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中考培优试题
初三数学培优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 - 5x + 6 = 0,则方程的解为:A. x = 2,x = 3B. x = 1,x = 6C. x = 2,x = 4D. x = 3,x = 52. 下列函数中,是奇函数的是:A. y = x^2B. y = x^3C. y = |x|D. y = x^43.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若∠BAC = 40°,则∠B = ∠C = °。
4.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C.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等D. 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5. 若a、b、c是等差数列,且a + b + c = 12,则a^2 + b^2 + c^2的值为:6. 已知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的图象开口向上,且顶点坐标为(1, -2),则a、b、c的值分别为:7.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 3)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B,则点B的坐标为:8.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且BC = 6,AD是BC边上的高,则AD的长度为:9. 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3x > 2x + 1B. 2x < 3x - 1C. 3x ≥ 2x + 1D. 2x ≤ 3x - 110. 若a、b、c是等比数列,且a + b + c = 27,b^2 = ac,则a、b、c的值分别为: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50分)11.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 - 4x + 3 = 0的解为x1和x2,则x1 + x2 = ,x1x2 = 。
12. 函数y = 2x - 3的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
13.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若∠BAC = 45°,则∠B = ∠C = °。
14.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中考冲刺】初三数学培优专题 12 三角函数(含答案)(难)
三角函数阅读与思考三角函数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边与锐角之间的关系,是数形结合的重要体现,解三角函数相关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理解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1)平方关系:1cos sin 22=+αα; (2)商数关系:αααcos sin tan =,αααsin cos cot =; (3)倒数关系:1cot tan =⋅αα.2.善于解直角三角形.从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推求其未知的一些元素的过程叫作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关键是合理选用边角关系,它包括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许多几何计算问题都可归结为解直角三角形,常见的基本图形有:例题与求解【例1】在△ABC 中,BC =1992,AC =1993,AB =19931992+,则=C A cos sin .(河北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通过计算,寻找BC 2,AC 2,AB 2之间的关系,判断三角形形状,看能否直接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解题.【例2】某片绿地形状如图所示,其中∠A =600,AB ⊥BC ,AD ⊥CD ,AB =200m ,CD =100m . 求AD ,BC 的长.(精确到1m ,732.13≈)图2图1F EAE AABCDDC BDC B解题思路: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构造的原则是不能破坏∠A ,所以连结AC 不行.延长AD 和BC 交于一点E (如图1),这样既构造出了直角三角形,又保全了特殊角∠A ;或过点D 作矩形ABEF (如图2)来求解.【例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上一点.将正方形折叠起来,使点A 和点E 重合,折痕为MN .若31tan =∠AEN ,DC +CE =10. (1)求△ANE 的面积; (2)求ENB ∠sin 的值.解题思路:将31tan =∠AEN 与DC +CE =10结合起来,可求出相关线段的长,为解题铺平道路.【例4】如图,客轮沿折线A —B —C 从A 出发经B 再到C 匀速航行,货轮从AC 的中点D 出发沿某一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将一批物品送达客轮.两船同时起航,并同时到达折线A —B —C 上的某点E 处.已知AB =BC =200海里,∠ABC =900,客轮速度是货轮速度的2倍.(1)选择:两船相遇之处E 点( )A .在线段AB 上 B .在线段BC 上C .可以在线段AB 上,也可以在线段BC 上(2)求货轮从出发到两船相遇共航行了多少海里?(结果保留根号)(南京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对于(2),过D 作DF ⊥CB 于F ,设DE =x ,建立关于x 的方程.【例5】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A ,B 的正弦是方程02=++q px x 的两个根. (1)那么,实数p ,q 应满足哪些条件?(2)如果p ,q 满足这些条件,方程02=++q px x 的两个根是否等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A ,B 的正弦?(江苏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解本例的关键是建立严密约束条件下的含不等式、等式的混合组,需综合运用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函数的知识与方法. C【例6】设a ,b ,c 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c 为斜边,整数n≥3.求证:nn n c b a <+.(福建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由直角三角形的边可以转化为三角函数正余弦来解.其不等关系可以利用正弦、余弦的有界性来证明.能力训练A 级1.如图,D 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CD =2AD ,AE ⊥BC 于E .若BD =8,43sin =∠CBD ,则AE = .2.已知00900≤≤α,则ααsin sin 45+-=y 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上海市理科实验班招生考试试题)3.如图,在△ABC 中,∠C =900,∠BAC =300,BC =1,D 为BC 边上的一点,ADC ∠tan 是方程 2)1(5)1(322=+-+xx x x 的一个较大的根,则CD = . 东第5题图第1题图第3题图BACAO4.已知△ABC 的两边长a =3,c =5,且第三边长b 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2=+-m x x 的两个正整数根之一,则A sin 的值为 . (哈尔滨中考试题) 5.如图,小雅家(图中点O 处)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经测得有一水塔(图中点A 处)在她家北偏东600距离500m 处,那么水塔所在的位置到公路的距离AB 是( ) A .250mB .3250mC .33500mD .2250m6.如图,在△ABC 中,∠C =900,∠ABC =300,D 是AC 的中点,则DBC ∠cot 的值是( ) A .3B .32C .23D .43 (大连市中考试题)7.一渔船上的渔民在A 处看见灯塔M 在北偏东600方向,这艘渔船以28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航行.半小时后到B 处,在B 处看见灯塔M 在北偏东150方向,此时灯塔M 与渔船的距离是( ) (黄冈市中考试题) A .27海里B .214海里C .7海里D .14海里8.如图,四边形ABCD 中,∠A =600,∠B =∠D =900,AD =8,AB =7,则BC +CD 等于( ) A .36B .35C .34D .33第7题图第6题图第8题图东北BA OA9.如图是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的实物图和横断面示意图.已知真空集热管AB 与支架CD 所在直线相交于水箱横断面⊙O 的圆心,支架CD 与水平面AE 垂直,AB =150厘米,∠BAC =300,另一根辅助支架DE =76厘米,∠CED =600. (1)求垂直支架CD 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2)求水箱半径OD 的长度(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参考数据:73.13,41.12≈≈).(扬州市中考试题)图2图1A10.若α为锐角,求证:4cos sin 1cos 1sin 1>⋅++αααα. (宁波市竞赛试题)11.如图,已知AB =CD =1,∠ABC =900, ∠CBD =300,求AC 的长.(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12.如图,在△ABC 中,∠ACB =900,CD ⊥AB 于点D ,CD =1.若AD ,BD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 02=++q px x 的两根,且2tan tan =-B A ,求p ,q 的值并解此二次方程.ABDCB 级1.若0300<<θ,且31sin +=km θ(k 为常数,k <0),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2.设00450<<α,1673cos sin =⋅αα,则=αsin .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3.已知在△ABC 中,∠A ,∠B 是锐角,且2tan ,135sin ==B A ,AB =29cm ,则△ABC 的面积等于 .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4.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N 是DC 的中点,M 是AD 上异于D 的点,且MBC NMB ∠=∠,则有=∠ABM tan .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5.如图,在Rt △ABC 中,∠C =900, ∠CAB =300,AD 平分∠CAB ,则CDACCD AB -的值为( ) A .3B .33C .33-D .326-(湖北省选拔赛试题)第4题图第5题图NBAB AMD6.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 ,AD ⊥CD ,BC =CD =2AD ,E 是CD 上一点,∠ABE =450,则AEB ∠tan 的值等于( ) (天津市竞赛试题) A .23B .2C .25D .3 7.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 =900, ∠CBD =300,则DCAD=( ) A .33 B .22 C .12- D .13-(山东省竞赛试题)第7题图第6题图BA BDE8.如图是一座人行天桥的引桥部分的示意图,上桥通道是由两段互相平行并且与地面成370角的楼梯AD ,BE 和一段水平天台DE 构成.已知天桥高度BC =4. 8米,引桥水平跨度AC =8米. (1)求水平天台DE 的长度;(2)若与地面垂直的平台立柱MN 的高度为3米,求两段楼梯AD 与BE 的长度之比.(参考数据:取75.037tan ,80.037cos ,60.037sin 0===) (长沙市中考试题)NA9.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且c =35.若关于x 的方程0)35(2)35(2=-+++b ax x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又方程0sin 5)sin 10(22=+-A x A x 的两实数根的平方和为6,求△ABC 的面积.(武汉市中考试题)10.如图,EFGH 是正方形ABCD 的内接四边形,两条对角线EG 和FH 所夹的锐角为θ,且BEG ∠与CFH ∠都是锐角.已知,,l FH k EG ==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S . (1)求证:klS2sin =θ; (2)试用S l k ,,来表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EGHF1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 ,∠A =900,BC =CD =10,54sin C . (1) 求梯形ABCD 的面积;(2)点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动点,点E 从点B 出发向点C 运动,点F 从点C 出发向点D 运动.若两点均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出发,连接EF ,求△EFC 面积的最大值,并说明此时E ,F 的位置.(济宁市中考试题)BCADEF12.如图,甲楼楼高16米,乙楼坐落在甲楼的正北面.已知当冬至中午12时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0,此时,求:(1)如果两楼相距20米,那么甲楼的影子落在乙楼上有多高?(2)如果甲楼的影子刚好落在乙楼上,那么两楼的距离应当是多少?(山东省竞赛试题)三角函数例1 AC 2-BC 2=(1993+1992)(1993-1992)=1993+1992=AB 2,∴AC 2=AB 2+BC 2,得∠B =90°,故原式=(19921993)2.例2 AD =227m ,BC =146m . 解法一:延长AD ,BC 交于点E ,如图1. 在Rt △ABE 中,AB =200m ,∠A =60°,∴BE =AB ·tanA =200 3 (m ),AE =AB cos 60°=2000.5=400(m ). 在Rt △CDE 中,CD =100m . ∠E =90°-∠A =30°,∴CE =2CD=200(m . ∵cot ∠E =DECD ,DE =CD ·cot 30°=100 3 (m ),∴AD=AE -DE =400-1003≈227(m ),BC =BE -CE =2003-200≈146(m ). 解法二:如图2,过点D 作矩形ABEF . 设AD =x . 在Rt △AFD 中,∠DAF =90°-60°=30°,∴DF =12AD =12x ,AF =32x ,在Rt △CED中,∠CDE =30°,∴CE =12CD =50(m ),DE =32CD =503(m ),∵DE +DF =AB . ∴503+12x =200,解得x =400-100 3. ∴AD =400-1003≈227(m ). ∵BC +CE =AF ,∴BC =AF -CE =32(400-1003)-50=2003-200≈146(m ).例3 ⑴103 ⑵35 提示:tan ∠AEN =tan ∠EAB =EBAB.例4 ⑴设DE =x (海里),则客轮从A 点出发到相遇之处E 点的距离为2x 海里. 若2x <200,则x <100,即DE <12AB ,而从D 点出发,货轮到相遇点E 处的最短距离是100海里,所以x ≥100,即2x ≥200,故相遇处E 点应在CB 上,选B . ⑵设货轮从出发点D 到两船相遇处E 共航行了x 海里,如图,过D 作DF ⊥CB 于F ,连DE ,则DE =x ,AB +BE =2x ,DF=100,EF =300-2x ,由x 2=1002+(300-2x )2,得x =200-10063(海里).例5 ⑴p ,q 应满足以下条件:⎩⎪⎨⎪⎧△=p 2-4q ≥0sinA +sinB =-p sinA ·sinB =q0<sinA <10<sinB <1sin 2A +cos 2A =1. 由此推得⎩⎨⎧p <00<q ≤12p 2-2q =1 ,⑵先设方程x 2+px +q =0的两个根为α,β,若α,β满足⎩⎪⎨⎪⎧p 2-4q ≥0 ①0<α<1,0<β<1②α2+β2=1 ③,则α,β必定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正弦;若α,β不满足条件①②③式中任何一个,则结论是否定的.例6 设α为直角三角形一锐角,则sinα=a c ,cosα=bc . ∵0<sinα<1,0<cosα<1∴当n ≥3时,sin n α<sin 2α,a bA 级1. 9 2. 5 1 提示:用换元法. 3. 43-213 4. 116 5. A 6.B 7. A 8. B 9. ⑴在Rt △DCE 中,∠CED =60°,DE =76. ∵sin ∠CED =DC DE,∴DC =DE ·sin ∠CED =383(厘米). 故垂直支架CD 的长度为383厘米.⑵设水箱半径OD =x 厘米,则OC =(383+x )厘米,AO =(150+x )厘米. ∵Rt △OAC 中,∠BAC =30°,∴AO =2OC ,即150+x =2(383+x ),解得x =150-763≈18. 52≈18. 5(厘米). 故水箱半径OD 的长度为18. 5厘米.10. (1sinα-1)+(1cosα-1)+(1sinαcosα-2)=1-sinαsinα+1-cosαcosα+1-2si nαcosαsinαcosα,∵0<sinα<1,0<cosα<1,于是有1- sinα>0,1- cosα>0,∴1-sinαsinα+1-cosαcosα+(sinα-cosα)2sinαcosα>0,即1sinα+1cosα+1sinαcosα>4. 11. 过C 作CE ∥AB 交BD 于E ,设AC =x ,则CB =21x -,CE =BC ·tan ∠CBE =213x -. 由△DCE ∽△DAB ,得CD CE AD AB =,即21113x x -=+,化简得(x +2)(x 3-2)=0,解得x =32,即AC =32. 12. P =-22,q =1,x 1,2=21±. 提示:tan A -tan B =()CD CD CD BD AD AD BD AD BD -=-⋅. B 级1. 1163m k k <<-2. 743. 145cm 24. 13提示:延长MN 交BC 的延长线于T ,设MB 的中点为O ,连接TO ,则△BAM ∽△TOB . 5. B 6. D 7. D8. (1)如图,延长线段BE ,与AC 相交于点F ,∴DE =AF ,∠BFC =∠A =37°. 在Rt △BCF 中,tan ∠BFC =BF CF ,∴CF = 4.8 6.4tan 370.75BC ==︒(米),∴DE =AF =AC -CF =8-6. 4=1. 6(米). 故水平平台DE 的长度为1. 6米. (2)延长线段DE ,交BC 于点G . ∵DG ∥AC ,∴∠BGM =∠C =90°,∴四边形MNCG 是矩形,∴CG =MN =3(米). ∵BC =4. 8(米),∴BG =BC -CG =1. 8(米). ∵DG ∥AC ,∴ 1.834.88BE BG BF CB ===,∴53EF BE =,而AD =EF ,故53AD BE =.9. 18 提示:222a b c +=,3sin 5A =. 10. 提示:(1)S =S △EFG +S △FGH =1sin 2EG FH θ⋅. (2)过E ,F ,G ,H 分别作正方形ABCD 的垂线,得矩形PQRT . 设ABCD 的边长为a ,PQ =b ,QR =c ,则22b k a =-,22c l a =-. 由S △AEH =S △THE ,S △BEF =S △PEF ,S △GFC =S △QFG ,S △DGH =S △RGH ,得S ABCD第8题图+S PQRT =2S EFGH ,∴a 2+bc =2S ,即22a S =. ∴222222(4)4k l S a k l S +-=-,由(1)知22sin S kl S θ=>,∴2224k l kl S +≥>. 故22222244k l S a k l S -=+-. 11. (1)S 梯形ABCD =56. (2)E ,F 分别是BC ,DC 的中点,设运动时间为x 秒,则S △EFC =22224(5)1055x x x -+=--+,当x =5时,S △EFC 面积最大,最大值为10. 12. (1)折冬天太阳最低时,甲楼最高处A 点的影子落在乙楼的C 处,那么图中CD 的长度就是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的高度. 设CE ⊥AB 于点E ,则∠AEC =90°,∠ACE =30°,EC =20米,∴AE =EC tan ∠ACE =20tan30°≈11. 6(米),CD =EB =AB -AE =4. 4(米).(2)设点A 的影子落在地面上某点C ,则∠ACB =30°,AB =16米,∴BC =AB cot30°≈27. 7(米),故要使甲楼的影子不影响乙楼,那么乙楼距离甲楼至少要27. 7米.。
【中考冲刺】初三数学培优专题 04 根与系数关系(含答案)(难)
根与系数关系阅读与思考根与系数的关系称为韦达定理,其逆定理也成立,是由16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所发现的.韦达定 理形式简单而内涵丰富,在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1.求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2.求代数式的值;3.结合根的判别式,判断根的符号特征; 4.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5.证明代数等式、不等式.当所要求的或所要证明的代数式中的字母是某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时,可先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找 到这些字母间的关系,然后再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求解或求证,这是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的基本思路,需要注意的是,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以,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时,必须满足判别式△≥0.例题与求解【例1】设关于x 的二次方程22(4)(21)10m x m x -+-+=(其中m 为实数)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为s ,则s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例2】 如果方程2(1)(2)0x x x m --+=的三个根可以作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那么,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A .01m ≤≤B .34m ≥C .314m <≤D .314m ≤≤【例3】已知α,β是方程2780x x -+=的两根,且αβ>.不解方程,求223βα+的值.【例4】 设实数,s t 分别满足22199910,99190s s t t ++=++=并且1st ≠,求41st s t++的值.【例5】(1)若实数,a b 满足258a a +=,258b b +=,求代数式1111b a a b --+--的值; (2)关于,,x y z 的方程组32236x y z axy yz zx ++=⎧⎨++=⎩有实数解(,,)x y z ,求正实数a 的最小值;(3)已知,x y 均为实数,且满足17xy x y ++=,2266x y xy +=,求432234x x y x y xy y ++++的值.【例6】 ,,a b c 为实数,0ac <0++=,证明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有大于1的根.能力训练A 级1.已知m ,n 为有理数,且方程20x mx n ++=2,那么m n +=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0x x m -+=的一个根是另一个根的2倍,则m 的值为 . 3.当m = 时,关于x 的方程228(26)210x m m x m -+-+-=的两根互为相反数; 当 时,关于x 的方程22240x mx m -+-=的两根都是正数;当 时,关于m的方程23280x x m ++-=有两个大于2-的根.4.对于一切不小于2的自然数n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20x n x n -+-=的两根记为,n n a b (2)n ≥则223320072007111(2)(2)(2)(2)(2)(2)a b a b a b +++=------ .5.设12,x x 是方程222(1)(2)0x k x k -+++=的两个实根,且12(1)(1)8x x ++=,则k 的值为( ) A .31-或 B .3- C .1 D .12k ≥的一切实数 6.设12,x 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x x n mx ++-=的两个实数根,且1210,30x x x <-<,则 ( )A .12m n >⎧⎨>⎩B .12m n >⎧⎨<⎩C .12m n <⎧⎨>⎩D .12m n <⎧⎨<⎩7.设12,x x 是方程220x x k +-=的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则22122x x +-是( )A .正数B .零C .负数D .不大于零的数8.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是5,两对角线交于O 点,且AO ,BO 的长分别是关于x 的方程22(21)30x m x m +-++=的根,那么m 的值是( )A .3-B .5C .53-或D .53-或9.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04m x m x --=. (1)求证:无论m 取什么实数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是12,x x ,且满足212,x x =+求m 的值及相应的12,x x .10.已知12,x 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430kx x +-=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k ,使12123222x x x x +-=成立?