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绝望和苍凉在张爱玲的作品里,绝望与苍凉充斥其中,很少有大团圆的结局。
这是张爱玲的创作风格,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书写者,她以老辣犀利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以独有的绝望和苍凉的人生意识揭示了她们的生存困境,表现了她们面对这种困境时的异化以及抗争。
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探索,张爱玲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挖掘女性不能脱离困境的原因,揭示女性在经济、精神上的难以自立,展现女性个性解放的艰难。
女儿,阴影下的生存与毁灭张爱玲自小生活在一个充满遗少气氛和现代文明相交杂的环境中。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旧式文人加大家族浪荡子式的人物,而母亲和姑姑则是接受了西方文明洗礼的新代人物。
面对这样一种新旧文明“犯冲”的状况,她深深体味到自我在家庭中,她所属的那个没落阶层在社会中,人类在荒凉的时空背景中等诸种失落:这种失落感构成作者的情绪基调,笼罩在作品中,使人物的内心体验都呈现出宿命的虚无感,形成了她作品主题的总特色:悲观、虚无。
我们知道,作家童年的性经验缺失对于作家以后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爱玲自小在豪门巨族中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
旧式豪门巨族的腐朽生活在她面前上演了一幅幅鸦片烟、姨太太、争遗产、狎妓的丑剧,同时她又经历了父母离异的痛苦,16岁时在“继母”的统治下讨生活。
其间曾被父亲幽禁,“他扬言要用手枪打死我。
”逃离之后,进入母亲的家。
虽然精神上比以前要充实一些,但每每陷入物质困境。
有着彻骨经验的作者,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内容也是极为深刻的。
作为一个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女儿,张爱玲笔下的女儿几乎都是不幸的。
川嫦死去的原因绝望和苍凉是张爱玲作品的底色,也是其笔下女性形象表现出的共同的生存状态。
她们一直笼罩在绝望的挣扎和苍凉的人生况味之中。
自私,是人性的魔障,也是血缘亲情的天敌。
张爱玲尖刻地挑剔着人的生存世相后面隐藏的人性真相,她总是能够发现种种装饰性表象后面隐藏的空虚、自私、盲目。
“为门第所限,郑家的女儿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
她从女性的立场和体悟出发,以女性的眼光观察女性,并通过隐喻式的批判讽刺手段来表现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荒凉感,她不宣扬女性的主题意识,只是把女性从属于男性这一事实,敏锐而冷静地述说出来,没有希冀也没有指责,只是“苍凉”地展示女性的真相。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遭遇,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与经历,为我们广大的读者、评论家展现出一个让人神往而有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苍凉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和特别魅力的女作家。
她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用其概括张爱玲的一生最恰当不过。
她出生于上海租界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亲身感受到了她父母两大家族的没落与瓦解。
父母给予她的不是温暖的亲情,而是旧家规的威严与新时尚的约束,这些使她在潜意识中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厌恶甚至敌对情绪,成年以后又遭受了情感和事业上的打击,这些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与创作态度。
家世变迁,人情冷暖,给张爱玲的刺激很深,形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审美观。
她以犀利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撕开女性世界温情的面纱,塑造了一组扭曲而残缺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她的性格中既有东方温柔、保守的一面,又有西方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一面。
这种身份背景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阶级性。
她不在于批判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只在于刻画人性的脆弱与无奈。
她以个性极强的女性意识,对“五四”以来的新的文化理想进行了强烈的反驳,从生存困境中的无语反抗与物质追求、文化困境中的艰难突围与无奈选择、人生抉择中的现实困守与传统禁锢三个方面,立足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40年代中国普通女性在受到男权主义强制的社会环境中,迷茫而无奈、卑琐而自嘲的世俗人生的生存状态。
论《荷花淀》中的女性形象

论《荷花淀》中的女性形象《荷花淀》是中国现代知名作家张爱玲的一部小说,小说以20世纪初的上海为背景,描述了一段荒诞不羁的爱情故事。
在小说中,女性形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展现了不同的性格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对待。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荷花淀》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她们的命运、性格及对爱情的态度。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有些是聪慧、果敢的,有些是温柔、柔弱的,有些是世故、精明的。
小说主要描述了三位女性角色:颜色、清玉和静珠,她们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首先是颜色,她是一个性格果敢、豪迈的女子,对爱情勇敢追求,她不畏惧社会的眼光和传统的束缚,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所爱的人。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颜色是一个有主见的女性,她不甘于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地争取自己所想要的东西。
她对待爱情坦诚直接,不畏惧外界的非议和压力,她秉持着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在当时旧社会的压力下,颜色最终还是被迫与自己所爱的人分开,她的爱情故事以悲剧收场。
颜色的形象展现了当时女性的坚韧和执着,她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爱情观念和价值观的束缚和限制。
其次是清玉,她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善良温柔的女子,对待他人充满着爱心和善意。
清玉的形象展现了当时女性的柔弱和温柔,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
在小说中,清玉对待爱情的态度是坦诚和真挚,她愿意为自己所爱的人付出一切,甚至不计得失。
清玉最终也无法逃脱世俗的限制和命运的捉弄,她的爱情故事同样以悲剧收场。
清玉的形象展现了当时女性的柔弱和坚强,她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传统社会对于女性爱情观念的局限和束缚。
最后是静珠,她是一个世故、聪明的女子,对自己的命运有着清晰的认知和把握。
静珠的形象展现了当时女性的狡诈和聪明,她不甘于被动地接受社会的安排,而是努力地去争取自己的利益和生存空间。
