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考文言文《史记》专题 原卷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南越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南越列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2b8ca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8.png)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南越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
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
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
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
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
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
岁余,高后崩,即罢兵。
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越,役属焉,东西万余里。
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及孝文帝元年初镇抚天下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喻盛德焉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奏祀召其从昆弟,尊官厚赐宠之。
乃召陆贾以为太中大夫,往使,因让佗自立为帝,曾无一介之使报者。
陆贾至南越,王甚恐,乃顿首谢,愿长为藩臣,奉贡职。
陆贾还报,孝文帝大说。
遂至孝景时,称臣,使人朝请。
(《史记·南越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孝文帝元年/初镇抚天下/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喻盛德焉/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奉祀B.及孝文帝元年/初镇抚天下/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喻盛德焉/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奉祀C.及孝文帝元年初/镇抚天下/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喻盛德焉/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奉祀D.及孝文帝元年初/镇抚天下/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喻盛德焉/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奉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氏,常称“姓氏”,但有些古籍中“姓”“氏”是两个概念,“氏”指姓的分支,本文指后者。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译文翻译_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译文翻译_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1eef832f60ddccda38a0f5.png)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译文翻译_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译文翻译_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文言文阅读题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人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高考语文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史记》
![高考语文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史记》](https://img.taocdn.com/s3/m/645b6f6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7.png)
项王见A人B恭敬C慈爱D言语E呕呕F人有疾病G涕泣H分食饮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指趁机,其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句中的“因”字在意义和用法上均不同。
B.恨,指遗憾、后悔,其与《鹊桥仙·纤云弄巧》中“飞星传恨”一句中的“恨”字词义不同。
C.三秦,项羽灭秦后,以关中之地分封秦三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因以称三王或其所辖地。
D.子房,是张良的字,“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名字,“名”“字”在意思上并无关联。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任命仪式结束,与汉王谦让之后,韩信便简明扼要地给汉王分析了当下的形势,极大地增强了汉王信心。
B.韩信一方面向汉王极力肯定项羽勇敢、强悍、仁厚,一方面又明确指出项羽只是施与小恩小惠,难得人心。
C.汉王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评价,折射出其知人善任而又驾驭有方,展现了他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
D.“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此乃楚败汉胜一个原因的总结,也隐含汉王自负其胆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2)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
5.李华在《鸿门宴》研读中提出“正方:刘邦在鸿门宴上全身而退取决于一文一武两个助手”的辩题,请你以反方辩手的身份,结合两则材料与课文《鸿门宴》,简要陈述批驳正方观点的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
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A.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B.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C.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D.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封建制度的爵位,春秋战国时期有五等封爵,爵位由高到低依次是:王、侯、伯、子、男。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史记李斯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史记李斯列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dfe3c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1.png)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李斯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
齐人淳于越进谏曰:“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
”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
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
曰:“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同文书。
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
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
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
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
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
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
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
余子莫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
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
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辄从辒辌车中可诸奏事。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划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B.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C.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D.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郑世家》(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郑世家》(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3194f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0.png)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郑世家》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七年,郑与晋盟鄢陵。
八年,楚庄王以郑与晋盟,来伐,围郑三月;郑以城降楚。
楚王入自皇门,郑襄公肉袒擎羊以迎,曰:“孤不能事边邑,使君王怀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
敢不惟命是听?君王迁之江南,及以赐诸侯,亦惟命是听。
若君王不忘厉、室王,桓、武公,哀不忍绝其社稷,锡不毛之地,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然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惟命是听。
”庄王为却三十里而后舍。
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劳矣。
今得国舍之,何如?”庄王曰:“所为伐,伐不服也。
今已服,尚何求乎?”卒去。
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庄王闻,还击晋。
郑反助楚,大破晋军于河上。
十年,晋来伐郑,以其反晋而亲楚也。
十一年,楚庄王伐宋,宋告急于晋。
晋景公欲发兵救宋,伯宗谏晋君曰:“天方开楚,未可伐也。
”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诓楚,令宋毋降。
过郑,郑与楚亲,乃执解扬而献楚。
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乃许。
于是楚登解扬楼车,令呼宋。
遂负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兵今至矣!”楚庄王大怒,将杀之。
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
受吾君命以出,有死无陨。
”庄王曰:“若之许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扬曰:“所以许王,欲以成吾君命也。
”将死,顾谓楚军曰:“为人臣无忘尽忠得死者!”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于是赦解扬使归。
晋爵之为上卿。
(取材于《史记·郑世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B.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C.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己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33999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5.png)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扁鹊者,勃海郡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敬诺。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
扁鹊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为医或在齐,或在赵。
在赵者名扁鹊。
其后扁鹊过虢。
虢太子..死,扁鹊问中庶子曰:“太子何病?”中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
”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
”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
”“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
虢君出见扁鹊于中阙,曰:“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
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
”言未卒,悲不能自止。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
有间,太子苏。
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
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
”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
”桓侯不应。
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
桓侯使人问其故。
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后五日,桓侯遂死。
扁鹊名闻天下。
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0ba1f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2.png)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轲,邹人也。
受业..子思之门人。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淳于髡,齐人也。
博闻强记,学无所主。
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
客有见髡于梁惠王,患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
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
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
髡曰:“固也,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
”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
”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
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
于是送以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
终身不仕..。
荀卿,赵人。