若存在,求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1.如图,已知在△ABC 中,∠ACB =90°,过C 点作CD ⊥AB 于D ,设AD =m ,BD =n ,且AC 2:BC 2=2:1;又关于x 的方程012)1(24122=-+--m x n x 两实数根的差的平方小于192,求整数m 、n 的值.DBAC12.已知,m n 是正整数,关于x 的方程2()0x mnx m n -++=有正整数解,求,m n 的值.B 级1.设1x ,2x 是二次方程032=-+x x 的两根,则3212419x x -+= .2.已知1ab ≠,且有25199580a a ++=及28199550b b ++=则ab= . 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610x x k -++=的两个实数根是12,x x ,且221224x x +=,则k = .4.已知12,x 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x ax a ++=的两个实数根,则1221(2)(2)x x x x --的最大值为 .5.如果方程210x px ++=(p >0)的两根之差为1,那么p 等于( )A .2B .4CD 6.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x mx m -+-=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12,x x ,且22127x x +=,则212()x x -的值是 ( )A .1B .12C .13D .257.在Rt △ABC 中,∠C =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a 、b 是关于x 的方程0772=++-c x x 的两根,那么AB 边上的中线长是 ( ) A .23 B .25C .5D .2 8.设213a a +=,213b b +=且a b ≠,则代数式2211a b +的值为( ) A .5 B .7 C .9 D .119.已知,a b 为整数,a b >,且方程233()40x a b x ab +++=的两个根,αβ满足关系式(1)(1)(1)(1)ααββαβ+++=++.试求所有整数点对(,)a b .10.若方程2310x x ++=的两根,αβ也是方程620x px q -+=的两根,其中,p q 均为整数,求,p q 的值.11. 设,a b 是方程2310x x -+=的两根,c ,d 是方程2420x x -+=的两根,已知a b c dM b c d c d a d a b a b c+++=++++++++.求证:(1)222277a b c d M b c d c d a d a b a b c +++=-++++++++; (2)33334968a b c d M b c d c d a d a b a b c+++=-++++++++.12.设m 是不小于1-的实数,使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2)310x m x m m +-+-+=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12,x x .(1)若22126x x +=,求m 的值;(2)求22121211mx mx x x +--的最大值.1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x cx a ++=的两个整数根恰好比方程20x ax b ++=的两个根都大1,求a b c ++的值.根与系数的关系例1. 152s ≥-且3,5s s ≠-≠ 例2. C 提示: 设三根为121,,x x ,则121x x -< 例 3. 设223,A βα=+223,B αβ=+ 31004A B += ①A B -= ② 解由① ②联立的 方程组得1(4038A =-例 4. 0,s ≠故第一个等式可变形为211()99()190,s s ++= 又11,,st t s≠∴是一元二次方程299190x x ++=的两个不同实根, 则1199,19,t t s s+=-=即199,19.st s t s +=-=故41994519st s s st s++-+==- 例5. (1) 当a b =时, 原式=2; 当a b ≠时, 原式=-20, 故原式的值为2或-20 (2) 由方程组得232,326(6),x y a z x y z az +=-=-+易知3,2x y 是一元二次方程22()6(6)0t a z t z az --+-+=的两个实数根,0∴∆≥, 即2223221440z az a -+-≤,由z 为实数知,22'(22)423(144)0,a a ∆=--⨯⨯-≥解得a 故正实数a(3) xy 与x y +是方程217660m m -+=的两个实根,解得11,6x y xy +=⎧⎨=⎩或6,()xy 11.x y +=⎧⎨=⎩舍原式=()()222222212499x y x y xy x y +-++=.例6 解法一:∵ac <0,2=40b ac ∆->,∴原方程有两个异号实根,不妨设两个根为x 1,x 2,且x 1<0<x 2,由韦达定理得x 1+ x 2=b a -,12c x x a =,由0+=,得0b ca a =,即)12120x x x ++=,解得2x =,假设2x,则,由10x <推得3-不成立,故2x ;假设21x ≥1,由10x <推得10x ,矛盾.故21x <21x <.解法二:设()2f x ax bx c =++,由条件得)b =,得)3355f a c a c =++=+=, ()1f a b c a a c ⎤=++=-⎦.若a >0,0c <,则0f <,()10f >;若a <0,0c >,则0f >,()10f <.∴0ac <时,总有()10f f .<1之间.A 级 1.3 2.2 3.-2 m >2 0<m ≤183提示:12x ->,22x ->与124x x +->,124x x ⋅>不等价.4.100134016- 提示:由条件得2n n a b n +=+,22n n a b n ⋅=-,则()()()2221n n a b n n --=-+,则()()211112221n a b n n ⎛⎫=-- ⎪--+⎝⎭.5.C 6.C 7.A 8.A 9.提示:(1)()2=2120m ∆-+> (2)2124m x x =-≤0,m =4或m =0. 10.(1)43k ->且0k ≠ (2)存在k =4 11.由题意得2m n =,224840n m n --+<.当n =1时,m =2;当n =2时,m =4. 12.设方程两根为1x ,2x ,则1212,.x x mn x x m n +=⎧⎨=+⎩∵m ,n ,1x ,2x 均为正整数,设121x x ≥≥,1m n ≥≥,则()1212x x x x mn m n +-=-+,即有()()()()1211112x x m n --+--=,则()()()()12112,1,0,110,1,2.x x m n ⎧--=⎪⎨--=⎪⎩∴123,2,5,2,2,1,5,2,3,1,2,2.x x m n =⎧⎪=⎪⎨=⎪⎪=⎩故5,2,3,1;2; 2.m m m n n n ===⎧⎧⎧⎨⎨⎨===⎩⎩⎩ B 级 1.0 提示:由条件得21130x x +-=,22230x x +-=,∴2113x x =-,2223x x =-,∴()3211111111333343x x x x x x x x =-=-+=-+=-,∴原式=()()121212434319431241944x x x x x x ---+=--++=++.又∵121x x +=-,∴原式=0. 2.853.5 4.638- 提示:()2=240a ∆-+>,原式=2963632488a ⎛⎫---- ⎪⎝⎭≤. 5.D 6.C 7.B 8.B9.()231αβαβ+-=,由根与系数关系得()241a b ab +-=,即()21a b -=,a -b =1.又由0∆≥得()2316a b ab +≥,从而()24a b +≤.由a -b =1,()24a b +≤,得满足条件的整数点对(a ,b )是(1,0)或(0,-1). 104447αβ+=,662248p αβαβ-==-,()2244227q αβαβαβ-==-. 11.a +b =3,c +d =4,ab =1,cd =2,a +b +c +d =7,222219a b c d +++=.(1)原式=()()()()7a a b c d a b c d d a b c d d a b c aa b c d a b c b c d+++-+++++-+++=-++++++…+77777.b c d b c d M c d a d a b a b c+-+-+-=-++++++(2)原式=()()()()2222a a b c d a b c d d a b c d d a b c b c da b c+++-+++++-+++=++++…+()()22227774968M a b c d M --+++=-.12.(1)m =. (2)原式=()()()22212121221212352312122m x x x x x x m m m x x x x ⎡⎤+-+⎛⎫⎣⎦=-+=-- ⎪-++⎝⎭.∵11m -≤≤,∴当m =-1时,22121211mx mx x x +--的最大值为10. 13.设20x ax b ++=的两根分别为,αβ(其中,αβ为整数且αβ≤),则方程20x cx a ++=的两根分别为1,1αβ++,又∵,(1)(1)a a αβαβ+=-++=,两式相加,得2210αβαβ+++=,即(2)(2)3αβ++=,从而2123αβ+=⎧⎨+=⎩,或2321αβ+=-⎧⎨+=-⎩,解得12αβ=-⎧⎨=⎩,或53αβ=-⎧⎨=-⎩,∴012a b c =⎧⎪=-⎨⎪=-⎩,或8156a b c =⎧⎪=⎨⎪=⎩,∴3a b c ++=-或29.。
【中考冲刺】初三数学培优专题 24 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含答案)(难)
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阅读与思考】所谓定值问题,是指按照一定条件构成的几何图形,当某些几何元素按一定的规律在确定的范围内变化时,与它有关的元素的量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几何定值问题的基本特点是:题设条件中都包含着变动元素和固定元素,变动元素是指可变化运动的元素,固定元素也就是“不变量”,有的是明显的,有的是隐含的,在运动变化中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也就是我们要探求的定值. 解答定值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 探求定值; 2. 给出证明.【例题与求解】【例1】 如图,已知P 为正方形ABCD 的外接圆的劣弧AD⌒上任意一点. 求证:PA PC PB为定值. 解题思路:线段的和差倍分考虑截长补短,利用圆的基本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P AB CD【例2】 如图,AB 为⊙O 的一固定直径,它把⊙O 分成上、下两个半圆,自上半圆上一点C 作弦CD ⊥AB ,∠OCD 的平分线交⊙O 于点P ,当点C 在上半圆(不包括A ,B 两点)上移动时,点P ( ) A . 到CD 的距离保持不变 B . 位置不变C . 等分DB⌒ D . 随C 点的移动而移动 (济南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添出圆中相关辅助线,运用圆的基本性质,用排除法得出结论.A【例3】 如图,定长的弦ST 在一个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上滑动,M 是ST 的中点,P 是S 对AB 作垂线的垂足. 求证:不管ST 滑到什么位置,∠SPM 是一定角.(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试题)解题思路:不管ST 滑到什么位置,∠SOT 的度数是定值. 从探寻∠SPM 与∠SOT 的关系入手.B【例4】 如图,扇形OAB 的半径OA =3,圆心角∠AOB =90°. 点C 是AB⌒上异于A ,B 的动点,过点C 作CD ⊥OA 于点D ,作CE ⊥OB 于点E . 连接DE ,点G ,H 在线段DE 上,且DG =GH =HE .(1)求证:四边形OGCH 是平行四边形;(2)当点C 在AB ⌒上运动时,在CD ,CG ,DG 中,是否存在长度不变的线段?若存在,请求出该线段的长度;(3)求证:CD 2+3CH 2是定值. (广州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延长OG 交CD 于N ,利用题中的三等分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实现把线段ON 转化成线段CH 的倍分关系,再以Rt △OND 为基础,通过勾股定理,使问题得以解决.BOACE HGD 【例5】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在x 轴的正半轴上,⊙M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C ,D 两点,且C 为弧AE 的中点,AE 交y 轴于G 点. 若点A 的坐标为(-2,0),AE =8. (1)求点C 的坐标;(2)连接MG ,BC ,求证:MG ∥BC ;(3)如图2,过点D 作⊙M 的切线,交x 轴于点P . 动点F 在⊙M 的圆周上运动时,PFOF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比值;若变化,说明变化规律. (深圳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对于(3)从动点F 达到的特殊位置时入手探求定值.【例6】 如图,已知等边△ABC 内接于半径为1的圆O ,P 是⊙O 上的任意一点. 求证:P A 2+PB 2+PC 2为定值.解题思路:当点P 与C 点重合时,P A 2+PB 2+PC 2=2BC 2为定值,就一般情形证明.A【能力训练】A 级1. 如图,点A ,B 是双曲线xy 3=上的两点,分别经过A ,B 两点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 若S 阴影=1,则=+21S S _______.(牡丹江市中考试题)AABCDEF(第3题图) (第4题图)2. 从等边三角形内一点向三边作垂线段,已知这三条垂线段的长分别为1,3,5,则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3. 如图,OA ,OB 是⊙O 任意两条半径,过B 作BE ⊥OA 于E ,又作OP ⊥AB 于P ,则定值OP 2+EP 2为_________.4. 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C =120°,F 是DC 的中点,AF 的延长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则直线BF 与直线DE 所夹的锐角的度数为( )A . 30°B . 40°C . 50°D . 60°(武汉市竞赛试题)5. 如图,在⊙O 中,P 是直径AB 上一动点,在AB 同侧作A A '⊥AB ,AB B B ⊥',且A A '=AP ,B B '=BP . 连接B A '',当点P 从点A 移动到点B 时,B A ''的中点的位置( )A .在平分AB 的某直线上移动 B . 在垂直AB 的某直线上移动C . 在弧AMB 上移动D . 保持固定不移动AB'B(第5题图) (第6题图)6. 如图,A ,B 是函数xky图象上的两点,点C ,D ,E ,F 分别在坐标轴上,且分别与点A ,B ,O 构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若正方形OCAD 的面积为6,则长方形OEBF 的面积是( ) A . 3 B . 6 C . 9 D . 12(海南省竞赛试题))7. (1)经过⊙O 内或⊙O 外一点P 作两条直线交⊙O 于A ,B 和C ,D 四点,得到如图①~⑥所表示的六种不同情况. 在六种不同情况下,P A ,PB ,PC ,PD 四条线段之间在数量上满足的关系式可以用同一个式子表示出来. 请你首先写出这个式子,然后只就如图②所示的圆内两条弦相交的一般情况给出它的证明.⑥⑤④③②①)P (B )PB(2)已知⊙O 的半径为一定值r ,若点P 是不在⊙O 上的一个定点,请你过点P 任作一直线交⊙O 于不重合的两点E ,F . PE ·PF 的值是否为定值?为什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请你把这一结论用文字叙述出来.(济南市中考试题)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OABC 的两顶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的正半轴上,点O 在原点,现将正方形OABC 绕O 点顺时针旋转,当A 点第一次落在直线x y =上时停止旋转. 旋转过程中,AB 边交直线x y =于点M ,BC 边交x 轴于点N .(1)求OA 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2)旋转过程中,当MN 与AC 平行时,求正方形OABC 旋转度数;(3)设△MBN 的周长为P ,在正方形OABC 旋转的过程中,P 值是否有变化?请证明你的结论.(济宁市中考试题)9. 如图,AB 是半圆的直径,AC ⊥AB ,AC =AB . 在半圆上任取一点D ,作DE ⊥CD ,交直线AB 于点E ,BF ⊥AB ,交线段AD 的延长线于点F .(1)设弧AD 是x °的弧,若要点E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2)不论点D 取在半圆的什么位置,图中除AB =AC 外,还有两条线段一定相等. 指出这两条相等的线段,并予证明.(江苏省竞赛试题)(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10. 如图,内接于⊙O 的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垂直相交于点K ,设⊙O的半径为R . 求证:(1)2222DK CK BK AK +++是定值;(2)2222DA CD BC AB +++是定值.PD CB A A11. 如图,设P 是正方形ABCD 外接圆劣弧弧AB 上的一点,求证:DPCP BPAP ++的值为定值.(克罗地亚数学奥林匹克试题)B 级1.等腰△ABC 的底边BC 为定长2,H 为△ABC 的垂心. 当顶点A 在保持△ABC 为等腰三角形的情况下 改变位置时,面积S △ABC ·S △HBC 的值保持不变,则S △ABC ·S △HBC =________.2. 已知A ,B ,C ,D ,E 是反比例函数xy 16=(x >0)图象上五个整数点(横、纵坐标均为整数),分别过这些点向横轴或纵轴作垂线段,以垂线段所在的正方形边长为半径作四分之一圆周的两条弧,组成如图所示的五个橄榄形(阴影部分),则这五个橄榄形的面积总和是__________(用含π的代数式表示).(福州市中考试题) 折叠,使点A ,B 落在六边形ABCDEF 的内部,记∠C +∠D +∠E +∠F =α,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 ∠1+∠2=900°-2αB . ∠1+∠2=1080°-2αC . ∠1+∠2=720°-αD . ∠1+∠2=360°-21α (武汉市竞赛试题)(第3题图) (第4题图)4. 如图,正△ABO 的高等于⊙O 的半径,⊙O 在AB 上滚动,切点为T ,⊙O 交AO ,BO 于M ,N ,则12GF ED CHBAA . 在0°到30°变化B . 在30°到60°变化C . 保持30°不变D . 保持60°不变5. 如图,AB 是⊙O 的直径,且AB =10,弦MN 的长为8. 若MN 的两端在圆上滑动时,始终与AB 相交,记点A ,B 到MN 的距离分别为h 1,h 2,则∣h 1-h 2∣等于( )A . 5B . 6C . 7D . 8(黄石市中考试题)(第5题图)6. 如图,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ACB =90°,AC =BC ,点A ,C 在x 轴上,点B 坐标为(3,m )(m >0),线段AB 与y 轴相交于点D ,以P (1,0)为顶点的抛物线过点B ,D . (1)求点A 的坐标(用m 表示)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设点Q 为抛物线上点P 至点B 之间的一动点,连接PQ 并延长交BC 于点E ,连接BQ 并延长交AC 于点F . 试证明:FC (AC +EC )为定值.(株洲市中考试题)7. 如图,已知等边△ABC 内接于圆,在劣弧AB 上取异于A ,B 的点M . 设直线AC 与BM 相交于K ,直线CB 与AM 相交于点N . 证明线段AK 和BN 的乘积与M 点的选择无关.(湖北省选拔赛试题)(第7题图) (第8题图)B NKMB AC HCBA距离变小,这时乘积S △ABC ·S △HBC 的值变小、变大,还是不变?证明你的结论.(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9.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10941812--=x x y 与x 轴的交点为点A ,与y 轴的交点为点B . 过点B 作x 轴的平行线BC ,交抛物线于点C ,连接AC . 现有两动点P ,Q 分别从O ,C 两点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OA 向终点A 移动,点Q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B 向点B 移动. 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同时停止运动. 线段OC ,PQ 相交于点D ,过点D 作DE ∥OA ,交CA 于E ,射线QE 交x 轴于点F . 设动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单位:秒). (1)求A ,B ,C 三点的坐标和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A 为平行四边形?请写出计算过程; (3)当290<<t 时,△PQF 的面积是否总是定值?若是,求出此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4)当t 为何值时,△PQF 为等腰三角形,请写出解答过程. (黄冈市中考试题)(第9题图) (第10题图)10. 已知抛物线C 1:12121+-=x x y ,点F (1,1). (1)求抛物线C 1的顶点坐标;(2)若抛物线C 1与y 轴的交点为A ,连接AF ,并延长交抛物线C 1于点B ,求证:211=+BFAF . (3)抛物线C 1上任意一点P (x P ,y P )(0<x P <1),连接PF ,并延长交抛物线C 1于点 Q (x Q ,y Q ),试判断211=+QFPF 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11. 已知A ,B 是平面上的两个顶点,C 是位于AB 一侧的一个动点,分别以AC ,BC 为边在△ABC 外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BCFG . 求证:不论C 在直线AB 同一侧的任何位置,EG 的中点P 的位置不变.(四川省竞赛试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例 1 延长PC 至E ,使CE =AP ,连结BE ,则△BCE ≌△BAP ,及△PB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2PA PC CE PC PEPB PB PB++=== 例2 B 提示:连结AC ,BC ,可以证明P 为APB 的中点. 例3 ∵SP ⊥OP ,OM ⊥ST ,∴S ,M ,O ,P 四点共圆,于是∠SPM =∠SOM =12∠SOT 为定角. 例4 (1)连结OC 交DE 于M ,则OM =CM , EM =DM ,而DG = HE ,则HM =GM 故四边形OGCH 是平行四边形. (2)DG 不变.DE =OC =OA =3 . DG =13DE =13×3=1. (3)设CD =x ,延长OG 交CD 于N ,则CN=DN =12 x ,229CE x =- , 2214DN x = . ∴22394ON x =-,而ON =32CH ,∴22143CH x =-.故CD 2+3CH 2=x 2+3(4-13x 2)=x 2+12-x 2为定值. 例5 ⑴C (0,4) ⑵先求得AM=CM =5,连接MC 交AE 于N ,由△AO G ∽△ANM ,得OG AO MN AN =,O G =32,38OG OM OC OB ==,又∠BOC =∠G OM ,∴△G OM ∽△COB ,∠G MO =∠CBO ,得M G ∥BC .⑶连结DM ,则DM ⊥PD ,DO ⊥PM ,DO 2=OM •OP ,OP=163.动点F 在⊙M 的圆周上运动时,从特殊位置探求OF PF的值.当F 与点A 重合时,2316523OF AO PF AP ===-;当点F 与点B 重合时,8316583OF OB PF PB ===+;当点F 不与点A ,B 重合时,连接OF 、PF 、MF ,∴DM 2=MO •MP ,∴FM 2=MO •MP ,即FM MPOM FM=,又∠OMP =∠FMP ,∴△MFO ∽△MPF ,35OF MO PF MF ==,故OF PF 的比值不变,比值为35. 例6 ∠BPC =120°,在△BPC 中,由余弦定理得BC 2=PB 2+PC 2-2PB •PC =BC 2,又由上托勒密定理得BC •PA +PC •AB ,而AB =BC =AC ,∴PA =PB +PC ,从而PA 2+PB 2+PC 2=(PB +PC )2+PB 2+PC 2=2 (PB 2+PC 2+PB •PC )=2BC 2=2×23=6.故PA 2+PB 2+PC 2为定值.A 级 1.4 提示:∵S 1+S 阴= S 2+S 阴=xy =3,∴S 1+S 2=2xy -2S 阴=6-2=4.2.273提示:1+3+5=9是等边三角形的高. 3.r 2 提示:先考查OB 与OA 垂直的情形.4.D 提示:延长BF 交DE 于点M ,连接BD ,则△BCD 为等边三角形,BF 平分∠CBD .∵F 为CD 中点,且AD ∥CE ,∴△ADF 与△ECF 关于点F 中心对称.∴CE =AD =CD ,∴∠CEM=30°,∠DMF=60°,5.D 提示:A ′B′的中点均在⊙O 的上半圆的中点处. 6.B 提示:S 正方形OCAD =OD •OC =A A x y k ==6,∴S OEBF =OE •OF =xB •y B k ==6. 7.⑴略⑵当点P 在⊙O 内时,过P 作直径CD ,则PE •PF =PD •PC =r 2-OP 2为定值;当点P 在⊙O 外时,PE •PF 为定值22OP r -.结论:过不在圆上的一个定点任作一条直线与圆相交,则这点到直线与圆相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为定值. 8.⑴2π⑵22. 5° ⑶P 值无变化.理由如下:如图,延长BA 交y 轴于E 点,可证明△OAE ≌△OCN ,得OE =ON ,AE =CN ,又∠MOE =∠MON =45°,OM =ON ,∴△OME ≌△OMN ,得MN =ME =AM +AE =AM +CN .∴P =MN +BN +BM =AM +CM +CN +BN +BM =AB +AC =4.9.⑴0<x <90 ⑵BE =BF 提示:连接BD ,可证明△BDF ∽△ADB ,△BDE ∽△ADC . 10.⑴作OP ⊥BD 于P ,OQ ⊥AC 于Q ,连接AO ,则AO 2=()()221122BK DK CK AK ⎡⎤⎡⎤-++⎢⎥⎢⎥⎣⎦⎣⎦,又AK •CK =BK •DK ,得AK 2+BK 2+CK 2+DK 2=4R 2为定值. ⑵作直径DE ,连接AE ,BE ,CE ,AB 2+CD 2=4R 2,AD 2+BC 2=4R 2,故AB 2+BC 2+CD 2+DA 2=8K 2为定值. 1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根据托勒密定理,对于四边形APBC 和四边形APBD ,有CP •a =AP •a +BP 2a ,DP •a =BP •a +AP 2a ,两式相加并整理得(CP +DP )a =(AP +BP )(a 2a ),从而21AP BPCP DP++为定值.B 级1.1 提示:不妨设∠A 为锐角,AD ,BE ,CF 为△ABC 的三条高,H 为垂心,由AB =AC 知∠HBD =∠HCD =∠HAE ,∠HDC =∠CDA =90°,故R t △CHD ∽R t △ACD .