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加氢技术的研究
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
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是两种不同的加氢反应方法。
气相加氢是指将气态的氢气和反应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加氢反应,而液相加氢则是指将液态的氢气和反应物在液相条件下进行加氢反应。
这两种方法在化学工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下文将详细介绍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的特点、应用和区别。
首先来介绍气相加氢。
气相加氢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通常将气态的氢气直接与有机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烃类产物。
气相加氢反应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例如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高效、高选择性的加氢反应。
气相加氢通常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催化剂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控制对反应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氢气在气相中存在,反应速度较快,因此气相加氢通常反应速度较快,适用于加氢反应的快速进行。
气相加氢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有机合成领域,气相加氢是合成饱和碳氢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烯烃、炔烃、醛、酮等有机物的加氢反应。
在石油化工领域,气相加氢也是重要的反应方法,用于油品加氢处理、合成合成气等过程中。
气相加氢还可以用于催化裂化等炼油工艺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率。
由于气相加氢反应条件相对比较温和,操作相对较简单,设备要求也较低,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第二篇示例:氢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来源,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形成不同的加氢反应——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
气相加氢是指氢气直接与目标物质在气相中发生加氢反应,液相加氢则是指在溶剂或溶液中进行加氢反应。
两种加氢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其反应过程和机理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气相加氢是一种较为简单和直接的反应方式。
在气相条件下,氢气与目标物质可以直接接触并发生加氢反应,反应过程相对快速,并且能够实现高纯度的产物。
气相加氢通常使用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例如铂、钯等,这些催化剂在高温下能够有效地促进氢气和目标分子之间的反应,实现高效的加氢转化。
柴油液相加氢(SLHT)技术研究通过评议
条裂 纹 的特征 与应 力腐 蚀 开裂 可能是 多 源 的特
点 相吻 合 , 以实 验 的结 果 更 支 持 裂 纹 起 源 于 内 所 壁 。弯 头 内运行 的液 化气 中含 9 5 的 H。 . S和微 量 的 H。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会 形 成 硫 化 氢 的 水 溶 O,
55 51 0 5 .
[ ] 罗 宏 , 敏 .奥 氏 体 不 锈 钢 的 晶 间腐 蚀 [ ] 6 龚 J .腐 蚀 科
学 与 防护 技 术 ,0 6 1 ( ) 3 7 3 0 2 0 蚀 剂硫 化 氢水 溶 液 的作 用 下 , 于 处
敏化 态 的弯头 内壁 发 生 晶问腐 蚀 , 形成微 裂 纹源 ,
[ ] 李 志 强 .连 多 硫 酸 溶 液 中奥 氏体 不 锈 钢 的 应 力 腐 蚀 7
开 裂 [] J .腐蚀 科 学 与 防 护 技 术 , 9 5 7 1 : 86 . I 9 , ( )5 5
・
技术信息 ・
时 补 人 适 度 过 量 的氢 气 由反 应 器 底 部 自下 而 上 通 过 反 应
的 措 施 都 会 增 大 离 子 导 电 的 阻 力 , 而 有 利 于 减 从
虽 然从 图 3中观察 到一 条触 及 到外壁但 未 穿
透到 内壁 的裂纹 , 因应 力腐 蚀 开裂 的裂 纹 是 沿 但
动 力 阳 极 方 向发 展 , 动 力 阳 极 并 不 一 定 沿 径 向 而
轻 应力 腐 蚀 倾 向。 操 作 中 除 注 意 控 制 和 降 低
H O 的含量 外 , 应 注 意减 少 降 温 停 车 次 数 , 还 停
分布 , 即不 排除 裂 纹 在 某些 局 部 会 沿 环 向或 轴 向 发展 , 这样 在 图 3截 面 上 的裂 纹 就 不 足 以肯 定 裂 纹 起 于外 壁 。而 由图 7和 图 8及 图 9和 图 1 0的 比较 中 , 以判 断 在 服 役期 间 内壁 已发 生 一 定 程 可 度 的 晶间腐 蚀 , 内壁 既有 贯穿 壁厚 的 主裂纹 , 有 也
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
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气相加氢。
气相加氢是指在气体状态下进行的加氢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发生在高温高压下,例如在工业上用于加氢裂化石油或合成氨等过程中。
气相加氢反应速度较快,但需要较高的能量输入和催化剂的作用。
另一方面,液相加氢是指在液体状态下进行的加氢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发生在常温常压下,例如在有机合成化学中,用于加氢还原醛、酮、烯烃等化合物。
液相加氢反应速度较慢,但通常不需要高能量输入,且操作相对简单。
从反应条件来看,气相加氢更适合于大规模工业生产,而液相加氢更适合于实验室规模的有机合成反应。
此外,两者在选择催化剂、反应条件和产物选择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总的来说,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都是重要的加氢反应条件,在不同的化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具体的反应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反应物和产物性质来进行综合考虑。
浅析连续液相柴油加氢技术
Ke r s:c ni u u i u d p a e;ta iin;dis lh d o e a in;tc n lg y wo d o t o s lq i h s n rdt o e e y r g n to e h oo y
加 氢 精 制 技 术 的发 展 有 着 很 好 的借 鉴 意 义 。
关 键词 :连续液相 ; 常规 ; 柴油加氢 ; 技术
中图分 类号 :T 644+ 1 E 2. 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 — 67 21)8 02 — 3 0 1 97 (02 1 — 15 0
Ana y i f Co tnu us Li ui a e Di s lH y r g na i n c o o y l ss o n i o q d Ph s e e d 0 e t0 Te hn l g
随着全球对 环境 保护的重视 ,世界各 国纷纷 出 台制 订 了更 加 严 格 的排 放 标 准 和 燃 料 规 格 见 表 1和 表 2 生 产 清 洁 油 品 是 。 我 国炼 油 工 业 发 展 的 重 点 ,在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循 环 经 济 、实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大 形 势 下 ,受 环 保 规 定 要 求 和 汽 车 行 业 对 燃 料 质 量要求趋严 的推动 ,近年来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 明显加快 。 中 国石 化石 家 庄炼 化 20万吨 / 柴油 加 氢 装 置 是 中 国石 化 工 6 年 程 建设 公 司 ( 称 S I 简 E )与 中 国石油 化 工科 学研 究 院 ( 称 PP ) 简 d P 共 同设 计开 发 的连 续液 相柴 油 加氢 技术 ,该 装置 于 2 1 年 1 底 0 1 2月
航煤液相加氢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航煤液相加氢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摘要煤液相加氢技术是将煤经过加氢、改性、裂解的过程在液相中生成液体燃料,包括半熟油、微烃油、芳香油。
煤液相加氢技术在研究及应用方面近年来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工艺结构复杂、生产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加之原料煤质量及污染物含量各异,技术应用仍较有限。
因此,研究以改善原料质量、提高加氢裂解及精制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及洁净度,降低生产成本等在加强对煤液相加氢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煤液相加氢的原理及目的煤液相加氢是指将原料煤在液相中接受加氢、改性、裂解这些反应处理,形成液态燃料的技术。
其中,煤的原子量通过原子量变大、难解部分向热稳定原子量小、容易解离的小分子物质产生裂解,主要从煤中获得半熟油、微烃油和芳香油等液态燃料,从而起到加工优质液体燃料的作用。
煤液相加氢是把原料煤经过加氢、改性、裂解反应处理,从而生成优质液体燃料的技术,主要用于解决煤炭质量较差、污染物含量较高等不足,实现节能降耗及环保的目的。
它还可以起到准化能源的作用,增强燃料的耐久性,提高汽车性能,减少汽车机油、润滑油的消耗,从而节约能源消耗。
(1)煤深加工技术研究。