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
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
齐人或馋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
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
荀卿嫉浊世之政,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因葬兰陵。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业..子思之门人受业:跟随老师学习 B .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迂远:不切合实际 C .独坐而再见..之再见:又一次接见他 D .终身不仕..不仕:不做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B .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C .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D .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子的学说当时没有因君采纳实行,不是孟子的学说不好,是因为当时的诸侯争霸,不重视武力就会被吞并,也就是说,没有条件实行。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c592e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8.png)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时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2024届高考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史记》《论语》(含解析)
![2024届高考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史记》《论语》(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38dbb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8.png)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史记》+《论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选自《论语》,有删改)材料二: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
”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
”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
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后虽百世A可知也B以一文C一质D周监E二代F郁郁G乎H文哉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有道而正焉”与“焉能治之”(《兼爱》)两句的“焉”含义不同。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儒林列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儒林列传》](https://img.taocdn.com/s3/m/35bec51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5.png)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儒林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淄川国薛县人也,字季.。
家贫。
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
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
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
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
二岁中,至左内史。
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
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
”上问弘。
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上然弘言。
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
”上问弘。
弘谢曰:“有之。
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
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
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
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士亦以此贤之。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B.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C.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D.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指兄弟排行中最小的或一个朝代、季节的末期等。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db132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8.png)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栾布者,梁人也。
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
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
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
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
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
吏捕布以闻。
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
趣烹之。
”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
”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
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
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
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
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
”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
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
”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
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
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
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
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B.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C.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D.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剖符,帝王在建国之后,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一般用铜或竹、木制成。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甘茂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甘茂列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b7a96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8.png)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甘茂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甘茂者,下蔡人也。
事下蔡史举先生,学百家之术。
因张仪、樗里子而求见秦惠王。
王见而说之,使将,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
惠王卒,武王立。
蜀侯辉、相壮反,秦使甘茂定蜀。
还,而以甘茂为左丞相,以樗里子为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
”甘茂曰:“请之魏,约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
”武王许之。
甘茂至,谓向寿曰:“子归,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
事成,尽以为子功。
”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
甘茂至,王问其故。
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
今臣,羁旅之臣也。
樗里子、公孙奭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
”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
”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
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
武王召甘茂,欲罢兵。
甘茂曰:“息壤在彼。
”王曰:“有之。
”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
斩首六万,遂拔宜阳。
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
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
其弟立,为昭王。
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
向寿、公孙奭争之,不能得。
向寿、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
茂惧,辍伐魏蒲阪,亡去。
樗里子与魏讲,罢兵。
甘茂之亡秦奔齐,齐使甘茂于楚,楚怀王新与秦合婚而欢。
而秦闻甘茂在楚,使人谓楚王曰:“愿送甘茂于秦。
”楚王问于范蜎曰:“寡人欲置相于秦,孰可?”对曰:“臣不足以识之。
”楚王曰:“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对曰:“不可。
茂诚贤者也,然不可相于秦。
夫秦之有贤相,非楚国之利也。
且王前尝用召滑于越,而内行章义之难,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
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国乱而楚治也。
今王知用诸越而忘用诸秦,臣以王为钜过矣。
”于是使使请秦相向寿于秦。
秦卒相向寿。
而甘茂竟不得复入秦,卒于魏。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B.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C.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D.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孟尝君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孟尝君列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810e1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60.png)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孟尝君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
齐王惑於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
冯驩曰:“借臣车一乘,可以入秦者,必令君重於国而奉邑益广,可乎?”孟尝君乃约车币而遣之。
冯驩乃西说秦王曰:“天下之游士冯轼结靷西入秦者,无不欲强秦而弱齐;冯轼结靷东入齐者,无不欲强齐而弱秦。
此雄雌之国也,势不两立为雄,雄者得天下矣。
”秦王跽而问之曰:“何以使秦无为雌而可?”冯驩曰:“使齐重於天下者,孟尝君也。
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岂直为雄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如有齐觉悟复用孟尝君则雌雄之所在未可知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秦为雄而齐为雌,雌则临淄、即墨危矣。
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而益与之邑以谢之?孟尝君必喜而受之。
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齐王曰:“善。
”乃使人至境候秦使。
秦使车适入齐境,使还驰告之,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秦之使者闻孟尝君复相齐,还车而去矣。
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馀人。
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冯驩结辔下拜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君独不见夫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
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
愿君遇客如故。
”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
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如有齐觉/悟复用孟尝君则雌雄之所/在未可知也。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f815f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2.png)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贾者,楚人也。
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人名)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
陆生(陆贾)至,尉他魋结①箕倨见陆生。
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殊失礼义。
”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
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
有五男,乃出所使越得橐中珠,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
陆生常安车驷马,从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汝约:过汝,汝给吾人马酒食,十日而更。