在小说中,静珠对待爱情的态度是现实和理性,她愿意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和更大的利益,不愿意为爱情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评析

看到女 儿与 童世舫 和谐 交往 ,并 终 驱使 她 失 掉 了 与生 俱 来 的母 了她全 部的青春 ,内心 的不甘 使
以 惊 人 的毅 力 戒 掉 鸦 片 , 与 童 世 性 。
她 滋生 了扭 曲的嫉妒心理 ,并 报
舫 谈婚论嫁 ,便大骂童世舫是 看
密秋 儿 太 太 (《沉香 屑 ·第 二 复 在 年 轻 女 孩 身 上 ,用 金 钱 作 为
张爱玲笔 下的女性形象评析 兄长嫁给大户姜家得 了“骨痨”的
二儿子。她还没有等到爱情 的降
了嫉 妒 与 怨 恨 。 逐 渐 衰 老 的 曼璐 嫁 给了人 面兽 心的祝鸿才 ,本 以
临就必须在爱情与婚娴上作 出选
为是 得 到 了 一 个 幸 福 的 归 宿 ,却
择 ,在 金 钱 的 诱 惑 下 ,她 屈 服 了 ,
二.扭 曲罪恶的“亲情 ”
暖 ,给 张 爱 玲 的刺 激 很 深 ,形 成 了
母 爱 尚 且 如 此 ,其 他 手 足 之
她 孤 僻 冷 漠 的性 格 ,也形 成 了 她
情 和骨 肉亲 情 就更 是 不 堪 一 击
独 特 的 审 美 观 。她 以 犀 利 的 眼 光
了。《十八春》中的顾曼璐 ,为了担
学 教 育
张爱玲是一位极 富传 奇色彩 和特别魅力 的女作家 。她 出生 于 上 海 租 界 一 个 没 落 的 贵 族 家 庭 , 亲 身感 受 到 了她 父 母 两 大 家族 的 没 落 与 瓦解 。 家 世 变 迁 ,人 情 冷
圃
魏
汉
武
炉香》)、川娥 的母亲 (《花凋 》)、顾 太太 (《十八 春》)等人物跟曹七巧 一 样 都 是 狠 毒 异 常 、残 害 人 命 的 暴 君 “母 亲 ”。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杰出代表,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而受到广泛赞誉。
在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中,女性人物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她们以各种形象和角色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创造力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度思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倾城之恋》和《谈艺录》等作品为例,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是个性鲜明、独立自主的。
她们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追求,并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红玫瑰和白玫瑰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红玫瑰是一个坚强、独立且善良的女子,而白玫瑰则是一个虚荣、自私却又内心脆弱的人。
通过对比,张爱玲展示了女性在面对命运的时候,不同的选择和态度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在《倾城之恋》中,贾平凹是一个勇敢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女性形象,她放弃了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家庭责任,选择了远离尘嚣的生活。
她的形象给人以勇气和启示,尤其是对于那些被社会束缚的女性来说。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常常是情感丰富、内心纠结的。
她们有着复杂的感情和思想,同时也经历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
在《小团圆》中,王砚如是一个婚后生活过得并不幸福的女性,她对婚姻和家庭感到迷茫和苦恼。
在《谈艺录》中,主人公王妙可以说是一个内心戏剧化的女性形象,她对情感的诉求和追求不断地驱使着她的行动和思考。
这些女性人物的形象反映了张爱玲对女性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关注,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人性的独特见解。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
她们往往身处于社会的边缘,有着痛苦的命运和悲伤的遭遇。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红玫瑰最终被迫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而白玫瑰则在婚后不久因为自杀身亡。
在《小团圆》中,王砚如的婚姻幸福的前景也被作者给予了不小的怀疑。
这些悲剧性的命运和遭遇使得她们成为了具有深度和高度的艺术形象,也凸显了作者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和关注。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她们以各种形象和角色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创造力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度思考。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揭示女性内心世界和社会角色为主题。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形象被塑造得极为丰满和复杂,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习俗的批判。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往往是以独立、自主和坚强的形象出现。
她们有着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的意识,不愿受制于传统的束缚。
例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白玫瑰拒绝了传统的婚姻安排,坚持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事业。
她不愿意成为一个被动的配角,而是要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张爱玲通过这样的女性形象,呼吁女性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不要被社会的期望束缚住。
然而,张爱玲的作品中也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和被动角色。
她的女性形象常常处于家庭和婚姻的困境中。
她们要面对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压力,同时也要面对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例如,在《金锁记》中,女主角珍妮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选择,她不得不在两者之间做出艰难的取舍。
这个形象展示了张爱玲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思考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除了家庭和婚姻问题,张爱玲的作品还反映了女性在职场和社会中的困境。
她的女性形象往往要面对男性主导的职场环境和社会规范。
她们要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同时也要面对性别歧视和职场压力。
例如,在《色戒》中,女主角王佳芝为了获取情报而被迫接近男主角梁思成,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面对自己的道德困境,还要忍受男性的控制和压迫。
这个形象揭示了女性在职场中的边缘化和被动地位,同时也呼吁女性要为自己的权益和尊严而奋斗。
总的来说,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习俗的批判。
