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比较鉴赏之形象篇
古诗词鉴赏之景物、事物形象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1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 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宋.柳永《雨霖铃》 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已酿造了一种足以 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 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 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思归写得含蓄而婉转。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 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 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 舟中》 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 使者 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长亭:送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其它类
1、玉:高洁 脱俗
2、深夜:愁思怀旧
3、乡村:思归 厌仕 田园风光 纯朴美好 安逸宁 静
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 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 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 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 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 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形象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捣衣双鲤
王安石《泊船瓜州》)
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猴、杜鹃、斜阳、乌鸦 李清照《声声慢》)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翼鸟
白居易《长恨歌》)
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 营、请缨、羌笛
(唐)王建
画”“香薰一架
书”,分别写出了 将军住处的清幽安 静和书斋的素净雅 致,表现了将军的 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③通过“吟 哦”“任狂 疏”“爱读英雄 传”等动作、神 态描写,写出了 李将军的豪放和
咏物诗
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
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
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结构作用
根据在诗歌中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分析(具体见前面“景物描 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 香。 黛蛾注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 字字愁。
[注] 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
咏物诗运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 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点:1. 诗歌中的形象及其作用。
2. 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方法分析诗歌形象。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介绍诗歌的形象,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作用。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形象的基本特点,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4. 课堂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形象在古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思考。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体诗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成果,互相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4.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形象在古诗词鉴赏中的作用。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诗歌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诗词鉴赏相关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
3. 练习题:针对诗歌形象的练习题。
4. 参考资料: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资料。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语言篇
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例组1:织简答析案下三面要这首点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一 、
•
1、当明年确万诗里中觅的封侯诉形,衷象匹情是马什戍么梁陆;州游。关河梦断何处,
形 •尘2暗、旧结貂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象 鉴 赏
• 3、胡指未明灭形,象鬓的先秋意,义泪是空什流么。(此生思谁想料内,容心和在观天山, 身 注点:老态沧沧度洲洲,。)水作边者,的古情时感隐、者所理居想之、地追。求陆、游品晚年性居等于)
、 形 象 鉴
2、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关键字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情节。(鉴赏依据)
赏
·
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人
诉衷情 陆游
物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
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
•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 快清新,有如民歌。通过自问自答
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
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 船家女形象。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自然特点
寓意
象征意义
曾柳
未黄而狂 飞花蔽天
仗势狂傲 遮天蔽日
倚势猖狂 得志一时的小人
曾逐春风 美好快乐 自伤迟暮 李柳 秋蝉斜阳 肃杀凄凉 老来沉沦
考点23: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解析版)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3 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命题趋势】赏析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考核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核人物形象、物象特征及其作用、诗歌的画面、意境等内容。
【真题再现】【2020新高考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2.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2.“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考点详解】一、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作者内在抽象心意的外在寄托,理解了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诗词的寓意也就迎刃而解。
高考诗词鉴赏教案
【 - 高中作文】【篇一】高考诗词鉴赏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
教学设想: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3、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心里一定在装着学生,要真正摸清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
必要的时候实施分层教学。
4、本知识点教学大约需要9课时,知识点强化训练解析3课时,综合检测讲练2课时,共约十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
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在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
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
【高中古诗词阅读】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导学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导学案)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七、导入新课:一切景语皆情语八、自主学习1、什么是意象?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具体事物,意象即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七、导入新课:“所有的风景词都是情话”八、自主学习1、什么是“形象”?“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具体事物,“意象”即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如,柳宗元的《河雪》:“千鸟飞走,千径消失,孤舟、椰帽、翁独自捕捉冰冷的河雪。
”在这首诗中,“千山”、“鸟”、“孤舟”、“椰帽翁”、“汉江”和“雪”不再是简单的意象,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不屈服于环境、傲慢固执、充满主观情感的意象。
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表达了诗人的骨粉和顽强的思想感情。
2、什么是“意境”?“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感,“境”是诗人描写的具体景物所构成的画面,它突出的是组合意象创造出诗的思想情感。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去广陵》:“老友西出黄鹤楼,三月烟花下扬州,孤帆远去,蓝天尽空,只有长江在空中流淌。
