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
《潼关》通过描写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 所引起的感应,反应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 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 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 的。
第五节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翻译诗歌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 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 在西窗下同你一起 秉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虚实结合,通过抒写诗人 以贫病之身,尚思老骥伏枥而志在千里的拳拳之念,表达了 诗人不忘恢复中原,期望马革裹尸的豪情。同时又反衬出现 实的严峻和可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课件
第一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 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首经典的古诗词:刘禹锡的《秋 词》、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 雨大作(其二)》、谭嗣同的《潼关》。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
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写下这首诗时,期盼
着重逢的李商隐并不知道,
这是一封永无回音的信。
全诗小结
《夜雨寄北》通过描写巴山夜 雨景象和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 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 之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 诗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 由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略者,反对屈辱求和, 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这时已被罢官在家乡, 闲住多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得到山 阴(今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他的年龄也已68 岁,但他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从这首诗中 可以明显看出这点。
1 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
么手法?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一二
句用对比的手法, 即将古人的悲秋 和自己的颂秋进 行对比,表现作 者乐观豁达的心 境。
2 诗人通过怎样的景色来 表现“秋日胜春朝”?
古人多用鹤比喻具有高尚品 德的贤能之士,惯用鹤翔或鹤 鸣来喻人生大志,所谓“鹤鸣 九皋”“冲天一鹤 ”。
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
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
形象感人。 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
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 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
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全诗小结
本诗描写了自己虽年老体衰,闲居 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炽热而深沉的爱国热情。
写作背景
潼(tóng)关: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潼 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朗读
lè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xiáng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lú
诗意速通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烽火台名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 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芦笛
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笛,惹得征人们 一夜都在望乡。
走近作者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 人 , 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 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 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 情 , 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 尤其工于七绝。代表作有《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 降城闻笛》。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贞元元年(785) 起,李益佐灵州大都督杜希全幕,约四五年之久,诗 当作于此时。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 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 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岑参
cén shēn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bàng 应傍/战场/开。
诗意速通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 灾祸的风俗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地想要(按照 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人来送酒助兴。
旁边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我)在远方怜惜故乡长安的菊花, (这时它们)应在战场旁边盛开。
2.“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 用?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李龟年当年 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初中语文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诗人:李益
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
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 随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 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任 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中书 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终于礼 部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 和边塞诗著称。
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
“遥”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 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 友思念的感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
“怜”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 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 百般怜惜。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 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诗人简介
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
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
认识,写下了许多抨击帝王权贵荒
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遍谒诸侯,海县清一:拜访天下诸侯,使国家安定,天下统 一。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巅悬挂着
半轮秋月,月影倒 映在缓缓流动的平 羌江水中。夜间乘 船从青溪驿出发, 向三峡驶去。很想 念你却很难相见, 恋恋不舍的到渝州 去。
•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 作。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的思乡之情。前二句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各课 训练提升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 渲染诗人凄凉心境的诗句是:__回__乐__烽__前__沙__似__雪___, __受__降__城__外__月__如__霜___ 。
返回
课外古诗词诵读
3.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 滔滔的感情的洪波的句子是:__不__知__何__处__吹__芦__管___, _一__夜__征__人__尽__望__乡____ 。
5.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联想到故园的菊 花,想象菊花在战火纷飞中寂寞开放的诗句是: ____遥__怜__故__园__菊_____ , ____应__傍__战__场__开_____ 。
返回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古诗鉴赏 (一)阅读《峨眉山月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人教七年级上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2024 原创] 理解性默写 1. 四月时节,江南已经暮春,然而,花落曲不败, 人间终相逢。当春风把心吹到江南,我们轻吟: “ __正__是__江__南__好__风__景___,__落__花__时__节__又__逢__君___ 。” (填写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诗句)
课外古诗词诵读
10.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本诗首句中“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 写作时间;“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境况。 B. 第三句化用有关李商隐的典故,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 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C. 本诗最后一句虽然平实朴素,但寓巧于朴,言简意深。 D. 岑参是江陵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10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七年级语文新版教材预习+提优学案
2024年暑期七年级语文新版教材预习+提优学案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原卷版)(预习内容:《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日期:月日自我评价:优良中差(打“√”)一、古诗文预习——《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一)秋词(其一)1.初读文本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⑴,我言秋日胜春朝⑵。
⑴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⑵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对比。
诗人热情赞美秋天,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进行有力否定,表现了诗人的自信。
晴空一鹤排云上⑶,便引诗情到碧霄⑷。
⑶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⑷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炼字。
