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合集下载

气压升降原理

气压升降原理

气压升降原理
气压升降原理是指大气压力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规律。

在地球上,大气压力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大气是由气体分子组成的,而气体分子受重力作用,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所以在地球表面附近,气体分子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比较大,分子间的碰撞频率也比较高,因此大气压力比较大。

而随着海拔的升高,地球引力的作用逐渐减小,气体分子间的碰撞频率也逐渐减小,因此大气压力也逐渐减小。

在日常生活中,气压升降原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气压升降
原理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气压升高时,天气往往会变得晴朗,气温也会有所升高;而当气压下降时,天气往往会变得阴雨连绵,气温也会下降。

其次,气压升降原理也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当气压骤降时,会对人体的血压、心脏等器官产生一定的影响,容易引发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气压升降原理还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气压计、气压传感器等领域。

在气象预
报中,通过观测气压的变化,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趋势,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而在气压计、气压传感器等设备中,利用气压升降原理可以测量大气压力的变化,从而得到一些气象信息或者环境监测数据。

总的来说,气压升降原理是大气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影响着天气变化、人体
健康以及一些气象设备的正常运行。

通过对气压升降原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规律,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保障。

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气压升降原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天气变化,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还是越高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还是越高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还是越高
海拔高气压低。

气压高低随海拔高低而变化,气压高低随气温高低而变化。

大气压力不仅与海拔有关,还和天气有关。

大气压低伴随着高海拔和暴风天气,气压高则通常是晴朗的天气。

海拔高气压低
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

因此,大气压随高度而减小是不均匀的,越高大气压随高度减小得越慢。

在海拔2千米以内,可以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毫米汞柱。

在压强减小的时候,液体的沸点降低。

相反,如果增加压强,液体的沸点就要升高。

”至于液体的沸点怎样随压强的变化而变化,书中没有提到。

实际上,由于液体的沸点随压强改变,而压强(这里指大气压)又随高度而改变,因此,液体的沸点也随高度而改变,结果是高度越高,液体沸点越低。

在气候学里:为什么温度低气压高呢,首先这里比较的是同样的高度处的气压,比如说在对流层离地面1000米的高空中的气压。

在同样的高度处,本来气压应该相同,但是因为空气是气体,而气体的密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低,密度越高,所以气压越高。

这样在同样的高度处,温度低的地方气压高。

而物理学里讲的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结论也是对的,因为高度不同,可以简单地认为在不同高度处,假设从大气层的最高处向下有一个气体柱,大气压就是这个气体柱的重力产生的,而不同的高度,气体柱的体积不同,质量不同,气压就不同了。

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公式

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公式

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公式
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公式是指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压力如何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根据国际标准大气模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得到以下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公式:P = P0 * e^(-h/H)
其中,P表示某一高度处的气压,P0表示参考高度处的气压,h表示所在高度
与参考高度之间的垂直高度差,H表示大气压力尺度高度。

这个公式是基于理想气体的假设,并且在国际标准大气模型的前提下得出。


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规律:
1. 高度增加,气压逐渐减小:随着海拔的增加,气压会逐渐减小,因为上方的
空气重量减小。

2. 气压变化非线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不是线性的,而是呈指数减小。

这意味
着在低海拔地区,气压的变化较为缓慢,而在高海拔地区,气压的变化速度会更快。

3. 气压随高度变化的速率与气温有关: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压的变化与
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下降。

因此,气压随高度变化的速率也会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

这个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公式在气象学和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进行气象预测和天气预报等工作。

同时,在航空航天工程中,了解海拔对气压的影响也对设计和操作飞行器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大气压会随高度变化

为什么大气压会随高度变化

为什么大气压会随高度变化
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科学问题,而今,我们完成了研究,可以说明它的影响以及它是如何影响大气压的。

一。

热力学原理:热力学的原理表明,当高度上升时,空气就会变得更加薄弱,气体就会减少它在大气中受到的压力力量,从而导致大气压下降。

二。

遗传学动力学:当大气层变得更为薄弱,雾气就会随着大气层继续上升,而在高空就会受到更大的引力作用,从而使得气体在空中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使大气压减少。