”这首诗有以下意象:黄鹤楼、烟火、孤帆、长江等等。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情感融入场景的画面:这首诗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朋友挥之不去的怀旧之情,而是通过孤独的风帆消失、长河流淌、久久不能站在河边的诗人形象,表达了送别朋友的深情。
从字面上说,每句话都描述了风景。
事实上,每个句子都是抒情的。
可以说,所有的风景词都是情感词。
另一个例子是贺珠的玉器盒“四川烟草,这座城市充满了风和柳絮,李子是黄色和多雨的”.这三幅图像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你有多少烦恼?”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叠加,而是形成了一种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暇的哀愁如无边的烟草,如满城飞扬的柳絮,如苍凉迷茫的黄梅雨。
3、“意象”与“意境”的区别:“意境”范围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鉴赏诗歌的形象之事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鉴赏诗歌的形象中的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我们这里分为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两类来解读。
景物形象偏重于写景的诗歌,侧重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景象,写景,往往借景抒情;物象,写物,常常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异同: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异:1、借景抒情的“景”指自然风景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
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愁等)。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鉴赏诗歌的形象之事物形象教学目标1、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一、什么是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事物形象,或者说物象,是作者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这些被作者人格化了的事物形象,诗人通过它们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
或托物言志。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二、事物形象分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三、事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方法提问方式: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3、某物象象征什么?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1一、教学目标1.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准确地、规范的答题二、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人物形象的类型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
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
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
(二)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1、命题方式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2、答题策略分析步骤: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三)、真题展示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后作业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知识梳理之形象赏析(课件)-(全国通用)
03
例题解析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 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宋]2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例题解析
解析 景 物 形 象
【注】1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 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 士。2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 )人,浪迹江湖,毕 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 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解析】 要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中所描写的意象、
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注意两点,一是 要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诗歌中的 句子;二是只须描摹出诗歌中主要的景物, 不必每个景物都描摹。 描摹出景物后,考生要结合诗歌主旨分析 为什么诗(词)人要塑造这一形象。然后,用 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 境的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深远、恬静 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 根据诗歌意境的特点分析诗(词)人的思想感 情。诗(词)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 悦、欢快、激动、豪迈、沉痛、悲愤、哀 伤等。
课堂导入 形象赏析 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最关键 的要素,它是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 载体,只有准确理解诗歌形象,才可进入诗人 内心世界,感知其思想情感。可见,鉴赏古代 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在古诗词鉴赏中地位举足轻 重。
古诗词鉴赏之
形象赏析
01
考查方式
考查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这首诗描画了怎样的画面? 5、某联营造了什么氛围?
人物形象通常有: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大方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
最新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精讲精练 知识梳理之形象赏析(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精讲精练(全国通用)解析版考点05 知识梳理之形象赏析一、诗歌鉴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通读全诗,说说诗中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参考答案】诗中塑造了一个虽年老多病,却仍旧渴望为国戍边,奋勇杀敌,收复失地的爱国诗人形象。
【解析】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本诗的意思是: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运用了描写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
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述访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戌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据此分析,全诗塑造了一个虽年老多病,却仍旧渴望为国戍边,奋勇杀敌,收复失地的爱国诗人形象。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结合意象,谈谈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
2.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解析】1.本题考查意象意境。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从河和山方面来写。
诗人极目四望: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
古诗词鉴赏意象类对比阅读5练(教师版)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精讲精练解一、意象类比较(5练)【典型例题1】人物形象对比分析·不同诗歌中的同一人物(“渔夫”)【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引洪适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
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
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 “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
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 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 “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参考答案】14 B项【解析】“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壮志难酬”错误,从词中来看,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从”,“任从”的意思,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结合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来看,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对于巨鱼漏网,渔人委心任运,超然物外,并没有壮志难酬的无奈。
★★(比较阅读题型)15. 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
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2020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满分必杀技形象篇:探形求象悟神志
