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打击事故原因分析详细版
物体打击事故及预防措施
物体打击事故及预防措施物体打击事故是指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由于不慎导致物体突然掉落、飞来等情况,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不幸事件。
这类事故往往突发性强,危害严重,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切实保障人们的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避免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从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事故原因分析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常见的几个方面:1. 工作环境不合理:工作现场缺乏整齐、干净的环境,物体乱堆乱放,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不合理的操作行为:工作人员未正确使用或固定工具、设备,或未按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工作,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3. 设备维护不当:设备长期使用未进行有效维护,导致设备故障,物体脱落的风险增加。
4. 交通事故:行人或车辆与移动物体相撞,例如车辆碰撞导致物体掉落等。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物体打击事故原因,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措施1. 规范工作环境:工作场所应保持整洁有序,不应乱堆乱放物品。
物体存放应分类归纳,严禁将重物存放在高处,以防掉落引发事故。
2. 加强培训教育: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使其了解事故的危害性和防范知识。
特别是那些从事高空、高风险工作的员工,如建筑工人、维修人员等,应进行专业培训。
3. 安全设施的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在工作场所设置有效的防护设施,如安全网、围栏等,以防止物体掉落。
4.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运行正常。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以减少设备故障引起的事故风险。
5.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为员工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对于在高空作业的员工,应配备安全带等安全设备。
6.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建立安全局部,则部门负责人对员工的安全进行监督,确保每个人都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
钻探企业物体打击事故主要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钻探企业物体打击事故主要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根据《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物体打击事故位列首项,可见在我国各行各业中,该类事故是所有企业防范事故发生的重点。
本文通过统计企业近年伤害事故,同样得出钻井现场物体打击事故为高发事故类型的结论,从列举物体打击事故中,分析事故发生共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事故防范对策,并提出见解。
标签:物体打击;事故原因分析;防范对策引言为了持续提升企业HSE管理水平,有必要对钻探企业以往历年人身伤害事故统计分析,查找事故共性特点,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概率,本文以人身伤害事故类型统计为事实依据,深度剖析导致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的管理原因,引申出企业所属部分单位在变更管理、危害辨识、过程监管、安全培训等均存在明显的管理缺陷问题,由此提出了事故预防对策和建议。
1.人身伤害事故统计经近年来企业事故的统计分析,物体打击事故仍是企业多发的主要事故类型,物体打击事故已占所有事故类型46%的比例。
所以,有必要对物体打击事故详细剖析事故发生原因,并制定具体的事故防范控制措施。
2.物体打击事故典型事故举例案例1:某队盘大绳作业。
司钻在操作绞车发现不能运转,活绳头无法入位,大班立即维修绞车滚筒。
副队长在钻机滚筒前用管钳卡住大绳,一名钻工准备用大锤敲击管钳使活绳头就位,另一名钻工使用撬棍别活绳头,大绳约2米左右拖在地面。
大班排除设备故障后离开。
此时,绞车滚筒突然转动约一圈,卷起的大绳瞬间抽到一名钻工左后背,造成全身多处骨折。
案例2:某队进行钻进作业。
班组在从场地向钻台吊垫杠上最后一根加重钻杆,此时,场地工负责挂绳套,站在场地坡道右侧距离管排约2米处,扭头发现垫杠朝他滚过来,因躲闪不及,垫杠一端砸到其右小腿倒地,造成右小腿骨折。
3.物体打击事故共性原因分析根据上述两起典型物体打击事故总结分析得出,此类事故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方面均具有相似的共性特点,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人安全意识不足和管理不到位促使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原因分析如下:3.1人的不安全行为3.1.1违反操作规程案例1中设备检维修未执行挂牌上锁能量隔离程序,致使能量意外释放。
物体打击事故分析
三、应吸取的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3、加强各岗位对现场检查表执行情况的检查,对各 、加强各岗位对现场检查表执行情况的检查, 岗位操作人员的巡回检查记录,由值班干部进行跟踪验证。 岗位操作人员的巡回检查记录,由值班干部进行跟踪验证。 4、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使员工熟 、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悉岗位存在的风险危害及控制措施, 悉岗位存在的风险危害及控制措施,掌握岗位安全操作规 程,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2012-1-31 4