三。

气压的差异:气压的差异是因为高空上的温度更低,因此,气压会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减少。

四。

空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空气的温度就会变得越来越低,并且气压也会随之而减少。

五。

海平面的效应:在海平面上,空气的密度会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减少,从而导致大气压的下降。

六。

对大气压的影响:高度对大气压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当高度上升时,大气压就会减少,从而导致大气压下降。

综上所述,影响大气压的变化的因素有许多,其中热力学原理,遗传学动力学,气压的差异,空气的温度,以及海平面的效应都是重要的因素,它们共同作用于大气层导致大气压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

观察气压计随高度的变化实验现象记录

观察气压计随高度的变化实验现象记录

观察气压计随高度的变化实验现象记录摘要:1.实验目的与背景2.实验材料与方法3.实验现象及分析4.实验结论与应用正文:气压计是一种测量大气压力的仪器,它的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力对液体或气体的高度产生的影响来测量气压值。

在科学实验中,观察气压计随高度的变化是一项常见的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大气压力变化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与背景实验目的是观察气压计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压力如何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实验背景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大气压力变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气压计、高度测量工具(如米尺或测高仪)、记录表格。

2.实验方法:(1)选择一个适当的地点,确保实验环境较为稳定,避免气象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将气压计放置在地面,记录当前的气压值、高度值。

(3)将气压计逐步抬高,每次抬高一定高度后,记录气压计的读数和对应的高度。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曲线。

三、实验现象及分析1.实验现象: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计的读数逐渐减小。

2.分析:这是因为大气压力是由于地球表面向上延伸的气体柱重量所产生的,高度增加,气体柱重量减小,从而导致大气压力的降低。

四、实验结论与应用1.实验结论:气压计随高度的变化呈下降趋势,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2.实验应用:了解大气压力变化规律对于气象预报、高空气象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可以应用于登山、飞行等领域,为相关人员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总之,通过观察气压计随高度的变化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大气压随高度变化公式

大气压随高度变化公式

大气压随高度变化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咱们平时生活在地球上,好像感觉不到大气压的存在,但其实它一直都在默默“工作”着呢!说到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公式,这可是个很有意思的知识。

先来说说什么是大气压。

想象一下,空气就像一堆看不见的“小精灵”,它们一直在挤压着我们周围的一切。

这种挤压产生的力量,就是大气压啦。

那大气压为什么会随高度变化呢?我给您举个例子。

有一次我去爬山,一开始在山脚下,感觉呼吸还算顺畅。

可随着我越爬越高,就开始觉得呼吸有点费劲了。

这就是因为高度增加,大气压变小了。

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公式是:P = P₀ × (1 - h/44300)^5.255 。

这里的P 是高度为 h 处的大气压,P₀是海平面的大气压。

咱们来仔细琢磨琢磨这个公式。

就好比爬楼梯,每上一级楼梯,就相当于高度增加了一些,而大气压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一点点地变小。

比如,当 h 增大时,(1 - h/44300) 这个值就会变小,然后经过一系列运算,P 也就跟着变小了。

再比如说坐飞机吧。

当飞机快速上升到高空时,机舱内会通过一些设备来调节气压,不然咱们可就难受啦。

这也是因为外面的大气压变化太大,如果不调节,咱们的身体可能会受不了。

在实际生活中,这个公式用处可大了。

比如气象学家可以用它来预测天气变化,工程师在设计高楼大厦或者航天器的时候,也得考虑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不然可能会出大问题。

回到咱们的日常生活,有时候去高原地区旅游,不少人会有高原反应,其实也是因为大气压变小了,身体一下子没适应过来。

总之,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多想想生活中的例子,就能更好地理解它。

而且,了解这个公式,能让我们对周围的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说不定在关键时刻还能派上用场呢!。

气压定义及随高度变化(精)