∴AD DC DC HD =,即AD •HD =DC 2=14BC 2=1.∴S △ABC •S △HBC =2111224BC AD BC HD BC ⎛⎫⎛⎫⋅⋅⋅= ⎪ ⎪⎝⎭⎝⎭=1.当∠A ≥90°时,结论成立.2.13π-26 提示:∵A ,B ,C ,DE 是反比例函数y =16x(x >0)图象上五个整数点,由图象可知,这些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2,4,8,16.∴五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1,3,4,2,1.∴这五人橄榄形的面积总和是2221111112211122222444424242πππ⎡⎤⎛⎫⎛⎫⎛⎫⨯-⨯⨯+⨯-⨯⨯+⨯-⨯⨯ ⎪ ⎪ ⎪⎢⎥⎝⎭⎝⎭⎝⎭⎣⎦=5π-10+8π-16=13π-26. 3.B 提示:如图,设FA 的延长线与CB 的延长线交于点P ,G A ′的延长线与HB ′的延长线交于点P ′.由对称性可知∠1=2∠APP ′,∠2=2∠BPP ′.∴∠1+∠2=2∠APB .∵∠APB =540°-α,∴∠1+∠2=1080°-2α. 4.D 5.B 提示:如图,设AB 与MN 交于点C ,过点O 作OD ⊥MN 于D ,连接FO 并延长交EB 于G .由垂径定理,得OD 2254-=3.由△AFO ≌△B G O ,得AF =B G ,即h 1=B G .由AF ⊥MN ,BE ⊥MN ,得△FOD ∽△F G E .∴12OD FO GE FG ==.∴E G =2OD=6,∴12h h AF BE -=-=E G =6. 6.⑴A (3-m ,0) ⑵y =x 2-2x +1⑶过点Q 作QM ⊥AC 于M ,过点Q 作QN ⊥BC 于N ,设Q 点的坐标为(x ,x 2-2x +1),则QM =CN =(x -1)2,MC =QN=3-x .∵QM ∥CE ,∴PQM ∽△PEC .∴QM PM EC PC =,即()2112x x EC --=,得EC =2(x -1).∵QN ∥CF ,∴△BQN ∽△BFC .∴QN BN FC BC =,即()24134x x FC ---=,得FC =41x +.又AC =4,∴FC (AC +EC )= ()44211x x +-⎡⎤⎣⎦+=8为定值. 7.提示:易证△ABK ∽△BNA ,故AK •BN =AB 2为定值,即AK 与BN 的乘积与M 点的选择无关. 8.提示:S △ABC •S △HBC =116BC 4,由于BC 是不变的,所以当点A 至BC 的距离变小时,乘积S △ABC •S △HBC 保持不变. 9.⑴A (18,0),B (0,-10),顶点坐标为(4,-989) ⑵若四边形PQCA 为平行四边形,由于QC ∥PA ,故只要QC =PA 即可,而PA =18-4t ,CQ =t ,故18-4t =t ,得t =185. ⑶设点P 运动t s ,则OP =4t ,CQ =t ,0<t <4. 5.说明P 在线段OA 上,且不与点O ,A 重合.由于QC ∥OP 知△QDC ∽△PDO ,故144QD QC t DP OP t ===.同理QC ∥AF ,故14QC CE AF EA ==,即14t AF =,∴AF =4t =OP .∴PF =PA +AF =PA +OP =18.又点Q 到直线PF 的距离d =10,∴S △PQF =12•PF •d =12×18×10=90.于是S △PQF 的面积总为定值90. ⑷由前面知道,P (4t ,0),F (18+4t ,0),Q (8-t ,-10),0≤t ≤4. 5.构造直角三角形后易得PQ 2=(4t -8+t )2+102=,FQ 2=(18+4t -8+t )2+102=(5t +10)2+100.①若FP =FQ ,即182=(5t +10)2+100,故25(t +2)2=224,(t +2)2=24425.∵2≤t +2≤6. 5,∴t +224441425=.∴t = 4142. ②若QP =QF ,即(5t -8)2+100=(5t +10)2+100,即(5t -8)2=(5t +10)2,无0≤t ≤4. 5的t 满足. ③若PQ =PF ,即(5t -8)2+100=182,∴(5t -8)2=22422415,又0≤5t ≤22. 5,∴-8≤5t -8≤14. 5,14. 52=22984124⎛⎫= ⎪⎝⎭<224.故没有t (0≤t ≤4. 5)满足此方程.综上所述,当t =4142时,△PQ R 为等腰三角形. 10.⑴C 1的顶点坐标为(1,12). ⑵略 ⑶作PM ⊥AB 于M ,作QN ⊥AB 交AB 延长线于N ,∴PM =1-y P ,FM =1-x P .在R t △PMF 中,PF 2=(1-y P )2+(1-x P )2=1-2y P +y P 2+1-2x P +x P 2,又∵点P 在抛物线上,∴y P =12x P 2-x P +1,∴PF 2=1-x P 2+2x P -2+y P 2+1-2x P +x P 2=y P 2,∴PF =y P ,同理,QF =y Q ,易证△PMF ∽△QNF ,则PM QN PF QF =,∴11Q P y y PF QF --=,即11PF QF PF QF --=,∴11PF QF+=2. 11.先从特殊情况出发.当△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点P 与点C 重合,此时点P 的位置在AB 的中垂线上,且到AB 的距离为12AB ,如图①所示.下面就一般情况来证明上面的结论(结论②所示).过C ,E ,G 分别作直线AB的垂线CH,EM,G N,垂足分别是H,M,N.容易证明△AEM≌△ACH,△B G N≌△BCH.从而有AM=CH=BN,EM=AH,G N=BH.这样,线段AB的中点O也是线段MN的中点,连接OP,则OP是梯形EMN G的中位线,从而OP⊥AB,OP=12(EM+G N)=12(AH+BH)=12AB.∴无论点C在AB同一侧的位置如何,E G中点P的位置不变.。
中考数学培优(含解析)之平行四边形含答案
一、平行四边形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连接BG,DE.(1)①猜想图1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必证明;②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着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α,得到如图2情形.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①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证明你的判断.(2)将原题中正方形改为矩形(如图3、4),且AB=a,BC=b,CE=ka,CG=kb (a≠b,k>0),第(1)题①中得到的结论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若成立,以图4为例简要说明理由.(3)在第(2)题图4中,连接DG、BE,且a=3,b=2,k=12,求BE2+DG2的值.【答案】(1)①BG⊥DE,BG=DE;②BG⊥DE,证明见解析;(2)BG⊥DE,证明见解析;(3)16.25.【解析】分析:(1)①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显然三角形BCG顺时针旋转90°即可得到三角形DCE,从而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②结合正方形的性质,根据SAS仍然能够判定△BCG≌△DCE,从而证明结论;(2)根据两条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相等可以判定上述两个三角形相似,从而可以得到(1)中的位置关系仍然成立;(3)连接BE、DG.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把BE2+DG2转换为两个矩形的长、宽平方和.详解:(1)①BG⊥DE,BG=DE;②∵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CEFG是正方形,∴BC=DC,CG=CE,∠BCD=∠ECG=90°,∴∠BCG=∠DCE,∴△BCG≌△DCE,∴BG=DE,∠CBG=∠CDE,又∵∠CBG+∠BHC=90°,∴∠CDE+∠DHG=90°,∴BG⊥DE.(2)∵AB=a,BC=b,CE=ka,CG=kb,∴BC CG b==,DC CE a又∵∠BCG=∠DCE,∴△BCG∽△DCE,∴∠CBG=∠CDE,又∵∠CBG+∠BHC=90°,∴∠CDE+∠DHG=90°,∴BG⊥DE.(3)连接BE、DG.根据题意,得AB=3,BC=2,CE=1.5,CG=1,∵BG⊥DE,∠BCD=∠ECG=90°∴BE2+DG2=BO2+OE2+DO2+OG2=BC2+CD2+CE2+CG2=9+4+2.25+1=16.25.点睛:此题综合运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2.如图1,正方形ABCD的一边AB在直尺一边所在直线MN上,点O是对角线AC、BD 的交点,过点O作OE⊥MN于点E.(1)如图1,线段AB与O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请直接填结论)(2)保证点A始终在直线MN上,正方形ABCD绕点A旋转θ(0<θ<90°),过点 B作BF⊥MN于点F.①如图2,当点O、B两点均在直线MN右侧时,试猜想线段AF、BF与OE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如图3,当点O、B两点分别在直线MN两侧时,此时①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呢?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变化后的结论并证明.③当正方形ABCD绕点A旋转到如图4的位置时,线段AF、BF与O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请直接填结论)【答案】(1)AB=2OE;(2)①AF+BF=2OE,证明见解析;②AF﹣BF=2OE 证明见解析;③BF ﹣AF=2OE,【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出结论;(2)①过点B作BH⊥OE于H,可得四边形BHE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EF=BH,BF=HE,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可得OA=OB,∠AOB=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OE=∠OBH,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E和△OB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H=AE,OE=BH,再根据AF-EF=AE,整理即可得证;②过点B作BH⊥OE交OE的延长线于H,可得四边形BHE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EF=BH,BF=HE,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可得OA=OB,∠AOB=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OE=∠OBH,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E和△OB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H=AE,OE=BH,再根据AF-EF=AE,整理即可得证;③同②的方法可证.试题解析:(1)∵AC,BD是正方形的对角线,∴OA=OC=OB,∠BAD=∠ABC=90°,∵OE⊥AB,∴OE=12 AB,∴AB=2OE,(2)①AF+BF=2OE证明:如图2,过点B作BH⊥OE于点H∴∠BHE=∠BHO=90°∵OE⊥MN,BF⊥MN∴∠BFE=∠OEF=90°∴四边形EFBH为矩形∴BF=EH,EF=BH∵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A=OB,∠AOB=90°∴∠AOE+∠HOB=∠OBH+∠HOB=90°∴∠AOE=∠OBH∴△AEO≌△OHB(AAS)∴AE=OH,OE=BH∴AF+BF=AE+EF+BF=OH+BH+EH=OE+OE=2OE.②AF﹣BF=2OE证明:如图3,延长OE,过点B作BH⊥OE于点H∴∠EHB=90°∵OE⊥MN,BF⊥MN∴∠AEO=∠HEF=∠BFE=90°∴四边形HBFE为矩形∴BF=HE,EF=BH∵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A=OB,∠AOB=90°∴∠AOE+∠BOH=∠OBH+∠BOH∴∠AOE=∠OBH∴△AOE≌△OBH(AAS)∴AE=OH,OE=BH,∴AF﹣BF=AE+EF﹣HE=OH﹣HE+OE=OE+OE=2OE③BF﹣AF=2OE,如图4,作OG⊥BF于G,则四边形EFGO是矩形,∴EF=GO,GF=EO,∠GOE=90°,∴∠AOE+∠AOG=90°.在正方形ABCD中,OA=OB,∠AOB=90°,∴∠AOG+∠BOG=90°,∴∠AOE=∠BOG.∵OG⊥BF,OE⊥AE,∴∠AEO=∠BGO=90°.∴△AOE≌△BOG(AAS),∴OE=OG,AE=BG,∵AE﹣EF=AF,EF=OG=OE,AE=BG=AF+EF=OE+AF,∴BF﹣AF=BG+GF﹣(AE﹣EF)=AE+OE﹣AE+EF=OE+OE=2OE,∴BF﹣AF=2OE.3.在△ABC中,AB=BC,点O是AC的中点,点P是AC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O,C重合).过点A,点C作直线B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和点F,连接OE,OF.(1)如图1,请直接写出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ABC=90°时,请判断线段OE与OF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CF﹣AE|=2,EF=23,当△POF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P的长.【答案】(1)OF =OE;(2)OF⊥EK,OF=OE,理由见解析;(3)OP62 23.【解析】【分析】(1)如图1中,延长EO交CF于K,证明△AOE≌△COK,从而可得OE=OK,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即可得OF=OE;(2)如图2中,延长EO交CF于K,由已知证明△ABE≌△BCF,△AOE≌△COK,继而可证得△EFK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OF⊥EK,OF=OE;(3)分点P在AO上与CO上两种情况分别画图进行解答即可得.【详解】(1)如图1中,延长EO交CF于K,∵AE⊥BE,CF⊥BE,∴AE∥CK,∴∠EAO=∠KCO,∵OA=OC,∠AOE=∠COK,∴△AOE≌△COK,∴OE=OK,∵△EFK是直角三角形,∴OF=12EK=OE;(2)如图2中,延长EO交CF于K,∵∠ABC=∠AEB=∠CFB=90°,∴∠ABE+∠BAE=90°,∠ABE+∠CBF=90°,∴∠BAE=∠CBF,∵AB=BC,∴△ABE≌△BCF,∴BE=CF,AE=BF,∵△AOE≌△COK,∴AE=CK,OE=OK,∴FK=EF,∴△EFK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F⊥EK,OF=OE;(3)如图3中,点P在线段AO上,延长EO交CF于K,作PH⊥OF于H,∵|CF﹣AE|=2,EF=23,AE=CK,∴FK=2,在Rt△EFK中,tan∠FEK=33,∴∠FEK=30°,∠EKF=60°,∴EK=2FK=4,OF=12EK=2,∵△OPF是等腰三角形,观察图形可知,只有OF=FP=2,在Rt△PHF中,PH=12PF=1,HF=3,OH=2﹣3,∴OP=()2212362+-=-.如图4中,点P在线段OC上,当PO=PF时,∠POF=∠PFO=30°,∴∠BOP=90°,∴OP=33OE=33,综上所述:OP622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综合性较强,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ABC中,∠ACB=90°,∠CAB=30°,以线段AB为边向外作等边△ABD,点E 是线段AB的中点,连接CE并延长交线段AD于点F.(1)求证:四边形BCFD为平行四边形;(2)若AB=6,求平行四边形ADBC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S平行四边形ADBC=32.【解析】【分析】(1)在Rt△ABC中,E为AB的中点,则CE=12AB,BE=12AB,得到∠BCE=∠EBC=60°.由△AEF≌△BEC,得∠AFE=∠BCE=60°.又∠D=60°,得∠AFE=∠D=60度.所以FC∥BD,又因为∠BAD=∠ABC=60°,所以AD∥BC,即FD//BC,则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2)在Rt△ABC中,求出BC,AC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证明:在△ABC中,∠ACB=90°,∠CAB=30°,∴∠ABC=60°,在等边△ABD中,∠BAD=60°,∴∠BAD=∠ABC=60°,∵E为AB的中点,∴AE=BE,又∵∠AEF=∠BEC,∴△AEF≌△BEC,在△ABC中,∠ACB=90°,E为AB的中点,∴CE=12AB,BE=12AB,∴CE=AE,∴∠EAC=∠ECA=30°,∴∠BCE=∠EBC=60°,又∵△AEF≌△BEC,∴∠AFE=∠BCE=60°,又∵∠D=60°,∴∠AFE=∠D=60°,∴FC∥BD,又∵∠BAD=∠ABC=60°,∴AD∥BC,即FD∥BC,∴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2)解:在Rt△ABC中,∵∠BAC=30°,AB=6,∴BC=AF=3,AC=33∴S平行四边形BCFD=3×3393,S△ACF=12×3×3332,S平行四边形ADBC=32.【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AEF为正三角形,E、F在菱形的边BC,CD上.(1)证明:BE=CF.(2)当点E,F分别在边BC,CD上移动时(△AEF保持为正三角形),请探究四边形AECF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求出其最大值.(3)在(2)的情况下,请探究△CEF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求出其最大值.【答案】(1)见解析;(2)43;(3)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先求证AB=AC,进而求证△ABC、△ACD为等边三角形,得∠4=60°,AC=AB进而求证△ABE≌△ACF,即可求得BE=CF;(2)根据△ABE≌△ACF可得S△ABE=S△ACF,故根据S四边形AECF=S△AEC+S△ACF=S△AEC+S△ABE=S△ABC即可解题;(3)当正三角形AEF的边AE与BC垂直时,边AE最短.△AEF的面积会随着AE的变化而变化,且当AE最短时,正三角形AEF的面积会最小,又根据S△CEF=S四边形AECF-S△AEF,则△CEF的面积就会最大.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AC,∵∠1+∠2=60°,∠3+∠2=60°,∴∠1=∠3,∵∠BAD=120°,∴∠ABC=∠ADC=60°∵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ABC、△ACD为等边三角形∴∠4=60°,AC=AB,∴在△ABE和△ACF中,,∴△ABE≌△ACF.(ASA)∴BE=CF.(2)解:由(1)得△ABE≌△ACF,则S△ABE=S△ACF.故S四边形AECF=S△AEC+S△ACF=S△AEC+S△ABE=S△ABC,是定值.作AH⊥BC于H点,则BH=2,S四边形AECF=S△ABC===;(3)解: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正三角形AEF的边AE与BC垂直时,边AE最短.故△AEF的面积会随着AE的变化而变化,且当AE最短时,正三角形AEF的面积会最小,又S△CEF=S四边形AECF﹣S△AEF,则△CEF的面积就会最大.由(2)得,S△CEF=S四边形AECF﹣S△AEF=﹣=.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性质,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本题中求证△ABE≌△ACF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DB,垂足为点D,将平行四边形ABCD折叠,使点B落在点D的位置,点C落在点G的位置,折痕为EF,EF交对角线BD于点P.(1)连结CG,请判断四边形DBC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E=BD,求∠EDF的度数.【答案】(1)四边形BCGD是矩形,理由详见解析;(2)∠EDF=120°.【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折叠性质以及矩形的判定解答即可;(2)根据折叠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1)四边形BCGD是矩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即BC∥DG,由折叠可知,BC=DG,∴四边形BCGD是平行四边形,∵AD⊥BD,∴∠CBD=90°,∴四边形BCGD是矩形;(2)由折叠可知:EF垂直平分BD,∴BD⊥EF,DP=BP,∵AD⊥BD,∴EF∥AD∥BC,∴AE PD1==BE BP∴AE=BE,∴DE是Rt△ADB斜边上的中线,∴DE=AE=BE,∵AE=BD,∴DE=BD=BE,∴△DBE是等边三角形,∴∠EDB=∠DBE=60°,∵AB∥DC,∴∠DBC=∠DBE=60°,∴∠EDF=12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7.(感知)如图①,四边形ABCD、CEFG均为正方形.可知BE=DG.(拓展)如图②,四边形ABCD、CEFG均为菱形,且∠A=∠F.求证:BE=DG.(应用)如图③,四边形ABCD、CEFG均为菱形,点E在边AD上,点G在AD延长线上.若AE=2ED,∠A=∠F,△EBC的面积为8,菱形CEFG的面积是_______.(只填结果)【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探究:由四边形ABCD 、四边形CEFG 均为菱形,利用SAS 易证得△BCE ≌△DCG ,则可得BE=DG ;应用:由AD ∥BC ,BE=DG ,可得S △ABE +S △CDE =S △BEC =S △CDG =8,又由AE=3ED ,可求得△CDE 的面积,继而求得答案.试题解析:探究:∵四边形ABCD 、四边形CEFG 均为菱形,∴BC=CD ,CE=CG ,∠BCD=∠A ,∠ECG=∠F .∵∠A=∠F ,∴∠BCD=∠ECG .∴∠BCD-∠ECD=∠ECG-∠ECD ,即∠BCE=∠DCG .在△BCE 和△DCG 中,BC CD BCE DCG CE CG ⎧⎪∠∠⎨⎪⎩=== ∴△BCE ≌△DCG (SAS ),∴BE=DG .应用:∵四边形ABCD 为菱形,∴AD ∥BC ,∵BE=DG ,∴S △ABE +S △CDE =S △BEC =S △CDG =8,∵AE=3ED ,∴S △CDE =1824⨯= , ∴S △ECG =S △CDE +S △CDG =10∴S 菱形CEFG =2S △ECG =20.8.(1)问题发现:如图①,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M 为BC 边上异于B 、C 的一点,以AM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MN ,连接CN ,NC 与AB的位置关系为 ; (2)深入探究:如图②,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BA=BC ,点M 为BC 边上异于B 、C 的一点,以AM 为边作等腰三角形AMN ,使∠ABC=∠AMN ,AM=MN ,连接CN ,试探究∠ABC 与∠ACN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如图③,在正方形ADBC 中,AD=AC ,点M 为BC 边上异于B 、C 的一点,以AM 为边作正方形AMEF ,点N 为正方形AMEF 的中点,连接CN ,若BC=10,CN=2,试求EF 的长.【答案】(1)NC ∥AB ;理由见解析;(2)∠ABC=∠ACN ;理由见解析;(3)241;【解析】分析:(1)根据△ABC ,△AMN 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B=AC ,AM=AN 且∠BAC=∠MAN=60°从而得到∠BAC-∠CAM=∠MAN-∠CAM ,即∠BAM=∠CAN ,证明△BAM ≌△CAN ,即可得到BM=CN .(2)根据△ABC ,△AMN 为等腰三角形,得到AB :BC=1:1且∠ABC=∠AMN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 AC AM AN=,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C=∠MAN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3)如图3,连接AB ,AN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ABC=∠BAC=45°,∠MAN=45°,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M AB CN AC=,得到BM=2,CM=8,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NC ∥AB ,理由如下:∵△ABC 与△MN 是等边三角形,∴AB=AC ,AM=AN ,∠BAC=∠MAN =60°,∴∠BAM=∠CAN ,在△ABM 与△ACN 中, AB AC BAM CAN AM AN =⎧⎪∠=∠⎨⎪=⎩, ∴△ABM ≌△ACN (SAS ),∴∠B=∠ACN=60°,∵∠ANC+∠ACN+∠CAN=∠ANC+60°+∠CAN=180°,∴∠ANC+∠MAN+∠BAM=∠ANC+60°+∠CAN=∠BAN+∠ANC=180°,∴CN ∥AB ;(2)∠ABC=∠ACN ,理由如下: ∵AB AM BC MN==1且∠ABC=∠AMN , ∴△ABC ~△AMN ∴AB AC AM AN=, ∵AB=BC , ∴∠BAC=12(180°﹣∠ABC ), ∵AM=MN∴∠MAN=12(180°﹣∠AMN ), ∵∠ABC=∠AMN ,∴∠BAC=∠MAN ,∴∠BAM=∠CAN ,∴△ABM ~△ACN ,∴∠ABC=∠ACN ;(3)如图3,连接AB ,AN , ∵四边形ADBC ,AMEF 为正方形,∴∠ABC=∠BAC=45°,∠MAN=45°,∴∠BAC ﹣∠MAC=∠MAN ﹣∠MAC即∠BAM=∠CAN ,∵AB AM BC AN == ∴AB AC AM AN=, ∴△ABM ~△ACN ∴BM AB CN AC =,∴CN AC BM AB ==cos45°=2,∴=, ∴BM=2,∴CM=BC ﹣BM=8,在Rt △AMC ,==,∴EF=AM=241.