三、应吸取的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1、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对修井施工现场各道工序和 、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施工环节存在的风险、危害进一步识别, 施工环节存在的风险、危害进一步识别,制定有效的控制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2、要求作业队操作人员提下钻杆(或油管)作业前, 、要求作业队操作人员提下钻杆(或油管)作业前, 认真检查吊卡活门、锁销、手柄、吊环等, 认真检查吊卡活门、锁销、手柄、吊环等,确认活门开关 灵活、锁销上下活动自如。在提下钻杆(或油管)过程中, 灵活、锁销上下活动自如。在提下钻杆(或油管)过程中, 操作吊卡人员每次关闭吊卡活门后,应查看活门、 操作吊卡人员每次关闭吊卡活门后,应查看活门、锁销是 否完全到位。 否完全到位。
2012-1-31
2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物的不安全状态 吊卡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油污清理, 吊卡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油污清理,油、砂 泥进入锁销套中,使锁销在活门关闭后活动不灵, 泥进入锁销套中,使锁销在活门关闭后活动不灵,锁销失 是导致活门意外打开的直接原因。 效,是导致活门意外打开的直接原因。 2、人的不安全行为 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在吊卡活门没有完全关闭, ⑴、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在吊卡活门没有完全关闭, 锁销没有被完全锁死的情况下,也没有检查确认, 锁销没有被完全锁死的情况下,也没有检查确认,就进行 钻具卸扣和下放钻杆甩钻杆作业, 钻具卸扣和下放钻杆甩钻杆作业,致使钻杆在下放过程中 吊卡活门打开,钻杆从吊卡中脱落, 吊卡活门打开,钻杆从吊卡中脱落,是此次事故发生的主 要原因。 要原因。
施工现场物体打击一般事故调查报告
施工现场物体打击一般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概述事故发生时间:2024年X月X日X时X分事故地点:XXX施工现场事故类型:物体打击事故伤亡人数:X人死亡,X人受伤事故经过:在施工现场,一名工人在进行高空作业时,由于未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导致工具从高空掉落,砸中了一名工人头部,造成了该工人不幸死亡。
二、事故原因1.人为因素(1)违反操作规程:工人未正确使用防护设备,没有佩戴安全帽。
(2)安全意识不强:工人没有认识到高空作业的危险性,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工作疏忽:工人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未将工具固定好,导致工具不慎掉落。
2.管理因素(1)未进行足够的安全培训:企业未对工人进行足够的安全培训,使得工人对高空作业的相关安全措施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
(2)监督不到位:企业对工人的作业行为未进行足够的监督和检查,未发现并及时纠正工人的违章行为。
(3)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缺乏建立和执行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未对高空作业进行规范和监控。
3.其他因素(1)环境因素:施工现场周围环境复杂,杂物较多,增加了工作中物体掉落的风险。
(2)时间紧迫:由于工期紧张,工人在高空作业时追求效率,未能把安全放在首位。
三、教训和改进措施1.加强安全培训: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提高高空作业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2.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高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操作规范和责任分工,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违章行为。
3.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现场监管,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有序,杜绝杂物乱堆乱放,减少物体掉落的风险。
4.加强沟通和协作:施工现场所有从业人员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协作,密切配合,共同确保施工安全。
5.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为工人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带等,确保工人在高空作业中的人身安全。
6.落实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安全奖惩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感。
29一般物体打击事故调查报告
29一般物体打击事故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于发生在29日期间的一起一般物体打击事故展开了调查。
通过对现场调查、证人询问和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对该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进行了详细研究。
本报告旨在提供相关信息以及建议,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1.事件描述:在29日期间发生了一起一般物体打击事故,导致一名工人受伤。
事故发生在工地上,一名工人正在进行建筑物清理工作。
在清理过程中,一个大型金属板突然脱离悬挂位置,砸中了工人导致其受伤。
2.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揭示了以下关键发现:-金属板悬挂系统存在缺陷,未能正确固定金属板。
-工人在清理工作期间未正确评估安全风险,并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工地管理缺乏监督和培训机制,未能确保工人的安全。
3.证人询问:通过与目击证人的交流,了解到以下情况:-金属板的脱离悬挂位置是突然发生的,没有任何先兆。
-工人经常在此类清理工作中工作,但很少接受相关培训和指导。
-工地管理人员对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较低,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4.数据分析: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得出以下结论:-近期内,类似的一般物体打击事故在该工地上频繁发生。