气压定义及随高度变化(精)
200
16
100
20.5
50
24
30
31
10
36
5
48
1
由表可知: 气压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递减。
2、大气静力方程
p g z
Z2
F2 P2
①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递减的快 慢决定于空气密度:密度大的空 气层里,气压递减的快;密度小 的空气层里,气压递减的慢。 (低层>高层)(干冷> 暖湿)
Z1 F1 W
P1
②计算得知:在1km以下的近地面 层大气中,平均每升高10m,气 压约降低1.3hPa。
3、单位气压高度差(h)
①概念 在垂直气柱中,每改变单位气压时(1hPa) 对应的高度改变量,称为单位气压高度差。 ②表达式
z 1 h p g
R dT h Pg
③讨论 a、h的大小主要随空气密度改变,与ρ 成 反比;与气温T成正比,与气压P成反比。 b、垂直方向上: 在低空,ρ 大,则h小,即要使气压降低 1hPa,只需上升较小的高度;随着高度的升 高,ρ 小,所需上升的高度越来越大; c、水平方向上: 温度影响ρ ,在暖区,气温高,ρ 小,h 大;在冷区,ρ 大,h小。
4、船用压高公式 p0=p’+H/8
p0表示海平面气压; p’表示船台高度上的本站气压; H表示船台距离海面的高度(单位m)
例:某轮放置空盒气压表的船台距海面高 26m,测得本站气压为1000.0hPa,利 用上式可求出海平面气压(现场气 压): 解:p0=p’+H/8=1000.0+26/8=1003.5(hPa)
项目一
气象学基础知识
气压定义及随Biblioteka 度变化2018/9/301

气压定义及随高度变化(精)

气压定义及随高度变化(精)
km
气压 1000 850 700 500 300 200 100 50 30 10
5
1
hPa
由表可知: 气压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递减。
2、大气静力方程
p g
z
F2
①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递减的快 Z2
P2
慢决定于空气密度:密度大的空
气层里,气压递减的快;密度小
的空气层里,气gt; 暖湿)
反比;与气温T成正比,与气压P成反比。 b、垂直方向上:
在低空,ρ大,则h小,即要使气压降低 1hPa,只需上升较小的高度;随着高度的升 高,ρ小,所需上升的高度越来越大; c、水平方向上: 温度影响ρ,在暖区,气温高,ρ小,h 大;在冷区,ρ大,h小。
4、船用压高公式
p0=p’+H/8
p0表示海平面气压; p’表示船台高度上的本站气压; H表示船台距离海面的高度(单位m)
例:某轮放置空盒气压表的船台距海面高 26m,测得本站气压为1000.0hPa,利 用上式可求出海平面气压(现场气 压):
解:p0=p’+H/8=1000.0+26/8=1003.5(hPa)
THANK YOU
10
2020/4/27
F1 W
②计算得知:在1km以下的近地面 层大气中,平均每升高10m,气 压约降低1.3hPa。
3、单位气压高度差(h)
①概念 在垂直气柱中,每改变单位气压时(1hPa) 对应的高度改变量,称为单位气压高度差。 ②表达式
h z 1
p g
h RdT Pg
③讨论 a、h的大小主要随空气密度改变,与ρ成
2、气压的单位
“百帕”(hPa) 1hPa=100Pa 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3.25hPa或760mmHg 因此:1hPa=3/4mmHg 还有些国家使用毫巴(mb)为单位。1hPa=1mb