包括对煤的质量组成、表征参数及加工特性的较全面的研究,以优化煤的深加工技术,特别是煤液相加氢技术的技术性评价,把握煤的质量条件和加工技术要点,制定加工的实施方案;(2)煤液相加氢条件优化研究。
包括煤液相加氢反应器的设计、加氢剂量及反氢条件的优化、反应器介质温度和压力条件及时间的选择等;(3)煤液相加氢产物分离技术研究。
包括研究各液态燃料及污柩物的分离技术、优化分离技术、开发新型材料等研究工作。
(1)液体燃料的生产应用。
可获得优质的半熟油、微烃油、芳香油等液体燃料,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柴油和汽油;(2)煤液相加氢技术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应用。
可以起到准化能源的效果,提高燃料的抗磨耐久性、抗热性等特性,提高汽车性能,减少汽车机油、润滑油的消耗,从而省事能源消耗。
《苯液相加氢新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6~#溶剂油加氢脱苯中的应用》
《苯液相加氢新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6~#溶剂油加氢脱苯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精细化工产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纯度和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在众多有机化合物中,苯及其衍生物因其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
在6~溶剂油的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到液相加氢技术来去除其中的苯等杂质。
因此,新型催化剂的研发对于提高加氢脱苯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苯液相加氢新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6~溶剂油加氢脱苯中的应用。
二、苯液相加氢新型催化剂的制备1. 原料选择新型催化剂的制备需要选择适当的原料。
通常情况下,主要原料包括金属组分、载体、助剂等。
金属组分如铂、钯等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载体如氧化铝、氧化硅等可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助剂则用于调整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耐久性。
2. 制备方法新型催化剂的制备采用浸渍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方法。
以浸渍法为例,首先将金属组分溶解在适当的溶液中,然后将载体浸入溶液中,使金属离子均匀地吸附在载体上,最后经过干燥、焙烧等步骤得到新型催化剂。
3. 催化剂表征制备得到的催化剂需要进行表征,以确定其组成、结构和性能。
常用的表征手段包括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定、扫描电镜等。
通过这些表征手段,可以了解催化剂的晶体结构、粒径分布、比表面积等关键参数,为后续的应用提供依据。
三、新型催化剂在6~溶剂油加氢脱苯中的应用1. 实验方法将新型催化剂应用于6~溶剂油的加氢脱苯实验中,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观察苯的去除效果和溶剂油的纯度变化。
同时,对新型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寿命进行评估。
2.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催化剂在6~溶剂油加氢脱苯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去除溶剂油中的苯等杂质,提高溶剂油的纯度。
此外,新型催化剂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长的寿命,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能耗。
四、结论本文成功制备了苯液相加氢新型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6~溶剂油加氢脱苯中的应用。
丙烯腈液相催化加氢制丙腈的实验研究
丙烯腈液相催化加氢制丙腈的实验研究张静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安徽安庆246001)摘 要: 考察了几种常见的丙烯腈液相加氢催化剂的反应效果,以雷尼镍为催化剂,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液相加氢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压力4MPa,不需要反应溶剂,催化剂用量为1 8%。
丙烯腈完全转化,丙腈收率90%以上,催化剂重复使用15次后的反应平均收率为91 0%。
关键词: 丙烯腈 丙腈 加氢 催化剂文章编号: 1674-1099 (2020)03-0024-04 中图分类号:TQ226 61 文献标志码: A收稿日期:2020-03-03。
作者简介:张静如,女,1990年毕业于江苏化工学院(现常州大学)精细化工专业,大专,从事技术开发工作。
丙腈是一种有类似乙醚气味的无色液体,能与醇、醚等混溶。
丙腈作为溶剂、原料和香料生产的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工工业生产中。
丙腈最大的应用就是作为石油馏分精制的选择性溶剂,另外丙腈也用于合成环氧树脂固化剂2-乙基-4-甲基咪唑及解痉药2,4,6-三羟基苯丙酮。
丙烯腈催化加氢是目前最清洁的丙腈生产路线,但有关丙烯腈催化加氢制丙腈的文献报导较少。
文章着眼于丙烯腈可能出现的供过于求的局面,充分利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以下简称安庆分公司)已有的丙烯腈产能富余,开发其高附加值下游产品丙腈,以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
依托于安庆分公司的丙烯腈量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实现丙腈的工业化生产,具有原料来源便捷,附加值较高,风险较小等优点。
虽然丙烯腈催化加氢制备丙腈的工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加氢过程存在丙腈被过度加氢成为副产物丙胺的可能性,导致控制反应过程比较困难,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
1 实验部分1 1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见表1。
表1 实验材料名称CAS登记号相对分子质量熔(沸)点/℃规格丙烯腈107-13-153 0077 3氢气1333-74-02 02-253分析纯雷尼镍(RaneyNi)7440-02-058 71分析纯钯碳(Pd/C)7440-05-3106 42分析纯续表1名称CAS登记号相对分子质量熔(沸)点/℃规格铂碳(Pt/C)7440-06-4195 23分析纯雷尼钴(RaneyCo)7440-50-863 55分析纯钴(Co)7440-48-458 93分析纯甲醇67-56-132 0464 5~64 7分析纯1 2 实验装置由于本实验是一个吸氢反应,在试验过程中如果想要监测反应情况及对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有以下两种方案。
气相加氢与液相加氢工艺在柴油加氢中的对比分析
IV和国V排放标准柴油的要求。其中两个加氢反应器都是典 型的滴流床反应器,工艺流程见图1。
新氢 D108
K101
D102
贫液
D110
脱后循环氢 D107
K102
C101
P104 脱前循环氢
D105
D117
低分气
混合酸性气
汽脱提硫塔化顶氢气 D01
C201
含硫污水
P201 D106含硫污水来
柴油汽提塔顶气
2016·11
工艺与设备
75 当 代 化 工 研 究
Chenmical Intermediate
反应排气出装置 酸性水出装置
混合柴油
新氢
低分油至分馏塔 低分气出装置
低分油至分馏塔
图2 一段液相加氢流程 2.气、液加氢工艺主要设备对比
设备 热高压分离器 冷高压分离器 循环氢脱硫塔 循环氢压缩机入口
Fuels Hydrogenation
Wu Zhao, Meng Yi (Sinopec Jinan Refining&Chemical Company, Shandong, 250101)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liquid phase hydrogenation technology, through the contrast of gas phase hydrogenatio
目前,我国海外进口原油品质不高,其中重组分含量 较多,原料油硫含量大,二次加工油总量多,柴油产品的安 定性和使用效率受到硫、氮、芳烃和胶质等组分的影响。国 内的加氢工艺已经较为成熟,但该工艺需在一定的氢分压下 维持较高的氢油比,因而需要借用大量的循环氢用于相间 传质、传热等程序,带来大量的动力消耗和资金投入。为 了降低装置的能耗和投资,液相加氢工艺IsoTherming技术 由工艺动力学公司(设在美国阿肯色州的技术开发公司)开发 而成,于2003年首次实现商业化。杜邦在2007年8月并购了 IsoTherming液相加氢处理技术。
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制苯胺技术进展
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制苯胺技术进展苯胺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聚氨酯原料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燃料、医药、橡胶助剂、农药及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生产。
尤其是作为MDI的生产原料,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随着MDI生产的不断发展,苯胺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生产装置趋向大型化。
目前苯胺生产工艺路线主要有硝基苯铁粉还原法、苯酚氨化法和硝基苯催化加氢法,分别占苯胺总生产能力的5%、10%和85%,其中硝基苯催化加氢法又分为固定床气相催化加氢、流化床气相催化加氢和液相催化加氢法。