”陆生竟以寿终。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注①魋结:形如椎的发髻,形容傲慢而不讲礼节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嬴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B .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嬴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C .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嬴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D .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嬴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多用来泛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因居于天下之中而称之为“中国”,与“四夷”相对。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251fc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2.png)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臣(主父偃)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
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
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
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
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运粮以行,重不及事。
得其地,不足以为利;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
胜必弃之,非民父母。
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长计也。
”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却地千里,以河为境。
地固泽卤,不生五谷。
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
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
是岂人众之不足,兵革之不备哉?其势不可也。
又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腫、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
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盖天下始叛也。
故兵法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
”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业,天性固然。
上及虞夏殷周,固不程督,禽兽畜之,不比为人。
夫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恐,百姓所疾苦也。
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
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
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
故《周书》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
”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B.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C.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D.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前例、旧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史记》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
赵亡,徙居温。
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
高祖与语,爱其恭敬。
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
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
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
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
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
于是景帝日:“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
”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
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
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
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
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僮仆诉诉如也,唯谨。
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
其执丧,哀戚甚悼。
子孙遵教,亦如之。
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
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万石君徙居陵。
里。
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
万石君闻之,不食。
庆恐,肉袒请罪,不许。
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日:“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
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B.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C.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D.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石,汉官秩的最高级,凡一门有五人当二千石的官,就可以称为“万石”。
B.美人,是妃嫔封号。
西汉置,视秩二千石。
东汉亦置,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
C.朝服,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为人臣子唯有在上朝觐见君主时才能穿着。
D.文学,察举科目名,在汉朝指儒家经学文章,是特举特科,本文用以指儒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奋侍奉高祖,因恭谨而家荣职升。
其父是赵人,石奋十五岁做小官,因恭谨得高祖喜爱,高祖便召其姐姐为美人,文帝时,靠累计功劳升到太中大夫。
B.石家尊宠,景帝称奋为万石君。
文帝时,石奋被推为太子太傅,景帝时位居九卿,因过于恭敬被调做诸侯丞相;他有四子,孝顺谨慎,皆为高官。
C.石奋告老还家,以孝谨诲子孙。
景帝末年,他辞官返乡养老,享上大夫待遇。
他笃行恭谨,人朝恭敬皇帝,在家身教子孙,石家以孝谨闻名远近。
D.太后授官建、庆,庆醉归受责。
石家重视躬行,皇太后便让石建做郎中令、石庆做内史。
石庆得意忘形而醉,归家时在里门未下车,被石奋责备罢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
(2)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
游说...须贾。
..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
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
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
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
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
”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
魏齐醉,曰:“可矣。
”范雎得出。
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
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
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
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
其人有仇,不敢昼见。
”王稽曰:“夜与俱来。
”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
语未究,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
”与私约而去。
王稽辞魏去,过载范雎入秦。
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
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
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
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
”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
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
”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
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
须贾怪之。
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
”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
”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
”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行,因门下人谢罪。
范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摘编自《史记·范雎列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说,是指某人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并希望被采纳、实施,并且借此谋得利益。
B.中大夫,古代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C.谒者,即官名,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可见王稽和秦昭王的关系。
D.微行,专指古代君主或帝王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从而看到更多的社会真相。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雎出身贫寒,官至相国。
年轻时,想凭借才学,建功立业,无奈家庭贫寒,长时间找不到晋升的机会,但最终他官至秦国宰相。
B.范雎隐忍受辱,胸有大志。
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遭受板子、荆条抽打,又被扔进茅厕,受尽屈辱,但是他心中存希望信未来。
C.范雎隐藏自己,给人机会。
须贾不问青红皂白,认定范雎是告密者,致使范雎差点丢了性命,但是他再次面对须贾时却给其以机会。
D.范雎逆转人生,恩人相助。
在范雎的生命长河里,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守者”、同乡郑安平、秦国谒者王稽都是改变其命运的人。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
(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行,因门下人谢罪。
登高博见,它石攻玉。
时文速递,转发共享。
本次上传的材料或不是您需要的。
君如需问渠系列阅读材料w o r d文档,或高考各个专题课件及配套w o r d练习题,可加微信l n c y m s拉入“问渠群”获取,纯公益分享。
科学备考,筑梦未来。
疫情将过,愿山河无恙,人间永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恬大父蒙鸯,自齐事秦昭王。
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
始皇七年,卒。
鸯子曰武,武子曰恬。
罗皐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
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号为内史。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见邳,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居上郡。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成,秘之,群臣莫知。
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
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
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
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
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
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恬,求其罪过,举劾之。
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
”胡亥不听。
而遣御史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恬曰:“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
”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
起临汰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乃呑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B.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C.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D.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始皇是秦王嬴政的尊号,他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取消了“谥号”传统。
B.拜指授予官职,类似的还有“除”“授”,“拔”“擢”“迁”“陟”则可表示升迁官职。
C.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民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对北戎和西狄的合称。
D.崩是对古代帝王之死的讳称,太后与王后之死也可称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可称薨。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恬出身武将世家,战功显赫。
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战功卓著,他虽因家族得官,却不同于普通的纨络子弟,而是取得了超越祖辈的功勋。
B.蒙恬忠贞不渝,尽心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