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食品的色香味化学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酸味与酸味剂
常见的酸味剂 1.食醋 2. 乳酸 3. 柠檬酸 4.苹果酸 5.酒石酸 6.抗坏血酸
3、苦味与苦味食品
1、苦味:各种生物碱、糖苷、某些多烯类和 氨基酸。小分子肽片断。 2、苦味物质: (1)茶碱、咖啡碱、可可碱 (2)啤酒中的苦味 (3)糖苷类氨基酸和肽类苦味物质
咖啡
可可
4、咸味与咸味食品
来自百度文库
甜味剂 乳糖 麦芽糖 葡萄糖 半乳糖 甘露糖醇 甘油
蔗糖 果糖
相对甜度 0.27 0.5 0.5~0.7 0.6
0.7 0.8
1 1.1~1.5
甜味剂 甘草酸苷 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 糖精 新橙皮
苷二氢查耳酮
相对甜度 50
100~200
500~700
1000~1500
(1)糖精
糖精的化学名为邻苯甲酰磺亚胺, 分子式:C7H5NO3S,无色单斜晶体,熔点229℃,难 溶于水。甜度为蔗糖的450~700倍,稀释10000倍仍有 甜味。
长链脂肪酸或长链烷基磺酸钠盐中阴离子所产 生的肥皂味可以完全掩蔽阳离子的味道。
4、鲜味与鲜味物质
(1)鲜味剂的特点 鲜味是食品中一种能引起强烈食欲且可口的滋味。
鲜味剂也称之为呈味剂、风味增强剂,使之呈现鲜味感 的一些物质,典型的有L-谷氨酸一钠,5’-次黄苷酸 (5’-IMP)、5’-鸟苷酸(5’-GMP)、琥珀酸一钠, 它们的阈值浓度分别为140ppm、120ppm、35ppm和 150ppm,分别代表着肉类、鱼类、香菇类和贝类的鲜 味。
一、味感
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 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
不同地域的人对味觉的分类不一样。 日本:酸、甜、苦、辣、咸 欧美:酸、甜、苦、辣、咸、金属味 印度:酸、甜、苦、辣、咸、涩味、淡味、不正常味 中国:酸、甜、苦、辣、咸、鲜、涩 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只有四种基本味觉:酸、甜、 苦、咸
其中一个原子还必须具有氢键键合的质子。 氧、氮、氯原子在甜味分子中可以起到这 个作用,羟基氧原子可以在分子中作为AH或B。
局限性 (1)不能解释多糖、多肽无味。 (2)D型与L型氨基酸味觉不同, D-缬氨酸呈甜味, L-缬氨酸呈苦味。 (3)未考虑甜味分子在空间的卷曲和折叠效应。
甜味剂的相对甜度
味蕾在舌头上的分布
味蕾
一般人的舌尖和边缘对咸味比较敏感 舌的前部对甜味比较敏感 舌靠腮的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 舌根对苦、辣味比较敏感。
在四种基本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 苦味的感觉最慢,但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来讲, 苦味比其他味觉都敏感,更容易被觉察。
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
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水溶性 温度 味觉的感受部位 味的相互作用
二、味感的生理基础
食品中的味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由于食品中可溶性
成分溶于唾液或食品的溶液刺激舌表面的味蕾,再经过味
神经纤维送到大脑的味觉中枢,经过大脑的分析产生味觉。
味 神 经 纤 维
( 可 溶 性 成 分 味 蕾
味 觉 中 枢
大 脑 味 觉 )
味蕾
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 经末梢 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味蕾一般有40-150个味觉细胞构成,大约10-14 天更换1次 舌头不部位对不同味觉的敏感度不一样 人对不同味觉的感觉速度不一样
但是,糖精并非“糖之精华”,它不是从糖里提炼出 来的,而是以又黑又臭的煤焦油为基本原料制成的。
糖精的钠盐称为糖精钠,分子式C7H4NNaO3S,溶于水, 甜味约相当于蔗糖的300-500倍,可供糖尿病患者作 为食糖的代用品。 我国,最大使用量:0.15g/kg
(2)甜蜜素
(3)阿斯巴甜
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酰甲酯,无色透明至白色 结晶状粉末,具有强烈的甜味,其稀溶液的 甜度约为蔗糖的180倍。 化学名称 α-L-天冬氨酰-L- 苯丙氨酸甲酯 分子式 C14H18N2O5 结构式 分子量 294.30

阳离子产生咸味

阴离子抑制咸味
(1). 阳离子产生咸味 当盐的原子量增大,有苦味增大的倾向。 氯化钠和氯化锂是典型咸味的代表。 钠离子和锂离子产生咸味, 钾离子和其他阳离子产生咸味和苦味。
2. 阴离子抑制咸味
氯离子本身是无味,对咸味抑制最小。
较复杂的阴离子不但抑制阳离子的味道,而且 它们本身也产生味道。
味的对比现象
两种相同或不同的呈味物质进入口腔时,会使二者呈 味味觉都有所改变的现象,称为味觉的相互作用。
1、甜味与甜味剂
夏伦贝格尔(Shallenberger)的AH/B理论
风味单位(flavor unit)是由共价结合的氢键键合质子 和位置距离质子大约3Å的电负性轨道产生的结合。
化合物分子中有相邻的电负性原子是产生 甜味的必须条件。
物质的结构
糖类—甜味 酸类—酸味 盐类—咸味 生物碱—苦味
物质的水溶性
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无味的,溶解度小 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 水溶性越高,味觉产生的越快,消失的也 越快, 一般呈现酸味、甜味、咸味的物质有较大 的水溶性,而呈现苦味的物质的水溶性一 般。
温度
一般随温度的升高,味觉加强,最适宜的味觉产生的温 度是10-40℃,尤其是30℃最敏感,大于或小于此温度 都将变得迟钝。
食品化学
第四章 食品的色香味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四章食品的色香 味化学
风味物质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成分多,含量甚微; (2) 大多是非营养物质; (3) 味感性能与分子结构有特异性关系; (4) 多为对热不稳定的物质。
风味的分类:
根据风味产生的刺激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化学感觉、 物理感觉和心理感觉。
主要功能和用途
阿斯巴甜是一种新型的氨基酸类高甜度甜味剂,是由L-天 冬氨酸和L-苯丙氨酸组成的二肽化合物.而没有其他人造 甜味剂的苦味,化学味或金属味.阿斯巴甜能增进水果的 风味降低咖啡的苦味.阿斯巴甜能有效地降低热量,而且 不会造成牙齿龋坏, 具有与蛋白质相类似的代谢作用. 阿斯巴甜具有风味好、甜度高、热值低、安全可靠等特 点,可广泛应用于碳酸饮料、带果肉饮料、果酱、果味 粉、速溶咖啡、冷冻奶制品、胶冻软糖、口香糖、蜜饯、 色拉调味剂的制作。阿斯巴甜也可制成粒、片、粉或汁 剂,作为蔗糖的替代品直接加到日常甜食中,尤其适宜 于糖尿病、肥胖病等忌糖患者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