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证明三角形全等和三角形相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如图,AB 为⊙O 的直径,点E 在⊙O 上,过点E 的切线与A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连接BE ,过点O 作BE 的平行线,交⊙O 于点F ,交切线于点C ,连接AC(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连接EF ,当∠D= °时,四边形FOBE 是菱形.【答案】(1)见解析;(2)30. 【解析】【分析】(1)由等角的转换证明出OCA OCE ∆∆≌,根据圆的位置关系证得AC 是⊙O 的切线. (2)根据四边形FOBE 是菱形,得到OF=OB=BF=EF ,得证OBE ∆为等边三角形,而得出60BOE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证明:∵CD 与⊙O 相切于点E ,∴OE CD ⊥,∴90CEO ∠=︒,又∵OC BE ,∴COE OEB ∠=∠,∠OBE=∠COA∵OE=OB ,∴OEB OBE ∠=∠,∴COE COA ∠=∠,又∵OC=OC ,OA=OE ,∴OCA OCE SAS ∆∆≌(), ∴90CAO CEO ∠=∠=︒,又∵AB 为⊙O 的直径,∴AC 为⊙O 的切线;(2)解:∵四边形FOBE 是菱形,∴OF=OB=BF=EF ,∴OE=OB=BE ,∴OBE ∆为等边三角形,∴60BOE ∠=︒,而OE CD ⊥,∴30D ∠=︒.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和圆中的计算问题,熟练掌握圆的性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0.如图1,若分别以△ABC 的AC 、BC 两边为边向外侧作的四边形ACDE 和BCFG 为正方形,则称这两个正方形为外展双叶正方形.(1)发现:如图2,当∠C =90°时,求证:△ABC 与△DCF 的面积相等.(2)引申:如果∠C ≠90°时,(1)中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结合图1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运用:如图3,分别以△ABC 的三边为边向外侧作的四边形ACDE 、BCFG 和ABMN 为正方形,则称这三个正方形为外展三叶正方形.已知△ABC 中,AC =3,BC =4.当∠C =_____°时,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有最大值是________.【答案】(1)证明见解析;(2)成立,证明见解析;(3)18.【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AC=DC ,∠ACB=∠DCF=90°,BC=FC ,所以△ABC ≌△DFC ,从而△ABC 与△DFC 的面积相等;(2)延长BC 到点P ,过点A 作AP ⊥BP 于点P ;过点D 作DQ ⊥FC 于点Q .得到四边形ACDE ,BCFG 均为正方形,AC=CD ,BC=CF ,∠ACP=∠DCQ .所以△APC ≌△DQC .于是AP=DQ.又因为S△ABC=12 BC•AP,S△DFC=12FC•DQ,所以S△ABC=S△DFC;(3)根据(2)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ABC的面积三倍,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有最大值,则三角形ABC的面积最大,当△ABC是直角三角形,即∠C是90度时,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最大.所以S阴影部分面积和=3S△ABC=3×12×3×4=18.(1)证明:在△ABC与△DFC中,∵{AC DCACB DCFBC FC∠∠===,∴△ABC≌△DFC.∴△ABC与△DFC的面积相等;(2)解:成立.理由如下:如图,延长BC到点P,过点A作AP⊥BP于点P;过点D作DQ⊥FC于点Q.∴∠APC=∠DQC=90°.∵四边形ACDE,BCFG均为正方形,∴AC=CD,BC=CF,∠ACP+∠PCD=90°,∠DCQ+∠PCD=90°,∴∠ACP=∠DCQ.∴{APC DQCACP DCQAC CD∠∠∠∠===,△APC≌△DQC(AAS),∴AP=DQ.又∵S△ABC=12BC•AP,S△DFC=12FC•DQ,∴S△ABC=S△DFC;(3)解:根据(2)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ABC的面积三倍,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有最大值,则三角形ABC的面积最大,∴当△ABC是直角三角形,即∠C是90度时,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最大.∴S阴影部分面积和=3S△ABC=3×12×3×4=18.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初三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数不是实数?A. πB. -3C. √2D. i2. 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5,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A. 25πB. 50πC. 100πD. 125π3. 已知a=3,b=2,求下列表达式的值:a^2 + b^2A. 13B. 17C. 19D. 214. 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A. 0B. 1C. -1D. 45. 下列哪个是二次方程的解?A. x = 1B. x = -1C. x = 2D. x = 3(方程为:x^2 - 4x + 4 = 0)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斜边的长度是______。
7. 一个正数的倒数是1/8,这个数是______。
8.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27,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9.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这个数可以是______或______。
10. 一个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是36,那么这个方程的根的情况是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解方程:2x^2 - 5x - 3 = 0。
12. 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分别为a和b,且a < b,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P满足P > 2a。
13. 一个工厂每天可以生产x个产品,每个产品的成本是c元,销售价格是p元。
如果工厂每天的利润是y元,写出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
四、综合题(每题15分,共20分)14. 一个圆的半径是7,圆心到一个点A的距离是5。
如果点A在圆内,求点A到圆上任意一点B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5. 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30名学生喜欢数学,20名学生喜欢英语。
如果一个学生至少喜欢一门科目,求这个班级中同时喜欢数学和英语的学生人数的范围。
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C4. A5. D二、填空题6. 5(根据勾股定理)7. 8(倒数的定义)8. -3(立方根的定义)9. 5,-5(绝对值的定义)1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判别式的定义)三、解答题11. 解:2x^2 - 5x - 3 = 0,使用求根公式,得到x1 = (5 + √41) / 4,x2 = (5 - √41) / 4。
初三数学培优试卷推荐答案
1. 若方程 2x-3=5 的解为 x=a,则 a 的值为()A. 4B. 2C. 1D. -1答案:A解析:将方程两边同时加3,得到 2x=8,再将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 x=4。
所以a=4。
2. 若 m、n 是方程 x^2-5x+6=0 的两个实数根,则 m+n 的值为()A. 5B. 6C. 7D. 8答案:A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有 m+n=5。
3. 若等差数列 {an} 的前5项之和为 15,第3项为 3,则该数列的公差为()A. 1B. 2C. 3D. 4答案:A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d,则第3项 a3=a1+2d=3。
又因为前5项之和为 15,所以有 5a1+10d=15。
解得 d=1。
4. 若函数 y=2x+1 的图像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为 x,则该点的纵坐标与 x 的关系为()A. y=x+1B. y=2x+1C. y=2x-1D. y=x-1答案:B解析:由函数表达式可知,纵坐标 y 与横坐标 x 的关系为 y=2x+1。
5. 若 a、b、c 是等差数列 {an} 的前3项,且 a+b+c=12,则该数列的公差为()A. 2B. 3C. 4D. 6答案:B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d,则 a=b-d,c=b+d。
根据题意,有 b-d+b+b+d=12,解得 d=3。
关系为()A. y=x+1B. y=|x-2|+3C. y=x-1D. y=x+3答案:B解析:由函数表达式可知,纵坐标 y 与横坐标 x 的关系为 y=|x-2|+3。
7. 若等比数列 {an} 的前4项之和为 24,第3项为 6,则该数列的公比为()A. 2B. 3C. 4D. 6答案:B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q,则第3项 a3=a1q^2=6。
又因为前4项之和为 24,所以有 a1+a1q+a1q^2+a1q^3=24。
解得 q=3。
8. 若 a、b、c 是等比数列 {an} 的前3项,且 a+b+c=12,则该数列的公比为()A. 2B. 3C. 4D. 6答案:A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q,则 a=b/q,c=bq。
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大题培优)附答案解析
一、一元二次方程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机械加工需用油进行润滑以减小摩擦,某企业加工一台设备润滑用油量为90kg ,用油的重复利用率为60%,按此计算,加工一台设备的实际耗油量为36kg ,为了倡导低碳,减少油耗,该企业的甲、乙两个车间都组织了人员为减少实际油耗量进行攻关. (1)甲车间通过技术革新后,加工一台设备润滑油用油量下降到70kg ,用油的重复利用率仍然为60%,问甲车间技术革新后,加工一台设备的实际油耗量是多少千克? (2)乙车间通过技术革新后,不仅降低了润滑油用油量,同时也提高了用油的重复利用率,并且发现在技术革新前的基础上,润滑用油量每减少1kg ,用油的重复利用率将增加1.6%,例如润滑用油量为89kg 时,用油的重复利用率为61.6%. ①润滑用油量为80kg ,用油量的重复利用率为多少?②已知乙车间技术革新后实际耗油量下降到12kg ,问加工一台设备的润滑用油量是多少千克?用油的重复利用率是多少? 【答案】(1)28(2)①76%②75,84% 【解析】试题分析:(1)直接利用加工一台设备润滑油用油量下降到70kg ,用油的重复利用率仍然为60%,进而得出答案;(2)①利用润滑用油量每减少1kg ,用油的重复利用率将增加1.6%,进而求出答案; ②首先表示出用油的重复利用率,进而利用乙车间技术革新后实际耗油量下降到12kg ,得出等式求出答案.试题解析:(1)根据题意可得:70×(1﹣60%)=28(kg ); (2)①60%+1.6%(90﹣80)=76%; ②设润滑用油量是x 千克,则 x{1﹣[60%+1.6%(90﹣x )]}=12, 整理得:x 2﹣65x ﹣750=0, (x ﹣75)(x+10)=0, 解得:x 1=75,x 2=﹣10(舍去), 60%+1.6%(90﹣x )=84%,答:设备的润滑用油量是75千克,用油的重复利用率是84%.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04mmx m x -++=. (1)当m 取什么值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4m =时,求方程的解.【答案】(1)当1m >-且0m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1x =,234x =. 【解析】 【分析】(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代入求m 取值范围即可,注意二次项系数≠0;(2)将4m =代入原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1)由题意得:24b ac ∆=- =()22404mm m+->,解得1m >-. 因为0m ≠,即当1m >-且0m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把4m =带入得24610x x -+=,解得1x =,2x =.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以及求解,熟练掌握根的判别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是加大本题的关键.3.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2x 2+4x -1=0;(2)(y +2)2-(3y -1)2=0.【答案】(1)x 1=-1x 2=-12)y 1=-14,y 2=3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方程的特点,利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2)根据因式分解法,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然后再根据乘积为0的方程的解法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a=2,b=4,c=-1 ∴△=b 2-4ac=16+8=24>0∴x=2b a-±=41222-=-±⨯∴x 1=-1,x 2=-1 (2)(y +2)2-(3y -1)2=0 [(y+2)+(3y-1)][ (y+2)-(3y-1)]=0 即4y+1=0或-2y+3=0 解得y 1=-14,y 2=32.4.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x +m ﹣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m的取值范围;(2)如果m为正整数,且该方程的根都是整数,求m的值.【答案】(1)m<3;(2)m=2.【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0,代入求出即可;(2)求出m=1或2,代入后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4﹣4(m﹣2)>0.∴m<3;(2)∵m<3 且 m为正整数,∴m=1或2.当 m=1时,原方程为 x2﹣2x﹣1=0.它的根不是整数,不符合题意,舍去;当 m=2时,原方程为 x2﹣2x=0.∴x(x﹣2)=0.∴x1=0,x2=2.符合题意.综上所述,m=2.【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和解一元二次方程,能根据题意求出m的值和m的范围是解此题的关键.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正整数,求m的最小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1.【解析】【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情况与根的判别式关系可以证出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根据题意利用十字相乘法解方程,求得,再根据题意两个根都是正整数,从而可以确定的取值范围,即求出吗的最小值.【详解】(1)证明:依题意,得.,∴.∴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由.可化为:得,∵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正整数,∴.∴.∴的最小值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根的个数关系和利用十字相乘法解含参数的方程,熟知根的判别式大于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判别式等于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只有一个实数根,判别式小于零无根和十字相乘法的法则是解题关键.6.某新建火车站站前广场需要绿化的面积为46000米2,施工队在绿化了22000米2后,将每天的工作量增加为原来的1.5倍,结果提前4天完成了该项绿化工程.(1)该项绿化工程原计划每天完成多少米2?(2)该项绿化工程中有一块长为20米,宽为8米的矩形空地,计划在其中修建两块相同的矩形绿地,它们的面积之和为56米2,两块绿地之间及周边留有宽度相等的人行通道(如图所示),问人行通道的宽度是多少米?【答案】(1)2000;(2)2米【解析】【分析】(1)设未知数,根据题目中的的量关系列出方程;(2)可以通过平移,也可以通过面积法,列出方程【详解】解:(1)设该项绿化工程原计划每天完成x米2,根据题意得:4600022000x-﹣46000220001.5x-= 4解得:x=2000,经检验,x=2000是原方程的解;答:该绿化项目原计划每天完成2000平方米;(2)设人行道的宽度为x米,根据题意得,(20﹣3x)(8﹣2x)=56解得:x=2或x=263(不合题意,舍去).答:人行道的宽为2米.7.某公司今年1月份的生产成本是400万元,由于改进技术,生产成本逐月下降,3月份的生产成本是361万元.假设该公司2、3、4月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都相同.(1)求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2)请你预测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答案】(1)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5%;(2)预测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为342.95万元.【解析】【分析】(1)设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x,根据2月份、3月份的生产成本,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较小值即可得出结论;(2)由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3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1﹣下降率),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设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x,根据题意得:400(1﹣x)2=361,解得:x1=0.05=5%,x2=1.95(不合题意,舍去).答: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5%;(2)361×(1﹣5%)=342.95(万元),答:预测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为342.95万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2)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解方程x4﹣5x2+4=0,这是一个一元四次方程,根据该方程的特点,它的解法通常是:设x2=y,那么x4=y2,于是原方程可变为y2﹣5y+4=0 ①,解得y1=1,y2=4.当y=1时,x2=1,∴x=±1;当y=4时,x2=4,∴x=±2;∴原方程有四个根:x1=1,x2=﹣1,x3=2,x4=﹣2.(1)在由原方程得到方程①的过程中,利用法达到的目的,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2)解方程(x2+x)2﹣4(x2+x)﹣12=0.【答案】(1)换元,降次;(2)x1=﹣3,x2=2.【解析】【详解】解:(1)在由原方程得到方程①的过程中,利用换元法达到降次的目的,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2)设x2+x=y,原方程可化为y2﹣4y﹣12=0,解得y1=6,y2=﹣2.由x2+x=6,得x1=﹣3,x2=2.由x2+x=﹣2,得方程x2+x+2=0,b2﹣4ac=1﹣4×2=﹣7<0,此时方程无实根.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3,x2=2.9.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3)x﹣m2=0.(1)证明: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且|x1|=|x2|﹣2,求m的值及方程的根.【答案】(1)证明见解析;(2)x1=﹣,x2=﹣1或【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b2﹣4ac的结果判断即可,当△>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表示出两根的关系,得到x1,x2异号,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和两根的关系分类讨论即可求解.试题解析:(1)一元二次方程x2﹣(m﹣3)x﹣m2=0,∵a=1,b=﹣(m﹣3)=3﹣m,c=﹣m2,∴△=b2﹣4ac=(3﹣m)2﹣4×1×(﹣m2)=5m2﹣6m+9=5(m﹣35)2+365,∴△>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x1•x2=ca=﹣m2≤0,x1+x2=m﹣3,∴x1,x2异号,又|x1|=|x2|﹣2,即|x1|﹣|x2|=﹣2,若x1>0,x2<0,上式化简得:x1+x2=﹣2,∴m﹣3=﹣2,即m=1,方程化为x2+2x﹣1=0,解得:x1=﹣x2=﹣1,若x1<0,x2>0,上式化简得:﹣(x1+x2)=﹣2,∴x1+x2=m﹣3=2,即m=5,方程化为x2﹣2x﹣25=0,解得:x1=1,x210.若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同一点,则称这两个函数为一对“x牵手函数”,这个交点为“x牵手点”.(1)一次函数y=x﹣1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一次函数y=ax+2与一次函数y=x﹣1为一对“x牵手函数”,则a=;(2)已知一对“x牵手函数”:y=ax+1与y=bx﹣1,其中a,b为一元二次方程x2﹣kx+k﹣4=0的两根,求它们的“x牵手点”.【答案】(1)(1,0),a=﹣2;(2)“x牵手点”为(12-,0)或(12,0).【解析】【分析】(1)根据x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一次函数y=x-1与x轴的交点坐标;把一次函数y=x-1与x轴的交点坐标代入一次函数y=ax+2可求a的值;(2)根据“x牵手函数”的定义得到a+b=0,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k=0,可得方程x2-4=0,解得x1=2,x2=-2,再分两种情况:①若a=2,b=-2,②若a=-2,b=2,进行讨论可求它们的“x牵手点”.【详解】解:(1)当y=0时,即x﹣1=0,所以x=1,即一次函数y=x﹣1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由于一次函数y=ax+2与一次函数y=x﹣1为一对“x牵手函数”,所以0=a+2,解得a=﹣2;(2)∵y=ax+1与y=bx﹣1为一对“x牵手函数”∴11a b-=,∴a+b=0.∵a,b为x2﹣kx+k﹣4=0的两根∴a+b=k=0,∴x2﹣4=0,∴x1=2,x2=﹣2.①若a=2,b=﹣2则y=2x+1与y=﹣2x﹣1的“x牵手点”为1,02⎛⎫- ⎪⎝⎭;②若a=﹣2,b=2则y=﹣2x+1与y=2x﹣1的“x牵手点”为(12,0 )∴综上所述,“x牵手点”为1,02⎛⎫- ⎪⎝⎭或(12,0)【点睛】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一次函数的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的运用.。
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大题培优)附答案解析
OE OD OH OG 2OC .
【详解】
解:(1)∵ AOB 90 , MCN 90, CD OA , ∴ 四边形 ODCE 为矩形. ∵ OP 是 AOB 的角平分线, ∴ DOC EOC 45 ,
∴ OD CD ,
∴ 矩形 ODCE 为正方形,
∴ OC 2OD , OC 2OE .
【答案】(1)D(1,3);(2)①详见解析;②H( 17 ,3);(3) 5
30 3 34 ≤S≤ 30 3 34 .
4
4
【解析】
【分析】
(1)如图①,在 Rt△ ACD 中求出 CD 即可解决问题;
(2)①根据 HL 证明即可;
②,设 AH=BH=m,则 HC=BC-BH=5-m,在 Rt△ AHC 中,根据 AH2=HC2+AC2,构建方程求出
一、平行四边形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6cm,D 为边 AB 中点.动点 P、Q 在边 AB 上同时从 点 D 出发,点 P 沿 D→A 以 1cm/s 的速度向终点 A 运动.点 Q 沿 D→B→D 以 2cm/s 的速度 运动,回到点 D 停止.以 PQ 为边在 AB 上方作等边三角形 PQN.将△ PQN 绕 QN 的中点旋 转 180°得到△ MNQ.设四边形 PQMN 与△ ABC 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 S(cm2),点 P 运 动的时间为 t(s)(0<t<3). (1)当点 N 落在边 BC 上时,求 t 的值. (2)当点 N 到点 A、B 的距离相等时,求 t 的值. (3)当点 Q 沿 D→B 运动时,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4)设四边形 PQMN 的边 MN、MQ 与边 BC 的交点分别是 E、F,直接写出四边形 PEMF 与四边形 PQMN 的面积比为 2:3 时 t 的值.