-工人培训和意识提升对于事故的预防至关重要。
-工地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于设备和悬挂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5.原因分析:结合现场调查、证人询问和数据分析,我们认为以下原因导致了该事故的发生:-悬挂系统缺陷导致金属板脱离,暴露出工人安全风险。
-工人对于安全风险评估不足,同时缺乏相应的安全培训和指导。
-工地管理缺乏对安全问题的重视,不具备有效的沟通和监督机制。
6.建议与改进措施: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对悬挂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并确保其正常运作。
-建立安全培训和指导机制,确保工人了解和应对各种安全风险。
-加强工地管理,增加对于安全问题的关注和监督。
-提升与工人的沟通机制,建立双向信息传递渠道。
结论:该调查报告指出悬挂系统缺陷、工人的安全意识不足以及工地管理的问题是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物体打击事故及预防措施
物体打击事故及预防措施概述物体打击事故是指在工作或生活环境中,由于物体的突然撞击或掉落而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情况。
物体打击事故是一种常见的工伤事故,尤其在建筑工地、工厂车间和仓库等场所发生频率较高。
本文将介绍物体打击事故的常见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以帮助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常见原因不安全的环境不安全的环境是物体打击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工作场所存在堆放不规范、存放材料过多、走道狭窄或没有标记等问题,都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此外,地面不平整、设备放置不当或缺乏防护设施等也可能导致物体不稳定,容易发生打击事故。
人为错误人为错误也是物体打击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员工的疏忽大意、操作不当、违反安全规定等行为可能导致物体移动或掉落,从而造成事故。
另外,抛掷物体、随意拿取高处物品等行为也会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不当的装卸操作在装卸物体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引发物体打击事故。
例如,使用不合适的工具或设备、不稳定的装卸台等都会增加事故的风险。
此外,搬运过程中的滑动或摩擦也可能导致物体突然掉落,造成事故。
预防措施维护安全环境保持工作环境的安全是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确保场所的通道畅通,避免杂物堆积和障碍物存在,保持走道的宽敞。
另外,对仓库和货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物体的稳定安全存放。
还应该加强地面的维护,防止地面不平整引发事故。
加强培训和意识教育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教育对于预防物体打击事故至关重要。
组织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育员工识别和避免潜在的危险。
员工应该了解并遵守所有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确保操作过程安全可靠。
使用适当的装卸工具和设备在装卸物体时应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例如,使用合适的起重设备,避免过度装载或长时间悬挂物体。
此外,注意仓库货架的安装稳固性,确保货物不易滑落或倾倒。
加强监督和检查对于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加强监督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监督员工的操作行为,确保他们按照安全规范进行工作。
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措施
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措施物体打击事故是指因物体(包括固体、液体、气体、能量体)发生坠落、抛射、滚动、飞溅、爆炸、泄漏等现象,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事故。
这类事故在各类事故中占有较大比例,给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预防和控制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物体打击事故的主要原因1. 设备设施缺陷:设备老化、维护不当、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可能导致设备设施存在缺陷,从而引发物体打击事故。
2. 操作失误:员工操作不当、缺乏培训、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可能导致操作失误,引发物体打击事故。
3. 环境因素:作业场所布局不合理、照明不足、通风不良、噪音过大等环境因素,可能导致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4. 管理不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不到位等管理因素,可能导致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二、1. 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企业应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应及时进行整改或更换。
2. 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特别是对新员工,应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3. 改善作业环境:企业应合理布局作业场所,确保作业场所的照明、通风、噪音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同时,应加强作业场所的卫生管理,减少粉尘、有害气体等对员工的影响。
4.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监管。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
