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案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案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案设计【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案设计课程标准1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2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3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一教与学目标1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分析,总结谦让的重要性、做法。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分析并说出自己的做法。

标画并背诵此要点。

2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分析,总结分享的含义、做法;帮助他人的做法。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是如何做的。

3学生认真分析提供的情境,总结我为社会做贡献的做法。

通过阅读记住这个知识点。

4 学生通过练习思考总结如何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对此知识点加以背诵。

二教与学重点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三教与学难点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四教法与学法设计情境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五教与学过程课堂序曲:时政播报学生对搜集的时政大事进行播报,并对此时政大事谈出个人看法。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学生思考并回答:上面两幅图分别体现了什么美德?老师: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给予我们所需的营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理所应当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那我们究竟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信息搜索学生先读课本正文部分,解决三个问题:本节课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标画答案。

说出自己感觉困难的是哪些?困难在哪里?看完后尝试填写网络填空。

【三】自主探究交流共享以下情境材料的设计以“初二一班发生的故事”展开。

学习任务一【谦让的作用、做法】情境(一)“三好学生”风波期末考试完后,班里要评选3名三好学生,经同学们投票选举张丽、赵祥、李梦雯、张菲菲同时当选。

但让人郁闷的是张丽和李梦雯的票数一样,并列第三名,必须得有一个退出,面对这种窘境他们该怎么办呢?思考:1预测可能的后果,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初中道德与法治_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能力目标: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亲社会行为习惯,提高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

知识目标:明确谦让、分享、助人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明确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教学重难点】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活动设计:学生欣赏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播放公益短片《天堂与地狱》,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想?(教师归纳总结:行为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关系,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本节课探讨的话题是:养成亲社会行为。

)课件展示:课题第11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二、养成亲社会行为师:作为社会的一员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我们应具备哪些良好的品质?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一:校园剧场走进生活课件2 展示:故事大概:挤公交车,甲踩了乙的脚。

乙:你眼瞎了?甲:对不起乙:对不起有用吗?我也踩你一下!甲:你这人怎么这样?乙:我怎么了?不服气吗?甲:难道怕你不成?学生表演小品。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会出现什么结果?谈谈你所了解的关于谦让的典故或者名句。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谦让,为什么要谦让。

)师:谦让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学会谦让,不要骄傲自满。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在谦让中和家人、朋友和睦相处,谦让让生活不再发生争吵。

生活中你做到谦让了吗?“在公交车上让座”、“在学校楼梯上右行礼让”给老人、儿童让座,课件展示:各抒己见师:孟杰看到了学校举办羽毛球比赛的通知,发现和他争夺第一名的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大河,该不该把第一名让给大河呢?孟杰十分烦恼。

生:师:由此可见,谦让反对的只是对个人私利的争,而不排斥原则问题上的争,我们要学会该争的积极去争,该让的一定要让,既要养成谦让的品质,也要培养敢于竞争的精神。

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

一、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与意义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2. 让学生认识到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内容:1. 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学生能够理解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为了维护他人利益,满足他人需要,而做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2. 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学生能够认识到亲社会行为对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亲社会行为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和意义。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有关亲社会行为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

4.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亲社会行为。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和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2. 学生能够认识到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亲社会行为。

七、教学资源:1. 亲社会行为的案例。

2.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亲社会行为。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亲社会行为。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的亲社会行为知识。

2. 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至少表现出一项亲社会行为。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实际行为表现,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章节名称:第二章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与实践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亲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亲社会行为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良好习惯。

八、教学内容:1. 亲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学生能够列举出亲社会行为的各种表现,如帮助他人、分享、合作等。

养成亲社会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养成亲社会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把课本提供的材料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口,通过对简单的事例的分析引入主题,然后通过提问、举例等教学方法,一步一步将主旨展现给学生们,逐步培养他们的亲社会情感和亲社会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树立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体验服务社会的幸福。

知识与能力(二)能力知道怎样去服务社会;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知道与人和谐相处的方法,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学方法列举法、问答法、讲述法等。

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音视频播放工具。

(二)素材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教师:我们生活的社会如此美好,社会对我们的成长非常重要,我们不能离开社会,那么我们就要亲近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如何才能用我们的行动使社会更加美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展示探究问题:1.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学会谦让?谦让有哪些表现?2.如何理解“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分享”?3.帮助他人要注意那些问题?4.我们应该怎样为社会作贡献?第一环节:学会谦让展示“六尺巷”的故事。

