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6 :第2章+第1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作业+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六(课时作业)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六(课时作业)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Word版含答案

2.1 新提升·课时作业阅读漫画《胎儿绝不诞生的N个理由》,完成1~2题。

1.导致漫画反映的水体污染的缘由是( )A.水体富养分化 B.废热水的排放C.寄生虫的大量繁殖 D.重金属的排放2.湖泊消灭漫画中的问题时,会使湖泊中( )①种群数量增加②生态系统趋向简单③鱼类大量死亡④生态系统变得简洁A.①④ B.①②C.②③ D.③④1~2.【解析】第1题,第三幅图中的“老子是太湖蓝藻”是题眼,说明漫画反映的是水体富养分化。

第2题,水体富养分化后,水中的含氧量下降,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生态系统也变得越来越简洁。

【答案】 1.A 2.D某河流的渔业资源变化是由:①污水排放量、②人口、③河水流量三个因子及其变化趋势共同打算的,下面是“该河某河段的这三个因子变化趋势图”,④线是该河段渔业资源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在(5)时间段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人口和污水排放量在这个时间段对渔业资源没有影响B.假如人口和污水排放量严格把握在某个水平,则渔业资源仅由河水流量打算C.严格把握人口数量是提升渔业资源的关键D.严格把握污水排放量是提升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4.假如用渔业资源变化代表该河段的生态变化,(2)和(3)时间段内,河流生态与污水排放量呈正相关现象,关于其缘由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是由于生态变化本身就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这里刚好凑巧是正相关B.是由于人口把握在肯定数量C.是由于河流在肯定河水流量值上具有较高的自净力量D.是由于人口数量相对稳定,所以污染物的排放量是较为固定的3~4.【解析】第3题,在(5)时间段中,污水排放量基本不变,人口略有增加,渔业资源与河水流量变化趋势吻合,A项说法太确定,人口是略有增加的;C、D两项人口和污水排放量基本没有变化,所以得不出这两个结论。

第4题,(2)和(3)时间段内河水流量较大,因此河流自净力量较强。

【答案】 3.B 4.C读化肥的污染示意图,完成5~7题。

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2.1水污染及其成因(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2.1水污染及其成因(含答案)

地理·选修6(人教版)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解析:因从图中可看出用户回用水不可能是降水、地下水、地表水和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而清洁的冷却水可以再利用。

答案:C2.污水再生回用( )A.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B.只适用于城市C.虽无经济效益但有环境效益D.属于节流措施解析:由于城市水资源短缺,所以可用图示的系统解决,而这个系统属于水源再用的开源方式。

答案:A石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上,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抑制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

据此完成3~4题。

3.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的污染物的主要是( )A.人类生活污染B.陆地上工业生产排污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泄露D.港口建设解析:产生海洋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原油的泄漏,生活生产排放的是指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

答案:C4.有关海洋沙漠化效应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生物因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B.使沿岸地区气候变得炎热干燥,干旱面积扩大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D.使热带水温降低解析:题目中的影响范围没有说明一定是在热带地区,而且从题中可得出是影响热交换,便气温变化加大,不是降温。

答案:D5.海洋污染物的绝大部分来自( )A.海洋石油 B.海底火山喷发C.陆上生产过程 D.海上生产过程解析: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其主要。

答案:C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第6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人教版选修6《水污染及其成因》word同步测试

人教版选修6《水污染及其成因》word同步测试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标要求:以水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材分析: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的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和必修模块都有体现,但是要求较低,这里是对环境问题的归纳与拓展,更深入的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水污染及其成因”是其中一个专题。

教学设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为依据,侧重生活地理的学习。

以现实生活中的污染事件为例,组织学生探究其原因、过程和危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环境观有所提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主要环境的污染问题。

(2)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3)了解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利用典型案例,从现象入手,追根溯源,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观、环境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成因、过程、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作用: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圈2」天隸水体事北祚用能机湮4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一一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原因:因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图2. 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69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69

2.1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习目标] 1.联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结合实际,理解天然水体的自净能力。