目前我国除山东烟台万华聚氨酯集团公司采用固定床工艺、山西天脊集团公司采用液相加氢工艺外,全部采用流化床气相催化加氢法。
虽然气相加氢取得了流化床和固定床的混合床技术、催化剂体外再生等一些科技成果,使加氢装置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当年产量达到10万t 以上时,就遇到了设备体积以及产品质量的巨大挑战。
而国外应运而生的液相法加氢制苯胺技术则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苯胺的生产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由于液相加氢具有反应温度低、副反应少、催化负荷高、设备生产能力大、总投资低等优点,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介绍了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技术研究进展,为我国硝基苯催化加氢制苯胺技术提供参考建议。
1 传统硝基苯液相加氢制苯胺工艺为了解决硝基苯气相加氢制苯胺反应温度高等问题,英国ICI、日本三井东亚(Mitsui Toatsu)、美国杜邦(DuPont)公司等相继开发出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工艺。
1.1 ICI公司硝基苯液相加氢制苯胺工艺ICI公司在1939年成功开发硝基苯液相加氢制苯胺工艺,采用苯胺作为溶剂,以硅藻土为载体的活性镍为催化剂,载体的粒径为200目,在反应时要及时移走反应中产生的水,防止水浸湿催化剂。
当硝基苯浓度较低时,如当苯胺的摩尔分数大于还原的摩尔分数时,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活性。
一般在100℃、3MPa压力下反应。
采用浆态床反应器或流化床反应器,通过反应压力将反应物混合进行浓缩,从而去除反应热。
柴油液相加氢过程中化学氢耗的研究
柴油液相加氢过程中化学氢耗的研究程杰;相春娥;刘宾;柴永明;赵秀文;王德会;刘晨光【摘要】在上流式固定床加氢中试实验装置上对柴油液相加氢过程中的化学氢耗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反应物的加氢反应方程推导出不同加氢反应的氢耗计算式,并建立了氢耗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在上流式柴油液相加氢过程中,前段催化剂床层的化学氢耗远远大于后段催化剂床层,70%的化学氢耗集中在前20%的催化剂床层上,从而导致后段床层H2浓度过低而影响加氢反应的进行;在进料量200 mL/h、氢/油质量比4.244×10-3、反应温度350℃和反应压力8 MPa条件下,化学氢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11%,表明推导的氢耗计算式准确、可靠;建立的氢耗动力学模型在预测化学氢耗时的相对误差小于2.0%,表明所建模型合理.%The chemical hydrogen consumption of diesel liquid-phase hydrogenation was studied in an up-flow fixed-bed hydrogenation pilot plant.The calculating equations of chemical hydrogen consumption were deduced based on various chemical reactions, and the kinetic model of hydrogen consumption was built.We reached the conclusion that chemical hydrogen consumption in the front catalyst bed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back catalyst bed, because there is 70% of hydrogen consumption in the top 20% of catalyst bed, resulting in the bad reaction performance in the back catalyst bed due to the lack of sufficient hydrogen.Under the hydrogenation conditions of the feed rate of 200 mL/h, hydrogen to oil mass ratio of 4.244×10-3,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350℃ and reaction pressure of 8 MPa,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of calculated chemical hydrogen consumption is 2.11%, as compared to actual value.Thecalculating equations we deduced were accurate and reliable.The relative error of chemical hydrogen consumption predicted by the hydrogen consumption kinetic model is less than 2.0%, indicating that the model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is reasonable.【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7页(P626-632)【关键词】柴油;液相加氢;化学氢耗【作者】程杰;相春娥;刘宾;柴永明;赵秀文;王德会;刘晨光【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 100020;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华东设计分公司, 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华东设计分公司, 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华东设计分公司, 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柴油液相加氢是针对常规滴流床加氢存在的问题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柴油加氢技术,该技术取消了循环氢系统,H2预先溶解在原料油中来满足加氢反应的需求,从而节省设备投资和降低装置运行能耗[1-3]。
煤制乙二醇产品直接液相加氢技术应用
煤制乙二醇产品直接液相加氢技术应用摘要:目前市场上的煤制乙二醇产品面临杂质较多,成分复杂,分离成本高的现实问题。
为维持企业稳定经济运行,提高煤制乙二醇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精馏装置采出的精乙二醇直接催化液相加氢以获得聚酯级乙二醇为目的,讨论液相加氢技术在煤制乙二醇行业上的应用。
关键词:煤制乙二醇;产品;直接液相加氢;技术应用1煤制乙二醇工艺概述煤制乙二醇产品质量,受工艺参数变化、原料组分变化或催化剂寿命等影响,其副反应较多,尤其在催化剂末期,乙二醇产品中醛、酮、酯和羧酸类化合物等杂质浓度增加。
这些微量有机物含有C=C和C=O双键及其共轭结构基团,可使乙二醇在200~400 nm紫外区有较大的吸收,表现出紫外透光率的显著下降。
乙二醇液相加氢工艺原理是乙二醇在液相加氢催化剂下进行催化加氢,使乙二醇中对紫外有吸收的不饱和键-C=C-、-C=O、-C=C-C=O与H2发生加成反应,转变为对紫外无吸收的饱和键,从而提高乙二醇产品的紫外透光率,同时降低乙二醇产品的醛含量,达到提高乙二醇产品品质的效果。
2改造背景某化工乙二醇精馏装置侧采出的精乙二醇现通过树脂精制单元来提高终端产品质量,树脂精制单元运行过程中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催化剂末期,通过1#树脂后,220nm紫外透光率降1%~2%,通过2#树脂后,与1#树脂出口相比,220nm紫外透光率下降2%~8%,影响产品质量;(2)1#树脂需要定期再生,操作工劳动量大,且再生采用碱液,产生大量含盐废水,环保压力大;(3)树脂使用寿命约为1~1.5a,更换成本高,废树脂处理带来环保压力和成本。
针对以上问题,实施以下改造方案。
2原理及方案2.1工艺原理煤制乙二醇产品质量,受工艺参数变化、原料组分变化或催化剂寿命等影响,其副反应较多,尤其在催化剂末期,乙二醇产品中醛、酮、酯和羧酸类化合物等杂质浓度增加。
这些微量有机物含有C=C和C=O双键及其共轭结构基团,可使乙二醇在200~400nm紫外区有较大的吸收,表现出紫外透光率的显著下降。
碳三液相催化加氢动力学研究
由上 述 数 据 可 见 , 同 一 温 度 、 炔 比条 件 在 氢 下, P MA D转 化 率随 着 空 速 的 增 大 而逐 渐 降 低 , 而 反应选 择性 随 空 速 的增 大 而 逐 渐 变 大 ; 同一 温 在
炔( ) MA 和丙二烯(D 加氢反应 、 P) 丙烯加氢反应 以
文献 中对碳三气 相和液相加氢 反应 的机理有 不 同的描述 _ J由于国内 自 8 年代新建的 乙烯装置几 1, 0 0
<0 5
准 确称 量催化 剂 克 , 破碎 、 经 干燥 后 , 惰 与 性物质一 玻璃 球 按 适 当稀 释 比混 装 , 9 氢 气 用 o 常压 活 化 8h左 右。体 系 降 温后 , 氢 气 升 压 至 用 30 P 测 试 漏 , .M a检 然后 降 压 , 泵 打 人 液 相 碳 三 用 物料使 体 系压力升 至实 验条 件 25 M a通过 质量 .0 P , 流量计 调节 氢气 至实 验所 需 氢炔 比。 反应 稳定 之
乎都采用液相加氢法_, 3 因此笔者就碳三液相加氢进 J
行 了研究 , 察 了反应条 件如温 度 、 考 空速 等对
选择性加氢的影响, 并得出反应动力学参数。
后, 每隔 1 取样送色谱仪分析 取 4 5 h ~ 个平行
1 实验部 分
1 1 物 料规 格 .
样后 , 改变条件 。 13 实验 条件 . 温度 3 0~5 , 力 25MP , 5 压 .0 a空速 ( / F )
MA
度和停 留时间下, 氢炔 比增 大, A D转化率随之 MP
增 大 , 应选 择 性 则 相 应 降低 ; 氢 炔 比 为 10 , 反 在 5 空速为 10 / ・ 8mLh g时 , 应 温 度对 MM ̄ 化率 反 . D转 的影响呈 抛 物 线 趋 势 ; 应 压 力 对 加 氢 过 程 影 响 反
二硝基甲苯液相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技术为主的传统工艺和以德国巴斯夫技术为代表的
改进 型工 艺 , 这两 种工 艺 中 D T催 化加 氢 工 艺技 术 N 的特 点对 比见 表 1 。
2 11 载体 ..