数学初三培优练习题推荐
数学初三培优练习题推荐数学作为一门严谨而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初三学生提高数学水平,本文将推荐一些适合初三学生的培优练习题,以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拓宽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一、整式的计算与因式分解1. 计算整式表达式:(2x + 3)(x - 5) + (4x - 1)(3x + 2)这个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熟悉整式的乘法运算和如何合并同类项,加深对整式相加的概念。
2. 因式分解:x^2 - 5x - 6这题目要求学生将给出的整式表达式进行因式分解,加深对因式分解的理解和掌握。
二、平面几何1. 三角形构造: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6cm和8cm,夹角为60°,通过作图构造这个三角形并确定第三条边。
这个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构造过程,加深对三角形性质的认识。
2. 平行线的性质:已知l1 // l2,∠A = 70°,求∠X和∠Y。
通过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这个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与角度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能力。
三、数列与函数1. 等差数列:已知等差数列前两项为1和3,公差为2,求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计算第9项。
这个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来推导出通项公式,巩固对等差数列的理解。
2. 一次函数:已知一次函数y = 3x - 2,求其在x = 4处的函数值和该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这个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提高对一次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理解。
四、概率与统计1. 投掷骰子:投掷两枚骰子,求得到两颗骰子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
通过计算概率,学生可以加深对概率的理解和运用。
2. 统计图的解读:已知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制作柱状图,根据图表回答相关问题,如身高的众数、中位数等。
通过解读统计图,学生可以培养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加深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
通过以上的习题推荐,初三学生可以在各个数学知识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九年级数学下册2023年中考专题培优训练: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2023年中考专题培优训练: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等式的解集是B .不等式的整数解有无数个32x ->5x >3x <C .不等式的整数解是0D .是不等式的一个解33x +<0x =23x <2.已知,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x y <A .B .C .D .77x y ->-55x y ->-2121x y +>+22x y >3.一元一次不等式x+1>2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 )A .B .C .D .4.关于 的不等式 的非负整数解共有( )个x 1230x ->A .3B .4C .5D .65.若关于x 的不等式2x+a≤0只有两个正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6≤a≤﹣4B .﹣6<a≤﹣4C .﹣6≤a <﹣4D .﹣6<a <﹣46.若a <b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3a >3bB .﹣3a >﹣3bC .a﹣3>b﹣3D .33a b >7.如图表示的是关于 的不等式 ≤ 的解集,则 的取值是( )x 2x a --1a A . ≤-1B . ≤-2C . =-1D . =-2a a a a 8.甲种蔬菜保鲜适宜的温度是1℃~5℃,乙种蔬菜保鲜适宜的温度是3℃~8℃,将这两种蔬菜放在一起同时保鲜,适宜的温度是( )A .1℃~3℃B .3℃~5℃C .5℃~8℃D .1℃~8℃9.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21112x x -≤⎧⎨+>-⎩A .B .C.D.10.若 是关于x 的不等式 的一个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3x =2()x x a >-A .B .C .D .32a <32a >32a ≤32a ≥11.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3x>6的解都能满足下列哪一个不等式的解( )A .4x-9<xB .-3x+2<0C .2x+4<0D .122x <12.老张从一个鱼摊上买了三条鱼,平均每条a 元,又从另一个鱼摊上买了两条鱼,平均每条b 元,后来他又以每条 元的价格把鱼全部卖给了乙,结果发现赔了钱,原因是( )2a b+A .a >b B .a <bC .a =bD .与a 和b 的大小无关二、填空题13.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 .23x x >-⎧⎨≤⎩14.若不等式(a+1)x >a+1的解集是x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5.a >b ,且c 为实数,则ac 2 bc 2.(用数学符号填空)16.不等式3x﹣2≥4(x﹣1)的所有非负整数解的和为 .17.对于任意实数m 、n ,定义一种运运算m ※n=mn﹣m﹣n+3,等式的右边是通常的加减和乘法运算,例如:3※5=3×5﹣3﹣5+3=10.请根据上述定义解决问题:若a <2※x <7,且解集中有两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18.解不等式组 ,并求它的整数解.64325213x x x x +≥-⎧⎪+⎨->-⎪⎩19.今年中考期间,我县部分乡镇学校的九年级考生选择在一中、二中的学生宿舍住宿,某学校将若干间宿舍分配给该校九年级一班的女生住宿,已知该班女生少于25人,若每个房间住4人,则剩下3人没处住;若每个房间住6人,则空一间房,并且还有一间房有人住但住不满。
初三数学培优题
初三数学培优题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为您提供优质放心的教育服务数学培优题]孙老师第一讲(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第二讲:(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第三讲与圆有关的性质第四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五讲: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圆内接四边形第六讲:圆的综合运用第七讲:函数图像、性质的应用第八讲:二次函数-特殊三角形第九讲:二次函数-平行四边形第十讲二次函数(面积与计算)第十一讲:三角函数及综合第十二讲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第一讲(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你了解直线型问题的中考方向吗所谓直线型问题,包括了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多边形,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题型变化多样,是中考重点考察内容之一。
成都市历年中考题中,这部分知识点约占25分。
分析近三年成都和全国其他省市的中考题,我们发现:这部分知识的考题一般设置为中档题,在A卷出现比较多些,有填空、选择、解答或证明,在B 卷中出现的题量和分值配备相对少些。
但是,当这部分知识与圆相结合或与函数图象结合,常常成为压轴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必须记住的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3、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定理;★4、三角形全等(相似)的性质与判定;5、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6、三角形的“五心”;★7、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的性质与判定;★8、平行四边形(包括正方形、菱形、矩形)的性质与判定;9、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10、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角平分线,中线,垂线,高)★你必须掌握的方法解决直线型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法:面对复杂几何图形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学会辨认图形。
即要善于从复杂图形中寻找、分离出我们最熟悉的图形,从而利用熟悉图形的性质给予解答。
同时思考问题一定要快速、准确、全面,还要综合运用分类讨论法、方程等思想方法。
★全等、相似常见模型全等模型有:旋转型、对称型、叠合型、平移型;相似常见模型:(1)平行型:(A 型,X 型) (2)交错型 (3)旋转型 (4)母子三角形★ 中考考点分析、典例解析◆ 题型一------概念型【例1】如图:直线a,b,c 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P ,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1)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 、一处B 、二处C 、三处D 、四处(2)、若∠ABC=070,则∠APC=【例2】若三角形的三个角满足关系式:C B A ∠=∠=∠3121,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目标训练11、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5,另一边长为11,则其周长为( )A 、21B 、27C 、21或27D 、162、如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左图中ABC ∆相似的是( )◆ 题型二------计算、证明型【例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c )x 2+2bx +(a ﹣c )=0,其中a 、b 、c 分别为△ABC 三边的长.(1)如果x =﹣1是方程的根,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果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如果△ABC是等边三角形,试求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例4】如图,Rt△ABC中,∠ACB=90°,AC=6cm,BC=8cm,动点P从点B出发,在BA边上以每秒5cm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在CB边上以每秒4cm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0<t<2),连接PQ.(1)若△BPQ与△ABC相似,求t的值;(2)连接AQ,CP,若AQ⊥CP,求t的值;(3)试证明:PQ的中点在△ABC的一条中位线上.【例5】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将矩形ABCD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P 点处.(1)如图1,已知折痕与边BC交于点O,连结AP、OP、O A.①求证:△OCP∽△PDA;②若△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求边AB的长;(2)若图1中的点P恰好是CD边的中点,求∠OAB的度数;(3)如图2,,擦去折痕AO、线段OP,连结BP.动点M在线段AP上(点M与点P、A不重合),动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BN=PM,连结MN交PB于点F,作ME⊥BP于点E.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EF的长度.【例6】例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BC、AB上,且DE∥AB,EF∥A C.(1)求证:BE=AF;(2)若∠ABC=60°,BD=6,求四边形ADEF的面积.【例7】如图,矩形ABCD中,AB=20,BC=10,点P为AB边上一动点,OP 交AC于点Q.(1)求证:△APQ∽△CDQ;(2)P点从A点出发沿AB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点移动,移动时间为t秒.①当t为何值时,DP⊥AC②设S △APQ +S △DCQ =y ,写出y 与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探究P 点运动到第几秒到第几秒之间时,y 取得最小值.【例8】如图,已知直线l 1∥l 2,线段AB 在直线l 1上,BC 垂直于l 1交l 2于点C ,且AB =BC ,P 是线段BC 上异于两端点的一点,过点P 的直线分别交l 2、l 1于点D 、E (点A 、E 位于点B 的两侧),满足BP =BE ,连接AP 、CE .(1)求证:△ABP ≌△CBE ;(2)连结AD 、BD ,BD 与AP 相交于点F .如图2.①当=2时,求证:AP ⊥BD ;②当=n (n >1)时,设△PAD 的面积为S 1,△PCE 的面积为S 2,求的值.第二讲:(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2一:知识点回顾1四边形性质2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及差异 3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方法4四边形中常见的辅助线二:例题分析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C =60°,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BC =2C D .(1)求证:四边形MNCD 是平行四边形;(2)求证:BD =MN .例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AD 边上的中点,连接BE ,并延长BE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1)证明:FD =AB ;(2)当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8时,求△FED 的面积.例3: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AB 于点D ,BC =10cm ,AD =8cm .点P 从点B 出发,在线段BC 上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点C 匀速运动,与此同时,垂直于AD 的直线m 从底边BC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DA方向匀速平移,分别交AB、AC、AD于E、F、H,当点P到达点C时,点P与直线m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当t=2时,连接DE、DF,求证:四边形AEDF为菱形;(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PEF的面积存在最大值,当△PEF的面积最大时,求线段BP的长;(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PEF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刻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AD上,点F在边BC的延长线上,连结EF与边CD相交于点G,连结BE与对角线AC相交于点H,AE=CF,BE=EG.(1)求证:EF∥AC;(2)求∠BEF大小;(3)求证:=.例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M是BC边上的任一点,连接AM并将线段AM绕M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MN,在CD边上取点P使CP=BM,连接NP,BP.(1)求证:四边形BMNP是平行四边形;(2)线段MN与CD交于点Q,连接AQ,若△MCQ∽△AMQ,则BM与MC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例6:如图,在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BC边上的点,BE=1,∠AEP=90°,且EP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P于点P,交边CD于点F,(1)的值为;(2)求证:AE=EP;(3)在AB边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DMEP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三讲与圆有关的性质1.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与点E,点P在⊙O上,∠1=∠C,(1)求证:CB∥PD;(2)若BC=3,sin∠P=35,求⊙O的直径.2.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AE是弦,C是劣弧AE的中点,过C作CD⊥AB于点D,CD交AE于点F,过C作CG∥AE交BA的延长线于点G.(1)求证:CG是⊙O的切线.(2)求证:AF=CF.(3)若∠EAB=30°,CF=2,求GA的长.B 3.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 ,AB 是⊙O 的直径,⊙O 交BC 于点D ,DE ⊥AC 于点E ,BE 交⊙O 于点F ,连接AF ,AF 的延长线交DE 于点P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2)求tan ∠ABE 的值;(3)若OA=2,求线段AP 的长.4.(2014年天津市,第21题10分)已知⊙O 的直径为10,点A ,点B ,点C 在⊙O 上,∠CAB 的平分线交⊙O 于点D .(Ⅰ)如图①,若BC 为⊙O 的直径,AB =6,求AC ,BD ,CD 的长;(Ⅱ)如图②,若∠CAB =60°,求BD 的长.5.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以点C 为圆心,CD 为半径作圆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交AD 于点F ,交AE 于点M ,且∠B=∠CAE ,EF :FD=4:3.(1)求证:点F 是AD 的中点;(2)求cos ∠AED 的值;(3)如果BD=10,求半径CD 的长.6.(2014襄阳,第25题10分)如图,A ,P ,B ,C 是⊙O 上的四个点,∠APC =∠BPC =60°,过点A 作⊙O 的切线交BP 的延长线于点D .(1)求证:△ADP ∽△BDA ;(2)试探究线段PA ,PB ,P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AD =2,PD =1,求线段BC 的长.7.如图,在Rt △ABC 中,∠A=90°,O 是BC 边上一点,以O 为圆心的半圆与AB 边相切于点D ,与AC 、BC 边分别交于点E 、F 、G ,连接OD ,已知BD=2,AE=3,tan ∠BOD=.(1)求⊙O 的半径OD ;(2)求证:AE 是⊙O 的切线;(3)求图中两部分阴影面积的和.8.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AB 为直径,∠CBA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F ,交 ⊙O 于点D ,DE ⊥AB 于点E ,且交AC 于点P ,连结AD .(1)求证:∠DAC =∠DBA ;(2)求证:P 是线段AF 的中点;(3)若⊙O 的半径为5,AF = 215,求tan ∠ABF 9.已知:如图,以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的中点O 0,⊙O 经过B 、D 两点,过点B 作BK ⊥AC ,垂足为K .过D 作DH ∥KB ,DH 分别与AC 、AB 、⊙O 及C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F 、G 、H .(1)求证:AE=CK;(2)如果AB=a,AD=13a (a为大于零的常数),求BK的长;(3)若F是EG的中点,且DE=6,求⊙O的半径和GH的长.第四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1. 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1)相交: 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2)相切: 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惟一的公共点做切点.(3)相离: 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设⊙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d;①d<r <===> 直线L和⊙O相交.②d=r <===> 直线L和⊙O相切.③d>r <===> 直线L和⊙O相离.※3. 切线的总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个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4.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分析性质定理及两个推论的条件和结论间的关系,可得如下结论:如果一条直线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就可推出第三个.①垂直于切线; ②过切点; ③过圆心.※5. 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圆的外切三角形的概念.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6. 三角形内心的性质:(1)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2)过三角形顶点和内心的射线平分三角形的内角.由此性质引出一条重要的辅助线: 连接内心和三角形的顶点,该线平分三角形的这个内角.【例题分析】1.(2014德州,第22题10分)如图,⊙O的直径AB为10cm,弦BC为5cm,D、E分别是∠ACB的平分线与⊙O,AB的交点,P为AB延长线上一点,且PC=PE.(1)求AC 、AD 的长;(2)试判断直线PC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 如图,直线与⊙O 相切于点D ,过圆心O 作EF ∥交⊙O于E 、F 两点,点A 是⊙O 上一点,连接AE ,AF ,并分别延长交直线于B 、C 两点;(1)求证:∠ABC+∠ACB=90°;(2)若⊙O 的半径5=R ,BD=12,求tan ∠ACB 的值.3.如图,AB 为的直径,点C 在⊙O 上,点P 是直径AB 上的一点(不与A ,B重合),过点P 作AB 的垂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Q 。
初三数学培优试卷
初三数学培优试卷(1) 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不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是( )A.圆B.菱形C.矩形D.等边三角形 2.如果x 32-是二次根式,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2≠x B .23≠x C .23≥x D .32≤x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28=- B .14931227=-=-C .()()15252=+- D .23226=-4.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35122=+-++-m m x x m 的常数项为0,则m 的值等于( ).A .1B .2C .1或2D .05.当b>0时,b a 3-=( ).A . ab a -B .ab a --C .ab aD .ab a -6.如右图所示,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4,高是6的长方体纸箱的A 点沿纸箱爬 到B 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 . A .9 B .10 C .24 D .2927.已知一个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6,若第三边长是方程2680x x -+=的解,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 .11B .13C .11或13D .以上答案都不对8. 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1222=++-x k x k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A.41->kB. 41->k 且k ≠0C. 41-<kD. 41-≥k 且k ≠0二、填空题9.计算:()()6556-+= .10.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2=+-m mx x 的一个根为1,则方程的另一根为 . 11.已知x 1,x 2是方程0362=++x x 的两实数根,则2112x x x x +的值为 . 12.从上午7点25到7点45分,时针旋转了 °,分针旋转了 °。
13.已知点A (x,1)与点AO (4,y)是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则x+y= 。
B三、解答题 14.计算 (1)21223222330÷⨯; (2)32137a aa a a +-.15.解方程(1)x 2+2x -35=0 (2)()()1231=+-x x (3)()222596x x x -=+-16.如图,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222b a b a ---.17.如图,已知△ABC ,画出△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 后所得到的图形。
