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边坡类型、结构面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质边坡类型、结构面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边坡的稳定性受控于岩土体的基本特性和人为改造的程度两方面因素。由于地质体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均质性,因而道路工程边坡设计是预测性、风险性的设计。本文针对山区不同的边坡类型突出的边坡岩土体失稳问题,结合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山区道路工程建设项目边坡工程及滑坡灾害的勘查和治理,在研究山区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基础上,系统研究边坡岩体结构分类方法,以及开挖边坡岩体稳定性的岩体结构分析方法。
【关键词】地质灾害;岩体分类;结构特征;软硬岩层;结构面;稳定性
泥岩、泥质粉砂岩比较软弱,该类岩层具有透水性弱、亲水性强,遇水易软化、塑变,抗风化能力弱,易崩解等特性。从边坡角度来讲,多数边坡由软硬岩体构成,对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起控制作用,岩质边坡软硬结构体构成,岩性层间结合差、软弱结构面发育,边坡开挖后极易发生山体变形、滑坡,特别是山前地带岩土质边坡、顺层岩质边坡及以岩层走向发育沟谷的一侧的边坡,多属顺层易滑地带。雨季经常诱发大量滑坡灾害,在道路等工程建设项目中,也经常诱发大量开挖边坡岩体失稳灾害。
开挖边坡岩土体失稳灾害的根本原因在于具有特殊的岩体结构特征和不利的岩体力学性质,其中开挖边坡岩体结构特征是控制开挖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边坡岩体的变形与破坏与边坡岩体结构面发育特征、结构面与开挖面的空间组合有密切关系,因此对边坡岩体结构、结构面特征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边坡岩体结构类型划分
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与其岩体结构特征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岩体结构面、结构体特性,并充分考虑控制性结构面与边坡开挖临空面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系统研究岩体结构类型的划分,给出各种岩体结构类型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以便于在工程勘察设计中简便、快速应用。
针对岩体结构类型和边坡工程的特点,在边坡岩体结构类型划分中考虑如下因素:
1)岩质边坡的岩性特点及岩性组合特征
岩质边坡岩性组合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不同力学性质的岩层互层,从边坡工程角度,开挖边坡工程的岩性组合主要有软质泥质岩为主的层状结构、软硬相间的砂泥岩互层结构和巨厚层硬岩为主的层状结构。
软质泥质岩为主的层状结构主要指开挖边坡岩体以软弱泥质岩为主,边坡岩体中夹少量薄层硬岩,但对整个边坡岩体性质影响不大。
软硬相间的互层结构指开挖边坡岩体为硬质岩(砂岩、灰岩、白云岩、硅质岩等)、软质岩(泥岩、页岩等)等各种力学性质岩层互层,在丘陵区软硬相间岩体结构互层最为普遍、最为典型的岩性组合形式。
巨厚层硬岩为主的层状结构主要指开挖边坡岩体中以巨厚层硬岩为主,但夹有软岩,软岩的空间位置和力学性质对坡体的变形和破坏有重要的影响。
2)岩体结构面发育情况
硬层岩层面、软岩夹层为延展性好的重要结构面,岩体中的外倾构造裂隙也对岩体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3)结构面(主要是层面)与边坡开挖临空面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
对于边坡工程来讲,结构面与开挖面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非常重要,不同的空间组合,其结构面控制作用和变形破坏模式也不同。层状岩层结构面与开挖面的空间组合关系对边坡岩体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
4)软硬岩层水文地质结构特征
软硬岩岩体具有特殊的层状水文地质结构,而岩体中的上硬下软的岩类、软弱夹层在软弱面(带)具有浸水后强度大幅降低的特性,因此水文地质结构对边坡岩体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例如砂泥岩互层结构,砂岩类构造节理发育,常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渗透的通道,而软岩为相对不透水层,且具有浸水软化的特征,对边坡稳定极为不利。
2.不同岩质边坡类型稳定性分析
不同岩体结构类型边坡,开挖后具有不同的失稳破坏模式,本文在前面边坡岩体结构类型划分基础上,从岩体结构角度分析各种岩体结构类型边坡失稳破坏机理和稳定性分析方法。
2.1 近水平层状岩质边坡岩体失稳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近水平层状岩层主要指构造作用轻微、岩层倾角平缓(一般12°)、断(层)——褶(曲)破碎地层边坡岩体、堆积层岩土质边坡、风化损伤岩体——中风化岩体等5个大类以及11个亚类。给出了各类岩体结构特征、控制边坡稳定的主要结构面以及边坡岩体失稳破坏模式。
2)近水平砂泥岩互层状边坡和软硬相间的顺向岩质边坡岩体的失稳破坏是以软弱夹层或软弱层面为底滑面、陡倾节理为后边界的顺层滑移破坏。一般经历边坡岩体拉裂变形、暴雨条件下排水不畅导致裂隙水压力作用下快速滑动、快速滑动后稳定3个阶段。边坡岩体稳定分析中需考虑后缘裂隙水压力和下部地下水浮托力。
3)缓倾顺层结构边坡滑移一拉裂式破坏的拉裂松动区判定是边坡勘察设计中的主要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程强,寇小兵,黄绍槟.中国红层的分布及地质环境特征[J].工程地质学报,2004(1):3440.
[2]孔纪名,陈自生.川东89.7暴雨过程中的红层滑坡[M]∥滑坡文集(9).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9:36-42.
[3] 何昆.蒋楚生.云南元磨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及滑坡整治工作[J].路基工程,2004(1):49-51.
[4] 谷德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5] 孙广忠.岩体结构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6] 孙玉科.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7]朱晗迓,马美玲,尚岳全.顺倾向层状岩质边坡溃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