形象篇:探形求象悟神志形象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鉴赏形象就是把握形象的特征,品味形象的典型意义,感受其在写的意蕴美,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形象包括三大类,即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在诗歌中,形象与意象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但从理论上看,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意象是隶属诗歌形象的,诗歌形象所指范围广,既可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情感或理趣;而意象只能是客观的、具体的。
诗歌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情、理等,而意象通常只是自然景象、物象。
第一节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指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或诗歌中诗人自身的形象。
所谓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指诗人之外的主人公形象。
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
所谓诗歌中诗人自身的形象,即诗人自己的形象,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是极其丰富的,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傲视权贵的形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忧国忧民的形象,孟浩然《过故人庄》的里钟情田园的形象,龚自珍《已亥杂诗》里爱贤惜才的形象,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里儿女情长的形象,王昌龄《从军行》里报效国家的战士形象,贾岛《寻隐者不遇》里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等等。
附: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③山林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⑤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⑥客居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
⑧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
【例题展示】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诗歌鉴赏之形象、物象、意象、意境
(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触景生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 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 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 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 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 “鸟空 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 凄凉之情。
C、以景托情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写“不尽”的“边
愁”,结句以景托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 面之后,忽然出现一片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 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意境 壮阔而悲凉。
D、情景分列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上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 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 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 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 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 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 白色恐怖。
例 1 、王维《山居秋暝》一诗,营造了 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能够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理解形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鉴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难点:如何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幅古诗词画卷为导入,让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画卷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形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以《登高》一诗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让学生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以《江雪》一诗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诗词鉴赏之——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七、作业设计1. 请分析《江雪》一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江雪》一诗中的人物形象是孤高坚韧的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是幽静寒冷的江雪景象,事物形象是孤舟和翁。
通过分析这些形象,我感悟到诗人以自己的坚韧和孤高,面对寒冷和孤独,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洁的品格。
2. 请课下阅读一首古诗词,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
古诗鉴赏: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一、考题纵览主观简答题。
一般从情感、形象、语言、技巧角度设题。
二、高频考点——鉴赏分析情感1.命题特点一般有三种题型,即: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②诗作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是前一问的变式,答题时要先回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回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③分析情感的变化。
2.解题指津“情感理解题”指的是对主观人物,即诗人情感形象的理解。
其情感形象是通过如下三个途径来表现的:一是写景抒情(情景关系)。
二是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写人喻己、托物言志)。
三是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
①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给人以充实具体之感。
②怀古则因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给人以抽象空灵之感。
③用典。
3.解题步骤(1)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时的情感理解思路:通过……表达……。
(2)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时的情感理解思路:①“咏史”——眼前景象与昔时景象的比较+差异原因+现实意义。
②“怀古”——昔时景象(事例)+实质+所寓道理。
(3)分析情感的变化时的情感理解思路:作者首先借……表达……;而后借……表达……;最后借……表达……。
(4)用典是“咏史抒怀”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要借古喻今、讽今或自喻。
因此拟题者在考查考生对作者用典意图的理解时,通常是问有什么意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用典的目的:一是为国家。
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
二是为个人。
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
答题时应将古人古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视为今人今事来理解作答。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思路】1、知识储备探讨诗歌鉴赏的答题思路不能抛开诗歌的本质和读懂诗歌的方法,否则,便不会有好的效果。
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根本特征是语言,诗歌是通过凝练性、形象性、跳跃性、韵律性的语言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
读懂古代诗歌一般要经过三步:一“译” ,二“悟”,三“情感”。
因为诗歌语言“四性”特点,又是古代诗歌,所以,将诗歌语言补足翻译成白话散文的语言,这当是第一步;由第一步再加上诗歌的表现技巧,你能由此及彼,以小见大,由字面暗示等的“言简”感悟其“意丰” ,最终把握住诗歌的情感,这才叫读懂诗歌。
我们所说的鉴赏人物形象,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便无思路可言。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这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有时又指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2、答题思维要通过以下办法把握诗词中的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式鉴赏形象,三步模式:第一,感知形象;第二,分析形象特点;第三,体会形象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专题01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学生版)
专题01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原卷版)考点穿透【考向】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如杜甫《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用法。
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
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
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解题思路】1.首先区分诗中的人物形象是诗人塑造的形象还是抒情主人公。
2.其次掌握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刻画。
人物形象多着重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
如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的形象。
(2)烘托。
