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研究

合集下载

网络语言学研究

网络语言学研究

网络语言学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交流的核心场所之一。

而其中,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不断涌现并深入人心。

对于这种语言形式的研究,网络语言学便应运而生。

网络语言学主要研究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表现形式等,并借助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剖析这种全新的语言形式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其在人类交流中的价值。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与传统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有很大不同。

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高速传输、大范围传播、个性化表达等特点。

与此同时,网络语言依靠网络平台传递的信息也具有一定的匿名性和实时性,因此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

网络语言在语言形式上极具多样性,其中包括文字、表情、音频、视频等形式的表达。

这种表达方式更加能够直戳人心,且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在网络传播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网络语言的研究意义从人类交流的角度看,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技术的的普及使得传统口头和书面交流的限制得到了很大的缓和。

网络语言作为这种新媒体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对人们的交流方式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影响。

网络语言不仅扩展了现代人的语言功能和语言习惯,也促进了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变革。

在研究语言交流的过程中,网络语言学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同时,网络语言研究也为跨领域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基础。

三、网络语言的应用领域网络语言的运用已经超越了语言学的范畴,涉及到文化、经济、心理学、生态学等众多领域。

在许多领域中,网络语言被广泛地应用于营销、推广、信息传递等方面。

例如,近年来流行的新潮语汇、内涵图、手绘图等元素,都在网络语言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教育、心理学、医疗等领域,网络语言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现在许多学校利用网络语言来传达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南,提升学生成效;心理医生则利用网络语言与患者沟通,在咨询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网络语言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网络语言研究

网络语言研究

网络语言研究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使用的特殊语言形式,包括各种表情符号、缩略词、网络用语等等。

网络语言在现代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中广泛应用,与传统的书面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影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

网络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简洁、方便和随意。

由于网络平台通常有字数限制和即时交流的要求,用户需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网络语言常常使用缩略词、表情符号和简化的语法结构。

同时,网络语言还具有创造性和个性化的特点,用户可以创造自己的网络用语和词汇,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网络语言对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的用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网络语言促进了信息的迅速传播和沟通的畅通无阻。

在网络上,用户可以快速地了解到最新的资讯和信息,并且可以与他人进行快速而方便的交流。

其次,网络语言为用户提供了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的平台。

通过使用特殊的表情符号和网络用语,用户可以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更多的情感和观点,也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

再者,网络语言丰富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

网络语言的创造性和多样性使得语言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了语言的乐趣和趣味性。

然而,网络语言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网络语言的简化和缩略会导致信息的不准确和歧义。

由于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简洁而直接,很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

其次,由于网络语言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不同的网络用语和词汇不断涌现,这使得一些人无法掌握和理解网络语言。

这种语言的分化会导致交流的困难和障碍。

最后,网络语言的使用也容易引发争议和不满。

人们对于是否使用网络语言以及使用的程度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网络语言破坏了正常的书面语言的正确性和规范性,有些人则认为网络语言是现代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必然产物,可以适当使用。

对于网络语言的正确使用,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注意尊重他人。

网络语言在快节奏的交流方式中容易被误解,因此要注意用词恰当,避免造成歧义和冲突。

网络语言的研究及其应用方面的探索

网络语言的研究及其应用方面的探索

网络语言的研究及其应用方面的探索1. 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而网络语言正是其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方式,其特点是快速、简洁、生动,深受广大网民喜爱。

然而,由于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不同,其语义模糊、表达不准确等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方面的探索,并分析其在各个领域中的优势和不足。

2.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2.1 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的特点是快速、简洁和生动。

网络语言以快速为主要特点,因为网络交流需要快速回复和快速理解,而且网络交流的主体大都是年轻人,他们喜欢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的交流方式。

简洁是网络语言的第二个主要特点,因为在网络上,信道是有限的,所以在表达意思时就必须减少冗余,并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最后,网络语言的生动就是指用一些情境色彩强、比喻生动、富有想象力的话语来表达。

2.2 网络语言的分类网络语言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网络新词、网络俚语、表情符号、缩略语等。

其中,网络新词是指新出现的词汇,如“带蓝V”、“橙色男孩”等;网络俚语是指网络上常见的词汇,如“沙发”、“楼下”等;表情符号是指网络上常见的表情符号,如“笑哭”、“脸红”等;缩略语是指网络上使用频率极高的缩写,如“lol”、“tb”等。

2.3 网络语言的应用研究网络语言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理解方面,另一个是情感分析方面。

在语言理解方面,研究者主要关注如何用计算机程序实现对网络语言的自动理解,以及如何将网络语言翻译成传统语言。

而在情感分析方面,研究者主要关注如何通过对网络语言的分析来识别用户的情感倾向,并为用户推荐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3. 网络语言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研究3.1 网络语言在社交网络中的应用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们愈加依赖这种交流方式。