5. 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企业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同时,应定期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6. 加强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对于发生的物体打击事故,企业应认真进行调查和处理,找出事故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315(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详细版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详细版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1、在高空作业中,由于工具、零件等物体从高处掉落伤人;2、运动物中反弹物体对人体造成的撞击;3、起重吊装物品掉落伤人;4、设备带病运转,各种碎屑、碎片飞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5、设备运转中违章操作,器具部件飞出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措施:1、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按要求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进入作业现场不得违章指挥、违章操作;2、在同一垂直面上下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安全隔离层或安全网,并保证防砸措施有效。
高处作业上下传递物件时禁止抛掷,使用溜槽或起重机械运送时,下方操作人员必须远离危险区域;3、高处作业人员所使用的工具或切剥下来的废料,必须放进工具袋或采取防坠落措施,严禁到处乱放,以防掉下砸人或崩起伤人;4、高处作业临时使用的材料必须放置整齐稳固,且放置位置安全可靠,所有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5、作业现场临边、临空及所有可能导致物件坠落的洞口都应采取防护措施;6、起吊重物时,所采用的索具、索绳等应符合安全规范的技术要求,不得提升悬挂不稳的重物,起吊零散物料或异形构件时必须用容器集装或钢丝绳捆绑牢固,确认无误后方可指挥起升,防止物料散落伤人;7、加强设备点巡检工作,及时消除设备故障,以防器具部件飞出伤人。
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
一、违章操作钩头落,将人砸翻酿大祸事故经过:2011年11月9日22:30分左右,钢水3#天车司机给3#机上完钢后,同时落下主付钩开车前去东侧钢包修砌平台处进行翻包,此时钢水50T从3#机吊下空钢包要进行倒渣,天车司机马某便将车开至2#炉出钢口处进行避让,同时将付钩打到了上升档,等50T倒完渣后(约1分钟)在向东开车将钢包放在钢包修砌平台处灌水口沙时,付钩钩头上天,将正在灌沙的作业人员张某砸落在钢包内,造成死亡。
原因分析:1.司机马某麻痹大意,未将付钩控制器拉回零位(误认为已在零位),造成钩头上天。
2.对天车的车况及性能不熟悉,操作技能差。
3.点检不到位,重锤限位短接,涡轮限位失灵。
4.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到位,无点检记录。
5.管理松懈,制度落实不到位。
预防措施:1.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天车司机的操作技能和责任心。
2.强化点、巡检制度,对所有天车的重点部位(钩头、限位、钢丝绳、抱闸、索吊具、盆罐包耳轴)进行排查,对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3.强化管理,强化制度落实。
二、动力厂“9·11”李××物体打击工亡事故【事故经过】:1997年9月11日22时,四制氧中班班长卢××在给脱水器放水时(例行操作,二小时一次),发现排水管阀门堵塞。
23时10分左右,卢××和副班长李××共同去处理,李××站在脱水器排水管南侧偏东,卢××站在李××西侧用手电为其照明。
当李××弯着腰打开阀门后,发现脱水器排水管堵塞,于是李××用扳手轻轻敲击第一道球阀与第二道球阀之间短管进行疏通,突然,第一道球阀与管道连接丝扣脱扣,击中李××头部,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①这套脱水器装置是94年初投入使用的,是俄罗斯产的15000立方米制氧机配套设备,按规定这套15000立方米的制扭送机设备七至八年大修一次,而在每年局部计划检修中没有能够把此次发生设备事故的部位当做重要检修内容进行综合考虑,致使管道与球阀连接丝扣经长时间腐蚀,在气流冲击下发生脱扣。
物体打击事故地原因与措施
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与措施
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
1、在高空作业中,由于工具、零件等物体从高处掉落伤人;
2、运动物中反弹物体对人体造成的撞击;
3、起重吊装物品掉落伤人;
4、设备带病运转,各种碎片飞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5、设备运转中违章操作,器具部件飞出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按要求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进
入作业现场不得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2、在同一垂直面上下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安全隔离层或安全网,
并保证防砸措施有效。
高处作业上下传递物件时禁止抛掷,使用溜槽或起重机械运送时,下方操作人员必须远离危险区域;
3、高处作业人员使用的工具或切剥下来的废料,必须放进工具袋或
采取防坠落措施,严禁到处乱放,以防掉下砸人或崩起伤人;
4、高处作业临时使用的材料必须放置整齐稳固,且放置位置安全可
靠,所有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5、作业现场临边、临空及所有可能导致物件堕落的洞口都采取防护
措施;
6、起吊重物时,所采用的索具、索绳等应符合安全规范的技术要求,不得提升悬挂不稳的重物,起吊零散物料或异形构件时必须用容器集
装或钢丝绳捆绑牢固,确认无误后方可指挥起升,防止物料散落伤人;
7、加强设备点巡检工作,及时消除设备故障,以防器具部件飞出伤人。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经过201×年×月×日,××分厂利用计划检修之机安排分厂浸金工段操作二班(当日零点班加班)人员更换胶带机滤布。