【中考冲刺】初三数学培优专题 14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含答案)(难)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阅读与思考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证明比例线段的常用依据之一,是研究比例线段及相似形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寻找题中的平行线.若无平行线,需作平行线,而作平行线要考虑好过哪一个点作平行线,一般是由成比例的两条线段启发而得.此外,还要熟悉并善于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如下的基本图形:例题与求解【例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a ,BC =b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且AF 交BE 于P ,CE 交DF 于Q ,则PQ 的长为____.(上海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建立含PQ 的比例式,为此,应首先判断PQ 与AD (或BC )的位置关系,关键是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在多个成比例线段中建立联系.【例2】如图,在△ABC 中,D ,E 是BC 的三等分点,M 是AC 的中点,BM 交AD ,AE 于G ,H ,则BG ︰GH :HM 等于( )A .3︰2︰1B .4︰2︰1C .5︰4︰3D .5︰3︰2(“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解题思路:因题设条件没有平行线,故须过M 作BC 的平行线,构造基本图形.A BCDEGH MQA BCDEFP【例3】如图,□ABCD中,P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点P作一直线分别交BA,BC的延长线于Q,R,交CD,AD于S,T.求证:PQ•PT=P R•PS.(吉林省中考试题)解题思路:要证PQ•PT=P R•PS,需证PQPS=PRPT,由于PQ,PT,P R,PS在同一直线上,故不能直接应用定理,需观察分解图形.【例4】梯形ABCD中,AD//BC,AB=DC.(1)如图1,如果P,E,F分别是BC,AC,BD的中点,求证:AB=PE+PF;(2)如图2,如果P是BC上的任意一点(中点除外),PE∥AB,PF∥DC,那么AB=PE+PF这个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说明理由.(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试题)解题思路:(1)不难证明;对于(2),先假设结论成立,从平行线出发证明AB=PE+PF,即要证明PEAB+PFAB=1,将线段和差问题的证明转化为与成比例线段相关问题的证明.AB CDEFP图2AB CDEFP图1QARBCDSP【例5】如图,已知AB ∥CD ,AD ∥CE ,F ,G 分别是AC 和FD 的中点,过G 的直线依次交AB ,AD ,CD ,CE 于点M ,N ,P ,Q .求证:MN +PQ =2PN .解题思路:考虑延长BA ,EC 构造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线设法构造有关的比例式.(浙江省竞赛试题)【例6】已知:△ABC 是任意三角形.(1)如图1,点M ,P ,N 分别是边AB ,BC ,CA 的中点,求证:∠MPN =∠A ; (2)如图2,点M ,N 分别在边AB ,AC 上,且AM AB =13,AN AC =13,点P 1,P 2是 边BC 的三等分点,你认为∠MP 1N +∠MP 2N =∠A 是否正确?请说明你的理由;(3)如图3,点M ,N 分别在边AB ,AC 上,且P 1,P 2,…,P 2009是边BC 的2010等分点,则∠MP 1N +∠MP 2N +…+∠MP 2009N =____.(济南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本题涉及的考点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ABCM NP图1A BC MN1P 2P 图2A MNBC1P 2P 2009P 图3QABCDEFGMNP能力训练A 级1.设K =a b c c +-=a b c b -+=a b ca-++,则K =____. (镇江市中考试题)2.如图,AD ∥EF ∥BC ,AD =15,BC =21,2AE =EB ,则EF =____.3.如图,在△ABC 中,AM 与BN 相交于D ,BM =3MC ,AD =DM ,则BD ︰DN =____.(杭州市中考试题)4.如图,ABCD 是正方形,E ,F 是AB ,BC 的中点,连结EC 交DB ,交DF 于G ,H ,则EG ︰GH ︰HC =____.(重庆市中考试题)5.如图,在正△ABC 的边BC ,CA 上分别有点E ,F ,且满足BE =CF =a ,EC =F A =b (a >b ),当BF 平分AE 时,则ab 的值为( ) ABCD6.如图,△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F 是AD 上的一点,且AF ︰FD =1︰5,连结CF 并延长交AB 于E ,则AE ︰EB 等于( )A .1︰10B .1︰9C .1︰8D .1︰77.如图,PQ ∥AB ,PQ =6,BP =4,AB =8,则PC 等于( ) A .4B .8C .12D .168.如图,EF ∥BC ,FD ∥AB ,BD =35BC ,则BE ︰EA 等于( )A .3︰5B .2︰5C .2︰3D .3︰2A BCD E F 第2题ABCD M N第3题ABCDEFGH 第4题A BCEFG第5题ABCDE F第6题QABCP第7题AB CDEF 第8题9.(1)阅读下列材料,补全证明过程.已知,如图,矩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OE ⊥BC 于E ,连结DE 交OC 于点F ,作FG ⊥BC 于G .求证:点G 是线段BC 的一个三等分点.(2)请你依照上面的画法,在原图上画出BC 的一个四等分点.(要求:保留画图痕迹,不写画法及证明过程)(山西中考试题)10.如图,已知在□ABCD 中,E 为AB 边的中点,AF =12FD ,FE 与AC 相交于G . 求证:AG =15AC .1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EF 经过梯形对角线的交点O ,且EF ∥AD . (1)求证:OE =OF ; (2)求OE AD +OEBC的值; (3)求证:1AD +1BC =2EF. (宿迁市中考试题)ABCDE FGO第9题ABCDEG第10题ABCD EFO第11题12.如图,四边形ABCD 是梯形,点E 是上底边AD 上的一点,CE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过点E 作BA 的平行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M ,MB 与AD 交于点N .求证:∠AFN =∠DME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B 级1.如图,工地上竖立着两根电线杆AB ,CD ,它们相距15cm ,分别自两杆上高出地面4m ,6m 的A ,C 处,向两侧地面上的E ,D 和B ,F 点处,用钢丝绳拉紧,以固定电线杆,那么钢丝绳AD 与BC 的交点P 离地面的高度为____m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2.如图,□ABCD 的对角线交于O 点,过O 任作一直线与CD ,BC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F ,E 点.设BC =a ,CD =b ,CF =c ,则CE =____.(黑龙江省中考试题)3.如图,D ,F 分别是△ABC 边AB ,AC 上的点,且AD ︰DB =CF ︰F A =2︰3,连结DF 交BC 边的延长线于点E ,那么EF ︰FD =____.(“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4.如图,设AF =10,FB =12,BD =14,DC =6,CE =9,EA =7,且KL ∥DF ,LM ∥FE ,MN ∥ED ,则EF ︰FD =____.(江苏省竞赛试题)ABCDEF M NP ABCDEF O第2题ABCD EF 第3题QABCD EF 第1题5.如图,AB ∥EF ∥CD ,已知AB =20,CD =80,那么EF 的值是( ) A .10B .12C .16D .18(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6.如图,CE ,CF 分别平分∠ACB ,∠ACD ,AE ∥CF ,AF ∥CE ,直线EF 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若BC =a ,AC =b ,AB =c ,且c >a >b ,则EM 的长为( )A .2c a- B .2a b- C .2c b- D .2a b c+- (山东省竞赛试题)7.如图,在□ABCD 的边AD 延长线上取一点F ,BF 分别交AC 与CD 于E ,G .若EF =32,GF =24,则BE 等于( )A .4B .8C .10D .12E .16(美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8.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AB =3CD ,E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直线BE 交AD 于点F ,则AF ︰FD 的值是( )A .2B .53C .32D .1(黄冈市竞赛试题)9.如图,P 是梯形ABCD 的中位线MN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直线AP ,BP 分别交直线CD 于E ,F .求证:MN NP =1()2AE BFEP FP+. (宁波市竞赛试题)ABCD EFG第7题ABCDE F第8题A BCD E F MNP第9题A BCDE F第5题AB CD E F LKMN第4题AB CDEFM第6题1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O ,直线l 平行于BD 且与AB ,DC ,BC ,AD 及AC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 ,N ,R ,S 和P .求证:PM ·PN =P R ·PS .(山东省竞赛试题)11.如图,AB ⊥BC ,CD ⊥BC ,B ,D 是垂足,AD 和BC 交于E ,EF ⊥BD 于F .我们可以证明:11AB CD +=1EF 成立(不要求证出).以下请回答:若将图中垂直改为AB ∥CD ∥EF ,那么, (1)11AB CD+=1EF 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请找出S △ABD ,S △BED 和S △BDC 的关系式,并给出证明.(黄冈市竞赛试题)ABCDEF第11题SA R BC DMN OPl第10题12.在Rt△ABC中,∠BAC=90°,AD平分∠BAC,过D点的直线PQ交边AC于点P,交边AB 的延长线于点Q.(1)如图1,当PQ⊥AC时,求证:11AQ AP+;(2)如图2,当PQ不与AD垂直时,(1)的结论还成立吗?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3,若∠BAC=60°,其它条件不变,且11AQ AP+=nAD,则n=____(直接写出结果)AQ B CDP图1AQB CDP图2AQB CDP图3专题14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例1aba b+ 提示:由AP DQ a PF QF b ==,推得PQ ∥AD 。
【中考冲刺】初三数学培优专题 11 是偶然还是必然—概率初步(含答案)(难)
是偶然还是必然—概率初步阅读与思考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推断的学科.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正是对随机现象的一种数学描述.数学中用概率来表示事件发生的机会大小,概率是一个比值,用字母P 表示,计算公式是:事件发生的概率P =所有可能结果结果该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在具体的计算中,常用到树形图、列表、穷举等方法.统计与概率互为基础,概率这一概念是建立在概率这一统计量稳定性的基础上的,而推断、估计等统计方法的科学性有赖于概率理论的严密性. 例题与求解【例1】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的六个面上的数字分别是1,2,2,3,3,4;另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的六个面上的数字分别是1,3,4,5,6,8.同时掷这两枚骰子,则其朝上的面两数之和为7的概率是 .(“《数学周报》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用列表法列出所有情形.【例2】一项“过关游戏”规定:在第n 关要掷一颗骰子n 次,如果这n 次抛掷所出现的点数之和大于43n ,则算过关;否则不算过关.现有下列说法:①过第一关是必然事件;②过第二关的概率是3635; ③可以过第四关;④过第五关的概率大于0.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为( )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解题思路:对于(2),在理解“过关”意义的基础上,逐步计算相关概率.【例3】如图,用红、蓝、黄三色将图中区域A ,B ,C ,D 染色,要求有公共边界的相邻区域不能染相 同的颜色,则满足区域A 恰好染蓝色的概率为 . 解题思路:用树形图列出所有可能情形,或从整体考虑.【例4】小明准备给小陈打电话,由于保管不善,电话本上的小陈手机号码中,有两个数字已模糊不清.如果用x ,y 表示这两个看不清的数字,那么小陈的手机号码为139x 370y 580(手机号码由11个数字组成),小明记得这11个数字之和是20的整数倍.求小明一次拨对小陈手机号码的概率. 解题思路:建立关于x ,y 的不定方程,由此可得x ,y 可能的对应值的所有情况.【例5】杨华与李红用五张相同规格的硬币纸片做拼图游戏.硬纸片正面如下图1所示,背面完全一致.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同时抽出两张.图2图1小山房子小人点灯规则如下:当两张硬纸片上的图形可拼成电灯或小人时,杨华得1分; 当两张硬纸片上的图形可拼成房子或小山时,李红得1分;问题:游戏规则对双方公平吗?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公平,如何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对双方公平?解题思路: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积分相同.解题的关键是分别求出杨华、李红的得分.【例6】一个正三角形ABC 的每一个角各有一只蚂蚁,每只蚂蚁开始朝另一只蚂蚁做直线运动,目标角是随机选择.求蚂蚁不相撞的概率.(微软公司招聘面试试题)解题思路:三只蚂蚁在每个角上都有两种选择的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因每只蚂蚁选择的不确定性,故组成的各种情形似乎繁杂.出题用意就在于考查应试者摒除习惯因素的干扰、切中要害、化繁为简的能力.能力训练A 级1.如图1,图中有一个黑球,图2有3个同样大小的球叠成的图形,最下一层的2个球为黑色,其余为白色;图3为6个同样大小的球叠成德图形,最下一层的3个球为黑色,其余为白色;…则从第n 个图中随机取一个球,是黑球的概率为 .(株洲市中考试题)2.有四张正面分别标有数字-3,0,1,5的不透明卡片,它们除数字不同外其余全部相同.现将他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从中任取一张,将该卡片上的数字记为a ,则使关于x 的分式方程xx ax -=+--21221有正整数解的概率为 .(重庆市中考试题)3.小丁、小明、小倩在一起做游戏时,需要确定做游戏的先后顺序.他们约定用“剪刀、布、锤子”的方式确定.那么,在一个回合中三个人都出“布”的概率是 .(海南省中考试题)4.对于平面内任意一个凸四边形ABCD ,现从以下四个关系式①AB=CD ;②AD=BC ;③AB//CD ;④ ∠A=∠C 中任取两个作为条件,能够得出这个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概率是 .(广州市中考试题)5.在0,1,2三个数中任取两个,组成两位数,则在组成的两位数中是奇数的概率为( ) A .41 B .61 C .21 D .43(泰安市中考试题)6.从分别写有数字1,2,3,4,5的五张卡片中任意取出两张,把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字作为十位数字,第二张卡片上的数字作为个位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则所组成的数是3的倍数的概率为( ) A .51 B .103 C .52 D .21(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7.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可能继续直行,也可能向左或向右转.若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同,则两汽车经过该十字路口全部继续直行的概率为( ) A .31 B .32 C .91 D .21(呼和浩特市中考试题)8.盒子里有十个球,每个球上写有1~10中的一个数字,不同的球上数字不同,其中两个球上的数字之和可能是3,4,…,19.现从盒中随意取两个球,这两个球上的数之和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 .2B .10C .11D .209.一个口袋中有三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数的前提下,小明为估计其中的白球数,采用了如下的方法: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颜色,然后把它放回口袋中,摇匀后再随机摸出一球,记下颜色,……不断重复上诉过程.小明共摸了100次,其中20次摸到黑球.根据上述数据,小明可估计口袋中的白球大约有( ) A .18个B .15个C .12个D .10个(青岛市中考试题)10.“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小亮同学随机地在大正方形及其内部区域投针.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2和1,则针扎到小正方形(阴影)区域的概率是( ) A .31B .41 C .51 D .55(临沂市中考试题)11.有四张卡片(背面完全相同),分别写有数字1,2,-1,-2.把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甲同学抽取一张,记下这个数字后放回洗匀,乙同学再从中抽出一张,记下这个数字.用字母b ,c 分别表示甲、乙两同学抽出的数字.(1)用列表法求关于x 的方程02=++c bx x 有实数解的概率; (2)求(1)中方程有两个相同实数解的概率.12.将背面完全相同,正面分别写有数字1,2,3,4的四张卡片混合后,小明从中随机地抽取一张,把卡片上的数字作为被减数;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分别标有数字1,2,3的三个小球混合后,小华从中随机地抽取一个,把小球上的数字作为减数,然后计算出这两个数的差. (1)请你用画树形图或列表的方法,求这两个数差为0的概率;(2)小明与小华做游戏,规则是:若这两数的差为非负数,则小明赢;否则,小华赢.你认为该游戏公平吗?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公平,请你修改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重庆市中考试题)B 级1.一只盒子中有红球m 个,白球10个,黑球n 个,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取一个球,取得是白球的概率与不是白球的概率相同.那么,m 与n 的关系是 .(山东省竞赛试题)2.某广场地面铺满了边长为36cm 的正六边形地砖.现在向上抛掷半径为36cm 的圆碟,圆碟落地后与地砖间的间隙不相交的概率大约是 .(太原市竞赛试题)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参加校田径运动会4×100m 接力跑比赛.如果任意安排四位同学的跑步顺序,那么,恰好由甲将接力棒交给乙的概率是( ) A .41B .61 C .81 D .121(浙江省竞赛试题)4.一条绳子被任意割成两段,较长的一段至少是较短的一段的x 倍的概率为( ) A .21 B .x 2 C .11+x D .x 1 E .12+x (美国高中数学考试题)5.把一颗六个面编号分别为1,2,3,4,5,6的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先后投掷两次,若两个正面朝上的编号分别为m ,n ,则二次函数n mx x y ++=2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交点的概率是( ) A .125B .94 C .3617 D .21(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6.长为1,2,3,4,5的线段各一条,从这五条线段中任取三条,能构成钝角三角形的概率为( ) A .101B .107 C . 51 D .527.一张数学游戏在两个同学甲、乙之间进行.裁判在黑板上先写出正整数2,3,…,2006,然后随意擦去一个数,接下来由乙、甲两人轮流擦去其中一个数(即乙先擦去其中的一个数,然后甲再擦去另一个数,如此下去).若最后剩下的两个数互质,则判甲胜;否则,判乙胜.按照这种游戏规则,求甲获胜的概率.(四川省竞赛试题)8.任意选择一对有序整数(b ,c ),其中每一个整数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5,每一对这样的有序整数被选择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求方程02=++c bx x 没有相异正实根的概率.(美国高中数学考试题)9.袋中有数字卡片九张,其数字分别为1~9.若随机一次抽出三张,求被抽出的卡的数字全是奇数的概率.(香港中学数学竞赛试题)10.将20个球放入两个袋中,每袋10个球,各袋中的球分别标上自然数1~10,其中一袋中的球全是白色,另一袋中的球全为黑色.若从两个袋中任意各取一个球,求白球上的数比黑球上的数大的概率.(香港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11.如图,将三枚相同的硬币依次放入一个4×4的正方形格子中(每个正方形格子只能放一枚硬币).求所放的三枚硬币中,任意两个都不同行且不同列的概率.(四川省竞赛试题)12.在一个口袋中有n 个小球,其中两个是白球,其余为红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情况下,从袋中随机地取出一个球. (1)若取出的是红球的概率为53,求n 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把这n 个球中的两个标号为1,其余分别标号为2,3,…,n-1,随机地取出一个小球后不放回,再随机地取出一个小球,请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求第二次取出的小球标号大于第一次取出的小球标号的概率;(3)若第(2)问去掉“在(1)的条件下”,且第二次取出的小球标号大于第一次取出的小球标号的概率为4522,求n 的值.。
中考数学培优(含解析)之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附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培优(含解析)之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附答案解析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如图,在△ABC中,∠ABC=∠ACB,以AC为直径的⊙O分别交AB、BC于点M、N,点P在AB的延长线上,且∠CAB=2∠BCP.(1)求证:直线CP是⊙O的切线.(2)若BC=2,sin∠BCP=,求点B到AC的距离.(3)在第(2)的条件下,求△ACP的周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4(3)20【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2∠CAN=∠CAB,∠CAB=2∠BCP判断出∠ACP=90°即可;(2)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即勾股定理即可.试题解析:(1)∵∠ABC=∠ACB,∴AB=AC,∵AC为⊙O的直径,∴∠ANC=90°,∴∠CAN+∠ACN=90°,2∠BAN=2∠CAN=∠CAB,∵∠CAB=2∠BCP,∴∠BCP=∠CAN,∴∠ACP=∠ACN+∠BCP=∠ACN+∠CAN=90°,∵点D在⊙O上,∴直线CP是⊙O的切线;(2)如图,作BF⊥AC∵AB=AC,∠ANC=90°,∴CN=CB=,∵∠BCP=∠CAN,sin∠BCP=,∴sin∠CAN=,∴∴AC=5,∴AB=AC=5,设AF=x,则CF=5﹣x,在Rt△ABF中,BF2=AB2﹣AF2=25﹣x2,在Rt△CBF中,BF2=BC2﹣CF2=2O﹣(5﹣x)2,∴25﹣x2=2O﹣(5﹣x)2,∴x=3,∴BF2=25﹣32=16,∴BF=4,即点B到AC的距离为4.考点:切线的判定2.如图,平台AB高为12m,在B处测得楼房CD顶部点D的仰角为45°,底部点C的俯角为30°,求楼房CD的高度(3=1.7).【答案】32.4米.【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分析图形,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本题涉及多个直角三角形,应利用其公共边构造关系式求解.试题解析:如图,过点B作BE⊥CD于点E,根据题意,∠DBE=45°,∠CBE=30°.∵AB⊥AC,CD⊥AC,∴四边形ABEC为矩形,∴CE=AB=12m,在Rt△CBE中,cot∠CBE=BE CE,∴BE=CE•cot30°=12×3=123,在Rt△BDE中,由∠DBE=45°,得DE=BE=123.∴CD=CE+DE=12(3+1)≈32.4.答:楼房CD的高度约为32.4m.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3.如图,在△ABC中,∠ABC=90°,以AB的中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交AC于点D,E是BC的中点,连接DE,OE.(1)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BC2=2CD•OE;(3)若314cos,53BAD BE∠==,求OE的长.【答案】(1)DE为⊙O的切线,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OE =356.【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D,BD,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到∠ADB为直角,可得出△BCD为直角三角形,E为斜边BC的中点,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CE=DE,从而得∠C=∠CDE,再由OA=OD,得∠A=∠ADO,由Rt△ABC中两锐角互余,从而可得∠ADO与∠CDE互余,可得出∠ODE为直角,即DE垂直于半径OD,可得出DE为⊙O的切线;(2)由已知可得OE是△ABC的中位线,从而有AC=2OE,再由∠C=∠C,∠ABC=∠BDC,可得△ABC∽△BD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证得;(3)在直角△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OE的长即可求得.试题解析:(1)DE为⊙O的切线,理由如下:连接OD,BD,∵AB为⊙O的直径,∴∠ADB=90°,在Rt△BDC中,E为斜边BC的中点,∴CE=DE=BE=BC,∴∠C=∠CDE,∵OA=OD,∴∠A=∠ADO,∵∠ABC=90°,∴∠C+∠A=90°,∴∠ADO+∠CDE=90°,∴∠ODE=90°,∴DE⊥OD,又OD为圆的半径,∴DE为⊙O的切线;(2)∵E是BC的中点,O点是AB的中点,∴OE是△ABC的中位线,∴AC=2OE,∵∠C=∠C,∠ABC=∠BDC,∴△ABC∽△BDC,∴,即BC 2=AC•CD .∴BC 2=2CD•OE ;(3)解:∵cos ∠BAD=, ∴sin ∠BAC=, 又∵BE=,E 是BC 的中点,即BC=, ∴AC=.又∵AC=2OE ,∴OE=AC=.考点:1、切线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三角函数4.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校园主教学楼AB 的高度,由于教学楼底部不能直接到达,故兴趣小组在平地上选择一点C ,用测角器测得主教学楼顶端A 的仰角为30°,再向主教学楼的方向前进24米,到达点E 处(C ,E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又测得主教学楼顶端A 的仰角为60°,已知测角器CD 的高度为1.6米,请计算主教学楼AB 的高度.(3≈1.73,结果精确到0.1米)【答案】22.4m【解析】【分析】首先分析图形,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本题涉及多个直角三角形,应利用其公共边构造等量关系,进而求解.【详解】解:在Rt △AFG 中,tan ∠AFG 3,∴FG =tan 3AG AFG =∠, 在Rt △ACG 中,tan ∠ACG =AG CG ,∴CG =tan AG ACG ∠=3AG . 又∵CG ﹣FG =24m , 即3AG ﹣3=24m , ∴AG =123m ,∴AB =123+1.6≈22.4m .5.许昌芙蓉湖位于许昌市水系建设总体规划中部,上游接纳清泥河来水,下游为鹿鸣湖等水系供水,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部分.某校课外兴趣小组想测量位于芙蓉湖两端的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他沿着与直线AB 平行的道路EF 行走,走到点C 处,测得∠ACF=45°,再向前走300米到点D 处,测得∠BDF=60°.若直线AB 与EF 之间的距离为200米,求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215.6米.【解析】【分析】过A 点做EF 的垂线,交EF 于M 点,过B 点做EF 的垂线,交EF 于N 点,根据Rt △ACM 和三角函数tan BDF ∠求出CM 、DN ,然后根据MN MD DN AB =+=即可求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详解】解:过A 点做EF 的垂线,交EF 于M 点,过B 点做EF 的垂线,交EF 于N 点在Rt △ACM 中,∵45ACF ∠=︒,∴AM=CM=200米,又∵CD=300米,所以100MD CD CM =-=米,在Rt △BDN 中,∠BDF=60°,BN=200米∴115.6tan 60BN DN =≈o米, ∴215.6MN MD DN AB =+=≈米即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约为215.6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正确做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公路AB 为东西走向,在点A 北偏东36.5︒方向上,距离5千米处是村庄M ,在点A 北偏东53.5︒方向上,距离10千米处是村庄N ;要在公路AB 旁修建一个土特产收购站P (取点P 在AB 上),使得M ,N 两村庄到P 站的距离之和最短,请在图中作出P 的位置(不写作法)并计算:(1)M ,N 两村庄之间的距离;(2)P 到M 、N 距离之和的最小值.(参考数据:sin36.5°=0.6,cos36.5°=0.8,tan36.5°=0.75计算结果保留根号.)【答案】(1) M ,N 两村庄之间的距离为29千米;(2) 村庄M 、N 到P 站的最短距离和是55千米.【解析】【分析】(1)作N 关于AB 的对称点N'与AB 交于E ,连结MN’与AB 交于P ,则P 为土特产收购站的位置.求出DN ,DM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由题意可知,M 、N 到AB 上点P 的距离之和最短长度就是MN′的长.【详解】解:作N 关于AB 的对称点N '与AB 交于E ,连结MN ’与AB 交于P ,则P 为土特产收购站的位置.(1)在Rt△ANE中,AN=10,∠NAB=36.5°∴NE=AN•sin∠NAB=10•sin36.5°=6,AE=AN•cos∠NAB=10•cos36.5°=8,过M作MC⊥AB于点C,在Rt△MAC中,AM=5,∠MAB=53.5°∴AC=MA•sin∠AMB=MA•sin36.5°=3,MC=MA•cos∠AMC=MA•cos36.5°=4,过点M作MD⊥NE于点D,在Rt△MND中,MD=AE-AC=5,ND=NE-MC=2,∴MN=2252+=29,即M,N两村庄之间的距离为29千米.(2)由题意可知,M、N到AB上点P的距离之和最短长度就是MN′的长.DN′=10,MD=5,在Rt△MDN′中,由勾股定理,得MN′=22510+=55(千米)∴村庄M、N到P站的最短距离和是55千米.【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轴对称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7.在Rt△ABC中,∠ACB=90°,AB=7,AC=2,过点B作直线m∥AC,将△ABC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A′B′C(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射线CA′,CB′分別交直线m于点P,Q.(1)如图1,当P与A′重合时,求∠ACA′的度数;(2)如图2,设A′B′与BC的交点为M,当M为A′B′的中点时,求线段PQ的长;(3)在旋转过程中,当点P,Q分别在CA′,CB′的延长线上时,试探究四边形PA'B′Q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四边形PA′B′Q的最小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60°;(2)PQ=72;(3)存在,S四边形PA'B′Q=33【解析】【分析】(1)由旋转可得:AC=A'C=2,进而得到BC3=∠A'BC=90°,可得cos ∠A 'CB 3'2BC A C ==,即可得到∠A 'CB =30°,∠ACA '=60°; (2)根据M 为A 'B '的中点,即可得出∠A =∠A 'CM ,进而得到PB 3=BC 32=,依据tan ∠Q =tan ∠A 3=,即可得到BQ =BC 3⨯=2,进而得出PQ =PB +BQ 72=; (3)依据S 四边形PA 'B 'Q =S △PCQ ﹣S △A 'CB '=S △PCQ 3-,即可得到S 四边形PA 'B 'Q 最小,即S △PCQ 最小,而S △PCQ 12=PQ ×BC 3=PQ ,利用几何法即可得到S △PCQ 的最小值=3,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由旋转可得:AC =A 'C =2.∵∠ACB =90°,AB 7=,AC =2,∴BC 3=.∵∠ACB =90°,m ∥AC ,∴∠A 'BC =90°,∴cos ∠A 'CB 3'2BC A C ==,∴∠A 'CB =30°,∴∠ACA '=60°;(2)∵M 为A 'B '的中点,∴∠A 'CM =∠MA 'C ,由旋转可得:∠MA 'C =∠A ,∴∠A =∠A 'CM ,∴tan ∠PCB =tan ∠A 3=,∴PB 3=BC 32=. ∵∠BQC =∠BCP =∠A ,∴tan ∠BQC =tan ∠A 3=,∴BQ =BC 3⨯=2,∴PQ =PB +BQ 72=; (3)∵S 四边形PA 'B 'Q =S △PCQ ﹣S △A 'CB '=S △PCQ 3-,∴S 四边形PA 'B 'Q 最小,即S △PCQ 最小,∴S △PCQ 12=PQ ×BC 3=PQ , 取PQ 的中点G . ∵∠PCQ =90°,∴CG 12=PQ ,即PQ =2CG ,当CG 最小时,PQ 最小,∴CG ⊥PQ ,即CG 与CB 重合时,CG 最小,∴CG min 3=,PQ min =23,∴S △PCQ 的最小值=3,S 四边形PA 'B 'Q =33-;【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解题时注意:旋转变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8.如图,半圆O 的直径AB =20,弦CD ∥AB ,动点M 在半径OD 上,射线BM 与弦CD 相交于点E (点E 与点C 、D 不重合),设OM =m .(1)求DE 的长(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2)令弦CD 所对的圆心角为α,且sin 4=25α. ①若△DEM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m 的取值范围; ②若动点N 在CD 上,且CN =OM ,射线BM 与射线ON 相交于点F ,当∠OMF =90° 时,求DE 的长.