然而,在社交网络中,网络语言的发布频率是很高的。

网络用语课题研究报告

网络用语课题研究报告

网络用语课题研究报告网络用语课题研究报告一. 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对人们的交流、学习、娱乐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用语的兴起和流行,包括网络缩写、网络短语、表情符号、网络流行语等。

网络用语因其简洁、快捷、生动的特点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欢迎和喜爱,已经成为现代人交流的常用工具。

本报告将对网络用语进行研究,探讨其产生背景、特点和影响。

二. 产生背景1. 互联网普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地使用电子邮件、MSN、QQ等网络工具进行交流。

网络用语的产生正是为了在网络交流中更加高效地传达信息。

2. 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成为有限资源。

网络用语的简洁性,能够在短时间内传达更多的信息,并且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3. 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等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网络用语的流行。

人们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使用网络用语来表达思维、情感等,增加沟通的效率。

三. 特点和形式1. 简洁性网络用语以简化语言为特点,通过缩写、简化的词汇和句子来传达信息。

例如“BTW”代表“by the way”(顺便说一句),“LOL”代表“laugh out loud”(大笑)等。

2. 生动性网络用语通过表情符号、网络短语等形式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例如“2333”代表大笑声,“emmm”表示犹豫的声音等。

3. 文化标签一些网络用语因为其特殊的用法和含义,成为了特定群体或文化的标签。

例如“梗”、“土味情话”等。

四. 影响1. 促进交流网络用语的简洁性和生动性使得信息在网络上的传递变得更加高效快捷,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 增强归属感网络用语具有特定的群体文化标签,使用相同的网络用语可以增强群体之间的归属感,促进社交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3.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随着网络用语的流行,一些网络用语逐渐走出网络世界,进入到现实生活中。

这使得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变得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

网络语言的现状与规范研究

网络语言的现状与规范研究

网络语言的现状与规范研究第一章:引言网络语言已经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存在。

它的出现给我们的社交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对语言的规范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流行已经使得一些句子简洁,表达直接,但是也给人带来了一些不便,比如难以理解、封闭群体话语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网络语言的现状,并判断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网络语言的历史和特点网络语言,从概念的时间点上,被认为其诞生于网络的早期。

它最早起源于网络社区中为方便交流、缩短时间的工具,其发展历程也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的普及息息相关。

网络语言的发展同样主要受到群体文化、娱乐、游戏等等方面的影响。

相较于传统语言,网络语言特色鲜明,首要表现在网络语言的表意性和拼写规则方面。

网络语言通常采用缩略语、文字输入法编辑、直接音译、发音相近字代替等形式快速表意;同时网络语言在拼写上则通常采用错别字、拼音错用、繁体字代替简体字、英语单词替代汉字甚至其他国家文字等形式表达。

第三章:网络语言的现状与使用网络语言不可避免地会在网络环境中被使用。

它的简洁、易懂、便利等特性使得网络语言广泛流行于现代社会的网络环境中,并获得了部分人群的广泛认可。

但是,网络语言的使用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容易被误解、容易产生歧义、需要共同所属共同体的认可等等。

网络语言不同于一般语言,这使得它更需要一些规范化的制度能够加强其在网络世界明确准确的传达。

第四章: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必要性对于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规范化可以促进对话的互通。

在网络语言世界中,一些列的新词汇的产生可能导致一些人不理解,这将对网络交流产生不利影响。

2、网络语言也与传统文化相关,规范化能够强化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有些民族文化有一些特定的语言使用和规范需要被遵守,规范化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们了解和遵守这些规范。

3、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可以更好地解决网络语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国际化、多语种、多习惯等等。

研究报告网络用语

研究报告网络用语

研究报告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是指在网络交流中产生的特定词汇和表达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用语已经成为人们在日常网络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研究报告旨在分析网络用语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社会和语言的影响。

首先,网络用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简洁、便捷和生动形象方面。

网络用语通常借助缩写、数字、英文单词和Emoji表情等形式来简化表达,并且具有较高的表达效率。

例如,“LOL”代表“大笑”,“666”表示称赞或赞同,“doge”是一种狗的英文用语,常用来形容搞笑或可爱的图片。

其次,网络用语的形成主要源于社交媒体和网络社区的发展。

随着微博、微信、QQ群等社交平台的普及,人们开始在网络
上频繁交流,为了更加便捷地表达情感和观点,网络用语应运而生。

此外,网络用语的形成还与网络社区的文化和特殊需要密切相关。

比如,某些网络社区为了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创造了一些专属的网络用语。

最后,网络用语对社会和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网络用语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得交流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其次,网络用语促进了网络社区的凝聚力,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文化和认同感。