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

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

资料阅读评论字号:大中小订阅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地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地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任何地方地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地增加而递减.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气压平均降低,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地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静力学方程具体太长,我简单说明下: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地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地重量.公式是:≈()()其中是气压高度差,是摄氏温标,是气压从公式可以看出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地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地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地定量关系.如果研究地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压高方程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地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 )式中、分别是高度、地气压值,是摄氏温标从公式可以看出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地,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地气温.这就不详细再说了,太复杂了,你应该也不需要用到这么复杂地公式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大气压与海拔高度地关系式计算地:(^()).其中假定海平面地大气压是,会受天气影响略微变动.(单位)是海拔米处地大气压;是自然对数地底.当然,结果地不确定度比较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地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地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任何地方地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地增加而递减.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气压平均降低,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地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静力学方程具体太长,我简单说明下: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地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地重量.公式是:≈()()其中是气压高度差,是摄氏温标,是气压从公式可以看出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地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地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地定量关系.如果研究地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压高方程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地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式中、分别是高度、地气压值,是摄氏温标从公式可以看出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地,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地气温。

为什么气压会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

为什么气压会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

为什么气压会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
气压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的重力、密度和厚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重力:地球的引力使得大气受到地球吸引,越接近地球表面,大气受到的压力就越大。

海拔较低的地方由于离地球表面更近,所以受到的重力影响更大,大气压力较高。

密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逐渐减小。

因为海拔较高的地方大气分子较少,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也就减小了,从而导致气压减小。

厚度:地球的大气层并不是均匀分布的,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层的厚度也会逐渐减小。

海拔较高的地方,大气层更薄,大气分子对地球表面的压力也就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海拔高度的增加会导致大气受到的重力影响减小、密度减小以及大气层厚度减小,从而导致气压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

通常情况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大气压是指空气能力压缩的能力,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变化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和心理。

它是由大气中的气体构成的,大气中的气体可以维持在一定的压强,这种压强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大气压是由气体内部的力和气体内各种分子的运动构成的。

在一定温度下,随着空气的压强的变化,气体内各种分子的运动也会发生变化。

若空气的高度上升,压强就会降低,气体内的分子的运动也会减缓;若空气的高度下降,压强就会升高,气体内的分子的运动也会加快。

既然是以空气的高度为变量,因此大气压就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空气压强的变化会有一定的规律性。

当高度升高,空气压强就会降低,反之,当高度下降时,空气压强就会升高。

当海拔升高一千米时,大气压就会降低约一帕,也就是说,空气压强随着海拔上升而线性下降。

因此,大气压的变化规律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随高度的降低而增大。

空气压强的变化对人们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大气压约升高,大气中空气饱和性就会降低,细胞内水分饱和性也会降低,从而影响到大脑的神经元,也就是说,由于大气压的变化,我们的心理状态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发生头晕、头痛等症状。

另外,大气压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状况。

高原缺氧是由于大气压的变化而发生的,当人们到达高原地区时,大气压会急剧下降,这样就会导致容易出现缺氧的状态。

有时候,由于大气压的变化,人们会感到眩晕、头痛等症状,甚至有可能出现猝死等突发状况,只有认识到大气压变化的规律,才能合理调节自己的体内机能,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总之,大气压会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变化规律非常重要。

只有掌握了这种规律,才能够有效地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危险。

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上的现象是相互联系的。

只有将各层次的天气图配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全面认识大气运动,从而正确预报天气。

为了了解各种不同层次天气图之间的联系,首先要了解气压系统的垂直结构。

由前面所学的大气静力学方程可知,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与温度分布有关,温度愈高,气压随高度减少愈慢,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大。

下面就根据这一原理来讨论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一、温压场对称的系统温压场对称的系统是指地面图上温度场的冷暖中心与气压场的高低中心基本重合在一起的系统。

温压场对称的系统有暖高压、冷高压、暖低压和冷低压四类。

1.深厚系统地面是高压,到高空仍保持为高压者,或地面是低压,到高空仍保持为低压者,称为深厚系统。

暖高压和冷低压就是这类系统。

如图2.21(a)所示,在暖高压中,中心的温度比周围高,高压中心的气压随高度降低较四周慢,中心的单位气压高度差要比周围大。

因此,随高度上升,等压面越向上凸起,高压不但维持,而且随高度有所增强。

同样,由于冷低压中心的温度低,低压中心的单位气压高度差较四周小,因此,随高度上升,等压面越往下凹,低压不但维持而且随高度有所增强,如图2.21(d)所示。

实际大气中,副热带高压和高空冷涡就属于这类系统。

2.浅薄系统地面的高压、低压随高度增加而强度减弱,甚至转变成低压、高压者,称为浅薄系统。

冷高压和暖低压就是浅薄系统。

如图2.21(b)所示,在冷高压中,中心的温度比周围低,其单位气压高度差比周围小,到一定高度后,高压中心的气压变得与周围相同(等压面变平),到更高层,等压面变得下凹,成为一个低压系统;而暖低压的情况则相反,如图2.21(c)所示。