“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诗人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的豪迈乐观之情。
2.文学常识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
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
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
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书记。
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
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
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
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
他又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
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
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
《秋词》(其一)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3.深度解读(1)主旨:诗人因明丽秋景引发豪迈诗情,隐含他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但仍乐观向上的心境和积极豪迈的气概。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作 温暖着,还有些许淡淡的泪痕。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
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
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
放的小花。我拥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 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 称“刘白”。他的仿民歌“竹枝 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有《刘梦得文集》40卷。
知 人 论 世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刘禹锡积极参加革新运 动。但革新遭到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 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
知 人 论 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积极主张抗金,却 备受排挤,年近七旬被斥罢归乡,虽远离朝堂,但报国 之志却从未消退。
知
人
论 世
《潼关》
谭嗣同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 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陕西 潼关,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 所震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雨寄北》 《潼关》
本 课 目 标
1.诵读古诗词,读出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体会诗歌的声韵美。 2.通过诵读,理解诗歌大意,学习品味赏析诗歌。 3.背诵四首诗。
自
由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题分析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 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 “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 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 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 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介绍
8、《秋词》中哪一句诗体现了诗人的豪迈 乐观,抒发了诗人的远大志向?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悟一悟
通过对全诗的学习,想一想,当我们在 人生道路上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能 从诗人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
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不能悲观失望,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 态勇敢面对。要有顽强不屈,奋斗不息的精 神。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雨寄北 品析诗歌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 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 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全诗小结
这首七言绝句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写,当 时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并不悲观消沉。他 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热情赞美秋天的 美好,并借一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诗人 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情 怀。为我们唱出了一曲奋发向上的励志之歌。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
对比
4、诗人对秋的这种独特感受,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表现了诗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 的心态。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任务三:选择角度,理解情感
时节已是深秋了,瑟瑟秋风掠过,朗州小 道旁最后的树叶也已凋零殆尽。只见小道上, 刘禹锡慢慢悠悠地骑着一只毛驴,驴背上挂着 两个破旧包袱。路上也无其他同伴,似乎显得 格外孤凉。但刘禹锡见那晴空之中一只野鹤排 云直上,内心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便重新 涌现出来。所谓“诗豪”,便是在旁人消沉寂 寥之时,仍旧选择坚持自我,愈挫愈勇!
凄愁曲折的情思
“风雨”的意象
?
悲壮的情感
相同的意象也会被不同的诗人融入不尽相同 的情感。此处陆游由卧听“风雨”而联想到“金 戈铁马”,这“风雨”是有气势的,一定是暴风 骤雨,“壮”也。
任务三:选择角度,理解情感
此处的“风雨”也是一种隐喻,由现实的风 雨联想到大宋的风雨飘摇,忧从中来。
“夜阑”意为“长夜将尽”,表明诗人因忧 国忧民而彻夜难眠,报国无门,只能于梦中金戈 铁马,上阵杀敌。一生处于风雨之中,满腔热血 却壮志难酬,这是何等悲壮!
【诵读配乐】根据设个的 内容、情感或意境,选择 恰当的朗诵配乐
配乐:骆集益《江山如歌》 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一洗悲秋万古凉,
。《江山如歌》曲调清朗昂扬,比较契合此诗的情 感基调,适宜作为诵读配乐。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任务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 任务二:自由朗读,感知韵律 任务三:选择角度,理解情感 任务四:设计诵读,涵泳诗歌
任务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
借助书旁注释,读准字音,读懂诗歌大意。
夜雨寄北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
唐·李商隐
“寄北”就是寄给北方的妻子。
zhǎng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任务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
部编语文七上 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 ( 含答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一、名句默写1、直接型默写。
(1)(2023·威海中考)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2)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逄李龟年》)(3)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4)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理解型默写。
(1)《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感慨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2024·江苏宿迁宿城区期中)简要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二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3.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4.十五从军行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⑪。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⑫,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⑹归园田。
方⑺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⑻后檐,桃李罗⑼堂前。
暧暧⑽远人村,依依⑾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⒁里,复得返自然⒂。
7.杂诗(其五) 陶渊明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光 青衣江
今夜夜发清溪向三峡,
出发
思君不见下下:渝顺流州而。下
指峨眉山 月。一说 指作者的 友人。
渝州:重庆一带。
诗词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圆的秋 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 羌江水之中。夜间乘船从青溪驿出发, 直奔三峡,想念你却难以相见,恋恋 不舍地去向渝州。
主旨归纳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 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描写 现实两人重逢的场景,表 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 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 此现状的悲叹。
重点赏析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的著名歌唱家。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 艺,杜甫因才华昭著而受到岐王李范和殿中监崔涤的赏识,得 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 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已从繁荣昌盛的顶 峰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杜甫辗转漂泊到潭 州,李龟年流落江南。在这种情况下的会见,自然触发了杜甫 胸中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故乡
岑参
勉强强 欲 登重阳高节有去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无 人 送 酒 来。
可怜
遥 怜 故 园 菊,
应 傍 战 场 开。
靠近
诗词翻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 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 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在远方想 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大概靠 近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江 南 逢 李 龟 年杜
甫