再次,网络用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过度使用网络用语可能导致传统文字表达能力的退化,同时网络用语也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网络用语的形成和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密切
相关,具有简洁、便捷和生动形象的特点,对社会和语言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和利用网络用语的优点,同时也要注意在适当的场合恰当地使用网络用语,保持良好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网络语言使用规范研究

网络语言使用规范研究

网络语言使用规范研究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与传统的语言交流方式不同,网络语言往往存在一些规范问题。

本文将探讨网络语言使用规范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一、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在社交媒体、微博、论坛以及其他网络平台上,人们经常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

然而,网络语言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下:1.暴力色彩浓重在网络语言中,暴力、侮辱等粗鄙、恶劣的表达方式十分常见。

这些语言极易引发争吵、冲突,对网络破坏极大。

2.缺乏准确性网络语言往往存在语法错误、错别字等问题,导致表达意思的不准确。

这些问题会对信息的传递和理解产生障碍。

3.升级换代迅速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技术的迭代更新和使用习惯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语言也不断升级换代。

二、如何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为了解决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开始思考如何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1.注重语言文化素质应该注重培养人们的语言文化素质,以提高人们的网络语言意识和规范的使用习惯。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文字、影视等,来促进语言文化的传承。

2.加强教育和引导应该加强教育和引导,培养人们的网络文化意识、网络语言规范等好习惯。

可以将网络语言的规范引入教育内容中,如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语言学习、规范化教育等。

3.严格控制网络环境应该严格控制网络环境,尤其是在一些公共社交群中。

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来屏蔽相关低俗、暴力内容,以保护网络环境的良好和谐。

四、结语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规范、优化网络语言的使用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该注重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加强教育和引导,同时严格控制网络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网络语言的规范化使用水平。

网络流行语研究

网络流行语研究

网络流行语研究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文化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网络传播的特点紧密相连,成为了当今社会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以及社会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传播和使用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代表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和特定的社交平台上产生,并经过广泛传播扩散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地域性,在不同时间和地区都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诞生和流行。

由于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兴起紧密相连,因此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传播速度。

此外,网络流行语还常常借用和创造了大量的网络新词和网络黑话,使其更加具有特色和代表性,方便人们进行表达和交流。

三、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可以从社会、心理和语言等多个角度进行解析。

首先,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为社会中的信息流通提供了更便捷、快速的渠道,同时也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从而促成了网络流行语的形成。

此外,网络流行语还与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密切相关。

网络流行语通常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出特定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让人们在网络社交中迅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并产生共鸣。

最后,语言的可塑性也是网络流行语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们在网络交流中常常会创造、演化和调整词汇,使其更符合自己的表达需求。

四、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影响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流行现象,更是社会文化的表现和社会交流的特点。

首先,网络流行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带来了语言上的创新和多样性。

其次,网络流行语能够携带特定的情感、价值和态度,并通过传播流行起到调侃、娱乐、讽刺等多种效果。

最后,网络流行语还成为了一种社会认同和身份标识的表现,通过参与其中,人们能够感受到网络社交带来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一、探究主题: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二、活动内容在当今世界,网络和计算机发展迅速,网络交流深入人心,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些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的语言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网络语言作为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的出现是年轻人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结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并在一定人群中得到了公认。

对于4000多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如果这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网络语言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并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管理提出建议。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是指网络语言是指网民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创造并广泛使用的词语。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些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的语言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网络语言作为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的出现是年轻人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结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并在一定人群中得到了公认。

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在虚拟世界中流通,而后者则在现实生活里使用;前者是惟一的交际手段,而后者只是交际手段之一。

(二)网络语言的好处1.词语富于创新。

网络语言的使用者以青少年为主,他们充满活力,求新、求奇。

在网络语言中可以找到最流行的词句,因此网络语言中的词汇比传统语言词汇更富有创新性,更能体现出青春活力的气息。

比如,古汉字囧,其中“八”代表眉眼,“口”代表最。

原义:光明。

网义: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等。

看到字形便可以大体领悟出网义。

再如:槑,基本字义:同“梅”,《康熙字典》有所记载。

“槑”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古语字词被网友们这样一一“翻新”,使得网络语言不但生动形象也更具幽默性了。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演变研究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演变研究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演变研究一、引言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部分,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社交网络、在线游戏,还是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都离不开网络语言的使用。

网络语言是指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新兴语言形式,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语言规律,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1. 简明、口语化网络语言的使用环境多是在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中,因此它更加注重语言的简单直接,在表达方式上更偏向于口语化,没有过多的修辞。

2. 图文并茂网络语言是一种视觉的语言体系,它不同于传统的文字排版方式,结合了图片、表情和符号等多种元素,通过视觉效果传达信息。

3. 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网络语言借助于互联网信息,不断创造新的词汇术语,形成独特的网络语境,这些新词语往往与流行文化、网络社交和时事政治紧密相关。