2.理解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这就是环境的自净能力。

2.天然水体的净化作用(1)(2)自净能力影响因素:流动速度快,____________短,溶解氧____,则自净能力强;反之,则弱。

自净能力的比较:________>________>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____________,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定义思考为什么河流水的自净能力强?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________、________等。

(2)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水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3)危害⎩⎪⎨⎪⎧ 迅速繁殖,出现“水花(水华)”或赤潮湖中植物因 受阻而死亡鱼类大量死亡, 遭到严重破坏湖泊演变成2.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________、加工、________。

(2)危害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________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________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②油膜、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________作用,沉降到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③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__________,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探究点一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探究活动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图A 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简图,图B 为甲、乙两水文站实测化学耗氧量COD(mg/L)水质状况曲线图。

(注:COD 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说出甲、乙两处河流水质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探究点二 水体污染现象探究活动随着太湖、巢湖和滇池相继爆发大规模的蓝藻,并危及周边群众的饮水安全,湖泊生态危机再次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时作业:《第二章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Word版含解析

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时作业:《第二章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习目标】 1.了解水污染的形成机理和表现。

2.以某海域石油泄露为例,分析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①________、②________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1)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③____________。

(2)天然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越大的自净能力越强,流速越快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

河流水>④________>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⑤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⑥__________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⑦________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⑧____________,改变水中⑨__________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⑩________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植物营养素⑪______、⑫____等。

(2)形成条件:较为⑬________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⑭____________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3)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⑮______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⑯________、⑰________占优势。

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⑱____________”,又称“藻花”,在海洋上则称为“⑲________”。

(4)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原因分析:藻类本身有毒,残体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⑳________,使鱼类大量死亡。

藻类死亡残体被分解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到水中,形成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最后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久而久之,湖泊演变成沼泽。

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word版含答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一)教材第16页图22图表分析:本图为河道剖面图,说明河流自净作用发生的位置以及净化的机理。

位置不同,净化的机理不同。

如下表所示:二教材第页图图表分析:本图描述了水体(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湖泊变为沼泽的过程。

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富集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会使水藻大量滋生,由于水藻不能被鱼类食用或鱼类已死亡,自灭后的藻类成为新一代藻类的营养供体。

因此,即使切断营养物质的来源,湖泊水体生态也难以恢复,最终大量藻类沉积湖底,湖泊将演变为沼泽。

沼泽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无疑加速了这一演变的过程。

(三)教材第18页案例案例分析:思考提示:导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氮、磷等营养物质。

2 •导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太湖流域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

3 •太湖富营养化会使其水体生态系统恶化,水生物种减少,群落组成日益简单,并影响周边人民生活用水的质量。

(四)教材第19页案例案例分析:本案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标明了石油泄漏事件发生的地点、扩展的范围,分析了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和清理污染工作的难度。

石油比水轻,入海后会浮在水面上,扩展成油膜,光亮的油膜由厚变薄,逐渐扩展,每升石油的扩展面积可达100〜10 000平方米, 随后分裂为片状、带状油膜,随风迁移。

石油氧化后的残渣形成的沥青块,可以在海面上长期漂浮。

思考提示:1.该事件是瓦尔迪兹号油轮触礁后,约4万立方米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2 .此次污染导致300万只海鸟丧生,同时对海区的浮游生物、海洋鱼类、海兽类、底栖动物的生存均造成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学业达标1. 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B. 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C. 人类向环境排放过量的污染物,环境会永久丧失容纳和清除能力而出现环境问题D. 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无限的解析:环境的自净能力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如果排入环境中污染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环境自净能力的恢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但它不会永久丧失;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5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54

考点二 环境污染与防治【例2】 (2016·全国卷Ⅰ,44,10分)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①。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②。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10分)[尝试自解] [审题能力培养](1)审题干――→解读信息①: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在此过程中造成了海水的□1富营养化。

信息②: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在此过程中导致了海水在地表的残留,从而导致土壤□2盐碱化,影响了陆地植被的生长。