她通过描绘独立、自主和坚强的女性形象,呼吁女性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同时,她也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婚姻和职场中的困境和被动地位。
她的作品引起了读者对女性地位和社会习俗的思考,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生活在现代都市里,接受着现代文明的馈赠,但她们与旧家庭中女性的思想观念并无多大差别,她们的思想意识被男性支配和控制。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揭示出这些女性人物的矛盾、压抑和自我冲突的深层面貌,展示女性心理的痼疾。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张爱玲是一个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她以自身的形象和经验为摹本,从自己的立场和利益出发,重新确立叙事的言说角度和方式。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不再是可供观赏的“物”,而是有主体内涵的生命,她从生存的内部——女性在中国历史文化隐喻层面上述说女性,揭示女性角色的属性特征,呈现出为历史和现实的文化重围所围困、扭曲的女性形象,撰写为宗法模式所模塑、铸就的女性个人心理,从整体上复现出女性生存的苍凉画面。
归纳起来,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大约有三类:一、缄默无助的女性群体。
这一类是张爱玲小说中塑造得最多的形象,如娄太太《鸿鸾禧》、芝寿与长安《金锁记》、孟烟鹂《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各位太太。
在《鸿鸾禧》中,玉清以“高尚仕女”的形象嫁入暴发户娄家,女人的青春是换取婚姻的本钱,她的生存目的已经达到,当家境愈发兴盛时,娄太太发现了自身的匮乏以及由此而来的羞辱与悲伤,其家庭成员对她的无能与不足不屑一顾,因而变得更为沉默、孤独无依。
但更讽刺的是,人们并不理解不同情娄太太,反而认为娄先生娄太太错配了夫妻。
她害怕被赶出家门、失去儿女或丧失经济依靠,这就是女性的无名的、左右不是的难堪。
娄太太身为主妇却无法进入由父子构成的家庭的主体结构之中,她的丈夫和孩子联合起来嘲弄她,她只是家庭里的一个从属的“他者”。
不仅仅是已位至婆婆的娄太太如此,就是未婚的姑娘,像葛薇龙《沉香屑第一炉香》,也经历着与娄太太相类似的“像刀子口上刮一刮似的”[1]揪心之痛。
家是中国女性与生俱来的唯一的活动空间,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女性存在的这个小空间是万古不变的,女性被安放在家中的一个卑微的从属的位置上,在她生命不同时期里,她要从属于她生命里的男人——父、夫、子。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张爱玲的小说经久不衰,常在评论界掀起热潮,她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结婚求生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了许多以结婚来求生存的女性。
对于这些女性来说,爱情不能成就婚姻,它只是女人谋生的一种方式罢了,即便爱情与婚姻相背离,她们也会孤注一掷,因为物质、金钱才是她们择爱的首要标准,结婚也只是为了生存下去。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留情》中的敦凤等都是这一类型的女性。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娘家是中产之家,她原本可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过着普通幸福的生活,但对钱财的过度艳羡改变了她的婚恋观。
只要能嫁给有钱人,即便是做妾她也毫无怨言,最终她不惜与娘家闹翻,做了香港富豪梁季腾的第四房姨太太。
在丈夫死后,她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笔财产,这笔数目可观的收入是她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爱情、用自己的一辈子换来的。
但她似乎从来没有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过,因为在她心里,是婚姻让她能够衣食无忧的生活下去,纵然生活是凄凉孤寂的,她也依旧知足。
可以说,是金钱桎梏了她,让她甘愿在婚姻的牢笼里打转。
《留情》中敦凤,她的家族在当时的上海是屈指可数的大商家。
苦命的她在二十三岁时死了丈夫,面对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敦凤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足的小姐,最后也是为了生存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几岁的米先生,即便是当二房她也甘愿。
敦凤的生活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寻找一个能给予她经济安全的男人,于是,从守寡到再嫁,为了生存她甘愿再次跨进婚姻的围城。
(二)狠心恶毒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还有一些不能被众人理解的狠心恶毒的女性,张爱玲对这类女性的刻画,多集中在母亲这一角色身上。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母亲常常被描写为好意而无能的角色,她们善良、慈祥、温柔,为了儿女可以付出自己的全部。
而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却颠覆了我们对母亲的一贯理解,她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作了反常的描写,她笔下的母亲深受环境的制约,她们或无情、或自私、抑或是冷酷,在她们身上,读者很难找到醇厚温馨的母爱,狠心恶毒成了这类女性的代名词,如《倾城之恋》中的白老太太、《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等。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上, 张爱玲是格外引人注目的。
她以无尽苍凉的笔调对女性进行叛逆的书写, 通过对一群徘徊在“死世界”边缘的女性的描写, 深刻地揭露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以及当时女性生存的困境。
她作品中的女性是可怜的、可恨的、可悲的。
纵观张爱玲所有作品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 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典型形象的塑造。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篇11 、丧失母性的母亲形象俗话说母爱大于天, 母爱是众人赞赏的。
惟有张爱玲笔下的母爱是一反常态的, 她把人世间最美丽的母爱作了叛逆的描写, 她们或自私、或冷酷、抑或是无情, 都是身受环境的抑制。
在她的笔下曹七巧、顾太太、白流苏的母亲、川嫦的母亲她们的爱冷的让人不寒而栗!其中, 曹七巧这个形象是张爱玲笔下刻画的“最彻底的人物”。
曹七巧, 是个麻油店主的女儿, 原本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 她洋溢着青春气息, 是个讨人喜爱的大姑娘。
然而, 在“存天理, 灭人欲”、“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制社会中, 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了残废的姜家二公子。
门第上的悬殊, 使她很不适应姜家人的生活, 她的粗俗遭到了姜家上上下下的鄙视, 虽然生活的衣食无忧, 但是这种幸福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心理的不平衡导致了她人性的扭曲, 导致了人性恶的发展。
姜家人在情感上对她的排挤是她人性扭曲的第一个因素。
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 应该过正常人的生活, 而曹七巧嫁给的是一个骨痨患者, 畸形的婚姻不仅使她情感空洞, 同时也无法满足她正常的情欲, 虽然对小叔子季泽有爱慕之情, 但是那是近不得身的。