4. 自造语言盛行网络语言通过修改字母大小写、音译、语音识别、借音造新词等方式,对语言习惯进行突破和创新,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网络俚语和口号口令。

三、网络语言的演变1. 出现阶段从建立最初的互联网开始,网络语言也随之产生,如新闻组、BBS论坛等都已经存在各自的网络口令和网络语境。

2. 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也得到了快速的演进。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更加广泛普及,其影响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中。

3. 现代集成随着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语言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集成,通过这些平台的传播,网络语言不断向世界传播,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四、网络语言的应用领域1. 社交网络社交网络是网络语言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人们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交流,表达情感,以及分享生活和文化。

2. 在线游戏在线游戏是网络语言的另一个主要应用领域。

在游戏中往往需要通过网络语言与队友协作、交流,以及在游戏平台上交流和互动。

3.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作为网络语言最早的应用之一,在商业和个人的通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语言研究的开题报告

网络语言研究的开题报告

网络语言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语言具有语言形式新颖、表现力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然而,网络语言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与变通性,而且存在着许多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传统语言学界所未曾涉及的领域,因此网络语言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应用范围和影响因素,从研究中总结出网络语言的规律和特点,以期从理论上解释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实证研究等方法,探讨以下研究内容:1.网络语言的定义及其特点;2.网络语言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3.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及其实用性;4.网络语言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语言传播的影响;5.网络语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四、预期成果及应用前景本研究的主要预期成果包括:对网络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网络语言的演变和规律,总结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实用性,探究网络语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为网络语言的使用和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并促进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同时,将对网络应用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对网络交流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五、研究流程及时间安排研究流程:1.文献调查;2.实证研究;3.数据收集和整理;4.结论总结和撰写论文;5.答辩。

时间安排:第一阶段:2021年11月-2022年1月,文献调查和实证研究;第二阶段:2022年2月-2022年4月,数据收集和整理;第三阶段:2022年5月-2022年7月,结论总结和论文撰写;第四阶段:2022年8月-2022年9月,答辩。

六、预算本研究所需资金预算如下:1.研究用品费:3000元;2.差旅费:5000元;3.调查费用:2000元;4.个人提供的费用:5000元。

合计:15000元。

七、研究人员简介本研究由xxx学院的xxx教授担任主要研究人员,由xxx,xxx,xxx 等学生协助完成研究任务。

研究网络用语的研究报告

研究网络用语的研究报告

研究网络用语的研究报告
网络用语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使用的特定词汇、表达方式和缩写等,它是互联网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简洁、便捷和隐晦的特点。

本文对网络用语进行了研究,并就其使用、影响以及应用等方面做出了分析。

首先,网络用语的使用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

在互联网上,人们常常使用各类缩写、俚语和表情符号等来代替一些长篇大论的表达,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空间,而且可以更好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

此外,网络用语还可以加强沟通效果,让信息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其次,网络用语的使用对言语沟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网络用语的普及,人们在书写和表达方面越来越依赖简单、直接的方式,从而可能导致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和沟通质量的降低。

同时,网络用语中存在大量的错别字、语法错误和不规范的表达,这也可能影响到人们对语言规范和正确用词的理解和应用。

另外,网络用语在特定领域和社群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

例如,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常常使用网络用语来展示个性和表达情感,而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网络用语也被广泛用于描述和销售产品。

网络用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语言的形式和文化,也促进了特定领域和社群的发展。

总结起来,网络用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广泛使用和传播。

它的高效性和便捷性使其成为人们在网
络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网络用语的使用需要适度,不能替代传统语言的运用和学习。

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语言规范和正确用词的培养,以保持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流质量。

网络语言的研究

网络语言的研究

网络语言的研究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使得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也为语言界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1998年,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网络化语,网络用语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

2001年《中国网络用语词典》的出版,可视为中国网络用语研究的里程碑。

网络引领的全新交际模式刺激了若干学者对新兴事物敏锐的研究嗅觉,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其研究价值进行深度挖掘的洞察力。

网络语言自产生以来就引起了语言学界、教育学界等的普遍关注。

到目前为止,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从最初的解释网络语言的概念,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搜集整理网络词语,后来发展到从语言学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义、语用、语境、语体等多角度进行研究。

除了从传统视角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研究,还从社会语言学、心理学、伦理学、符号学、生态语言学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解读,不断拓宽网络语言的研究视角。

吕明臣在《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一文中从多个角度论述了网络语言的特点特性和特征,总结出网络语言的九个特点。

H3范明、赵乐平认为:“群体模仿和从众心理带来网络语言的普遍流行,群体归属和认同心理促成网络语言的持续升温,这些现象对网络词汇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