我国夏季大陆上的热低压和冬季较高纬度地区的某些寒潮冷高压就属于这类系统。

值得指出的是,热带气旋虽然也是一种暖性低压,但由于它在地面上的气压很低,等压面坡度很大,通常到300 hPa以上高度才转变成高压。

因此,它不属于浅薄系统。

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1气压对高度的影响
气压是物理学上对空气的压力的定义,它可以根据高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的最显著的特点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系数慢慢下降。

一般情况下,海平面处的大气压力约为101325Pa,而海拔1000 m以上,大气压力约会开始减少,在大约4600m处,大气压力将降至海平面的一半。

由于大气压力的变化特性,海拔5000m或6000m 时,大气压力会降至原来的25%或20%。

在更高处,例如海拔8000 m,大气压力会降至原来的百分之十左右。

一般来说,随着高度的上升,气压的变化是呈线性的,也就是说,在同一海拔的不同高度处,气压的变化速率是恒定的。

根据拉普拉斯方程,海拔4600m处大气压力约为101325Pa,我们可以求出每上升1000m,大气压力减少的数量。

大气压是由大气中的分子力的总和构成的,分子力又被称为大气压因素,其受温度、大气成分、风力和高度等因素影响,所以随着大气组分、海拔和温度等条件来变化。

因此,气压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海拔更高时,其压力系数会相应的减少,海拔5000m或6000m时,大气压力系数会减少
到25%~20%,而在更高的海拔地方时,大气压力还会降低,减少到百分之十以下。

综上,气压会随着高度而发生变化,具体变化取决于大气组分、海拔和温度等条件,但其一般变化趋势是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减少,在同一海拔内线性变化。

气压定义及随高度变化课件

气压定义及随高度变化课件

气压对降雨、降雪等降水的影响
01 02
降雨
在低压系统中,上升的空气会形成云层并可能导致降雨。随着空气的上 升,温度会降低,当温度降至露点以下时,水汽会凝结为水滴并形成云 层,进一步促进降水。
降雪
在高压系统中,下沉的空气可能会导致气温降低并形成冰晶。当冰晶在 空中聚集并增大时,它们会形成雪花并落下,导致降雪。
气压与风向、风速的关系
风向
气压的高低分布可以影响风向。例如,在高压系统中,风通常会从高压中心吹 向低压中心;而在低压系统中,风则通常从低压中心吹向高压中心。因此,通 过对气压场的分析可以预测风向的变化。
风速
气压的高低分布也会影响风速。在高压系统中,下沉空气会抑制风的运动,导 致风速减小;而在低压系统中,上升空气会增加风的运动,导致风速增大。因 此,通过对气压场的分析也可以预测风速的变化。
03
注意
气压的变化与高度有关。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会降低。因此,在对天
气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不同高度层的气压变化。
04 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行高度的增加,气压逐渐降低,导致飞机内外压力差增大 ,对飞机性能和结构产生影响。
气压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低气压会导致人体缺氧、呼吸困难,甚至晕厥等不良反应,增加飞 行风险。
在高空中,气压会变得非常低, 甚至达到几万帕斯卡以下
02 气压与高度关系
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在高度较低时,气压变化较小
在高度较高时,气压变化较大
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气压与海拔高度成反比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高空与低空的气压差异
高空区域气压较低 低空区域气压较高
动,低气压区域空气向上流动。