【答案】(1)DE =10010m m -;(2)①S =2360300m m m-+,(5013<m <10),②DE =52. 【解析】【分析】 (1)由CD ∥AB 知△DEM ∽△OBM ,可得DE DM OB OM=,据此可得; (2)①连接OC 、作OP ⊥CD 、MQ ⊥CD ,由OC =OD 、OP ⊥CD 知∠DOP =12∠COD ,据此可得sin ∠DOP =sin ∠DMQ =45、sin ∠ODP =35,继而由OM =m 、OD =10得QM =DM sin ∠ODP =35(10﹣m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如图2,先求得PD =8、CD =16,证△CDM ∽△BOM 得CD DM BO OM =,求得OM =5013,据此可得m 的取值范围; ②如图3,由BM =OB sin ∠BOM =10×35=6,可得OM =8,根据(1)所求结果可得答案.【详解】(1)∵CD ∥AB ,∴△DEM ∽△OBM ,∴DE DM OB OM =,即1010DE m m -=,∴DE =10010mm-; (2)①如图1,连接OC 、作OP ⊥CD 于点P ,作MQ ⊥CD 于点Q ,∵OC =OD 、OP ⊥CD , ∴∠DOP =12∠COD , ∵sin2α=45, ∴sin ∠DOP =sin ∠DMQ =45,sin ∠ODP =35, ∵OM =m 、OD =10, ∴DM =10﹣m , ∴QM =DM sin ∠ODP =35(10﹣m ), 则S △DEM =12DE •MQ =12×10010m m -×35(10﹣m )=2360300m m m-+,如图2,∵PD =OD sin ∠DOP =10×45=8, ∴CD =16, ∵CD ∥AB , ∴△CDM ∽△BOM , ∴CD DM BO OM =,即1610=10OMOM-, 解得:OM =5013,∴5013<m <10, ∴S =2360300m m m-+,(5013<m <10).②当∠OMF =90°时,如图3,则∠BMO =90°,在Rt △BOM 中,BM =OB sin ∠BOM =10×35=6, 则OM =8, 由(1)得DE =10010858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圆的有关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9.如图,在自动向西的公路l 上有一检查站A ,在观测点B 的南偏西53°方向,检查站一工作人员家住在与观测点B 的距离为7132km ,位于点B 南偏西76°方向的点C 处,求工作人员家到检查站的距离AC .(参考数据:sin76°≈2425,cos76°≈625,tan 76°≈4,sin53°≈35,tan53°≈43)【答案】工作人员家到检查站的距离AC 的长约为92km . 【解析】分析:过点B 作BH ⊥l 交l 于点H ,解Rt △BCH ,得出CH=BC•sin ∠CBH=274,BH=BC•cos∠CBH=2716.再解Rt△BAH中,求出AH=BH•tan∠ABH=94,那么根据AC=CH-AH计算即可.详解:如图,过点B作BH⊥l交l于点H,∵在Rt△BCH中,∠BHC=90°,∠CBH=76°,BC=7132km,∴CH=BC•sin∠CBH≈225242732254⨯=,BH=BC•cos∠CBH≈225627 322516⨯=.∵在Rt△BAH中,∠BHA=90°,∠ABH=53°,BH=2716,∴AH=BH•tan∠ABH≈27491634⨯=,∴AC=CH﹣AH=2799442-=(km).答:工作人员家到检查站的距离AC的长约为92 k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0,1),点C(1,0),正方形AOCD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B,延长BD至点G,使DG=BD,延长BC至点E,使CE=BC,以BG,BE为邻边作正方形BEFG.(Ⅰ)如图①,求OD的长及ABBG的值;(Ⅱ)如图②,正方形AOCD固定,将正方形BEFG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正方形BE′F′G′,记旋转角为α(0°<α<360°),连接AG′.①在旋转过程中,当∠BAG′=90°时,求α的大小;②在旋转过程中,求AF′的长取最大值时,点F′的坐标及此时α的大小(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Ⅰ)12(Ⅱ)①α=30°或150°时,∠BAG′=90°②当α=315°时,A、B、F′在一条直线上时,AF′的长最大,最大值为22+2,此时α=315°,F′(12+2,12﹣2)【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①因为∠BAG′=90°,BG′=2AB,可知sin∠AG′B=12ABBG,推出∠AG′B=30°,推出旋转角α=30°,据对称性可知,当∠ABG″=60°时,∠BAG″=90°,也满足条件,此时旋转角α=150°,②当α=315°时,A、B、F′在一条直线上时,AF′的长最大.【详解】(Ⅰ)如图1中,∵A(0,1),∴OA=1,∵四边形OADC是正方形,∴∠OAD=90°,AD=OA=1,∴OD=AC==,∴AB=BC=BD=BO=,∵BD=DG,∴BG=,∴==.(Ⅱ)①如图2中,∵∠BAG′=90°,BG′=2AB,∴sin∠AG′B==,∴∠AG′B=30°,∴∠ABG′=60°,∴∠DBG′=30°,∴旋转角α=30°,根据对称性可知,当∠ABG″=60°时,∠BAG″=90°,也满足条件,此时旋转角α=150°,综上所述,旋转角α=30°或150°时,∠BAG′=90°.②如图3中,连接OF,∵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的边长为∴BF′=2,∴当α=315°时,A、B、F′在一条直线上时,AF′的长最大,最大值为+2,此时α=315°,F′(+,﹣)【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旋转变换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旋转变换的性质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应用.11.如图所示,小华在湖边看到湖中有一棵树AB,AB与水面AC垂直.此时,小华的眼睛所在位置D到湖面的距离DC为4米.她测得树梢B点的仰角为30°,测得树梢B点在水中的倒影B′点的俯角45°.求树高AB(结果保留根号)【答案】AB=(8+43)m . 【解析】 【分析】设BE=x ,则BA=x+4,B′E=x+8,根据∠ADB′=45°,可知DE=B′E=x+8,再由tan30°=BEDE即可得出x 的值,进而得到答案, 【详解】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 设BE=x ,则BA=x+4,B′E=x+8, ∵∠ADB′=45°, ∴DE=B′E=x+8, ∵∠BDE=30°, ∴tan30°=38BE x DE x ==+ ,解得x=4+43 , ∴AB=BE+4=(8+43 )m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如图,由一段斜坡AB 的高AD 长为0.6米,ABD 30∠=o ,为了达到无障碍通道的坡道标准,现准备把斜坡改长,使ACD 5.71∠=o .()1求斜坡AB 的长;()2求斜坡新起点C 与原起点B 的距离.(精确到0.01米)(参考数据:3 1.732≈,tan5.710.100)≈o【答案】()1?AB 1.2=米;()2斜坡新起点C 与原起点B 的距离为4.96米. 【解析】 【分析】()1在Rt ABD V 中,根据AB AD sin30=÷o 计算即可;()2分别求出CD 、BD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在Rt ABD V 中,1AB AD sin300.6 1.2(2=÷=÷=o 米),()2在Rt ABD V 中,3BD AD tan300.6 1.039(=÷=≈o 米), 在Rt ACD V 中,CD AD tan5.716(=÷≈o米),BC CD BD 6 1.039 4.96(∴=-=-=米).答:求斜坡AB 的长为1.2米,斜坡新起点C 与原起点B 的距离为4.96米. 【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中考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 培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一、一元二次方程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解方程:(x+1)(x ﹣3)=﹣1.【答案】x 1=1+3,x 2=1﹣3【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方程的特点,先化为一般式,然后利用配方法求解即可.试题解析:整理得:x 2﹣2x=2,配方得:x 2﹣2x+1=3,即(x ﹣1)2=3,解得:x 1=1+3,x 2=1﹣3.2.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1.7x (x≤m );或( x≥m)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1=0.(1)当b=a+2时,利用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根的情况;(2)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写出一组满足条件的a ,b 的值,并求此时方程的根.【答案】(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b=-2,a=1时,x 1=x 2=﹣1.【解析】【详解】分析:(1)求出根的判别式24b ac ∆=-,判断其范围,即可判断方程根的情况.(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240b ac ∆=-=,写出一组满足条件的a ,b 的值即可.详解:(1)解:由题意:0a ≠.∵()22242440b ac a a a ∆=-=+-=+>,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答案不唯一,满足240b ac -=(0a ≠)即可,例如:解:令1a =,2b =-,则原方程为2210x x -+=,解得:121x x ==.点睛:考查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根的判别式24b ac ∆=-, 当240b ac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240b ac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240b ac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4.淘宝网举办“双十一”购物活动许多商家都会利用这个契机进行打折让利的促销活动.甲网店销售的A 商品的成本为30元/件,网上标价为80元/件.(1)“双十一”购物活动当天,甲网店连续两次降价销售A 商品吸引顾客,问该店平均每次降价率为多少时,才能使A商品的售价为39.2元/件?(2)据媒体爆料,有一些淘宝商家在“双十一”购物活动当天先提高商品的网上标价后再推出促销活动,存在欺诈行为.“双十一”活动之前,乙网店销售A商品的成本、网上标价与甲网店一致,一周可售出1000件A商品.在“双十一”购物活动当天,乙网店先将A商品的网上标价提高a%,再推出五折促销活动,吸引了大量顾客,乙网店在“双十一”购物活动当天卖出的A商品数量相比原来一周增加了2a%,“双十一”活动当天乙网店的利润达到了3万元,求乙网店在“双十一”购物活动这天的网上标价.【答案】(1)平均每次降价率为30%,才能使这件A商品的售价为39.2元;(2)乙网店在“双十一”购物活动这天的网上标价为100元.【解析】【分析】(1)设平均每次降价率为x,才能使这件A商品的售价为39.2元,根据原标价及经过两次降价后的价格,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较小值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总利润=每件的利润×销售数量,即可得出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正值即可得出a的值,再将其代入80(1+a%)中即可求出结论.【详解】(1)设平均每次降价率为x,才能使这件A商品的售价为39.2元,根据题意得:80(1﹣x)2=39.2,解得:x1=0.3=30%,x2=1.7(不合题意,舍去).答:平均每次降价率为30%,才能使这件A商品的售价为39.2元.(2)根据题意得:[0.5×80(1+a%)﹣30]×1000(1+2a%)=30000,整理得:a2+75a﹣2500=0,解得:a1=25,a2=﹣100(不合题意,舍去),∴80(1+a%)=80×(1+25%)=100.答:乙网店在“双十一”购物活动这天的网上标价为100元.【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5.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合肥城市的变化,蜀山中学九(1)班组织学生进行“环巢湖一日研学游”活动,某旅行社推出了如下收费标准:(1)如果人数不超过30人,人均旅游费用为100元;(2)如果超过30人,则每超过1人,人均旅游费用降低2元,但人均旅游费用不能低于80元.该班实际共支付给旅行社3150元,问: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研学游活动?【答案】共有35名同学参加了研学游活动.【解析】试题分析:由该班实际共支付给旅行社3150元,可以判断出参加的人数在30人以上,等量关系为:(100﹣在30人基础上降低的人数×2)×参加人数=3150,得到相关解后根据人均活动费用不得低于80元作答即可.试题解析:∵100×30=3000<3150,∴该班参加研学游活动的学生数超过30人.设九(1)班共有x 人去旅游,则人均费用为[100﹣2(x ﹣30)]元,由题意得: x[100﹣2(x ﹣30)]=3150,整理得x 2﹣80x+1575=0,解得x 1=35,x 2=45,当x=35时,人均旅游费用为100﹣2(35﹣30)=90>80,符合题意.当x=45时,人均旅游费用为100﹣2(45﹣30)=70<80,不符合题意,应舍去. 答:该班共有35名同学参加了研学旅游活动.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6.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4(k ﹣12)=0. (1)求证:无论k 取何值,此方程总有实数根; (2)若等腰△ABC 的一边长a =3,另两边b 、c 恰好是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求k 值多少?【答案】(1)详见解析;(2)k =32或2. 【解析】【分析】(1)计算判别式的值,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到△=(2k ﹣3)2≥0,然后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结论;(2)利用求根公式解方程得到x 1=2k ﹣1,x 2=2,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2k ﹣1=2或2k ﹣1=3,然后分别解关于k 的方程即可.【详解】(1)∵△=(2k +1)2﹣4×4(k ﹣12)=4k 2﹣12k +9=(2k ﹣3)2≥0, ∴该方程总有实数根; (2)()2k 12k 3x=2±+﹣ ∴x 1=2k ﹣1,x 2=2, ∵a 、b 、c 为等腰三角形的三边,∴2k ﹣1=2或2k ﹣1=3,∴k =32或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a 是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两种情况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1)204x m x m +++-=. (1)若此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求没m 的最小整数值;(2)若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1x ,2x ,且满足22211221184x x x m x +=--,求m 的值. 【答案】(1)-4;(2)m=3【解析】【分析】 (1)利用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得到△≥0,然后解不等式得到m 的范围,再在此范围内找出最小整数值即可;(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12(1)x x m +=-+,212124x x m =-,然后解关于m 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确定m 的值.【详解】解:(1)∵221(1)204x m x m +++-=有两个实数根, ∴221(1)41(2)04m m ∆=+-⨯⨯-≥,∴290m +≥, ∴92m ≥-; ∴m 的最小整数值为:4m =-; (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2(1)x x m +=-+,212124x x m =-, 由22212121184x x x x m ++=-得: ()22211121844m m m ⎛⎫⎡⎤-+--=- ⎪⎣⎦⎝⎭∴22150m m +-=,解得:3m =或5m =-; ∵92m ≥-, ∴3m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的两根时,则12b x x a +=-,12c x x a=.也考查了根的判别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和根的判别式.8.解方程:(x 2+x )2+(x 2+x )=6.【答案】x 1=﹣2,x 2=1【解析】【分析】设x2+x=y,将原方程变形整理为y2+y﹣6=0,求得y的值,然后再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详解】解:设x2+x=y,则原方程变形为y2+y﹣6=0,解得y1=﹣3,y2=2.①当y=2时,x2+x=2,即x2+x﹣2=0,解得x1=﹣2,x2=1;②当y=﹣3时,x2+x=﹣3,即x2+x+3=0,∵△=12﹣4×1×3=1﹣12=﹣11<0,∴此方程无解;∴原方程的解为x1=﹣2,x2=1.【点睛】本题考查了换元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设出元化简原方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阅读下面内容: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和《乘法公式》,聪明的你可以发现:当a>0,b>0时:∵(a b-)2=a﹣2ab+b≥0∴a+b≥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请利用上述结论解决以下问题:(1)请直接写出答案:当x>0时,x+1x的最小值为.当x<0时,x+1x的最大值为;(2)若y=27101x xx+++,(x>﹣1),求y的最小值;(3)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COD的面积分别为4和9,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答案】(1)2;﹣2.(2)y的最小值为9;(3)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为25.【解析】【分析】(1)当x>0时,按照公式a+b ab a=b时取等号)来计算即可;当x<0时,﹣x>0,1x->0,则也可以按公式a+b ab a=b时取等号)来计算;(2)将y 27101x x x ++=+的分子变形,分别除以分母,展开,将含x 的项用题中所给公式求得最小值,再加上常数即可;(3)设S △BOC =x ,已知S △AOB =4,S △COD =9,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S △BOC :S △COD =S △AOB :S △AOD ,用含x 的式子表示出S △AOD ,再表示出四边形的面积,根据题中所给公式求得最小值,加上常数即可.【详解】(1)当x >0时,x 1x +≥=2; 当x <0时,﹣x >0,1x ->0.∵﹣x 1x -≥=2,∴则x 1x +=-(﹣x 1x -)≤﹣2,∴当x >0时,x 1x +的最小值为 2.当x <0时,x 1x +的最大值为﹣2. 故答案为:2,﹣2.(2)∵x >﹣1,∴x +1>0,∴y 27101x x x ++=+()2(1)5141x x x ++++=+=(x +1)41x +++5=4+5=9,∴y 的最小值为9. (3)设S △BOC =x ,已知S △AOB =4,S △COD =9 则由等高三角形可知:S △BOC :S △COD =S △AOB :S △AOD ,∴x :9=4:S △AOD ,∴S △AOD 36x =,∴四边形ABCD 面积=4+9+x 36x +≥=25. 当且仅当x =6时,取等号,∴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为25.【点睛】本题考查了配方法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对不能直接应用公式的,需要正确变形才可以应用.10.元旦期间,某超市销售两种不同品牌的苹果,已知1千克甲种苹果和1千克乙种苹果的进价之和为18元.当销售1千克甲种苹果和1千克乙种苹果利润分别为4元和2元时,陈老师购买3千克甲种苹果和4千克乙种苹果共用82元.(1)求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是每千克多少元?(2)在(1)的情况下,超市平均每天可售出甲种苹果100千克和乙种苹果140千克,若将这两种苹果的售价各提高1元,则超市每天这两种苹果均少售出10千克,超市决定把这两种苹果的售价提高x 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使超市销售这两种苹果共获利960元,求x 的值.【答案】(1)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10元/千克,8元/千克;(2)x 的值为2或7.【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列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详解】(1)解:设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a 元/千克, b 元/千克.由题得:()()18344282a b a b +=⎧⎨+++=⎩解之得:108a b =⎧⎨=⎩答: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10元/千克,8元/千克(2)由题意得:()()()()410010214010960x x x x +-++-=解之得:12x =,27x =经检验,12x =,27x =均符合题意答:x 的值为2或7.【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中等难度,列方程是解题关键.。
中考数学培优专题复习平行四边形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一、平行四边形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边BC上的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DE、点C 关于直线DE的对称点为C′,连接AC′并延长交直线DE于点P,F是AC′的中点,连接DF.(1)求∠FDP的度数;(2)连接BP,请用等式表示AP、BP、DP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连接AC,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请直接写出△ACC′的面积最大值.【答案】(1)45°;(2)BP+DP2AP,证明详见解析;(32﹣1.【解析】【分析】(1)证明∠CDE=∠C'DE和∠ADF=∠C'DF,可得∠FDP'=12∠ADC=45°;(2)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证明△BAP≌△DAP'(SAS),得BP=DP',从而得△PA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结论;(3)先作高线C'G,确定△ACC′的面积中底边AC为定值2,根据高的大小确定面积的大小,当C'在BD上时,C'G最大,其△ACC′的面积最大,并求此时的面积.【详解】(1)由对称得:CD=C'D,∠CDE=∠C'DE,在正方形ABCD中,AD=CD,∠ADC=90°,∴AD=C'D,∵F是AC'的中点,∴DF⊥AC',∠ADF=∠C'DF,∴∠FDP=∠FDC'+∠EDC'=12∠ADC=45°;(2)结论:BP+DP2AP,理由是:如图,作AP'⊥AP交PD的延长线于P',∴∠PAP'=90°,在正方形ABCD中,DA=BA,∠BAD=90°,∴∠DAP'=∠BAP,由(1)可知:∠FDP=45°∵∠DFP=90°∴∠APD=45°,∴∠P'=45°,∴AP=AP',在△BAP和△DAP'中,∵BA DABAP DAP AP AP'=⎧⎪∠=∠⎨='⎪⎩,∴△BAP≌△DAP'(SAS),∴BP=DP',∴DP+BP=PP'=2AP;(3)如图,过C'作C'G⊥AC于G,则S△AC'C=12AC•C'G,Rt△ABC中,AB=BC2,∴AC22(2)(2)2+=,即AC为定值,当C'G最大值,△AC'C的面积最大,连接BD,交AC于O,当C'在BD上时,C'G最大,此时G与O重合,∵CD =C 'D =2,OD =12AC =1, ∴C 'G =2﹣1,∴S △AC 'C =112(21)2122AC C G '•=⨯-=-. 【点睛】 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2.如图,在Rt △ABC 中,∠B=90°,AC=60cm ,∠A=60°,点D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4cm/秒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E 从点A 出发沿AB 方向以2cm/秒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 、E 运动的时间是t 秒(0<t≤15).过点D 作DF ⊥BC 于点F ,连接DE ,EF .(1)求证:AE=DF ;(2)四边形AEFD 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 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3)当t 为何值时,△DEF 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能,t=10;(3)t=152或12. 【解析】【分析】(1)利用t 表示出CD 以及AE 的长,然后在直角△CDF 中,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DF 的长,即可证明;(2)易证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当AD=AE 时,四边形AEFD 是菱形,据此即可列方程求得t 的值;(3)△DEF 为直角三角形,分∠EDF=90°和∠DEF=90°两种情况讨论.【详解】解:(1)证明:∵在Rt △ABC 中,∠C=90°﹣∠A=30°, ∴AB=12AC=12×60=30cm , ∵CD=4t ,AE=2t , 又∵在Rt △CDF 中,∠C=30°,∴DF=12CD=2t ,∴DF=AE ;∵DF∥AB,DF=AE,∴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当AD=AE时,四边形AEFD是菱形,即60﹣4t=2t,解得:t=10,∴当t=10时,AEFD是菱形;(3)若△DEF为直角三角形,有两种情况:①如图1,∠EDF=90°,DE∥BC,则AD=2AE,即60﹣4t=2×2t,解得:t=152,②如图2,∠DEF=90°,DE⊥AC,则AE=2AD,即2t2(604t)=-,解得:t=12,综上所述,当t=152或12时,△DEF为直角三角形.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E为BC上一定点,BE=6,F为AB上一动点,把△BEF沿EF折叠,点B落在点B′处,当△AFB′恰好为直角三角形时,B′D的长为?465522【解析】分两种情况分析:如图1,当∠AB′F=90°时,此时A、B′、E三点共线,过点B′作B′M⊥AB,B′N⊥AD,由三角形的面积法则可求得B′M=2.4,再由勾股定理可求得B′N=3.2,在Rt△CB′N中,由勾股定理得,B′D=2222+DN= 3.2 5.6B N'+;如图2,当∠AFB′=90°时,由题意可知此时四边形EBFB′是正方形,AF=2,过点B′作B′N⊥AD,则四边形AFB′N为矩形,在Rt△CB′N中,由勾股定理得,B′D=2222+DN=22B N'+;【详解】如图1,当∠AB′F=90°时,此时A、B′、E三点共线,∵∠B=90°,∴AE=2222AB BE=86++=10,∵B′E=BE=6,∴AB′=4,∵B′F=BF,AF+BF=AB=8,在Rt△AB′F中,∠AB′F=90°,由勾股定理得,AF2=FB′2+AB′2,∴AF=5,BF=3,过点B′作B′M⊥AB,B′N⊥AD,由三角形的面积法则可求得B′M=2.4,再由勾股定理可求得B′N=3.2,∴AN=B′M=2.4,∴DN=AD-AN=8-2.4=5.6,在Rt△CB′N中,由勾股定理得,B′D=2222+DN= 3.2 5.6B N'+ =4655;如图2,当∠AFB′=90°时,由题意可知此时四边形EBFB′是正方形,∴AF=2,过点B′作B′N⊥AD,则四边形AFB′N为矩形,∴AN=B′F=6,B′N=AF=2,∴DN=AD-AN=2,在Rt△CB′N中,由勾股定理得,B′D=2222+DN=22B N'+ =22;综上,可得B′D 4655或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有性质判定、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等,能正确地画出图形并能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DB,垂足为点D,将平行四边形ABCD折叠,使点B落在点D的位置,点C落在点G的位置,折痕为EF,EF交对角线BD于点P.(1)连结CG,请判断四边形DBC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E=BD,求∠EDF的度数.【答案】(1)四边形BCGD是矩形,理由详见解析;(2)∠EDF=120°.【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折叠性质以及矩形的判定解答即可;(2)根据折叠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1)四边形BCGD是矩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即BC∥DG,由折叠可知,BC=DG,∴四边形BCGD是平行四边形,∵AD⊥BD,∴∠CBD=90°,∴四边形BCGD是矩形;(2)由折叠可知:EF垂直平分BD,∴BD⊥EF,DP=BP,∵AD⊥BD,∴EF∥AD∥BC,∴AE PD1==BE BP∴AE =BE ,∴DE 是Rt △ADB 斜边上的中线,∴DE =AE =BE ,∵AE =BD ,∴DE =BD =BE ,∴△DBE 是等边三角形,∴∠EDB =∠DBE =60°,∵AB ∥DC ,∴∠DBC =∠DBE =60°,∴∠EDF =12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5.如图①,四边形ABCD 是知形,1,2AB BC ==,点E 是线段BC 上一动点(不与,B C 重合),点F 是线段BA 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DE EF DF EF 交AD 于点G .设,BE x AF y ==,已知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1)求图②中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2)求证:DE DF ⊥;(3)是否存在x 的值,使得DEG △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x 的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y =﹣2x +4(0<x <2);(2)见解析;(3)存在,x =54或552-或32.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可得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2)证明△CDE ∽△ADF ,得∠ADF =∠CDE ,可得结论;(3)分三种情况:①若DE =DG ,则∠DGE =∠DEG ,②若DE =EG ,如图①,作EH ∥CD ,交AD 于H ,③若DG =EG ,则∠GDE =∠GED ,分别列方程计算可得结论.