网络语言值得深入探究,而它近年来也成了一个常说常新的重要话题。

网络语言有以下三个最大特点:陌生性、流行性、类推性。

可以按可接受度的高、中、低级把网络语言分为三类。

人们要想对网络语言达成一致的认识,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作法,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认识基础:一是给它准确定位,二是对语言规范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O康忠德(2010)在《网络语言词汇变异研究》一文中提到网络语言中的汉语词汇包括数字谐音、字母简缩、谐音、汉语与数字组合、谐音与常态组合、新造词、合音词、音译词等等各种组合方式,网络语言中的英语词汇包括英语常态、字母谐音型、音节缩减型、数字加字母谐音型等类型。

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文章很多,从这些发表的文章看,在研究总结网络词汇问题上,其研究方法大体上有这样几种:以个体研究者的经验研究方法为主,选取网络词汇中的有代表性的网络新词进行深入研究;从网络新词的构词法、语法等功能进行研究;对于一个时期出现的比较典型的网络新词,进行归纳分析,同时采取以全面归纳与重点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挑选一个较为典型的新词较为详尽地分析它的使用特点;另外,研究者常常使用文献互证法,并通过阅读大量研究文献进行研究对比,得出相应结论。

网络语言的语言学研究

网络语言的语言学研究

网络语言的语言学研究网络语言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应用的特殊语言形式,它包含着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

与传统书面语言相比,网络语言通常更加简洁、实用和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点。

近年来,对于网络语言的语言学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首先,网络语言的语言学研究可以分析它的形态和结构。

在网络世界中,人们经常使用缩写、拼音、表情符号等特殊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符号的使用方式和规律值得研究者去深入思考。

例如,网络流行语“zz”和“666”代表着称赞、赞同的意思,这种创新的语言形式反映出了当代年轻人对于表达需求的变化,这也是语言变异和发展的一种形式。

其次,网络语言的语言学研究可以揭示其语义和语用特点。

人们在网络上交流时常常使用各种各样的网络词汇,这些词汇的意义经常是被重新解构和创造的。

例如,“口口气气”、“幸存者”等词汇都是通过网络共同创造和传播的,因此其意义和用法往往与传统词汇有所不同。

通过对网络语言的语义和语用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现代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文化表达形式。

此外,网络语言的语言学研究还可以探讨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网络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的体现。

例如,“奥利给”一词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不仅仅是因为它满足了网络用户的表达需求,更是因为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励志向前的文化价值观。

通过对网络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深入了解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最后,网络语言的语言学研究对于语言教育和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语言是现代年轻人的主要交流方式之一,它的流行和发展对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网络语言的分析和理解,指导语言教育的和创新。

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语言的传播研究,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总之,网络语言的语言学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学术课题,通过对网络语言的形态、结构、语义、语用和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也可以为语言教育和传播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研究网络用语的研究报告

研究网络用语的研究报告

研究网络用语的研究报告网络用语是指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用户在交流、表达感情和思想时使用的特殊词汇和语言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用语成为了社交媒体用户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

本报告旨在研究网络用语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对社交媒体用户的影响。

网络用语起源于互联网的发展,最早的网络用语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美国的大学计算机网络上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缩写和术语,如LOL(laughing out loud)和TTYL(talkto you later)。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被创造出来,丰富了网络交流的形式和表达的方式。

网络用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简洁明了:网络用语以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著称。

它常常使用缩略词、数字和特殊符号来代替传统的文字和表情符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网络语言。

2. 反思社会热点:网络用语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敏感,可以快速反映出当下的时事和流行趋势。

例如,“996”表示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9小时,引起了全社会对工作时间的关注和讨论。

3. 表达情感:网络用语在表达情感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

用户可以用一些特定的词汇或表情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例如“doge”表示开心和满足,“666”表示赞赏和敬佩。

4. 互动交流:网络用语在促进社交媒体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使得用户之间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沟通和表达,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交媒体语言环境。

网络用语对社交媒体用户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网络用语丰富了社交媒体用户的表达方式,使得他们能够用更加简练、直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网络用语使得用户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和有趣。

通过使用特定的网络用语,用户之间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增强互动交流。

此外,网络用语也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区分自我和归属感的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在网络空间表达个性和融入社群。

然而,网络用语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社交媒体语言使用研究分析网络语言的演变和影响

社交媒体语言使用研究分析网络语言的演变和影响

社交媒体语言使用研究分析网络语言的演变和影响社交媒体语言使用研究:分析网络语言的演变和影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数字时代,社交媒体语言的使用方式和趋势也在不断演变,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网络语言的演变和对社交媒体语言使用的研究分析,探讨网络语言的变化对社会和沟通方式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的演变1.1 简化和缩写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开始使用简化和缩写形式的网络语言来节省时间和表达思想。

例如,“LOL”代表“大笑”,“BTW”代表“顺便说一句”。

这种方式的使用使得信息传递更加迅速,但也可能导致交流的不准确和理解的困难。

1.2 表情符号和表情包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表情符号和表情包已成为网络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和表达人们的心情。