作者名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 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 后人尊称为“诗圣”,与 “诗仙”李白并称为 “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 篇,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 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
人教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应傍战场开
这句承接前句,是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 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 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 乱和长安沦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 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 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残垣断 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蹋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 可悲可叹。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 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 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 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 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 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 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理解诗意
当年在岐王宅,常常见到 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 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你的艺 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 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 你这位老相识。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这两个词仿佛信口 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 集之处(达官贵人之家),无疑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 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 以勾起诗人对昔日的美好回忆。
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 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 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
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 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叹。把前后两相对照,大有风光 不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早年在长安时看到的 太平景象不见了,社会动荡不安,使人不堪回首。
最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文意品读
贰
1、赏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这两句诗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在达官贵人之家相互接触的情景, ➢间接写出当时的太平繁华,寄寓了作者对开元初年国家鼎盛时的眷怀。
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后两句诗明写花朵凋零落下、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落花时节”隐写世乱时艰,字里行间暗喻无限叹惋。
崔九堂前几度闻。
寻常:经常。 在崔崔九九堂:前崔,涤也(曾dí多)次,听在到兄你弟的中演排唱行,第欣九赏,你唐的玄歌宗曲的。宠臣。
正是江南好风景,
眼下中正书是令江崔南湜暮(春sh的í)落的花弟时弟节。,李景受致其美赏好识,。 几度:几次,表示多次。
没有落想花到时能节在:这暮时春巧,遇通你常这指位阴昔历日三的月好。友落。花的寓意很多,
情感主旨
壹
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主旨又是什么呢?
➢1、关注、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怀。 ➢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诗的意境清新,语 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秋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 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逢入京使》
文意品读
叁
q强iǎn欲g 登高去,
强:勉强。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无人送酒来。
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
传然》而记在载这,战陶渊乱明的重行阳军节途在宅中边,的没菊有花谁丛中能闷送坐酒,来后。来
贰
江南逢李龟年
课外古诗词诵读(新教材)七年级上
2021/10/10
10
生字词解析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 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七年级上(新教材)
秋词(其一)/ 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潼关/
2021/10/10
1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2021/10/10
2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有“诗豪”之称。
2021/10/10
23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 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 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 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 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 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 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 “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 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 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
2021/10/10
15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 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 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 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 不言可知。
2021/10/10
06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七年级语文新版教材预习+提优学案
2024年暑期七年级语文新版教材预习+提优学案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解析版)(预习内容:《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日期:月日自我评价:优良中差(打“√”)一、古诗文预习——《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一)峨眉山月歌1.初读文本峨眉山月歌⑴⑴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⑵,影入平羌江水流⑶。
⑵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⑶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晶亮月影。
“秋”字点明远游时令,又形容月色之美;“半轮”使诗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入”和“流”描绘出月影映入江水,仿佛和水一起流动的画面。
不仅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又点明秋夜行船之事。
夜发清溪向三峡⑷,思君不见下渝州⑸。
⑷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省犍为县,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乐山县志》谓当指四川省乐山县之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黎头峡之上游。
一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⑸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市。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表达外出闯荡的憧憬和喜悦,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2.文学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
感知诗意 重阳节当天行军的时候想起了故乡长安。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委曲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委曲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 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可怜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靠近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 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精读诗句
无李益大历四年进士及第后,仕途并 不畅达。后来入渭北节度使、朔方节度 使等幕府,在西北边地生活了好多年, 所以他的边塞诗是有生活体验之作。他 的边塞诗,大方悲凉,又带有些许伤感 情绪,逼真感人。
感知诗意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受降城:在今宁夏灵武县。
2、斗士的象征 黄巢《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清命,替天行道。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菊花也成为战士的代表,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 对国事的担忧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心。
文学创作方面,长于七言歌 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 少数民族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 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其诗歌富有 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 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公元十四载(755 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 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 (757年)二月唐肃宗由彭原行 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 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 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 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回乐峰前的沙地惨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像秋霜一样。 不知何处吹起那茫茫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词》(其一)《夜雨寄北》