(2)析图表――→解读信息③:农田位于高位虾池和海平面之间,引水、蓄水、排水过程中的渗漏,会影响□3农作物的生长。

信息④:高位虾池的水面远高于海平面,养虾的废水容易流入海洋,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一、水污染及其防治二、大气污染及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危害2.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1)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垃圾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

(2)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

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

四、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1)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2)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3)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4)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水污染及其成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使学生通过本次作业,能够了解水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现状。

2. 掌握水污染的主要成因及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课前预习1. 学生需自学本课内容,了解水污染的定义、分类及危害。

2. 搜集身边的水污染现象实例,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污染情况。

(二)课堂作业1. 知识点梳理:- 记录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排放、农业污染、生活污水等。

- 掌握水体自净能力与水污染的关系。

- 理解不同类型水污染的特点及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2.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本地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及成因。

- 每组总结出至少三个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因素,并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 分析一至两个典型的水污染案例,包括污染事件的过程、影响及治理措施。

(三)课后实践1. 实地调查:选择一个附近的河流或湖泊,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其现状及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

2. 数据收集:搜集相关水域的水质监测数据,了解其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

3. 撰写报告:综合所学知识和实地调查结果,撰写一份关于本地水污染现状及成因的报告。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2. 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确保作业质量。

3. 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

4. 实地调查时注意安全,保护环境。

5. 报告需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分析深入。

四、作业评价1. 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度进行评价。

2. 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和质量也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3. 实地调查报告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影响最终评价结果。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2. 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经验和心得。

3. 根据作业反馈,教师将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上内容,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个环节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理解水污染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1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10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课前演练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净化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

(1)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2)水体自净能力比较: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

►课堂探究1.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这1.下列有关水体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B)A .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相同的B .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的C .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D .水体的自净能力可随污染物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强►课前演练1.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质(2)危害⎩⎪⎨⎪⎧藻类过度繁殖湖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鱼类大量死亡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湖泊演变成沼泽(3)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4)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原因分析:①藻类有毒,鱼可能中毒身亡;②表层水体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分压增高,会影响鱼体循环系统中溶解气体从血液中逸出而形成气栓,阻碍血液流通而死亡;③水体下层处于缺氧状态,鱼窒息死亡。

2.海洋水体污染。

(1)主要污染物:石油(2)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运输(3)危害:①直接危害水生生物,表现为直接导致海鸟等的皮、毛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②油膜、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也会受到影响;③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间接对生物造成危害。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6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6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习目标:1。

了解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2。

理解水体污染现象。

(重点)3。

通过实例学会分析水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难点、重点)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1)概念: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叫作环境的自净能力。

(2)机理:2.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1)差异: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最强的,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是最差的.(2)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3)水污染形成条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

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和磷等营养物质。

(2)表现:(3)危害①藻类迅速繁殖,出现“水花(水华)"或赤潮。

②藻类残体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死亡。

③湖泊水深变浅并演化为沼泽。

2.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运输。

(2)对生物的危害①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③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1.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的。

( ) 2.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

() 3.藻类聚集在湖泊上层遮蔽阳光,使湖中植物呼吸作用受阻而死亡。

( )4.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5.海洋石油污染中,危害最严重的是()A.近海石油开采造成的石油泄漏B.石油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流失C.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D.偶发的油轮泄漏事故提示:1。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

2.×一般来说,就自净能力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人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二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人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二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人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二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一、选择题。

1.水中的藻类和绿色植物对水体净化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A.补充污染物的氧化所消耗的氧,除去过多的二氧化碳B.吸附污染物,把污染物转化为营养源C.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改变污染物的形态D.把复杂的化合物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2.水体的自净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些过程实现的D①物理净化②化学净化③生物净化④水体循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下列水体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CA.青海湖B.结冰时的黄河C.7月份的珠江D.深层地下水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整治,曾被济南市民称为“小黑河”的小清河又碧波重现,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完美回归。