【详解】(1)设y =kx +b ,由图象得:当x =1时,y =2,当x =0时,y =4,代入得:24k b b +=⎧⎨=⎩,得24k b =-⎧⎨=⎩, ∴y =﹣2x +4(0<x <2);(2)∵BE =x ,BC =2∴CE =2﹣x , ∴211,4222CE x CD AF x AD -===-, ∴CE CD AF A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C =∠DAF =90°,∴△CDE ∽△ADF ,∴∠ADF =∠CDE ,∴∠ADF +∠EDG =∠CDE +∠EDG =90°,∴DE ⊥DF ;(3)假设存在x 的值,使得△DEG 是等腰三角形,①若DE =DG ,则∠DGE =∠DEG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B =90°,∴∠DGE =∠GEB ,∴∠DEG =∠BEG ,在△DEF 和△BEF 中,FDE B DEF BEF EF EF ∠=∠⎧⎪∠=∠⎨⎪=⎩,∴△DEF ≌△BEF (AAS ),∴DE =BE =x ,CE =2﹣x ,∴在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得:1+(2﹣x )2=x 2,x =54; ②若DE =EG ,如图①,作EH ∥CD ,交AD 于H ,∵AD ∥BC ,EH ∥CD ,∴四边形CDHE 是平行四边形,∴∠C =90°,∴四边形CDHE 是矩形,∴EH =CD =1,DH =CE =2﹣x ,EH ⊥DG ,∴HG =DH =2﹣x ,∴AG =2x ﹣2,∵EH ∥CD ,DC ∥AB ,∴EH ∥AF ,∴△EHG ∽△FAG , ∴EH HG AF AG =, ∴124222x x x -=--, ∴125555x x -+==(舍), ③若DG =EG ,则∠GDE =∠GED ,∵AD ∥BC ,∴∠GDE =∠DEC ,∴∠GED =∠DEC ,∵∠C =∠EDF =90°,∴△CDE ∽△DFE , ∴CE DE CD DF=, ∵△CDE ∽△ADF , ∴12DE CD DF AD ==, ∴12CE CD =, ∴2﹣x =12,x =32, 综上,x =545-5或32.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相似和全等的性质和判定,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等知识,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正方形ABCD,点E在边BC上,点F在对角线AC上,连AE.(1)如图1,连EF,若EF⊥AC,4AF=3AC,AB=4,求△AEF的周长;(2)如图2,若AF=AB,过点F作FG⊥AC交CD于G,点H在线段FG上(不与端点重合),连AH.若∠EAH=45°,求证:EC=HG+2FC.【答案】(1)2542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正方形性质得出AB=BC=CD=AD=4,∠B=∠D=90°,∠ACB=∠ACD=∠BAC=∠ACD=45°,得出AC2AB=2,求出AF=2,CF=AC﹣AF2,求出△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EF=CF2,CE2CF=2,在Rt△AEF中,由勾股定理求出AE,即可得出△AEF的周长;(2)延长GF交BC于M,连接AG,则△CGM和△C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CM=CG,CG2CF,证出BM=DG,证明Rt△AFG≌Rt△ADG得出FG=DG,BM=FG,再证明△ABE≌△AFH,得出BE=FH,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CD=AD=4,∠B=∠D=90°,∠ACB=∠ACD=∠BAC=∠ACD=45°,∴AC2AB=2,∵4AF=3AC=2,∴AF=2∴CF=AC﹣AF2∵EF⊥AC,∴△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CF2CE2CF=2,在Rt△AEF中,由勾股定理得:AE2225AF EF+==∴△AEF的周长=AE+EF+AF=252322542(2)证明:延长GF 交BC 于M ,连接AG ,如图2所示:则△CGM 和△CF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M =CG ,CG 2,∴BM =DG ,∵AF =AB ,∴AF =AD ,在Rt △AFG 和Rt △ADG 中,AG AG AF AD =⎧⎨=⎩, ∴Rt △AFG ≌Rt △ADG (HL ),∴FG =DG ,∴BM =FG ,∵∠BAC =∠EAH =45°,∴∠BAE =∠FAH ,∵FG ⊥AC ,∴∠AFH =90°,在△ABE 和△AFH 中,90B AFH AB AFBAE FAH ︒⎧∠=∠=⎪=⎨⎪∠=∠⎩, ∴△ABE ≌△AFH (ASA ),∴BE =FH ,∵BM =BE +EM ,FG =FH +HG ,∴EM =HG ,∵EC =EM +CM ,CM =CG 2CF ,∴EC =HG 2.【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7.(感知)如图①,四边形ABCD 、CEFG 均为正方形.可知BE=DG .(拓展)如图②,四边形ABCD 、CEFG 均为菱形,且∠A=∠F .求证:BE=DG .(应用)如图③,四边形ABCD 、CEFG 均为菱形,点E 在边AD 上,点G 在AD 延长线上.若AE=2ED ,∠A=∠F ,△EBC 的面积为8,菱形CEFG 的面积是_______.(只填结果)【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探究:由四边形ABCD 、四边形CEFG 均为菱形,利用SAS 易证得△BCE ≌△DCG ,则可得BE=DG ;应用:由AD ∥BC ,BE=DG ,可得S △ABE +S △CDE =S △BEC =S △CDG =8,又由AE=3ED ,可求得△CDE 的面积,继而求得答案.试题解析:探究:∵四边形ABCD 、四边形CEFG 均为菱形,∴BC=CD ,CE=CG ,∠BCD=∠A ,∠ECG=∠F .∵∠A=∠F ,∴∠BCD=∠ECG .∴∠BCD-∠ECD=∠ECG-∠ECD ,即∠BCE=∠DCG .在△BCE 和△DCG 中,BC CD BCE DCG CE CG ⎧⎪∠∠⎨⎪⎩=== ∴△BCE ≌△DCG (SAS ),∴BE=DG .应用:∵四边形ABCD 为菱形,∴AD ∥BC ,∵BE=DG ,∴S △ABE +S △CDE =S △BEC =S △CDG =8,∵AE=3ED ,∴S △CDE =1824⨯= , ∴S △ECG =S △CDE +S △CDG =10∴S 菱形CEFG =2S △ECG =20.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A (﹣6,0)、点C (0,6),若正方形OAB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正方形OA′B′C′,记旋转角为α:(1)如图①,当α=45°时,求BC 与A′B′的交点D 的坐标;(2)如图②,当α=60°时,求点B′的坐标;(3)若P 为线段BC′的中点,求AP 长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1)(62,6)-;(2)(333,333)+;(3)323323AP +.【解析】【分析】(1)当α=45°时,延长OA′经过点B ,在Rt △BA′D 中,∠OBC =45°,A′B =626,可求得BD 的长,进而求得CD 的长,即可得出点D 的坐标;(2)过点C′作x 轴垂线MN ,交x 轴于点M ,过点B′作MN 的垂线,垂足为N ,证明△OMC′≌△C′NB′,可得C′N =OM =33,B′N =C′M =3,即可得出点B′的坐标;(3)连接OB ,AC 相交于点K ,则K 是OB 的中点,因为P 为线段BC′的中点,所以PK =12OC′=3,即点P 在以K 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运动,即可得出AP 长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1)∵A (﹣6,0)、C (0,6),O (0,0),∴四边形OABC 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当α=45°时,如图①,延长OA′经过点B ,∵OB =2,OA′=OA =6,∠OBC =45°,∴A′B =626,∴BD =(626)21262=-,∴CD =6﹣(1262-=626,∴BC 与A′B′的交点D 的坐标为(662-6);(2)如图②,过点C′作x轴垂线MN,交x轴于点M,过点B′作MN的垂线,垂足为N,∵∠OC′B′=90°,∴∠OC′M=90°﹣∠B′C′N=∠C′B′N,∵OC′=B′C′,∠OMC′=∠C′NB′=90°,∴△OMC′≌△C′NB′(AAS),当α=60°时,∵∠A′OC′=90°,OC′=6,∴∠C′OM=30°,∴C′N=OM=33,B′N=C′M=3,∴点B′的坐标为)-+;333,333(3)如图③,连接OB,AC相交于点K,则K是OB的中点,∵P为线段BC′的中点,∴PK=1OC′=3,2∴P在以K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运动,∵AK=2∴AP最大值为323,AP的最小值为323,AP+.∴AP长的取值范围为323323【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3)问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中位线定理得出点P的轨迹.9.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A B上一点,连结CE,过顶点C作CF⊥CE,交AD延长线于F.求证:BE=DF.【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出BC=CD,∠B=∠CDF,∠BCD=90°,再由垂直的性质得到∠BCE=∠DCF,然后根据“ASA”证明△BCE≌△BCE即可得到BE=DF详解:证明:∵CF⊥CE,∴∠ECF=90°,又∵∠BCG=90°,∴∠BCE+∠ECD =∠DCF+∠ECD∴∠BCE=∠DCF,在△BCE与△DCF中,∵∠BCE=∠DCF,BC=CD,∠CDF=∠EBC,∴△BCE≌△BCE(ASA),∴BE=DF.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熟知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如图,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点P为正方形AD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D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P处,点C落在G处,PG交DC于H,折痕为EF,连接BP、BH.(1)求证:∠APB=∠BPH;(2)当点P在边AD上移动时,求证:△PDH的周长是定值;(3)当BE+CF的长取最小值时,求AP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PBC=∠BPH,进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PB=∠PBC即可得出答案;(2)首先证明△ABP≌△QBP,进而得出△BCH≌△BQH,即可得出PD+DH+PH=AP+PD+DH+HC=AD+CD=8;(3)过F作FM⊥AB,垂足为M,则FM=BC=AB,证明△EFM≌△BPA,设AP=x,利用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知识用x表示出BE和CF,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试题解析:(1)解:如图1,∵PE=BE,∴∠EBP=∠EPB.又∵∠EPH=∠EBC=90°,∴∠EPH-∠EPB=∠EBC-∠EBP.即∠PBC=∠BPH.又∵AD∥BC,∴∠APB=∠PBC.∴∠APB=∠BPH.(2)证明:如图2,过B作BQ⊥PH,垂足为Q.由(1)知∠APB=∠BPH,又∵∠A=∠BQP=90°,BP=BP,在△ABP和△QBP中,,∴△ABP≌△QBP(AAS),∴AP=QP,AB=BQ,又∵AB=BC,∴BC=BQ.又∠C=∠BQH=90°,BH=BH,在△BCH和△BQH中,,∴△BCH≌△BQH(SAS),∴CH=QH.∴△PHD的周长为:PD+DH+PH=AP+PD+DH+HC=AD+CD=8.∴△PDH的周长是定值.(3)解:如图3,过F作FM⊥AB,垂足为M,则FM=BC=AB.又∵EF为折痕,∴EF⊥BP.∴∠EFM+∠MEF=∠ABP+∠BEF=90°,∴∠EFM=∠ABP.又∵∠A=∠EMF=90°,在△EFM和△BPA中,,∴△EFM≌△BPA(AAS).∴EM=AP.设AP=x在Rt△APE中,(4-BE)2+x2=BE2.解得BE=2+,∴CF=BE-EM=2+-x,∴BE+CF=-x+4=(x-2)2+3.当x=2时,BE+CF取最小值,∴AP=2.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级初三数学中考培优试题一.解答题:1.如图,矩形OBCD的边OD、OB分别在x轴正半轴和y轴的负半轴上,且OD=10,OB=8,将矩形的边BC绕点B逆时针旋转,使点C恰好与x轴上的点A重合(1)直接写出点A、B的坐标: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2)若抛物线y=﹣x2+bx+c经过A、B两点,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是_________;(3)若点M是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作MN⊥x轴于点N,问是否存在点M,使△AMN与△ACD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当≤x≤7时,在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ABP得面积最大,求△ABP面积的最大值.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的坐标为(0,4),动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从点O出发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M是线段AC的中点.将线段AM以点A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AB.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过点C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BE于点D.运动时间为t秒.(1)当点B与点D重合时,求t的值;(2)设△BCD的面积为S,当t为何值时,S=?(3)连接MB,当MB∥OA时,如果抛物线y=ax2﹣10ax的顶点在△ABM内部(不包括边),求a的取值范围.3.如果一条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那么以该抛物线的顶点和这两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这条抛物线的“抛物线三角形”.(1)“抛物线三角形”一定是_________三角形;(2)若抛物线y=﹣x2+bx(b>0)的“抛物线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b的值;(3)如图,△OAB是抛物线y=﹣x2+b′x(b′>0)的“抛物线三角形”,是否存在以原点O 为对称中心的矩形ABCD?若存在,求出过O、C、D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如图,抛物线y=ax2+bx﹣3交y轴于点C,直线l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点P在第三象限且为抛物线的顶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1.点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A,连接AC交直线l于B.(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直线y=x+m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D,与y轴交于点F,连接BD交y轴于点E,且DE:BE=4:1.求直线y=x+m的表达式;(3)若N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在直线y=x+m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O、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抛物线y=ax2+bx+c(a,b,c是常数,a≠0)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三个交点的坐标分别为A(﹣1,0),B(3,0),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若P为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M⊥x轴于点M,求四边形PMAC面积的最大值和此时P点的坐标;(3)若P为抛物线在第一象限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Q∥AC交x轴于点Q.当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时,四边形PQAC是平行四边形;当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时,四边形PQAC是等腰梯形(直接写出结果,不写求解过程).6.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1)x+(b是实数且b>2)与x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B(点A位于点B的左侧),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1)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2)请你探索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四边形PCOB的面积等于2b,且△PBC是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请你进一步探索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Q,使得△QCO,△QOA和△QAB中的任意两个三角形均相似(全等可作相似的特殊情况)?如果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直线y=2x﹣5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抛物线y=﹣x2+bx+c的顶点M在直线AB上,且抛物线与直线AB的另一个交点为N.(1)如图,当点M与点A重合时,求:①抛物线的解析式;②点N的坐标和线段MN 的长;(2)抛物线y=﹣x2+bx+c在直线AB上平移,是否存在点M,使得△OMN与△AOB相似?若存在,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且A点坐标为(﹣3,0),经过B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D(﹣2,﹣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直线BD解析式;(2)过x轴上点E(a,0)(E点在B点的右侧)作直线EF∥BD,交抛物线于点F,是否存在实数a使四边形BDFE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a;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把两个全等的Rt△AOB和Rt△COD分别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直角边OB、OD在x轴上.已知点A(1,2),过A、C两点的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点E、F.抛物线y=ax2+bx+c经过O、A、C三点.(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点P为线段OC上一个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交x轴于点N,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四边形ABPM为等腰梯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AOB沿AC方向平移(点A始终在线段AC上,且不与点C重合),△AOB在平移过程中与△COD重叠部分面积记为S.试探究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1与抛物线y=ax2+bx﹣3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的纵坐标为3.点P是直线AB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B点重合),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C,作PD⊥AB于点D.(1)求a、b及sin∠ACP的值;(2)设点P的横坐标为m.①用含有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D的长,并求出线段PD长的最大值;②连接PB,线段PC把△PDB分成两个三角形,是否存在适合的m的值,直接写出m的值,使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9:10?若存在,直接写出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1.如图,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2,顶点A的纵坐标为1,点B(4,0)在此抛物线上.(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此抛物线对称轴与x轴交点为C,点D(x,y)为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D作直线y=2的垂线,垂足为E.①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CD2,并猜想CD2与DE2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给出证明;②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D,使∠EDC=120°?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D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如图1,已知抛物线y=ax2+bx(a≠0)经过A(3,0)、B(4,4)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将直线OB向下平移m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D,求m 的值及点D的坐标;(3)如图2,若点N在抛物线上,且∠NBO=∠ABO,则在(2)的条件下,求出所有满足△POD∽△NOB的点P坐标(点P、O、D分别与点N、O、B对应).13.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一直线相交于A(﹣1,0),C(2,3)两点,与y 轴交于点N.其顶点为D.(1)抛物线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M(3,m),求使MN+MD的值最小时m的值;(3)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C相交于点B,E为直线AC上的任意一点,过点E作EF∥BD 交抛物线于点F,以B,D,E,F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点E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若P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的面积的最大值.14.如图所示,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点P为正方形AD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D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P处,点C落在G处,PG交DC于H,折痕为EF,连接BP、BH.(1)求证:∠APB=∠BPH;(2)当点P在边AD上移动时,△PDH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3)设AP为x,四边形EFGP的面积为S,求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试问S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阅读下列材料:我们知道,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而y=kx+b经过恒等变形可化为直线的另一种表达形式:Ax+Bx+C=0(A、B、C是常数,且A、B不同时为0).如图1,点P(m,n)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d)计算公式是:d=.例:求点P(1,2)到直线y=x﹣的距离d时,先将y=化为5x﹣12y﹣2=0,再由上述距离公式求得d==.解答下列问题:如图2,已知直线y=﹣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x2﹣4x+5上的一点M(3,2).(1)求点M到直线AB的距离.(2)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的面积最小?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及△PAB 面积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4,3),B(4,4).(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证:△ACB是直角三角形;(3)若点P在第二象限,且是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PH垂直x轴于点H,是否存在以P、H、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如图1,抛物线y=mx2﹣11mx+24m (m<0)与x轴交于B、C两点(点B在点C 的左侧),抛物线另有一点A在第一象限内,且∠BAC=90°.(1)填空:OB=_________,OC=_________;(2)连接OA,将△OAC沿x轴翻折后得△ODC,当四边形OACD是菱形时,求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3)如图2,设垂直于x轴的直线l:x=n与(2)中所求的抛物线交于点M,与CD交于点N,若直线l沿x轴方向左右平移,且交点M始终位于抛物线上A、C两点之间时,试探究:当n为何值时,四边形AMCN的面积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1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梯形ABCD的底边AB在x轴上,底边CD的端点D在y轴上.直线CB的表达式为y=﹣x+,点A、D的坐标分别为(﹣4,0),(0,4).动点P自A点出发,在AB上匀速运行.动点Q自点B出发,在折线BCD上匀速运行,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它们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t(秒)时,△OPQ的面积为s(不能构成△OPQ的动点除外).(1)求出点B、C的坐标;(2)求s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3)当t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19.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2x+c(a>0)图象的顶点M在反比例函数上,且与x 轴交于AB两点.(1)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试求a,c的值;(2)在(1)的条件下求AB的长;(3)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N,当NO+MN取最小值时,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0.如图(1),矩形ABCD的一边BC在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折叠边AD,使点D落在x轴上点F处,折痕为AE,已知AB=8,AD=10,并设点B坐标为(m,0),其中m>0.(1)求点E、F的坐标(用含m的式子表示);(2)连接OA,若△OAF是等腰三角形,求m的值;(3)如图(2),设抛物线y=a(x﹣m﹣6)2+h经过A、E两点,其顶点为M,连接AM,若∠OAM=90°,求a、h、m的值.21.如图所示,过点F(0,1)的直线y=kx+b与抛物线y=x2交于M(x1,y1)和N(x2,y2)两点(其中x1<0,x2>0).(1)求b的值.(2)求x1•x2的值.(3)分别过M,N作直线l:y=﹣1的垂线,垂足分别是M1和N1.判断△M1FN1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4)对于过点F的任意直线MN,是否存在一条定直线m=常数,使m与以MN为直径的圆相切?如果有,请求出这条直线m的解析式;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22.如图,抛物线y=ax2+bx(a>0)与双曲线y=相交于点A,B.已知点B的坐标为(﹣2,﹣2),点A在第一象限内,且tan∠AOx=4.过点A作直线AC∥x轴,交抛物线于另一点C.(1)求双曲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计算△ABC的面积;(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D,使△ABD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若存在,请你写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你说明理由.23.如图甲,分别以两个彼此相邻的正方形OABC与CDEF的边OC、OA 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O、C、F三点在x轴正半轴上).若⊙P过A、B、E三点(圆心在x轴上),抛物线y=经过A、C两点,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G,M是FG的中点,正方形CDEF的面积为1.(1)求B点坐标;(2)求证:ME是⊙P的切线;(3)设直线AC与抛物线对称轴交于N,Q点是此对称轴上不与N点重合的一动点,①求△ACQ周长的最小值;②若FQ=t,S△ACQ=S,直接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的横坐标为﹣8.(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是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交直线AB于点D,作PE⊥AB于点E.①设△PDE的周长为l,点P的横坐标为x,求l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l的最大值;②连接PA,以PA为边作图示一侧的正方形APFG.随着点P的运动,正方形的大小、位置也随之改变.当顶点F或G恰好落在y轴上时,直接写出对应的点P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