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补体系统
答案:补体系统是由30余种血清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

根据补体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类:a)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包括经典途径中的Clq、Clr、Cls、C2、C4、C3、C5~C9;旁路途径中的B因子、D因子;MBL激活途径的MBL、MASP。

b)补体调节蛋白:包括C1抑制物、P因子、I因子、H因子等可溶性蛋白和DAF、MCP、同种限制因子等膜结合蛋白。

c)补体受体:包括多种补体片段的受体,如CR1-CR5。

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答案: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轻链(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在Ig近N端轻链的1/2和重链的l/4范围内,氨基酸组成和排列序列变化较大为可变区(V区)。

重链和轻链的V 区分别以VH、VL表示。

VH和VL各有三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超变区(HVR)或互补性决定区(CDR)。

Ig分子V 区超变区之外的区域为骨架区。

在Ig近C端轻链的l/2及重链的3/4区域内,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相对稳定,为恒定区。

2.Ig的生物学功能包括:①特异性结合抗原:在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免疫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②激活补体:IgM、IgG(IgG1、IgG2、IgG3)与抗原结合,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其他IgA、IgG4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③结合Fc受体:IgG,IgE可通过其Fc段与表面具有相应Fc受体的细胞结合,发挥调理作用、ADCC效应及I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

④参与粘膜反应:SIgA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是黏膜局部免疫的重要因素
3.简述B细胞亚群和特点
答案根据B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分B1和B2两个亚群;
B1亚群:1.表面CD5+;2.不需要T细胞辅助;3.自我补充更新;4.产生低亲和力的IgM抗体;5.主要针对TiAg 和自身抗原
B2亚群: 1.表面CD5-;2.需要T细胞辅助;3.由骨髓B前体细胞更替;4.可产生高亲和力的IgG抗体;5.主要针对TDAg
4.试述B细胞的功能
答案:(1)合成分泌抗体,发挥体液免疫效应:B2细胞作为免疫应答细胞,接受相应抗原的刺激后,在活化CD4+Th细胞辅助下,经活化、增殖、最终分化为浆细胞。

浆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调节下,可产生不同类型的抗体,发挥如下免疫效应:①与相应病原体或细菌外毒素特异结合,具有抑菌或中和毒素的作用;②IgG类抗体与病原体等抗原结合后,可介导产生促进吞噬的免疫调理作用;③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产生溶菌效应和C3b介导的调理作用;④IgG类抗体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结合后,可通过ADCC效应使靶细胞溶解破坏。

(2)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B2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可通过表面抗原受体(BCR)直接识别结合摄取抗原,并经溶酶体途径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以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转运到细胞表面,供CD4+Th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3)免疫调节作用:B2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活化、增殖、分化过程中,可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5.比较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规律。

答案:抗体产生的潜伏期、含量、维持时间、抗体类别、亲和力等
初次免疫应答:①潜伏期:1-2周,体内不能检出抗体②对数期:Ab水平呈指数增长③平台期:Ab水平相对稳定④下降期:Ab水平逐渐下降
再次免疫应答:①潜伏期短②抗体含量高③体内持续时间长④抗体类别主要是IgG⑤抗体亲和力高
6.简述B淋巴细胞针对TD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

答案:TD抗原进入机体后,B淋巴细胞以其BCR(mIg的可变区)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获得B淋巴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内化与其结合的抗原,并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然后以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转移至胞膜上,提呈给T细胞;同时通过其表面CD40等协同刺激分子受体与活化Th细胞表面上的相应CD40L等协同刺激分子结合而相互作用,获得B淋巴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而被活化。

活化的B淋巴细胞可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接受活化Th细胞分泌的相应细胞因子作用后,活化的B淋巴细胞进入初级淋巴滤泡并进行分裂、增殖而形成生发中心。

在抗原的诱导下,生发中心的B淋巴细胞发生18基因高频突变、抗原受体修正、亲和力成熟、Ig同种型转换后,或发育成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或停止分化发育成为记忆性B细胞
8. B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有何特点?
答案: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具有①特异性:对于可溶性抗原,当局部抗原浓度低时,直接以BCR特异性识别抗原,并经胞内加工、处理后,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Th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②不受MHC限制:B细胞以BCR结合抗原时,识别的是抗原表面的天然构象决定簇,无需其它抗原提呈细胞的加工、处理,因而不受MHC分子的限制。