据此完成4~6题。

4.该市排入小清河的污水来源是 A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B.上游来水C.倒灌的海水D.地下泉水5.过去该市的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所利用,你认为要解决居民用水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是 DA.大量抽取地下水B.海水淡化C.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关闭所有化工厂D.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移至城市河流上游未受污染的河段6.引水补源,对小清河水质改善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DA.增强了河水的自净能力B.对污水起到了稀释作用C.将污水带到了河流下游D.加速了水中重金属的富集二、综合题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图A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简图,图B为甲、乙两水文站实测化学耗氧量COD(mg/L)水质状况曲线图。

(注:COD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说出甲、乙两处河流水质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甲处水质优于乙处水质甲处位于河流上游支流,人口、城镇少,污染物排放少;甲处位于河流上游,流速较快,河流自净能力较强。

乙处位于河流下游,人口城镇多,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多;乙处位于河流下游,流速较缓,河流自净能力较弱。

8.随着太湖、巢湖和滇池相继爆发大规模的蓝藻,并危及周边群众的饮水安全,湖泊生态危机再次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2019版高中地理选修六(人教版 练习):2.1水污染及其成因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中地理选修六(人教版 练习):2.1水污染及其成因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水体的自净能力就是水体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越强B.由于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水体污染现象C.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向水体中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水体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水污染现象D.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数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解析:水体具有自净能力,且有一定的限度。

当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便会产生水污染现象。

答案:D2下列水体类型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A.河流水B.淡水湖泊水C.地下水D.咸水湖泊水解析:河流水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对污染物能起到很好的稀释作用,自净能力也强。

答案:A3下列情况不易发生水污染的是( )A.只有狭小出口的海湾,很少有径流注入B.光照强,水温高,水面上空气流稳定C.周边地区传统工业发达D.流速较快的河流解析:只有狭小出口的海湾相对比较封闭,受海流的影响小,不利于污水扩散,加上很少有径流注入,更使得水体易发生污染。

光照强,水温高,水面上空气流稳定,使得水体的流动性较小,也不利于水体的自净。

传统工业一般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较大,当然也易造成水体污染。

河流流速越快,自净能力也就越强。

答案:D4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是( )A.氮、磷等营养元素B.汞、镉等金属元素C.油类污染物质D.工业冷却水解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是氮、磷等。

答案:A5关于湖泊沼泽化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湖泊沼泽化都是由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B.湖泊沼泽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C.水体富营养化是湖泊沼泽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人为现象D.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一演变过程解析:湖泊沼泽化主要是人类向水体中排放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但是假如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原因也会造成湖泊的沼泽化。

人教版地理选修6水污染及其成因word教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6水污染及其成因word教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公主岭一中王海玲本课课标要求:①依照有关资料,说出要紧的环境问题.②以某种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缘故、进程、及危害.③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要紧方法.教材分析: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的知识,在义务教育时期和必修模块都有表现,可是要求较低,那个地址是对环境问题的归纳与拓展,更深切的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

“水污染及其成因”是其中一个专题。

教学假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为依据,偏重生活地理的学习。

以现实生活中的污染事件为例,组织学生探讨其缘故、进程和危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环境观有所提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①了解要紧环境的污染问题.②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缘故、进程和危害.③了解水污染防治的要紧方法.2、进程与方式:联系实际,利用典型案例,从现象入手,追根溯源,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观、环境观;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二、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进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超级复杂,能够举一两个例子,没必要追究细节。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讨教学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展现 2组图片,引出水污染。

同窗们,听说过“水上人家”吗?他们生活在水上,以船为家。

洗衣做饭,行船打鱼。

过去我国南方有许多如此的人家,那时水体污染了吗?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 环境自净能力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机理3不同水体的净化能力是不是相同?过渡: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一旦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显现水污染。

4水污染:在必然的时刻、空间范围内,若是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当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乃至丧失的现象,这确实是水污染。

《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水污染及其成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水污染及其成因》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水污染的成因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学习:学生需预习水污染的定义、分类及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与疑问。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水污染案例(如某河流的污染事件),学生需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该水污染事件的具体成因,包括工业排放、农业用药、生活污水等。