例如,使用“ ”来代表大笑,“ ”来代表喜爱。

这种形式的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表达情感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1.3 流行词和网络新词网络语言的演变还带来了一系列流行词和网络新词。

这些词汇往往源自网络或特定社群中的某一事件或现象,并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

例如,“槽点”、“躺平”、“网红”等。

这些词汇表达了人们对当前社会事件和个人经历的看法,丰富了网络语言的形式和内容。

二、社交媒体语言的影响2.1 沟通效率与便利性的提升社交媒体语言的演变使得沟通更加高效和便利。

与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社交媒体语言更加简洁、直接,并且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

这种语言的使用方式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快速,方便人们进行实时交流。

2.2 语言理解和沟通障碍的出现社交媒体语言的演变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简化和缩写的使用可能导致信息理解的困难和交流的混乱。

网络流行词和网络新词的涌现使得传统语言用户面临更多的理解挑战,也加剧了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障碍。

2.3 形成亚文化社交媒体语言的推广和流行使得网络社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环境,从而形成了亚文化。

网络用语的研究

网络用语的研究

网络用语的利弊
• 利: • (一)经济简练: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多用短句, 甚至有的网络字体单单一个字就可以表达出使用者所想表 达的语言。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也成为大部分网民 使用网络用语的原因。而这一条特点在网民使用聊天软件 打字交谈时则表现得尤为突出。 • (二)形象传神:网民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制了许 多生动形象的表情和动作符号,用以表达喜怒哀乐,让人 容易明白和理解接受。 • (三)幽默诙谐: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 男女,“菌”、“霉”既是“俊”、“美”的谐音,又使 人联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体现了网络语言讽刺幽默的 特点。
• 采用英文缩写作为网络用语,首先体现了网络交 流简洁明快的特点,其次体现了网络这一融会中 西的平台所特有的优势。如: • DL=DOWNLOAD 下载 • DIY=DO IT YOURSELF 自己动手做 • BBL=BE BACK LATER 很快回来 • LOL=LAUGH OUT LOUD 大笑 • WB=WELCOME BACK 欢迎你回来 • TTYL=TALK TO YOU LATER 回头再谈 • 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r 在家办公
• 音译词语指将正常用语通过音译表示出来。音译 网络用语包含两种形式:一是用数字作为音译, 二是用汉字作为音译。如: • 数字音译类型: • 9494=就是、就是 4242:是啊是啊 1314=一 生一世 748=去死吧 • 8147=不要生气 987=就不去 3166:沙哟娜拉, 日语,再见 • 汉字音译型: • 人参公鸡=人身攻击 稀饭=喜欢 果酱=过奖 • 酱紫=这样子 斑竹=版主 驴友=旅游者
分类
• 中文缩写式 • 中文短语式 • 英文缩写式 • 音译词语式

网络语言研究报告

网络语言研究报告

网络语言研究报告1. 引言网络语言是指在互联网上产生和流行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本文旨在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在社会中的影响。

2. 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开始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交流,这导致了网络语言的发展。

网络语言通常采用缩略词、表情符号和特定的语法结构,以传达信息并节省空间和时间。

此外,网络语言也包括一些特定的梗和流行词汇,这些词汇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并迅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

3. 形成原因3.1 技术进步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应对信息爆炸的时代。

网络语言的出现正是满足了这一需求。

3.2 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平台。

这些平台的特性导致了网络语言的流行,人们在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交流时,通常会采用简洁明了的网络语言来表达自己。

4. 特点4.1 简洁易懂网络语言的特点之一是简洁易懂。

由于信息传递的速度要求以及互联网平台上的限制,人们倾向于使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可以更快地传递信息并节省时间和空间。

4.2 创意丰富网络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创意丰富。

人们经常创造新词、新词组和新语法结构来满足表达需要。

这种创意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而且还能够提升表达者的个人魅力。

4.3 流行性网络语言的流行性非常高。

一些特定的网络语言词汇和梗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从互联网上传播到现实生活中。

这种流行性可以追溯到网络社区的特殊性和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5. 影响5.1 语言变革网络语言的流行不仅影响了网络交流,也对传统语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网络用语逐渐渗透到人们的书面语和口语表达中。

这种变革使得传统的语言规范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

5.2 文化交流网络语言的流行使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加容易进行语言交流。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研究互联网现状展望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

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

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1.网络语言的定义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

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rystal在其著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andthe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

[1]显然,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

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

[2]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

[3]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

[4]37-38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

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

[5]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

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言”研究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凭着它一日百里的渗透速度,正逐渐地占领人类的重要地位。

网络成为了继电话、电视以来最重要的沟通工具。

不仅渗透了人类的生活,而且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一类依托网络而应运而生的人群出现了——网民。