(让学生读一下)出示问题:1.材料中我们应该学习张英的哪种品质?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学会谦让?3.谦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对把握不大的问题可讨论一下。

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预先准备的答案。

展示注意问题: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宽容,并非意味着软弱可欺,更不是妄自菲薄。

第二环节:学会分享展示两段小故事及附带的问题:剧情一:中考前夕,汪雨的叔叔送给她一本学习资料,里面归纳总结了各科许多问题都是老师平时重点讲解和强调的问题,汪雨非常高兴地把学习资料带到了教室里,有同学向汪雨借这本学习资料,汪雨……1.设想一下剧情一中,此时的汪雨可能会怎样做?结果如何?剧情二:汪雨非常高兴地把学习资料借给了同学,而且还经常和他们一起进行交流、学习,中考后汪雨和自己的同学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八年级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八年级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课题:《养成亲社会行为》科目:思想品德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提供者:魏海丽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一课的第二个项目。

热爱集体,亲近社会,积极适应社会生活是本单元的教育主题。

而本课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

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养成亲社会行为。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能力目标: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会谦让、分享、助人,积极为社会做贡献。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课前我们队学生进行了亲社会行为的问卷调查,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同伴,又受到长辈的过分保护,社会教育极度匮乏,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严重缺陷。

但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对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尤为重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主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展示图片导入新课,再采用了猜词游戏、课堂辩论、情景再现、参与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以达到教学目标。

再加上“六环节”导学案。

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主要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它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为社会做贡献教学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教师点拨: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养成亲社会行为》11

《养成亲社会行为》11

养成亲社会行为?单位:台儿庄区泥沟镇中学姓名:***年龄: 40 职称:中教一级第五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第二课时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能力: 1、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2、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亲社会行为习惯,提高关心他人、效劳社会的能力。

知识:1、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意义,2、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掌握谦让、分享、助人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难点:如何为社会做奉献教学内容分析:本工程的内容是让学生在了解了社会生活的开展变化,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为学生培养亲社会行为的习惯提供了情感根底;养成亲社会行为是关心社会的必然结果和自然表达。

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和技能。

养成亲社会行为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开展,自觉效劳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奉献〞两个层次展开。

“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我为社会做奉献〞那么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开展,自觉效劳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正确认识个养成亲社会行为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开展,自觉效劳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围绕“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奉献〞这二个方面展开。

初中道德与法治_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师导引:我们首先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展示有利于他人和有利于社会的图片—略)师:请同学们分析四组图片中的行为有哪些共同点?生:都在献爱心、都在帮助他人,会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偿献血、捐款等这些行为既可以帮助他人,又可以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把这些有利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养成亲社会行为,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和探讨的话题。

多媒体展示:养成亲社会行为师引领:那我们怎样才能养成亲社会行为?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多媒体展示:(孔融让梨的故事)想一想:我们应该学习到什么品质?生:为人谦逊、为人谦让。

师过渡: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谦让的故事?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生相互交流后发言:“孔融让梨”、“六尺巷”、“将相和”……师:孔融让梨等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示?生答:(略)多媒体展示:我们要学会谦让教师引领:谦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当前形成文明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那么在社会生活中谦让有哪些表现?生答:(略)多媒体展示:(师总结)●为人谦逊,不惟我独尊、盛气凌谦让的表现●不争名夺利,能自觉为他人着想。

●以宽容的态度来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有关谦让的故事以及表现来谈一谈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体现或违背谦让的事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多媒体展示:谈一谈: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体现谦让或违背谦让的事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自由回答。

生列举相关事例及其影响:生:体现谦让的事例:发新书时,有的同学把破损的书留给自己;同学之间发生小摩擦时,不斤斤计较,一笑了之……(影响:这样做不仅是个人有涵养的表现,而且会化解矛盾,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生:违背谦让的事例:上下楼梯时,相互拥挤,互不相让;同学之间发生小矛盾时,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影响:这样做不仅说明个人缺乏修养,而且会使矛盾激化,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二学生2、学科:《思想品德》第五单元第七课第十一课《养成亲社会行为》3、课时:一课时二、课标要求及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标要求:1)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2)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国家生活的变化,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分析、汇总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明辨是非、辨证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关心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知识:懂得社会生活的发展性和复杂性;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教学难点: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从众心理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⑴全班6个小组,通过访问父母、邻居、亲朋好友以及实地观察、查阅网络、报刊资料等途径,分别搜集和调查潍坊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和农村居民的衣食住行、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不同生活领域的词汇变化3大类主题,并进行一定的汇总、分析,思考这些变化带给我们的启示,准备课堂发言。