13时50分在拆除胶带机滤布时,当班班长薛某某协同姬某某、王某某、顾某某等7人抬升胶带机机尾压辊,将压辊违规放置在压辊卡槽顶端外沿,由于压辊轴东侧塑料卡垫破裂导致机尾压辊滑脱,姬某某因躲避不及砸中右脚,造成右足跖趾多发性骨折的安全事故。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一)、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1、当班班长薛某某、操作工姬某某、王某某、顾某某等7人违反操作规程,违章蛮干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分厂编制检修安全防范措施时未涵盖浸金工段检修项目和安全防范措施,临时增加检修项目后未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1、作业前对安全隐患和危险源辨识不到位,作业人员之间未能实施有效沟通,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2、检修时浸金工段人员安排不合理,零点班职工连续工作时间过长致使操作人员思想不集中,是造成事故的又一原因。
(三)、事故的性质经事故调查认定,该起事故为违反操作规程、违章蛮干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
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1、分厂立即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通报本次事故案例和防范措施,要求在×月×日前将活动开展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安环科。
2、各分厂要结合安全标准化要求,依据生产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关键、重点作业岗位、过程安全操作规程,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3、各分厂要引以为戒,立即组织本单位全体人员进行一次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活动,并将隐患排查情况在×月×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安环科。
案例二、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经过201×年×月×日10时30分,×分厂浸金工段依据生产需要,组织维修工张某某、贾某某、彭某某3人对膜过滤器进液管道进行疏通维修。
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
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典型事故案例汇编物体打击事故案例“3·6”物体打击事故2005年3月6日18时30分左右,某公司第七建设公司派到苏丹从事“喀土穆炼厂扩建工程12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施工的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吊横梁时,发生横梁滑脱事故,造成1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喀土穆炼厂扩建工程12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施工项目部是某工程公司第七建设公司派到苏丹承担国外工程苏丹喀土穆炼厂项目的一个分项目部。
2003年进点,承担的工程共分为管带区、泵区、罐区及框架区、塔区、加氢炉反应区和压缩机区6个区域。
安全生产工作一直很平稳,所承建的工程项目始终受到业主及社会的信任和认可。
2005年3月6日下午18时30分左右,在喀土穆炼厂扩建工程12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施工现场,铆工郝某在2米高的马凳北侧,面向东、背朝西,正在组对F-72101方型反应进料加热炉东北角长2.5米、标高2.35米南北向放置的一根横梁。
此时,起重班负责人崔某在加热炉东侧地面指挥位于加热炉南侧的50吨吊车作业,吊起另一根长3.2米、重约87公斤的横梁,吊物从加热炉上方9米高处向下降落,准备朝东西向平放在郝某正在组对的横梁与西侧南北向横梁的中间。
当被吊装的横梁降至距地面7m左右时,拴在横梁上的溜绳突然松扣脱落,致使仅用钢丝绳吊住中间一个承重点的横梁发生晃动,横梁失去平衡,产生了倾斜,钢丝绳绳扣发生松动,横梁脱离钢丝绳绳扣斜着滑向地面。
急速下落的横梁东头重重地砸在郝某的背部,将郝某砸倒,郝某头朝东、面朝北侧躺在马凳平台上,身体蜷缩成一团。
在同一马凳南侧与郝某一同施工的梅某和闻讯赶来的邵某、高某、迟某等人,立刻将郝某抬下并用车送到距事发现场3公里左右的CPECC卫生所。
与此同时,炼厂救护车火速赶到CPECC卫生所参加抢救。
经连续抢救35分钟后,因伤势过重,于19时15分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6.53万元。
二、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吊装过程中,拴在横梁上的溜绳突然松扣脱落,致使横梁发生晃动,钢丝绳绳扣松动,横梁脱离钢丝绳绳扣斜着滑向地面,砸在郝某的背部。
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应急
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应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了提升。
然而,仍然会发生一些不幸的物体打击事故,为了预防和应对这些事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保障大家的安全。
一、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物体打击事故,指的是由于物体突然落下或飞来、或走路、跑动中遇到突发状况或操作不当、未能及时发现等原因导致的人员受伤以及公私财产损失等事件。
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为原因。
如开机械、操作失误、未处置好废旧物、安装维护不当、施工卫生不规范、驾驶人员不当等。
2.物体本身质量过大、重量不平衡、稳定性不良等。
3.天气不良、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
4.机械老化、材料老化等生产制造原因。
二、物体打击事故的应急处理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在突发状况下,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步骤以进行救援:1.第一时间报警。
电话报警时一定要说清楚事故地点,交通条件及有无救护物资等情况,以及伤者身体状况,在报告过程中如有条件要启动现场急救,以减轻伤者的痛苦。
2.首先将伤者从现场转移出来,寻求治疗。
如果现场救治不合适、不能维持现场秩序,应尽量把伤者运输到医院或指定的医疗机构。
3.进行现场清理。
如果有多份赃物需要处理,应先进行拍照、产假等措施,然后再清理赃物,以便留下证据。
三、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措施针对物体打击事故,我们应该要做好预防工作,保障大家的安全。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强化安全意识。
对于每一个有风险的操作,工作人员必须要都要进行相关培训,了解事故的发生风险和可以采取的措施,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注意自我审查。