3. 小组讨论:学生需以小组形式,结合案例分析结果,探讨水污染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共同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4. 书面报告:每个小组需将讨论结果汇总成书面报告,报告应包括水污染事件的基本情况、成因分析、影响评估及防治建议,报告形式可以是PPT或Word文档。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预习课程内容,对水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有清晰的认识。

2. 案例分析要深入具体,收集的资料应真实可靠,分析过程要客观全面。

3. 小组讨论要积极投入,每位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4. 书面报告要条理清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语言简洁明了。

5. 作业提交时,需同时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如有条件可制作成PPT演示文稿)。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及书面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等方面。

3. 教师将给予优秀作业以表扬和鼓励,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记录在册。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详细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

3.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和建议,认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水体的自净能力就是水体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越强B.由于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水体污染现象C.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向水体中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水体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水污染现象D.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数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且有一定的限度。

当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便会产生水污染现象。

2下列水体类型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A.河流水B.淡水湖泊水C.地下水D.咸水湖泊水,对污染物能起到很好的稀释作用,自净能力也强。

3下列情况不易发生水污染的是( )A.只有狭小出口的海湾,很少有径流注入B.光照强,水温高,水面上空气流稳定C.周边地区传统工业发达D.流速较快的河流,受海流的影响小,不利于污水扩散,加上很少有径流注入,更使得水体易发生污染。

光照强,水温高,水面上空气流稳定,使得水体的流动性较小,也不利于水体的自净。

传统工业一般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较大,当然也易造成水体污染。

河流流速越快,自净能力也就越强。

4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是( )A.氮、磷等营养元素B.汞、镉等金属元素C.油类污染物质D.工业冷却水5关于湖泊沼泽化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湖泊沼泽化都是由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B.湖泊沼泽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C.水体富营养化是湖泊沼泽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人为现象D.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一演变过程致的,但是假如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原因也会造成湖泊的沼泽化。

6海洋石油污染中,危害最严重的是( )A.近海石油开采造成的石油泄漏B.石油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流失C.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D.偶发的油轮泄漏事故,如石油开采、石油加工、海上石油运输等都可能造成石油污染,其中偶发的油轮泄漏事故会造成海洋或附近海岸环境的严重破坏,危害最为严重。

经过综合整治,曾被济南市民称为“小黑河”的小清河又碧波重现,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完美回归。

据此完成第7~9题。

7该市排入小清河的污水来源是( )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B.上游来水C.海水倒灌D.地下泉水8过去该市的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利用,你认为要解决居民用水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是( )A.大量抽取地下水B.海水淡化C.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关闭所有化工厂D.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移至城市河流上游未受污染的河段9引水补源,对小清河水质改善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增强了河水的自净能力B.对污水起到了稀释作用C.将污水带到了河流下游D.加速了水中重金属的富集7题,水中的污染物多种多样,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第8题,解决河水黑臭问题必须要从污水源头控制,而A项做法过于被动,只治标不治本;B、C两项做法成本太高,目前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和关闭所有化工厂都不现实。

第9题,引水补源一方面对污水起到了稀释作用,另一方面将污水带到了河流下游,同时增强了河水的自净能力,但无法加速水中重金属的富集,且富集会造成更大的环境问题。

8.D 9.D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右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水质下降会危害人体健康;用受污染的泉水灌溉农田,会降低农产品质量。

原因主要从地下水的循环速度、人工干预的难度和区域联动等方面分析。

: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能力提升1下列关于石油污染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呼吸和感觉器官堵塞而大量死亡B.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类,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C.底栖动物会受到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D.石油氧化分解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间接对生物造成危害,说法不准确。

下表是“我国2002年与2007年近海海域水质情况对比表”,表中数据代表各类海水所占2表中反映了我国近海的水质情况是( ) A.适于水产养殖的海域比例上升了8.4%B.丧失了养殖功能的海域比例下降到10%以下C.五年来我国近海海域水质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D.我国海域广阔,污染海域仅占我国海域的一小部分3造成我国近海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①滥捕滥捞使渔业资源枯竭 ②工业生产排放废液 ③人类大量开采海底金属矿产 ④过往海轮产生石油泄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题,首先要理解关于各类海水的说明,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变化进行判断。