各小组在调查时各有侧重。

⑵预习新课。

2、教师准备:⑴围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两个话题,搜集有关视频、数据、图表和图片,围绕教学需要,制成多媒体课件。

⑵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情感、认识储备。

⑶仔细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四、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互联网、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与“养成亲社会行为”相关的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件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初中道德与法治《养成亲社会行为》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养成亲社会行为》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三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2.5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三3.5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二、教材分析《养成亲社会行为》是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第二框的内容。

《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学会谦让、分享、助人,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

本课分两个层次进行展开。

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助人”介绍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知道谦让要讲原则,帮助别人需要智慧,主要引导学生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拓展到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上来。

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同伴,又往往受到父母、长辈的过分保护,对他们的社会性教育较为匮乏。

总是以孩子是否听话乖驯、学习是否优秀来衡量孩子的成功与否,很少考虑孩子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会产生什么后果,这将会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缺陷,缺少走向社会所具备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品德。

因此,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使他们能有效地参与竞争与合作、善于与人交往、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具有奉献精神等十分重要,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其意义的理解还有困难,本节课的落脚点是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因此对学生进行社会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

养成亲社会行为设计与反思

养成亲社会行为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评选思想品德初二下册《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城关街道北苑中学李振花课题: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背景:1、本教案是鲁教版初二《思想品德》下册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第二目。

当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和方向。

思品课改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认为作为教师应在思想上、实践中全面把握课改精神,这就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从多个维度促进思品教学效果的提高,并真正在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2、课前准备:学生根据《预习案》预习课本,了解本课内容;可以上网搜索与本课有关的内容。

教材分析: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展开。

“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学情分析:1.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

本课着重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一个个鲜活具体的案例,从中获得相应的法律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并深化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

2.初中学生还没有走向社会,没有社会经验,养成亲社会行为是很难得。

本课案例应以故事、图画等形式展示,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能力: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结合实际认识我们应该养成哪些亲社会行为,并能积极融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知识:明确青少年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知道青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法:从故事中分析概括出道理。

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案养成亲社会行为

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案养成亲社会行为

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案:养成亲社会行为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亲社会行为;•掌握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知道亲社会行为对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性。

1.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身边的例子识别亲社会行为;•能够发掘身边的机会,积极参与亲社会行为;•能够结合自我实际,养成亲社会行为。

1.3 情感目标•能够正确认识亲社会行为对自己和社会的价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所了解的亲社会行为,并将自己的认知写在黑板上;•教师梳理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播放相关视频,介绍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2 讲解环节2.2.1 亲社会行为定义•亲社会行为是为了帮助他人或社会而采取的一种行动或态度。

这种行为或态度是出于关爱、关怀、同情、理解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

2.2.2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捐款捐物•献血义务•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节水、节能、环保•参与慈善活动等2.2.3 亲社会行为对自己和社会的积极影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增加彼此的情感交流•健康成长,提高自我修养2.3 实践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计划一个亲社会行为,可在社区、学校或者自己身边进行。

并记录行为的过程和心得体会;•学生分享亲社会行为计划的思路和体会。

2.4 总结环节•教师点评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计划,并分享优秀案例;•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心得体会。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对自己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计划的亲社会行为也实现了,并且多数学生反映收获颇多,对亲社会行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但也有一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表面化”现象,在反思环节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自己的行为背后所蕴含和表达的价值。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完整版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完整版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完整版教学目标:1.了解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及重要性;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使他们成为积极、负责任的社会成员;3.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技能和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2.学会表达感激之情、帮助他人和关心社会;3.能够运用亲社会行为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2.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亲社会行为,而非出于外部压力;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亲社会行为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案例材料、多媒体教学工具、学生手册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观看一个小视频或者讲解,简单介绍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2.提问学生是否有过亲社会行为的经历,并让他们分享;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亲社会行为是如此重要。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详细解释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种类;2.介绍亲社会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以案例和统计数据为支持;3.让学生认识到亲社会行为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能够为自己带来好处。