9.论述Th如何辅助B细胞的免疫应答。

答案:B淋巴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必需有Th细胞的辅助。

一是Th细胞与B淋巴细胞直接接触为B淋巴细胞的活化提供第二信号,即Th细胞活化后诱导性表达CD40配体(CD40L或CDl54)与B淋巴细胞表面上的CD40结合而相互作用,为B淋巴细胞的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二是活化的Th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如Thl细胞分泌的IL-2、IFN-γ,Th2细胞分泌的IL-4、IL-5、IL-6等,
与B淋巴细胞膜上相应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而促进B淋巴细胞的活化。

部分活化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另一部分活化的B淋巴细胞则发育成记忆性B细胞。

Th细胞辅助的B淋巴细胞所识别的抗原与T淋巴细胞识别的抗原为同一抗原时,此种辅助称特异性辅助;Th细胞籍细胞间直接接触及分泌细胞因子给其它抗原致敏的旁邻B细胞进行的辅助,称“旁邻辅助”
10. 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并活化后,如何在生发中心分化、成熟?
答案: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并在Th细胞的辅助下活化后,进入原始淋巴滤泡进行分裂、增殖而形成生发中心。

在生发中心,B 淋巴细胞的发育成熟要经过抗原受体修正、IgV基因的体细胞高频突变和亲和力成熟、Ig类别转换、记忆性B细胞的产生。

在生发中心存恬下来的B淋巴细胞离开生发中心,其中一部分B淋巴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另一部分B淋巴细胞分化成记忆性B细胞长期存活,一旦抗原再次进入,则产生快速的二次应答。

11.试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答案: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而产生IgE。

IgE与外周血中的嗜碱性粒细胞及分布于黏膜下层和皮下结缔组织的肥大细胞等靶细胞上的IgE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抗原与结合在靶细胞表面的至少2个以上IgE分子结合,激活靶细胞,使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激肽原酶、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等预存介质;新合成并释放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细胞因子等介质。

这些活性介质作用于皮肤、血管、呼吸道、消化道等效应器官,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加等。

12.HLA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
I类II类
编码重链由HLA 上A,B,C座位上的基因编码DP,DQ,DR座位
,轻链由第15号染色体的基因编码
分布广泛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的膜上抗原提呈细胞
结构由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借非共价键组成异二聚体
功能参与提呈内源性抗原,参与提呈外源性抗原和免疫调控
激发CD8+T细胞应答激发CD8+T细胞应答
13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14成熟DC和未成熟DC的比较
15.DC的作用
16.T细胞表面重要的标志分子及其功能
答案:T细胞表面标志:
(1)TCR-CD3复合物
* T细胞特征性表面标志,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分子基础;
* 由αβ或γδ二肽链组成的异二聚体,属Ig超家族;
* CD3胞质段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负责转导TCR识别抗原的信号。

(2)CD4和CD8分子
* 区分T细胞亚类的重要标志;
* CD4和CD8胞外区分别与MHC-Ⅱ类和I类分子的Ig样区结合,作为共受体(co-receptor)参与T细胞活化第一信号的产生与转导。

CD4分子是HIV的受体,与HIV感染有关;
(3)协同刺激分子
* CD28通过与相应配体(B7、CD40、ICAM、LFA-3)的结合而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 CTLA-4与B7分子结合后,产生T细胞活化的抑制信号;
* 活化的T表达CD40L与CD40结合后,向B细胞提供活化信号。

(4)病毒受体:CD4分子是HIV的受体。

(5)丝裂原受体:T细胞表面有PHA受体、ConA受体和PWM受体等。

(6)MHC抗原: 静止状态表达MHCI类分子,活化后表达MHCⅡ类分子。

25.试比较TCR和BCR的基本特征(存在部位、组成和功能)
答案:TCR BCR
存在部位T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受体B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受体
组成а+β或γ+δ构成的异二聚体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M和SmIgD)
复合体与CD3分子结合而成的复合体与CD79а/CD79β二聚体组成复合物
功能识别并结合特异性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识别并结合特异性的抗原肽(游离)
26.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的基本过程
TCR以及共受体(CD4和CD8)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PMHC,启动激酶活化的级联反应,提供第一信号
AP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B7和T细胞表面CD28结合,启动第二信号,双信号作用下,启动T细胞内多个信号途径,诱导多种转录因子活化并高表达IL-2和高亲和力的IL-2R,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
第三信号
17.简述CD8+T细胞的作用机制。