2.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例如设置警示标志、区域隔离、动态监控等。
在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要加装钢管隔离柱、起伏地面、指示牌等警示物品,以引导工作流程,达到安全需要。
3.保养设备,提高质量。
对于生产性设备,要始终注意日常保养和定时检测,以保证设备的质量稳定和运行安全。
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物体打击事故原因分析
物体打击事故原因分析建筑施工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处作业,尤其是近些年来,高层建筑不断增加,施工的复杂性也不断增加,建筑施工的高处作业不仅造成大量的高处坠落事故,而且也容易造成物体打击事故,许多物体打击事故都是由于高处落物造成的。
物体打击不但能直接导致人身伤亡,而且还会对建筑物、构筑物、管线设备、设施等造成损害。
为了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国家制定并发布了不少法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也采取了积极的防范措施,这对于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还不能完全杜绝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物体打击事故仍然是危害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的危险因素之一。
从大量的物体打击事故来看,造成物体打击事故不断发生的的原因主要是:1.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这包括: 施工现场不按规定堆放材料、构件,放置机械设备; 施工现场环境脏乱差,管理不善; 多支施工队伍同时交叉作业,作业时不安全; 有的施工现场临边洞口无防护或防护不严密; 有的作业人员无个人防护用品或个人防护用品不全、使用不正确等等。
2. 安全管理不到位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拆除或加以固定; 拆卸下的物体及余料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 钢模板、脚手架等拆除时,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员等。
规定虽然明确,但是在实际作业中存在违章现象,安全管理停留在表面,未能实际落实,因此而发生事故。
3. 机械设备不安全由于建筑施工主要是露天作业,长期的风吹雨打,造成机械设备的不安全,如有的起重机械制动失灵,钢丝绳、销轴、吊钩断裂,连接松脱,滑轮破损、出轨等,有的起吊物体时绑扎不牢、外溢; 有的采用的索具、索绳不符合安全规范的技术要求;从而埋下不安全隐患。
4. 施工人员违章操作或者误操作这是造成物体打击事故的重要因素。
由于安全教育不够,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使施工人员在作业中由于人为操作不慎,致使零部件、工具、材料从高处坠落伤人,或者由于违章操作向下抛扔物件伤人。
物体打击事故的对策及措施
防护设施完善
安装防护网和安全网
在建筑物的高空作业区域,应安装符合规范的防护网和安全网,以防止物体坠 落伤人。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护设施
应定期对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如发现损坏或失效的防 护设施,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人员操作规范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从事高空作业的员工应佩戴个人防护 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 ,以降低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风险。
遵守操作规程
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员工应严格遵守 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抛掷物品,同时 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因风力等 原因造成物体坠落。
04
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制定
明确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和依据,结合实际情况进 行全面分析,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确定应急响应等级和启动条件,根据事故严重程度 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物体打击事故的对策及措施
汇报人:
2023-12-08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物体打击事故原因分析 • 物体打击事故预防措施 • 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处理 • 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为了减少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背景
物体打击事故是施工现场常见的 事故之一,往往由于操作不当、 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
物体打击事故概述
定义
物体打击事故是指人体与运动着的物体相撞,或因 抛射、飞溅的物体伤及人体的事故。
类型
包括高空坠物、抛物伤人、运动物体打击、静止物 体倒塌等。
原因
主要原因包括作业环境不良、操作不当、管理不善 等。
02
物体打击常见原因分析法
物体打击常见原因分析法物体打击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形、破坏或损坏的过程。
物体打击有许多常见的原因,以下是对常见原因进行分析的方法。
首先,想要分析物体打击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外力的来源入手。
外力可以来源于人类活动、自然力及其他因素。
人类活动是物体打击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人们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工具或设备时,不小心将物体击中,造成物体打击的发生。
此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倒车时挂碰到障碍物,也会导致物体打击的发生。
自然力也是物体打击的常见原因之一。