随之而来的,便是当下最关注的“网络语言”。

关键词:网络人类生活沟通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产生可谓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促使人类产生了又一次深刻的革命,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网络时代”的到来,网民与其语言也就随之而来了。

“网络语言”这种形式多样甚至抛弃传统语言的网络语言,对于传统语言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近年来,网络语言更是日益发展、成熟起来。

据调查,认为网络语言“作为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应该走进大雅之堂”的占67.10%,可见,作为一种语言样式,网络语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中国的网络群体结构以青年人为主,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群体,才使网络语言蓬勃发展,生机盎然。

这些特殊群体呈现如下特点:1、个性张扬,标新立异。

乐于根据自身知识、经验创造新词,以凸显个性。

2、反叛意识强。

通过奇异的数字、字母结合,同音异词的随意替代来创造新词,以赢得关注,因此网络上的新奇语言也越来越多。

3、渴望情感沟通。

网络平台成为宣泄的窗口。

4、奇特的想象力。

在高度自由的网络环境下,年轻人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5、追求简单直白。

于是各种富有情感的符号和便于操作的网络语言便应运而生,并生动地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快餐化”倾向,他们不再含蓄而矜持,追求的是简便省事和开放直接。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图标、拼音和文字等。

这类的组合,往往表达其特殊的含义。

20世纪90年代初,网民们为了提高上网的效率,也为了使聊天中诙谐幽默,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了。

随着21世纪以来,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网络语言较之传统语言有改进和幽默的作用,于是,网络语言所占的比例也就越来越大了。

如果注意和总结下这几年网民们对于表示生气时所用的语言,就会发现它竟然也有一个变化。

最先开始是从港台那边过来的“哇塞”(大陆人一般用这个来表示惊喜),接着出现了“我操”,然后“我晕”,接着“我倒”,现在是“我笑”。

由此可见,网络语言这个特殊的语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变化,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变化。

去掉糟粕的,保留美好的,正确的。

网络语言也不全是人们口中所谓的“不正经”,它有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和说明,也有对一些当今人们对一些情感或是事物的一种新型的描述方法。

只有被认可了的,被大多数人所运用的,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对于现在互联网盛行的当今,许多专家站出来反驳,要求去掉“你妹”、“蛋疼”一些太过新奇的词语,他们认为这不仅表示不了人们所要表达的心情,更是对青少年成长中的一种扭曲式的引导,现在已步入21世纪的文明社会,若将这些变为语言交谈中的主流,那社会不仅不会进步,还会倒退。

其实这些专家们说的也不无道理,但如果全部像他们所说的,把新生代的一批成果就如此扼杀,从长远看,也太过武断,更不利于以后科技的发展。

一个新生命的出现,有好也有坏,被网名所戏谑的“砖家”们,网名认为他们只顾着正经,却根本没有深入到考虑当今民众需要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说话方式来表达他们实际的内心。

所有的事物有它发展的曲线,我们加以正确引导就好。

“砖家”们的话,也应考虑到这点。

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传播,在于它被认同,反映某种现实,类似你妹、蛋疼这些网络用语,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网民们当时的心情,为什么不能用来表达情感呢?也许在网络用语的青春期里会出现许多不好的词,但是这些词能存活多久,就要划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构成的。

其中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构成材料,语法是语言材料之间的结构方式。

由于网络语言是在电脑上交流更多,因此构成语言的三要素中语音显得就不是特别重要了。

这里,我们主要研究的就是词汇和语法的方面了。

(一)词语特征从语言系统来说,无论哪一种语言,它的语法都是相对稳定的,而词汇则是变化发展较快。

词汇中的基本词语是核心部分,也是词汇中相对稳定、最不易变化的。

而对于网络语言、专业术语等都属于外围词汇,它们的变化较大,比较活跃,正好适合于年轻人。

网络语言虽然繁多,但其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我们就其表现形式来分类:1.符号类将标点、字母、数字等各种符号连在一起,模拟人的表情来象征一个意义。

例如:—;—眼睛用两个横线代替,鼻子和嘴用分号代替,表示不屑:^--^ 眼睛弯弯的,表示开心,正在笑着;@-@ 眼睛转着圈,晕,对于当前事情表示不解。

O 嘴张很大,表示惊讶:-p 把图横过来看,表示吐舌头。

这些符号还仅仅是停留在BBS那些年的状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取而代之便会出现了更为清楚、形象、逼真的表情。

2.谐音替代类所谓谐音替代,就是不再使用原有的字、词来表达其真实含义,而是使用与它们音相似而字完全不是的来表达其含义。

起初,谐音替代是很难流传开的,但随着它的顽强生命力,和其更诙谐、比原有词义更生动形象的作用,它渐渐的被人们使用的次数越来越多,人们对它的关注力也就越来越大。

例如:(1)同音汉字替代类美眉:妹妹,也指美女。

这个词的使用频率特别高,也受到了人们的认可。

叫兽:教授,根据有段时间特别火的《来自星星的你》流传出来的。

砖家:专家,是当今社会人们对专家的某些错误的看法的否定。

(2)数字谐音类与我们平时使用的数字并无二意,但出现在网络用语上却不尽相同,这些数字不单单只表示的是数字,而是代表的一些说话的意思,例如:520:我爱你,既别致又充满爱意。