情欲上的饥渴和压抑感是导致她人性恶发展的第二个直接因素。
无性无爱的婚姻不仅使曹七巧正常的生理欲求得不到满足, 心理上也渐渐发生扭曲变形。
这时候她意识到只有钱, 只有金钱不会鄙视她, 而她也只能靠金钱来拥有立身之本。
金钱的枷锁是导致她人性蜕变的主要因素。
长期心理生理上的压抑使曹七巧感觉“人生在世, 还不是那么回事”而后, 当她的小叔子把那份家产挥霍地所剩无几的时候, 便到她面前倾诉起爱情来了。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她以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创作闻名于世。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她对女性角色的描绘和思考。
首先,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展现出复杂而矛盾的个性。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作者通过对两位女主角的描写,展示了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红玫瑰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冲动的女人,她追求自由和爱情,不愿受到任何束缚;而白玫瑰则是一个温柔而顺从的女子,她将家庭和婚姻看作最重要的事情。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小说中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和碰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身份和角色的多样性。
其次,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被置于男性的视角下。
在《金锁记》中,女主角茉莉被描绘成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女人,她的存在对男主角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然而,茉莉的内心世界却很少被揭示,读者只能通过男主角的眼睛来观察她。
这种置于男性视角下的描写方式,使得女性形象显得神秘而不可捉摸,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男女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平等。
此外,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被赋予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在《色戒》中,女主角王佳芝是一个普通的女学生,但她却因为与日本间谍有染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来源。
尽管她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但她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成功地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并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对抗和解脱。
这种将女性形象赋予社会地位和权力的描写方式,展示了张爱玲对女性意识觉醒和自我解放的思考。
最后,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被描绘成具有独立思考和情感世界的个体。
在《小团圆》中,女主角柳如是一个聪明而独立的女人,她对婚姻和家庭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尽管她最终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她的坚持和努力展示了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将女性形象描绘成具有独立思考和情感世界的方式,反映了张爱玲对女性自我认知和自由选择的关注。
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二.丧失自我意识的顺从者形象人的本性中人性欲望的扩张、无意识的错误、未加思索的愚蠢以及坏人的陷害导致的悲剧更惨然,更令人颤栗。主人公之所以陷入悲剧境地,是由于她无意识地犯了错误。张爱玲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些女性人物形象,也表现了对现实的错觉而导致的悲剧,这是来自一种看事不明的人类弱点。浮萍无根,任凭雨打风吹去,在看似顽强的生命意志背后,是对无法把握的生命的无可奈何。悲剧却在于我们的主人公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有了那一份能填饱肚子的东西便苟且于世上。如《连环套》中的霓喜一生都是在动荡——安稳——动荡中度过,最终落得个孤孤零零,苦度光阴。《金锁记》中的长安,一生都在母亲的安排下走向没有光明的黑暗。长安是张爱玲在《金锁记》中成功塑造的又一典型女性形象,她是曹七巧的女儿,出生在一个新旧思想冲突的年代,从小就在曹七巧的压迫下长大,对于母亲的残忍折磨她逆来顺受。作者在《金锁记》的后半部分从长安的裹脚、上学、吸毒、恋爱、分手来描写长安的性格变化和发展。
作为一个女人,曹七巧还是十分渴望拥有一份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但是,事与愿违,一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打破了她的美好幻想,致使她堕至精神世界的最底层而无法翻身。活泼开朗的曹七巧嫁给了姜家身患骨痨的二少爷:一个整天只能睁着眼睛躺在床上,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看上去像一个没有生命肉体。而这样一个残缺的男人无法给予曹七巧想要的幸福,根本算不上一个丈夫。但是曹七巧在面对金钱的诱惑的时候,她无力反抗只能年复一年的规规矩矩地去服侍她那个所谓的丈夫,“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的全身的筋骨和牙根都酸楚了。”【1】在这绝望的让人无法呼吸的婚姻牢笼中,唯一让曹七巧感觉还有点希望的就是姜家二少爷死后的那一点遗产了,那是她用一个女人最美好的青春换来的。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篇1引言:张爱玲崛起于乱世荒凉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的一朵奇葩,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张爱玲的创作一开始就不乏苍凉之感。
再加上她自己没落的封建大家族的出身,以及少女时代无爱的家庭生活,更多的关照女性自身的悲剧成为她的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而在创作中,张爱玲常常是以同情的目光投向自己笔下的悲剧女性的。
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她笔下的女性悲剧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了的女性悲剧张爱玲的作品中,女性占有绝大多数的席位。
而和当代一些女性写作中缺少男性在场的极端女性叙事不同,她塑造女性形象,通常是将其放在爱情婚姻生活中来展开的,如此一来,两性关系就成为了打开女性世界的一扇窗。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管最终的结局如何,也算不枉此生了。
可是在现实的爱情婚姻生活中,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悲哀则往往表现为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存在。
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
白流苏的结局仿佛并不算悲惨,至少她的目的达到了,获得了现实的婚姻家庭,各方面都有了保障,然而她依然没有摆脱男权枷锁。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必然命运便是要远离生命的欢乐和世界的多彩去独自咀嚼那与生俱来的悲哀。