比如,飓风、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飞来的石块或树枝,都会对物体造成打击。
此外,还有一些无法预测的因素也可能导致物体打击的发生,比如突发的战争冲突等。
其次,从物体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也是分析物体打击的常见原因的一种方法。
物体的材质、结构和质量都会影响它抵御外力的能力。
材质较脆弱的物体容易受到打击后发生变形、破裂或损坏,而材质较坚固的物体则能更好地抵御外力。
此外,物体的结构也会影响其承受外力的能力。
例如,某些结构设计不合理的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较容易受到打击。
同时,物体的质量也是其抵御外力的重要因素。
质量较大的物体往往能更好地抵御外力,降低发生打击的可能性。
另外,从环境因素入手也可以进行物体打击的原因分析。
环境因素可以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
某些物体在极端温度下会变得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打击。
湿度也会影响物体的抵御外力的能力,比如,水分渗入建筑物中会导致其结构变弱,更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
此外,光照也会对物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比如,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某些物体的材质会受到损伤,从而增加受击的风险。
最后,从人为因素进行分析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人为因素包括设计、制造、维护和操作等方面。
设计阶段不合理的设计可能导致物体在使用过程中易受打击,比如,坚固度不足的建筑结构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打击。
制造过程中的疏忽或缺陷也可能导致某些物体易受打击。
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擅进红白带禁区 正中落物尝苦果
•
(1) 必须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纪律和 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 自觉性,在施工中做到“四不伤害”(不伤 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 他人不受伤害),杜绝冒险作业,违章操作; (2) 加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建立 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危险作业区域必须指定 专人严格管理,对违章行为严肃处理; (3) 强化对外包工程队的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和督促检查,并指派专人对口负责, 落实安全责任制。
• 4、合理组织交叉作业,采 取防护措施 (1)拆除脚手架与模板 时,下方禁止有其它操作人 员。 (2)拆下的模板,脚手架等 部件,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 大于1m,堆放高度不超过1m, 楼梯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 缘等处,严禁堆放物件。
三、主要预防措施
• 5、安全通道口、安全防护棚 搭设双层防护,符合安全规 范要求 (1)在施工程建筑物的出入 口设置安全通道,长度3m,宽 3m,高3m,棚用钢脚手管搭 设,棚顶用5cm厚的木板铺满 铺 实,棚体支架要稳固,棚体两侧 边要设两道防护栏杆。 (2) 暂不通行的楼梯口,要 临时封闭,封闭应牢固,严密。
三、主要预防措施
三、主要预防措施
• 3、搭设外脚手架、爬 架、吊蓝架、挑架等架子 前,必须编制单项施工组 织设计(方案)报有关部 门审查,经技术负责人批 准后,要详细向参加作业 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架子搭设完成以后必须有 公司安全科参加验收或分 段验收合格方准使用,架 子工必须持证上岗。
物体打击事故分析
3. 塔吊司机,信号工安全意识薄弱,在明知超高限位失灵的情
况下继续吊装作业。
三、事故的预防对策
1. 严格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保证各项安全装置
灵敏有效;
2. 加强对使用状况记录、安全保护装置检测记录及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3. 加大对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力度,以及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
事故类型
物体打击
一、事故案列
某工程塔吊司机吊运钢筋,由于塔吊超高限位器失去作用,当起
重臂运行至六层时,起重臂发生冲顶,起重臂和平衡臂突然折断。吊臂及所吊钢筋全部跌落至六层顶板,造成 3 人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 塔吊超高限位器失去作用时,未及时检修;
2. 安全管理失控,对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
物体打击案例分析
物体打击案例分析一事故概况:2002年1月20日下午,上海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分包的某汽修车间工程,钢结构屋架地面拼装基本结束。
14时20分左右,专业吊装负责人曹某,酒后来到车间西北侧东西向并排停放的三榀长21米、高0.9米,自重约1.5吨的钢屋架前,弯腰蹲下在最南边的一榀屋架下查看拼装质量,当发现北边第三榀屋架略向北倾斜,即指挥两名工人用钢管撬平并加固。
由于两工人使力不均,使得那榀屋架反过来向南倾倒,导致三榀屋架连锁一起向南倒下。
当时,曹某还蹲在构件下,没来得及反应,整个身子就被压在了构件下,待现场人员翻开三榀屋架,曹某已七孔出血,经医护人员现场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屋架固定不符合要求,南边只用三根4.5公分短钢管作为支撑支在松软的地面上,而且三榀屋架并排放在一起;曹某指挥站立位置不当;工人撬动时用力不均,导致屋架倾倒,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钢构件固定不规范,曹某指挥站立位置不当,工人撬动时用力不均,导致屋架倾倒,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间接原因(1)死者曹某酒后指挥,为事故发生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2)土建施工单位工程项目部在未完备吊装分包合同的情况下,盲目同意吊装队进场施工,违反施工程序。
(3)施工前无书面安全技术交底,违反操作程序。
(4)施工场地未经硬地化处理,给构件固定支撑带来松动余地。