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

第四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气压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一、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气压——任一高度上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

hpa(百帕)(一)静力学方程dP =-ρgdz 方程说明: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取决于空气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变化。

(二)单位高度气压差(Gz)定义:在铅直气柱中,每改变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所对应的气压差,以Gz示之。

单位:hpa/100m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意义:ρ大Gz大,气压降低得快。

ρ小Gz小,气压降低得慢。

(三)单位气压高度差(气压阶h)定义:在铅直气柱中,每改变单位气压(通常取1百帕)时所对应的高度差。

单位:m/hpa表明:1、在密度较大的气层中,只要上升较小的高度,气压就能降低1百帕。

2、在密度较小的气层中,则需要上升较大的高度,才能使气压降低1百帕。

因此,h的大小可表示气压随高度变化得快慢。

二、气压随时间的变化(一)周期性变化1、气压的日变化2、气压的年变化(二)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三)局地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原因影响局地气压变化的主要原因有:1.空气的水平辐合、辐散2.空气的铅直运动3.热力作用(1)非绝热增温及冷却作用(2)冷暖平流的作用暖平流与非绝热增温总是引起上层加压,低层减压。

冷平流与非绝热冷却总是引起上层减压,低层加压。

第二节气压场一、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

表示方法:海平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图示法)可以表示气压水平分布形势。

等高面图、等压面图:等高面图是高度为零的等高面与一组等压面相交割而得到的曲线所组成的图。

直接反映了某一等高面上的气压高低。

等压面图直接反映了等压面的起伏高低,间接反映了某一等高面上的气压高低。

二、气压场的基本型式低气压(简称低压)高气压(简称高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形气压区三、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常见的气压系统的垂直结构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深厚的对称的高压和低压(对称的冷低压和暖高压)(2)浅薄的对称高压和低压(对称的冷高压和暖低压)(3)温压场不对称系统第三节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一、作用于空气上的力主要作用力:定义、表达式、方向、对运动的贡献。

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参考资料

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参考资料

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上的现象是相互联系的。

只有将各层次的天气图配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全面认识大气运动,从而正确预报天气。

为了了解各种不同层次天气图之间的联系,首先要了解气压系统的垂直结构。

由前面所学的大气静力学方程可知,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与温度分布有关,温度愈高,气压随高度减少愈慢,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大。

下面就根据这一原理来讨论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一、温压场对称的系统温压场对称的系统是指地面图上温度场的冷暖中心与气压场的高低中心基本重合在一起的系统。

温压场对称的系统有暖高压、冷高压、暖低压和冷低压四类。

1.深厚系统地面是高压,到高空仍保持为高压者,或地面是低压,到高空仍保持为低压者,称为深厚系统。

暖高压和冷低压就是这类系统。

如图2.21(a)所示,在暖高压中,中心的温度比周围高,高压中心的气压随高度降低较四周慢,中心的单位气压高度差要比周围大。

因此,随高度上升,等压面越向上凸起,高压不但维持,而且随高度有所增强。

同样,由于冷低压中心的温度低,低压中心的单位气压高度差较四周小,因此,随高度上升,等压面越往下凹,低压不但维持而且随高度有所增强,如图2.21(d)所示。

实际大气中,副热带高压和高空冷涡就属于这类系统。

2.浅薄系统地面的高压、低压随高度增加而强度减弱,甚至转变成低压、高压者,称为浅薄系统。

冷高压和暖低压就是浅薄系统。

如图2.21(b)所示,在冷高压中,中心的温度比周围低,其单位气压高度差比周围小,到一定高度后,高压中心的气压变得与周围相同(等压面变平),到更高层,等压面变得下凹,成为一个低压系统;而暖低压的情况则相反,如图2.21(c)所示。

我国夏季大陆上的热低压和冬季较高纬度地区的某些寒潮冷高压就属于这类系统。

值得指出的是,热带气旋虽然也是一种暖性低压,但由于它在地面上的气压很低,等压面坡度很大,通常到300 hPa以上高度才转变成高压。

因此,它不属于浅薄系统。

气压随高度变化公式

气压随高度变化公式

气压随高度变化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科学现象,那就是气压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今儿咱就来好好聊聊这个“气压随高度变化公式”。