二、物欲的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张爱玲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开始烛照中国社会,传统的封建文明依然根深蒂固。
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上,她以深邃的目光透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
作为接受西方文化较早的新女性,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写作者,她曾经坦言自己是拜金主义者。
也许是认识到了物质是生活的基本保障,许多女性在自己的爱情婚姻生活中疯狂的追逐物质,对金钱的一味追求使得爱情变成了乏味的游戏和获得物质的筹码。
同时,七巧对金钱丧心病狂的追逐,不仅造成了自己的悲剧,更造成了儿女的悲剧。
由于害怕自己的钱被别人瓜分,她把自己的两房儿媳妇逼死,更是硬生生的拆散了女儿和童先生,使得儿子和女儿也都没法拥有正常的婚姻家庭,一个个在这个封闭的罪恶王国里烟雾缭绕,了此一生。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摘要】张爱玲是一位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家,她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独立、自信、独立思考的女性形象。
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女性关系和情感纠葛的描写,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通过分析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角色特点、女性关系、命运和情感纠葛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当代女性具有启示意义,展现了女性独立、自信的一面,同时也对社会传递了积极的信息。
张爱玲的女性形象经典而且具有时代性,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女性作家、女性角色、女性命运、独立自信、女性关系、情感纠葛、启示、经典性、社会贡献。
1. 引言1.1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其文学创作的核心之一,她以细腻的笔触将各类女性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有娇媚的妩媚、聪慧的知性、坚强的独立等等。
她的女性形象既有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代表,也有虚构世界中的理想形象。
张爱玲对女性形象赋予了深刻的内涵与情感,使得她的作品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张爱玲的文学思想和审美观,以及她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方式和情感表达。
张爱玲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将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品味的文学主题。
1.2 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的特点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她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描写。
她在作品中常常以女性的视角出发,揭示女性在家庭、爱情和社会中所遭遇的困境和矛盾。
张爱玲对女性的塑造往往既带有同情,又带有批判,真实地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和心理挣扎。
与一些男性作家相比,张爱玲更加注重女性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她常常通过女性人物的情感纠葛和独特思考,呈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复杂性。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张爱玲是一位著名的现代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中经常涉及到女性在各种情境下的生存态度与命运选择。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了张爱玲艺术中的女性形象风格和文化意义。
一、寒冷的家庭环境下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的小说《边城》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家庭环境下的女性形象,母亲精于经商,却不愿儿女脱离贫穷的生活,而妹妹却由于被偷跑婚姻而走上了寻找自由的道路。
作品中,女性形象展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他们为了生存而选择妥协,为了自由而选择放弃。
二、异地恋情下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则是描述了一个异地情缘下的女性形象,她有平凡如萝莉的李秀彬,也有优雅洒脱的江之蕙,抒发出了她们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对于爱情的期盼。
两个女性形象中,一个是被逼嫁的平凡女子,一个则是抛弃世俗束缚的洒脱女性,她们在爱情和生存的选择上,都需要做出困难的决策。
三、东西方文化交融下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和《色戒》虽然描写的是不同的女性形象,但是都强调了异于一般的女性追求自由和权利的决心。
《金锁记》中的叶雨笙拥有不一般的智慧和内心坚强,她决心终生寻找真爱。
《色戒》中的王佳芝深知自己的命运已注定,却依然选择以身试法,表达了对传统观念的不屈不挠。
综上所述,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现出了她对不同社会环境和不同生存选择下的女性形态的理解。
这些形象中表现出的自由、独立和坚强,反映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和女性解放的趋势。
张爱玲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自由、权利与人性的追求,也反映出了一种独特的女性生存态度。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独特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内心描写而闻名。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人物通常是她塑造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往往具有出众的美貌和魅力。
她常常以深情的笔触描绘女性的面容和身材,使她们成为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在她的小说《倾城之恋》中,女主角易安娜就是一个具有绝世美貌的女性,她的出现往往引起男性主角和其他男性人物的疯狂迷恋。
这种美丽和魅力为张爱玲的作品增添了一丝浪漫的色彩。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通常是情感丰富且内心复杂的。
她能够深刻地描绘女性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在她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玛利亚和白玫瑰都是有着丰富情感的女性。
她们在与男性关系中遇到困惑和矛盾,为自己和他人的选择而痛苦。
张爱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角色的对话,将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示得淋漓尽致。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常常被描绘成强大而独立的。