《秋词》(其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大意,把握作品主旨。(重点) 2.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情怀。(重点) 3. 通过比较鉴赏,理解豪迈诗风。(难点)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 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 “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 山靖王刘胜 (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 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以“僵卧孤村”来反衬其“不自哀”,更显 其志向的坚定不移。
教学过程
2.“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这一句言志。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内心仍 然燃烧着为国戍边的志愿。年近古稀,又卧病在 床,却仍有戍边之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 民的拳拳之心。
一个“尚”字,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 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教学过程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两句一语双关: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 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又象征着南宋王朝 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 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教学过程
5.后两句的内容集中体现在哪个字上?梦境体现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集中在一个“梦”字上。诗人以梦的形式再 现了“戍轮台”的志向,“铁马冰河”的梦境, 抒发了诗人炽烈而深沉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
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 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 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 治集团的腐朽糜烂。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 “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擅长律诗、绝 句,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 独特风格。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 《李义山诗集》传世。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诵读课文
听《夜雨寄北》范读,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自由朗读《夜雨寄北》,尝试融入自己理解的情
感、语气。
诵读课文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未有期”“涨秋池”两句写问答
语和眼前景。从内容上看,这两句应读
巴山/夜雨/涨秋池。 出愁闷的语调。而“何当”“却话”两
何当/共剪/西窗烛, 句则突然转为对将来重聚的美好憧憬,
诗歌鉴赏
一、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寂寥〕冷清萧条。 〔春朝〕春天。 〔排〕推开。 〔碧霄〕蓝天。
诗歌大意: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每逢秋天都悲叹秋之冷清萧条,我却认
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晴朗的天空中,一只鹤排云而上,也引发我的诗性飞到了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805年,唐 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 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 以失败而告终。唐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 被贬。刘禹锡在遭受严重打击后,虽然苦闷,但并没有消 沉下去。《秋词》一诗就是刘禹锡在这种心境下写成的。
课课外外古古诗诗词词诵诵读读
第1课时
秋天,是果实累累的丰收季节,也是阴雨 连绵的凄凉季节。古代诗人往往会根据个人的 主观感受,对这个季节抒发出不同的情思。今 天,我们一起学习四位诗人的诗作,看看哪些 诗句写到了秋景。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文学家。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并称“刘柳”。晚年与 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著有《刘梦得文集》。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诗人 被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当时他已年近七旬,虽然年迈, 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惦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 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 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 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此诗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所有 的爱国激情。诗题下共有两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岐王宅里寻常见,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 年—770年),唐代著名的边 塞诗人
“登高” 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 “强” 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 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暗指题目中“行 无人送酒来。 军”的特定环境。 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 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 遥怜故园菊, 之远,表现诗人思乡之切。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 的故乡长安, 想象故园菊花在断壁残垣、战火纷飞 应傍战场开。 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 的长安开放的情景,寄托诗人饱经战 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 零星的开放了。 史之乱的渴望。 ---主旨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 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 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 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
潼关
谭嗣同
• • • • • • • • • • • • •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 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 士。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终古高云簇此城, 久远的高云簇拥 表现潼关的雄伟与寂寥 着潼关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猎猎秋风吹散了 清脆的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表现诗人渴望冲破束缚, 奔腾的黄河流入 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 大平原仍显拘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 的少年意气 秦岭山脉进入潼关 不知道何谓平坦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 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 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 志和忧国忧民之心---实写
“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 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 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 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 把现实与梦境自然的结合 起来,抒发了爱国之情。 ---虚写
强欲登高去,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李益(748-829),字君虞, 唐代诗人。
视觉: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 景色,营造了一种寂寥,凄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 清环境,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听觉:“不知”两字写出了戍边 将士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出了将士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 一夜征人尽望乡。 乡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诗人。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实写:以问答和对眼 君问归期未有期, 前环境的抒写,阐发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 巴山夜雨涨秋池。 子深深的怀念。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虚写:想象来日重逢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谈心的欢悦,反衬今 夜的孤寂。表现了诗 却话巴山夜雨时。 人对家乡、亲人的思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念之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写景:写出月映清江 的美景,暗点秋夜行 船
•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月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
抒情:表现对友 •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 人的思念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运用对比手法,将古人的 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 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 的心境。
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 鹤形象,表达了诗人乐观豪 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便引诗情到碧霄。
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 思君不见下渝洲。
• 到了渝洲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回忆往事,表 现对开元盛世 崔九堂前几度闻。 的怀念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正是江南好风景, 写实,表现对国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事凋零,个人颠 落花时节又逢君。 沛流离的感伤 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 了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秋词
刘禹锡,字梦得, 刘禹锡 唐代著名诗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
自古以来,文人们都悲叹 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Hale Waihona Puke 一反传统悲秋的凄凉基调, 为秋天谱写出一曲欢畅、 明丽的赞歌,表现了诗人开 阔的视野和豪迈乐观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