负载型加氢催化剂载体一般为多孔性的惰性物 质, 常用的有氧化铝 、 硅藻土、 活性炭 、 硅胶 、 碳酸钙 、 氧化钛 、 氧化镁等。19 9 1年 IiaS2 i _ 发现 了碳 纳 j m 米管( a o ao b ) 由于其独特结构和性质 引 C r nN nt e , b u
( 兰州理 工大 学石 油化 工 学院
705 ) 300
摘 要 :甲苯二胺 ( D 作 为 甲苯 二 异 氰 酸 酯 ( D ) T A) T I 的合 成 中 间体 , 广泛 应 用 于聚 氨 酯 工业 中。 本 综 述介 绍 了二硝 基 甲苯 ( N ) D T 液相加 氢 制 T A催化 剂在 国 内外 的研 究进 展 , D 对各 类催 化剂 催化 D T加 氢性 能进行 了分析 , 出了各类催 化 剂 的优 缺 点 , 出了 D T液相 加 氢催 化 剂 由晶 态向 非 N 指 提 N
负 载 型 金 属 催 化 剂 不 仅 有 较 高 的活 性 和 选 择 性 , 具有 高稳 定 性 、 成本 、 回收 和 可 重复 利 用 且 低 易 等优 点 , 泛用 于 硝基 芳 香 化 合 物催 化 加 氢生 产 芳 广
胺 的过程 中。
目前 国际上 T A 的生 产 工 艺 主要 以 瑞典 杜 邦 D
1 0・
聚氨酯工业
第2 6卷
无 机载 体 领 域 中。房 永 彬 将 铂 锡 催 化 剂 分 别 负 载于碳 纳米 管 、 i 和 - 1 上 , SO A O 通过 对 硝基 甲苯 液 相加 氢制 备对 甲基苯 胺 的反应 对催 化剂 进行 活性 评价 , 结果 表 明 , 用碳 纳米 管负载 的铂 锡催 化剂 可使
航煤液相加氢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航煤液相加氢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近年来航煤的价格不断上涨,让航空公司对机务维修保养成本的减少产生了极大的重视。
由于航空发动机的供油系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物料,液相加氢技术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航空发动机的飞行依赖于发动机供油系统的高效供油,如果由于污染而影响油性能,则会影响飞行安全并使发动机失效。
因此,航空公司开始采用液相加氢技术来维护和保养发动机供油系统,既可以减少成本,又可以降低机载污染物的排放。
液相加氢技术是一种清洁维护技术,可以清除沾染在油系统内壁上的污物,并以温和的方式改善发动机的供油,使油质得到改善。
液相加氢技术可以对航空燃料油系统中的污垢、油膜、油泥、沉积物和污水等进行去除,从而保持系统清洁,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液相加氢技术利用一些特殊的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油膜的溶解度,降低油膜的粘度,使发动机的冷却更加有效,有利于延长发动机寿命。
液相加氢技术也可以消除因机载污染物排放而导致的空气污染,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液相加氢技术的成本并不高,其可以有效降低航空公司的机务维修保养成本,同时也可以有效改善发动机性能,延长发动机寿命,降低机载污染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国家开始加强对航空行业的管理,对航空污染的治理更加严格。
液相加氢技术作为一种低污染、高效、经济的机务维修技术,可以有效支撑航空发动机飞行安全,有利于减轻环境负担,在保障航空安全的同时也有利于航空公司的节约成本。
因此,对液相加氢技术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并且必然会更好地应用在航空发动机的清洁维护上,为航空公司和国家免除污染带来的风险,提高安全系数,进一步优化航空发动机的飞行安全性。
基于上述分析,航空发动机液相加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机务维修保养成本,减少机载污染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有望给航空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DOP液相催化加氢制DEHCH及其动力学研究
21 0 2年 2月
塑料 工业
C N P AS I S I DUS RY HI A L T C N T ・8 ・ 7
DOP液 相 催化 加 氢 制 D HC E H 及 其 动 力学 研 究
谷俊峰 ‘ ,崔 洪友 ,钱 绍松 ,黄 士学 ,胡 玉峰
( .山东理 工大学化 学工 程学 院 ,山东 淄博 25 9 ; 1 5 0 1 2 .山东理工 大学 生命科学 学院 ,山东 淄博 2 59 ) 5 0 1
摘要 :以邻苯二 甲酸二异辛酯 ( O ) 为原料 ,考 察 了 4种 金属催化 剂作用下 加氢 制取环 己烷二 甲酸 二异辛 酯 DP
(E C D H H) 的催化效果 ,系统研究 了反应 温度 、氢气 压力 、反应 时间和催化 剂用量 的影 响。结果 表 明 ,R / h C的催 化 活性最高 ;反应温度对加氢反应速度 的影响较小 ,而氢气 压力和催 化剂用量 的影 响 比较显著 。实验确 定了 D P加氢 O 的适宜工艺条件为 :温度为 10℃ ,氢气压力 2 0M a 7 . P ,反应时 间为 4 0h . 。在此条件下 ,D HC E H是反 应的唯一 产物 , 收率高达 9 . %以上。D P加 氢的表观动力 学分析表 明 ,催化剂表 面上 的吸附氢气浓度是加 氢过程 的控 制步 骤。 95 O 关键词 :D P O ;加 氢 ;环 己烷二 甲酸酯 ;催化剂 ;表观动力学
中 图分 类 号 :T 34 22 Q 1.5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57 (0 2 2— 0 7— 5 0 5— 7 0 2 1 )0 0 8 0
St dy o q d Hy r g n tO n ne is o u n Li ui d o e a i n a d Ki tc fDoP o DEHCH t
连续液相循环加氢技术(SLHT)的工业应用
目前,美国杜邦 Iso-therming、中石化 SRH 和 SLHT 等液相加氢技术分别应用于实际生产,优势各异。但是, SLHT 技术无论在理论体系方面,还是实际的应用方面, 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相关企业也在该技术的适用 性方面进行了充分地论证,发现它在柴油生产方面具有 低成本、高效率、节能环保的优势,客观地说明了这项