第三步:讨论和演练(3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亲社会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其中的亲社会行为;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亲社会行为的场景,然后进行讨论和总结;3.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新的、创造性的亲社会行为。

第四步:实践活动(30分钟)1.组织学生参与一个亲社会行为实践活动,例如为社区老人送温暖、义务植树等;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自主选择参与的实践活动;3.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第五步:总结和反思(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让学生思考,如果每个人都能养成亲社会行为,社会将会变得怎样;3.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撰写亲社会行为的心得体会,并进行展示;2.邀请社会服务组织或相关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3.通过学校媒体,报道学生在亲社会行为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和经验。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教学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教学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单位:寺头镇寺头中学姓名:刘翠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和技能。

3、知识目标: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其意义知道青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小故事等。

2、学生调查“志愿者活动”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一、欣赏视频导新课:教师播放20XX年2月14日今日说法《打工老人的遗愿》视频。

思考:如何看待孙永海老人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的行为?你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三、自学提纲:(自学要求:通读教材,解决下列问题,时间10分钟,并将有疑问的问题做出标记。

)1、谦让的含义、意义及其表现2、分享的含义及其意义3、助人的意义及其注意事项4、青少年怎样为社会做贡献?四、合作探究:(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及时指导。

20分钟)环节一:词语大比拼教师展示提示词语,学生回答。

在相关词语的温故中明白什么是谦让。

例:活动一:猜猜看——这是什么故事?1、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子孙,汉代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2、这个故事被一直流传下来,成为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例子。

3、他在四岁时,就知道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4、他当时让出的是一个梨。

结论:孔融让梨活动二:六尺巷的故事思考:(1)词语大比拼活动所提到的内容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事有何启示?(2)谦让表现在哪些方面?环节二:欣赏故事、歌曲,明道理活动一:听故事:分外甜美的葡萄,谈感受。

活动二:欣赏歌曲:《十五的月亮》“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思考:分享的好处?独占的危害?环节三:情景参与,学会助人。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设计思想: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新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力求达到高效课堂。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全课教育主题的落脚点,也是整个单元主题的升华。

也为初三学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好铺垫。

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作贡献”两个层次展开。

三、学情分析: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初二学生分辨是非、关爱社会的责任感普遍增强,但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要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情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作贡献。

【能力】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行为的特点及意义,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和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养成亲社会行为六、教学策略与思路【教学目标实施措施】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创设多种情境,采用讨论、交流展示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探究互动—收获平台—达标测评—拓展提升—布置作业七、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仔细预习课本、搜集谦让的小故事及志愿者活动的相关材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准备】网上搜索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纪念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锋》的故事,感受一下雷锋叔叔带给我们的温暖。

播放视频《雷锋》片段并提问:1、视频中雷锋叔叔的哪些行为令你感动?2、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活动】学生欣赏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活动】雷锋的这些行为都是对社会和他人有利的行为,我们把它称作亲社会行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角色,承担着不同责任,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第一篇: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二)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材先提供了几种亲社会行为的典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做教学的引领活动,然后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

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关于亲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借鉴“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榜样示范”等方法;关于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以突出“创设良好行为得以重复的情境”、“注重行为规范教育”、“及时纠正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等途径。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孔融让梨”、“将相和”等小故事;整理沙河水资源污染考察情况的相关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制成演示文稿。

2.教师准备:网上搜索“亲社会行为”;在教材基础上,重点搜集补充“同情”这一亲社会行为;利用相关的资料及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活动(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观察教材第20页上的四幅照片)无偿献血照片;爱心捐献照片;关爱照片;救助照片。

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不求学生的回答多么准确,只期用此达到引领活动之目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_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力求实现魅力课堂。

【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的主题教育,主要依据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第五单元第十一课第二项目《养成亲社会行为》和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的内容进行的课程整合,也为九年级学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从“说文解字,识友善”、“谈古论今,悟友善”和“铭德雅行,行友善”三个篇章展开。

【学情分析】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八年级学生分辨是非、关爱社会的责任感普遍增强,但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正面的价值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活动,独立分析归纳游戏中同学身上折射出的友善品质。