第3题,造成海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生活过程中废水、废液的直接排放及石油的泄漏。

3.C4下列有关河流不同位置净化机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河流的上层,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B.在河流的中层,主要是通过水体的物理净化和化学净化C.在河流的底层,主要是通过底泥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净化D.在河流的上层,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补充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补充水体中的溶解氧;在河流的中层,主要是通过水体的物理净化和化学净化;在河流的底层,主要是通过底泥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净化。

故A 选项错误。

5下图为“我国2007年和2009年七大水系水质状况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07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2009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A.中国七大河流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水质为劣Ⅴ类B. 2009年较2007年水质有所下降C.珠江水污染状况最为严重D.长江的自净能力最强,中国七大河流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水质为Ⅰ~Ⅲ类,2009年较2007年水质有所上升,海河水污染状况最为严重。

长江的水量最大,自净能力也最强。

除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外,其他原因造成的水域污染,称为非点源污染。

某年,美国总长约290万千米的河流中,受非点源污染的河流总长约26.6万千米,其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类型见下图,据此完成第6~7题。

主要污染来源及其占污染河流里程的百分比主要污染物类型及其占污染河流里程的百分比★6关于美国非点源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64%的河流主要受到来自农业的污染B.美国47%的河流主要呈现泥沙污染C.美国8.7万千米的河流主要呈现农药污染D.美国主要受采矿污染的河流与主要呈现出病原菌污染的河流长度相当7导致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排放的营养物质C.人类活动排放的有毒物质D.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细说明了各种污染物类型和所占比例,其比例大小基本反映了污染的程度大小,再结合题目中河流总长度和受非点源污染的河流长度即可计算出各项数据。

7.A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8~10题。

8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9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增加区内降水量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D.增加地下水储量10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8题,图中b表示供水系统利用后受污染的水体被收集起来;a表示的是废水经过处理,一部分进入供水系统被循环利用,另一部分被排放出去,进入区内水体的循环系统。

第9题,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循环利用,是增大城市供水量的可取措施。

第10题,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说明水体受到污染,有机质含量高,且与其他水体交换量小,可通过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来净化水质。

9.C 10.A11下列关于水体污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赤潮是海洋水体污染造成的B. 水华是淡水水体污染造成的C.水体污染只能使水质变坏,而不会使水深变浅D.湖泊水流动性差,更新周期长,污染后自净较难,富集的植物营养素会使水藻大量滋生,由于不能被鱼类食用或鱼类死亡,自灭后的藻类成为新一代藻类的营养供体。

最终大量藻类沉积湖底,湖泊将演变为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赤潮等海洋环境问题备受公众的关注,认识并掌握其成灾机制有助于人类防灾、减灾。

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下列四个海域中,若发生同等规模的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污染程度最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13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14珠江口附近海域是我国大面积赤潮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区,该海域赤潮高发期一般出现在( )A.11月至次年1月B.2—4月C.5—7月D.8—10月12题,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对区域进行定位,可知①为波斯湾,②为加勒比海,③为墨西哥湾,④为几内亚湾,波斯湾是比较封闭的海域,水体交换得慢,自净能力也差。

第13题,赤潮的发生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大量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到海洋里,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集聚,海水富营养化,藻类物质繁盛,出现赤潮现象。

第14题,赤潮的发生与高温有关,20~30 ℃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

13.D 14.C溶解氧量(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

下图表示某河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图中有机污染源在( )A.①B.②C.③D.④16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MB.NC.OD.P15题,②处BOD的浓度突然变大,说明该处有机物数量增多,微生物分解耗氧量的数量变大。

第1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溶解氧最少处在O处,当水中溶解氧最少时,水中缺氧,容易导致鱼类死亡。

16.C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