她们虽然面临种种困境和挑战,但她们总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在她的小说《每个女人的告别》中,女主角在婚姻和事业之间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最终选择了追求个人梦想。
这种独立和坚定的性格塑造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使他们与传统女性形象有所不同。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常常身处于男性统治的社会环境中,她们经常受到男性的控制和束缚。
但与此她们也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应对这种压力。
在她的小说《半生缘》中,女主角杨绛懂得以自己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在男性统治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价值。
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具有出众的美貌和魅力,情感丰富且内心复杂,独立而坚定,并能够在男性统治的社会环境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通过她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张爱玲在塑造中国现代女性形象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独具个性的女性形象而闻名。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在爱情、婚姻、家庭和社会中的矛盾、挣扎和追求。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常常呈现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矛盾的情感。
她们通常是敏感而独立的个体,不甘于被束缚和定义,时而渴望真爱,时而又渴望独立自主。
其中最著名的女性形象之一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珍珠和名媛佳子。
珍珠是一个崇尚爱情和自由的女性,她痛苦地挣扎着在社会和爱情之间寻找自己的定位。
佳子则代表了传统和权威的社会环境,她被迫接受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的婚姻。
这两个形象之间的对比呈现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
除了珍珠和佳子,张爱玲的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女性形象,如《秧歌》中的冬瓜,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性,通过唱秧歌来寻找自己的自由和快乐;《小艾》中的小艾,她在一个寡妇的身份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机智,不断挑战社会的限制和压力;《金锁记》中的小云,她是一个渴望真爱但却被家庭和社会束缚的女性。
这些女性形象在揭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和命运的同时,也展现了她们内心的矛盾和奋斗。
值得一提的是,张爱玲的女性形象通常是富有艺术气息的,她们追求着美和自由,常常涉足文艺界。
在《傍晚》中的曼陀罗和《色,戒》中的王佳芝,她们都是热爱艺术的女性,通过自己的才华和独特的魅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们的命运与艺术紧密相连,既是艺术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奴隶。
总的来说,张爱玲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描绘了她们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挣扎和追求。
她们常常是敏感而独立的个体,不甘于被束缚和定义,追求真爱和自由,同时也承受着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约束。
张爱玲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限制,以及女性在这种环境下的自我认同和努力。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张爱玲小说中的 女性人物形象具 有传统与现代的 交织特点,既保 留了中国传统女 性的美德,又具 有现代女性的独 立和自主精神。
例如,《红玫瑰 与白玫瑰》中的 王娇蕊和孟烟鹂, 分别代表了传统 与现代的女性形 象,展现了女性 在现代社会中的 困境和挣扎。
张爱玲的小说通 过描绘女性人物 的内心世界,展 现了女性在传统 与现代之间的矛 盾和冲突,以及 她们如何努力寻 找自己的身份和 价值。
悲剧美在张爱玲的 小说中表现为一种 深沉、悲壮的情感 体验,给读者带来 强烈的震撼和反思。
张爱玲通过描绘女性人 物的悲剧命运,展现了 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 无常,使读者更加珍惜 当下,热爱生活。
苍凉美
苍凉美的定义:一种深沉、悲壮、孤 独的美
张爱玲小说中的苍凉美:体现在女 性人物身上,如《半生缘》中的曼 桢、《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等
有鼓舞作用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女性地位和命运 她的作品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挑战 她通过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她的作品引发了人们对女性权益和社会地位的关注和讨论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聪明才智:具有 较高的智商和情 商,能够独立思 考和解决问题
情感丰富:对待 爱情和亲情,有 着深刻的理解和 体验
混合型女性
特点:兼具传 统与现代,独
立与依赖
代表角色: 《倾城之恋》
中的白流苏
性格:聪明、 独立、坚韧, 但同时也有传 统的家庭观念
命运:在复杂 的社会环境中, 通过自己的努 力和智慧,实
张爱玲的小说语 言优美,情节曲 折,人物形象鲜 明,使得读者在 欣赏故事的同时, 也能深刻感受到 女性在传统与现 代之间的交织和 挣扎。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她以描写女性形象而闻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饱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世界。
本文将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浅析,探讨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一、张爱玲作品中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独立自主的特点。
她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并且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例如,小说《小团圆》中的女主角林妹妹,她从小家庭困窘中走出,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了经济独立和自主选择的人生。
二、张爱玲作品中的婚姻观张爱玲的作品对婚姻观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她描写了婚姻中的种种复杂情感和现实问题。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通过对两位女主角红玫瑰和白玫瑰的塑造,展示了传统婚姻观与现代婚姻观的冲突与对立。
她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女性在婚姻中所遭遇的挣扎和无奈,从而引发读者对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思考。