学生通过教师的说文解字,明白善的造字本义,初步树立善的意识,心存善念。

2.学生分析古诗词和感动青岛道德模范事迹,搜集交流相关信息,举例说明友善的表现、典故等,体会感悟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发散演绎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友善他人和社会的观念。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为推动社会的发展献言献策,提高学生善于发现、解决问题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4.学生通过回顾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推荐班级道德模范评选候选人和观看友善的视频资料,提高学生与他人友善相处的能力和方法选择的能力,激发学生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情感,树立传递爱心、友善人民,服务社会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社会实践中落实亲社会行为【教学策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创设多种情境,采用讨论、交流展示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友善的典故,课上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项目二: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师寄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材简析】【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2、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学会谦让、分享、助人,提高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3、知识:知道养成亲社会行为、为社会做贡献的方法和途径。

【重点】我为社会作贡献【难点】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掌握基础知识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

2、帮助他人首先要——()、还要---()要注意--- ();注意维护--()3、我为社会作贡献表现在(1)(2)(3)(二)、小组合作互动:1、话说自我:说说生活中自己经历的谦让、分享、帮助他人的事例。

2、真情表述:就自己上述做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3、发现与行动: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我发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提出的解决建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能做的事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共同探讨:我们中学生能为社会做什么?我认为可以这样做:(1)(2)(3)【中考连接】(2009 河南)大善无声,大爱无言。

河南信阳农民黄久生用他的“心”和“血”温暖着680多位鳏寡孤独老人以及众多几近绝望的人,被称为“680多位鳏寡孤独家庭共同的儿子”。

黄久生的行为体现了他()①.关爱社会,承担责任②. 乐善好施、热心助人③.敬老爱老、弘扬美德④.知恩感恩、回馈社会A 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通过真实感人的事例,使学生懂得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所以这几个答案对事情社会行为的表现,所以选D课堂检测选择题1、“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设计思想: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新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力求达到高效课堂。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全课教育主题的落脚点,也是整个单元主题的升华。

也为初三学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好铺垫。

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作贡献”两个层次展开。

三、学情分析: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初二学生分辨是非、关爱社会的责任感普遍增强,但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要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情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作贡献。

【能力】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行为的特点及意义,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和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养成亲社会行为六、教学策略与思路【教学目标实施措施】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创设多种情境,采用讨论、交流展示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探究互动—收获平台—达标测评—拓展提升—布置作业七、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仔细预习课本、搜集谦让的小故事及志愿者活动的相关材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准备】网上搜索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纪念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锋》的故事,感受一下雷锋叔叔带给我们的温暖。

播放视频《雷锋》片段并提问:1、视频中雷锋叔叔的哪些行为令你感动?2、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活动】学生欣赏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活动】雷锋的这些行为都是对社会和他人有利的行为,我们把它称作亲社会行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角色,承担着不同责任,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那么我们社会生活中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让社会更加美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养成亲社会行为(板书)【设计意图】运用视频片段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明确目标【师生活动】师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生朗读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全体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

【环节三】探究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雷锋式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全国十佳少年崔若凡的生活。

探究活动一 ----学会谦让【教师活动】教师课件展示崔若凡事迹一:崔若凡,李鹊镇黄丘中学学生。

他性格开朗、活泼可爱、为人谦逊,礼貌待人。

在班里经常先人后己,他甚至把本属于自己的“市优秀三好学生”的荣誉让给了学习委员。

小小年纪,就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成为同学中的名人,校园里的风景线。

你认为在崔若凡身上体现了哪种美德?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或者小故事吗?【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活动】教师板书:学会谦让课件补充(六尺巷的故事和现实生活中让座、排队买饭等)。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谦让,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结合上面的故事和事例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提倡谦让?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谦让?【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21,小组讨论交流,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质疑评判。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归纳,课件展示答案并讲述: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在社会生活中谦让并不是无原则的,谦让应有一定的限度,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无理侵犯时要敢于说不,敢于抗争。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反思自我】日常生活中你在谦让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以后打算怎么做?【学生活动】结合自身实际畅所欲言。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与你共勉】谦让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对他人的尊重【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材料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掌握谦让的意义和要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探究活动二-----学会分享【教师活动】生活中不仅需要谦让,还需要分享。