不知道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去爬山的时候,越往山上走,就感觉呼吸越费劲。

这其实就和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有关系。

先来说说这个公式吧,一般常用的是“气压随高度变化公式:P = P0 × exp(-Mgz/RT)” 。

这里面的 P 就是高度为 z 处的气压,P0 是海平面的气压,M 是空气的摩尔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R 是气体常数,T 是热力学温度,z 就是高度啦。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咱们举个例子就清楚多啦。

比如说,咱们假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也就是海平面上,P0 约为 101325 帕斯卡),空气的摩尔质量 M 约为 0.029 千克/摩尔,重力加速度 g 约为 9.8 米/秒²,气体常数 R 约为 8.314 焦耳/(摩尔·开尔文),假设温度T 是 293 开尔文。

如果我们想知道在高度为 1000 米的地方的气压是多少,把这些数值代入公式就能算出来啦。

您可能会想,这公式和咱们的生活有啥关系呢?关系可大了去了!就说坐飞机吧,飞机飞得越高,机舱内外的气压差就越大。

所以飞机的机舱得有专门的设备来调节气压,不然咱们在飞机里可就难受啦。

还有啊,我之前去青藏高原旅游的时候,就深深感受到了气压变化带来的影响。

刚到那儿的时候,我稍微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的,心跳也比平时快好多。

一开始我还纳闷呢,后来才反应过来,这是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也相对较少。

再比如,咱们家里用的高压锅,为啥能把食物煮得又快又烂呢?就是因为高压锅能增加锅内的气压,提高水的沸点,这样食物就能在更高的温度下被煮熟啦。

总之,这个气压随高度变化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它在咱们的生活中可是无处不在,影响着方方面面。

咱们多了解了解它,就能更好地理解身边的这些现象,也能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和丰富多彩。

一、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一、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一、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一个地方的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增多或减少。

大气柱质量的增减又往往是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反映。

当气柱增厚、密度增大时,则空气质量增多,气压就升高。

反之,气压则减小。

因而,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递减。

如图4·1所示,甲气柱从地面到1000m和从1000m到2000m,虽然都是减少同样高度的气柱,但是低层空气密度大于高层,因而低层气压降低的数值大于高层。

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气压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一)静力学方程假设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铅直气柱的重量。

见图4·2,在大气柱中截取面积为1cm2,厚度为△Z的薄气柱。

设高度Z1处的气压为P1,高度Z2处的气压为P2,空气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

在静力平衡条件下,Z1面上的气压P1和Z2面上的气压P2间的气压差应等于这两个高度面间的薄气柱重量,即P2-P1=-△P=-ρg(Z2-Z1)=-ρg△Z式中负号表示随高度增高,气压降低。

若△Z趋于无限小,则上式可写成-dP=ρgdZ(4.1)上式是气象上应用的大气静力学方程。

方程说明,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取决于空气密度(ρ)和重力加速度(g)的变化。

重力加速度(g)随高度的变化量一般很小,因而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主要决定于空气的密度。

在密度大的气层里,气压随高递减得快,反之则递减得慢。

实践证明,静力学方程虽是静止大气的理论方程,但除在有强烈对流运动的局部地区外,其误差仅有1%,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将(4·1)式变换高度所降低的气压值。

实际工作中还经常引用气压高度差(h),它表示在铅直气柱中气压每改变一个单位所对应的高度变化值。

显然它是铅直气压梯度的倒数,即式中R d=287J/kgK为干空气的气体常数。

高度与气压的关系

高度与气压的关系

高度与气压的关系
1 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气压是指大气质量上压力的一种物理量,这种物理量与海拔高度
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