(5)没有切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6)施工人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差。
三事故处理结果:1.本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6.8万元。
2.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根据事故调查小组的意见,对本次事故负有一定责任者进行了相应的处理:(1)公司法人严某,对项目部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不严,对本次事故负有领导责任,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并给予罚款的处分。
(2)现场项目经理朱某,未完备吊装分包合同的情况下,盲目同意吊装队进场施工,对专业分包单位安全技术交底、操作规程交底不够,对本次事故负有主要责任,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警告和罚款的处分。
物体打击伤亡事故的分析
物体打击伤亡事故的分析2003年5月27日4时50分左右,山东某化工企业在停产大检修过程中,因工人操作不当发生高空管子坠落事故,1人被砸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事故经过2003年5月27日4时50分左右,山东某化工厂停产大检修,重碱车间在给一处位于距地面4m多高的管道加盲板的过程中,由于管内结疤,民工刘某和于某虽然松开螺帽,但盲板仍插不进去。
于是,刘某就用撬杆撬,于某在法兰口用楔子撑。
此时,法兰之间仅有4个螺栓,这4个螺栓当中,其中1个仅有2扣带在螺帽上,其余3个螺栓仅有1扣带在螺帽上。
在这种情况下,于某的楔子掉下去1个,另一职工郭某叫地面待命(现场服务)的孙某去捡掉下来的楔子,孙某过去捡楔子时,刘某仍用力敲法兰,致使4个仅有1~2扣的螺帽脱开,法兰移出,使U型管下部的塑料管断开,继而带有几个弯头和短管(铸铁)的组合管坠落,坠落后的组合管反弹砸伤捡楔子的孙某,孙某送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1. 车间领导违章指挥经调查,该车间安排了正式职工和几名民工共同进行抽加盲板的作业。
而在距地面4m多高处抽加盲板是一项集工艺、机械、起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民工的本职工作是进行清塔,不是技术工人,不具备从事技术工作的能力。
领导安排民工进行这项工作属违章指挥,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 作业工人麻痹大意,违反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中明确规定:抽加盲板工作要有专人负责,根据设备、管道内的介质、压力、温度以及现场条件,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办好安全检修证,向参与工作的成员详细交代检修任务和安全措施;对所要拆落的管道,如距支架较远、悬臂太长有可能断裂的,应将管道的两端吊稳或加临时支架。
而该检修项目没有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没有监护人,而且是对距地面4m多高处的U型管道(一段为塑料;另一段为铸铁,直径为35cm,重量为500kg的管子)加盲板,作为一段塑料、另一段铸铁的U形管,由于材质不同,当铸铁管一端的螺丝松动(卸螺丝,加盲板)时,U型管失去平衡,塑料材质一端的作用力增大,因而有断落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6503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物体打击事故原因分析详
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物体打击事故原因分析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建筑施工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处作业,尤其是近些年来,高层建筑不断增加,施工的复杂性也不断增加,建筑施工的高处作业不仅造成大量的高处坠落事故,而且也容易造成物体打击事故,许多物体打击事故都是由于高处落物造成的。
物体打击不但能直接导致人身伤亡,而且还会对建筑物、构筑物、管线设备、设施等造成损害。
为了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国家制定并发布了不少法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也采取了积极的防范措施,这对于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还不能完全杜绝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物体打击事故仍然是危害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的危险因素之一。
从大量的物体打击事故来看,造成物体打击事故不断发生的的原因主要是:
1.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这包括: 施工现场不按规定堆放材料、构件,放置机械设备; 施工现场环境脏乱差,管理不善; 多支施工队伍同时交叉作业,作业时不安全; 有的施工现场临边洞口无防护或防护不严密; 有的作业人员无个人防护用品或个人防护用品不全、使用不正确等等。
2. 安全管理不到位
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拆除或加以固定; 拆卸下的物体及余料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 钢模板、脚手架等拆除时,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员等。
规定虽然明确,但是在实际作业中
存在违章现象,安全管理停留在表面,未能实际落实,因此而发生事故。
3. 机械设备不安全
由于建筑施工主要是露天作业,长期的风吹雨打,造成机械设备的不安全,如有的起重机械制动失灵,钢丝绳、销轴、吊钩断裂,连接松脱,滑轮破损、出轨等,有的起吊物体时绑扎不牢、外溢; 有的采用的索具、索绳不符合安全规范的技术要求;从而埋下不安全隐患。
4. 施工人员违章操作或者误操作
这是造成物体打击事故的重要因素。
由于安全教育不够,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使施工人员在作业中由于人为操作不慎,致使零部件、工具、材料从高处坠落伤人,或者由于违章操作向下抛扔物件伤人。
值得注意的是,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尤其容易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以至于这类事故在技术措施的防范上较弱。
物体打击事故的起源,一般又多是机械设备故障、施工人员违章操作引起的,需要综合治理,在事故防范上有一定的难度。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