让我们继续走近崔若凡事迹二(课件展示)积极动脑、大胆发言是崔若凡上课时的突出表现。

对于后进同学,他更是热心帮助,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难题、将自己总结的好学习方法讲给同学听,经常把自己认为对学习大有帮助的学习资料推荐给同学。

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同学的成绩得到了提高,他自己也收获了很多。

【教师活动】崔如凡的这种行为是怎样的一种行为?【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分享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和别人分享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的生活中有过哪些分享呢?与他人分享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归纳:把自己的欢乐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分享,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把自己的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

那么分享有什么社会意义呢?【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2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总结答案。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材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分享,再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分享明确分享对个人的影响及社会意义,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展示自我】你在学习中有哪些好的方法?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与你共勉】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会使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学生体验分享的乐趣,实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目的。

探究活动三----学会助人【教师活动】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之外,更需要像雷锋、崔若凡这样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人,让我们继续走进崔若凡事迹三(课件展示)作为班干部,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他总是主动地帮助解决,对于后进同学,他更是热心帮助,他在班里成立了“帮困小组”,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同学建立“一帮一”对子,班级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并且在生活上总是谁遇到了困难他都伸出援助之手,学校倡议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时,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积攒的14元钱都捐了出来。

崔若凡的什么品质感动着你?你是否有帮助别人或接受过别人帮助的经历?你当时是什么感受?【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并对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帮助他人。

请同学们看一看在下列情境中自己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人呢?并说一说填写表格后你有什么感想?(课件展示)【身临其境】【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想法填写表格并发表感想。

【教师活动】总结归纳学生的想法,课件展示答案。

【教你一招】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在帮助过程中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注意自身的安全,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与你共勉】帮助他人和得到他人的帮助收获的都是一种幸福。

【设计目的】助人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主要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掌握助人的方法。

探究活动四---我为社会做贡献【教师活动】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除了我们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外,更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做贡献,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崔若凡的事迹四(课件展示)崔若凡热爱劳动,在学校大扫除,他一马当先,卷起裤卷拿起拖把,在卫生死角的地方,有的同学手捂嘴,他却用手去掏那些脏东西,每次大扫除在他的带领下,就把教室及周围的环境整理得井井有条。

他经常读书看报了解国家大事,当他得知我国南方遭受雪灾,学校倡议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时,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积攒的14元钱都捐了出来。

他身边的谁遇到了困难他总是伸出援助之手。

材料中崔若凡身上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他是通过哪些方式为社会作贡献的呢?【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课件展示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崔若凡事迹材料掌握怎样为社会作贡献,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走进生活】(1)你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收获?(2)你知道近期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请举例说明你是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的呢?(3)请简要谈谈你对奉献的理解?【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P24—25,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与你共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环节四】收获平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在今后你打算怎么做?【设计意图】本节内容比较繁琐,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提高其整合能力。

【环节五】达标测评【我来选择】1、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①学校给八年级一班5个三好学生名额,班里推荐时,同学们都互相谦让②李洋把刚买来的数学辅导书交给同学们传阅③同学们知道刘梅因家境贫穷面临辍学时,都踊跃捐款救助④张亮的好朋友被刘平欺负了,他挺身而出,和好朋友一起揍了刘平一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八年级学生王浩脾气很好,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够做到先人后己;有时候别人无意中冒犯了他,他也一笑了之,从不计较。

由此可见,王浩()A过于软弱,不能坚持原则 B为人谦逊,善于尊重和宽容他人C缺乏竞争意识,将来无法适应社会生活 D太虚伪,这样做只是为了博得同学的赞扬3、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概括起来是争和让:“争”是争光的争,争的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和地位;“让”是谦让,让的是个人的名誉、地位和金钱。

在钱老的身上体现着()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③宽容他人、与人为善的高尚品质④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A.①②③B.②C.①②③④D.③④【环节六】拓展提升【关注社会积极参与】材料一:2012年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纪念日,也是第1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如今,雷锋精神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他们乐于奉献、勇于担当、不求回报,他们的精神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这就是志愿者。

材料二:从我们身边的社区帮扶,环境保护,到近几年的雪灾、地震、奥运会、世博会,志愿者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请用几个词语概括你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

(至少三个)(2)你愿意做一名志愿者吗?请运用所学知识说出两个理由。

(3)在现实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向志愿者学习,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环节七】布置作业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以“学雷锋争做优秀学生”为主题设计一份手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