如柳宗元《江雪》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的环境气氛的烘托。
(3)背景氛围的交代。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描写人物形象之前,先写了赤壁的奇伟壮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最后概括于“江山如画”四字中,正是在这样雄奇壮美的氛围色调中,英雄人物出场了。
这里的背景描写,显然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4)铺陈手法。
多见于叙事诗中。
如杜甫的《兵车行》:“车摊鳞,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里用铺陈手法,直叙其事,勾勒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3.学会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处境、风格、写作背景等,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答题步骤】1.明确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比较鉴赏题之形象教学设计福州四中吴丽娟教学思路:古诗词比较鉴赏题因其承载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能力的特点,越来越为高考试卷所采用。
分析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鉴赏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解答这种题型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高考诗词鉴赏中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教学目标:掌握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的基本形式,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诗词比较鉴赏题的基本方法及鉴赏诗词中的形象特征。
教学流程:鉴赏高考样题、寻找方法、强化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语进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
诗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诗人正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
故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
而比较鉴赏题作为一种命题形式成为诗歌赏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
试题所选择的诗歌,或者是题材相同思想、情感相近的,或者是题材不同思想、情感相异的,可以是题材相同而思想情感不同的,也可以题材不同而思想情感相近的。
考测的内容主要是:全诗或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意象的抒情或象征意义的异同,意境氛围及作用的异同,表现手法或角度的异同,字词或修辞手法及作用的异同等等。
古诗词的抒情、言志、说理等内容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
诗歌的形象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画面,包括人物形象、事物景象和景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自身遭遇、社会环境等因素分不开的。
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如何解答比较鉴赏题的形象做点探讨。
二、鉴赏高考样题:古诗词中的许多形象都是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定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独特情感。
因此,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形象,调动积累,揣摩形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高考常见命题形式:对形象的比较鉴赏①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②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高考样题:例一:2形象(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窗前木芙蓉木芙蓉吕本中范成大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例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思路分析】分析意向从诗的含义入手,严诗以“飞尽”之“寒鸦”和“悠悠”之“水”传递离情;韩诗以“流尽”的“宫前水”象征“年光”(时光)。
抓住了相关意象的特点,“水”的象征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例三、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例四、鹧鸪词李益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鹧鸪词李涉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
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
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两诗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
这种“愁苦之情”具体说来有何不同?李益诗主要是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苦,末句我们仿佛可以感觉到她盼望情郎归来的急切心情。
李涉诗有对“二女”的同情,有对屈原沉江自杀的叹息,也表现了自己的羁旅愁绪。
不像李益诗所抒之情集中一点,而是泛咏愁情。
浩阔漫流的湘江呵,你是那么的深邃莫测。
黄沙筑成的堤岸,被一片片美丽的枫林隔开。
有几只鹧鸪鸟不知从那里振翅飞出。
太阳已经偏西了,江边成片的斑竹映出长长的阴影。
这一切不尽使我想起瞬帝二妃(娥皇、女英) 为候帝驾在此悲泣,而泪滴竹身,长出斑斑泪迹的故事。
看着深深的江水,我又想起三闾大夫屈原怨恨楚王“听之不聪”,愤而在此沉江的故事。
四处一片寂静,只有鹧鸪鸟凄苦的啼叫声在江面上环绕,这一切那能不深深触动我这远来游客的愁怀呢?例五汴河曲[唐]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
皮诗看似为汴河洗脱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形象(二)例六2005上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
(8分)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15、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长如白练飞: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14.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15.(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16.同意。
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
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方法总结: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是:①、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②、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③、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④、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①、是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⑶、了解传统的审美形象:古典诗词中,一些客观事物被诗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时间一长,这些客观事物就有了固定的含义,形成了特殊的文学意象。
(师生共同回忆、思考、总结:)望月——怀远喜春——悲秋流水——思年折柳——送别见雁——思归闻蝉——生凉傲雪开放的梅——意志坚强傲岸高洁虚心劲节的竹——不随流俗孤高刚劲凌冻不凋的松——坚毅刚强不畏艰难卓而不群的菊——超凡脱俗孤傲清纯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
如:松,往往寓含坚贞;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杜鹃,往往表示凄凉、哀伤。
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古诗鉴赏题是赏析秦观的《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其中第(1)题是:“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作答时只要抓住“落红”、“小雨”、“杜鹃”等几个意象来思考,就不难发现作者是通过描绘残春景象来表现伤春的无奈之情的。
三、课堂训练:拓展练习:汴河曲[唐]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
皮诗看似为汴河洗脱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拓展练习: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两诗都写到了“雪”,但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
试予简要分析。
柳诗通过塑造“簑笠翁”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和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的坚定意志。
罗诗通过议论“丰年瑞”的话题,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的厌憎和对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的同情。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海棠 (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爱花之将谢。
《海棠》,【注释】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崇光,美艳的光彩。
这里指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
【内容赏析】诗的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
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
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
后两句中,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对后两句诗,有人这样评说:“同用落梅,太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直说硬说,此二句却是巧说婉说。
”请具体解说高适这二句诗怎样巧妙委婉。
诗人用“借问”引起人们遐想,又把《梅花落》的笛曲幻化成梅花随微风散落、洒遍关山的具体形象,委婉巧妙地表现了守边战士戍边怀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