现阶段,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范围不断扩 大,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发展的首要任务,需 要不断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节能设计、加强对电 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 化系统进程及提高系统集成化水平,以此促进我国经济 的稳定增长。
王东·连续液相循环加氢技术(SLHT)的工业应用
连续液相循环加氢技术(SLHT)的 工业应用
王东 (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海南 东方 572600)
摘 要 :连 续 液 相 循 环 加 氢 技 术 ( S LH T )在工业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益,相应提高了企 业的市场竞争力, 加 快 了 产 业 和 产 品 质 量 升 级 。 该 技 术 在 工 业 设 计 中 所 需 的 高 压 设 备 较 少 , 建 设 投 资 少, 工 艺 流 程 简 单 , 对 不 同 原 料 配 比 选 择 范 围 广 , 可 操 作 性 强 且 装 置 能 耗 低。 为 了 充 分 地 发 挥 出 该 技 术 的 优 势, 技 术 人 员 需 要 对 该 技 术 的 基 本 工 艺 原 理、 关 键 参 数 控 制 、 现 场 操 作 要 点 有 着 深 入 的 了 解。 基 于 此, 本 文 将 对 连 续 液 相 循 环 加 氢 技 术 的 工 业 应 用 进 行 必 要 的 阐 述 ,以 便 为 相 关 的 研 究 工 作 开 展 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关 键词 :连 续 液 相 循 环 加 氢 技 术 ;高压设备 ;工艺原理 ;生产效率 ;经济效益 中 图分 类 号 :T E 6 2 4 . 5 文 献标识码 :A
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
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是两种常见的加氢反应方式,它们在化工工业中广泛应用。
加氢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通常用于加氢裂解、加氢重整、加氢裂化等过程。
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在反应速率、选择性和反应条件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气相加氢是指在气态条件下进行加氢反应,通常采用氢气和有机物等物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
气相加氢通常具有快速反应速率、高选择性和易于控制的特点。
由于气态条件下分子间距离较大,反应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较低,因此气相加氢反应速率较快。
气态条件下反应物之间没有溶解度的限制,反应条件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
气相加氢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在选择催化剂方面也有所不同。
在气相加氢中,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铂、钼、镍等金属催化剂,这些催化剂通常以固体形式存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
而在液相加氢中,通常采用带有功能基团的有机分子或配位化合物作为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可以与反应物发生多种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在实际应用中,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反应物、反应条件和产物要求。
气相加氢适用于需要较快反应速率和易于控制的生产过程,而液相加氢适用于需要提高反应选择性和增加反应条件的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进行组合应用,以充分发挥两种反应方式的优势。
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是两种重要的加氢反应方式,它们在化工工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深入研究和比较两种反应方式的特点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中的加氢反应设计和优化,为化工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已达到2000字要求,如有需要可继续添加内容】。
第二篇示例: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是两种常见的加氢反应方式,广泛应用于化工工业中。
气相加氢指的是将氢气与其他物质在气相条件下反应生成加氢产物,液相加氢则是指在液相条件下进行加氢反应。
两种加氢方式各有优缺点,本文将就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进行详细的介绍。
杜邦硝基苯液相加氢技术副产物研究
•生产与实践•杜邦硝基苯液相加氢技术副产物研究贾崇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ꎬ山东烟台㊀265500)摘㊀要:杜邦硝基苯液相加氢技术ꎬ在贵金属催化剂作用下生产苯胺ꎬ操作压力1.7MPaꎬ操作温度220ħꎮ该生产工艺反应器结构简单ꎬ占地面积小ꎬ技术设备及操作简单ꎬ维修费用低ꎬ原料利用率高ꎬ消耗低ꎬ稳定在线率高ꎮ但在生产反应过程中ꎬ会产生环己醇㊁环己胺㊁苯酚等副产物ꎮ本文对工艺生产中的指标进行了控制㊁剖析ꎬ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ꎮ关键词:杜帮硝基苯ꎻ液相加氢ꎻ副产物中图分类号:TQ036.3ꎬTQ037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3467(2020)08-0031-031㊀液相加氢工艺及副产物产生1.1㊀液相加氢工艺目前苯胺生产广泛采用硝基苯催化加氢工艺ꎬ此工艺可分为气相加氢法和液相加氢法ꎬ其中液相加氢法单系列最大设计生产能力18万t/aꎬ高效反应系统使苯胺的收益率高达99.8%以上ꎬ使用以炭为载体的贵金属催化剂ꎬ铁为改性剂ꎮ该工艺技术主要特点:①单套反应能力大ꎬ为