1314:一生一世。

886:再见了。

网友们在下线时互道别,使用最广泛的一个词。

5555:呜呜呜呜……表示哭的意思。

9494:就是就是,表示对一个观点的认同,赞成。

7456:气死我啦。

3.词义变化类同样的字词,但是在网络里的解释却呈现另一种,或褒或贬。

情圣:不是传统意义的情场高手,而是情场上剩下来的。

天生丽质:不是形容一个女孩子一生下来就很漂亮,而是天生就没有利用价值。

可爱:不是说讨人喜欢的可爱,是可怜没人爱。

白骨精:也不是《西游记》里面的妖怪,而是指白领、骨干、精英。

讨厌:不是不喜欢,而是讨人喜欢,百看不厌。

蛋白质:不是我们所说的一种营养成分,而是笨蛋、白痴、神经质。

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关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个流行术语,源于美国。

伊妹儿:指电子邮件,是英文e-mail的音译,同时它还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带宽:band wudth,网络的容量,通常以每秒多少比特来衡量。

4.缩略类词语人们在上网时,对选择语言所遵循的便是方便经济的原则。

这不成形的选择和人们的上网的宝贵的时间、以及网费结合在一起。

网络先兴起于欧洲等西方国家,在我们引进并进入第三科技的同时,受到他们或多或少的影响也是有的。

这种由经济和科技带动的“语言优势”是英文词语及缩略语大量出现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的基准网民的学历都在大专以上,他们也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语缩略的传播和发展。

(1)英文缩略语www.:word wide web 环球网或万维网,是由一组internet计算机和服务器的集合,提供一个便于查找信息,并可在资源之中轻松移动的系统,由链接相连可以从一个文档跳转到另一个文档。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 电子公告牌系统,也可以叫论坛。

TMD:他妈的,骂人的首字母的缩写。

JJWW:唧唧歪歪,也是首字母的缩写。

嫌对方说话太繁杂。

WBD:王八蛋,骂人的首字母的缩写。

BF:boy friend,男朋友。

(2)中英混合缩略语IP地址:互联网上计算机主机的地址。

伊妹儿:E-mail,电子邮件。

RMB:人民币。

三、网络语言的性质网络语言作为当今发展迅速,种类繁多的一个新型的交流语言,人们对它的关注度也是日益增高。

在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中,对于网络语言的性质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何洪峰在他的《从符号系统的角度看“网络语言”》中说,网络语言是指媒体所用的词语,其基本词汇结构及语法结构形式还是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这是它的主体形式:二是指IT领域的专业术语,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或者网络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其三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网民所创造出来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

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是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周洪波在他的专着《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的序中写道: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及BBS上常用的话语。

四、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虽说没有传统语言一样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但其也具有相应的特点。

例如:(一)标新立异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便就是创新性。

网络本就是一个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一个地方。

不论人们在现实中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什么职业,在网络上人们通通一样,就越是这样一个陌生的地域,人们表现的往往越是”透明“。

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各类的新鲜词语、新鲜想法如火花一样相互碰撞。

这样的空间少了在传统社会中的”监督“而显得尤为珍贵,更加自由。

因此,在自由的氛围里,人们的话语、想法也比在传统生活中要灵活的多。

许多巧妙地、令人拍案叫好的、令人瞠目的、令人不解的,也都应运而生了。

这样的创新主要也体现在词语和语气中。

例如:“见光死”是比喻两个因为网恋而在一起的两个人,一旦发展到现实中见了面不满意后便各奔东西。

“给力”一度取代了“加油”,这个词一出,往往使对方更有干劲,也更令人有鼓舞的斗志。

“偶滴神呐”是我的神呐的意思,现在已然成为了一期综艺节目的名字。

这样使大家听着既亲民,又不失幽默感。

“诶?”一个疑问句,聊天中常常用到。

“你可又迟到了哦/噢/喔”,同样干涩的一句话,加一个语气词情感立刻不一样了。

(二)简练快速网络语言除了简单意义上的新奇、创新、令人费解以外,它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人节约了成本,简化了时间。

它尽量突破了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了字与字、字与词、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传统语言和约定俗成。

像上文所提到的,网络语言将拼音与字结合,将英语与汉字结合,将数字与汉语结合,既体现了网络语言的创新性,又体现出它的简练的一大特点。

为此,本人专门小范围的做过一次调查。

随机抽选了旁人的10页的聊天记录。

其中字数低于6个字的,超过10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