位线定理,过点A作BC的平行线即可证明.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证明:如图,过点A作BC的平行线AG,交DC于点G.
八年级上册数学-平行线等分线段
. .
B
D F . . H
G
A
例 3:
证 D 明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在CA的延 长线上取一点D,使DA=1/2CA,E 为BC的中点,DE交AB于F,过F引 FG垂直于DE与CB的延长线交于G。 求证:GD=GE
G B
A F H
E
C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AD=BC DF=1/2AD BE=1/2BC 四边形FDEB是平行四边形 AH=HG 同理CG=HG BF//DE AF=DF
a
b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 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它直线上截 得的线段也相等。
思考:我们学过有关平行线的那些知识?
1 )平行线的三线八角
。
2)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
。
已知:直线a//b//c,AB=BC. 求证:DE=EF D E F H
分析过程:
DE=EF
G
a b c
A B C
EG=EH
AB=GE BC=EH AB=BC
A A E E B B
D D F F C C
A A D D B B E E CC
推论1: 经过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腰中点与 底平行的直线,必平 分另一腰。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 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 边。
HC
例题讲解: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五等分点。 作法:1)作射线AC。 M D A N E
求证:OA=AB 证明:过O做OE AB于E AC AB DB AB AC//OE//BD OC=OD
AB,O为CD中点,
D
(2题) O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含答案)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重点与难点: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的综合运用 一、知识点(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它直线上截取的线段也相等。
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平分第三边。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3)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二、例题:例1、下列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若是,请指出对称中心。
(1)线段;(2)直线;(3)平行四边形;(4)圆解: (1)线段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线段的中点;(2)直线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直线上的任意一点;(3)平行四边形(当然也就包括了矩形、菱形、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4)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圆心。
例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矩形的对边关于对角线交点对称。
( ) (2)圆上任意两点关于圆心对称。
( )(3)两个全等三角形必关于某一点中心对称。
( ) (4)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 ) 解:(1)(4)正确(2)(3)错误例3、在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菜,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①任意平行四边形;②矩形;③菱形;④正方形;⑤正三角形;⑥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①②③例4、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而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①平行四边形;②一条线段;③一个角;④圆 解:①*例5、在△ABC 中,∠A≠90°,作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四边形ADEF ,使D 、E 、F 分别在AB 、BC 、CA 上,这样的四边形可以作( )个D C FEBDCF B A3DCEB A21DCF B A解:如图:因为四边形ADEF 是中心对称图形, 所以它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因为四边形ADEF 是轴对称图形, 所以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1、如图△ABC中点D、E三等分AB,
D
DF∥EG∥BC,DF、EG分别交AC于点 E
F、G,则点F、G三等分AC ( ) B
2、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
CD上若AM=BM、DN=CN 则
A
AD∥MN∥BC ( )
M
F G C D
N
3、一组平行线,任意相邻的两平行线间 B
的距离都相等,则这组平行线能等分线
段。 ( )
A
4、如图l1∥l2∥l3且AB=BC,那么
B
AB=BC=DE=EF ( )
C
C
D l1
E l2 F l3
例 如图,要在一块钢板上 的A、B两个小孔间再钻 三个小孔,使这些小孔 都在直线AB上,并且每 两个小孔中心的距离相 等.如果只有圆规和无刻 度直尺,应当怎样确定小 孔的中心位置?
B1B2=B2B3
其它情况
图1
图2
图3
图4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 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两相邻平 行线间的 距离相等
② ①
推论1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 必平分第三边.
推论2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 平分另一腰.
A
分析:过M点作ME∥AD交AB
于又点∵E在梯形ABCD中,MD有=M线C段A 中点时E ,常B过
该点作平行线,构造
∴AE=EB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易证M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及推论的基本图形。
做一做 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D、E 分别是△ABC中AB边和AC边的中点. 求证:DE//BC且 DE 1 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
B
E
当 AB 1
A
D
BC
B
E
C
F
当 AB 1 BC
C
F
结论:后者是前者的一种特殊情况!
例2:如图,△ABC中,DE//BC,DF//AC, AE=4,EC=2, BC=8.求BF和CF的长.
分析: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分别列出比例式求解.
A
解 ∵DE//BC
AD AE 4 2 AB AC 6 3
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
1.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若直线l1∥l2∥l3 ,AC∥A1C1 ,AB=BC. 那么A1B1 与 B1C1 是否相等呢?
A
l1
B
l2
l3
C
A1 B1 C1
l1
A
l2
B
l3
C
A1 B1 C1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 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 得的线段也相等.
A
合比
BC AC EF DF
AB DE AC DF
平行线等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 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 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l l
A
l1
D
E l2
l
l
E
D l1
A
l2
B
C
l3
B
C l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与平行线 等分线段定理有何联系?
D
E
∵DF//AC
AD CF AB CB
BF
C
2 CF ,即CF 16
38
3
BF 8 - 16 8 33
例3:如图,△ABC中,DE//BC,EF//CD. 求证:AD是AB和AF的比例中项.
分析: 分别在△ABC及△ADC中利
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A
证明 在ABC中, DE//BC , AB AC
F
AD AE D
E
在ADC中, EF//CD, AD AC AF AE
B
C
AB AD AD AF
∴AD2=AB•AF,即AD是AB和AF的比例中项
例4: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且和其他两 边相交的直线截三角形,所截得的三角 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已知:如图,DE//BC,DE分别交AB、AC于点D、E
∵在梯形ABCD中,AD∥EF∥BC,AE=EB
∴DF=FC
例1:D、E 分别是△ABC中AB边和AC
边的中点.求证:DE//BC且 DE 1 BC
2
A
D B 作DE//BC
E
E′
F
C
E与E重合
作DF//AC
BF=FC =DE
若l1//l2 //l3,
AB BC
2, 3
则 DE ? EF
即: AB DE BC EF
l A B
C
l
D
l1
E
l2
F
l3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对应线段成比例吗?
怎样由 AB DE 得到其它比例式? BC EF
AB DE BC EF
反比
合比
BC EF AB DE
合比
AB BC DE EF
AC DF BC EF
反比
AC DF AB DE
? AB BC E DE AB AC BC
A
D
E
DE//BC EF//AB
AD AE AB AC
AE BF AC BC
DE=BF
B
F
C
AD AE DE AB AC BC
探究: 如图,直线l1,l2被三个平行平面 ,,所截,直线l1与它们的交点分别为 A,B,C,直线l2分别为D,E,F AB 与 DE 相等吗? BC EF
l1
B
l2
l3
C
图1
A1
l1
B1
l2
C1
l3
A B C
A1 B1 C1
图2
推论1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 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A
E ?F
?
B
C
符号语言:∵△ABC中,EF∥BC,AE=EB
∴AF=FC
推论2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 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AD
E ?F
?
B
C
符号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