三、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心理描写张爱玲擅长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女性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在《金锁记》中,她通过对女主角墨小凡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示了女性在家庭矛盾和婚姻困惑中的内心纠结。
这种女性心理描写打破了传统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定型,使读者更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女性复杂且真实的情感世界。
四、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命运张爱玲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深刻的思考,并将其融入到作品的情节中。
她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和苦难。
例如,在短篇小说《围城》中,她通过对女主角的命运的描述,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局限和无奈。
这种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使得张爱玲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中独树一帜。
综上所述,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呈现出独立自主、婚姻观、女性心理和女性命运等多个方面。
她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准确而深入,展示了女性独特而复杂的内在世界。
这一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得张爱玲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谈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对于现在女性权利日渐上升的社会现实,女性已经成为溶解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营养液了,发掘女性观,女性思想的精华、变化却无疑是一大热点.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纷繁驳杂的,但是却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很多的相同和相似的,因为他们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最终走向一段悲剧。
在她的作品中,主要刻画的是旧上海的都市女人,她们都是古老与繁华不太协调的糅合,她们的命运一般以悲剧收场。
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变态型的女性: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这一类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曹七巧就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型的女性。
可以说曹七巧许多举动都是她性欲得不到满足的一种折射。
虽说这与她从小生活在麻油店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养有关,其实也更是七巧借助言语对她性苦闷的一种宣泄,她也只能从言语的放荡中来获得快感。
七巧的内心里是渴望有正常人一样的私生活的,可是现实偏偏不让她如愿,因此她的言语就有意无意受了性压抑的支配。
七巧的反常行为似乎不可理喻,其实都是根源她不幸的婚姻及由此导致的变态性格。
恶性膨胀的变态心理,使她根本漠视、无法容忍下一辈正当的个人生活。
这不是曹七巧一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有多少像她一样的女子由于封建的门第家族观念及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被迫走进畸形的婚姻,最终成为社会的变种。
二、可怜的依附型的女性:性别悲剧的角色象征这类女性心甘情愿地被囚禁被封闭在家庭的城堡之中,依附于丈夫或依附于“物质”,以“物质金钱”为第一位作为择爱的目的与标准。
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成为了一只又一只“绣在屏风上的鸟”。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虽然受过西洋教育,在骨子里面仍是浓厚的封建意识,逃脱不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旧式婚姻模式,把寻找经济靠山作为择爱的目的和标准,资产阶级的金钱观、价值观与封建婚姻观竟然奇特地吻合了。
在金钱和色相的等价交换之中,白流苏牺牲了“淑女”身份和青春投入了范柳原的怀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学号:*************年级:2013春期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4年4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前言 (1)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2)(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3)(三) 懦弱女类型 (5)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7)(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7)(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8)(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8)(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0)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
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
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
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
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前言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经典的形象。
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
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
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
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
封建家长制和金钱的双重压迫,使七巧丧失了人的常性,沦为金钱的奴隶,扭曲了她的人格。
她以近乎残酷的报复从中获得压抑的宣泄及感官的快慰,殊不知她为自己戴上了黄金枷锁,最后变成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变态的女人。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人。
”[1]鲁迅这样评价她。
她开始疯狂报复。
在“灭人欲”的封建文化禁锢下,七巧心理扭曲,终于从被害者变为害人者。
她一手导致了儿子长白婚姻的悲剧,一手摧残了女儿长安的爱情白日梦。
母子的情意、人性的良知,对于曹七巧来说却早已灰飞烟灭。
如果说这时的曹七巧还没有完全丧失人性的话,那就是她对小叔子姜季泽的痴情与渴望,她憧憬从他身上得到温情与爱意,体验一下爱情的喜悦。