答案:CD8+T细胞主要是一类具有杀伤活性的效应细胞,称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或Tc),其杀伤作用机制为:1.直接杀伤细胞。

Tc 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在靶细胞膜上构筑小孔使靶细胞裂解而死;2.介导靶细胞凋亡,Tc细胞活化后大量表达FasL,FasL与靶细胞表面Fas分子结合致靶细胞凋亡;3.分泌TNF等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抑制病毒复制发挥杀伤效应。

18简述T细胞的亚群及分类依据
答案:按CD分子不同分为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
按TCR类型不同分为TCRαβ+T细胞和TCRγδ+T细胞;
按功能不同分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
按对抗原的应答不同分为初始T细胞、活化的T细胞和记忆T细胞
19.试述CD4+Th亚群的形成和CD4+Th亚群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在单核巨噬细胞和NK细胞分泌的以IL-12和IFN-γ为主的细胞因子作用下,CD4+Th0细胞可增殖分化为CD4+Th1细胞;在肥大细胞和NK T细胞分泌的IL-4为主的细胞因子作用下,CD4+Th0可增殖分化为CD4+Th2细胞;在TGF-β和IL-10为主的细胞因子作用下,CD4+Th0可增殖分化为CD4+Th3。

CD4+Th1细胞和CD4+Th2细胞互为抑制细胞,CD4+Th1细胞可通过释放IFN-γ和IL-12,抑制CD4+Th0细胞向CD4+Th2细胞分化和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其结果导致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体液免疫功能下降;CD4+Th2细胞可通过释放IL-4、IL-10和IL-13,抑制CD4+Th0细胞向CD4+Th1细胞和Th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其结果导致体液免疫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下降;CD4+Th3细胞可通过释放TGF-β,抑制CD4+Th0细胞活化和CD4+Th1、Th2细胞的形成,使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20.列表比较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提呈
答案:外源性抗原的提呈内源性抗原的提呈
抗原提呈的途径MHC-II类途径MHC-I类途径
降解抗原的酶结构溶酶体蛋白酶体
处理抗原的细胞专职APC 所有有核细胞
抗原与MHC结合部位溶酶体及内体内质网
提呈对象CD4+T细胞CD8+T细胞
21.外源性抗原是如何通过MHC-Ⅱ类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
答案:外源性抗原被APC捕获后,被运送至内体,在酸性环境中,被附着在内体膜上的蛋白水解酶水解为多肽片段,并随内体转运至溶酶体。

溶酶体及内体是APC加工处理外源性抗原的主要场所。

蛋白质抗原经加工处理降解为10~30个氨基酸的短肽。

在内质网中新合成的MHCⅡ类分子与“链结合,由内质网转移到内质体腔,形成富含MHCⅡ类分子的腔室MⅡC,在腔内U被降解,但在与MHC Ⅱ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沟槽内留有一小段,即CLIP,再由HLA-DM分子辅助,使CLAP与抗原肽结合沟槽解离,MHCⅡ类分子才能与抗原多肽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然后转运至细胞膜。

部分外源性抗原也可不通过n依赖途径而与MHCⅡ类分子结合,而是直接与胞膜表面的空载MHCⅡ类分子结合,被吞噬进人细胞内,在内体中抗原被降解为多肽,然后与再循环至胞内的空载的成熟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表面,向CD4+T细胞提呈。

22.请说出APC处理和提呈内源性抗原的大致过程。

答案:APC处理和提呈内源性抗原的大致过程如下:内源性抗原处理和提呈过程:胞浆内合成的蛋白分子如肿瘤抗原、病毒抗原,在胞浆中被蛋白酶体降解成小分子的肽段,经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转运至粗面内质网,在那里与同样在粗面内质网合成的MHC 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体,并经高尔基体表达于细胞表面,向CD8+T细胞提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