世界上单套最大的苯胺生产装置ꎬ专用催化剂活性高ꎬ产品质量稳定ꎮ②为气液两相反应ꎬ氢气过量仅10%ꎬ原料氢气与硝基苯比值低ꎬ对循环氢气压缩机的能力要求低ꎬ电耗低ꎮ硝基苯以液相形式进入反应器ꎬ无需将原料气化ꎬ相比气相加氢工艺ꎬ对预热蒸汽需求量和消耗量较低ꎮ③反应器内件为简单的筛板塔ꎬ用反应生成水调控温度ꎬ控制稳定ꎬ反应热采用外置废热锅炉回收ꎬ避免反应过程中的飞温现象ꎬ消除因催化剂过热而对催化剂造成的损坏ꎮ④催化剂在线补充ꎬ提升装置连续运转时间ꎬ避免催化剂因运转时间长而造成活性降低ꎬ产品质量更稳定ꎬ在线运转时间长ꎬ保证较高设备利用率ꎮ杜邦硝基苯液相加氢生产苯胺技术ꎬ主要包括硝基苯加氢反应单元和粗苯胺精制单元两大部分ꎬ其他辅助性单元包括氢气预处理㊁催化剂单元㊁产品冷却及倾析单元㊁废水废气单元及轻油单元等ꎮ1.2㊀副产物产生硝基苯催化加氢是一个过程复杂的多相反应ꎬ是强放热反应ꎬ整个反应过程主要靠温度和压力的调控来实现ꎬ其中温度的调控是通过减温水吸收多余热量ꎬ而压力的调控依托于氢气管网㊁氢气进料以及富氢排放量ꎮ此外催化剂的活性对产品有较大影响ꎮ反应系统会生成的少量副产物ꎬ包括环己酮㊁环己醇㊁环己胺㊁环己苯胺㊁苯酚㊁二苯胺和氨等ꎮ主要副反应如下:C6H7N+3H2ңC6H13N(环己胺)2C6H7N+3H2ңNH3+C12H17N(环己苯)C12H17N+H2OңC6H7N+C6H10O(环己酮)C6H10O+H2ңC6H12O(环己醇)C6H12Oң3H2+C6H6O(苯酚)2㊀控制指标要求在国家标准中ꎬ对于苯胺含量要求(合格品ȡ99.3%㊁一级品ȡ99.5%㊁优级品ȡ99.6%)ꎬ对于苯胺中硝基苯的含量要求(合格品ɤ150ˑ10-6㊁一级品ɤ100ˑ10-6㊁优级品ɤ20ˑ10-6)[2]ꎮ与国家标准相对比ꎬ杜邦硝基苯液相加氢技术经多年的技改优化和精益操作ꎬ可使得对副产物的控制处于较好的范围ꎬ例如生产苯胺指标ȡ99.9%ꎬ控制苯胺中硝基苯含量ɤ5ˑ10-6ꎬ均优于国标优级品要求ꎮ㊀㊀收稿日期:2020-03-26㊀㊀作者简介:贾崇顺(1988-)ꎬ男ꎬ技师ꎬ从事化工生产管理工作ꎬ电话:19153595051ꎮ 13第8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贾崇顺:杜邦硝基苯液相加氢技术副产物研究3㊀产品指标分析调控及解决方案当精苯胺产品中分析指标出现异常超标时ꎬ即硝基苯㊁环己胺㊁环己酮㊁苯酚㊁环己醇超标以及各指标异常富集等ꎬ应立即将产品采出切循环操作ꎬ并组织排查原因ꎮ①确认反应单元出现异常ꎬ粗苯胺与精苯胺产品均不合格ꎬ则需根据不合格指标ꎬ开展相对应调整ꎬ即通过反应单元新鲜催化剂㊁氢油比(原料氢气与硝基苯比值)㊁激冷水以及精制单元回流比㊁焦油采出㊁蒸汽用量等手段调控ꎮ②确认反应单元正常ꎬ反应粗苯胺产品合格ꎬ只是单纯的精苯胺产品不合格ꎬ可通过精制单元回流比㊁焦油采出㊁蒸汽用量等手段调控ꎮ3.1㊀硝基苯异常分析调控反应单元温度控制偏低ꎬ导致粗苯胺产品和精产品中硝基苯超标ꎮ反应器内通过减温水来吸收多余热量ꎬ达到调控温度目的ꎬ当温度偏低反应不充分ꎬ硝基苯转化率低ꎬ从而导致反应器顶部粗苯胺产品和侧线循环催化剂采出中硝基苯超标ꎮ解决方案:首先将粗苯胺产品切至不合格罐ꎬ避免影响精制单元ꎬ然后依据反应单元生产情况ꎬ微调激冷水ꎬ将反应核心温度调高ꎬ氢油比调高ꎬ新鲜催化剂和循环催化剂调高等手段ꎮ反应单元催化剂活性降低或失活ꎬ导致粗苯胺产品和精产品中硝基苯超标ꎮ催化剂直接参与反应进行ꎬ加快反应速率ꎬ其活性直接影响主反应和副反应的进程ꎬ当催化剂活性低时ꎬ主副反应均减弱ꎬ反应不完全ꎬ硝基苯转化率低ꎬ从而导致反应器顶部粗苯胺产品和侧线循环催化剂中硝基苯超标ꎮ解决方案:当发生催化剂活性降低时ꎬ第一时间确定原因ꎮ①循环催化剂中焦油含量高ꎬ会堵塞催化剂表面积以及内部通道ꎬ造成催化剂活性被抑制ꎬ影响催化剂和反应物的接触ꎬ严重时造成失活ꎮ解决方案是定期检测焦油含量ꎬ并对焦油净化过滤分离ꎬ使其维持在较低的浓度(1%~2%)ꎮ②原料硝基苯中杂质(长链烷烃)含量高ꎬ使催化剂中毒失活ꎬ同时也会延长粗苯胺的分层时间(1min延长至13min)ꎬ造成苯胺泛白乳化和生产系统紊乱ꎮ解决方案是控制原料中长链烷烃的含量(<400ˑ10-6)ꎬ当含量较高时需调和后使用ꎮ③原料氢气中杂质(CO/CO2/S)含量高ꎬ会对催化剂造成不可恢复性中毒而失活ꎮ解决方案是加强氢气指标的监控ꎬ并对原料氢气及循环氢气进行甲烷化预处理ꎮ④新鲜催化剂添加量持续偏少ꎬ反应单元内催化剂浓度不足ꎬ导致硝基苯转化率低ꎬ解决方案是在线补充损失的催化剂ꎮ3.2㊀环己胺异常分析调控反应过程氢气过量10%ꎬ且在液相苯胺中会溶解氢气7ˑ10-6~12ˑ10-6ꎬ在反应器温度过高时ꎬ会导致苯胺氢化生成环己胺ꎬ造成氢气单耗的增加和副产物环己胺的超标ꎮ解决方案:控制在反应器内生成是重点ꎬ根据反应器各项运行参数㊁微调激冷水㊁新鲜催化剂和循环催化剂㊁控制反应核心温度以及调整氢油比等手段ꎬ严重时可将精致单元脱水塔填料层温度调高(145ħ)ꎬ加大塔顶轻组分采出ꎬ储存富集的轻油ꎬ启用轻油单元脱除环己胺ꎮ3.3㊀环己酮异常分析调控苯胺反应单元高负荷运行中ꎬ若氢油比控制持续较高ꎬ反应器逐步偏离正常调控ꎬ导致粗苯胺产品环己酮异常超标ꎬ而超出后续精制单元处理能力ꎬ最终也会使精产品中苯酚超标ꎮ解决方案:首先将反应单元氢油比控制降低ꎬ微调反应各项参数ꎬ核心是要控制环己酮在反应单元的生成ꎮ其次确认后续精致单元处理环己酮是否异常ꎬ环己酮与苯胺在真空㊁高温㊁干燥特定条件下ꎬ会转化为重组分席夫碱和水ꎬ该反应为可逆反应ꎻ排查精制单元换热器/水冷器是否存在列管泄漏ꎬ使水分进入ꎬ导致席夫碱水解(水分300ˑ10-6ꎬ环己酮转化率96.5%ꎻ水分600ˑ10-6ꎬ环己酮转化率94.7%ꎻ水分1000ˑ10-6ꎬ环己酮转化率93.1%)ꎬ致使环己酮超标ꎻ排查精制单元物料温度㊁压力㊁停留时间等运行参数是否异常ꎬ导致环己酮的转化受抑制ꎮ最后排查其他单元泥浆型屏蔽泵外漏情况ꎬ使不合格苯胺通过泵补苯胺管线反窜补苯胺储罐ꎬ然后经精致单元的泥浆型屏蔽泵内漏至系统内部ꎬ严重时可检修泵ꎬ并将泵补苯胺储罐排液置换清洗ꎮ3.4㊀苯酚异常分析调控粗苯胺产品中苯酚超标ꎬ导致精产品中苯酚超标ꎮ苯胺反应单元持续长时间高负荷运行ꎬ若氢油比控制持续较低ꎬ则导致氢气过量相对不足ꎬ此时添加催化剂量过多ꎬ会使催化剂活性偏高ꎬ副产物苯酚的含量将会升高ꎬ导致粗苯胺产品苯酚异常超标ꎮ解决方案:根据反应单元的不同负荷ꎬ合理控制反应器的氢油比ꎬ通过对反应器的微调ꎬ从源头上控制减少苯酚含量ꎮ反应单元负荷频繁调整ꎬ导致苯酚超标ꎮ若频繁的调整反应负荷ꎬ会影响苯胺生产的优化运行ꎬ导23 河南化工HENANCHEMICALINDUSTRY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㊀第37卷致氢气单耗增加(影响成本节约指标)ꎬ能耗变高ꎮ副产物含量增加ꎬ影响苯胺产品指标质量ꎬ主要体现在精制单元苯酚㊁环己胺㊁环己酮的波动超标ꎮ解决方案:减少反应单元㊁精制单元负荷的频繁调整ꎬ保证 安稳长满优 