海拔高度的单位是米。

当海拔高度的增加时,
大气中的气体就会减少,而气压也会相应的减小,这也就意味着随着
海拔增加,气压也会越来越低。

2 气压沿海拔高度变化的特性
气压沿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是完全可以用抛物线来表示的,其抛物
旁的的斜率也可以计算出来,斜率的值可以反映出海拔高度和气压的
变化关系。

当气压减少到一定的值之后,高度的增加将不会造成气压
的降低,而是气压会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值。

3 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
气压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很好的用计算出来的斜率来表示,其可以反映出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单位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规律。

通常
情况下,一千米的海拔高度可以使气压减少约一千帕,这也就是说当
海拔增加的一千米的时候,气压会降低一千帕。

总的来说,海拔高度和气压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大气中的
气体就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从而使气压降低,而当海拔增加到
一定的高度之后,气压会趋于稳定,不会再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上的现象是相互联系的。

只有将各层次的天气图配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全面认识大气运动,从而正确预报天气。

为了了解各种不同层次天气图之间的联系,首先要了解气压系统的垂直结构。

由前面所学的大气静力学方程可知,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与温度分布有关,温度愈高,气压随高度减少愈慢,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大。

下面就根据这一原理来讨论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一、温压场对称的系统
温压场对称的系统是指地面图上温度场的冷暖中心与气压场的高低中心基本重合在一起的系统。

温压场对称的系统有暖高压、冷高压、暖低压和冷低压四类。

1.深厚系统
地面是高压,到高空仍保持为高压者,或地面是低压,到高空仍保持为低压者,称为深厚系统。

暖高压和冷低压就是这类系统。

如图2.21(a)所示,在暖高压中,中心的温度比周围高,高压中心的气压随高度降低较四周慢,中心的单位气压高度差要比周围大。

因此,随高度上升,等压面越向上凸起,高压不但维持,而且随高度有所增强。

同样,由于冷低压中心的温度低,低压中心的单位气压高度差较四周小,因此,随高度上升,等压面越往下凹,低压不但维持而且随高度有所增强,如图2.21(d)所示。

实际大气中,副热带高压和高空冷涡就属于这类系统。

2.浅薄系统
地面的高压、低压随高度增加而强度减弱,甚至转变成低压、高压者,称为浅薄系统。

冷高压和暖低压就是浅薄系统。

如图2.21(b)所示,在冷高压中,中心的温度比周围低,其单位气压高度差比周围小,到一定高度后,高压中心的气压变得与周围相同(等压面变平),到更高层,等压面变得下凹,成为一个低压系统;而暖低压的情况则相反,如图2.21(c)所示。

我国夏季大陆上的热低压和冬季较高纬度地区的某些寒潮冷高压就属于这类系统。

值得指出的是,热带气旋虽然也是一种暖性低压,但由于它在地面上的气压很低,等压面坡度很大,
通常到300 hPa以上高度才转变成高压。

因此,它不属于浅薄系统。

二、温压场不对称的系统
温压场不对称的系统是指地面图上冷暖中心与高低中心不重合的系统。

图2.21(e)和(f)即为不对称的高、低压系统在垂直剖面图上的情况。

由图可见,由于温压场不对称,暖区一侧的单位气压高度差要比冷区一侧大,因此,高压中心越到高空就越向暖中心靠近,即高压中心轴线(同一气压系统在各高度上的中心点连线)向暖区倾斜。

同理,低压中心轴线向冷区倾斜。

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不对称的低压总是东暖西冷,不对称的高压总是东冷西暖,因此,高压中心轴线通常随高度向西南倾斜,低压中心轴线通常随高度向西北倾斜。

南半球温压场不对称的高压中心轴线通常随高度向西北倾斜,低压中心轴线通常随高度向西南倾斜。

在中纬地区,多数系统是温压场不对称的,因而轴线都是倾斜的,如发展阶段的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就属于这类。

温压场不对称系统在地面图上虽是闭合的高压或低压,但往往到500hPa等压面上,等高线就不闭合了,而成为槽脊形。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地面天气图上闭合系统多,而高空天气图上槽脊形系统多的原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