当她最终明白季泽并不是出于爱情,而是出于对金钱的欲望时,她暴怒了,彻底抿灭了残留在她身上的最后一点人性,戴上了沉重的黄金枷锁,她终于成了一个幽灵,“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曹七巧的婚姻悲剧发展成为人生悲剧,心理变态与人性泯灭是深层的原因。
她的疯狂来自金钱与情欲的双重压迫,黄金欲变成盲目的破坏力量,又是她爱情得不到满足的直接结果。
曹七巧由一个纯真少女变成一个疯狂报复者, 由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不正常人, 由一个知廉耻的人变成一个寡廉耻的人,这不是曹七巧一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有多少像她一样的女子由于封建的门第家族观念及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被迫走进畸形的婚姻,最终成为社会的悲剧。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1.被逼良为娼的——葛薇龙《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而其中的葛薇龙一形象也塑造得很成功。
》写了一段自甘堕落的纯情少女凄艳的爱情故事,女主角葛薇龙处在等级森严、人情冷漠、人人逢场作戏的一个特殊的早期香港时代, 社会风气影响了她的人生选择, 贪慕虚荣使她走向最后的堕落,最终被逼良为娼。
由一个单纯、自信、希望保持自己完整人格的少女到幻想的贬值,自信的破灭,终致人格的丧失,不管她如何挣扎,终究是别人棋盘中的一枚棋子。
纯洁的青年就这祥自甘堕落,最终为污浊的环境所吞没,陷入那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中。
造成葛薇龙的悲剧原因有多方面的:姑母阴险、冷酷、狡诈,给她设圈套,逼良为娼。
遇人不淑:本想投靠姑母,不料姑母把薇龙当成满足自己私欲的一个工具;本想找一个可以寄托终生的男子,却碰上了乔琪这样的花花公子。
她曾一度想离开姑母的寓所,不巧又天降大雨,自已生了病,耽搁了行程。
大多数评论家认为: 葛薇龙是个单纯的少女, 是为了爱才掉进陷阱走向堕落的[2] 。
有的认为: 薇龙的堕落与那个浪荡子乔琪乔有很大的关系, 是他玩弄了薇龙的感情才迫使薇龙不得不走向淫靡的生活[3]。
这些都是造成葛薇龙悲剧的原因,然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她自身人性上的弱点,主要体现在她对物欲、情欲的痴迷上。
姑母逼良为娼的陷井从一开始就已明确摆在葛薇龙面前,是葛薇龙自己清醒地一步步身陷其中无法自拔,可以说物欲是走向人生深渊的动力;对一个热衷声色犬马的花花公子,葛薇龙从一开始就知道,但葛薇龙却愿意牺牲自己来供养他,爱到迷失了自我,她为自己选择了绝路。
张爱玲以非理性的情欲和物欲来解释了葛薇龙这个上海小女子的悲剧,道出了人与人之间在物欲、情欲、性欲的碾压下,人性变得恐怖不堪,变得令人不寒而栗的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
张爱玲笔下塑造了这许多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女子形象。
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遭遇,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与经历,为我们广大的读者、评论家展现出一个让人神往而有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她们的痛苦,与小说中的人物角色产生情感共鸣,透过这些人物,我们能够了解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物。
对她笔下女性形象的关注,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社会和人生,获得全新的认识。
(三)懦弱女类型《半生缘》中的顾曼桢是一个典型的柔弱女,她的懦弱心理让她的一生都发生了改变。
女主角顾曼桢,原籍安徽六安,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随着母亲、姐弟住在上海,也在许任职的工厂做打字员。
故事发生在春节的第四天,许与沈到一家小饭店吃饭,遇到顾曼桢也在小店,此后三个人就常一起到饭店吃饭,外出游玩。
顾在照相的地方失落一只红手套,沈不声不响,独自冒着雨,踏着泥路去找回来。
第二天中午悄悄的递给了顾。
顾因受伤风感冒没有来上班,许、沈正想要去看望她,顾遣弟弟到办公室送抽屉的钥匙,请许帮忙取出昨日打好的公文。
两个男人吃饭时,就谈到了顾叫弟弟送钥匙的事情,好像怕人家上她家,对她的家庭有一种神秘感。
顾病愈上班,三人又外出吃饭,许因另有应酬。
席间,顾坦白的告诉他:家里有祖母、母亲、一个姐姐、两个弟弟。
姐姐因负担家庭生活,先当舞女,后做交际花。
她家住的房子就是姐姐的“朋友”送的。
现在将要嫁给一个吃交易饭的祝鸿才,搬出去住。
沈也说出自己家庭的情形,母亲和年轻的寡嫂带着三岁的侄子,开一家皮货店。
父亲和一位从良的姨太太,带着娘家母亲及三个小孩住在南京。
沈的父亲病重,将事业交给沈接管,要他辞职回家,沈回南京后想念顾,请许陪顾同到南京来玩。
沈的父亲,见到顾很像他在上海认识的一个舞女,他认为她们俩是姐妹。
沈到上海看顾,就将父亲的话告诉顾,引起顾的愤怒和误会,她认为姐姐逼于生计,没有什么见不得人,既然沈家有所顾虑,趁早算了,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祝鸿才婚后发了不义之财,在外花天酒地。
曼璐由于自己堕胎二次,不会生育,想要拢络丈夫,知道丈夫有意染指小姨,不惜装病设计,让丈夫强奸得逞,将妹妹幽禁一年,生下一个男孩。
为恐沈来找曼桢,立刻将母亲全家迁往苏州,沈找到曼璐,她假说妹妹不愿见他,退还他私订之戒指。
曼桢住院生产,将不幸告诉同产房的产妇蔡金芳,金芳的丈夫帮助她逃出医院,找到教书的工作,不幸又被她母亲找到,劝她和鸿才结婚。
曼璐也抱来她的儿子来相求,仍不为所动。
有一天路上遇见曼璐的女佣阿宝,说是曼璐病死,鸿才经商失败,就住在这附近。
于是她常常留意年龄相近的小孩。
一天看见鸿才老家带出来的女儿招弟,也看见自己的儿子。
另一天,她看到从鸿才家出来一口小棺材,原来是招弟得了猩红死了。
她进屋去看她的儿子也得了猩红热。
鸿才不在家,女佣告知鸿才虐待小孩,常常不回家。
她为了救小孩,在鸿才家中照顾小孩十多天,最后,决定嫁给她最恨的鸿才。
婚后鸿才发了国难财,又花天酒地,不理曼桢母子。
有一天曼桢在诊所发现鸿才带了情妇和孩子也在看病,决心离婚,独力工作扶养孩子。
这时沈父死分家,婚后也搬到上海,心中常常想起曼桢。
出国十年的许叔惠从美国回来,沈去许家找叔惠,不意遇见曼桢也在。
二人一起离开许家,在一家饭店谈谈别后,沈才说出曾去找她,她家搬了,她姐姐告诉他曼桢嫁给母亲的侄子张豫瑾医生。
他没有想到她姐姐竟做出这样的事来!他俩见面,对望半,曼桢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动。
她的头已枕在他肩膀上。
他抱着她。
又半,她方道:“世钧,你幸福吗?”世钧想道:“怎么叫幸福?”他和嫂嫂的表妹石翠芝结婚,没有爱,相爱的人不能结婚。
论学历,她是大学毕业,不比其他女人差。
其他方面也是令人羡慕的。
但是她懦弱的性格,却注定她悲剧的一生。
有些东西,比如爱情。
一旦错过了,就不再。
她与沈世钧如此相爱,原本排除万难在一起的。
在她姐姐嫁人后,她承担起家庭重担,就觉得自己不应该拖累世钧。
此时,已心生退意。
再加上沈家对她的偏见,让世钧夹在中间,不知如何面对。
后来,被祝鸿才强奸,让她觉得配不上世钧。
种种误会,让他们越走越远。
一次误会的决定:嫁给祝鸿才,更是让她悔恨终生。
即使,最后她终于下定决心,选择离婚,自己带着儿子过。
但年华已逝,爱情早已在岁月中褪色。
多年后,与心爱的人相遇,心中有再多的相思,也是回不到过去了。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总观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女性都在面临着生存与婚姻的困窘与危机。
对女性的生存状况,张爱玲是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的。
在张爱玲看来, 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与以下四点有关:(一)与时代因素有关首先,它与时代相关。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所说的,我写作的便是这么一个时代,这是一个“乱世”, 一个“大而破”的时代,“这个时代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