运行ꎮ精制单元升降负荷操作速度过快ꎬ导致底部温度波动ꎮ精制单元升降负荷速度较快ꎬ塔底蒸汽流量调节不同步ꎬ造成塔底温度升高ꎬ部分苯酚随苯胺至塔顶采出ꎬ此外塔釜液位出现大幅度降低时ꎬ也会造成底部物料浓缩ꎬ焦油浓度和苯酚浓度快速增长ꎬ苯酚也会被大量蒸出ꎮ精制塔控制参数有温度㊁压力㊁液位㊁流量ꎬ压力对塔的影响也比较大ꎬ正常情况下ꎬ由于精制塔体积大ꎬ压力变化缓慢ꎬ不会出现突增突减的情况ꎬ压力变动往往发生在改变负荷的情况下ꎮ在精制单元提升高负荷时ꎬ精制塔压力上涨ꎬ塔压增高ꎬ塔内物料沸点高于设定值ꎬ塔间及塔底蒸汽使用量增加ꎬ导致底部温度升高ꎬ从而造成苯酚上蒸量增大ꎬ进入精馏段随顶部产品一起采出ꎬ导致精苯胺产品中苯酚超标ꎮ解决方案:精制单元调整负荷过程中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ꎬ精细升降负荷ꎬ注意脱水塔填料层平均温度ꎬ同步调节精制塔回流比及塔底蒸汽用量ꎬ严密监视温度参数的变化ꎬ焦油采出可适当高于正常负荷匹配值ꎬ待负荷稳定后再根据样品指标ꎬ焦油采出逐步与负荷匹配ꎬ避免塔器出现波动ꎬ保证产品合格ꎮ此外当产品指标异常时ꎬ塔回流比可适当增加ꎬ提高精馏效果ꎬ但会使蒸汽用量增大㊁单耗升高ꎬ不宜长时间维持ꎮ精制单元焦油采出量持续偏少ꎮ在精制单元正常稳定运行时ꎬ焦油采出量长时间低于正常负荷采出量ꎬ会造成精制塔塔底温度持续缓慢升高ꎬ底部物料被浓缩ꎬ苯酚持续累积ꎬ部分苯酚随苯胺蒸出至塔顶采出ꎮ解决方案:在精制单元平稳运行期间ꎬ焦油采出量不易长时间偏低ꎬ保持正常负荷采出量ꎬ对于精制单元不同的负荷ꎬ应合理控制焦油采出ꎮ精制单元精制塔蒸汽量控制偏离正常值ꎬ导致苯酚上蒸至产品中ꎮ若精制塔塔间及塔底再沸器蒸汽分配不均ꎬ底部蒸汽量过高ꎬ塔间蒸汽量偏少ꎬ会导致底部温度偏高ꎬ底部物料被浓缩ꎬ焦油浓度和苯酚浓度持续增长ꎬ部分苯酚随苯胺蒸出至塔顶采出ꎮ解决方案:对于精制塔控制ꎬ在落实回流比和蒸汽分配优化的基础上ꎬ要结合粗苯胺和精苯胺指标中苯酚含量ꎬ调节平衡塔间和塔底的蒸汽量及回流比ꎮ精制单元脱水塔和精制塔内填料损坏ꎬ导致苯酚脱出效果差ꎮ精制单元操作不当或者塔内填料质量问题ꎬ存在脱水塔和精制塔内填料损坏问题ꎬ会使苯酚脱出效果不佳ꎬ导致精苯胺产品中苯酚超标ꎮ解决方案:工艺人员要操作平稳ꎬ持续关注塔内压差变化ꎬ若确定为塔内填料损坏ꎬ则将装置停车处理ꎬ对塔清洗㊁置换㊁隔离ꎬ联系设备专业人员拆开人孔ꎬ进一步检查㊁检修或更换ꎮ3.5㊀环己醇异常分析调控苯胺反应单元持续长时间高负荷运行中ꎬ若氢油比控制持续较低ꎬ则导致氢气过量相对不足ꎬ此时添加催化剂量过多ꎬ会使反应器内催化剂的活性偏高ꎬ副产物苯酚升高ꎮ苯酚在催化剂的作用下ꎬ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醇(可逆)ꎬ致使环己醇含量随之升高ꎮ而后续又无法除去环己醇ꎬ环己醇在系统内持续累积ꎬ最终导致精苯胺产品中环己醇超标ꎮ解决方案:在本工艺的选择中ꎬ环己醇的生成量很少ꎬ可根据反应单元的不同负荷ꎬ合理控制氢油比ꎬ通过对反应器的微调ꎬ从反应源头上控制减少环己醇生成ꎮ3.6㊀产品各指标超标富集处理在装置生产运行中ꎬ若通过各控制手段调节后ꎬ产品指标持续异常且有恶化现象ꎬ说明苯胺生产各单元内富集较多的副产物ꎬ造成生产紊乱ꎬ威胁装置的正常生产和产品指标ꎬ可采取积极妥善的应对措施ꎬ从精制单元脱水塔塔顶采出富集的轻组分ꎬ启用轻油单元处理ꎬ用来分离含有苯胺㊁水㊁环己胺㊁环己醇㊁苯等ꎬ以回收其中的重组分苯胺ꎬ降低不必要的苯胺浪费ꎬ外排环己胺㊁环己醇㊁苯等轻组分ꎬ维持工艺平稳运转ꎮ4㊀结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杜邦液相加氢技术ꎬ在运行生产中ꎬ会出现产品指标异常超控现象ꎬ要综合考虑ꎬ统筹调控ꎬ兼顾粗苯胺中副产物和硝基苯异常的相应措施ꎮ任何一个运行参数都不能单独进行分析调整ꎬ特别注意反应单元氢油比的控制ꎬ存在过加氢和转化率的矛盾点ꎮ只有反应单元控制稳定ꎬ调控关联所有的运行参数ꎬ才能从根源上消除隐患ꎬ保证精苯胺产品的合格稳定ꎮ本文研究硝基苯液相加氢技术副产物ꎬ分析异常情况及相应调控措施ꎬ使得产品更稳定㊁高质量和低成本ꎬ保证了生产 安稳长满优 的运行ꎮ33第8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贾崇顺:杜邦硝基苯液相加氢技术副产物研究。
连续液相加氢技术工艺计算验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连 续 液 相 加 氢 技 术 工 艺 原 理
连续 液 相 加 氢 技 术 的 提 出 基 于 以 下 理 论 基
础 : P o esD n mi 公 司通 过 对 滴 流 床 加 氢 反 ① rc s y a c
应 的研 究认 为 : 气 从 气 相 扩 散并 溶 解 到 液 相 中 氢 的速率 是整 个加 氢 反 应 的控 制 步 骤 。表 明加 氢 反
本课 题 以柴油 加氢 精 制装 置 的基 本 数据 为 计 算 基 础 , 过工 艺 计 算 验 证 连续 液 相 加 氢 技 术 能 否 实 通 现循 环氢 的上述 3点作 用 , 为新工 艺 的开发 提供 技 术支持。
加 氢技 术 由 于 取 消 了循 环 氢 系 统 , 反 应 器 中液 使
相 变为 连续 相 , 相 为 分散 相 , 气 只要 分 散 的气 相 也 能 保证 一定 的 氢 分 压 , 可 维 系加 氢 反 应 的 核 心 则 条 件 , 续 液相加 氢技 术则有 可 能实现 工业 化 。 连 连 续液 相加 氢 技 术 工 艺 原 理 示 意 见 图 1 。原 料 油先 与补 充 氢 混 合 , 与 来 自循 环 油 泵 的 循 环 再 油 混合 , 起 自下 而 上 流 经 上 流 式 反 应 器 。原 料 一 油 和氢气 在催 化剂 的作 用 下 , 行脱 硫 、 氮 等 加 进 脱
应 是 在 液 相 中 而 不 是 在 气 相 中 进 行 的 , 相 环 境 液
氢 反应 。从 反应器 顶 部 流 出 的反 应 产 物 直接 进 入
装 有传 质 元 件 的 热 高 压 汽 提 分 离 器 进 行 气 液 分 离 , 了脱 除 循 环 油 中 溶 解 的 硫 化 氢 , 视 情 况 为 可 ( 决于 原 料 油 硫 含 量 的高 低 及 产 品脱 硫 指 标 的 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 考察助剂镁对 N/i: i O 体系液相加氢催化 S 剂加氢活性的影响, 在实验条件下, 以相同的制备工 艺, 制备了不同助剂镁含量的催化剂试样 LH P -
1,P 1, P 1,P 1 ,P 2 。对各 4L H一 7 L H一 8 L H一 9 L H一 0
时, 具有良 好的加氢活性、 选择性和稳定性。 〔 关键词1液相加氢; 催化剂; 辛烯醛; 异辛醛; 辛烯醇; 辛醇 【 中图分类号』T 466 Q . 2 [ 文献标识1] 9 A
辛醇( 一 2 乙基己醇) 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及溶剂, 在医药、 染料、 纺织及化妆品工业中都有着
0 04 .5 6 12 7 .0 3 000 .2 0 00 3 .4 8 0 12 .5 1 02 2 .3 6 0 13 .7 5 9 .0 0 762 0 18 .39 0 18 .5 1 02 7 . 11
剂有好加活 ・ 性活稳性 具 良的氢性 择 和性定 刁 选
1 实验部分
11 催化剂的制备 .
不锈钢管反应器, 4 m x m 内插 4 05 m . m热电偶管, 催化剂装填量6 m , 0 粒度为 1 2 l 0一 0目。加氢反应
的条件为: 压力26 a温度 1 一2 ℃, . P, M 1 1 5 0 液空速
30 ,(Z V液) 81 . ’ H) ( = 。 h V / 一 /
好, 分布的活性组分镍晶粒度较小, 活性表面积高, 而再继续增加镍含量, 则会使活性组分晶粒长大, 活 性表面积下降, 就不再会使催化剂的加氢活性有明
叠一八一 / s’ ’ - 9 0 一
{・  ̄ r ' -  ̄ 一  ̄ 一 一 一 一
1 0 0 2 即 30 0
反应时间爪
料的组成进行分析, 评价结果见表 3 。反应时间对 异辛醛和辛烯醇加氢率的影响见图3 0
粼〕
5 0
仅〕
7 0
质量分数/ %
图I 镍含量对加氢率的影响
9 5 卜
一 辛 一异 醛
一. 辛烯醇 一
由图 1 随着 N/1: 可见, i 0 系列催化剂中活性 S 组分镍含量的增加, 催化剂对异辛醛和辛烯醇的加 氢率都增加, 当催化剂 中镍的质量分数增加到 5.%左右以后, 50 再增加镍含量, 加氢率随之不再有 明显的增加。其原因在于: 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镍 含量增加到一定值后, 其在催化剂体系中的分布良
003 .4 1
反应时间/ h
1 0 5 0 2 0 0 2 5 30 0
005 .5 1 12 9 .0 6 009 . 19
002 .4 9 006 . 10
0 0 5 .5 9 0 0 4 . 5 1 0 0 5 . 5 5 1 2 1 . 1 8 1 2 0 . 1 3 1 2 1 . 1 7 0 0 9 . 2 2 0 0 0 . 1 9 0 0 1 . 2 3 0 0 4 . 4 5 0 0 4 . 4 2 0 0 3 . 4 1 0 0 4 . 1 8 0 0 5 . 1 0 0 0 5 . 1 2 0 2 8 . 3 4 0 2 1 . 2 7 0 2 3 . 3 6 0 0 7 .2 7 0 0 7 . 2 5 0 0 6 . 2 4 9 . 1 3 8 0 2 9 . 9 9 8 0 1 9 . 1 6 7 9 9 0 12 .3 7 0 1 2 . 4 0 0 1 4 .4 1 0 10 . 4 7 0 1 1 . 5 2 0 1 8 . 5 1 0 0 5 . 9 7 0 1 3 . 9 8 0 0 5 . 0 1
型以及后处理工序等制成催化剂成品。各催化剂的
外形尺寸、 组成含量, 1 见表 。
表1 i iZ N/ O 系列催化剂的外形和组成 S
催化剂 外形
. 盆 1 , 里 白 ,1 八j ‘. 1 4 ‘. 工3 1 1. 1 ‘ U ‘. 1 7 .. 0 卫 0 , 1 9 2 0 勺
非常广泛的应用工 。 ’ 工业上辛醇的主要生产方 周 法[ 有两种:1拨基合成法。 丙烯和合成气 ’ 川 () 是以
催化剂为镍系, 载体以 S 2 i 为主, 0 为提高催化 剂的综合性能而引人相应的助剂和载体组分。催化
剂母料采用共沉淀法进行制备。首先配置一定浓度 的组分盐溶液, 选择适当浓度的沉淀剂, 然后在适宜 的反应操作条件下进行沉淀反应, 期间以适宜的方 式加人载体和助剂组分, 而后经过老化, 生成一种较 为稳定的混合沉淀物。经水洗、 抽滤、 干燥、 焙烧、 成
石 化 油
工
・1 4 ・ 05
20 年第 3 卷增刊 04 3
P T OC MI AL E HN OGY E R HE C T C OL
N/ :系列液相加氢催化剂的研究 li S O
杨 霞 ,程玉春, ’, 2 , 尹长学 , 树仁, ’ 郝 , 李世勤‘ , 秦永宁 2
(. I 齐鲁石化公司 研究院, 山东 淄博 250 ;. 5402 天津大学 化工学院, 天津 307) 002
图3 反应时间对加氢率的影响
增刊
杨霞等 N/i: i O 系列液相加氢催化剂的研究 S
表 3 0 h 50 运转加氢产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 4 ・ 07
化合物 异丁醇 正丁醇 异辛烷 异辛烯 004 .59 126 .04 009 .18 002 .45
003 .5 6 12 1 . 10 000 .2 0
辛烯醇 辛醇 C2 1 C6 1 其它
[ 作者简介〕杨霞(97 )女, 1 一 , 黑龙江省拜泉县人, 7 硕士, 工程师, 电话 03 一 521, 53 7470 电邮 ynxi 7 s ucm agx 7@ . o a o o h
石 油 化
・1 4 ・ 06
工 20 年增刊 04
由图2 助剂镁的加人对 N/'2 可见, ' 0 系列液 S
相催化剂的加氢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助剂镁含 量的增加, 催化剂对异辛醛和辛烯醇的加氢率都是 先增加, 然后逐渐下降。可见, 加人少量的镁助剂 有利于提高催化剂对异辛醛和辛烯醇的加氢率, 加
二 : 二
字 、哥 城
R
异辛醛 辛烯醇
文 ’ 献[。 ]
催化剂试样进行活性评价, 催化剂的还原温度为 40 镁助剂对异辛醛和辛烯醇加氢率的影响见 8 ℃,
图2 0
辛醛 o 水  ̄ 哥 城 口叔 85
烯醉
2 结果与讨论
21 镍含量的影响 . 为了考察N/ 0 系列液相加氢催化剂中的活 i '2 S 性组分镍含量对加氢活性的影响, 在实验条件下, 以
〔 摘要]针对工业上辛醇合成过程, 两步法加氢工艺中的 第二步液相加氢反应工艺, 研究了 共沉淀法制备的N S , ii /O 系列液相加氢催化剂。在小型加压评价装置 卜考察了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镍含量、 , 助剂镁的加人对催化剂加氢性能 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50 0h 运转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i i: N/ O 系列液相加氢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镍的质 S 量分数在5.%左右时, 50 催化剂的加氢活性最佳; 在催化剂中加人少量的助剂镁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活性, 加人 镁的质量分数在45 55 .%一 .%左右为最佳。 此液相加氢催化剂用于两步法加氢的辛醇合成过程中的液相加氢反应
为原料, 经拨基合成反应生成丁醛, 丁醛经缩合脱水 得到辛烯醛( 一 2 乙基己烯醛)再经加氢制得辛醇。 , () 2 乙醛缩合法。是以乙醛缩合成丁醇醛, 脱水得 巴豆醛, 加氢得正丁醛, 然后正丁醛缩合脱水得辛烯 醛, 再经加氢制得辛醇。目 国内辛醇生产厂约有 前, 1余家, 0 生产能力在02 M/ 左右, . t 8 a 产量026 . M 5 t 左右。其中生产工业辛醇产品的大型企业共有 4 家, 即吉化公司化肥厂、 大庆石化、 齐鲁石化和北京
是采用的从英国Dv 公司引进的低压碳基合成法 ay 装置, 其中合成辛醇的加氢工艺采用两步法, 第一步
12 活性评价 .
气 加 第 步 相 氢 体工 是 对 鲁 相 氢,二 液 加 o 作 针 齐 石
化公司第二化肥厂丁辛醇装置中的液相加氢工艺, 进行 N/i: i O 系列液相加氢催化剂的研究, S 对催化 剂的性能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 所研制催化
具
 ̄、
/一 / . 一’ / ’ /一
.. .. ..  ̄ - .. 州 曰.
人助剂镁 的质量分数在 4 5 一 .%左右为 . 55 %
最佳 。 2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
将 LH一 催化剂试样进行 50 8 P 1 0h 运转评价, 催化剂LH一 8 P 1 的还原温度为40 对加氢后物 8 ℃,
相同的制备工艺, 制备了不同活性组分镍含量的催 化剂试样 L H一 1L H一 2 L H一 3L H一 4 P 1 , 1,P 1 ,P 1 , P
LH一5LH一6其中 P 1,P 1, 镍含量逐渐增加。对各试 样进行活性评价, 催化剂的还原温度为40 8 `。催 C 化剂中 镍含量对异辛醛和辛烯醇加氢率的影响见图
一
LPH
- -
黑色条状 黑色条状 黑色条状 黑色条状 黑色条状 黑色条状 黑色条状 黑色条状 黑色条状 黑色条状
. 0 . 0
. 0 . 0
00 .
0. 0
20 .
2. 0
P 5 0 ( .x . 2 3 0 .x . 2 5 0 3 中 .x . 2 5 0 3
02 5 . . x3 0
4. 80 4. 30 3. 80 2. 80 4. 05 3. 80 3. 55
P T E ROCHE I M CAL E T CHNOLOGY
122 评价装置 .. 利用小型加压评价装置来考察催化剂试样的加
显增加。因此,i '2 N/ 0 系列液相加氢催化剂中活 S 性组分镍的质量分数在5.%左右时, 50 催化剂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